用于精细织物的聚酰胺-66-单丝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精细织物的纤度为dtex 4f1-150f1的尺寸稳定的聚酰胺-66-单丝。
在丝网印花中,通常使用聚酯(PET)精细织物。与聚酰胺相比对其优选的原因是PET有极高的模量和小的松驰,即张紧丝网的应力损失小。精细织物的模量高可通过较好的反向张力提高张紧过程中的加工安全性以及印花精度。松驰小可对印花模板的使用寿命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直接无纺织物印花(fliesendruck)中,情况有所不同。在该领域中要使用有磨蚀作用的颜料-染料。已知,聚酰胺-精细织物对这种染料的抵抗能力比聚酯-精细织物要高得多,因此聚酯和聚酰胺特有的利弊大致相当。鉴于此,在直接无纺织物印花中除聚酯外还多次使用聚酰胺。通过优化织物生产,已尝试朝着聚酯织物的方向去改善聚酰胺织物的模量和松驰性能(H.P.Lisson,Serigraphie/-Siebdruckpraxis 5/92,36-43页)。得到的聚酰胺织物尽管同平常的聚酰胺织物相比有一定地改善,但单丝的模量和松驰性能仍不令人满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丝,同标准聚酰胺丝相比有特别高的模量。
另一目的是改善在水介质中的松驰以及应力损失,使其至少达到聚酯的水平。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单丝,使其无需额外的加工过程就能生产出有所需性能的精细织物,尤其是用于直接无纺织物印花和空心体印花的精细织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解决的,即使单丝强度在伸长率小于25%时至少为60cN/tex,比LASE(基于起始纤度)在2%时至少为7.5cN/tex,在5%时至少为18cN/tex和在10%时至少为40cN/tex,干松驰小于25%。
意外的是,使用本发明的单丝可得到模量(T10-值)大约提高了25%的精细织物和同现有技术相比改善了大约50%的松驰性能。此外,得到的织物的特色是有很均匀的织物外观,并且大大减少了织造中经纱断头的危险。
蠕变使热塑性单丝具有蠕变性能。小于8%的单丝蠕变是特别有利的。单丝中蠕变大于8%会使做好的织物的尺寸稳定性不足。
测量方法:
根据标准DIN 53815和DIN 53834测试单丝的机械性能。
通过使单丝负载2.5cN/dtex的应力并随后将伸长表示为时间的函数从而测量丝的蠕变。蠕变量以进行120分钟后的百分数(基于起始长度)表示。
通过使单丝负载2.5cN/dtex的应力并随后将应力损失表示为时间的函数从而测量干燥状态下的丝松驰。松驰量以松驰60分钟后的百分数(基于起始应力)表示。
借助张紧过程和随后在丝网印花实践中丝网的使用来测量单丝的湿松驰。如类似于在拉幅机上张紧织物,首先拉紧纱线并在10分钟之内保持2.5cN/dtex的恒定比应力(伸长以及“干”蠕变)。随后通过使纱线长度保持恒长和在10分钟内测量应力降低变化(“干松驰”),来实际测量松驰。在该“干燥阶段”之后把纱线(一直保持恒长)浸入水中,30分钟后再记录应力降低变化(“湿松驰”)。松驰阶段(10分钟干和10分钟湿)前后应力测量值的差就是湿松驰。该值以百分数表示。
在织带的应力/应变图中,曲线变化,尤其是在下部应变区域,特别依赖于织物中经向和纬向的压花结构。根据织造和整理条件,例如纬纱在织物中相对呈直线,而经纱是强波纹状的压花结构。这种情况使数值差别很大,尤其在拉应力的情况下,为了均衡由压花结构引起的织物经纬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测定经纬两个方向的值或其算术平均值,以确定织物的拉应力。为了最大地减小压花结构的影响和有效地得到相应于纱线性能的结果,用1.0cN/dtex的预应力测量织物试样。根据DIN规程53857测量时使用5cm宽的织带,夹持长度为200mm。
用不同的精细织物制成43×53cm规格的丝网,从而测量湿介质中物的松驰。这时,精细织物在张紧仪器上预拉伸到25N/cm,随后粘合,密封并存放5天。接着测量湿松驰。测量模板的起始应力,将放在模板上的丝网在水中放置24小时并除去表面的水后再重新测应力。由水浴前后应力测量值的差可得到湿松驰。该值以应力损力%表示。
本发明借助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纱线制备)
以320米/分的纺织速度熔融纺成聚酰胺66纱。以4.70的总拉伸比可有1510米/分的络纱速度。喂入盘的温度分别为70℃,拉伸盘的温度在180-220℃之间变化
表1列出了不同变体的最重要的工艺调整和纱线性能,此外,标准聚酰胺单丝(变体1)也进行试验。
表1变体 1* 2 3 4拉伸条件总拉伸比[-]喂入盘温度[℃]拉伸盘温度[℃]松驰比[-]络纱速度[米/分] 4.0 70 180 0.95 1240 4.7 70 220 1.00 1510 4.7 70 220 1.00 1510 4.7 70 220 1.00 1510纱性能纤度[dtex]强度[cN/tex]伸长率[%]LASE 2%[cN]比.LASE 2%[cN/tex]LASE 5%[cN]比.LASE 5%[cN/tex]LASE 10%[cN]比.LASE 10%[cN/tex]KS [%]TS 160℃[%]TS 190℃[%]干松驰[%]湿松驰[%]蠕变[%] 46.0 53.7 36.0 25.9 5.6 52.6 11.4 125 27.2 6.4 3.7 5.1 26.8 31.7 10.5 47.1 69.7 21.9 38.1 8.1 95.1 20.2 208 44.2 7.7 4.8 6.4 21.9 20.2 6.2 33.6 70.7 21.7 31.0 9.2 72.8 21.7 160 47.6 8.2 5.1 6.5 19.3 - 6.6 22.4 71.1 19.6 22.2 9.9 55.3 24.7 121 54.0 8.1 5.2 6.4 18.4 - 6.3
*标准聚酰胺60单丝
实施例2(织物制造)
在市售的织机上制备坏布(预备阶段1)。经纱和纬纱的直径相同,纤度为47dtex。
在整理阶段(预备阶段2)织物在一个或多个热整理步骤中这样处理,使做好的织物在经纬方向上得到+/-1根纱/cm的平衡经纬密度以及均匀的应力/应变性能。
在织造试验中纱线变体2不仅用作经纱而且用作纬纱。表2列出了同标准精细织物(纱线变体1)相比,由纱线变体2制备的精细织物在10%(T10值)时由经纬方向得到的算术平均拉应力和湿松驰。很明显,纱型2的精细织物具有提高了大约25%的T10值和改善了大约50%的湿松驰。
表2变体 2 1*T10-值 [daN/cm] 10.4 8.1比.T10-Wert [cN/tex] 36.3 28.7经纬密度 [根纱/cm] 58 58湿松驰 [%] 8.5 16.2
*标准聚酰胺66精细织物
附图应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结果。
图1表示同已知的聚酰胺和聚酯单丝相比本发明单丝的应力/应变图,
图2表示其相应的蠕变曲线,
图3表示本发明单丝的松驰性能,
图4表示同已知的聚酰胺精细织物相比本发明单丝制成的精细织物的经纬纱平均的应力/应变-图。
由图1的应力/应变-图可明显看出,同标准PA6.6纱型1相比,本发明的纱型2有很高的模量。但与聚酯相比可明显看出,后者(即聚酯)首先在应变的最下部区域总具有特别倾斜的曲线上升。
图2表示PA标准型1和本发明两种单丝型2和3的蠕变曲线。可明显看出,本发明两种单丝的蠕变分别为6.2%和6.6%,比标准型的10.5%好得多。
通过使纱线负荷2.5cN/dtex的应力并随后测量随时间的伸长(以相对于起始长度的%表示),从而形成蠕变曲线。
图3表示接近实际条件下的本发明单丝2同标准聚酰胺-66-单丝(PA66)和标准聚酯(PET)单丝3的松驰性能。加水前单丝干松驰10分钟。干松驰后,本发明的单丝同标准PA66单丝的11.1%和PET的9.1%相比表现出最小的松驰即2.8%。加入水后,本发明的单丝在60分钟后同标准PA66单丝的31.7%相比表现出20.2%的总松驰(干松驰部分和湿松驰部分)。此处,本发明的单丝在聚酯单丝的范围内,后者在水处理后的总松驰为18.2%。
图4表示同已知的聚酰胺精细织物相比本发明单丝2制成的精细织物(总是为5cm宽的织带)的经纬纱平均的应力/应变-图。可明显看出,本发明单丝2制成的织物的模量明显高于标准聚酰胺66织物1的模量。
意外地,本发明的聚酰胺单丝不用聚合物的化学改性就使用于丝网印花所必需的聚酰胺的性能和聚酯的性能结合起来。相对于标准聚酰胺66单丝本发明的单丝具有在2%时改善了大约40%的LASE和改善了大约35%的湿松驰。本发明单丝适合用于精细织物,尤其用于直接无纺织物印花和空心体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