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精梳机中顶梳的运动装置,拟使它以250~350钳数或更高的速度旋转。 以往精梳机顶梳的运动轨迹,大部分是在前进与后退时都沿着同一轨迹进行上下运动。为了使这种精梳机的顶梳进行充分地精梳,就须要把精梳开始时间设定得早一些,把精梳时间设定得长一些。然而,如果使这种精梳机顶梳的精梳开始时间提前,就会在分离罗拉还没有完全夹持经锡林精梳后的梳条前端的状态下,即在将要进行须丛接合之前的状态下,顶梳便开始工作,其结果,不仅把有效纤维也当做废纱而去除,还有一个缺点是,梳条的前端被折弯,须丛接合后的粗梳回丝上出现须丛接合斑。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消除这一缺点而把顶梳的精梳开始时间推迟,精梳时间必须缩短,对粗梳回丝后端部分的精梳作用不足,不能完全去除短纤维和夹杂物等,从而不能使顶梳进行理想的精梳工艺。
作为一种消除这种前进后退时顶梳轨迹相同的装置的缺点而被提出的一种装置有,特公昭38-4715号公报记载地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前进与后退的轨迹不同,而使顶梳上下运动,从而使以往同一轨迹的装置存在的那些缺点,基本上得到纠正。但是,这种现用装置的缺点如下:靠锡林精梳后的梳条,由分离罗拉把其前端夹持,在分离罗拉与送进罗拉之间,边牵伸边送出的过程中,顶梳会朝着牵伸中的粗梳回丝快速插进去。因此,在顶梳插入部位的上游的粗梳回丝,其前进受到了顶梳的阻碍,不仅发生牵伸斑,而且这种机构不能实现高速旋转。
本专利的申请人为了改进上述装置(记载于特公昭38-4715号公报)而提出过一种装置(记载于特开昭60-194125号公报)。此装置是通过动凸轮、固定凸轮和两块凸轮板的导引面(外接凸轮面),导引顶梳在前进与后退时描绘不同的轨迹,从而消除发生牵伸斑的缺陷,但是,这种装置由于凸轮体外接于两块凸轮导引面,而且有一个动凸轮,需要设置它的离合装置等原因,在250钳数以下的速度下尚能适应,而超过此限度的高速旋转则有困难、还有一个问题,凸轮体在凸轮板相互之间变换移动时发生很大噪声,污染工作环境。此外,上述两种现有装置的共同缺点在于,因改用不同的原料而调整顶梳的运动、改变生产准备状态时,要对每个机头进行调整作业,因而使停机时间拖长。
为了消除上述现用装置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下述顶梳的驱动机构。将顶梳安装杆上下摇动自如地用枢轴安装在各钳板体两侧,钳板体上设有几个靠钳板轴而前后移动的精梳头,用传动机构将该顶梳安装杆后端与和精梳锡林轴,或另设的旋转轴(即与精梳锡林同步旋转的旋转轴)连结起来,把连杆的一端用枢轴安装在顶梳安装杆的后端,连杆是传动机构的一个组成部份,另一方面,将传动机构其它连杆的自由端,按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的设定分度角,进行偏心连结,从而将靠钳板轴而前后摇动的钳板体的运动,与通过运动的传动而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顶梳安装杆的上下摇动,两者加以合成,在顶梳的前进端与位于稍上方位置的后退端之间,使顶梳沿着前进轨迹与后退轨迹运动,前进轨迹是朝着前进端画一条大曲率的凸鼓曲线后逐渐下降,而后退轨迹是朝着后退端画一条大曲率的凹下曲线后逐渐上升,顶梳按规定时间进行精梳作业。
本发明提出的上述顶梳驱动机构,当将其上述传动机构直接连结在精梳锡林的轴上时,在其机构上设置一条与锡林轴平行的中间轴,它可在精梳机总长度范围内旋转,上述传动机构分为曲柄机构和连杆机构,曲柄机构设置在圆筒轴与此中间轴之间的齿轮端或外端的任何一侧,而连杆机构设置在各精梳头的顶梳安装杆后端与每个精梳头的上述中间轴之间,因此,作为一个曲柄机构,将上述曲柄机构连杆的自由端,在精梳机齿轮端或外端,按照相对于锡林轴的设定分度进行连结,而上述连杆机构是在每个精梳头上设置的,即把上述曲柄机构设在介于每个精梳头的顶梳安装杆后端与上述中间轴之间,通过上述措施使具有上述特征的顶梳的前进后退运动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将上述传动机构连结在与锡林轴平行的上述旋转轴上时,设置一根旋转自如、贡穿于各精梳头整个顶梳安装杆后端、且平行于精梳锡林轴心的水平枢轴,将上述传动机构与精梳锡林轴心水平地设置在上述水平枢轴和与精梳锡林同步旋转的旋转轴之间,通过上述措施使具有上述特征的顶梳的前进后退运动得以实现。
图1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精梳机顶梳驱动机构的剖面侧视图,此图中,顶梳位于其前进运动的前进端。
图2为图1所示顶梳驱动机构的剖面侧视图,此图中,顶梳位于其后退运动的后退端。
图3为表示图1所示顶梳的第三连杆的安装情况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顶梳驱动机构所采用的分度图。
图6为图1所示顶梳驱动机构所采用的顶梳前端运动轨迹示例的说明图。
图7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精梳机顶梳驱动机构的其它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此图中,顶梳位于其前进运动的前进端。
下面用实施例的说明图,详细说明本专利申请。此外,如所周知,精梳机是将结构相同的几个机头并排设置的,因此下面仅就一个机头进行说明。图1中,1是钳板轴,在该轴左右固定着一对钳板驱动杆2,用销钉4将钳板体3的后端连结在钳板驱动杆2上。用销钉7将钳板体3的前部连结在支持杆6上,左右一对支持杆与支轴5转动配合,在钳板体3的前端固定着一个载有送进辊8的垫板9。10是左右一对的辅助钳板臂,其前部装有辅助钳板10A,11是左右一对的钳刀臂,其前部装有钳刀12,这些装置都在上述钳板体3左右两侧突出的销钉13上呈枢轴支承。在辅助钳板臂10后面有一个象桥一样地架设在左右两侧的辅助钳板臂10上的杆件15A,在此杆件15A上装有一个插装着连接销14的连接杆15,又在各钳刀臂11后端插装着连接销16。17是插装在上述钳板驱动杆2上的连接销,18是插装在底盘框架上设置的柄杆19前端的连接销,在连接销14与17之间设有辅助钳板10A的开关机构,在连接销16与18之间设有钳刀12的开关机构,但因所用的机构是在特开昭61-174425号公报上公开的以往已知的那种弹簧式开关机构,所以未在图中绘出。另外,图1和图2是用假设线将各个连接销连结起来的示意图。如上所述构成,当钳板轴1运动时,钳板体3、辅助钳板臂10以及钳刀臂11均按规定行程产生前后运动,而辅助钳板10A和钳刀12分别按规定时间进行开关动作。
下面对本申请专利的主题,即顶梳20的运动装置进行说明。图1中,21是顶梳20的安装杆,该安装杆21分别以销钉43摇动自如地支承在左右一对枢轴支持件3A上,3A设置在突出于钳板体3上部的位置,在该安装杆21的前端安装着一种与以往一样的可随意装卸的顶梳20。22是一根中间轴,将它配置在钳板体3的下方,其长度大致等于全部机头的总长,用枢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底座(图中未示出)上,把一对第2连杆固定在上述中间轴22上,其位置对应于每个精梳头,并与各顶梳安装杆相对应,用枢轴将一对第一连杆23的自由端固结在对应的顶梳安装杆21的后端,每根第一连杆23上设有螺丝接头23a一类的长度调节机构。另一方面,将第四连杆26固定在上述中间轴22的两端,将第三连杆24按下述方式连结于第四连杆26与锡林轴27的对应端上,即把第三连杆24的端部连结于锡林轴27的端面上,并与锡林轴27的轴心呈偏心状态,而且第三连杆24的自由端,与第四连杆26的自由端呈枢轴连结状态。因此,上述机构提供了两个连杆机构,一个是由第一连杆23与第二连杆25形成的连杆机构,另一个是由第三连杆24与第四连杆26在圆筒轴27的端面形成的连杆机构。
26是第4连杆,可以将它固定在上述中间轴22的齿轮侧或外侧的任何一侧轴端上,在该第4连杆26与锡林轴27的轴端之间,设置一根第3连杆24,其详细说明如下。图4中,27是锡林轴,通过轴承架28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底座29上,锡林轴27上安装着以往已知的锡林30(图1)。在锡林轴27一侧的轴端,即上述中间轴22的第4连杆26的安装端和与它相反的轴端上,用螺钉40将有2处开槽32的空心圆筒状安装配件31加以紧固,可随意拆装装。
如所周知,在锡林轴27上固定着一个分度盘(图中未示出),它将圆周分割成40等分,每5个刻度刻有标记,以位于设置在框架上的标记指示针位置的分度盘刻度值为基准,来表示精梳机的各种运动,例如钳板体3的往复运动状态,本实施例的精梳机的设定情况是,在分度40刻度时,钳板体3位于前进终端(图1),而分度17刻度时,钳板体3位于后退终端(图2)。
33是一个尺寸大致与上述安装配件31相同的安装板,该安装板33上安装着第3连杆24的安装轴36,其中心线35与安装板33的中心线,亦即锡林轴27的中心线之间保持一个偏心距,用螺钉将该安装板33固定在安装配件31的端面上。安装配件31相对于上述锡林轴27的安装位置如下:当钳板体3来到前进终端时,即分度为40时,轴心35在偏心方向的位置是,在以轴心34为圆心,从圆周正上方算起向左转约135度的位置(刻度表示40的位置),如图5所示;或当钳板体3来到后退终端时,即分度为17时,轴心35在偏心方向的位置是,在以轴心34为圆心,从圆周正上方算起向右转约72度的位置(刻度表示17的位置)。以上述两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为基准进行安装。图5是将在各个分度处轴心35相对于轴心34在偏心方向的位置,用与分度值相同的每5个刻度的数值表示出来的。此外。为了便于安装配件31的安装位置基准点的检查,以及容易对下述顶梳20的运动进行调整,如图3所示,在底座29上安装一个指针37,同时还在安装配件31与安装板33的规定位置上,分别作上标记38、39,把安装配件31往锡林轴27上安装时,使这些标记对准,这样就能保持图5所示关系。按上述方式安装在安装板33上的安装轴36,通过球面轴承41与第3连杆24的一端连结成万向轴承状,第3连杆24上设有一个与上述第1连杆相同的螺丝接头24a,第3连杆24的另一端,与上述相同方式通过安装在第4连杆26上的安装轴44,以万向接着的状态连接于第4连杆26上,构成曲柄机构,根据上述安排,通过中间轴22用上述4根连杆将顶梳20的安装杆21与圆筒轴27连结起来,将锡林轴27的旋转运动作为往复运动传递给顶梳安装杆21。
如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按下述方式对粗梳回丝进行精梳。钳板体3位于后退终端时,顶梳20的安装杆21位于图2所示的位置,第3连杆24的安装轴36的轴心35,位于图5所示分度17处,顶梳20也位于后退终端的上升位置。从上述状态开始,靠钳板轴1的运动,钳板体3朝着图1所示前进终端前进时,顶梳20也前进,这种前进使得安装杆21与第1连杆23的枢轴支点也一起前进,靠该枢轴支点的移动作用,使顶梳20下降到设定的位置。顶梳20的前端,描绘一条如图6所示那样的曲率较大的朝下弯的曲线向前进终端移动。钳板体3在前进中,通过开关机构(图中未示出)按规定的时间,使迄今相对于垫板9闭口钳刀12变为开口,使迄今相对于垫板9开口的辅助钳10A变为闭口,通过锡林30放开经过精梳的梳条。上述钳板体3在前进中,分离罗拉42发生倒转,将上次经过精梳的粗梳回丝送出到该辊的后边,送出长度达到规定长度时便开始正转。在此期间钳板体3继续前进,当接近前进终端时,通过锡林30将精梳后的梳条前端,送入粗梳回丝上,并被分离罗拉42夹持,进行须丛接合。上述粗梳回丝是在上述过程中被反方向送出,而靠分离罗拉42的正转又被高速拉回来的。
上述各种动作表示以往已知的精梳工作,但不久前本申请专利提出一种顶梳的运动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与上述过程一样,通过钳板体3的前进,使顶梳20下降,并且,当钳板体3位于后退终端时(图2),第3连杆24的安装轴36的轴心35,如图5所示,位于分度17的位置。然而,该轴心35通过锡林轴27的旋转,在图5上,绕着锡林轴的轴心3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锡林轴27和第3连杆24的轴心34、35构成一个偏心的曲柄机构,因此,通过第3连杆24和第4连杆26,先将上述旋转传递为中间轴22的规定角度的正反转,然后再通过第2连杆25和第1连杆23,将其传递为顶梳20的安装杆21的上下运动。也就是说,在钳板体3前进的同时,锡林轴27也当然与它同步旋转,因此,当钳板体3位于后退最终位置时,位于分度17处的第3连杆24的轴心35,在图5中虽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轴心35在旋转到分度35以前,第3连杆24在图1中被拉往左侧,中间轴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这一旋转动作通过第2连杆25、第1连杆23、分别传递到安装杆21上,它的作用是,把该安装杆21的后端拉下来,而把顶梳20升高到设定高度。
然而,按上述方式顶梳20上升的上升长度,与随着上述钳板体3的前进而顶梳20下降的下降长度相比,由于下降时的下降长度大,因此,通过上述钳板体3的前进,锡林轴27的旋转,顶梳20依靠相当于将上述双方长度相抵消后剩余部分的下降长度,描绘着如图6所示大曲率的向下的曲线,边下降边向前进端前进。这样,边下降边前进的顶梳20来到前进终端附近,当第3连杆24的轴心35旋转到分度35处时,这以后的运动从图5中可以看出,迄今使顶梳20起上升作用的第3连杆24的作用,转变为下降方向,靠着通过第3连杆24的轴心35的旋转而产生的下降作用,以及随着钳板体3的前进而产生的下降作用的两种作用,顶梳20较快地边下降边前进,如上所述,靠锡林30精梳后的梳条前端被夹持在分离罗拉42上,进行须丛接合,大体上与此同时进入粗梳回丝中开始精梳,此后,钳板体3(顶梳当然也一起)略微前进后到达前进端,此时,第3连杆24的轴心35位于分度40的位置(图1)。此外,如上所述,顶梳20在到达前进终端前的一瞬间进入粗精回丝,此后虽然略微前进,但因通过分离罗拉42拉出粗梳回丝的速度,要比顶梳20的前进速度快,因此不会妨碍精梳动作。
如上所述,当钳板体3到达前进终端时,钳板轴27向反方向运动,钳板体3后退,顶梳20借此后退运动,反而要上升(与前面情况不同)。此外,随着锡林轴27旋转而导致的第3连杆24的轴心35的旋转,在分度介于40~15之间,其作用是使顶梳20下降。然而,上述各自的上升长度与下降长度的大小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是上升方向大,因此,顶梳20以两者抵抗后剩余的上升长度,来维持进入粗梳回丝的精梳状态下,描绘着图6所示大曲率的向上的曲线轨迹,边上升边后退,将通过分离罗拉42拉出的在牵伸中的粗梳回丝进行精梳,用锡林阻止未被精梳的粗梳回丝后部内的短纤维及其它夹杂物,通过下一个锡林30的精梳去除这些杂质。如上所述,利用边后退边上升来进行精梳的顶梳20进行的精梳工艺,可以一直进行到由分离罗拉42来进行牵伸的粗梳回丝,由钳板体3的后退而被拉断为止。此后,顶梳20边上升边后退,当第3连杆24的轴心35通过分度15处时,从图4中可以看出,迄今对顶梳起着下降作用的第3连杆24,转换为使顶梳20上升的作用,在此后,顶梳20在上述上升作用的两种作用下,迅速地边上升边后退,与钳板体3一起恢复到后退终端,在上述钳板体3后退过程中,按规定时间,使迄今开口的钳刀12闭口,并使开口的辅助钳板10A开口,精梳动作的一个循环到此结束,以后便反复进行上述动作。
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利用顶梳20对精梳动作进行调整的作法如下。按上述实施例,顶梳20(亦即钳板体)在后退端的位置时,第3连杆24的轴心35在分度17处,而在前进端时,为分度40,按这样安排进行精梳,但是,为了适应原棉配合比等纺纱条件的变化,调整顶梳20的精梳开始时间和终止时间的作法,是广为人知的。但是,现用装置的这种调整作业,须要按机头一个一个地进行,极为复杂,而且停机时间也长,不仅如此,把所有机头全都调整成同样状态是很难的。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所述,安装第3连杆24的安装轴36的安装板33,固定在安装配件31上,并将该安装配件31用螺钉40固定在锡林轴27上,可以随意拆装,因此,将此螺钉40拧松,标明指针37和标记38、39、将安装配件31进行正转或反转,然后再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上,以此来进行调整,只对上述一个部分进行调整,就能对所有的机头都进行调整。此外,在螺丝接头23a、24a处,可以调节第1连杆23和第3连杆24的长度,通过连杆长度的调节,可以调整顶梳20前进后退时的移动轨迹。
最后,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作一简单说明。在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是将第3连杆24偏心安装在锡林轴27上,利用这种曲柄机构将锡林轴27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往复摇动,但这种转变机构并非局限于上述曲柄机构,例如,也可以将偏心凸轮等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往复摇动(不论其构成如何),这对下述其它实施例也是一样的。
其次,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把第3连杆24安装在锡林轴27上,通过中间轴22把锡林轴27的运动传递给安装杆21,但是也可以另外设置锡林轴27和同步旋转的驱动轴(与图7中的驱动轴122相同),把此驱动轴、中间轴22还有安装杆21之间,用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连杆进行连结,采用哪一种方式的问题,可根据构成精梳机的其它构成部分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空间等其它关系,适当地进行选择。
再次,对图7所示实施例加以说明。122是驱动轴,与钳板轴1平行地配置在底座(图中未示出)上,其总长度大体上等于全部机头的总长度,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传动机构,与锡林27的速度相同,进行同步旋转。21A是连结轴,其长度大体上等于全部机头的总长度,将顶梳20的安装杆21后端,分区以枢轴方式支持在该连结轴21A上。123是第5连杆,分别配置在上述驱动轴122与连结轴21A之间的齿轮端与外侧端(图中省略一侧),和上述第1连杆23、第3连杆24一样,装有螺丝接头123a作为长度调节机构,连杆上端以枢轴方式连接在连结轴21A上,其下端安装在驱动轴122上,其安装方法与第3连杆24相同,其轴心135与驱动轴122的轴心134之间保持规定的偏心距,并以万向接头的状态进行连结。因此,在第1实施例中在一个部位进行的调整作业,在本实施例中须要在齿轮端和外侧端两个部位进行,但与现用装置相比,调整作业还是极其简单的,而其它优点全和第1实施例的相同。
如上面已作的详细说明,本发明是把顶梳的安装杆摇动自如地以枢轴支持在钳板体上,将该安装杆的后端与锡林轴,或锡林轴与同步旋转的驱动轴之间,用一种具有将旋转运动转变为往复摇动的转换功能的连杆进行连结,顶梳随着钳板体的前进后退而产生上下运动,并靠着连杆的运动钳板体在前进后退时,分别将上述的上下运动和相反方向的上下运动,作用于顶梳上,使顶梳的往程与返程沿着不同的轨迹进行前进后退,在前进端附近,当进行须丛接合时,顶梳大体上在同时进入粗梳回丝内,开始精梳,从而消除了现用装置那种顶梳前进后退轨迹相同的缺点。另外,本发明提出的顶梳的轨迹是大曲率的向下和向上的曲线,因而,在进入粗梳回丝的时候,也不会发生上述特公昭38-4715号那样的缺陷,由顶梳进行的精梳工艺,可以一直进行到由分离罗拉牵伸的粗梳回丝,被钳板的后退拉断为止,由于持续时间长,可以充分地进行精梳。另外,由于出纱条件的变化,须对精梳时间进行调整时,与对每个机头加以调整的现用装置相比,本发明的装置极其简单,而且能使各个机头的调整达到一致的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驱动顶梳的工作机构,不须要象现用的装置那样,需要外接凸轮和可动凸轮以及使其离合的棘爪等众多的构件,而只需在摇动自如地枢轴支持的顶梳安装杆的后端,与锡林轴或与其同步旋转的驱动轴之间配置连杆即可,这种装置可以适应约250~350钳数或超过此值的高速旋转,不会由于高速旋转而妨碍精梳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