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装置.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212059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27001.1

申请日:

2010.06.30

公开号:

CN101936017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F 9/20申请日:20100630授权公告日:20121003终止日期:2016063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F 9/20申请日:20100630|||公开

IPC分类号:

E02F9/20

主分类号:

E02F9/2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久保田

发明人:

松井圣司; 吉田大介; 熊谷昌; 副岛甲; 岩村仁; 田中将平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大阪市浪速区敷津东一丁目2番47号

优先权:

2009.06.30 JP 2009-155755; 2010.02.19 JP 2010-34935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代理人:

黄依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纵装置,不需要操作部件的折叠动作,就能限制操作部件的2个方向同时操作。在此操纵装置中,具有摆动托架(25),其在第一操作方向(A)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承部件(24)上,具有支撑部件(23),其在第2操作方向(B)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此摆动托架(25),通过在此支撑部件(23)上设置操作部件(22),使该操作部件(22)能在所述第1操作方向(A)和第2操作方向(B)两个方向进行摆动操作,在所述支承部件(24)和所述支撑部件(23)之间设置有限制单元,当所述操作部件(22)在第1操作方向(A)摆动时,其限制该操作部件(22)的第2操作方向(B)的摆动,且当所述操作部件(22)在第2操作方向(B)摆动时,其限制该操作部件(22)的第1操作方向(A)的摆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操纵装置, 具有 : 摆动托架 (25), 其在第 1 操作方向 (A) 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支 承部件 (24) 上 ; 以及支撑部件 (23), 其在第 2 操作方向 (B) 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此摆动托架 (25) 上, 通过在此支撑部件 (23) 上设置操作部件 (22), 使该操作部件 (22) 能在所述第 1 操作方向 (A) 和第 2 操作方向 (B) 两个方向摆动操作, 此操纵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部件 (24) 和所述支撑部件 (23) 之间设置有限制单元, 当所述操作部件 (22)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摆动时, 该限制单元限制该操作部件 (22) 的第 2 操作方向 (B) 的摆动, 且当所述操作部件 (22) 在第 2 操作方向 (B) 摆动时, 该限制单元限制该操作部件 (22) 的第 1 操作方向 (A) 的摆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操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托架 (25) 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支承轴 (28) 上, 在该摆动支承轴的上侧, 所述支撑部件 (23) 通过枢轴 (35) 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 (25) 上, 所述操作部件 (22) 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 (23) 的上部的所述枢轴 (35) 的更上方侧, 所述限制单元配置在 所述枢轴 (35) 的下方侧。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操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单元包括 : 卡合部 (47), 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 (23) 上且和该支撑部件 (23) 一体摆动 ; 限制部 (27), 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 (24) 上, 当在第一操作方向 (A) 或第 2 操作方向 (B) 的一方的操作方向对操作部件 (22) 摆动操作时, 该限制部 (27) 通过限制所述卡合部 (47)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或第 2 操作方向 (B) 的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移动量, 从而限制操作部 件 (22) 在该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 ; 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其形成在此限制部 (27) 上, 当在所述另一方的操作方向对操作 部件 (22) 进行了摆动操作时, 为了容许该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且限制操作部件 (22) 的所述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 所述卡合部 (47) 插入该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操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 (27) 为一对, 并且夹着所述 卡合部 (47) 地在所述另一方的操作方向上相对状设置, 在各限制部 (27) 上形成有摆动限 制导向部 (49)。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操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 (47) 由至少一个转动部件 (85) 构成, 当对操作部件 (22) 摆动操作时, 该转动部件 (85) 通过与限制部 (27) 或摆动限 制导向部 (49) 接触而转动。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操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限制部 (27) 在第 2 操作方向 (B) 上呈相对状, 在此限制部 (27) 之间设置有 具有第 2 操作方向 (B) 的轴心的摆动支承轴 (28), 所述摆动托架 (25) 具有 : 第 1 轴套部 (29), 其绕轴心转动自如地外套在所述摆动支承 轴 (28) 上 ; 臂部 (30), 其从该第 1 轴套部 (29) 向上方侧延伸 ; 第 2 轴套部 (31), 其固定在 此臂部 (30) 的上端侧, 且具有与所述第 1 轴套部 (29) 的轴心 (X) 正交的轴心平行的轴心 (Y), 所述支撑部件 (23), 在枢轴 (35) 的一端侧呈从该枢轴 (35) 向上下延伸的形状, 该枢轴 (35) 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 (25) 的第 2 轴套部 (31) 上, 将操作部件 (22) 设置在该支撑部件 (23) 的上端侧, 且将该支撑部件 (23) 的下端侧插 入限制部 (27) 之间, 并且在该支撑部件 (23) 的下端侧设置有所述卡合部 (47)。 2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操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形成在从摆 动支承轴 (28) 的正下方在第 1 操作方向 (A) 上偏移到枢轴 (35) 的所述一端侧的位置。 8.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操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限制部 (27),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上呈相对状且第 2 操作方向 (B) 的一端侧 固定在支撑壁 (64) 上, 该支撑壁 (64) 设置在支承部件 (24) 上, 在所述支撑壁 (64) 上, 设置有摆动支承轴 (28), 该摆动支承轴 (28) 具有第 2 操作方向 (B) 的轴心且位于限制部 (27) 的上方侧, 所述摆动托架 (25) 具有 : 第 1 平板 (71), 其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支承 轴 (28) 上, 且从该摆动支承轴 (28) 向上方侧延伸 ; 第 2 平板 (73), 其设置在该第 1 平板 (71) 的上部 ; 筒部件 (74), 其配置在所述摆动支承轴 (28) 的上方侧, 并固定在所述第 2 平 板 (73) 上, 且具有第 1 操作方向 (A) 的轴心 (Y), 所述支撑部件 (23) 固定在枢轴 (35) 上, 该枢轴 (35) 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 动托架 (25) 的筒部件 (74) 上, 在此支撑部件 (23) 上设置有操作部件 (22), 该操作部件 (22) 配置在枢轴 (35) 的上方 侧, 且在此支撑部件 (23) 上设置有支撑棒 (84), 该支撑棒 (84) 的下部插入限制部 (27) 之 间, 在此支撑棒 (84) 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卡合部 (47)。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操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 (47), 在操作部件 (22) 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 从枢轴 (35) 的正下方向第 2 操作方向 (B) 位置偏移, 该卡合部 (47) 构成为 : 通过对操作部件 (22) 从中立位置向第 2 操作方向 (B) 的一方 进行摆动操作, 该卡合部 (47) 向第 2 操作方向 (B) 的另一方摆动而上升 ; 通过对操作部件 (22) 从中立位置向第 2 操作方向 (B) 的另一方进行摆动操作, 该卡合部 (47) 向第 2 操作方 向 (B) 的一方摆动而下降, 限制部 (27) 的高度形成为 : 卡合部 (47) 从中立位置向所述另一方摆动的侧变高, 卡合 部 (47) 从中立位置向所述一方摆动的侧变低, 摆动支承轴 (28) 配置在限制部 (27) 的高度低的侧的上方且在该限制部 (27) 的上端 附近。

说明书


操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纵装置, 其具有操作踏板等操作部件, 该操作踏板可以在第 1 操作方向以及与该第 1 操作方向相交叉的第 2 操作方向两个方向上进行摆动操作。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一个例子, 在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一种操纵装置, 其具有作为可以在 两个方向上进行摆动操作的操作部件, 该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操纵装置装备在反向铲上。
     反向铲, 将旋转台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搭载在行驶装置上, 在此旋转 台的前部, 设置有绕上下方向的轴心左右摆动自如的摆动托架, 此摆动托架构成为通过液 压缸而左右摆动操作。
     另外, 吊杆的基端侧枢轴支承在所述摆动托架上, 臂部枢轴支承在此吊杆的顶端 侧, 铲斗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此臂部的顶端侧, 而且这里也可以取代该铲斗而安装液压断路 器等液压配件。 装备在此反向铲上的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操作的踏板, 能够在前后和左右两个 方向上进行摆动操作, 通过前后的摆动操作可以对上述液压配件进行操作, 通过左右的摆 动操作可以对上述摆动托架进行左右摆动操作。
     上述操作踏板安装在支撑部件上, 此支撑部件左右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托架 上, 此摆动托架前后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撑部件上。
     该操作踏板具有 : 前部踏板, 其具有从中央踏部延伸到左右两侧的左右踏部 ; 后 部踏板, 其呈从此前部踏板侧延伸到后方侧状, 后部踏板在前部踏板的中央踏部上折叠自 如。
     在此操作踏板中, 为了防止同时进行前后和左右操作, 在后部踏板呈从前部踏板 延伸到后方侧状的展开状态下, 通过使设置在后部踏板上的卡合部与设置在摆动托架上的 被卡合部进行卡合, 可以在限制操作踏板的左右摆动操作的状态向前后进行摆动操作, 当 将后部踏板折叠在前部踏板上时, 可以对操作踏板向左右进行摆动操作。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9-13426 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 在上述反向铲中, 当进行频繁地分开使用摆动托架的摆动操作和液压配件 的操作的作业时, 存在不得不反复进行后部踏板的折叠·展开动作的烦恼。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所述技术上的课题, 本发明所讲解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操纵装置, 具有 : 摆动 托架, 其在第 1 操作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承部件上 ; 以及支撑部件, 其在第 2 操作方向
     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此摆动托架上, 通过在此支撑部件上设置操作部件, 使该操作部件能在 所述第 1 操作方向和第 2 操作方向两个方向摆动操作, 此操纵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限制单元, 当所述操作部件在第 1 操 作方向摆动时, 该限制单元限制该操作部件的第 2 操作方向的摆动, 且当所述操作部件在 第 2 操作方向摆动时, 该限制单元限制该操作部件的第 1 操作方向的摆动。
     又, 较好的是, 所述摆动托架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支承轴上, 在该摆动支承轴的 上侧, 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枢轴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上, 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 述支撑部件的上部的所述枢轴的更上方侧, 所述限制单元配置在所述枢轴的下方侧。
     又, 较好的是, 所述限制单元包括 : 卡合部, 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和该支撑 部件一体摆动 ;
     限制部, 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 当在第一操作方向或第 2 操作方向的一方的操 作方向对操作部件摆动操作时, 该限制部通过限制所述卡合部在第 1 操作方向或第 2 操作 方向的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移动量, 从而限制操作部件在该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 ;
     摆动限制导向部, 其形成在此限制部上, 当在所述另一方的操作方向对操作部件 (22) 进行了摆动操作时, 为了容许该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且限制操作部件的所述一方 的操作方向的摆动, 所述卡合部插入该摆动限制导向部。
     又, 较好的是, 所述限制部为一对, 并且夹着所述卡合部地在所述另一方的操作方 向上相对状设置, 在各限制部上形成有摆动限制导向部。
     又, 较好的是, 所述卡合部由至少一个转动部件构成, 当对操作部件摆动操作时, 该转动部件通过与限制部或摆动限制导向部接触而转动。
     又, 较好的是, 所述一对限制部在第 2 操作方向上呈相对状, 在此限制部之间设置 有具有第 2 操作方向的轴心的摆动支承轴,
     所述摆动托架具有 : 第 1 轴套部, 其绕轴心转动自如地外套在所述摆动支承轴上 ; 臂部, 其从该第 1 轴套部向上方侧延伸 ; 第 2 轴套部, 其固定在此臂部的上端侧, 且具有与所 述第 1 轴套部的轴心正交的轴心平行的轴心,
     所述支撑部件, 在枢轴的一端侧呈从该枢轴向上下延伸的形状, 该枢轴绕轴心转 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的第 2 轴套部上,
     将操作部件设置在该支撑部件的上端侧, 且将该支撑部件的下端侧插入限制部之 间, 并且在该支撑部件的下端侧设置有所述卡合部。
     又, 较好的是, 所述摆动限制导向部形成在从摆动支承轴的正下方在第 1 操作方 向上偏移到枢轴的所述一端侧的位置。
     又, 较好的是, 所述一对限制部, 在第 1 操作方向上呈相对状且第 2 操作方向的一 端侧固定在支撑壁上, 该支撑壁设置在支承部件上,
     在所述支撑壁上, 设置有摆动支承轴, 该摆动支承轴具有第 2 操作方向的轴心且 位于限制部的上方侧,
     所述摆动托架具有 : 第 1 平板, 其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支承轴上, 且 从该摆动支承轴向上方侧延伸 ; 第 2 平板, 其设置在该第 1 平板的上部 ; 筒部件, 其配置在 所述摆动支承轴的上方侧, 并固定在所述第 2 平板上, 且具有第 1 操作方向的轴心,
     所述支撑部件固定在枢轴上, 该枢轴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的筒部件上, 在此支撑部件上设置有操作部件, 该操作部件配置在枢轴的上方侧, 且在此支撑 部件上设置有支撑棒, 该支撑棒的下部插入限制部之间, 在此支撑棒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卡 合部。
     又, 较好的是, 所述卡合部, 在操作部件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 从枢轴的正下方向 第 2 操作方向位置偏移,
     该卡合部构成为 : 通过对操作部件从中立位置向第 2 操作方向的一方进行摆动操 作, 该卡合部向第 2 操作方向的另一方摆动而上升 ; 通过对操作部件从中立位置向第 2 操作 方向的另一方进行摆动操作, 该卡合部向第 2 操作方向的一方摆动而下降,
     限制部的高度形成为 : 卡合部从中立位置向所述另一方摆动的侧变高, 卡合部从 中立位置向所述一方摆动的侧变低,
     摆动支承轴配置在限制部的高度低的侧的上方且在该限制部的上端附近。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操纵装置, 无需进行以往那样的操作踏板的折叠动作, 也可以限制 操作部件的两个方向同时操作, 非常地便利。
     附图说明
     图 1 是第 1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侧视图。 图 2 是反向铲的侧视图。 图 3 是反向铲前部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 4 是反向铲前部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 5 是第 1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主视图。 图 6 是第 1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俯视图。 图 7 是第 1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 8 是第 1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 9 是第 2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 10 是第 2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 11 是第 3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侧视图。 图 12 是第 3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后视图。 图 13 是第 3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俯视图。 图 14 是第 3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图 15 是第 3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局部背面剖视图。 图 16 是表示第 3 实施形态的操纵踏板的摇摆动作的后视图。 图 17 是表示第 3 实施形态的操纵踏板的摇摆动作的侧视图。 图 18 是第 3 实施形态的卡合部和限制部 ( 限制壁 ) 的侧面剖视图。 图 19 是第 3 实施形态的卡合部和限制部 ( 限制壁 ) 的平面剖视图。 符号说明 22 操作踏板 23 踏板支撑部件24 支承部件 25 摆动托架 27 限制部 ( 限制壁 ) 28 摆动支承轴 29 第 1 轴套部 30 臂部 35 枢轴 47 卡合部 49 摆动限制导向部 ( 卡合孔、 卡合槽 ) 64 支撑壁 71 第 1 平板 73 第 2 平板 74 筒部件 84 支撑棒 85 转动部件 ( 轴环 ) A 第 1 操作方向 B 第 2 操作方向 X 第 1 轴套部的轴心 Y 第 2 轴套部的轴心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 1 ~图 8 表示第 1 实施形态。在图 2 中, 1 为反向铲 ( 作业机 ), 此反向铲 1 由 下部的行驶装置 2 和上部的旋转体 3 构成。
     行驶装置 2 由履带式行驶装置构成, 该履带式行驶装置通过将履带式行驶机构设 置在履带框架 4 的左右两侧而形成, 该履带式行驶机构通过将环带状的履带 7 卷挂在履带 框架 4 前部所设置的惰轮 5 上和履带框架 4 后部所设置的链轮 6 上而形成。
     旋转体 3 具有 : 旋转台 8, 其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自如地搭载在行驶装置 2 的履带框架 4 上 ; 作业装置 9( 挖掘作业装置 ), 其设置在此旋转台 8 的前部 ; 驾驶席 10, 其 设置在旋转台 8 上。
     摆动托架 11 绕上下方向的轴心左右摆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旋转台 8 的前部, 此摆 动托架 11 通过使双动型液压缸组成的摆动缸伸缩来向左右进行摆动操作。控制此摆动缸 的摆动控制阀设置在旋转台 8 内。
     此摆动控制阀, 例如由直动滑阀形切换阀构成, 该切换阀具有从中立位置向轴心 方向一方和另一方切换自如的滑阀, 通过将滑阀从中立位置切换到轴心方向一方或另一 方, 从而对压力油的流动进行切换, 进而控制摆动缸。
     操作装置 9 具有 : 吊杆 12, 其基端侧绕左右轴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承连接在摆动托 架 11 上 ; 臂部 13, 其基端侧绕左右轴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承连接在此吊杆 12 的顶端侧上 ; 铲 斗 14, 其捞取·卸载动作 ( 摇摆动作 ) 自如地安装在此臂部 13 的顶端侧。另外, 在臂部 13 的顶端侧设置有液压取出部 16, 当代替铲斗 14 而安装有液压破碎 机、 液压压碎机、 液压钻等液压配件时, 该液压取出部 16 通过液压软管与装备在该液压配 件上的液压促动器连接。
     在所述旋转台 8 内设置有配件控制阀, 用于控制装备在上述液压配件上的液压促 动器, 此配件控制阀通过由液压软管和液压配管等构成的液压管路与所述液压取出部 16 连接。
     另外, 此配件控制阀例如由直动滑阀形切换阀构成, 该切换阀具有从中立位置向 轴心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切换自如的滑阀, 使滑阀从中立位置切换到轴心方向一方或另一 方, 从而对压力油的流动进行切换, 进而控制所述液压执行器。
     驾驶席 10 设置在旋转台 8 的后部, 在该驾驶席 10 的前方侧, 设置有左右一对行驶 杆 17, 用来操作行驶装置 2 左右的履带式行驶机构。
     如图 3、 图 4 所示, 在旋转台 8 的前部设置有支撑台 18, 左右的行驶杆 17 前后摆动 自如地支撑在该支撑台上。
     此支撑台 18 具有 : 左右一对纵板 20, 其从固定在旋转台 8 内的底部侧的基板 19 向 上立起 ; 连接部件 21, 其与这些左右纵板 20 连接。 在此行驶杆 17 的侧方 ( 右侧方 ) 的踏脚板 63( 在驾驶席 10 的前方侧、 构成旋转 台 8 的上表面的踏板 ) 的上侧, 配置有操作踏板 22( 操作部件 ), 其用来操作摆动控制阀和 配件控制阀 ( 操作摆动托架 11 与液压配件 )( 参照图 1)。
     如图 1 ~图 8 所示, 此操作踏板 22 可以在第 1 操作方向 A 和不同于该第 1 操作方 向 A( 与该第 1 操作方向 A 正交 ) 的第 2 操作方向 B 两个方向上摆动操作。
     在本实施形态中, 第 1 操作方向 A 成为随着向前方行进而向右方移动的倾斜方向 ( 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向右前方倾斜的方向 )、 第 2 操作方向 B 成为随着向右方行进而向后方 移动的倾斜方向 ( 向后右方倾斜的方向 )。
     所述操作踏板 22 设置在支撑部件 23( 以下称之为踏板支撑部件 ) 的上端侧。此 踏板支撑部件 23 在第 2 操作方向 B 上摆动自如地 ( 向左右摆动自如 ) 支撑在摆动托架 25 上。所述摆动托架 25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上摆动自如地 ( 向前后摆动自如 ) 支撑在支承部 件 24 上。
     由此, 操作踏板 22 能够在第 1 操作方向 A 以及第 2 操作方向 B 上 ( 向前后左右 ) 进行摆动操作。
     所述支承部件 24 具有 : 支撑板 26, 其板面朝向上下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呈长带 板状 ; 左右一对限制部 27( 以下称之为限制壁 27), 其由固定在此支撑板 26 上的板材所构 成。
     所述支撑板 26, 其左端侧重叠在所述支撑台 18 右侧的纵板 20 的上壁 20a 上, 且通 过螺栓固定在该上壁 20a 上, 从而形成为从该上壁 20a 向右方突出的形状。
     左右的限制壁 27 在第 2 操作方向 B 上隔开间隔且相对配置, 右侧 ( 左右方向外 侧 ) 的限制壁 27 的前上部固定在支撑板 26 的右端, 左侧 ( 左右方向内侧 ) 的限制壁 27 的 前部上端固定在支撑板 26 的下表面。
     左右限制壁 27 的后部侧形成为从支撑板 26 向后方延伸的形状。在此左右限制壁 27 的后部设置有摆动支承轴 28, 其具有第 2 操作方向 B 的轴心 X。此摆动支承轴 28 由带头
     销构成, 其贯穿左右限制壁 27, 通过安装在前端侧的止脱销来防止脱落。
     摆动托架 25 具有 : 筒状的第 1 轴套部 29, 其绕轴心 X 转动自如地外套在所述摆动 支承轴 28 上 ; 臂部 30, 其从该第 1 轴套部 29 向上方侧延伸 ; 筒状的第 2 轴套部 31, 其固定 在该臂部 30 的上端侧, 且具有第 1 操作方向 A 的轴心 Y( 与正交于第 1 轴套部 29 轴心 X 的 轴心相平行的轴心 Y) ; 杆部 32, 其从第 1 轴套部 29 向下方侧延伸。
     所述臂部 30 和杆部 32 由平板状板材构成, 其纵向地配置成板面朝向第 2 操作方 向 B, 且固定在第 1 轴套部 29 的轴心方向中央部。
     臂部 30 配置成从该支撑板 26 的下表面侧向上表面侧横切支撑板 26 的后方侧, 第 2 轴套部 31 位于支撑板 26 的更上方侧。
     在杆部 32 的下部, 从侧方连接有第 1 联动联杆 33 的前端侧的球形接头 33a( 球形 接头 ), 该第 1 联动联杆 33 的后端侧的球形接头 33b 从下方与双臂曲柄 34 的一端侧连接。 所述双臂曲柄 34 的中途部绕上下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基板 19 上固定的支撑部件上, 在该 双臂曲柄 34 的另一端, 通过杆或联杆机构等联动装置与所述配件控制阀联动连接。
     所述踏板支撑部件 23 由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平板状的板材构成, 其配置成板面 朝向第 1 操作方向 A, 并且配置在第 2 轴套部 31 的后方。在此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下方向 中途部上设置有枢轴 35, 其具有第 1 操作方向 A 的轴心 Y。
     所述枢轴 35 在板厚方向上贯穿踏板支撑部件 23, 轴心 Y 方向一端侧 ( 在本实施形 态中为后端侧 ) 固定在踏板支撑部件 23 上。因此, 踏板支撑部件 23 成为从枢轴 35 向上下 延伸的形状。
     另外, 此枢轴 35 绕轴心 Y 转动自如地从后方侧插通且支撑在摆动托架 25 的第 2 轴套部 31 内。由此, 在摆动支承轴 28 的上侧, 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在第 2 操作方向 B 上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托架 25 上。
     在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下方向中途部上且在枢轴 35 的更下侧, 设置有安装板 36。 此安装板 36 由板材构成, 其横向配置成板面朝向上下且固定在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后表面 上。
     在此安装板 36 的下方, 配置有加强板 15, 该加强板 15 固定在安装板 36 下表面和 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后表面上。
     第 2 联动联杆 37 的右端侧的球形接头 37a 从下方与所述安装板 36 连接。
     在此第 2 联动联杆 37 的左端侧的球形接头 37B 的后方侧, 配置有第一中继杆 38, 其后端侧绕上下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基板 19 上固定的支撑部件上, 所述第 2 联动 联杆 37 的左端侧的球形接头 37b 从前方与此第 1 中继杆 38 的前端连接。
     另外, 在所述第 1 中继杆 38 的后方侧, 设置有与该第 1 中继杆 38 一体摆动的第 2 中继杆 39, 摆动控制阀通过联动杆 40 等与该第 2 中继杆 39 联动连接。
     在所述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端侧设置有操作踏板 22。因此, 操作踏板 22 可以绕 摆动托架 25 的第 1 轴套部 29 的轴心 X 向前后 (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上 ) 进行摆动操作, 且 可以绕摆动托架 25 的第 2 轴套部 31 的轴心 Y 向左右 ( 在第 2 操作方向 B 上 ) 进行摆动操 作。
     所述操作踏板 22 具有 : 前部踏板 41, 其具有从中央踏部 41a 向左右两侧延伸的左 右踏部 41b ; 后部踏板 42, 其形成为从该前部踏板 41 侧向后方侧延伸的形状。前部踏板 41 的中央踏部 41a 的前部成为向左右踏部 41b 的更前侧延伸的形状, 该 中央踏部 41 的后端固定在支撑筒 43 上, 该支撑筒 43 固定在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端。
     所述支撑筒 43 具有第 2 操作方向 B 的轴心, 转动筒 44 同心状地配置在该支撑筒 43 的左右两侧, 转动支承轴 45 插通到这些支撑筒 43 和转动筒 44。
     另外, 在所述转动筒 44 上, 固定有后部踏板 42 的前端左右两侧, 且该后部踏板 42 绕支撑筒 43 的轴心旋转自如, 通过使该后部踏板 42 转动, 从而使该后部踏板 42 在重叠到 前部踏板 41 上的折叠状态 ( 参照图 7) 以及形成为从前部踏板 41 侧向后方延伸的形状的 展开状态之间自如地改变。
     在左右的转动筒 44 上设置有制动片 46, 当后部踏板 42 为展开状态时, 制动片 46 通过与前部踏板 41 的下表面抵接来限制向后部踏板 42 的下方旋转。
     通过将后部踏板 42 折叠到前部踏板 41 上, 从而在不使用配件控制阀时, 可以在前 后方向上压缩操作踏板 22。
     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下部在所述摆动托架 25 的第 1 轴套部 29 的后侧插入左右規 制壁 27 之间。在此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下端侧上一体地形成有卡合部 47。
     因此, 卡合部 47 位于左右限制壁 27 之间, 左右限制壁 27 相对配置成夹持卡合部 47。 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下部形成为随着向下方 ( 卡合部 47) 行进而板宽逐渐变窄, 所 述卡合部 47 具有向左右两侧突出的突出部 48。
     在所述左右各限制壁 27 的后部, 设置有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当在第 2 操作方向 B 上对操作踏板 22 进行了摆动操作时, 为了容许在该第 2 操作方向 B 的摆动并限制操作踏板 22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的摆动, 所述卡合部 47 插入该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左右的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在左右方向上呈相对状。
     此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由在厚度方向贯穿形成在限制壁 27 上的纵长孔 ( 称之为卡 合孔 49) 构成, 在侧视图中, 此卡合孔 49 形成为从摆动支承轴 28 的正下方向后方 (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且向枢轴 35 的所述一端侧 ) 位置偏移。
     另外, 当操作踏板 22 位于中立位置时, 此卡合孔 49 形成在面对卡合部 47 的位置。 而且, 从中立位置对操作踏板 22 在第 2 操作方向 B 摆动操作时, 卡合部 47 的突出部 48 可 相对于卡合孔 49 插脱。
     另外, 操作踏板 22 通过配件控制阀和摇动控制阀的中立返回弹簧保持在中立位 置且从在第 1 操作方向 A 或者第 2 操作方向 B 上操作后的位置回到中立位置。
     在所述结构的操纵装置中, 从中立位置向前后踏压操作踏板 22( 踏压前部踏板 41 的中央踏部 41a 或者踏压后部踏板 42, 摆动托架 25 和踏板支撑部件 23 绕第 1 轴套部 29 的 轴心 X 转动且推拉第 1 联动联杆 33, 当推压该第 1 联动联杆 33 时, 双臂曲柄 34 转动而对配 件控制阀进行操作。
     此时, 连接有第 2 联动联杆 37 的安装板 36 绕第 1 轴套部 29 的轴心 X 与踏板支撑 部件 23 一体地摆动, 然而, 即使安装板 36 绕第 1 轴套部 29 的轴心 X 进行摆动, 但由于第 2 联动联杆 37 仅绕另一端侧的球形接头 37b 进行摆动, 因此无法对摆动控制阀进行操作。
     另外, 当踏板支撑部件 23 绕第 1 轴套部 29 的轴心 X 摆动时, 由于卡合部 47( 突出 部 48) 从卡合孔 49 位置偏移, 因此, 即使踏板支撑部件 23 想要绕第 2 轴套部 31 的轴心 Y
     向左右摆动, 也可以通过卡合部 47( 突出部 48) 与限制壁 27 的相对面抵接, 来限制踏板支 撑部件 23 的左右摆动 ( 限制操作踏板 22 向第 2 操作方向 B 的摆动操作 )。
     另外, 当从中立位置向左右踏压操作踏板 22( 踏压前部踏板 41 的左右踏部 41b) 时, 踏板支撑部件 23 相对于摆动托架 25 绕第 2 轴套部 31 的轴心 Y 向左右摆动, 从而推拉 第 2 联动联杆 37, 当推拉该第 2 联动联杆 37 时, 第 1 中继杆 38 和第 2 中继杆 39 转动, 进而 对摆动控制阀进行操作。
     此时, 由于摆动托架 25 没有绕第 1 轴套部 29 的轴心 X 摆动, 因此部对配件控制阀 进行操作。
     另外, 当踏板支撑部件 23 从操作踏板 22 的中立位置绕第 2 轴套部 31 的轴心 Y 左 右摆动时, 通过将卡合部 47 的突出部 48 插入卡合孔 49, 容许该踏板支撑部件 23 绕第 2 轴 套部 31 的轴心 Y 的左右摆动, 并且, 当卡合部 47 的突出部 48 插入卡合孔 49 时, 即使踏板 支撑部件 23 想要绕第 1 轴套部 29 的轴心 X 向前后摆动, 也可以通过卡合部 47 的突出部 48 与卡合孔 49 的内表面前后卡合 ( 抵接 ), 来限制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前后摆动 ( 限制操作踏 板 22 向第 1 操作方向 A 的摆动操作 )。
     卡合孔 49 的前后面由于限制卡合部 47 的前后摆动而成为限制操作踏板 22 前后 摆动的限制面。 在本实施形态中, 限制装置由所述左右的限制壁 27、 卡合部 47 和卡合孔 49 构成, 当操作踏板 22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上摆动时, 该限制装置限制该操作踏板 22 的第 2 操作方 向 B 的摆动, 且当所述操作踏板 22 在第 2 操作方向 B 上摆动时, 该限制装置限制该操作踏 板 22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的摆动, 该限制装置设置在支承部件 24 和支撑部件 23 之间 ( 配置 在枢轴 35 的下方侧 )。
     因此, 采用设置在此踏板支撑部件 23 和支承部件 24 之间的限制装置, 无需以往那 样的操作踏板 22 的折叠动作, 也可以限制操作踏板 22 向两方向同时操作, 非常地便利。
     另外, 由于不伴随有操作踏板 22 的摆动限制的解除操作, 即可以使操作踏板 22 从 中立位置向左右或者前后摆动, 因此在进行频繁地分开使用摆动托架 11 的摆动操作和液 压配件的操作的作业时, 其作业性优良。
     另外, 由于简单结构, 因此可以价格便宜地进行提供。
     在本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中, 具有踏板罩 51, 在不使用操作踏板 22 时, 该踏板罩 51 可以使该操作踏板 22 的操作不能进行。
     此踏板罩 51 由板材形成为 L 字形, 支撑在第 2 轴套部 31 的前方设置的支撑板 52 上。
     支撑板 52 竖直设置在支撑平板 26 上, 此支撑板 52 的上端固定有固定筒 53, 该固 定筒 53 具有第 2 操作方向 B 的轴心, 移动筒 54 同心状地配置在此固定筒 53 的左右两侧上, 这些固定筒 53 和移动筒 54 中插通有支承轴 55。
     所述踏板罩 51 的一端侧 ( 基端侧 ) 的左右两侧固定在移动筒 54 上, 由此, 该踏板 罩 51 形成为绕固定筒 53 的轴心向前后摆动自如, 通过使该踏板罩 51 向前后摆动, 該踏板 罩 51 可以在如图 1 所示的位于操作踏板 22 的前方侧的退避位置以及如图 7 所示的重叠在 操作踏板 22 上的罩位置之间自如地改变位置。
     在此踏板罩 51 中, 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形成有切口部 56, 在罩位置上该切口部 56
     防止与折叠的后部踏板 42 和前部踏板 41 的中央踏部 41a 的前部的干涉。
     另外, 在踏板罩 51 的基端侧上设置有限制板 57, 在罩位置上该限制板 57 位于前部 踏板 41 的下侧来限制前部踏板 41 的踏压方向的移动。
     在支撑板 52 的前表面上部设置有抵挡部件 58, 该抵挡部件 58 限制踏板罩 51 从退 避位置向前方侧的摆动。
     图 9 和图 10 表示第 2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
     对此形态的操纵装置和所述第 1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侧视图中, 所述卡合孔 49 形成在摆动支承轴 28 的正下方, 当操作踏板 22 处于 中立位置时, 卡合部 47 位于第 1 轴套部 29 和第 2 轴套部 31 的正下方。
     踏板支撑部件 23 由主部件 59 和辅助部件 60 构成, 该主部件 59 转动自如地支撑 在第 2 轴套部 31 上, 该辅助部件 60 固定在此主部件 59 的下部。
     主部件 59 的下端侧, 向前侧弯折, 辅助部件 60 由纵板部 60a 和横板部 60b 构成且 形成为 L 字形, 纵板部 60a 固定在主部件 59 的下部后表面上, 横板部 60b 从该纵板部 60a 的下端向前侧延伸且固定在主部件 59 的下端。
     卡合部 47 形成为与踏板支撑部件 23 不同的部件, 且固定在辅助部件 60 的横板部 60b 的前端上。 摆动托架 25 的杆部 32 位于第 1 轴套部 29 的前侧, 和臂部 30 形成为一体。
     其他的结构与所述第 1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相同地构成。
     在此第 2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中, 卡合孔 49 存在于第 1 轴套部 29 的轴心 X 的正 下方, 因此在第 2 操作方向 B 上对操作踏板 22 摆动操作时, 卡合孔 49 内的卡合部 47 的第 1 操作方向 A 的槽 ( 卡合部 47 和卡合孔 49 内的前后面之间的间隙 ) 较小也过得去, 但对踏 板支撑部件 23 的主部件 59 的下端侧进行弯曲加工, 且使辅助部件 60、 摆动托架 25 的臂部 30 和杆部 32 的形状变得复杂。
     对此, 在第 1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中, 卡合孔 49 从摆动支承轴 28 的正下方在第 2 操作方向 B 上位置偏移到枢轴 35 的一端侧, 因此踏板支撑部件 23、 摆动托架 25 的臂部 30 和杆部 32 的形状简单, 因此可以价格便宜地进行制造。
     图 11 ~图 19 表示第 3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
     下面, 对具有和所述第 1、 2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相同功能的部件·结构体标注相 同的名称和符号, 来对第 3 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进行说明。
     支撑摆动托架 25 等的支承部件 24 主要由基座板 61 以及在此基座板 61 上竖立设 置的纵板 62 构成, 配置在驾驶席 10 的前方侧且构成旋转台 8 的上表面 ( 踏板 ) 的踏脚板 63 的下方侧。
     基座板 61 配置成其板面朝向上下, 且通过螺栓等安装固定在旋转台 8 的底部。纵 板 62 配置成其板面朝向左右, 且具有下端固定在基座板 61 的左侧上的支撑壁 64、 从此支撑 壁 64 的前端向右方一体地延伸的前壁 65、 从支撑壁 64 的后端下部向右方一体地延伸的后 下部壁 66。
     支撑壁 64 的上端位于踏脚板 63 的下表面附近, 从支撑壁 64 的上端到其下端设置 有前壁 65。
     在支撑壁 64 的后部的、 后下部壁 66 的上方侧一体地形成有第 1 外安装部 67, 该第
     1 外安装部 67 从支撑壁 64 后端向后方延伸且在后端侧向左侧弯折。
     在支撑壁 64 的、 第 1 外安装部 67 和后下部壁 66 之间固定有第 2 外安装部 68。此 第 2 外安装部 68 将板材弯折而形成, 并且该板材弯折成前部的板面沿着前后方向且后部的 板面沿着伴随向右方行进而向后方移动的倾斜方向, 前端侧固定在支撑壁 64 的左侧面。
     在支撑壁 64 的上部的第 1 外安装部 67 的更上方侧形成为与该支撑壁 64 的下部 相比前后宽度更加狭窄。
     在支撑壁 64 的上部的后部侧设置有一对限制壁 27。 这些限制壁 27 配置在支撑壁 64 的右侧上, 且在第 1 操作方向 A( 前后方向 ) 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在此第 3 实施形态中, 一对限制壁 27 构成为, 容许该限制壁 27 之间配置的卡合部 47 左右摆动且利用相对面 27a 来限制卡合部 47 的前后摆动 ( 即、 该限制壁 27 容许操作踏 板 22 的第 2 操作方向 B 的摆动操作 ( 左右摆动 ), 且限制操作踏板 22 的第 1 操作方向 A 的 摆动操作 ( 前后摆动 ))。
     前后的各限制壁 27, 其左端固定在支撑壁 64 的右侧表面, 该前后的限制壁 27 的右 端侧由连接壁 69 连接, 该连接壁 69 俯视为向右方凸出的圆弧状。
     在本实施形态中, 这些前后的限制壁 27 和连接壁 69 通过将一张板材弯折而一体 形成。
     另外, 各限制壁 27 的上表面形成为, 随着从左端向右方行进而向上方移动的倾斜 状, 各个限制壁 27 的下表面形成为沿左右方向的大致水平状。因此, 各限制壁 27 形成为随 着从左端向右方行进而上下宽度逐渐变宽。
     在前后的各限制壁 27 的左右方向中途部设置有摇动限制导向部 49。 因此, 与此摆 动限制导向部 49 的左侧的限制壁 27 上表面的高度相比, 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的右侧的限制 壁 27 上表面的高度较高。
     在此第 3 实施形态中, 在从中立位置对操作踏板 22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摆动操作时, 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通过插入卡合部 47, 容许该卡合部 47 的前后摆动且限制卡合部 47 的左 右摆动 ( 即、 该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容许操作踏板 22 的第 1 操作方向 A 的摆动操作, 且限制 操作踏板 22 的第 2 操作方向 B 的摆动操作 )。
     另外, 在第 3 实施形态中, 左右的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在前后方向呈相对状, 由在限 制壁 27 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状且向上方开放状的纵长的槽 ( 称之为卡合槽 49) 构成。
     此卡合槽 49 的在左右方向相对的表面 49a 为沿着上下方向的平坦面, 底面 49b 为 沿着左右方向的平坦面。
     卡合槽 49 的在左右方向相对的表面 49a 成为限制卡合部 47 的左右摆动 ( 限制操 作踏板 22 的左右摆动 ) 的限制面 49a。
     如图 14、 15 所示, 前侧的限制壁 27 的左侧上方设置有摆动支承轴 28。
     此摆动支承轴 28 形成为具有左右方向轴心的筒状, 其左侧部分贯穿支承部件 24 的支撑壁 64, 且固定在该支撑壁 64 上。
     另外, 此摆动支承轴 28 配置在卡合槽 49 的更左方, 且设置为俯视的话其右侧部分 的后部侧与前侧的限制壁 27 相互重叠。
     另外, 此摆动支承轴 28 配置在限制壁 27 的附近, 该摆动支承轴 28 的下端位于卡 合槽 49 的右侧的限制壁 27 上表面的更下侧。所述摆动托架 25 由以下部件构成 : 板面朝向左右地配置在支撑壁 64 的左侧上的 纵长的第 1 平板 71, 向右方呈突出状地固定在此第 1 平板 71 的上下中途部的轴部件 72、 向 后方呈突出状地设置在所述第 1 平板 71 的上部的前部的第 2 平板 73、 向后方呈突出状地设 置在此第 2 平板 73 的右侧的筒部件 74。
     所述第 1 平板 71 的上部, 配置为向支撑壁 64 的更上方延伸, 且成为通过在踏脚板 63 上形成的开口而向该踏脚板 63 的上方延伸的形状。
     第 1 平板 71 的中途部, 成为随着该中途部前端向下方行进而向后方转移的倾斜 状, 且形成为随着向下方行进而宽度逐渐变窄。
     所述第 2 平板 73 位于踏脚板 63 的上方附近, 从第 1 平板 71 向右方突出, 并横穿 支撑壁 64 的上方侧。
     所述轴部件 72 具有左右方向的轴心 X, 绕轴心 X 转动自如地插通支撑在摆动支承 轴 28 上。由此, 摆动托架 25 绕左右方向的轴心 X( 在第 1 操作方向 A 上 ) 摆动自如地支撑 在摆动支承轴 28 上。
     摆动托架 25 的筒部件 74 在摆动支承轴 28 的右端部上方且位于踏脚板 63 的上 方, 具有前后方向的轴心 Y。另外, 该筒部件 74 的轴心 Y 从卡合槽 49 的上方位置向左方侧 位置偏移。
     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部向前方呈突出状地固定有枢轴 35, 该枢轴 35 从后方插通 且绕轴心 Y 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此筒部件 74。 由此, 踏板支撑部件 23 绕前后方向的轴心 Y( 在 第 2 操作方向 B 上 ) 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托架 25 上。
     踏板支撑部件 23 由上下长的板材形成, 上部 23a 配置为板面朝向前后, 且位于限 制壁 27 之间的中央部上方, 该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部 23a 的下端侧成为插入踏脚板 63 的 下方侧的形状。
     此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下部 23b 配置为板面朝向前后, 位于踏脚板 63 的下方侧且 后侧的限制壁 27 的后方。
     另外, 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 23c 形成为从上部 23a 下端朝向下部 23b 上端而向后下方移动的倾斜状。
     另外, 踏板支撑部件 23 配置在从卡合槽 49 的形成位置向左方位置偏移的位置。
     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端 ( 枢轴 35 的更上方侧 ) 固定有具有左右方向的轴心的支 撑筒 43, 操作踏板 22 支撑在此支撑筒 43 上。由于此操作踏板 22 的结构和第 1 实施形态大 致相同, 因此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另外, 在此第 3 实施形态中, 在前部踏板 41 的上表面上粘贴有防滑物 75。
     在所述摆动托架 25 的第 1 平板 71 的下端侧, 枢轴支撑地连接有由推拉缆绳等构 成的操作缆绳 ( 图示省略 ) 的内部缆绳的一端侧, 该操作缆绳的外部缆绳的一端侧安装在 所述第 1 外安装部 67 上。
     另外, 此操作缆绳的内部缆绳的另一端侧与配件控制阀的滑阀联动连接, 当从中 立位置向第 1 操作方向 A 的一侧或者另一侧 ( 前后 ) 踏压操作踏板 22 时, 推拉所述操作缆 绳的内部缆绳而对配件控制阀进行操作。
     另外, 在支撑壁 64 上形成有安装用的孔 76, 该孔 76 在将内部缆绳的一端侧安装到 第 1 平板 71 的下端侧时使用。在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下部 23b 上, 从后方侧连接有联动联杆 77 的左端侧的球接头 77a。 另一方面, 支撑壁 64 的右侧面的前下部固定有支撑托架 78。在此支撑托架 78 的 右侧, 竖立设置有支承轴 79, 该支承轴 79 具有上下方向的轴心。 中继筒 80 绕轴心转动自如 地外套支撑在此支承轴 79 上。此中继筒 80 配置在前侧的限制壁 27 的前方侧且右侧。
     又, 在中继筒 80 的上部, 朝向右后方地突出设置有第 1 中继杆 81, 并且该第 1 中继 杆 81 横穿限制壁 27 的右方侧, 在此第 1 中继杆 81 的突出端侧, 从上方侧连接有所述联动 联杆 77 的右端侧的球接头 77b。
     又, 在中继筒 80 的下部, 朝向左前方侧地突出设置有第 2 中继杆 82。
     在此第 2 中继杆 82 的突出端侧, 枢轴支撑地连接有由推拉缆绳等构成的操作缆绳 83( 图示省略 ) 的内部缆绳 83a 的一端侧, 该操作缆绳 83 的外部缆绳 83b 的一端侧安装在 所述第 2 外安装部 68 上。
     又, 此操作缆绳 83 的内部缆绳 83a 的另一端侧, 联动连接有摆动控制阀的滑阀, 当 从中立位置向第 2 操作方向 B 的一侧或者另一侧 ( 左右 ) 踏压操作踏板 22 时, 推拉联动联 杆 77 而通过第 1 中继杆 81、 中继筒 80、 第 2 中继杆 82 推拉所述操作缆绳 83 的内部缆绳 83a, 对摆动控制阀进行操作。
     在所述踏板支撑部件 23 的上部 23a 的右侧, 固定有圆柱状的支撑棒 84 的轴心方 向的上部, 此支撑棒 84 的下部呈插入在前后的限制壁 27 之间的形状。
     此支撑棒 84 的下部设置有卡合部 47。因此, 在操作踏板 22 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 下, 卡合部 47 从枢轴 35 的轴心 Y 的正下方向右方位置偏移。
     又, 在本实施形态中, 此卡合部 47 由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撑棒 84 上的上下 一对 ( 多个 ) 圆筒状的轴环 85( 转动部件 ) 构成。
     在各轴环 85 上, 内嵌有筒状的衬套 86(DU 衬套等的无油轴衬 ), 轴环 85 通过该衬 套 86 外套在支撑棒 84 上, 由此, 该轴环 85 顺滑地转动。
     在支撑棒 84 的卡合部 47 的上下, 设置有用于限制轴环 85 的移动的卡簧 ( 日文 : ジクサ一クリップ )87, 在上侧的轴环 85 和上侧的卡簧 87 之间, 设置有外套在支撑棒 84 上 的带橡胶垫圈 88。
     在操作踏板 22 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 ( 当摆动控制阀和配件控制阀处于中立状 态时 ), 上下的轴环 85 位于前后的卡合槽 49 之间 ( 位于面对前后的卡合槽 49 的位置 ), 通 过使操作踏板 22 从中立位置向左右摆动, 从而使轴环 85 在限制壁 27 之间向左右移动且限 制操作踏板 22 的前后摆动, 通过使操作踏板 22 从中立位置向前后摆动, 从而将轴环 85 插 入在卡合槽 49 中来限制操作踏板 22 的左右摆动。
     如上述这样, 通过使卡合部 47 在相对的一对限制壁 27 之间移动, 从而容许操作踏 板 22 的一方的摆动且限制另一方的摆动, 通过使卡合部 47 插入到各限制壁 27 上形成的摆 动限制导向部 49 中, 容许操作踏板 22 的另一方的摆动且限制一方的摆动, 在此结构中, 为 使操作踏板 22 顺滑地动作, 必需在卡合部 47 和限制壁 27 的相对面 27a 之间与卡合部 47 和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的限制面 49a 之间设置间隙 S1、 S2, 但当此间隙 S1、 S2 变大时, 操作 踏板 22 的限制会变难。
     在所述实施形态中, 由转动的轴环 85 形成卡合部 47, 因此, 即便轴环 85 与限制壁
     27 的相对面 27a 或者卡合槽 49 的限制面 49a 接触, 接触阻力也会因轴环 85 转动而变小。
     因此, 可以提供一种操纵装置, 由轴环 85 等转动的部件形成卡合部 47, 可以使卡 合部 47 和限制壁 27 之间的间隙 S1 以及卡合部 47 和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的限制面 49a 之 间的间隙 S2 尽可能小, 可以充分具有操作踏板 22 的摆动限制功能且可以使操作踏板 22 的 动作顺畅。
     又, 由转动的部件形成卡合部 47, 从而当踏压操作踏板 22 时, 由于卡合部 47 不会 与限制壁 27 卡合, 因此操作踏板 22 的踏压不会出现不良的情况, 另外, 阻力感变得极小, 操 作性优良。
     另外, 在本实施形态中, 对于联动连接操作踏板 22 和摆动控制阀的联动机构, 联 动连接操作踏板 22 和配件控制阀的联动机构, 其游隙 ( 操作踏板 22 的操作不影响到控制 阀滑阀的动作的范围 ) 较小。因此, 当通过操作踏板 22 对摆动控制阀进行操作时 ( 在第 2 操作方向 B 对操作踏板 22 进行操作时 ), 必需严格限制该操作, 以使得不会通过操作踏板 22 对配件控制阀进行操作。
     因此, 在第 3 实施形态中, 如图 19 所示, 前后的限制壁 27 的相对面 27a 和轴环 85 之间的间隙 S1 与卡合槽 49 的限制面 49a 和轴环 85 之间的间隙 S2( 当轴环 85 插入卡合槽 49 时, 轴环 85 和卡合槽 49 的限制面 49a 的最小间隙 ) 相比更小。 所述卡合部 47 虽然也可以由单个的轴环 85 构成, 但是, 考虑到当采用单个轴环 85 构成的该卡合部 47 的上下一方单独与限制壁 27 抵接时, 部分的转动阻力差异会使卡合部 47 无法较顺畅地转动, 因此, 在所述第 3 实施形态中, 卡合部 47 由上下一对轴环 85 构成, 由 于卡合部 47 的上部和下部可以单独地转动, 因此, 即使卡合部 47 的上下一方单独抵接也可 以顺畅地转动。
     另外, 卡合部 47 也可以由上下方向的 3 个以上的轴环 85( 转动部件 ) 构成。
     又, 如图 16 所示, 在操作踏板 22 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 由于卡合部 47 从枢轴 35 的轴心 Y 的正下方向右方位置偏移, 因此, 绕枢轴 35 从中立位置向左方对操作踏板 22 进行 摆动操作时, 卡合部 47 向右方摆动而上升 ; 绕枢轴 35 从中立位置向右方对操作踏板 22 进 行摆动操作时, 卡合部 47 向左方摆动而下降。对应于此, 限制壁 27 的高度为, 摆动限制导 向部 49 的左侧比右侧低。
     而且, 在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的左侧且限制壁 27 的上方配置摆动支承轴 28, 此摆动 支承轴 28 配置在限制壁 27 的左侧 ( 限制壁 27 的变低侧 ) 的上表面附近, 由此可以使操作 踏板 22 的支撑机构紧凑地构成。
     另一方面, 如图 17 所示, 由于卡合部 47 位置偏移到摆动支承轴 28 的轴心 X 的更 后方侧, 当绕摆动支承轴 28 从中立位置向前侧对操作踏板 22 进行摆动操作时, 卡合部 47 向后侧摆动而向上, 当绕摆动支承轴 28 从中立位置向后侧对操作踏板 22 进行摆动操作时, 卡合部 47 向前侧摆动而下降。因此, 后侧的卡合槽 49 底面 19b 比前侧的卡合槽 49 的底面 19b 更高 ( 前侧的卡合槽 49 的槽深也比后侧的卡合槽 49 的槽深更深 )。
     又, 由于一对限制壁 27 之间的下方呈开放状, 因此不用担心因在限制壁 27 之间滞 留土和垃圾等而使操作踏板 22 的移动变差。
     又, 在第 3 实施形态中, 在将摆动托架 25、 踏板支撑部件 23、 操作踏板 22、 中继筒 80、 联动联杆 77 等组装到支承部件 24 的状态下, 通过螺栓固定在旋转台 8 的底部。
     又, 本实施形态也可以有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 也可以是 : 第 1 操作方向 A 为左右方 向 ( 或者相对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 ), 第 2 操作方向 B 为前后方向 ( 或者相对前后方向 倾斜的傾斜方向 )。
     又, 在本实施形态中, 虽然以操作踏板为例来表示作为在第 1 操作方向 A 和第 2 操 作方向 B 两个方向上能够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件 22, 但操作部件 22 也可以采用操作杆等。
     又, 在所述第 1、 2 的实施形态中, 也可以采用由槽构成的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以及 由通过与限制壁 27 接触而转动的至少一个转动部件构成的卡合部 47。
     又, 第 3 实施形态的操作踏板 22 的操作方向 A、 B, 也可以与所述第 1、 2 实施形态 相同, 成为相对前后·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
     又, 也可以对限制部 27( 限制壁 ) 和摆动限制导向部 49( 卡合孔、 卡合槽 ) 的方向 进行适当地改变。

操纵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操纵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操纵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操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纵装置.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6017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6017ACN101936017A21申请号201010227001122申请日20100630200915575520090630JP20103493520100219JPE02F9/20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地址日本国大阪府大阪市浪速区敷津东一丁目2番47号72发明人松井圣司吉田大介熊谷昌副岛甲岩村仁田中将平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代理人黄依文54发明名称操纵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操纵装置,不需要操作部件的折叠动作,就能限制操作部件的2个方向同时操作。在此操纵装置中,具。

2、有摆动托架25,其在第一操作方向A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承部件24上,具有支撑部件23,其在第2操作方向B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此摆动托架25,通过在此支撑部件23上设置操作部件22,使该操作部件22能在所述第1操作方向A和第2操作方向B两个方向进行摆动操作,在所述支承部件24和所述支撑部件23之间设置有限制单元,当所述操作部件22在第1操作方向A摆动时,其限制该操作部件22的第2操作方向B的摆动,且当所述操作部件22在第2操作方向B摆动时,其限制该操作部件22的第1操作方向A的摆动。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4页附图19页CN10。

3、1936017A1/2页21一种操纵装置,具有摆动托架25,其在第1操作方向A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承部件24上;以及支撑部件23,其在第2操作方向B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此摆动托架25上,通过在此支撑部件23上设置操作部件22,使该操作部件22能在所述第1操作方向A和第2操作方向B两个方向摆动操作,此操纵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部件24和所述支撑部件23之间设置有限制单元,当所述操作部件22在第1操作方向A摆动时,该限制单元限制该操作部件22的第2操作方向B的摆动,且当所述操作部件22在第2操作方向B摆动时,该限制单元限制该操作部件22的第1操作方向A的摆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4、,所述摆动托架25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支承轴28上,在该摆动支承轴的上侧,所述支撑部件23通过枢轴35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25上,所述操作部件22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23的上部的所述枢轴35的更上方侧,所述限制单元配置在所述枢轴35的下方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单元包括卡合部47,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23上且和该支撑部件23一体摆动;限制部27,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24上,当在第一操作方向A或第2操作方向B的一方的操作方向对操作部件22摆动操作时,该限制部27通过限制所述卡合部47在第1操作方向A或第2操作方向B的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移动量,从而限制操作部件。

5、22在该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摆动限制导向部49,其形成在此限制部27上,当在所述另一方的操作方向对操作部件22进行了摆动操作时,为了容许该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且限制操作部件22的所述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所述卡合部47插入该摆动限制导向部4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27为一对,并且夹着所述卡合部47地在所述另一方的操作方向上相对状设置,在各限制部27上形成有摆动限制导向部49。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47由至少一个转动部件85构成,当对操作部件22摆动操作时,该转动部件85通过与限制部27或摆动限制导向部49接触而转动。6如权利要。

6、求4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限制部27在第2操作方向B上呈相对状,在此限制部27之间设置有具有第2操作方向B的轴心的摆动支承轴28,所述摆动托架25具有第1轴套部29,其绕轴心转动自如地外套在所述摆动支承轴28上;臂部30,其从该第1轴套部29向上方侧延伸;第2轴套部31,其固定在此臂部30的上端侧,且具有与所述第1轴套部29的轴心X正交的轴心平行的轴心Y,所述支撑部件23,在枢轴35的一端侧呈从该枢轴35向上下延伸的形状,该枢轴35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25的第2轴套部31上,将操作部件22设置在该支撑部件23的上端侧,且将该支撑部件23的下端侧插入限制部27之间,并。

7、且在该支撑部件23的下端侧设置有所述卡合部47。权利要求书CN101936017A2/2页3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限制导向部49形成在从摆动支承轴28的正下方在第1操作方向A上偏移到枢轴35的所述一端侧的位置。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限制部27,在第1操作方向A上呈相对状且第2操作方向B的一端侧固定在支撑壁64上,该支撑壁64设置在支承部件24上,在所述支撑壁64上,设置有摆动支承轴28,该摆动支承轴28具有第2操作方向B的轴心且位于限制部27的上方侧,所述摆动托架25具有第1平板71,其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支承轴28上,且从该摆。

8、动支承轴28向上方侧延伸;第2平板73,其设置在该第1平板71的上部;筒部件74,其配置在所述摆动支承轴28的上方侧,并固定在所述第2平板73上,且具有第1操作方向A的轴心Y,所述支撑部件23固定在枢轴35上,该枢轴35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25的筒部件74上,在此支撑部件23上设置有操作部件22,该操作部件22配置在枢轴35的上方侧,且在此支撑部件23上设置有支撑棒84,该支撑棒84的下部插入限制部27之间,在此支撑棒84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卡合部47。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47,在操作部件22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从枢轴35的正下方向第2操作方向B位置偏。

9、移,该卡合部47构成为通过对操作部件22从中立位置向第2操作方向B的一方进行摆动操作,该卡合部47向第2操作方向B的另一方摆动而上升;通过对操作部件22从中立位置向第2操作方向B的另一方进行摆动操作,该卡合部47向第2操作方向B的一方摆动而下降,限制部27的高度形成为卡合部47从中立位置向所述另一方摆动的侧变高,卡合部47从中立位置向所述一方摆动的侧变低,摆动支承轴28配置在限制部27的高度低的侧的上方且在该限制部27的上端附近。权利要求书CN101936017A1/14页4操纵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操纵装置,其具有操作踏板等操作部件,该操作踏板可以在第1操作方向以及与该第1操作方。

10、向相交叉的第2操作方向两个方向上进行摆动操作。背景技术0002作为以往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操纵装置,其具有作为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摆动操作的操作部件,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操纵装置装备在反向铲上。0003反向铲,将旋转台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搭载在行驶装置上,在此旋转台的前部,设置有绕上下方向的轴心左右摆动自如的摆动托架,此摆动托架构成为通过液压缸而左右摆动操作。0004另外,吊杆的基端侧枢轴支承在所述摆动托架上,臂部枢轴支承在此吊杆的顶端侧,铲斗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此臂部的顶端侧,而且这里也可以取代该铲斗而安装液压断路器等液压配件。0005装备在此反向铲上的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

11、行操作的踏板,能够在前后和左右两个方向上进行摆动操作,通过前后的摆动操作可以对上述液压配件进行操作,通过左右的摆动操作可以对上述摆动托架进行左右摆动操作。0006上述操作踏板安装在支撑部件上,此支撑部件左右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托架上,此摆动托架前后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撑部件上。0007该操作踏板具有前部踏板,其具有从中央踏部延伸到左右两侧的左右踏部;后部踏板,其呈从此前部踏板侧延伸到后方侧状,后部踏板在前部踏板的中央踏部上折叠自如。0008在此操作踏板中,为了防止同时进行前后和左右操作,在后部踏板呈从前部踏板延伸到后方侧状的展开状态下,通过使设置在后部踏板上的卡合部与设置在摆动托架上的被卡合部进。

12、行卡合,可以在限制操作踏板的左右摆动操作的状态向前后进行摆动操作,当将后部踏板折叠在前部踏板上时,可以对操作踏板向左右进行摆动操作。0009专利文献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3426号公报001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0012例如,在上述反向铲中,当进行频繁地分开使用摆动托架的摆动操作和液压配件的操作的作业时,存在不得不反复进行后部踏板的折叠展开动作的烦恼。发明内容0013因此,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0014解决课题的手段0015为解决所述技术上的课题,本发明所讲解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操纵装置,具有摆动托架,其在第1操作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承部件上;以及支撑部件,其在第2操作方向说明书CN。

13、101936017A2/14页5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此摆动托架上,通过在此支撑部件上设置操作部件,使该操作部件能在所述第1操作方向和第2操作方向两个方向摆动操作,此操纵装置的特征在于,0016在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限制单元,当所述操作部件在第1操作方向摆动时,该限制单元限制该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方向的摆动,且当所述操作部件在第2操作方向摆动时,该限制单元限制该操作部件的第1操作方向的摆动。0017又,较好的是,所述摆动托架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支承轴上,在该摆动支承轴的上侧,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枢轴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上,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上部的所述枢轴的更上方侧,所。

14、述限制单元配置在所述枢轴的下方侧。0018又,较好的是,所述限制单元包括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和该支撑部件一体摆动;0019限制部,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当在第一操作方向或第2操作方向的一方的操作方向对操作部件摆动操作时,该限制部通过限制所述卡合部在第1操作方向或第2操作方向的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移动量,从而限制操作部件在该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0020摆动限制导向部,其形成在此限制部上,当在所述另一方的操作方向对操作部件22进行了摆动操作时,为了容许该另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且限制操作部件的所述一方的操作方向的摆动,所述卡合部插入该摆动限制导向部。0021又,较好的是,所述限制部为一。

15、对,并且夹着所述卡合部地在所述另一方的操作方向上相对状设置,在各限制部上形成有摆动限制导向部。0022又,较好的是,所述卡合部由至少一个转动部件构成,当对操作部件摆动操作时,该转动部件通过与限制部或摆动限制导向部接触而转动。0023又,较好的是,所述一对限制部在第2操作方向上呈相对状,在此限制部之间设置有具有第2操作方向的轴心的摆动支承轴,0024所述摆动托架具有第1轴套部,其绕轴心转动自如地外套在所述摆动支承轴上;臂部,其从该第1轴套部向上方侧延伸;第2轴套部,其固定在此臂部的上端侧,且具有与所述第1轴套部的轴心正交的轴心平行的轴心,0025所述支撑部件,在枢轴的一端侧呈从该枢轴向上下延伸的。

16、形状,该枢轴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的第2轴套部上,0026将操作部件设置在该支撑部件的上端侧,且将该支撑部件的下端侧插入限制部之间,并且在该支撑部件的下端侧设置有所述卡合部。0027又,较好的是,所述摆动限制导向部形成在从摆动支承轴的正下方在第1操作方向上偏移到枢轴的所述一端侧的位置。0028又,较好的是,所述一对限制部,在第1操作方向上呈相对状且第2操作方向的一端侧固定在支撑壁上,该支撑壁设置在支承部件上,0029在所述支撑壁上,设置有摆动支承轴,该摆动支承轴具有第2操作方向的轴心且位于限制部的上方侧,0030所述摆动托架具有第1平板,其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支承轴上,且。

17、从该摆动支承轴向上方侧延伸;第2平板,其设置在该第1平板的上部;筒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摆动支承轴的上方侧,并固定在所述第2平板上,且具有第1操作方向的轴心,0031所述支撑部件固定在枢轴上,该枢轴绕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摆动托架的筒说明书CN101936017A3/14页6部件上,0032在此支撑部件上设置有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配置在枢轴的上方侧,且在此支撑部件上设置有支撑棒,该支撑棒的下部插入限制部之间,在此支撑棒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卡合部。0033又,较好的是,所述卡合部,在操作部件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从枢轴的正下方向第2操作方向位置偏移,0034该卡合部构成为通过对操作部件从中立位置向第2操。

18、作方向的一方进行摆动操作,该卡合部向第2操作方向的另一方摆动而上升;通过对操作部件从中立位置向第2操作方向的另一方进行摆动操作,该卡合部向第2操作方向的一方摆动而下降,0035限制部的高度形成为卡合部从中立位置向所述另一方摆动的侧变高,卡合部从中立位置向所述一方摆动的侧变低,0036摆动支承轴配置在限制部的高度低的侧的上方且在该限制部的上端附近。0037发明的效果0038采用本发明的操纵装置,无需进行以往那样的操作踏板的折叠动作,也可以限制操作部件的两个方向同时操作,非常地便利。附图说明0039图1是第1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侧视图。0040图2是反向铲的侧视图。0041图3是反向铲前部的操作装。

19、置的俯视图。0042图4是反向铲前部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0043图5是第1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主视图。0044图6是第1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俯视图。0045图7是第1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侧面剖视图。0046图8是第1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正面剖视图。0047图9是第2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侧面剖视图。0048图10是第2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正面剖视图。0049图11是第3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侧视图。0050图12是第3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后视图。0051图13是第3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俯视图。0052图14是第3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局部侧面剖视图。0053图15是第3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局部背面剖。

20、视图。0054图16是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操纵踏板的摇摆动作的后视图。0055图17是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操纵踏板的摇摆动作的侧视图。0056图18是第3实施形态的卡合部和限制部限制壁的侧面剖视图。0057图19是第3实施形态的卡合部和限制部限制壁的平面剖视图。0058符号说明005922操作踏板006023踏板支撑部件说明书CN101936017A4/14页7006124支承部件006225摆动托架006327限制部限制壁006428摆动支承轴006529第1轴套部006630臂部006735枢轴006847卡合部006949摆动限制导向部卡合孔、卡合槽007064支撑壁007171第1平板00。

21、7273第2平板007374筒部件007484支撑棒007585转动部件轴环0076A第1操作方向0077B第2操作方向0078X第1轴套部的轴心0079Y第2轴套部的轴心具体实施方式0080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参照附图进行说明。0081图1图8表示第1实施形态。在图2中,1为反向铲作业机,此反向铲1由下部的行驶装置2和上部的旋转体3构成。0082行驶装置2由履带式行驶装置构成,该履带式行驶装置通过将履带式行驶机构设置在履带框架4的左右两侧而形成,该履带式行驶机构通过将环带状的履带7卷挂在履带框架4前部所设置的惰轮5上和履带框架4后部所设置的链轮6上而形成。0083旋转体3具有旋转台8,其。

22、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自如地搭载在行驶装置2的履带框架4上;作业装置9挖掘作业装置,其设置在此旋转台8的前部;驾驶席10,其设置在旋转台8上。0084摆动托架11绕上下方向的轴心左右摆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旋转台8的前部,此摆动托架11通过使双动型液压缸组成的摆动缸伸缩来向左右进行摆动操作。控制此摆动缸的摆动控制阀设置在旋转台8内。0085此摆动控制阀,例如由直动滑阀形切换阀构成,该切换阀具有从中立位置向轴心方向一方和另一方切换自如的滑阀,通过将滑阀从中立位置切换到轴心方向一方或另一方,从而对压力油的流动进行切换,进而控制摆动缸。0086操作装置9具有吊杆12,其基端侧绕左右轴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承。

23、连接在摆动托架11上;臂部13,其基端侧绕左右轴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承连接在此吊杆12的顶端侧上;铲斗14,其捞取卸载动作摇摆动作自如地安装在此臂部13的顶端侧。说明书CN101936017A5/14页80087另外,在臂部13的顶端侧设置有液压取出部16,当代替铲斗14而安装有液压破碎机、液压压碎机、液压钻等液压配件时,该液压取出部16通过液压软管与装备在该液压配件上的液压促动器连接。0088在所述旋转台8内设置有配件控制阀,用于控制装备在上述液压配件上的液压促动器,此配件控制阀通过由液压软管和液压配管等构成的液压管路与所述液压取出部16连接。0089另外,此配件控制阀例如由直动滑阀形切换阀构成。

24、,该切换阀具有从中立位置向轴心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切换自如的滑阀,使滑阀从中立位置切换到轴心方向一方或另一方,从而对压力油的流动进行切换,进而控制所述液压执行器。0090驾驶席10设置在旋转台8的后部,在该驾驶席10的前方侧,设置有左右一对行驶杆17,用来操作行驶装置2左右的履带式行驶机构。0091如图3、图4所示,在旋转台8的前部设置有支撑台18,左右的行驶杆17前后摆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支撑台上。0092此支撑台18具有左右一对纵板20,其从固定在旋转台8内的底部侧的基板19向上立起;连接部件21,其与这些左右纵板20连接。0093在此行驶杆17的侧方右侧方的踏脚板63在驾驶席10的前方侧、构成。

25、旋转台8的上表面的踏板的上侧,配置有操作踏板22操作部件,其用来操作摆动控制阀和配件控制阀操作摆动托架11与液压配件参照图1。0094如图1图8所示,此操作踏板22可以在第1操作方向A和不同于该第1操作方向A与该第1操作方向A正交的第2操作方向B两个方向上摆动操作。0095在本实施形态中,第1操作方向A成为随着向前方行进而向右方移动的倾斜方向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向右前方倾斜的方向、第2操作方向B成为随着向右方行进而向后方移动的倾斜方向向后右方倾斜的方向。0096所述操作踏板22设置在支撑部件23以下称之为踏板支撑部件的上端侧。此踏板支撑部件23在第2操作方向B上摆动自如地向左右摆动自如支撑在摆动托。

26、架25上。所述摆动托架25在第1操作方向A上摆动自如地向前后摆动自如支撑在支承部件24上。0097由此,操作踏板22能够在第1操作方向A以及第2操作方向B上向前后左右进行摆动操作。0098所述支承部件24具有支撑板26,其板面朝向上下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呈长带板状;左右一对限制部27以下称之为限制壁27,其由固定在此支撑板26上的板材所构成。0099所述支撑板26,其左端侧重叠在所述支撑台18右侧的纵板20的上壁20A上,且通过螺栓固定在该上壁20A上,从而形成为从该上壁20A向右方突出的形状。0100左右的限制壁27在第2操作方向B上隔开间隔且相对配置,右侧左右方向外侧的限制壁27的前上部固。

27、定在支撑板26的右端,左侧左右方向内侧的限制壁27的前部上端固定在支撑板26的下表面。0101左右限制壁27的后部侧形成为从支撑板26向后方延伸的形状。在此左右限制壁27的后部设置有摆动支承轴28,其具有第2操作方向B的轴心X。此摆动支承轴28由带头说明书CN101936017A6/14页9销构成,其贯穿左右限制壁27,通过安装在前端侧的止脱销来防止脱落。0102摆动托架25具有筒状的第1轴套部29,其绕轴心X转动自如地外套在所述摆动支承轴28上;臂部30,其从该第1轴套部29向上方侧延伸;筒状的第2轴套部31,其固定在该臂部30的上端侧,且具有第1操作方向A的轴心Y与正交于第1轴套部29轴心。

28、X的轴心相平行的轴心Y;杆部32,其从第1轴套部29向下方侧延伸。0103所述臂部30和杆部32由平板状板材构成,其纵向地配置成板面朝向第2操作方向B,且固定在第1轴套部29的轴心方向中央部。0104臂部30配置成从该支撑板26的下表面侧向上表面侧横切支撑板26的后方侧,第2轴套部31位于支撑板26的更上方侧。0105在杆部32的下部,从侧方连接有第1联动联杆33的前端侧的球形接头33A球形接头,该第1联动联杆33的后端侧的球形接头33B从下方与双臂曲柄34的一端侧连接。所述双臂曲柄34的中途部绕上下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基板19上固定的支撑部件上,在该双臂曲柄34的另一端,通过杆或联杆机构等联动。

29、装置与所述配件控制阀联动连接。0106所述踏板支撑部件23由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平板状的板材构成,其配置成板面朝向第1操作方向A,并且配置在第2轴套部31的后方。在此踏板支撑部件23的上下方向中途部上设置有枢轴35,其具有第1操作方向A的轴心Y。0107所述枢轴35在板厚方向上贯穿踏板支撑部件23,轴心Y方向一端侧在本实施形态中为后端侧固定在踏板支撑部件23上。因此,踏板支撑部件23成为从枢轴35向上下延伸的形状。0108另外,此枢轴35绕轴心Y转动自如地从后方侧插通且支撑在摆动托架25的第2轴套部31内。由此,在摆动支承轴28的上侧,踏板支撑部件23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在第2操作方向B上摆动自如。

30、地支撑在摆动托架25上。0109在踏板支撑部件23的上下方向中途部上且在枢轴35的更下侧,设置有安装板36。此安装板36由板材构成,其横向配置成板面朝向上下且固定在踏板支撑部件23的后表面上。0110在此安装板36的下方,配置有加强板15,该加强板15固定在安装板36下表面和踏板支撑部件23的后表面上。0111第2联动联杆37的右端侧的球形接头37A从下方与所述安装板36连接。0112在此第2联动联杆37的左端侧的球形接头37B的后方侧,配置有第一中继杆38,其后端侧绕上下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基板19上固定的支撑部件上,所述第2联动联杆37的左端侧的球形接头37B从前方与此第1中继杆38。

31、的前端连接。0113另外,在所述第1中继杆38的后方侧,设置有与该第1中继杆38一体摆动的第2中继杆39,摆动控制阀通过联动杆40等与该第2中继杆39联动连接。0114在所述踏板支撑部件23的上端侧设置有操作踏板22。因此,操作踏板22可以绕摆动托架25的第1轴套部29的轴心X向前后在第1操作方向A上进行摆动操作,且可以绕摆动托架25的第2轴套部31的轴心Y向左右在第2操作方向B上进行摆动操作。0115所述操作踏板22具有前部踏板41,其具有从中央踏部41A向左右两侧延伸的左右踏部41B;后部踏板42,其形成为从该前部踏板41侧向后方侧延伸的形状。说明书CN101936017A7/14页100。

32、116前部踏板41的中央踏部41A的前部成为向左右踏部41B的更前侧延伸的形状,该中央踏部41的后端固定在支撑筒43上,该支撑筒43固定在踏板支撑部件23的上端。0117所述支撑筒43具有第2操作方向B的轴心,转动筒44同心状地配置在该支撑筒43的左右两侧,转动支承轴45插通到这些支撑筒43和转动筒44。0118另外,在所述转动筒44上,固定有后部踏板42的前端左右两侧,且该后部踏板42绕支撑筒43的轴心旋转自如,通过使该后部踏板42转动,从而使该后部踏板42在重叠到前部踏板41上的折叠状态参照图7以及形成为从前部踏板41侧向后方延伸的形状的展开状态之间自如地改变。0119在左右的转动筒44上。

33、设置有制动片46,当后部踏板42为展开状态时,制动片46通过与前部踏板41的下表面抵接来限制向后部踏板42的下方旋转。0120通过将后部踏板42折叠到前部踏板41上,从而在不使用配件控制阀时,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压缩操作踏板22。0121踏板支撑部件23的下部在所述摆动托架25的第1轴套部29的后侧插入左右規制壁27之间。在此踏板支撑部件23的下端侧上一体地形成有卡合部47。0122因此,卡合部47位于左右限制壁27之间,左右限制壁27相对配置成夹持卡合部47。0123踏板支撑部件23的下部形成为随着向下方卡合部47行进而板宽逐渐变窄,所述卡合部47具有向左右两侧突出的突出部48。0124在所述左。

34、右各限制壁27的后部,设置有摆动限制导向部49,当在第2操作方向B上对操作踏板22进行了摆动操作时,为了容许在该第2操作方向B的摆动并限制操作踏板22在第1操作方向A的摆动,所述卡合部47插入该摆动限制导向部49。0125左右的摆动限制导向部49在左右方向上呈相对状。0126此摆动限制导向部49由在厚度方向贯穿形成在限制壁27上的纵长孔称之为卡合孔49构成,在侧视图中,此卡合孔49形成为从摆动支承轴28的正下方向后方在第1操作方向A且向枢轴35的所述一端侧位置偏移。0127另外,当操作踏板22位于中立位置时,此卡合孔49形成在面对卡合部47的位置。而且,从中立位置对操作踏板22在第2操作方向B。

35、摆动操作时,卡合部47的突出部48可相对于卡合孔49插脱。0128另外,操作踏板22通过配件控制阀和摇动控制阀的中立返回弹簧保持在中立位置且从在第1操作方向A或者第2操作方向B上操作后的位置回到中立位置。0129在所述结构的操纵装置中,从中立位置向前后踏压操作踏板22踏压前部踏板41的中央踏部41A或者踏压后部踏板42,摆动托架25和踏板支撑部件23绕第1轴套部29的轴心X转动且推拉第1联动联杆33,当推压该第1联动联杆33时,双臂曲柄34转动而对配件控制阀进行操作。0130此时,连接有第2联动联杆37的安装板36绕第1轴套部29的轴心X与踏板支撑部件23一体地摆动,然而,即使安装板36绕第1。

36、轴套部29的轴心X进行摆动,但由于第2联动联杆37仅绕另一端侧的球形接头37B进行摆动,因此无法对摆动控制阀进行操作。0131另外,当踏板支撑部件23绕第1轴套部29的轴心X摆动时,由于卡合部47突出部48从卡合孔49位置偏移,因此,即使踏板支撑部件23想要绕第2轴套部31的轴心Y说明书CN101936017A8/14页11向左右摆动,也可以通过卡合部47突出部48与限制壁27的相对面抵接,来限制踏板支撑部件23的左右摆动限制操作踏板22向第2操作方向B的摆动操作。0132另外,当从中立位置向左右踏压操作踏板22踏压前部踏板41的左右踏部41B时,踏板支撑部件23相对于摆动托架25绕第2轴套部。

37、31的轴心Y向左右摆动,从而推拉第2联动联杆37,当推拉该第2联动联杆37时,第1中继杆38和第2中继杆39转动,进而对摆动控制阀进行操作。0133此时,由于摆动托架25没有绕第1轴套部29的轴心X摆动,因此部对配件控制阀进行操作。0134另外,当踏板支撑部件23从操作踏板22的中立位置绕第2轴套部31的轴心Y左右摆动时,通过将卡合部47的突出部48插入卡合孔49,容许该踏板支撑部件23绕第2轴套部31的轴心Y的左右摆动,并且,当卡合部47的突出部48插入卡合孔49时,即使踏板支撑部件23想要绕第1轴套部29的轴心X向前后摆动,也可以通过卡合部47的突出部48与卡合孔49的内表面前后卡合抵接,。

38、来限制踏板支撑部件23的前后摆动限制操作踏板22向第1操作方向A的摆动操作。0135卡合孔49的前后面由于限制卡合部47的前后摆动而成为限制操作踏板22前后摆动的限制面。0136在本实施形态中,限制装置由所述左右的限制壁27、卡合部47和卡合孔49构成,当操作踏板22在第1操作方向A上摆动时,该限制装置限制该操作踏板22的第2操作方向B的摆动,且当所述操作踏板22在第2操作方向B上摆动时,该限制装置限制该操作踏板22在第1操作方向A的摆动,该限制装置设置在支承部件24和支撑部件23之间配置在枢轴35的下方侧。0137因此,采用设置在此踏板支撑部件23和支承部件24之间的限制装置,无需以往那样的。

39、操作踏板22的折叠动作,也可以限制操作踏板22向两方向同时操作,非常地便利。0138另外,由于不伴随有操作踏板22的摆动限制的解除操作,即可以使操作踏板22从中立位置向左右或者前后摆动,因此在进行频繁地分开使用摆动托架11的摆动操作和液压配件的操作的作业时,其作业性优良。0139另外,由于简单结构,因此可以价格便宜地进行提供。0140在本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中,具有踏板罩51,在不使用操作踏板22时,该踏板罩51可以使该操作踏板22的操作不能进行。0141此踏板罩51由板材形成为L字形,支撑在第2轴套部31的前方设置的支撑板52上。0142支撑板52竖直设置在支撑平板26上,此支撑板52的上端固。

40、定有固定筒53,该固定筒53具有第2操作方向B的轴心,移动筒54同心状地配置在此固定筒53的左右两侧上,这些固定筒53和移动筒54中插通有支承轴55。0143所述踏板罩51的一端侧基端侧的左右两侧固定在移动筒54上,由此,该踏板罩51形成为绕固定筒53的轴心向前后摆动自如,通过使该踏板罩51向前后摆动,該踏板罩51可以在如图1所示的位于操作踏板22的前方侧的退避位置以及如图7所示的重叠在操作踏板22上的罩位置之间自如地改变位置。0144在此踏板罩51中,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形成有切口部56,在罩位置上该切口部56说明书CN101936017A9/14页12防止与折叠的后部踏板42和前部踏板41的。

41、中央踏部41A的前部的干涉。0145另外,在踏板罩51的基端侧上设置有限制板57,在罩位置上该限制板57位于前部踏板41的下侧来限制前部踏板41的踏压方向的移动。0146在支撑板52的前表面上部设置有抵挡部件58,该抵挡部件58限制踏板罩51从退避位置向前方侧的摆动。0147图9和图10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0148对此形态的操纵装置和所述第1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的不同点进行说明。0149在侧视图中,所述卡合孔49形成在摆动支承轴28的正下方,当操作踏板22处于中立位置时,卡合部47位于第1轴套部29和第2轴套部31的正下方。0150踏板支撑部件23由主部件59和辅助部件60构成,该主部件。

42、59转动自如地支撑在第2轴套部31上,该辅助部件60固定在此主部件59的下部。0151主部件59的下端侧,向前侧弯折,辅助部件60由纵板部60A和横板部60B构成且形成为L字形,纵板部60A固定在主部件59的下部后表面上,横板部60B从该纵板部60A的下端向前侧延伸且固定在主部件59的下端。0152卡合部47形成为与踏板支撑部件23不同的部件,且固定在辅助部件60的横板部60B的前端上。0153摆动托架25的杆部32位于第1轴套部29的前侧,和臂部30形成为一体。0154其他的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相同地构成。0155在此第2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中,卡合孔49存在于第1轴套部29的轴心。

43、X的正下方,因此在第2操作方向B上对操作踏板22摆动操作时,卡合孔49内的卡合部47的第1操作方向A的槽卡合部47和卡合孔49内的前后面之间的间隙较小也过得去,但对踏板支撑部件23的主部件59的下端侧进行弯曲加工,且使辅助部件60、摆动托架25的臂部30和杆部32的形状变得复杂。0156对此,在第1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中,卡合孔49从摆动支承轴28的正下方在第2操作方向B上位置偏移到枢轴35的一端侧,因此踏板支撑部件23、摆动托架25的臂部30和杆部32的形状简单,因此可以价格便宜地进行制造。0157图11图19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0158下面,对具有和所述第1、2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相同。

44、功能的部件结构体标注相同的名称和符号,来对第3实施形态的操纵装置进行说明。0159支撑摆动托架25等的支承部件24主要由基座板61以及在此基座板61上竖立设置的纵板62构成,配置在驾驶席10的前方侧且构成旋转台8的上表面踏板的踏脚板63的下方侧。0160基座板61配置成其板面朝向上下,且通过螺栓等安装固定在旋转台8的底部。纵板62配置成其板面朝向左右,且具有下端固定在基座板61的左侧上的支撑壁64、从此支撑壁64的前端向右方一体地延伸的前壁65、从支撑壁64的后端下部向右方一体地延伸的后下部壁66。0161支撑壁64的上端位于踏脚板63的下表面附近,从支撑壁64的上端到其下端设置有前壁65。0。

45、162在支撑壁64的后部的、后下部壁66的上方侧一体地形成有第1外安装部67,该第说明书CN101936017A10/14页131外安装部67从支撑壁64后端向后方延伸且在后端侧向左侧弯折。0163在支撑壁64的、第1外安装部67和后下部壁66之间固定有第2外安装部68。此第2外安装部68将板材弯折而形成,并且该板材弯折成前部的板面沿着前后方向且后部的板面沿着伴随向右方行进而向后方移动的倾斜方向,前端侧固定在支撑壁64的左侧面。0164在支撑壁64的上部的第1外安装部67的更上方侧形成为与该支撑壁64的下部相比前后宽度更加狭窄。0165在支撑壁64的上部的后部侧设置有一对限制壁27。这些限制壁。

46、27配置在支撑壁64的右侧上,且在第1操作方向A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0166在此第3实施形态中,一对限制壁27构成为,容许该限制壁27之间配置的卡合部47左右摆动且利用相对面27A来限制卡合部47的前后摆动即、该限制壁27容许操作踏板22的第2操作方向B的摆动操作左右摆动,且限制操作踏板22的第1操作方向A的摆动操作前后摆动。0167前后的各限制壁27,其左端固定在支撑壁64的右侧表面,该前后的限制壁27的右端侧由连接壁69连接,该连接壁69俯视为向右方凸出的圆弧状。0168在本实施形态中,这些前后的限制壁27和连接壁69通过将一张板材弯折而一体形成。0169另外,各限制壁27的上表。

47、面形成为,随着从左端向右方行进而向上方移动的倾斜状,各个限制壁27的下表面形成为沿左右方向的大致水平状。因此,各限制壁27形成为随着从左端向右方行进而上下宽度逐渐变宽。0170在前后的各限制壁27的左右方向中途部设置有摇动限制导向部49。因此,与此摆动限制导向部49的左侧的限制壁27上表面的高度相比,摆动限制导向部49的右侧的限制壁27上表面的高度较高。0171在此第3实施形态中,在从中立位置对操作踏板22在第1操作方向A摆动操作时,摆动限制导向部49通过插入卡合部47,容许该卡合部47的前后摆动且限制卡合部47的左右摆动即、该摆动限制导向部49容许操作踏板22的第1操作方向A的摆动操作,且限。

48、制操作踏板22的第2操作方向B的摆动操作。0172另外,在第3实施形态中,左右的摆动限制导向部49在前后方向呈相对状,由在限制壁27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状且向上方开放状的纵长的槽称之为卡合槽49构成。0173此卡合槽49的在左右方向相对的表面49A为沿着上下方向的平坦面,底面49B为沿着左右方向的平坦面。0174卡合槽49的在左右方向相对的表面49A成为限制卡合部47的左右摆动限制操作踏板22的左右摆动的限制面49A。0175如图14、15所示,前侧的限制壁27的左侧上方设置有摆动支承轴28。0176此摆动支承轴28形成为具有左右方向轴心的筒状,其左侧部分贯穿支承部件24的支撑壁64,且固定在该支。

49、撑壁64上。0177另外,此摆动支承轴28配置在卡合槽49的更左方,且设置为俯视的话其右侧部分的后部侧与前侧的限制壁27相互重叠。0178另外,此摆动支承轴28配置在限制壁27的附近,该摆动支承轴28的下端位于卡合槽49的右侧的限制壁27上表面的更下侧。说明书CN101936017A11/14页140179所述摆动托架25由以下部件构成板面朝向左右地配置在支撑壁64的左侧上的纵长的第1平板71,向右方呈突出状地固定在此第1平板71的上下中途部的轴部件72、向后方呈突出状地设置在所述第1平板71的上部的前部的第2平板73、向后方呈突出状地设置在此第2平板73的右侧的筒部件74。0180所述第1平板71的上部,配置为向支撑壁64的更上方延伸,且成为通过在踏脚板63上形成的开口而向该踏脚板63的上方延伸的形状。0181第1平板71的中途部,成为随着该中途部前端向下方行进而向后方转移的倾斜状,且形成为随着向下方行进而宽度逐渐变窄。0182所述第2平板73位于踏脚板63的上方附近,从第1平板71向右方突出,并横穿支撑壁64的上方侧。0183所述轴部件72具有左右方向的轴心X,绕轴心X转动自如地插通支撑在摆动支承轴28上。由此,摆动托架25绕左右方向的轴心X在第1操作方向A上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支承轴28上。0184摆动托架25的筒部件74在摆动支承轴28的右端部上方且位于踏脚板63的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