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不等弹力弹子组的弹子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子锁,特别涉及一种弹子锁的弹子锁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上、下两层弹子锁定的机械弹子锁,其全部弹子组的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都是弹簧作用力的反方向,因而不防技术性的开启。具体地说,利用工具扭动锁芯迫使弹子孔错位而将下弹子夹在弹子孔的错位处,而后通过拨动上弹子将全部下弹子逐个推入锁芯体上的弹子孔内。然而被推入到锁芯体上的弹子孔内的下弹子,由于受弹子孔错位处的阻挡而不会再进入锁芯上地弹子孔内,上弹子也同样受弹子孔错位处的阻挡而不会被推入到锁芯体上的弹子孔内。因此,这种插入钥匙向单一方向顶起弹子开锁的传统的机械弹子锁,相对极容易被盗开。
在2001年4月4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289882A中的锁芯内单层弹子边柱锁定结构的防盗弹子锁,虽能防止技术性的开启,但因其钥匙孔的位置远离了锁芯的中心而只能设置一排弹子组,其密匙量相对有限,并且其全部弹子的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都是弹簧作用力的反方向。因此,当利用工具拨动弹子时,边柱的整体进入锁芯内的机会相对较多,也就是锁被盗开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在2002年2月20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477761Y中的磁性弹子锁,同样能防技术性开启,但其全部磁性弹子与钥匙上的磁珠间,在相对面上的极性只有相同或者相反之区别,而无法控制磁性弹子被磁珠排斥或吸引而滑动的层次,其磁性弹子的设置量因磁珠对相邻磁性弹子的作用力的影响而受限制,其密匙量相对很少。因而,利用磁性工具同时或逐个将全部磁性弹子的整体从锁芯内排出到锁芯体上,或从锁芯体上吸引到锁芯内的概率相对很大,也就是盗开锁的概率相对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上、下两层弹子锁定的传统的机械弹子锁不防技术性开启的问题;解决现有的上、下两层弹子锁定的传统的机械弹子锁和锁芯内单层弹子边柱锁定结构的防盗弹子锁,其全部弹子组的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都与弹簧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的问题;解决现有的锁芯内单层弹子边柱锁定结构的防盗弹子锁和磁性弹子锁,其弹子组的设置量受限制的问题;解决现有的磁性弹子锁无法控制磁性弹子的滑动层次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匙量大、防盗性能可靠、制造成本低的弹子锁。对于盗开者而言,在技术性开启时无法判断各弹子组的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而且在设想判断了各弹子组的开锁所必须滑动方向的前提下,无法拨动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为弹簧作用力方向的至少一个弹子。
一种具有不等弹力弹子组的弹子锁,在锁芯体的一侧开设贯通锁芯体和锁芯至钥匙孔的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孔,置入相应数量的由相对较细的上弹子、相对较细的下弹子和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组成的相对较细的弹子组;在锁芯体对应的另一侧开设贯通锁芯体和锁芯至钥匙孔的一排相对较粗的弹子孔,置入相应数量的由相对较粗的上弹子、相对较粗的下弹子和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组成的相对较粗的弹子组。在钥匙未插入的状态下,一排相对较粗的弹子组在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将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组顶至相对较细的弹子孔在钥匙孔一侧的孔口处止。在此状态下为防止技术性的开启,将至少一个相对较细的上弹子延伸到锁芯体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内,使相对较细的弹子组在插入钥匙解除相对较粗的弹子组的顶力时,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方向滑动。
具有上述结构的弹子锁,在钥匙的对应于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组的位置上,设置相应数量的相对较细弹子的凹槽,其深度分别与各自相对较细的弹子组在开锁时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作用力方向或者反方向滑动的距离相应,其中对应于延伸到锁芯体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内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的相对较细弹子的凹槽的深度,比对应于整体在锁芯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内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的相对较细弹子的凹槽的深度相对更深。在钥匙的对应于一排相对较粗的弹子组的位置上,设置相应数量的相对较粗弹子的凹槽,其深度与各自相对较粗的弹子组在开锁时向其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反方向滑动的距离相应。
对盗开者而言,无法判断各相对较细的弹子组的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因此彻底克服了不防技术性开启的致命弱点。在设想判断了各相对较细的弹子组的开锁所必须滑动方向的前提下,在利用工具扭动锁芯迫使相对较细的弹子孔错位,将至少一个相对较细的上弹子夹在其错位处的状态下,向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方向拨动被夹住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的难度相对很大。但是为了彻底避免将被夹住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的整体拨动至锁芯内,将至少一个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为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作用力方向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分割为相对较细的上半节和相对较细的下半节。因此,无法将被夹住的相对较细的下半节,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作用力方向拨动。
盗开者为了解除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组的防技术性开启的状态,利用工具将全部或者部分相对较粗的弹子组,向其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反方向拨动时,相对较细的弹子组随之向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方向滑动,并可能具备技术性开启的条件。但针对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组实施技术性开启时,必须先将锁芯扭动迫使相对较细的弹子孔错位,将相对较细的下弹子夹在其错位处,这时的全部或者部分相对较粗的上弹子,也必然会被夹在相对较粗的弹子孔的错位处,因而利用工具向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方向拨动被夹住的相对较粗的上弹子的难度也是相对很大。在此状态下,将至少一个被夹在相对较粗的弹子孔错位处的相对较粗的上弹子,分割为相对较粗的上半节和相对较粗的下半节,因而无法将被夹住的相对较粗的下半节,向其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方向拨动。
当利用工具将延伸到锁芯体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内的相对较细的下半节,向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反方向拨动时,在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被缩紧后的锁芯体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内,没有该相对较细的下半节的整体进入的空间,但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受相对过大的拨动力而变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为防止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遭破坏,在与被分割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同属一个组的相对较细的下弹子的底部设置与之相连的限位杆A,其直径不大于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的内径。为防止盗开者根据各相对较细的弹子组,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反方向被拨动的最大距离,判断各自的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在全部相对较细的下弹子的底部设置长度相等的限位杆A,其长度不小于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被缩紧后的长度,使各相对较细的弹子组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作用力的反方向被拨动的最大距离相等。同样在全部相对较粗的下弹子的底部设置与之相连的长度相等的限位杆B,其直径不大于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的内径、长度不小于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被缩紧后的长度,其效果与限位杆A相同。
为了增加盗开者插入工具拨动弹子开锁的难度,使锁在至少一对相对较细的上弹子和相对较粗的上弹子,必须接触或者接近于零距离时才具有开启的可能性,将钥匙上的至少一对互为背对的相对较细弹子的凹槽和相对较粗弹子的凹槽,设置为二者的中心最低端点重合或者接近于零距离,但决不能使相对较粗的弹子组在插入钥匙的状态下,将相对较细的弹子组自由顶起。
一种具有不等弹力弹子组的弹子锁,至少在一个弹子孔内设置磁性下弹子代替相对较细的或相对较粗的下弹子。具体地说,采用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代替至少一个相对较细的下弹子,或采用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代替至少一个相对较粗的下弹子,或者同时采用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和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分别代替至少一个相对较细的下弹子和至少一个相对较粗的下弹子。与全部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对应设置磁块A、与全部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对应设置磁块B,分别代替至少一个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和至少一个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不等弹力弹子组的弹子锁,在相对较细的和相对较粗的两排弹子组被工具任意拨动时,必有其中的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组或相对较粗的弹子组的开锁所必须拨动的方向不可确定,因而彻底破坏了技术性开启的先决条件;在相对较细的和相对较粗的两排弹子组中,各自至少有一个上弹子被分割为上、下两节的状态下,无法将被夹在弹子孔错位处的下半节向其弹簧作用力的方向拨动;在把处于防技术性开启状态的一排弹子组的组数设定为N、把N个弹子组的各自开锁所必须滑动方向的不确定因素设定为2时,将锁的密匙量提高至2的N次方倍;因钥匙孔的位置在锁芯的中心,而在沿锁芯轴线旋转90°的侧面还可设置至少一组弹子,所以与现有的防技术性开启的锁相比,在防技术性开启的同时还能增加若干组弹子的设置量;在必有一排弹子组中的各弹子组的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和滑动的层次同时不确定的情况下,而且在至少一对相对较细的上弹子和相对较粗的上弹子必须接触或者相对接近于零距离时才具有开启的可能性的情况下,将全部上、下弹子间的相对接触面,同时拨动到锁芯体与锁芯间的相对接触面上与之重合的难度相对很大,因而锁被盗开的机会相对很少;在不采用磁性弹子的情况下,制造成本只相当于传统机械弹子锁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弹子锁的第一实施例在钥匙未插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弹子锁的第一实施例在钥匙插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弹子锁的第二实施例在钥匙未插入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具有不等弹力弹子组的弹子锁,包括锁芯体1、锁芯2和钥匙3。在图1、2所述的实施例中,在锁芯体1的一侧开设贯通锁芯体1和锁芯2至钥匙孔4的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置入相应数量的由相对较细的上弹子6、相对较细的下弹子7和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组成的相对较细的弹子组9;在锁芯体1对应的另一侧开设贯通锁芯体1和锁芯2至钥匙孔4的一排相对较粗的弹子孔10,置入相应数量的由相对较粗的上弹子11、相对较粗的下弹子12和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组成的相对较粗的弹子组14。在钥匙3未插入的状态下,一排相对较粗的弹子组14在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的作用下,将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组9顶至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在钥匙孔4一侧的孔口处止。在此状态下为防止技术性的开启,将至少一个相对较细的上弹子6延伸到锁芯体1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内,使该相对较细的上弹子6所属的相对较细的弹子组9,在插入钥匙3解除相对较粗的弹子组14的顶力时,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作用力的方向滑动。换句话说,该相对较细的弹子组9的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就是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作用力的方向。
在钥匙3对应于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组9的位置上,设置相应数量的相对较细弹子的凹槽15,其深度分别与各相对较细的弹子组9在开锁时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作用力的方向或者反方向滑动的距离相应,其中对应于延伸到锁芯体1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内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6的相对较细弹子的凹槽15的深度,比对应于整体在锁芯2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内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6的相对较细弹子的凹槽15的深度相对更深。在钥匙3对应于一排相对较粗的弹子组14的位置上,设置相应数量的相对较粗弹子的凹槽16,其深度与各相对较粗的弹子组14在开锁时向其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作用力的反方向滑动的距离相应。
如图1、2所述的实施例,为了彻底避免将在扭动锁芯2时被夹在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错位处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6的整体拨动至锁芯2内,将至少一个开锁所必须滑动的方向为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作用力方向的相对较细的上弹子6,分割为相对较细的上半节17和相对较细的下半节18。相对较细的上半节17在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内,至锁芯体1与锁芯2间的相对接触面的距离,大于该相对较细的上半节17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作用力的反方向被拨动的最大距离。因此,无法将相对较细的下半节18的整体拨动到锁芯体1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内,也无法将在扭动锁芯2时被夹在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错位处的相对较细的下半节18,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作用力的方向拨动。
当利用工具将全部或者部分相对较粗的弹子组14,向其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作用力的反方向拨动时,全部或者部分相对较细的弹子组9随之向其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作用力的方向滑动,因而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组9可能具备技术性开启的条件,但此时的一排相对较粗的弹子组14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相对较粗的上弹子11,必然会进入锁芯体1上的相对较粗的弹子孔10内。因此,为了彻底避免在扭动锁芯2时被夹在相对较粗的弹子孔10错位处的相对较粗的上弹子11的整体被拨动到锁芯2内,将至少一个进入锁芯体1上的相对较粗的弹子孔10内的相对较粗的上弹子11,分割为相对较粗的上半节19和相对较粗的下半节20,使相对较粗的上半节19在相对较粗的弹子孔10内,至锁芯体1与锁芯2间的相对接触面的距离,大于该相对较粗的上半节19向其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作用力的反方向被拨动的最大距离。因此,无法将相对较粗的下半节20的整体拨动到锁芯体1上的相对较粗的弹子孔10内,也无法将在扭动锁芯2时被夹在相对较粗的弹子孔10错位处的相对较粗的下半节20,向其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作用力的方向拨动。
在图1、2所述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遭破坏,在全部相对较细的下弹子7的底部设置与之相连的限位杆A21,其直径不大于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的内径,其长度相等并且不小于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被缩紧后的长度。同样在全部相对较粗的下弹子12的底部设置与之相连的限位杆B22,其直径不大于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的内径,其长度相等并且不小于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被缩紧后的长度,作用和效果与限位杆A相同。
如图2所示,为了增加盗开者插入工具拨动弹子的难度,使锁在至少一对相对较细的上弹子6和相对较粗的上弹子11,必须接触或者相对接近于领距离时才具有开启的可能性,将钥匙3上的至少一对互为背对的相对较细弹子的凹槽15和相对较粗弹子的凹槽16,设置为二者的中心最低端点重合或者相对接近于零距离。
在图3所述的实施例中,采用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23代替至少一个相对较细的下弹子7,或采用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24代替至少一个相对较粗的下弹子12,或者同时采用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23和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24,分别代替至少一个相对较细的下弹子7和至少一个相对较粗的下弹子12。与全部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23对应设置磁块A25、与全部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24对应设置磁块B26,分别代替至少一个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和至少一个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相对弹力较强的压缩弹簧13的弹力和磁块B26对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24的排斥力,大于磁块A25对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23的排斥力和相对弹力较弱的压缩弹簧8的弹力。相对较细的下半节18的长度与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23的长度之和,大于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23至磁块A25的距离,以防止相对较细的下半节18的整体被拨动到锁芯体1上的相对较细的弹子孔5内。相对较粗的下半节20的长度与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24的长度之和,大于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24至磁块B26的距离,以防止相对较粗的下半节20的整体被拨动到锁芯体1上的相对较粗的弹子孔10内。很显然,在一排相对较细的弹子组9中,相间地设置相对较细的下弹子7和相对较细的磁性下弹子23;在一排相对较粗的弹子组14中,相间地设置相对较粗的下弹子12和相对较粗的磁性下弹子24,同样能获得与在前所述的相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