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镜.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210823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4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49090.5

申请日:

2003.06.26

公开号:

CN1565894A

公开日:

2005.01.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R1/12

主分类号:

B60R1/12

申请人: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居凡; 王怡胜; 许景贤

地址:

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新竹工业区光复北路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肖梅;文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镜,包含一基板以及一显示装置,其中,基板具有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电极、一发光区以及一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基板之上,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之上,发光区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显示镜,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该基板具有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以及
一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电极、一发光区以及一第二
电极,该第一电极位于该基板之上,该第二电极位于该第一电极之上,
该发光区位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性反射层
的面积不小于该显示装置的面积,且位于该显示装置外的该基板区域
设有一反射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壳体,
其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内缘与该镜面板接合,且该显示装置位于该
壳体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保护层,
其披覆于该显示装置以及该镜面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控制电
路板,其用以接收、发射以及处理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包括至
少一有机电致发光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包括至
少一电致发光层或发光媒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性反射层
的材质为金属或介电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性反射层
的透光率为10%至90%。
10.一种显示镜,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镜面板,该镜面板具有一透明基板与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且
该透光性反射层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以及
一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电极、一发光区以及一第二
电极,该第一电极位于该镜面板上,该第二电极位于该第一电极之上,
该发光区位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性反射
层的面积不小于该显示装置的面积,且位于该显示装置外的该透明基
板区域设有一反射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性反射
层位于该透明基板与该第一电极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基板位
于该透光性反射层与该第一电极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壳体,
其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内缘与该镜面板接合,且该显示装置位于该
壳体中。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保护
层,其披覆于该显示装置以及该镜面板上。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控制
电路板,其用以接收、发射以及处理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包括
至少一有机电致发光层。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包括
至少一电致发光层或发光媒介。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性反射
层的材质为金属或介电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镜,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性反射
层的透光率为10%至90%。

说明书

显示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镜,特别是一种具有产生信息、影像功能的
显示镜。

背景技术

镜子具有反射影像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可用于
汽车或机车上,当作照后镜以及侧视镜使用;或是可用于停车场或弯
曲山路等有视线死角的地方,当作转弯镜使用等等。

近年来,为了配合电子系统的发展以及扩大镜子的使用范围,工
业界尝试将镜子与显示装置结合,使得镜子同时具有显示影像以及反
射影像的双重功能。

以照后镜为例,目前有业者直接在镜片后面加上一显示装置,其
手法是于镜片中央切割出一个范围,并将显示装置设置于其中。然而,
于此技术中,显示装置设置的区域并不具有反射影像的功能,真正能
够反射的区域因而缩小,使整个照后镜的反射视角无法保持完整,而
造成行车上的安全顾虑。

另外,亦有业者于照后镜的镜片背后加上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然而,由于整体影像分辨率不佳,使其无法应
用于高信息密度的影像显示;且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晶粒模块化
后,尺寸会变大,亦使得显示镜丧失原本平面薄层化的特性。

再者,亦有业者于照后镜的镜片背后加上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虽然液晶显示器能够有较佳的影像画质,但由
于液晶显示器本身所灌注的液晶分子并不发光,必须靠着背面外加一
背光源才能发光显像,所以其发光效率、对比度、视角并不理想;同
时,由于液晶显示器结构复杂,且需搭配背光源、彩色滤光片以及偏
光板等材料,导致成本比较高,较不利于市场上的应用。

由于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以及传输信息内容的增加,目前所使用
的具有显示功能的镜子已无法符合影像分辨率以及信息含量的要求。
有鉴于此,目前亟需一新的显示镜以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
有显示功能的显示镜。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显示镜,包含一基板以及一显
示装置。其中,基板具有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
电极、一发光区以及一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基板之上,第二电极
位于第一电极之上,发光区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显示镜,包含一镜面板以及一
显示装置。其中,镜面板具有一透明基板与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且
透光性反射层形成于透明基板上;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电极、一发光
区以及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位于该镜面板上,该第二电极位于该
第一电极之上,该发光区位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

上述透光性反射层的面积不小于显示装置的面积,且位于显示装
置外的基板或透明基板区域设有一反射层。

发光区为电致发光的区域,其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的电致发光
层、发光媒介(Media)等,该发光媒介例如但不限定于电致发光气
体与电致气体再激发发光媒介放光等方式。

其中,透光性反射层的材质为金属或是介电材料,且透光性反射
层的透光率为10%至90%。

承上所述,本发明当显示装置发光时,使用者眼睛除了可以看到
自身背景的反射影像外,更可以看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例如文
字、图案或是影像。另外一方面,当显示装置不发光时,使用者眼睛
所看到的是反射镜面,亦即反射的影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整
合了反射镜面与显示装置的结构,使得显示镜同时具有显示信息的功
能以及反射影像的双重功能,不仅延伸了目前镜子的应用范围,同时
亦增加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并且,将显示装置与镜面整合成显示
镜可减少所占的体积空间,亦可减少分别使用显示装置与镜子的花
费。又,显示装置的制程简单,与一般的显示装置相比,显示镜的成
本增加亦不高,对于实际商品化的应用极为合适。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镜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镜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镜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镜具体实施的一组
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镜的一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中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镜的另一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显示镜

11    镜面板

111   透明基板

112   反射层

12    显示装置

121  透光性反射层

122  第一电极

123  发光区

124  第二电极

13   壳体

131  开口

14   保护层

2    显示镜

211  基板

212  透光性反射层

22   显示装置

221  第一电极

222  发光区

223  第二电极

23   壳体

24   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镜。

以下将以车用照后镜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显示镜。

如图1A及图1B所示,依据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镜1,
包含一镜面板11以及一显示装置12。其中,镜面板11具有一透明基
板111与一透光性反射层121,且透光性反射层121形成于透明基板111
上;显示装置12具有一第一电极122、一发光区123以及一第二电极
124,第一电极122位于透光性反射层121上,第二电极124位于第
一电极122之上,发光区123位于第一电极122与第二电极124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11可以是一柔性(flexible)基板或一
刚性(rigid)基板。同时,透明基板亦可以是一塑料(plastic)基板
或是一玻璃基板。其中,柔性基板与塑料基板可为一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PC)基板、一聚酯(polyester,PET)基板、一环烯共
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C)基板或一金属铬合物基材—环烯
共聚物(metallocene-based cyclic olefin copolymer,mCOC)基板。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透光性反射层121形成于透明基板111
的表面上。于此,透光性反射层121利用蒸镀、溅镀或是离子电镀方
式形成于透明基板111。于本实施例中,透光性反射层121的材质为
金属或是介电材料。而且,透光性反射层121的透光率为10%至90
%。

另外,如图1A所示,第一电极122位于透光性反射层121上。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2利用溅镀(sputtering)方式或是离子电
镀(ion plating)方式形成于透光性反射层121上。在此,第一电极122
通常作为阳极且其材质通常为一透明的可导电的金属氧化物,例如氧
化铟锡(ITO)、氧化铝锌(AZO)或是氧化铟锌(IZO)。

于本实施例中,当透光性反射层121的材质为金属时,透光性反
射层121与第一电极122之间更形成有一绝缘层(未示于图中)。绝缘
层为一可透光物质,用以隔绝透光性反射层121与第一电极122,避
免两者因接触而造成短路情形。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区123可为发光层,其位于第一电极122
上。其中,发光区123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OEL)层或是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层。于此,有机电致发
光层通常包含一电洞注入层、一电洞传递层、一发光层、一电子传递
层以及一电子注入层(图中未显示);而电致发光层由半导体材料(如
II-VI族半导体材料)、萤光材料或两者的结合所组成。另外,发光区
123利用蒸镀(evaporation)、旋转涂布(spin coating)、喷墨印刷(ink
jet printing)或是印刷(printing)等方式形成于第一电极122上。此
外,发光区123所发射的光线可为蓝光、绿光、红光、白光、其它的
单色光或单色光组合成的彩色光。

再请参考图1A,第二电极124位于发光区123上。于此,第二
电极124使用蒸镀或是溅镀(sputtering)等方法形成于发光区123上。
另外,第二电极124的材质可为铝、钙或是镁银等金属或金属合金。
当然,第二电极124的材质亦可为铝/氟化锂或是银。

再请参考图1A,于显示镜1中,透光性反射层121的面积不小
于显示装置12的面积,以减少制造成本。同时,当透光性反射层121
的面积小于透明基板111的面积时,透明基板111的表面的其余区域
系形成有一反射层112,当作反射镜面使用。

再请参考图1B,本实施例的显示镜1,更包含一壳体13,其具
有一开口131,开口131的内缘与镜面板11接合,且显示装置12位
于壳体13中。在此,壳体13的形状、结构以及尺寸可依照实际需求
而作调整。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镜1更包含一保护层14,
其披覆于镜面板11与显示装置12上。于此,保护层14用以防止氧
气或是水气对显示装置12的负面影响。于本实施例中,保护层14可
以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或是溅镀法形成于镜面板11以及显示装置12
上,且保护层14所披覆的范围可依照实际所需而做调整。

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3或是保护层14可与一手臂(未示于图中)
相接合,此手臂亦用以与车顶或车内、车外结构作接合。

另外,本实施例的显示镜1更包含一控制电路板(未示于图中),
用以接收、发射以及处理信号,此控制电路板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转
换处理后,发射至显示装置12,由显示装置12以文字、数字、图案
或是影像等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倒车雷达侦测的信号以及摄影系统所拍摄的影像传至控制
电路板中,经由控制电路板处理之后,由显示装置12将影像或是文
字显现出来,使用者即可从照后镜中看到信息。

又如,当车用移动电话接获来电时,信号传至控制电路板,同样
经过处理之后,文字、数字或影像(3G系统)即呈现在照后镜上,而同
时声音亦由车用喇叭送出。

图3A及图3B为图1A中具体实施的一组示意图。于本发明中,
当显示装置发光时,使用者眼睛除了可以看到后面反射的车况外,更
可以看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例如文字、数字、图案或是影像等
等,如图3A所示。另外一方面,当显示装置不发光时,使用者眼睛
所看到的是反射镜面,亦即车子后面的反射影像,如图3B所示。由
于有机发光显示器并无视角的限制,此一优点更增加显示镜1的实际
应用范围。

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2所显示的信息可依不同应用而有所
不同。例如:移动电话来电显示以及影像、倒车影像以及相距的距离、
车速以及各种灯号、实时路况以及地图、电子收费信息或是各种原本
应用于车子仪表板的信息等等。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镜2,
包含一基板211以及一显示装置22。基板211上形成一透光性反射层
212;显示装置22具有一第一电极221、一发光区222以及一第二电
极223,第一电极221位于基板211上,第二电极223位于第一电极
221之上,发光区222位于第一电极221与第二电极223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元件与显示镜1的相同元件,如透光性反射层、第
一电极、发光区以及第二电极,其特征及功能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而本实施例中的基板211为一透明基板或半透明基板。

如图4所示,透光性反射层212位于基板211与第一电极221之
间。另外,如图5所示,基板211位于透光性反射层212与第一电极
221之间。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镜2更包含一壳体23,其
具有一开口,开口的内缘与基板211接合,且显示装置22位于壳体23
中。在此,壳体23的形状、结构以及尺寸可依照实际需求而作调整。

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镜2更包含一保护层24,
其披覆于基板211以及显示装置22上。于此,保护层24用以防止氧
气或是水气对显示装置22的负面影响。于本实施例中,保护层24可
以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或是溅镀法形成于基板211以及显示装置22
上,且保护层24所披覆的范围可依照实际所需而做调整。

于本实施例中,壳体23或是保护层24可与一手臂(未示于图中)
相接合,此手臂亦用以与车顶或车内、车外结构作接合。

另外,本实施例的显示镜2更包含一控制电路板(未示于图中),
用以接收、发射以及处理信号,此控制电路板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转
换处理后,发射至显示装置22,由显示装置22以文字、数字、图案
或是影像等方式表现出来。

于本发明中,发光区为电致发光的区域,其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的电致发光层、发光媒介(Media)等,此发光媒介例如但不限定于
电致发光气体与电致气体再激发发光媒介放光等方式。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定为一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OEL)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EL)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装置、液晶
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电浆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Panel,PDP)、真空萤光显示装置(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VFD)、
场致发射显示装置(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与电致变色显示装置
(Electro-chromic Display)等。

本发明可依照需要应用于不同的范围,例如但不限定于照后镜、
侧视镜或是转弯镜等等,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亮度亦可依照外在光
源的强度而适度地调整自身的亮度,以符合使用者操作的舒适度。

于本发明中,当显示装置发光时,使用者眼睛除了可以看到自身
背景的反射影像外,更可以看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例如文字、
图案或是影像。另外一方面,当显示装置不发光时,使用者眼睛所看
到的是反射镜面,亦即反射的影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整合了
反射镜面与显示装置的结构,使得显示镜同时具有显示信息的功能以
及反射影像的双重功能,不仅延伸了目前镜子的应用范围,同时亦增
加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并且,将显示装置与镜面整合成显示镜可
减少所占的体积空间,亦可减少分别使用显示装置与镜子的花费。又,
显示装置的制程简单,与一般的显示装置相比,显示镜的成本增加亦
不高,对于实际商品化的应用极为合适。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
范围中。

显示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显示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显示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示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镜.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镜,包含一基板以及一显示装置,其中,基板具有至少一透光性反射层;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电极、一发光区以及一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基板之上,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之上,发光区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