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纺机的传动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用于精纺机的传动装置。
根据欧洲专利申请No.EP-0476770A1,已知一种这样的精纺机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被分成多个工作组,在此,在所说组的分传动装置中设置了一条或多条传动皮带7a、7b。传动皮带在其对工作站产生影响的区域内、在平行于精纺机的纵伸方向上延伸。皮带7a总是被用到较多的工作站上。这种布置形式在需要更换皮带时便造成了较长时间的机器停车,因为皮带需要经过多次转向。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为这种精纺机的传动装置完成一种传动方案,这种方案能够特别迅速地替换皮带。
利用带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传动装置便可实现这一任务。
从属权利要求涉及的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总体解决方案的进一步的优选发展。
通过纵向排列方式布置传输传动装置,可以把分传动装置限制在一定数量的工作站范围内。因此,能够较快且装配费用较低地更换在分传动装置内的传输元件。
下面将借助附图描述本发明地细节。其中:
图1示意绘描了带有主要元件的精纺机传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2描绘了带有含不同实施形式的两个支传动装置示意图的精纺机传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3描绘了带有示意描述的上下通道的传动装置的视图,和
图4描绘了可以布置在分传动装置之上的护板。
在图1中,描述了在由护板25c或外壳壁25c构成的一个平面下方的主传动装置的一些元件,例如带区段3a、3b的轴3和一个支传动装置4。该轴3由一台电机2(图2)驱动。也可以设置多个独立的、联合控制的电机4来取代中央电机2,这些电机处在支传动装置4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以省去轴3。
在护板25c和25b之间至少有一个传输传动装置与主传动装置联接。在图1中描述了多个相耦合的传输传动装置15、16、17。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传输传动装置17有一个在支传动装置4的轴19d上的轮盘17c,该轮盘17c通过一个最好为皮带形式的传输元件17b和一个轮盘17a驱动所说的轴19c。该轴再通过一个轮盘16c把驱动能量传输到一个传输元件16b和一个与另一个轮盘15c相连接的轮盘16a。传输元件15b在轮盘15c和轮盘15a之间形成连接,该轮盘15a通过轴19a驱动轮盘18a。该轮盘18a通过皮带21a,21b与工作站10a、10d连接。其他各分传动装置的轮盘18b、18c、18d通过传输元件22a、23a等把驱动能量传递到工作站11a、11b等。最好用扁平皮带作传输元件。轮盘15a、18a、15c、16a等均为皮带轮,在此,在例如轮盘15a情况下,这些轮盘最好是由带齿皮带轮构成,而在轮盘18a情况下,这些轮盘最好是由光滑皮带轮构成。在传输传动装置15、16、17上方的护板25b与在传输传动装置下方但在主传动装置3、4上方的护板25c一起可以组合成一个带有能支撑轴19a、19b等的轴承20a、20b的外壳。
在图2的精纺机的平面图中,描绘了两个分传动装置11、12和一个传输传动装置15以及传输传动装置16的一部分。由此可见,皮带15b、16b基本在精纺机的纵向成直线延伸并且与工作站10a、10b、10c、10d等所形成的直线平行。皮带15b、16b经过轮盘15a、16a均转向180°。分传动装置11、12的取向垂直于精纺机的纵向。传输元件21a、24a、21b、22a、22b的设置有多种可能的方式。皮带22a、22b叠在一起用同样的方式以360°的抱合角绕轮盘18b运行。以此使所有的工作站(锭子11a、11b、11c、11d)都形成相同的捻向。在本实施例中,在图2左边的分传动装置11中也实现了这一点,其中,传输元件24a(实线)从图2左上方沿顺时针方向开始循环运行,首先经过工作站10a,然后经过工作站10b,然后绕过轮盘18a,接下来经过工作站10c、10d、10h、10g,接着绕过一个可作张力辊的转向导辊20,然后经过工作站10f和10e。皮带21a(虚线)和21b(虚线)也可以以此方式运动,即共同由一个皮带21a或21b分别驱劝两个工作站10a、10b及10e、10f或者10c、10d、10g、10h,并且它们以360°的抱合角环绕轮盘18a。在另一个较优选的变化形式中,也可以使用一条唯一的皮带24b联合驱动8个锭子10a、b、c、d、e、f、g、h,这种形式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
-皮带的左边部分24a相继
-绕过锭子10f、10e、10a、10b,然后
-以180°的抱合角从下面环绕轮盘18a,然后
-右边部分21b从轮盘18a出发
-驱动锭子10c、10d、10h、10g,随后
-从右一方回到轮盘18a,经其上方大约转向180°随后重新运行到锭子10f。
在轮盘18a区域内,各具有大约180°抱合角的皮带的两个部分分别处于轴向彼此有位移的两个平面内。
如图2所表示的那样,护板25a可以布置在传输传动装置16之上或者在分传动装置12之下,由此在分传动装置下方要从各层中尽可能地保留一定的空间。
在传动装置组区域内,还可以接通抽吸通道26,图2的左边部分,在轮盘18a的上方描述了其中的一个。以这样的方式能排出在不同的传动装置区域内的损耗热。这样对精纺机的环境气候便没有影响或只有很少的影响。
根据经验,传输传动装置15、16的传输元件15b、16b很少需要调换,而皮带21a、22a等则需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换,通过使皮带21a、24a、22a等处在各传动装置组1的最上面的平面上并且驱动少量的工作站,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在没有焊接过程的情况下由非熟练人员快速且运行可靠地在精纺机内来更换这些皮带。
根据图3,在传输传动装置15、16上方,分传动装置11、12、13可以用一护板尽可能地与大气隔绝,这样便可尽可能消除对总传动装置的飞花沾污。在传输传动装置15、16的下方可以有一个条通道28,该通道28向上通过连接的抽吸道26与另一通道27联接。这个通道27具有一些开孔27a,通过这些开孔便把精纺机的另一个区域,特别是牵伸装置吸干净。在欧洲专利说明书70377中描述了一种这样的抽吸系统,该系统的东西可以与这里所描述的传动装置联合使用。传输传动装置15、16的驱动电机4最好安置在通道28中,这样电机的废热就不会进入的到纺纱车间里。护板25、20b在释放锭子10a、10b情况下把传动装置封闭,在此,皮带24a、22a可以通过图4的护板25d的切口25运行。对传动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时,该护板25d可以拿掉。
下面将列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点:
-通过安置支传动装置或分组电机,便不再需要特殊的联轴节,
-和传统的传动装置相比传输损耗较少,
-能够尽能可能省略转向导辊和张力辊,
-可以在轴3上安置电机2而不用中间传动装置。
-可以把导带装置绝大部分地覆盖住,这样维护保养工作就较少,
-传动皮带不交叉,并且因此可以使用弹性模数较大的皮带,这样转差率就较少且损耗较小,
-由于不存在旋转气流,所以在去掉轴3情况下,精纺机的飞花沾污较小,
-在轴的区域内可设置一个2状抽吸通道,该抽吸通道与牵伸装置处的通道联通,
-对一个支传动装置4或者一个用于带48个锭子的传动装置组的电机而言,只需2KW的驱动功率,
-由于驱动锭子10a、10b的皮带24a的应变较小,因此在运行中的转差率较小,这个皮带可以是仅为4mm宽的扁平皮带或者可以是圆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