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09201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8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5640.0

申请日:

2003.08.22

公开号:

CN1585167A

公开日:

2005.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M4/48; H01M4/04; C01D15/02; C01G45/02

主分类号:

H01M4/48; H01M4/04; C01D15/02; C01G45/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兴泉; 林晓静

地址: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锰镍钴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LixMn1-y-zNiyCozO2,0<x≤1,0≤y≤0.5,0≤z≤0.5)及其制造方法。该材料为一种黑色至灰黑色超细粉末,可被用做锂离子蓄电池的正极材料。在2.0V~4.5V和0.3~0.4mA/cm2(~0.4C)条件下恒流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大于120mAh/g。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正极材料为一种掺 杂金属镍或钴或它们的混合物的锂锰复合氧化物,其组成为 Li x Mn 1-y-z Ni y Co z O 2 ,其中0<x≤1,0≤y≤0.5,0≤z≤0.5。该正极材 料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的:将一种含锂的化合物和含锰的化合物、含 镍的化合物、含钴的化合物按比例混合,置于坩埚中,加入少量的蒸 馏水不断搅拌,再加入与过渡金属等摩尔量的柠檬酸,不断搅拌,使 其溶解。然后将水蒸干,120-180℃干燥过夜后稍加研磨。置于马弗 炉中,在空气中600~900℃焙烧6~72h,即得到组成为 Li x Mn 1-y-z Ni y Co z O 2 (其中0<x≤1,0≤y≤0.5,0≤z≤0.5)的复合氧 化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含锂的化合物从硝酸锂,醋酸锂,碳酸锂和氢氧化 锂中选择。
3: 根据权利要求1,含锰的化合物从硝酸锰,草酸锰和醋酸锰中选择。
4: 根据权利要求1,含镍的化合物从硝酸镍,醋酸镍和碳酸镍中选择。
5: 根据权利要求1,含钴的化合物从硝酸钴,醋酸钴和草酸钴中选择。

说明书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锂锰镍钴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LixMn1-y-zNiyCozO2,其中0<x≤1,0≤y≤0.5,0≤z≤0.5)及其制造方法。

    锂离子蓄电池可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1)日本索尼(Sony)能源技术公司开发的锂钴氧化物,主要为LiCoO2。(2)日本NEC公司控股的加拿大莫里(Moli)公司开发的锂镍氧化物,主要为LiNiO2。(3)美国贝尔科(Bellcore)公司开发的锂锰氧化物,包括尖晶石型的LiMn2O4和层状的LiMnO2。这几种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LiCoO2性能较好。但资源有限,价格高昂。对环境有污染,不耐过充放电,安全性差,不能做成方形电池。(2)LiNiO2资源较丰富,对环境污染小。但合成条件苛刻,不易得到化学计量比化合物,从而使其循环可逆性下降,而且在充电态时的热稳定性差,较易引起安全问题,不能做成方形电池。(3)LiMn2O4资源丰富,对环境友好。由于是尖晶石结构,因此具有耐过充放电,安全性好,能够做成方形电池的特点。但尖晶石型LixMn2O4的初始容量不高(一般只有120mAh/g),由于其中Mn3+的d4电子组态,导致Jahn-Teller效应明显,从而影响其循环稳定性,高温容量衰减更快。虽然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掺杂改性等修饰,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4)LiMnO2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但由于Jahn-Teller效应十分显著,导致其容量率减较快,循环寿命较短。由于仍是层状结构,因此仍有不耐过充放电,安全性较差,不能做成方形电池的缺点。层状LiMnO2属于热力学亚稳态结构,作为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Mn3+在电解质中易于溶解和歧化,而且普遍存在向尖晶石相的结构畸变,从而带来容量的快速衰减。目前克服这些不足的方法有:一方面对LiMnO2表面进行涂覆修饰和包裹,使材料表面不与电解质溶液直接接触,以减少Mn3+的溶解和歧化;另一方面就是对层状LiMnO2进行阴离子和阳离子掺杂,改变锰的价态和含量,以减少Jahn-Teller畸变效应。

    目前进行掺杂的阴离子有S2-[S.-H.Park,Y.-S.Lee,Y.-K.Sun,Electrochem.Commun.,2003,5:124-128]。进行掺杂的阳离子有Li+[K.M.Shaju,G.V.Subba Rao,B.V.R.Chowdari,Electrochem.Commun.,2002,4:633-638];Al3+[G.Ceder,Y.-M.Chiang,D.R.Sadoway,et al,Nature,1998,392:894-895;S.H.Park,Y.-K.Sun,J.Power Sources,2003,5285:1-5];Cr3+[B.Ammundsen,J.Paulsen,I.Davidson,et al,J.Electrochem.Soc.,2002,149:A431-436];Ni2+[Zhonghua Lu,J.R.Dahn,Chem.Mater.,2001,13:2078-2083]和Co3+[A.R.Armstrong,A.D.Robertson,P.G.Bruce,Electrochim.Acta,1999,45:285-294]等。但掺杂这些离子后,虽然对材料的性能有所改善,但都不尽理想。高温固相反应是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的传统制备方法,此法操作简单,但仍有很多缺点,如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导致材料在组成、结构、粒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本发明采用改进的制备方法,克服了传统固相反应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xMn1-y-zNiyCozO2(其中0<x≤1,0≤y≤0.5,0≤z≤0.5)以及制造这种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一种含锂地化合物和含锰的化合物、含镍的化合物、含钴的化合物按比例混合,置于坩埚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不断搅拌,再加入与过渡金属等摩尔量的柠檬酸,不断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将水蒸干,120℃干燥过夜后稍加研磨。置于马弗炉中,在空气中600~900℃焙烧6~72h,即得到组成为LixMn1-y-zNiyCozO2(其中0<x≤1,0≤y≤0.5,0≤z≤0.5)的复合氧化物。

    本发明的原理是:由于LiMnO2,LiNiO2和LiCoO2都为层状结构,属六方晶系。LiCoO2为α-NaFeO2型结构,空间群为R3m。Li+占据3a位,Co3+占据3b位,O2-占据6c位。掺入镍和锰后,在高温下,镍和锰取代部分钴,占据3b位,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其中锰以+4价存在,降低了Jahn-Teller畸变带来的不可逆性,而镍和钴则分别以+2价和+3价存在。一方面,由于过渡金属离子以+3价存在,使该正极材料的比容量仍可与LiCoO2的比容量相当。另一方面,由于镍和锰取代部分钴后,不仅大大降低了材料的成本,而且明显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改变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掺杂少量镍原子和钴原子来取代部分锰原子,可以顺利得到具有O2型层状结构的LixMn1-y-zNiyCozO2正极材料,克服了在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不可逆相结构转变问题。

    为了更好地阐明本发明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将4.511g一水合氢氧化锂,9.567g六水合硝酸锰,9.879g六水合硝酸镍,10.096g六水合硝酸钴和24.135g柠檬酸溶于适当蒸馏水中,强力搅拌至得到澄清溶液。然后置于大蒸发皿中,在180℃烘箱中烘干。冷却后研细,置于马弗炉内400℃空气中预烧2h,然后在820℃下焙烧16h。自然冷却后,研磨成细粉,即得到黑色粉末正极材料。该材料呈O2型层状结构(见图1),空间群R3m。然后以此做正极活性材料,乙炔黑为导电剂,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为粘接剂,三者重量比是80∶15∶5。以铝箔为集电极进行涂片,以1.0mol/L LiClO4/EC+DEC(1∶1 Vol.)为电解液,金属锂片为对电极,美国Cellgard 2400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不锈钢手套箱中装配成模拟扣式电池。然后在0.4mA/cm2(0.4C)条件下恒流充放电,充放电压截止范围为3.0~4.5V。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02.90mAh/g(见图2),效率达到74.8%。

    实施例2

    将4.511g一水合氢氧化锂,8.171g四水合醋酸锰,8.378g四水合醋酸镍,8.639g四水合醋酸钴和24.135g柠檬酸溶于适当蒸馏水中,强力搅拌至得到澄清溶液。后续步骤同实施例1。在充放电压截止范围为3.0~4.5V时,该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3.10mAh/g(见图3),效率达到79.5%。在充放电压截止范围为2.0~4.5V时,其可逆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41.30mAh/g,效率达到97.8%。

    实施例3

    将4.48g硝酸锂,5.80g六水合硝酸锰,5.93g六水合硝酸镍和5.88g六水合硝酸钴混合后研磨均匀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研磨直至得到一种浆状混合物。然后在80℃时蒸发,除去无水乙醇,110℃下干燥除去水分,得到疏松的块状固体,研细后,在800℃空气气氛中焙烧30h。在2.5~4.5V电压范围内充放电,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4.60mAh/g(见图4),效率达到85.4%。

    实施例4

    将8.70g六水合硝酸锰,8.90g六水合硝酸镍和8.82g六水合硝酸钴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缓慢滴加到400ml浓度为1.0mol/L的氢氧化锂水溶液中,并不断搅拌。反应6h后,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3次。然后于150℃干燥除去水分,取出后加入3.98g研细的一水合氢氧化锂,研磨均匀,在800℃空气气氛中焙烧15h。在2.5~4.5V电压范围内恒流充放电,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8.20mAh/g(见图5),效率达到75.1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考察焙烧时间的影响,结果见表1。除焙烧时间不同外,其余同实施例2。

                          表1 焙烧时间的影响

    焙烧时间/h     首次放电容量/mAh·g-1  最高可逆放电容量/mAh·g-1

    16                   123.1                        141.3

    24                   125.3                        143.2

    48                   122.6                        143.1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锰镍钴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LixMn1yzNiyCozO2,0x1,0y0.5,0z0.5)及其制造方法。该材料为一种黑色至灰黑色超细粉末,可被用做锂离子蓄电池的正极材料。在2.0V4.5V和0.30.4mA/cm2(0.4C)条件下恒流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大于120mAh/g。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