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离合器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09117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20694.5

申请日:

1997.10.14

公开号:

CN1187590A

公开日:

1998.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8.7.15|||公开

IPC分类号:

F16D41/06

主分类号:

F16D41/06

申请人:

SKF法国公司;

发明人:

让-M·德格利斯-费福里; 马克·利-卡尔夫; 埃里克·贝吉尼

地址:

法国克拉马

优先权:

1996.10.14 FR 9612501

专利代理机构: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晓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超越离合装置1设计成插入内圈3的外圆柱面和外圈2的孔之间,其形式包括一些位于内、外圈的滑道4、6之间的楔入凸轮7,该凸轮由带有窗状开口9的保持架8支承,且具有至少一支承元件11a,其与一轴承圈的圆柱状轴承表面5a压力配合,而与另一轴承圈的圆柱状轴承表面3a滑动接触,该支承元件可传递所述轴承圈之间的径向载荷。在第一轴承圈2和支承元件11a接触的地方有粗糙部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越离合器装置(1),设计成插入内圈(3)的外圆柱面和外圈(2)的 孔之间,其形式包括一些处于内、外圈滑道之间的凸轮(7),该凸轮由带有用 于凸轮的窗状开口的保持架(8)支承,及至少一个支承元件(11a),其与一个轴 承圈的圆柱状轴承表面(5a)压力配合,而与另一个轴承圈的圆柱状轴承表面 (3a)滑动接触,该支承元件能保持所述轴承圈同心并可传递所述轴承圈之间 的径向载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轴承圈和支承元件接触的地方存在粗糙部分 (1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越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轴承圈的圆柱状 轴承表面(5a)上具有粗糙部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超越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轴承圈的具有粗 糙部分的圆柱状轴承表面的直径与该第一轴承圈的滑道的直径不同,而且该 表面通过环形切槽与滑道分隔开。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超越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元件包 括圆柱状轴承表面,其上具有与第一轴承圈的圆柱状轴承表面相接触的粗糙 部分。
5: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超越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带有粗糙部 分的圆柱轴承表面位于外圈(2)的孔上。
6: 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所述的超越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带有粗 糙部分的圆柱状轴承表面位于内圈的外圆柱表面上。
7: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超越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粗糙部分是 平行的轴向条痕。
8: 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所述的超越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粗糙部分 是交叉的条痕。
9: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超越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粗糙部分位 于最硬的元件上。
10: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超越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粗糙部分 通过滚花获得。

说明书


超越离合器装置

    本发明涉及超越离合器领域。

    超越离合器装置通常包括具有用于超越离合器凸轮的圆柱形内滑道的外圈,具有用于超越离合器凸轮的圆柱形外滑道的内圈或轴,位于外圈和内圈(或轴)的滑道之间的超越离合器,及形成轴承,并设计使内、外圈保持同心且在它们之间传递径向载荷的一个或多个元件。超越离合器包括带有窗状开口的保持架,安装其内的凸轮通过在两滑道之间楔入或滑动,提供了一种所述内、外圈之间的单向结合方式。因此,超越离合器可以在一个方向上传递内、外圈之间的扭矩,而在另一个方向上空转。为了促使凸轮向有利于楔入的方向倾斜,可以设置带式弹簧,使每一凸轮产生回复运动,有助于使所述凸轮与滑道接触。这些超越离合器尤其适用于自动齿轮箱的转换器上。

    为了制造,在装配过程中或装配之前,经常必须搬动由离合器和至少内外圈之一组成的组件。为了使这种搬动简便并减少超越离合器的磨损,把内、外圈之一和侧向轴承固定在一起是可取的。

    文献FRA 2,407,396公开了一种超越离合器,其中侧向轴承压力配合于外圈的轴承表面。目前,内、外圈和轴承可以由具有不同的硬度、延展性地多种材料制成,但这会使轴承和轴承圈紧固在一起时产生问题,尤其在不同的温度下工作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越离合器,其中轴承和轴承圈紧固在一起的方式可以应付这些差别,并且在装配之前的搬运过程和操作过程中,甚至是温度变化时,这些元件都紧固在一起。

    按照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装置设计成插入内圈的外圆柱表面和外圈的孔之间。超越离合器的形式包括一些由带有窗状开口的保持架支承,在轴承圈的滑道之间楔入的凸轮,和至少一个能在所述内、外圈之间传递径向载荷的支承元件,其与一个轴承圈的圆柱轴承表面压力配合,而与另一个轴承圈的圆柱轴承表面滑动接触。第一轴承圈和支承元件接触的地方是粗糙的。因此,不考虑温度变化的情况,支承元件最好紧固于第一轴承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圈的圆柱轴承表面具有粗糙部分。

    较可取的是第一轴承圈的具有粗糙部分的圆柱轴承表面的直径与该轴承圈上滑道的直径不同,该表面还通过环形切槽与后者分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承元件包括具有粗糙部分的圆柱状轴承表面,该表面与第一轴承圈的圆柱状轴承表面接触。

    带有粗糙部分的圆柱状轴承表面可以位于轴承外圈的孔上,也可以位于轴承内圈的圆柱状外表面上。所谓内圈即可用作实际上的轴承圈,也可用作形成内圈的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粗糙部分是轴向平行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粗糙部分是交叉的,其在轴向以及旋转时,可以获得良好的紧固性。

    较可取的是,粗糙部分位于最硬的元件上。粗糙部分最好由滚花获得。作为一种公知的方式,滚花是通过非常坚硬的滚花工具来进行的操作,其表面具有间隔紧密的粗糙部分(条痕、防滑凸纹),该表面沿着较软的表面,同时作用以压力,通过塑性变形,滚花工具将自己的印痕形成于所述表面上,从而在原来光滑的表面上形成大量的粗糙部分。

    下面借助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作为非限定例子的一实施例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装置的径向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离合器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局部视图,详细示出了放大的超越离合器装置;及

    图4是带有刻痕的超越离合器外圈的径向截面局部视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超越离合装置1插入外圈2的孔和轴3的圆柱状外表面3a之间,此时轴3即作为内圈。外圈2包括,在其孔上有一滑道4,在滑道4的轴向两侧设置的两个圆柱面5a和5b,其直径略大于该滑道。轴3的外圆柱面3a上设有滑道6。超越离合器装置1包括一连串凸轮7,凸轮7由带有窗状开口9的保持架8支承并置于其中。设置了带状弹簧10,用于把凸轮7压靠在它们的滑道4和6上。两个侧向轴承11a和11b轴向固定保持架8。

    由于两个侧向轴承11a和11b相同,所以只说明轴承11a。轴承11a包括与外圈2的圆柱面5a压力配合的第一圆柱分部12a,在外圈2和轴3之间延伸的径向中心部分13a,以及与轴3的外圆柱面3a摩擦接触的第二圆柱分部14a。轴承11a被紧固在外圈2上并使之与轴3保持同心。

    外圈2一般由钢制成且圆柱表面5a和5b具有多个轴向条痕15形式的粗糙部分。由条痕15形成于表面5a和5b上的粗糙部分使得轴承11a和11b更加紧密地固定在外圈2上,条痕15咬合住轴承11a和11b的外表面。在所述实施例中,设有轴向条痕。但是,如果需要提高轴向的紧固程度,例如,若超越离合器可能承受轴向载荷或撞击,设置交叉的条痕或凸起可以改进轴承13a和13b的轴向性能。为了进一步改进轴承11a、11b的轴向性能,也可以在轴承11a、11b的分部12a、12b的外表面上设置粗糙部分,与表面5a、5b自身上的粗糙部分15相接触。

    从图2尤其可以看到,轴承11a和11b的外表面通常由比外圈2软的金属制成,如黄铜,这样可以变形,而且适应于条痕15,通过相对转动产生极好的紧固性。

    在每一圆柱表面5a、5b和滑道4之间,外圈2上具有两个小尺寸的槽16a和16b,形成环状切槽,易于在磨削滑道4时通过刀具而不损坏先加工的带有条痕的圆柱表面5a和5b。

    从图3更可以看到,轴承11a的分部13a的端部没有与切槽16a的边缘17a接触。在压力配合轴承11a时,切槽16a的边缘17a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用作端部阻挡件。

    由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越离合器,当它处于组件状态时,易于搬运且不丢失元件,而且可以承受装配前后大的温度变化,还可以令人满意地将轴承压力配合于其轴承圈上。

超越离合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超越离合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超越离合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越离合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越离合器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超越离合装置1设计成插入内圈3的外圆柱面和外圈2的孔之间,其形式包括一些位于内、外圈的滑道4、6之间的楔入凸轮7,该凸轮由带有窗状开口9的保持架8支承,且具有至少一支承元件11a,其与一轴承圈的圆柱状轴承表面5a压力配合,而与另一轴承圈的圆柱状轴承表面3a滑动接触,该支承元件可传递所述轴承圈之间的径向载荷。在第一轴承圈2和支承元件11a接触的地方有粗糙部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