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 的容器和片材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卓越的光泽度、透明性、刚性与抗冲击性的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的片材和容器。
【发明背景】
由于具有卓越的可模塑性、刚性和光泽度还有卫生性和耐热性之故,象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和类似的其它树脂一样,丙烯聚合物已通过将其制成片状形式并通过热成型(例如,真空成型、压力成型)对片材进行模塑而被用于各种容器。
近年来,对通过使用具有卓越耐热性的丙烯聚合物生产容器的需求日趋增加,因为,特别是采用微波炉对其加热后即可食用的方便食品得到流行以来。
对于容器和被模塑成这样的容器的片材要求具有优越的外观、特别是其卓越的表面光泽度和能清楚地可见内容物的良好的透明性。
然而,由于是结晶树脂之故,与上述的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相比,丙烯聚合物被认为是光泽度和透明性不良的。
因此,使用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方法或将丙烯聚合物与各种晶核剂(crystal nucleating agent)相掺合的方法被公认为是一种提高丙烯聚合物的光泽度和透明性的方法,但其效果并不佳。
另一方面,通过在形成丙烯聚合物片材时将其表面保持在光泽整理的金属之间地方法或在30℃或以下的低温下使容器或片材急速冷却的方法是已知的改进光泽度与透明性的生成方法。
然而,当使用上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时,所制成的片材或容器的刚度降低,并且,即使使用具有改进的光泽度与透明性的这样的丙烯聚合物作为原料的话,当通过热成型将片材加工成容器时,不能保持容器的性能,以致由此制成的容器具有被降低的光泽度与透明性。
因此,当丙烯聚合物片材被用于热成型的容器时,这些缺点必须通过所有的措施来加以克服。
发明概述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使用由特定的丙烯聚合物和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成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备的层压片材,能获得具有卓越的光泽度、透明性、刚性和抗冲击性的层压制品容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的片材和容器包括表面层和中间层。每一表面层是由一种由100份重量的密度为0.905g/cm3或以上和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7~20克/10分钟的丙烯聚合物与1~20份重量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相掺合而制成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所说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是使用金属茂催化剂而聚合的,并且其乙烯含量为99~50%重量,密度为0.930g/cm3或以下,MFR值为0.3~20克/10分钟。而中间层是由MFR值为0.3~5克/10分钟和丙烯含量为99~90%重量的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成的。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与优点随着进一步的说明会更加清楚。
发明的详细说明[I]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的片材和容器
(1)层的构成
本发明的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的片材和容品基本上是由三层结构形成的,所说的三层结构是由表面层和一层中间层组成的,并且说明的是,它是一种由表面层、中间层和表面层(相反的面层)形成的片材和容器,或者是还具有四层、五层或七层或更多层的结构,其中其他的树脂层被形成在表面层与中间层之间和/或在中间层与相反的面层(表面层)之间。
(2)原料
(A)表面层
(a)丙烯聚合物(组分a)
在本发明的片材和容器的表面层中使用的丙烯聚合物(组分a)是丙烯本身或是丙烯(含量为97%重量或以上、优选为98%重量或以上)和α-烯烃(例如,乙烯、丁烯-1、戊烯-1、己烯-1、4-甲基戊烯-1)的无规共聚物。在它们之中,丙烯均聚物被优选。密度
上述的丙烯聚合物(组分a)根据JIS-K7112(23℃)测定,密度为0.905g/cm3或以上、优选为0.906g/cm3或以上、更优选为0.907g/cm3或以上。丙烯聚合物(组分a)密度的上限优选为0.915g/cm3、更优选为0.913g/cm3、特别优选为0.912g/cm3。
如果密度低于上述的下限的话,光泽度和刚性不够。如果密度高于上述的上限的话,抗冲击强度不够。MFR(熔体流动速率)
上述的丙烯聚合物(组分a),根据JIS-K7210(23℃,2.16公斤负荷)测定,MFR(熔体流动速率)为0.7~20克/10分钟、优选为1~10克/10分钟、更优选为1.5~5克/10分钟。
所说的MFR值如果少于上述范围的活,在层压制品片材成型时会造成不良的流动性,由此形成具有不规则厚度的片材和难于得到要求具有不变厚度的容器。另外,如果该值大于上述的范围的话,将不易使片材成型为容器。
(b)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分b)金属茂催化剂
被用于本发明的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的片材和容器的表面层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分b)是一种使用金属茂催化剂聚合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并且所说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以例如通过JP-A-58-19309(此处所使用的术语‘JP-A’是指‘未审查的出版的日本专利申请’)、JP-A-59-95292、JP-A-60-35005、JP-A-60-35006、JP-A-60-35007、JP-A-60-35008、JP-A-60-35009、JP-A-61-130314、JP-A-3-163088、欧洲专利出版物420436、美国专利5055438或国际公开WO91/04257中公开的方法来生产,即,在使用金属茂催化剂、金属茂/alumoxane催化剂或一种包含如国际公开WO92/07123中所公开的金属茂催化剂和在下面所述的化合物(它通过与金属茂催化剂反应成为稳定的离子)的催化剂的情况下,将作为主要组分的乙烯与作为次要组分的具有3~18个碳原子的α-烯烃进行共聚合的方法来生产。
通过与金属茂化合物反应形成稳定阴离子的上述化合物,或是具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对的离子化合物,或是亲电子化合物,这样的化合物,通过与金属茂化合物反应形成稳定的离子,从而为聚合提供活性部分。离子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由下式(I)表示:
[Q]m+[Y]m-
式中m为1或更大的整数。Q为离子化合物的阳离子,其例子包括碳鎓正离子、鎓正离子、铵正离子、氧鎓正离子、锍正离子、磷鎓正离子及类似物,以及适于被自身所还原的金属或有机金属正离子。
这些离子不仅可以是如JP-W-1-501950(此处所使用的术语‘JP-W’意指‘未审查的公开的日本国际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能提供质子的那些正离子,而且还指可以是不能提供质子的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的说明性例子包括三苯基碳鎓、二苯基碳鎓、环庚三烯鎓(cycloheptatrienium)、茚鎓(indeniumn)、三乙铵、三丙铵、三丁铵、N,N-二甲铵、二丙铵、二环己铵、三苯基磷鎓、三甲基磷鎓、三(二甲基苯基)磷鎓、三(甲基苯基)磷鎓、三苯基磷鎓、三苯基氧鎓、三乙基氧鎓、吡喃鎓及类似物,以及银离子、金离子、钯离子、汞离子、二茂铁鎓离子及类似物。
还有,Y为离子化合物的负离子组分,它通过与金属茂化合物反应而成为稳定的负离子,其例子包括有机硼化合物负离子、有机铝化合物负离子、有机镓化合物负离子、有机磷化合物负离子、有机砷化合物负离子、有机锑化合物负离子及类似物。
其说明性的例子包括四苯硼、四(3,4,5-三氟苯基)硼、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四(3,5-二(叔丁基)苯基)硼、四(五氟苯基)硼、四苯基铝、四(3,4,5-三氟苯基)铝、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铝、四(3,5-二(叔丁基)苯基)铝、四(五氟苯基)铝、四苯基镓、四(3,4,5-三氟苯基)镓、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镓、四(3,5-二(叔丁基)苯基)镓、四(五氟苯基)镓、四苯基磷、四(五氟苯基)磷、四苯基砷、四(五氟苯基)砷、四苯基锑、四(五氟苯基)锑、十碳硼酸盐(decaborate)、十一碳硼酸盐、羰基十二碳硼酸盐、十氯癸硼酸盐及类似物。亲电子化合物
就亲电子化合物而言,可被例举的有各种金属卤化物、被称为固体酸的金属氧化物和类似物,它们被称为是路易士酸化合物的成员,并且通过在与金属茂催化剂反应时变成为稳定的离子而形成聚合活化晶粒。其说明性的例子包括卤化镁、路易士酸无机化合物及类似物。
当偶然需要时,这些催化剂组分可能通过被载在无机或有机的固体载体上来使用,例如通过在JP-A-61-296008、JP-A-1-101315或JP-A-5-301917中所述的方法来使用。α-烯烃
此处所使用的α-烯烃是具有3~18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其说明例包括丙烯、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庚烯-2、4-甲基戊烯-1、4-甲基己烯-1、4,4-二甲基戊烯-1及类似物。
在这些α-烯烃中,具有4~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是理想的,而具有6~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最被乐于使用。这些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由二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来使用。乙烯含量
理想的是使用通过其量为1~50%重量、优选为5~30%重量、更优选为10~30%重量的这些α-烯烃与其量为99~50%重量、优选为95~70%重量、更优选为90~70%重量的乙烯共聚合而获得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共聚合的方法
作为共聚方法,能被例举的有汽相聚合、淤浆聚合、溶液聚合、高压离子聚合和类似的方法。密度
当根据JIS-K7112(23℃)方法测定时,上述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分b)的密度为0.930g/cm3或以下、优选为0.920g/cm3或以下、更优选为0.910g/cm3或以下。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分b)密度的下限优选为0.850g/cm3、优选为0.860g/cm3、更优选为0.870g/cm3。
密度如果大于上述的上限的话将形成不合适的光泽度和抗冲击性。密度如果小于上述的下限的话形成的刚性不够。MFR(熔体流动速率)
上述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分b)的MFR值,根据JIS-K7210(190℃,2.16公斤负荷)测定,为0.3~20克/10分钟、优选为0.5~15克/10分钟、更优选为0.7~10克/10分钟。
如果MFR值小于上述范围的话,将在层压制品片材成型时引起流动性差。还有,如果MFR值大于上述范围的话,将使在层压制品片材必然具有不良的抗冲击性。(C)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生产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掺合上述的丙烯聚合物(组分a)与上述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分b)和捏合该混合物而获得。掺合率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分b)在上述的热塑性树脂中的掺合率,以每100份重量的上述的丙烯聚合物(组分a)计,为1~20份重量、优选为2~15份重量、更优选为3~10份重量。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组分b)的掺合率如果小于上述范围的话必然形成不够的抗冲击性,而如果大于上述范围的话必然会形成降低的刚性。(B)中间层丙烯含量
被用于本发明的丙烯聚合层压制品的片材或容器的中间层的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是由99~90%重量、优选为98~94%重量的丙烯与α-烯烃(例如,乙烯、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4-甲基戊烯-1、4-甲基己烯-1、4,4-二甲基戊烯-1)组成的无规共聚物,并且在这些共聚物中,想望的是使用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在上述的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中,如果丙烯含量小于上述的范围的话,将必然会使刚性降低。还有,如果含量大于上述范围的话必然会形成透明性与光泽度不良的片材或容器。MFR(熔体流动速率)
上述的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根据JIS-K7210(230℃,2.16公斤负荷)测定,为0.3~25克/10分钟、优选为0.5~4克/10分钟、更优选为0.7~3克/10分钟。
如果上述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MFR值小于上述范围的话将在形成层压制品片材或容器时引起流动性差,从而导致片材或容器的表面光泽度降低。还有,如果此值大于上述范围的话将使产物必然具有不足够的抗冲击性。
(3)厚度
理想的是以一种这样的方式成型本发明的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的片材容器致使它具有0.10~2mm的总厚度,并且二表面层的总厚度以片材或容器的总厚度计一般占2~40%、优选为占2.5~35%、更优选为3~30%的比率。
总厚度如果少于上述的范围的话,将显示易于引起刚度不足的缺陷。如果总厚度大于上述范围,则透明度变差。
还有,如果二表面层的总厚度少于上述的范围的话,将在形成层压制品片材或容器时,易破坏层厚度控制的精确度。此外,如果二表面层的总厚度大于上述的范围的话,将使制得的片材或容器易于引起透明性变坏的的趋向。
(4)其他的结构材料(随意的组分)
(A)核化剂(成核剂)
根据本发明,希望的是添加作为随意组分的核化剂到构成上述的表面层和/或中间层的原料中。
所说的核化剂的例子包括芳族羧酸的金属盐、芳族磷酸的金属盐、山梨醇衍生物、松香金属盐和类似物。
在这些核化剂中,优选的是对-叔丁基苯甲酸铝、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对-甲基亚苄基山梨醇、对-乙基亚苄基山梨醇、松香钠盐及类似物。
(B)掺合率
上述的核化剂可以以基于100份重量的被含在层中的丙烯聚合物计为0.03~1份重量、优选为0.05~0.8份重量、更优选为0.07~0.6份重量的掺合率被使用。
如果核化剂的掺合剂率少于上述的范围的话,由于刚性不够而在本发明中无效用,而当掺合率大于上述的范围的话,将导致机械物理性能的降低,并且不能提高刚度而反引起成本的增加。
(C)其他的组分
除了添加上述的核化剂外,可以在不显著影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添加其他的添加剂。
这样的添加剂组分的例子包括那些通常被用于聚烯烃中的添加剂,诸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抗静电剂、消雾剂、中和剂、金属钝化剂、着色剂、过氧化物、填料、荧光增白剂及类似物,以及除在本发明中已使用外的其它树脂和弹性体。
(5)随意的层
除了上述的基本结构层外,在基本上不影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还可将随意的层添加到用作本发明的丙烯聚合物容器的层压制品片材中。
其他的随意层的例子包括再生树脂、阻气树脂、粘合树脂及类似物。
(6)应用
本发明的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片材可被直接应用,但是所说的片材还可使用通过不同压力作用的常规真空、压力、模塞助压(plug-assist)或类似成型机成形和加工成容器。[II]生产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的片材和容器的方法
(1)层压制品片材的生产
本发明的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片材和容器可通过通常的成型和加工方法来生产,例如通过使用共挤塑成型机(coextrusion molding machine)如T-模挤塑法、吹胀法、压延辊法或类似方法来生产。
在一种使用共挤T-模头成型机的生产方法的说明例中,将所说的本发明的聚合物和聚合物组合物装入到每一层用的挤出机中,经在温度为200~280℃下加热的熔融捏合,通过装有可调整的流道的供料头形成层状结构,从T-型模头的模唇挤出成薄膜,然后通过引出机构卷取挤出的薄膜同时通过空气刀法、空气室法、上光辊法、摆辊法、带式流延法、水冷却法或类似方法冷却熔融的层压薄膜而制成层压制品薄膜。
(2)容器的生产
此后,可使用通过不同压力的真空、压力、模塞助压或类似成型机将如此生产的层压薄片材成型和加工成具有各种形状的容器。
实施例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用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制备表面层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向100份重量的密度为0.908g/cm3和MFR值为2.5克/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中添加作为抗氧剂的0.1份重量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甲烷和0.1份重量的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1份重量的作为中和剂的硬脂酸钙、0.2份重量的作为核化剂的山梨醇衍生物(“Gelall DH”,由New Japan Chemical制造)和10份重量的密度为0.895g/cm3、MFR值为2.2克/10分钟和己烯含量为18.5%重量并已用金属茂催化剂聚合的乙烯/己烯-1无规共聚物,随后使用温度为250℃的螺杆挤出机将它们混合而得到表面层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备中间层用的热塑性树脂
向100份重量MFR值为1.8克/10分钟和乙烯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中添加作为抗氧剂的0.1份重量的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甲烷和0.1份重量的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1份重量的作为中和剂的硬脂酸钙和0.2份重量的作为核化剂的山梨醇衍生物(“Gelall DH”,由New Japan Chemical制造),随后使用温度为250℃的螺杆挤出机将它们混合而得到中间层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丙烯聚合物层压片材的生产
将上述的表面层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加入加热到240℃、螺杆直径为45mm的挤出机的二种材料三层结构的供料头的二表面层端,而将用作中间层的热塑性树脂加入加热到240℃、螺杆直径为65mm的挤出机的上述供料头的中间层端。
用宽度为350mm并被加热到230℃的T-模头将这些材料挤塑成片状形式,并在被拉出的同时通过将其夹持在二光泽整理的辊(已经过硬铬镀处理)之间进行冷却和固化,辊内部用50℃冷却水循环,由此得到总厚度为300μm、其中每表面层厚度为30μm和中间层厚度为240μm的丙烯聚合物层压片材。
根据JIS-K6758测定丙烯聚合物层压片材的杨氏挠曲模量和雾度,其杜邦冲击强度根据ASTM-D2794测定。结果被示于表1中。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容器的成型
使用间接加热和压力加热型压力成型机(名称为Cosmic成型机,由Asano Research Institute制造),由上述的丙烯聚合物层压片材通过以每10℃为间隔改变片材温度从140-160℃和在5kg/cm2的压力下成型长度为13cm、宽度为18cm和深度为1cm的容器。
用裸眼观察由此得到的容器的形状与外观(透明度与光泽度),还测定在150℃片材温度下的容器底部的雾度。结果被示于表1中。本发明的实施例2~4与比较例1~11
除了按表1~5所示改变表面层与中间层用的热塑性树脂的配方外,以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述的相同方式制造和评估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容器。
结果被示于表1~5中。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表 面 层
厚 度 30 30 -
聚合物类型 均聚物 均聚物 -
密度(g/cm3) 0.98 0.98 -丙烯 MFR(g/10min) 1.9 1.9 -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0 0 -
被掺合的量(wt.份) 100 100 -
催化剂类型 金属茂 金属茂 -
密度(g/cm3) 2.3 2.3 -乙烯/α-烯 MFR(g/10min) 0.895 0.895 -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己烯-1 己烯-1 -
含量(wt.%) 18.5 18.5 -
被掺合的量(wt.份) 10 10 -
抗氧剂*1 0.1 0.1 -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wt.份) 核化剂*1 0.2 0.2 -
核化剂*2 - - -中 间 层厚 度 240 240 30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无规 无规丙烯 密度(g/cm3) 1.4 1.4 1.4聚合物 MFR(g/10min) 0.895 0.895 0.895
乙烯含量(wt.%) 2.9 2.9 2.9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 0.2
核化剂*2 - 0.3 -片材的物理性质挠曲的杨氏模量(kgf/cm2)长度 17400 17000 7300
宽度 15300 16600 6900杜邦冲击强度(kgf.cm) 25 25 15雾度(%) 5.2 4.8 4.5容器及物理性质可模塑性 140℃ 好 好 不良的外观与 片材温度 150℃ 好 好 不良的外观外观 160℃ 好 好 不良的外观在150℃的容器底部的雾度(%) 7.7 6.8 15抗氧剂*1: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甲烷抗氧剂*2: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和剂*1:硬脂酸钙核化剂*1:山梨醇衍生物(“Gelall DH”,由New Japan Chemical制造)核化剂*2:芳族磷酸金属盐(“Adekastab NA-21”,由Asaha Denka Kogyo制造)表2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表 面 层
厚 度 - - -
聚合物类型 - - -
密度(g/cm3) - - - 丙烯 MFR(g/10min) - - -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 - -
被掺合的量(wt.份) - - -
催化剂类型 - - -
密度(g/cm3) - - -乙烯/α-烯烃 MFR(g/10min) - - -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 - -
含量wt.%) - - -
被掺合的量(wt.份) - - -
抗氧剂*1 - - -添加剂与 抗氧剂*2 - - -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 - - wt.份) 核化剂*1 - - -
核化剂*2 - - -中 间 层厚 度 300 300 30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均聚物 均聚物丙烯 密度(g/cm3) 1.4 1.9 1.9聚 合 物 MFR(g/10min) 0.895 0.908 0.908
乙烯含量(wt.%) 2.9 0 0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 0.2 -
核化剂*2 - - -片材的物理性质挠曲的杨氏模量(kgf/cm2)长度 6900 20500 16000
宽度 6500 19800 16500杜邦冲击强度 (kgf·cm) 17 5 5.5雾度 (%) 9.9 7.5 15.5容器及物理性质可模塑性 140℃ 不良的外观 不能模塑的 不能模塑的与 片材温度 150℃ 不良的外观 不能模塑的 不能模塑的外观 160℃ 不良的外观 不良的外观 不良的外观在150℃的容器底部的雾度 (%) 20 8.5 18
表3
比较例5 比较例6 比较例7
表 面 层
厚 度 30 30 30
聚合物类型 均聚物 均聚物 均聚物
密度(g/cm3) 0.908 0.908 0.908丙烯 MFR(g/10min) 1.9 1.9 1.5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0 0 0
被掺合的量(wt.份) 100 100 100
催化剂类型 - 齐格勒型 金属茂
密度(g/cm3) - 2.1 2.3乙烯/α-烯烃 MFR(g/10min) - 0.92 0.895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 丁烯-1 己烯-1
含量(wt.%) - 7 18.5
被掺合的量(wt.份) - 10 10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0.2
核化剂*2 - - -中 间 层 厚 度 240 240 24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无规 无规丙烯 密度(g/cm3) 1.4 1.4 1.4聚合物 MFR(g/10min) 0.895 0.895 0.895
乙烯含量(wt.%) 2.9 2.9 2.9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0.2
核化剂*2 - - -片材的物理性质挠曲的杨氏模量(kgf/cm2)长度 17400 17600 12500
宽度 16900 17000 12200杜邦冲击强度 (kgf.cm) 6 11 27雾度 (%) 5 8.5 5容器及物理性质可模塑性 140℃ 好 好 好与 片材温度 150℃ 好 好 好外观 160℃ 好 好 不良的外观在150℃在容器底部的雾度 (%) 7.7 15 8.5表4
比较例8 比较例9 比较例10
表 面 层
厚 度 30 30 30
聚合物类型 均聚物 均聚物 均聚物
密度(g/cm3) 0.908 0.908 0.908丙烯 MFR(g/10min) 1.9 1.9 1.9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0 0 0
被掺合的量(wt.份) 100 100 100
催化剂类型 金属茂 金属茂 金属茂
密度(g/cm3) 2.3 2.3 2.3乙烯/α-烯烃 MFR(g/10min) 0.895 0.895 0.895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己烯-1 己烯-1 己烯-1
含量(wt.%) 18.5 18.5 18.5
被掺合的量(wt.份) 40 10 10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0.2核化剂*2 - - -中 间 层厚 度 240 240 24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均聚物 嵌段丙烯 密度(g/cm3) 1.4 1.9 2.2聚合物 MFR(g/10min) 0.895 0.908 0.903
乙烯含量(wt.%) 2.9 0 6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0.2
核化剂*2 - - -片材的物理性质 挠曲的杨氏模量(kgf/cm2) 长度 12800 17900 16300
宽度 13000 17500 15800杜邦冲击强度 (kgf.cm) >30 11 >30雾度 (%) 7.5 10.7 33容器及物理性质可模塑性 140℃ 不良的外观 不能模塑的 不能模塑的与 片材温度 150℃ 不良的外观 不能模塑的 好外观 160℃ 不良的外观 好 好在150℃在容器底部的雾度 (%) 21 14.5 45表5
比较例11 实施例3 实施例4
表 面 层
厚 度 30 100 3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均聚物 均聚物
密度(g/cm3) 0.895 0.908 0.908丙烯 MFR(g/10min) 1.8 1.9 1.9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3 0 0
被掺合的量(wt.份) 100 100 100
催化剂类型 金属茂 金属茂 金属茂
b密度(g/cm3) 2.3 2.3 2.3乙烯/α-烯烃 MFR(g/10min) 0.895 0.895 0.895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己烯-1 己烯-1 己烯-1
含量(wt.%) 18.5 18.5 18.5
被掺合的量(wt.份) 10 10 10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
核化剂*2 - - -中 间 层 厚 度 240 100 24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无规 无规丙烯 密度(g/cm3) 1.4 1.4 1.4聚合物 MFR(g/10min) 0.900 0.895 0.895
乙烯含量(wt.%) 1.5 2.9 2.9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
核化剂*2 - - -片材的物理性质 挠曲的杨氏模量(kgf/cm2) 长度 6300 17500 15300
宽度 5900 17200 15200杜邦冲击强度 (kgf·cm) >30 25 >30雾度 (%) 5 9 15容器及物理性质 可模塑性
140℃ 不良的外观 不能被模塑的 好与 片材温度 150℃ 不良的外观 不能被模塑的 好外观 160℃ 不良的外观 好 好在150℃的容器底部的雾度(%) 21 12.5 17本发明的实施例5~8和比较例12~22
以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述的相同方式生产和评估各片材,除了表面层和中间层用的树脂按表6~10变化。结果被示于表6~10中。表6
实施例5 实施例6 比较例11
表 面 层
厚 度 30 30 -
聚合物类型 均聚物 均聚物 -
密度(g/cm3) 0.908 0.908 -丙烯 MFR(g/10min) 2.5 2.5 -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0 0 -
被掺合的量(wt.份) 100 100 -
催化剂类型 金属茂 金属茂 -
密度(g/cm3) 0.22 0.22 -乙烯/α-烯烃 MFR(g/10min) 0.895 0.895 -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己烯-1 己烯-1 -
含量(wt.%) 18.5 18.5 -
被掺合的量(wt.份) 10 10 -
抗氧剂*1 0.1 0.1 -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wt.份) 核化剂*1 0.2 0.2 -
核化剂*2 - - -中 间 层厚 度 240 240 30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无规 无规丙烯 密度(g/cm3) 1.8 1.8 1.8聚合物 MFR(g/10min) 0.895 0.895 0.895
乙烯含量(wt.%) 3 3 3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 0.2
核化剂*2 - 0.3 -片材的理性质挠曲的杨氏模量(kgf/cm2) 长度 17600 17200 7500
宽度 16800 16900 7000杜邦冲击强度 (kgf.cm) 25 25 15雾度 (%) 5.2 4.8 4.5抗氧剂*1:四[亚甲基-3(3’,5’-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甲烷抗氧剂*2: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和剂*1:硬脂酸钙核化剂*1:山梨醇衍生物(“Gelall DH”,由New Japan Chemical制造)核化剂*2:芳族磷酸金属盐(“Adekastab NA-21”,由Asaka Kogyo制造)表7
比较例13 比较例14 比较例15
表 面 层
厚 度
聚合物类型 - - -
密度(g/cm3) - - -丙烯 MFR(g/10min) - - -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 -
被掺合的量(wt.份) - - -
催化剂类型 - - -
密度(g/cm3) - - -乙烯/α-烯烃 MFR(g/10min) - - -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 - -
含量(wt.%) - - -
被掺合的量(wt.份) - - -
抗氧剂*1 - - -添加剂与 抗氧剂*2 - - -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 - - (wt.份) 核化剂*1 - - -
核化剂*2 - - -中 间 层厚 度 300 300 30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均聚物 均聚物丙烯 密度(g/cm3) 1.8 2.5 2.5聚合物 MFR(g/10min) 0.895 0.908 0.908
乙烯含量(wt.%) 3 0 0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 0.2 -
核化剂*2 - - -片材的物理性质挠曲的杨氏模量(kgf/cm2) 长度 7000 21000 17000
宽度 6800 20500 16800杜邦冲击强度 (kgf.cm) 17 5 5.5雾度 (%) 9.9 7.5 15.5表8
比较例16 比较例17 比较例18
表 面 层
厚 度 30 30 30
聚合物类型 均聚物 均聚物 均聚物
密度(g/cm3) 0.908 0.908 0.904丙烯 MFR(g/10min) 2.5 2.5 1.5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0 0 0
被掺合的量(wt.份) 100 100 -
催化剂类型 - 齐格勒型 金属茂
密度(g/cm3) - 2.1 2.2乙烯/α-烯烃 MFR(g/10min) - 0.92 0.895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 丁烯-1 己烯-1
含量(wt.%) - 7 18.5
被掺合的量(wt.份) - 10 10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0.2
核化剂*2 - - -中 间 层厚 度 240 240 30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无规 无规丙烯 密度(g/cm3) 1.8 1.8 1.8聚合物 MFR(g/10min) 0.895 0.859 0.895
乙烯含量(wt.%) 3 3 3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0.2
核化剂*2 - - -片材的物理性质挠曲的杨氏模量(kgf/cm2) 长度 17800 17900 12500
宽度 17000 17100 12200杜邦冲击强度 (kgf.cm) 6 11 27雾度 (%) 5 8.5 5
表9
比较例19 比较例20 比较例21 表 面 层 厚 度 30 30 30
聚合物类型 均聚物 均聚物 均聚物
密度(g/cm3) 0.908 0.908 0.980丙烯 MFR(g/10min) 2.5 2.5 2.5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0 0 0
被掺合的量(wt.份) 100 100 100
催化剂类型 金属茂 金属茂 金属茂
密度(g/cm3) 2.2 2.2 2.2乙烯/α-烯烃 MFR(g/10min) 0.895 0.895 0.895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己烯-1 己烯-1 己烯-1
含量(wt.%) 18.5 18.5 18.5
被掺合的量(wt.份) 4 10 10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0.2
核化剂*2 - - -中 间 层厚 度 240 240 24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均聚物 嵌段丙烯 密度(g/cm3) 1.8 2.5 2.7聚合物 MFR(g/10min) 0.895 0.908 0.903
乙烯含量(wt.%) 3 0 6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0.2
核化剂*2 - - -片材的物理性质挠曲的扬氏模量(kgf/cm2) 长度 12800 18000 16500
宽度 13000 17800 16000杜邦冲击强度 (kgf.cm) >30 11 >30雾度 (%) 7.5 10.7 33表10
比较例22 实施例7 实施例8
表 面 层
厚 度 30 100 3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均聚物 均聚物
密度(g/cm3) 0.895 0.908 0.908丙烯 MFR(g/10min) 1.8 2.5 2.5聚合物 乙烯含量(wt.%) 3 0 0
被掺合的量(wt.份) 100 100 100
催化剂类型 金属茂 金属茂 金属茂
密度(g/cm3) 2.2 2.2 2.2乙烯/α-烯烃 MFR(g/10min) 0.895 0.895 0.895共聚物 α-烯烃类型 己烯-1 己烯-1 己烯-1
含量(wt.%) 18.5 18.5 18.5
被掺合的量(wt.份) 10 10 10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
核化剂*2 - - -中 间 层厚 度 240 100 240
聚合物类型 无规 无规 无规丙烯 密度(g/cm3) 1.8 1.8 1.8聚合物 MFR(g/10min) 0.900 0.895 0.895
乙烯含量(wt.%) 1.5 3 3
抗氧剂*1 0.1 0.1 0.1添加剂与 抗氧剂*2 0.1 0.1 0.1被掺合的量 中和剂*1 0.1 0.1 0.1(wt.份) 核化剂*1 0.2 0.2 -
核化剂*2 - - -片材的物理性质挠曲的杨氏模量(kgf/cm2) 长度 6500 17800 15800
宽度 6000 17500 15500杜邦冲击强度 (kgf.cm) >30 25 >30雾度 (%) 5 9 15
由于本发明的丙烯聚合物层压制品片材具有卓越的光泽度、透明性、刚性和抗冲击性,因此不仅能直接被使用而且还可被用作在微波炉加热后即可食用的食物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