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惯性反驱制动器.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207930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9944.5

申请日:

1996.07.23

公开号:

CN1171503A

公开日:

1998.01.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黄远雄缴费通知书(一)|||公开

IPC分类号:

F16D63/00

主分类号:

F16D63/00

申请人:

黄远雄;

发明人:

黄远雄

地址:

53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南珠眼科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机械运动中使用的无惯性反驱制动器,主要解决了减轻、消除惯性危害、缩短制动距离、有效实现自动制动的问题。主要技术特征是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设置动力反向摩擦片,给传统制动器中的静件施加一个相应的反驱速度,用于机动车等机械运动中的制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惯性反驱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惯性力作用下 反向运行的构件是由与动力联接而正向运行的另一构件所制动、 在惯性力作用下运行的构件是通过锥形齿轮或其他反向传动轮系 与其后段传动轮系联接的,也包括上述构件、轮系的互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惯性反驱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主动轴(1)与外加动力源(2)的联接。
3: 根据要得要求1所述的无惯性反驱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自动制动装置(13)是车速信息控制伸出车前长度的探测杆控制 制动动作的制动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惯性反驱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操纵杆(17)、自动制动装置(13)、电子控制扭(14)、油 门拉杆(15)、原机车制动杆(16)是联动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惯性反驱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传动系统中设离心开关控制制动器在机车运行将停、制动器将在 完全制动状态时使内外摩擦片(4)、(5)分离的装置。

说明书


无惯性反驱制动器

    本发明属于一种制动器,特别是应用原机车动力或外加动力反作用于机车运行惯性力而达到使之减轻、消除、实现缩短制动距离,避免惯性危害的制动器。

    目前,机械运动的经典制动方式是利用施加摩擦制动力来实现,在制动器相对两构件中,必须有一个是静件,这些制动器的实质是静件的接触,对动件施加阻力而达到制动目的的。因贯性力存在而出现制动时间较长,运动物体在制动时仍有一个较大的位移,车辆运行中的制动表现为制动距离,制动距离的存在就是车祸发生的客观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为了减轻惯性危害,世界各国都提出了很多防撞方案,有的在车前用弹簧装置缓冲碰撞力量,有的通过在车桥下增加阻力板增大与地面摩擦力而缩短制动距离,有的用气襄张开实现碰撞保护,目前较先进的刹车防抱ABS方案解决了车轮抱死而至跑偏、侧滑问题,提高了制动性能,但这些方案仍不能将制动距离降低到最低限度,也不能减轻、消除惯性危害。中国专利局公开号为GK86108617的法国在我国申请的汽车传动杆中的全轮止动系统提出了由一个借助直接差动的行星齿轮装置和一个与其行星齿轮架啮合的制动构成的装置。它未能充分利用机车动力,用适当地牵引力、速度,最有效地使惯性力内耗。89109051.7专利号提出类似离合器的传动盘,用车轮的转动惯性力来驱动制动部件而对车辆制动的方案,它也仅有类似防抱死的功能,也不能使惯性减轻、消除、缩短制动距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应用分离后原机车动力或/和外加动力。反向作用于惯性力,达到减轻、消除惯性危害,最低限度缩短制动距离的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惯性反驱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惯性力作用下反向运行的构件是由与动力联接而是正向运行的另一构件所制动,在惯性力作用下反向运行的构件是通过锥形齿轮传动或其他形式的反向传动轮系与其后段传动轮系联接的,上述构件、轮系的互调也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动力传输中,将动力传给制动件(传统制动器中的静件)使之成为具有动能的动件,通过锥形齿轮或其他反向传动轮系将惯性力传给一个与制动件相对应并且运动方向相反的反驱制动盘,也就是被制动的动件,这两构件就是本发明的两动构件。主动轴上的动力联接制动件在操纵机构的作用下左右移动实现动力与工作被动盘的接合的正向工作驱动及与反驱制动盘接合的反驱制动两种状态。制动时正反运行的两构件相互摩擦(碰撞),使惯性动件的动能受到反向动能的作用而相互抵销了系统的内能,达到减轻、消除惯性危害,缩短制动距离的目的。

    本发明的力学基础是牛顿第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在不考虑外加动力源参与的情况下,可将本发明的制动过程视为对心碰撞过程,由于车辆运行时由机车牵引力所带动,在较短时间内驱动力与惯性力分离,这时可将惯性力视作碰撞球体质量M1,牵引力视作另一碰撞球体质量M2,惯性力方向上的线速度为V1,牵引力方向上的线速度为V2,这时力的大小和速度近于相等,方向相反,并且都是同一性质的力。因此,这个过程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符合上述力学定律,这个制动过程与对心碰撞有所区别是:制动摩擦瞬时力度时间上的差异,它的实质是质量、速度逐渐变化的连续碰撞过程,用加速度的概念解释,可表述为正向运动的减速度和反向运动的加速度,在同一系统中逐渐变化并同时出现的、同时消失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亡的过程。

    由于本发明应用上述方案,达到减轻、消除运动惯性危害,缩短制动距离,易实现自动制动、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效果,也应用于一切机械运动需急速制动的场合。

    本发明的附图和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动力传输线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中:1主动轴  2外加动力源  3反驱制动盘  4内摩擦片  5外摩擦片  6锥形齿轮  7滑轮  8滑轮操纵杆  9工作被动盘  10外壳  11花键  12调节螺钉  13自动制动装置14电子控制扭  15油门拉杆  16原机车制动拉杆  17操纵杆

    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中,主动轴(1)中央设置花键(11),工作被动盘(9)及反驱制动盘(3)可用经改造的多片式摩擦离合器壳作成,套于主动轴(1)两侧,其周边齿轮制成与锥形齿轮(6)构成伞相啮合的齿轮,也可通过其他传动形式使工作被动盘(9)的运动反向传给反驱制动盘(3),工作被动盘(9)和反驱制动盘(3)的中间是位于其槽内的外摩擦片(5)和位于主动轴(1)花键(11)上的内摩擦片(4),花键(11)中间的主动轴(1)上装有可左右移动的滑轮(7)。右端内外摩擦片(4)(5)在另设力的作用下是常合的,(10)是外壳,工作被动盘(9)与负载联动,主动轴(1)与动力输出轴联接。为了调整反驱力量、速度,还可以在主动轴(1)上联接外加动力源(2),通过离合或开关使传输动力增减,外加动力源(2)是电机或其他形式的动力,调节螺钉(12)可作自由行程调节。

    由于无惯性反驱制动器能实现低、无惯性急速制动,很方便就能通过自动制动装置(13)实施自动制动,该装置是在机车前端伸出探测杆,其伸出长度由速控长度装置控制,速控长度装置由反映车速的传动轴上触点开头串接的电路控制电机,再通过该电机控制液压压力、流速或机械转速、电子装置的电压、电流,控制其伸出长度,探测杆直接或间按带动制动器动作。

    机车的控制可通过操纵杆(17)脚控或手控、自动制动装置(13)的动作实现,它们可同油门拉杆(15),原机车制动,拉杆(16),外加动力源(2)相互联结实现联动,各自调节适当的位置,就可方便地控制。传动轴上可设离心开关,使负载运行停转、制动器在制动状态时,立即使反驱制动盘(3)内外摩擦片(4)、(5)分离,就可保证制动灵活且不至熄火,脚或手的控制如通过电子调压再驱动控制装置方式的电子控制扭(14)控制,使用就更加方便。

    将本发明的无惯性反驱制动器装于传动系统中或将原机车的离合器改装而成,作为车辆制动器,可作为常用,也可在紧急时使用。在一切需要减轻、消除惯性危害、急速停车的机械运动机构中也可应用。

无惯性反驱制动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无惯性反驱制动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无惯性反驱制动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惯性反驱制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惯性反驱制动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机械运动中使用的无惯性反驱制动器,主要解决了减轻、消除惯性危害、缩短制动距离、有效实现自动制动的问题。主要技术特征是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设置动力反向摩擦片,给传统制动器中的静件施加一个相应的反驱速度,用于机动车等机械运动中的制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