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204553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61476.X

申请日:

2009.12.10

公开号:

CN102094427A

公开日:

2011.06.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日:20091210授权公告日:20130724终止日期:201412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日:20091210|||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4

主分类号:

E02D17/04

申请人: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翁周; 杨华

地址: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20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刘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该方法是在地坑的底部设置底梁,在底梁的两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的扶壁柱;然后再在底梁上部和扶壁柱内侧浇铸底板和壁板。本发明的结构包括垫层(6),垫层(6)上设有底梁,底梁上对称设有扶壁柱(3);在底梁上方设有底板(2),在扶壁柱(3)内侧设有壁板(1)。采用本发明,其底板和壁板都不用做的像现有技术要求的那么厚了,可节约用料。由于扶壁柱与底梁的两端是一次浇铸成一体的,因此扶壁柱的基础不用做的很大就有足够的抗挤压能力。本发明还具有设计计算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并且抗侧土压力大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该方法是在地坑的底部设置底梁, 在底梁的两 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的扶壁柱 ; 然后再在底梁上部和扶壁柱内侧浇铸底板和壁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深地坑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梁和扶壁柱一次浇铸成 型。
3: 按照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深地坑施工方法形成的地坑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构成包括 垫层 (6), 垫层 (6) 上设有底梁, 底梁上对称设有扶壁柱 (3) ; 在底梁上方设有底板 (2), 在 扶壁柱 (3) 内侧设有壁板 (1)。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地坑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梁包括一组横梁 (4) 和一组 纵梁 (5), 纵梁 (5) 与最边上的横梁 (4) 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地坑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横梁 (4)、 纵梁 (5)、 扶壁柱 (3)、 底板 (2) 和壁板 (1) 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地坑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横梁 (4) 或纵梁 (5) 与扶壁柱 (3) 连 接处内的钢筋连接为一体。

说明书


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背景技术 在普通的地坑设计中, 一般都只用钢筋混凝土浇铸出地坑的底板和四周的壁板, 这种结构对于深度较浅的地坑来说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深度较深的地坑来说, 由于 地坑的壁板所承受的侧土压力较大, 很容易就会将地坑的壁板挤塌。为了加强四周壁板的 抗挤压能力, 通常是在四周壁板的外侧设置扶壁柱。目前的扶壁柱基础是与地坑的底板整 体浇铸的, 由于地坑的壁板所承受侧土压力全部传给扶壁柱, 因此扶壁柱底部弯矩较大, 这 就直接导致了需要做较大的扶壁柱基础, 用以平衡较大的扶壁柱弯矩。为了承受扶壁柱较 大的弯矩, 也需要把地坑底板和壁板加厚。这样做不但要多用很多材料, 而且设计计算繁 琐, 施工困难, 施工工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 它具有设计计算简单, 施工方便, 工期短, 并且抗侧土压力大。 施工时, 地坑底板和壁板也不用做的很厚, 可节约用 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 该方法是在地坑的底部设置底梁, 在底 梁的两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的扶壁柱 ; 然后再在底梁上部和扶壁柱内侧浇铸底板和壁 板。
     上述深地坑施工方法中, 所述底梁和扶壁柱一次浇铸成型。
     按照前述深地坑施工方法形成的地坑结构, 构成包括垫层, 垫层上设有底梁, 底梁 上对称设有扶壁柱 ; 在底梁上方设有底板, 在扶壁柱内侧设有壁板。
     上述的地坑结构中, 所述底梁包括一组横梁和一组纵梁, 纵梁与最边上的横梁连 接。
     前述的地坑结构中, 所述横梁、 纵梁、 扶壁柱、 底板和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前述的地坑结构中, 横梁或纵梁与扶壁柱连接处内的钢筋连接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在地坑的底部设有底梁, 由于底梁的支撑作用, 地坑的底 板就不用做的像现有技术要求的那么厚。 另外本发明在底梁的两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 的扶壁柱, 由于扶壁柱的加强作用, 地坑的壁板也不用做的那么厚了, 可节约用料。在施工 时, 扶壁柱与底梁的两端是一次浇铸成一体的, 因此扶壁柱的基础不用做的很大就有足够 的抗挤压能力。 本发明还具有设计计算简单, 施工方便, 工期短, 并且抗侧土压力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本发明中底梁和扶壁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 1- 壁板, 2- 底板, 3- 扶壁柱, 4- 横梁, 5- 纵梁, 6- 垫层。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 如图 1 所示。该方法是在地坑的底部设置底梁, 在 底梁的两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的扶壁柱 3 ; 然后再在底梁上部和扶壁柱 3 内侧浇铸底 板 2 和壁板 1。浇铸时, 底梁和扶壁柱 3 一次浇铸成型。
     用上述的深地坑施工方法构成的地坑结构, 包括垫层 6, 垫层 6 上设有底梁, 底梁 上对称设有扶壁柱 3 ; 在底梁上方设有底板 2, 在扶壁柱 3 内侧设有壁板 1。所述底梁包括 一组横梁 4 和一组纵梁 5, 纵梁 5 与最边上的横梁 4 连接。所述横梁 4、 纵梁 5、 扶壁柱 3、 底 板 2 和壁板 1 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梁 4 或纵梁 5 与扶壁柱 3 连接处内的钢筋连接为一 体。
     具体施工时, 先在地下挖一个深坑, 当挖到设计标高后, 在坑底施工垫层 6, 垫层 6 如图 2 所示。可支模板施工垫层 6, 在垫层 6 中施工如图 2 所示的槽, 在槽中铺设编织好的 钢筋框架, 再用支模板在槽的两端支好扶壁柱模, 在扶壁柱模中也铺设编织好的钢筋框架, 将槽中的钢筋框架和扶壁柱模中的钢筋框架焊接在一起, 再用模板支好底板和壁板的模, 然后用水泥一次将底梁、 扶壁柱 3、 底板和壁板浇铸好, 使底梁和扶壁柱 3 成为一个如图 3 所 示的整体, 由图 3 可知底梁包括一组横梁 4 和一组纵梁 5, 纵梁 5 与最边上的横梁 4 连接。 壁板 1、 底板 2 和扶壁柱 3 的模板必须一起进行支护好, 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的 浇筑需一次完成, 充分振捣, 使壁板 1、 底板 2、 扶壁柱 3、 底板梁 4、 底板梁 5 形成一个整体 ; 待水泥干透后拆除支模板, 即可完成本发明。

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94427A43申请公布日20110615CN102094427ACN102094427A21申请号200910261476X22申请日20091210E02D17/0420060171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地址550004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208号72发明人翁周杨华74专利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代理人刘楠54发明名称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该方法是在地坑的底部设置底梁,在底梁的两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的扶壁柱;然后再在底梁上部和扶壁柱内侧浇铸底板和壁板。本发明的结构包括垫层6,垫层6上设有底梁。

2、,底梁上对称设有扶壁柱3;在底梁上方设有底板2,在扶壁柱3内侧设有壁板1。采用本发明,其底板和壁板都不用做的像现有技术要求的那么厚了,可节约用料。由于扶壁柱与底梁的两端是一次浇铸成一体的,因此扶壁柱的基础不用做的很大就有足够的抗挤压能力。本发明还具有设计计算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并且抗侧土压力大的特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CN102094433A1/1页21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地坑的底部设置底梁,在底梁的两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的扶壁柱;然后再在底梁上部和扶壁柱内侧浇铸底板和壁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

3、述深地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和扶壁柱一次浇铸成型。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深地坑施工方法形成的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包括垫层6,垫层6上设有底梁,底梁上对称设有扶壁柱3;在底梁上方设有底板2,在扶壁柱3内侧设有壁板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包括一组横梁4和一组纵梁5,纵梁5与最边上的横梁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纵梁5、扶壁柱3、底板2和壁板1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横梁4或纵梁5与扶壁柱3连接处内的钢筋连接为一体。权利要求书CN102094427ACN102094433A1/2页3。

4、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背景技术0002在普通的地坑设计中,一般都只用钢筋混凝土浇铸出地坑的底板和四周的壁板,这种结构对于深度较浅的地坑来说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深度较深的地坑来说,由于地坑的壁板所承受的侧土压力较大,很容易就会将地坑的壁板挤塌。为了加强四周壁板的抗挤压能力,通常是在四周壁板的外侧设置扶壁柱。目前的扶壁柱基础是与地坑的底板整体浇铸的,由于地坑的壁板所承受侧土压力全部传给扶壁柱,因此扶壁柱底部弯矩较大,这就直接导致了需要做较大的扶壁柱基础,用以平衡较大的扶壁柱弯矩。为了承受扶壁柱较大的弯矩,也需。

5、要把地坑底板和壁板加厚。这样做不但要多用很多材料,而且设计计算繁琐,施工困难,施工工期长。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及地坑结构,它具有设计计算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并且抗侧土压力大。施工时,地坑底板和壁板也不用做的很厚,可节约用料。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该方法是在地坑的底部设置底梁,在底梁的两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的扶壁柱;然后再在底梁上部和扶壁柱内侧浇铸底板和壁板。0005上述深地坑施工方法中,所述底梁和扶壁柱一次浇铸成型。0006按照前述深地坑施工方法形成的地坑结构,构成包括垫层,垫层上设有底梁,底梁上对称设有扶壁柱;在底梁上方设有底板。

6、,在扶壁柱内侧设有壁板。0007上述的地坑结构中,所述底梁包括一组横梁和一组纵梁,纵梁与最边上的横梁连接。0008前述的地坑结构中,所述横梁、纵梁、扶壁柱、底板和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0009前述的地坑结构中,横梁或纵梁与扶壁柱连接处内的钢筋连接为一体。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地坑的底部设有底梁,由于底梁的支撑作用,地坑的底板就不用做的像现有技术要求的那么厚。另外本发明在底梁的两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的扶壁柱,由于扶壁柱的加强作用,地坑的壁板也不用做的那么厚了,可节约用料。在施工时,扶壁柱与底梁的两端是一次浇铸成一体的,因此扶壁柱的基础不用做的很大就有足够的抗挤压能力。本发明还具有设。

7、计计算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并且抗侧土压力大的特点。附图说明001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是本发明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2094427ACN102094433A2/2页40013图3是本发明中底梁和扶壁柱的结构示意图。0014附图中的标记为1壁板,2底板,3扶壁柱,4横梁,5纵梁,6垫层。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16实施例。一种深地坑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在地坑的底部设置底梁,在底梁的两端浇铸与底梁连接为一体的扶壁柱3;然后再在底梁上部和扶壁柱3内侧浇铸底板2和壁板1。浇铸时,底梁和扶壁柱3一次浇铸成型。00。

8、17用上述的深地坑施工方法构成的地坑结构,包括垫层6,垫层6上设有底梁,底梁上对称设有扶壁柱3;在底梁上方设有底板2,在扶壁柱3内侧设有壁板1。所述底梁包括一组横梁4和一组纵梁5,纵梁5与最边上的横梁4连接。所述横梁4、纵梁5、扶壁柱3、底板2和壁板1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梁4或纵梁5与扶壁柱3连接处内的钢筋连接为一体。0018具体施工时,先在地下挖一个深坑,当挖到设计标高后,在坑底施工垫层6,垫层6如图2所示。可支模板施工垫层6,在垫层6中施工如图2所示的槽,在槽中铺设编织好的钢筋框架,再用支模板在槽的两端支好扶壁柱模,在扶壁柱模中也铺设编织好的钢筋框架,将槽中的钢筋框架和扶壁柱模中的钢筋框架焊接在一起,再用模板支好底板和壁板的模,然后用水泥一次将底梁、扶壁柱3、底板和壁板浇铸好,使底梁和扶壁柱3成为一个如图3所示的整体,由图3可知底梁包括一组横梁4和一组纵梁5,纵梁5与最边上的横梁4连接。壁板1、底板2和扶壁柱3的模板必须一起进行支护好,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的浇筑需一次完成,充分振捣,使壁板1、底板2、扶壁柱3、底板梁4、底板梁5形成一个整体;待水泥干透后拆除支模板,即可完成本发明。说明书CN102094427ACN102094433A1/2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94427ACN102094433A2/2页6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9442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