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开口的单轨道层叠板体遮蔽件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 2005 年 11 月 3 日、 申请号为 200580038041.9( 国际申请号 PCT/ US2005/039822)、 发明名称为 “用于建筑开口的单轨道层叠板体遮蔽件” 的专利申请的分案 申请。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开口的垂直悬挂的板状遮敝件 (paneledcovering), 所 述建筑物开口例如是门窗, 特别是基本上从地板延伸到天花板的窗体。 更具体而言, 本发明 涉及这样一种遮蔽件, 即在其开启时, 构成遮蔽件的各板体在所述开口两侧的其中一侧形 成垂直悬挂的层叠 (stack), 而在其关闭时, 各板体不能绕其垂直轴转动。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美国专利技术中, 至少有几个这类遮蔽件的例子。 第 3260303 号美国专利 ( 权利人是 Pipe) 示出一种多板式滑门, 其具有多个垂直 支撑板, 这些垂直支撑板通过结构件系统相互连接, 当所述结构从任意一端被打开时, 其同 时为所述板体提供前进的滑移运动, 使得一板体移动至另一板体之后。
第 3342245 号美国专利 ( 权利人是 Caillet) 示出了一种用于关闭水平或者基本 水平的开口的可伸缩的遮蔽件, 所述开口例如是轮船上的舱口。该遮蔽件包括多个相互连 接的板体, 当遮蔽件被打开后, 这些板体在遮蔽件的自由端是一个层叠在另一个之上的。 在 被闭合后, 该遮蔽件能够支撑较重的负荷。
第 3348603 号美国专利 ( 权利人是 Ford) 示出了一种可移动的板组件, 其包括细 长的高架式轨道装置, 该装置具有多个在纵向上延伸且在横向上相互间隔的外部开口槽 道。细长的载体延伸进入所述槽道并被支持于其上, 从而沿所述轨道装置进行长度方向上 的运动。所述载体中的每一个具有向外延伸的壁部, 该壁部呈现可在其上安装板体的安装 表面, 借此, 所述板体安装在该载体上从而随其在长度方向上运动。 所述板体的宽度通常等 于安装表面的长度, 并且其优选具有较大的硬度, 从而使得这些板体能够被支撑在所述载 体上, 而不会发生下垂或弯折。 这些板体中的每一个均被支持在其各自的载体上, 以保持其 平坦且无褶皱, 借此它们产生类似于挂毯的效果。 设置止动装置, 用于定位并阻止所述载体 在一方向上运动以使彼此在所述轨道的一端相互超越, 借此, 所述载体可以以完全重叠、 对 齐的关系被定位, 在该位置关系中, 所述板体中只有最靠前的一个能够被看到。
第 3574887 号美国专利 ( 权利人为 Schindlauer) 示出了一种窗帘固持件, 该固持 件具有配合滑移物的滑槽。该固持件具有面板, 以隐藏所述窗帘和滑移件的上部。所述面 板通过卡扣配合 (snap-joint fit) 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固持件上。所述面板也可被应用 到所述固持件的末端, 并且摩擦插入装置被用以帮助将面板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固持件上。
第 3911991 号美国专利 ( 权利人为 Malferrari) 示出一种窗帘, 该窗帘包括固定 支撑装置, 该装置由多个模块元件和两个端件形成, 该装置设有纵向导引槽道或具有纵向 低槽 (lower slot) 的跑道。所述窗帘也具有多个盒状的细长件, 其可滑动地安装在其中
一些所述纵向跑道上, 所述窗帘还具有多个板体, 这些板体中的每个均由一定长度的织物 或其他柔性片状材料形成, 并且每个均由一个箱状件承载。固定支撑装置的端件适于以理 想的程度伸缩地接收固定支撑装置的朝向端, 而每个盒状件通过第一合成杆件 (composite bar) 来支撑相关的板体, 所述合成杆件适于以可释放的方式锁在织物长度方向上的上缘 处。超过织物有用部分的织物长度的下部被卷起并收容在第二合成杆件的内侧, 第二合成 杆件具有可使相邻板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装置, 即相邻两板体由重叠的关系转到基本对 齐的关系, 当一连串元件被引导板体拉动, 两相邻的板体的垂直边相互重叠到期望的可调 节的程度时, 然后一致性地运动。
第 4221255 号美国专利 ( 权利人为 Barkemeyer) 示出了一种装饰板组件, 其具有 帷幕板 (valance board) 以接收并支持多个轨道。所述轨道接收连接到装饰板上的轮子。 所述板体和帷幕板设有边夹, 以用作模塑件或者用于固定装饰性遮蔽件。第一光源设在所 述帷幕板上, 并设置在所述板体前方从而将光线投向所述板体。第二光源被垂直地定位在 端板体之后, 以产生一种非直射光或重影效应。 如果非常需要的话, 可将一种偏压弹簧窗帘 杆固持件保持在所述帷幕板之内和所述板体之后。
第 5109910 号美国专利 ( 权利人为 Tortorella 等 ) 示出了一种竖直的窗帘板组件 以遮蔽窗体、 滑移玻璃门和其他具有多个较大较宽的高度装饰板的类似物。所述板体组件 包括多个可相互连接的框架单元, 所述框架单元具有多个带有可移动的载体的槽道, 所述 载体定位于其内并且以下列方式来设置, 即通过利用连接到单个载体的单个牵拉绳索, 多 个具有从其上延伸的装饰板的载体可在打开位置和窗体遮蔽物关闭位置之间容易地运动, 在所述打开位置, 所有板体均被遮蔽在最靠外的固定板之后, 在关闭位置, 每个板体都露出 并遮蔽指定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建筑开口的单轨道层叠板遮蔽件。 该特征意味着所述遮蔽件具 有多个可移动地安装在单轨道上并自该单轨道悬挂下来的板体。
更具体而言, 该单轨道层叠板遮蔽件包括用于在建筑开口前面和上方安装遮蔽板 的头轨 (headrail), 所述开口如门或窗。该头轨具有纵向, 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和在该纵向 上的单轨道。
多个载体设在该单轨道上。所述载体可在头轨的纵向上移动, 以开启和关闭该遮 蔽件。
多个板体悬挂在所述头轨之下。 其中, 自每个载体处均悬挂一板体, 每个板体均被 定位在相对头轨的纵向的基本固定的倾斜角度。
还包括的是用于将每个板体可滑动地连接到其相邻板体的装置, 这样, 在所述遮 蔽件打开后, 通过将板体中的一个滑到另一个之后, 板体可以在头轨两端的其中一端形成 重叠式的层叠排列。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 单轨道层叠板遮蔽件包括头轨, 以在建筑开口的上方和前 方安装遮蔽件。 在该实施方式中, 所述头轨具有纵向、 内侧、 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以及单轨 道, 该单轨道具有第一轨条和第二轨条, 两轨条在纵向上延伸并且彼此相互平行。
在所述单轨道的第一轨条和第二轨条上均设置多个载体。所述载体可沿头轨的
第一轨条和第二轨条在纵向上移动, 以打开和关闭所述遮蔽件。在第一轨条上的载体彼此 连接, 这样, 当第一载体在第一轨条上运动时, 它使下一个以及按照次序的其他载体依次运 动, 以关闭所述遮蔽件。
多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悬挂件将第一轨条上的载体与第二轨条上的载 体连接。 更特别地, 悬挂件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轨条上的载体连接, 悬挂件的第二端部与第二 轨条上的载体连接, 因此将两个轨条上的载体连接起来。
多个板体自多个悬挂件悬挂在头轨之下, 每个悬挂件上悬挂有一板体。每个板体 以相对于头轨纵向的基本固定的倾斜角度取向。板体全都具有宽度、 底部和顶部。
在所述头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设置导索件。 每个导索件都具有第一孔和第 二孔, 这些孔与所述头轨的内部连通。
使用绳索来打开和关闭所述遮蔽件, 该绳索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该第一端 部和第二端部连接到第一轨条上的载体中的一个。 该绳索从头轨内的载体的第一端部延伸 并向外穿过该头轨第一端部上的导索件上的第一孔 ; 然后穿过该头轨第一端部上的导索件 上的第二孔进入头轨, 穿过头轨延伸并向外穿过头轨第二端部的导索件上的第一孔, 然后 再穿过头轨第二端部上的导索件上的第二孔进入头轨, 并延伸至载体的第二端部。所述绳 索在头轨的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中的一个上形成环。 通过拉动该环的一侧或者另外一侧, 以 任何方式沿第一轨条拉动所述载体, 从而打开或关闭遮蔽件。 在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 多个载体被设在单轨道的第一轨 条和第二轨条的每一个轨条上。所述载体可沿头轨的第一轨条和第二轨条在纵向上移动。 在第一轨条上部分载体彼此连接, 以形成第一组载体, 并且第一轨条上剩下的载体彼此连 接, 以形成第二组载体。
在该实施方式中, 使用绳索来打开和关闭所述遮蔽件。该绳索具有第一端部和第 二端部, 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到在第一轨条上第一组中的一个载体。该绳索从头轨 内载体的第一端部延伸并向外穿过头轨第一端部的导索件内的第一开口 ; 然后穿过第一端 部处的导索件的第二开口进入头轨, 并穿过该头轨朝向第二端部延伸, 该绳索连接到第二 轨条上的载体上, 该第二轨条通过悬挂件连接到第一轨条上的第二组载体中的载体上, 然 后穿过头轨继续延伸并向外在头轨的第二端部穿过导索件的第一开口 ; 然后穿过该头轨第 二端部上的导索件的第二孔再次进入头轨, 并延伸到第一组的载体的第二端部。以这种方 式, 当移动绳索以提供 “中央拉开 (center draw)” 的遮蔽件时, 该绳索使两组载体在相反的 方向上移动。
下面, 将频繁地结合下列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彻底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 1 是关闭时本发明的单轨道层叠板体遮蔽件的平面图 ; 图 2 是完全打开时所述遮蔽件的平面图 ; 图 3 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遮蔽件的头轨的端视图 ; 图 4 是当遮蔽件打开时取自头轨下方的示意图 ;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件的头轨的端视图 ; 图 6 是当完全打开时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件的板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的上方的示意图 ;
图 7 是当完全关闭时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件的板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的上方的示意图 ; 图 8 是当打开时第三实施方式的遮蔽件的上方的示意图 ;
图 9 是当完全关闭时本发明的遮蔽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上方的示意图 ;
图 10 是遮蔽件的两个相邻板体的后侧的立体图, 部分透视, 示出了将它们连接起 来的第一装置 ;
图 11 是图 10 中示出的用于连接的装置的变体的立体图, 部分透视 ;
图 12 是遮蔽件的两个相邻板体的后侧的立体图, 部分地透视, 示出了将它们连接 起来的第二装置 ;
图 13 是按图 12 中的指示截取的横截面图 ;
图 14 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
图 15 是取自图 14 左端的正视图 ;
图 16 是移除了图 15 中的端盖后的正视图 ;
图 17 是绳索被拉出形成环后的图 16 的视图 ;
图 18 是端盖还原后的图 17 的视图 ; 图 19 是左手边具有绳索的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 图 20 是从上方取得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视图 ; 图 21 是当完全打开时第四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 图 22 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头轨的横截面图 ; 图 23 是取自与图 22 相反方向的头轨的横截面图 ; 图 24A 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用于板体的载体的侧视图 ; 图 24B 是该载体一端的视图 ; 图 24C 是该载体另一端的视图 ; 图 24D 是该载体底部的视图 ; 图 25 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用于板体的悬挂件的平面图 ; 图 26 是从头轨的一端后面的剖视图 ; 图 27 是用于把板体连接起来的带体的平面图 ; 图 28 是从两个板体交叠位置后面的头轨的剖视图 ; 图 29 是从最右边的板体后面的头轨的剖视图 ; 图 30 是底部轨道的横截面图, 示出了其与板体的连接 ; 图 31 是示出了一个底部轨道与下一个底部轨道的连接的平面图 ; 图 32 是对接件的端部的平面图 ; 图 33 是连接件的侧视图 ; 图 34 是端盖的平面图 ; 图 35 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 图 36 是当完全打开时第五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 图 37 是取自移除了端盖的头轨的左手边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 图 38 是取自上方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头轨的左手边的分解图 ;图 39 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头轨的横截面图 ; 图 40A 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用于板体的载体的侧视图 ; 图 40B 是从图 40A 中所示出的载体的相对侧的视图 ; 图 40C 是取自图 40A 所示出的载体下方的视图 ; 图 40D 是取自图 40A 所示出的载体上方的视图 ; 图 40E 是取自图 40A 所示出的载体左侧的视图 ; 图 40F 是取自图 40A 所示出的载体右侧的视图 ; 图 41 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用于板体的悬挂件的平面图 ; 图 42 将第五实施方式的板体连接起来的带体的平面图 ; 图 43 是按图 36 的指示截取的横截面图 ; 图 44 是按图 36 的指示截取的另一个横截面图 ; 图 45 是第五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固索件的侧视图 ; 图 46 是用于载体的磁性固持件的顶部平面图 ; 图 47 是附加有磁性固持件的载体的平面图 ; 图 48 是间隔件的侧视图 ; 图 49 是用于第五实施方式的底部轨道和板体的横截面图 ; 图 50 是底部轨道和端盖的后侧的分解图 ; 图 51 是闭锁元件的正视图 ; 以及 图 52 是附加有端盖的底部轨道的后侧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更具体地参考附图, 图 1 和图 2 分别是关闭和打开时的本发明的遮蔽件 10 的 平面图。该遮蔽件 10 包括通常跨过窗、 滑门或者其他建筑开口的顶部安装的头轨 12。如同 开口的类型所规定的那样, 遮蔽件 10 可以从开口的顶部延伸到底部以下, 或者延伸到地板 上方的合适的距离。
遮蔽件 10 包括多个单独的板体 14, 其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装置吊起并悬挂在头 轨 12 的下面。板体 14 本身可以由制造窗帘及遮光帘时所使用的任何材料和类型的机织物 制成。 做为选择, 板体可由金属片材料制成, 例如铝片, 可对其进行期望程度的穿孔, 或者由 同样可穿孔的塑料片制成。就塑料片而言, 各种颜色以及透明度的塑料片都可用来制作板 体 14。
在图 1 和图 2 中注意到, 遮蔽件 10 包括六个板体 14。应该理解, 较多的较窄板体 14 或者较少的较宽板体 14 同样可用于制造依照本发明的遮蔽件 10。
在每个板体 14 的底部是延伸了板体宽度的距离的杆 16。 杆 16 利用其重量和硬度, 使板体 14 保持张紧, 特别是在它们由织物制成的情况下, 从而有助于板体垂直地悬挂并维 持合适的对准, 在遮蔽件打开或关闭时较小摆动。而且, 相邻板体 14 的杆 16 是通过下面将 要讨论的装置连接在一起的, 从而防止每个板体 14 单独地摆动以及同其相邻的板体纠缠, 并在遮蔽件 10 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时, 通过在板体 14 之间维持平行的关系, 而确保遮蔽件 10 作为整体具有满意的外观。
棒 (wand)18 连接于下面将要更加详细描述的元件的外舷侧, 处于遮蔽件 10 最右边或最左边的板体 14 挂在其上, 以使遮蔽件 10 能够打开或关闭。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通过 向右拉动棒 18 而使遮蔽件 10 打开。在这样做时, 每个板体 14 和杆 16 在棒的后面滑动至 图中所示的板体和杆的左侧。当完全打开时, 板体 14 是重叠式层叠的, 每个板体 14 从层叠 排列中其前方的板体的下面向外延伸固定的距离, 被称为层叠距离。后者可以是 1.0 英寸、 2.0 英寸或者所期望的一些其他所选量。当在图 2 中通过把棒 18 向左侧拉到图 1 所示的位 置而将遮蔽件完全关闭时, 每个板体 14 与其左侧的板体重叠一很小的量, 或许 1.0 英寸, 从 而当从遮蔽件 10 的正前方观察时, 其上布置有遮蔽件 10 的建筑开口被完全阻挡。
在图 1 和图 2 中, 使用最左侧的棒 18 打开和关闭遮蔽件 10。最右侧的板体 14 基 本上处于固定的位置, 剩余的板体 14 在打开遮蔽件时在后面部分地滑动, 而在关闭遮蔽件 10 时从后面滑出。应该理解,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作为选择, 可以将最左边的而不是将最右 边的板体 14 固定, 而且可以使用处于最右边的板体 14 的最右边的棒 18 来打开和关闭遮蔽 件 10。
在这个供选择的方式中, 由于每个板体 14 会随着遮蔽件被打开而在其左侧板体 的上方部分地滑动, 打开的遮蔽件 10 的重叠式层叠的板体 14 布置在图 2 左侧。
现在转向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 3 是取自图 1 左侧的遮蔽件 10 的头轨 12 的端 视图。 头轨 12 可以由铝或塑料整体地挤出而成, 通常具有倒 U 形而形成具有两根轨条 22 的 轨道 20。 面 24 是朝着图 1 和图 2 的观察者取向的面。 在轨道 20 中还设有槽道 (channel)26。
从图 1 左端观察, 用于一个板体 14 的载体 28 安装在轨条 22 上。 载体 28 包括后固 持件 30、 前固持件 32 和结合两个固持件 30、 32 的连接杆 (connectingbar)34。在图 3 中, 后固持件 30 比前固持件 32 稍微远离观察者。每个固持件 30、 32 具有供其在各自的轨条 22 上运行的轮 36。连接杆 34 倾斜地取向越过槽道 20, 相对其纵向形成微小的角度。
固持件 30、 32 还包括紧固件半体 38, 其是通常被称为维可牢 (VELCRO) 紧固件的 类型的钩环紧固件的两部分中的一个。每个紧固件的另一个半体连接于板体 14 相对两侧 的上角, 从而可以将每个紧固件通过固持件 30、 32 安装在载体 28 上。结果, 板体 14 也倾斜 地取向而越过槽道 20, 虽然是相对其纵向以比连接条 34 形成的角度稍微小一些的角度。
应该认识到, 在头轨 12 中布置有多个固持件 28, 即, 每个板体 14 有一个。然而, 在图 3 所示的视图中, 只有一个固持件 28 是可见的, 任何其它的固持件都在该固持件的后 面。然而, 每个固持件 28 都通过带体 40 滑动地连接到下一个固持件, 其中的一个在其中一 个槽道 26 中是可见的。带体 40 穿过远离图 3 的观察者的后固持件 30 一侧的开口, 但是该 开口与开口 42 相同。带体 40 的末端为钩 44, 其可被开口 42 挂住并且不被拉出。每个固持 件 28 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到下一个固持件。结果, 末端的固持件 28 能顺次地拉动所有的固 持件 28 以及除了最后一个板体 14 的所有板体穿过头轨 12, 从而利用棒 18 关闭遮蔽件 10。
应该注意到, 缝隙 (gap)“G” 将两个紧固件半体 38 跨过头轨 12 横向地分开。由 于板体 14( 图 3 中未示出 ) 以及它们的紧固件半体都具有一些厚度, 每个板体 14 与其相邻 板体之间重叠处的缝隙会比缝隙 “G” 稍微小一些, 但是因为板体 14 的连接点总是以固定的 距离横向地穿过槽道 28 相间隔, 所以对于该实施方式该缝隙是常数。
图 4 是当遮蔽件 10 如图 2 所示那样打开时从下面观察头轨 12 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为了清楚, 最左侧的固持件 32 上的棒 18 被省略。板体 14 通过紧固件半体 38、 46 连接至在 固持件 32 上。当然, 紧固件半体 46 连接于板体 14, 并且是板体安装并悬挂在固持件 30、 32上所依靠的装置。如上面提到的, 紧固件半体 38、 46 可以是钩环式紧固件的手动互锁的部 分, 公知为 紧固件。
固持件 32 都具有共同的宽度, 可以看出该宽度是层叠距离 “X” , 即当遮蔽件 10 打 开并且板体 14 形成重叠式层叠时一个板体 14 超出另一个板体的量。应该注意到, 在图 4 示出的放大的示意图中, 固持件 32 的面 48 以及未示出的固持件 30 的面相对于头轨 12 的 纵向倾斜一定角度。这种倾斜的目的在于确保当遮蔽件 10 打开时, 一个板体 14 能够在与 其邻接的板体的后面或前面滑动而不受到束缚。应该理解板体 14 与紧固件半体 38、 46 合 起来具有预定厚度 “T” 。因此, 为了当遮蔽件 10 打开时板体 14 层叠而不受到束缚, 角度 θ 的正弦值为 T/X。或者,
θ = arcsinT/X
因此, 如果层叠距离为 1.0 英寸, 而板体 14 和紧固件半体 38、 46 具有组合厚度 0.025 英寸, sinθ 应该为 0.025, θ 约为 1.4°。当然, 对于不同的层叠距离和厚度, 角度 θ 会依照上述的关系变化。
现在转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 5 是取自图 1 右侧的头轨 50 的端视图。如图 所示, 头轨 50 由挤出成型的铝件组装而成, 尽管可选地其可由铝或塑料整体挤出而成。 头轨 50 包括上轨 52 和下轨 54, 两者本质上是上下设置的槽道, 上轨 52 面朝上而 下轨 54 面朝下。上轨 52 容纳有伸缩装置 56, 其中心连杆 (link) 各具有带凸缘的轮 58, 凸 缘将轮 58 维持在上轨 52 内。在头轨 50 内, 伸缩装置 56 的内侧 (inboard) 连杆包括滑块 60, 滑块通过接触水平件 62 的内表面而使伸缩装置保持水平。选择外侧 (outboard) 连杆, 例如外侧连杆 64, 通过水平线缆 66 与布置在下轨 54 内的轮 68 连接。轮 68 也具有将其保 持在下轨 54 内的凸缘。轮 68 比外侧连杆 64 离图 5 的观察者更远。结果, 线缆 66 从外侧 连杆到轮 68 倾斜地取向而远离观察者。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 线缆 66 用于吊起或悬挂板体 14。 同样地, 板体 14 可以在线 缆 66 上方折叠并固定在其周围。作为选择, 板体 14 可以在一个中心点、 在两个角或者通过 连接至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能想到的附加于排列方式线缆 66 上。无论如何, 板体 14 的 重量会趋于使伸缩装置 56 在图 5 示出的图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从而有必要设置滑块 60 以将伸缩装置 56 维持在水平状态。
如上所述, 选择的外侧连杆 64 具有线缆 66, 线缆 66 从此处延伸到在下轨 54 中运 转的轮 68。这样的外侧连杆的数量取决于板体 14 的数量和宽度。例如, 可以每隔五个外 侧连杆 64 设置线缆 66, 从而, 当遮蔽件 10 完全打开而且伸缩装置 56 缩回时, 板体 14 会以 1.0 英寸的层叠距离重叠式层叠起来, 并且当遮蔽件 10 完全关闭而伸缩装置 56 伸展时, 板 体 14 会仅相互重叠很小的量从而遮蔽件 10 会完全遮挡前方安装有此遮蔽件的开口。 棒 18 悬挂在与末端板体 14 相邻的伸缩装置 56 的外侧连杆上。
对伸缩装置有一些了解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 当伸缩装置 56 完全 缩回时, 遮蔽件 10 就被完全打开, 板体 14 将重叠式层叠在头轨 50 的一端, 并相对于头轨 50 的纵向以一定角度相互平行地取向。当遮蔽件 10 关闭时, 板体 14, 除了最左边或最右边的 板体以外, 向前运动并一致地穿过头轨 50, 随着伸缩装置 56 变得完全展开而相对于头轨的 纵向逐渐形成越来越小的角度。结果, 当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关闭的遮蔽件 时可见的缝隙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较小。
如上面所暗示的, 在遮蔽件 10 最左端或最右端的板体 14 在遮蔽件 10 被打开或关 闭时相对保持静止。 这是因为它只连接于伸缩装置 56 最初的外侧端, 该端与固定在头轨 50 上的第一中心连杆相邻。结果, 伸缩装置 56 的运动就是改变该板体 14 相对于头轨 50 纵向 的角度。
于是应该理解, 当遮蔽件 10 被打开或关闭时板体 14 相对于头轨 50 的纵向发生的 角度取向的微小变化, 是由于伸缩装置 56 的伸展或缩回, 以及由于悬挂了板体 14 的线缆 66 与板体连接的方式导致的。应该进一步理解, 板体 14 以不允许相对于 66 旋转的方式与各 自的线缆 66 固定地连接。换句话说, 当遮蔽件 10 为固定的时, 比如当其完全关闭时, 单个 板体 14 不能围绕它们的垂直轴旋转, 并且当遮蔽件 10 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仅仅 轻微地旋转, 反之亦然。
图 6 和图 7 中示意性地说明了板体 14 所产生的微小角度变化。图 6 是当该第二 实施方式的遮蔽件 10 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板体 14 之间的相对空间关系的示意图。 板体 14 重叠式层叠在图的左侧 ; 指出了层叠距离 “X” 。通过上面描述的方式, 板体 14 的后角 70 被 连接到伸缩装置 56 的外侧连杆, 图 6 和图 7 中未示出, 而最左边的板体 14 的后角 72 被连 接到与中心连杆相邻的伸缩装置 56 的最后连杆, 在头轨 50 中伸缩装置 56 被固定在中心连 杆处并从这里伸展和缩回。同样地, 当遮蔽件 10 被打开和关闭时最左边的板体 14 移动得 最少, 该运动主要是相对于头轨 50 的角度取向的变化。板体 14 的前角 74 都通过上面描述 的方式与布置在下轨 54 中的轮 68 连接, 从而当伸缩装置 56 伸展或缩回时, 板体 14 的前角 74 沿着头轨 50 的下轨 54 滑动, 由于当伸缩装置 56 在伸展或缩回时, 其最后的外侧连杆仅 在头轨 50 的方向上最少地移动, 因此最左边的板体 14 仅仅是最少地滑动。 图 7 是当此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件 10 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板体 14 之间的相对空 间关系的示意图。由于未示出的伸缩装置 56 是完全伸展的, 板体 14 更加靠近于头轨 50 的 纵向倾斜, 而且与上面讨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缝隙特性相比, 当从侧面观察时板体 14 以小得多的缝隙 G 间隔。在图 7 中最左边的板体 14 处于几乎和图 6 中相同的位置, 差别仅 在于与其它板体 14 的角度取向匹配的角度取向的变化。
在由图 8 和图 9 示意性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 板体 14 悬挂在头轨的弹 簧偏置联结器 (spring-biased coupling) 上的单个点上。首先参照图 8, 在从上方观察的 示意图中弹簧偏置联结器 78 滑动地安装在头轨 80 上。板体 114 在头轨 80 的下方悬挂在 弹簧偏置连接器 78 上, 其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垂直悬挂的遮光帘的槽所使用 的任何装置穿过头轨 80 而平移。
依照本发明的该第三实施方式, 从上方观察弹簧偏置联结器 78, 在图 9 给出的示 意图中,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板体 14。 当通过将弹簧偏置联结器 78 拉至图 9 的右侧而关闭遮 蔽件 82 时, 板体 14 由于移到右侧让出了空间而在图中指示出的方向上旋转。当遮蔽件 82 完全关闭时, 从位于前方的观察者的视角看, 由于一个板体与相邻的板体少量重叠, 因此板 体 14 完全遮挡建筑开口。而且, 当板体 14 最后彼此靠拢地关闭时, 也只有很小的缝隙呈现 给位于一定角度上的观察者。
如上面提到的, 位于每个板体 14 底部的是在板体的宽度上延伸的杆 16。杆 16 除 了由于其重量和硬度而保持板体 14 张紧外, 还防止板体在遮蔽件 10 打开和关闭时相互缠 绕。而且, 杆 16 是一个接一个地连接的, 以确保当遮蔽件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时会彼此平
行从而呈现出满意的外观。
至少有两种方式将板体 14 连接起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可能想到其它的方 式。
图 10 是两个相邻板体 14 的后侧的立体图, 部分呈透视形式, 该图示出该后侧朝向 前方布置有遮蔽件 10 的建筑开口。在杆 16 的后侧有平行于其表面在两个点 86、 88 之间延 伸的线缆 84。每个点距杆 16 的端部有很小的距离。在相邻的板体 14 的杆 16 的前侧有供 线缆 84 从中穿过的引导环 90。线缆 84 和引导环 90 将两个板体 14 连接起来。另外, 当遮 蔽件 10 完全打开时, 引导环 90 在点 86 与线缆 84 邻接, 点 86 处于距板体 14 的边缘的距离 等于层叠距离 X 的位置。当遮蔽件 10 完全打开时, 这种邻接使板体 14 保持相互平行的悬 挂。通过类似的方式, 当遮蔽件 10 完全关闭时, 引导环 90 与线缆 84 在点 88 处邻接, 点 88 处于距离板体 14 的边缘的距离等于完全关闭时板体 14 之间重叠的距离的位置。当遮蔽件 10 完全关闭时, 这个后面的邻接使板体 14 保持相互平行悬挂。
图 11 是图 10 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变体中的两个板体 14 的后侧的立体图, 也以部 分透视形式示出。杆 16 具有在杆 16 后侧上的点 94 处终止的线缆 92。引导环 96 是杆 16 端部的连接物并且包括在限位部 100 处与线缆 92 连接的延长部 98。同上, 当遮蔽件 10 完 全打开时, 引导环 96 与限位部 100 邻接以使板体 14 保持审美上令人满意的平行关系。类 似地, 当遮蔽件 10 完全关闭时, 引导环 96 与线缆 92 的端部在点 94 处邻接, 以使板体 14 在 这种情况下保持相互平行悬挂。 图 12 和图 13 示出了将板体 14 连接起来的替代的方法, 图 13 是按图 12 中的指示 截取的横截面图。图 12 是两个相邻的板体 14 的后侧的立体图, 部分地以透视的方式示出, 该后侧也朝向前方布置有遮蔽件 10 的建筑开口。图 12 中最右边的板体 14 是在打开或关 闭遮蔽件时基本上保持静止的端部板体。 最右侧的板体 14 的杆 16 的最远端有限位部 102, 并且在每个板体 14 上的杆 16 的相对一端有限位部 104。最后, 每个板体 14( 除了最右侧的 板体 14) 的杆 16 具有槽道 106, 其中的一个在图 12 中以透视方式示出并在图 13 中以横截 面方式示出。槽道 106 被从限位部 104 布置在杆 16 的相对两侧。
限位部 102、 104 以及槽道 106 按照如下的方式起作用。首先, 如图 13 中最清楚地 示出的, 槽道 106 顶部开放, 从而杆 16 可以容易地从中移除以在需要时将板体 14 相互分 离。第二, 当遮蔽件完全关闭时, 限位部 104 在切断点 (cut-out point)108 处紧靠相邻的 板体 14 的杆 16 上的槽道 106, 以当遮蔽件完全关闭时确保板体 14 相互平行。最后, 当遮蔽 件 10 完全打开时, 每个杆 16 上的槽道 106 相互靠紧并紧靠限位部 102, 从而重叠式层叠的 板体 14 以等于槽道 106 纵向长度的期望的层叠距离相互平行, 并且当遮蔽件完全打开时呈 现满意的外观。
图 14 到图 34 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 14 是用于建筑开口的遮蔽件 110 的正视图。如图 14 所示, 遮蔽件 110 包括头轨 112, 遮蔽件可利用头轨跨过建筑开口的顶 部安装或悬挂。图 14 中示出的建筑开口是窗口或者是高度基本上从地板到天花板的滑门。 然而, 读者不应该理解为, 将本发明限制为在这种类型的建筑开口中使用的遮蔽件 110, 因 为其同样可以应用于各种高度和宽度的窗口和门。
如图 14 所示, 遮蔽件 110 包括多个悬挂于头轨 112 上的单独的板体 114。当遮蔽 件 110 打开时, 板体 114 在建筑开口的左手边形成层叠的排列。然而, 并非要在这方面限制
本发明, 因为可选地遮蔽件 110 可以制成当打开时在建筑开口的右手边形成层叠的排列。 如在上面第一实施方式中讨论的, 板体 114 相对于头轨 112 的纵向以固定的倾斜角度取向。
在头轨 112 的每一端有导索件 116 和端盖 118, 导索件的结构和功能将在下面进行 彻底的详述。绳索 120 的环 140 悬挂在图 14 中头轨 112 的右手端导索件 116 与端盖 118 之间, 用于打开和关闭遮蔽件 110。
图 15 是从图 14 的头轨 112 的左手边截取的正视图。端盖 118 覆盖导索件 116 ; 图 14 中示出了悬挂在下面的最左端的板体 114 的一部分, 并且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相对于头 轨 112 纵向以一定倾斜角度取向, 从而图 14 中看到的板体 114 的侧面是可见的, 虽然是以 很陡的角度观察。当图 15 中的端盖 118 被移除时, 导索件 116 呈现出来, 如图 16 所示。
如在图 16 的正视图中所看到的那样, 导索件 116 具有两个孔 122, 孔中可以有螺栓 124 或者用于将导索件 116 连接于头轨 112 上的类似物, 下面将进一步示出。导索件 116 上 可以进一步设置孔 126, 从而螺栓 128 或者类似物可以布置于其中并用于将图 14 中最左端 的板体 114 固定在头轨 112 的左手边。结果, 当遮蔽件 110 打开时, 板体 114 在头轨 112 的 那端形成层叠的排列。
图 16 中绳索 120 从头轨 112 内通过孔 130 向外穿出再进入并穿过孔 132, 头轨在 图 16 中不是可见的而是被导索件 116 隐藏起来。在孔 130、 132 之间有滚轮 134, 也可以选 择为滑轮。当操纵图 14 右手边的绳索 120 的环 140 打开或关闭遮蔽件 110 时, 可绕垂直轴 旋转的滚轮 134 使绳索 120 容易地穿出孔 130 进入孔 132, 反之亦然。
导索件 116 还具有分别布置在孔 130、 132 下面的滚轮 136、 138, 其也可以选择为滑 轮。通过下面对图 17 的讨论, 滚轮 136、 138 的目的会变得很清楚。
图 16 中环绕滚轮 134 的绳索 120 可以在滚轮 134 上收紧 (grasp) 并通过孔 130、 132 拉出以形成图 17 中示出的环 140。这样, 最初呈现在图 14 中遮蔽件 110 的右手边的环 140 被移动到左手边, 最终使遮蔽件 110 呈现为图 19 中所具有的外观。在这种情况下, 滚 轮 136、 138 有利于利用环 140 操作绳索 120, 以从左手边打开和关闭遮蔽件 110, 如图 19 所 示。应该理解, 头轨 112 右手边的导索件 116 以同样的方式操作。
图 18 是当端盖 118 放回到图 17 中的导索件 116 上时取自遮蔽件 110 左手边的正 视图。
图 20 是取自图 14 中头轨 112 上方的、 端盖 118 被从头轨 112 两端的导索件 116 分 解 (explode) 的遮蔽件 110 的视图。如图 20 中透视线所示, 绳索 120 有一部分在头轨 112 中从头轨 112 的左手边直接延伸到右手边, 在此处绳索形成环 140。从左手边用力拉绳索 120 能够拉动所有形成环 140 的绳索 120 通过头轨 112 而将环 140“移动” 到左手边。如下 面将要更彻底地详细讨论的那样, 绳索 120 的两端被固定到图 20 中未示出的机构中, 在头 轨 112 内直接地控制多个板体 114 的运动, 从而, 当在一个方向拉动绳索 120 时, 遮蔽件 110 关闭, 当在另一个方向拉动绳索 120 时, 遮蔽件 110 打开。
每个端盖 118 具有柱 142, 柱可以通过干涉匹配固持在导索件 116 上的孔 122 内, 从而覆盖导索件 116。绳索 120 穿过导索件 116 上的孔 130、 132 而从头轨 112 内显现出来。 孔 130、 132 处于凹槽 146 内, 由此当端盖 118 处于适当位置时, 可以自由地操纵绳索 120。 凹槽 146 还设有室用于放置工具, 比如螺丝起子, 以插入到导索件 116 和端盖 118 之间将端 盖 118 撬离导索件 116, 从而得以接触到如图 16 所示的绳索 120, 进而将环 140 的位置从遮蔽件 110 的一端改变到另一端。同样地, 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提供了直接且简单的方法 来改变用于操作建筑开口的遮蔽件的绳索环的位置, 不需要复杂费时的拆卸, 也无需从安 装有遮蔽件的建筑开口上移除。
现在转到图 21, 如图 14 所示的在右手边具有绳索 120 的环 140 的遮蔽件 110 已经 打开, 在建筑开口的左手边形成重叠式层叠的板体 114。 除了最左边的板体 114 保持静止或 固定, 在打开操作期间每个板体 114 在其左边板体的后面滑动, 并从前一板体的后面向外 伸展额定的距离, 或许一英寸或两英寸。尽管在图 14 中不明显, 板体 114 再次从前方板体 的后面重叠了额定的距离, 或许一英寸或两英寸。当遮蔽件 10 关闭时, 尽管在图 14 中不明 显, 板体 114 再次重叠了额定的距离, 从而不会有缝隙呈现给遮蔽件 110 正前方的观察者。
图 22 是按图 21 中的指示截取的头轨 112 的横截面图。头轨 112 也构成单轨道, 其包括两个轨条 148。内部舱室 150 与每个轨条 148 关联, 每个舱室 150 与另一个舱室由内 壁 152 隔开。轨条 148 由延伸到内部舱室 150 中的凸缘 154 更具体地限定。内壁 152 和每 个轨条 148 之间有凸出部分 156。参照图 16 和图 17, 读者会马上明白, 凸出部分 156 与导 索件 116 上的孔 130、 132 对齐, 而且因此, 凸出部分 156 在头轨 112 中支持绳索 120, 为了清 楚图 22 省略了绳索。
在头轨 112 的上面外部有凸缘 158, 通过它头轨可以连接于为安装目的而安装在 建筑开口上方的合适的硬件上。另外, 有槽道 160, 读者再次参照图 16 和图 17 会认识到其 与导索件 116 上的孔 122 对齐。螺栓 124 或类似物被装入槽道 160 以将导索件 116 连接于 头轨 112 的端部。
图 23 是按图 21 的指示截取的遮蔽件 110 的横截面图。再次从很陡的角度观察图 21 中最右边的板体 114 ; 然而, 这次可看到朝着远离图 21 的有利位置方向的侧面。 板体 114 相对于头轨 112 的纵向以倾斜的角度取向, 因此, 其左手边比右手边更靠近图 23 的观察者。
每个内部舱室 150 中设有载体 162, 其可沿凸缘 154 上的轨条 148 滑动, 每个板体 114 需要两个载体 162, 每个轨条 148 上设置一个载体 162。图 24A 示出了载体 162 的侧视 图。 在该图中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在面 164 的左手侧有螺栓 166, 或类似物, 以及突出物 168, 突出物的功能将在下面描述。图 24B 是取自图 24A 右侧的载体 162 的右手端的视图, 也是 图 23 中左手边轨条 148 中的载体 162 的视图。如图 24B 中可见的, 突出物 168 与面 164 稍 微分开缝隙 170。另外, 肩部 172 沿载体 162 的侧面延伸从而使肩部可由凸缘 154 支撑并且 沿着轨条 148 在其上滑动。最后, 端面 174 具有孔 176。
图 24C 是取自图 24A 左侧的载体 162 的左手端的视图, 也是图 23 中右手边轨条 148 中的载体 162 的视图。应该注意到, 图 23 右侧的载体 162 具有附加元件, 没有包括在图 24A 到 24D 中, 即, 固定于面 180 的固索件 178。尽管为了清楚图 23 中没示出, 绳索 120 的 两端分别从头轨 112 的左右两端延伸出来, 终止于并打结系在固索件 178 的孔 182 中。当 在环 140 处合适地操纵绳索 120 时, 固索件 178 会沿着头轨 112 移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 与其连接的载体 162, 从而打开或关闭遮蔽件 110。回想图 23 中呈现的视图示出了用于最 右边板体 114 的载体 162, 应该理解只有该板体的右手边轨条 148 中的载体 162 具有固索件 178。所有其它载体 162 具有如图 24A 到图 24D 所示的外观。当然, 应该认识到, 可选择地 将杆连接于右手边轨条 148 中的载体 162, 将绳索 120 去除, 用以打开和关闭遮蔽件 110。
最后转到图 24D, 取自图 24A 下面的载体 162 底部的视图, 应该注意到, 载体 162 包括具有柔韧臂 186 和闭锁突出物 188 的闭锁机构 184。闭锁机构 184 使板体 114 能与载体 162 连接。
图 25 是悬挂件 190 的平面图, 其可以是相对不易弯曲的金属片或塑料片材料。悬 挂件 190 可以是任意希望的长度, 主要取决于遮蔽件 110 的宽度和其中包括的板体 114 的 数量。通常, 每个板体 114 有一个悬挂件 190, 每个板体 114 有两个载体 162, 每个轨条 140 设置一个载体。板体 114 可以利用强力粘合剂连接于悬挂件 190 上, 优选地在远离安装了 遮蔽件 110 的房间内的观察者的悬挂件 190 一侧。特别地, 在图 15 到图 18 中, 板体 114 连 接在观察者看不到的悬挂件 190 一侧, 而在图 23 中, 板体 114 覆盖悬挂件 190。
转到图 25, 悬挂件 190 具有两个朝向相反的钩形件 192。钩形件 192 从下方插入 闭锁机构 184 以将悬挂件 190 和板体 114 连接于载体 162, 其中闭锁突出物 188 扣紧钩形件 192 的下方的平直部分 194。如图 23 中清楚示出的, 两个轨条 148 中的载体 162 在相反的 方向上取向, 确保通过相对的轨条 148 上的载体 162 将悬挂件 190 固定于相反的两端。
图 26 是取自图 14 中头轨 112 左手端后方的剖视图。由于载体 162 通过位于导索 件 116 的孔 126 内且最终进入载体 162 的孔 176 中的螺栓 128 或类似物而固定于导索件 116 上, 如图 24B 所示, 因此载体 162 是静止的。螺栓 166 用于将带体 196 固定于载体 162。 带体 196 在图 27 中以平面图形式示出。带体 196 是柔软的条状金属片或塑料片, 除了从阶梯部 200 开始的突然加宽部分 198 之外其宽度均匀。 由于下面将清楚解释的原因, 末端部分 202 可从由带体 196 形成的平面轻微地向上弯曲。
在带体 196 的相对端有一系列等间距的槽口 204。带体 196 是当遮蔽件 110 关闭 时, 确定相邻的板体 114 之间彼此重叠的距离的装置。 目前, 参照图 26, 应该注意到, 由于从 槽口 204 到末端的部分已经折断或切断, 带体 196 相对于图 27 的示图已经缩短。螺栓 166 用于在末尾的槽口 204 处将带体 196 固定于滑块 162 上。
图 28 是取自两个板体 114 交叠的后面的头轨 112 的剖视图。示出右手边的带体 196 的阶梯部 200 接合于突出物 168 的后面, 因此防止载体 162 进一步向左侧移动。左手边 的带体 196 以图 26 示出的方式与滑块 162 连接。现在能在图 28 中看到, 末端部分 202 可 向外弯曲免得干扰螺栓 166。 另外, 这样向外弯曲的末端部分 202 将阻止带体 196 干扰另一 个载体 162 的突出物 168。
图 29 是当遮蔽件 110 处于关闭过程中时, 取自最右边板体 114 后面的头轨 112 的 剖视图。绳索 120 处于朝向图 29 的左侧拉动载体 162 的位置。绳索结 206 是来自图 14 中 所示出的遮蔽件的左手端的绳索 120 的打结端。由于带体 196 的阶梯部 200 结合在突出物 168 的后面而将载体 162 与下一载体连接起来, 被载体 162 拉动的绳索 120 进而拉动其右侧 的下一个载体 162, 图 29 中未示出。
现在转到遮蔽件 110 底部的特性, 图 14、 19 和 21 中示出的遮蔽件 110 的每个板体 114 与底部轨道 208 连接, 底部轨道 208 提供了足够的重量从而使板体 114 张紧以及垂直地 悬挂, 并较少地受最轻微的空气运动影响而摇摆。而且, 如下面将更详细示出的, 底部轨道 208 使板体 114 能够彼此连接, 从而消除任何的摇摆运动进而提供更满意的外观。
图 30 是连接于任何一个板体 114 的底部轨道 208 的横截面图。底部轨道 208 具 有朝向图 14、 19 和 21 的观察者的平滑面 210。底部轨道 208 还具有上部 V 形槽道 212 和下 部 V 形槽道 214, 每个槽道具有在开口处朝向彼此延伸的钩形件 216。
在图 30 的横截面中看到, 板体 114 通过塑料材料的带体 218 固定在上部 V 形槽道 212 中。板体 114 向下延伸进入上部 V 形槽道 212, 在带体 218 的下方并绕至其后侧 220, 可 通过粘合剂固定于此。钩形件 216 防止板体 114 和带体 218 被向上拉出。
底部轨道 208 的后侧具有通常为矩形横截面形状的槽道 222。槽道 222 在其开口 的每一侧都具有凸缘 224 且在槽道中具有与凸缘 224 相对的轨条 226。槽道 222 用于将每 个板体 114 连接至其相邻的板体。
图 31 是取自两个相邻板体 114 后面的平面图, 示出了一个底部轨道 208 与下一个 底部轨道的连接。 在图 31 左手边的底部轨道 208 的端部是具有通常矩形开口 230 的对接件 (coupling member)228。对接件 228 布置在可动板体 114 的每个底部轨道 208 的隐藏端, 所述可动板体即除了图 14、 19 和 21 中最左边的板体之外的所有板体 114。图 32 是插入图 31 中底部轨道 208 中的对接件 228 末端的平面图。插入件 232 贴合地安装在槽道 222 中且 位于底部轨道 208 中凸缘 224 的后面, 并且具有用以容纳轨条 226 的切口 234。
连接件 236 在图 33 中以侧视图形式示出。连接件 236 可沿着由凸缘 224 引导的 底部轨道 208 中的槽道 222 滑动, 该凸缘配合在连接件 236 的每一侧上的凹槽 238 中, 并与 轨条 226 相对。有弹力的锁定件 240 扣合地安装在矩形开口 230 内从而将一个板体 114 与 它后面的板体连接起来。 在图 14、 19 以及 21 中可见的底部轨道 208 的端部具有端盖 242, 如图 31 所示。图 34 给出了端盖 242 的平面图。 在两个凸缘 224 中的一个与轨条 226 之间的空间内, 端盖 242 的插入件 244 贴合地安装在槽道 222 中。在相反的方向上取向的两个端盖 242 需要覆盖底 部轨道 208 的端部。
图 35 至图 52 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图 35 是用于建筑开口的遮蔽件 310 的正视图。如图 35 所示, 遮蔽件 310 包括头轨 312, 遮蔽件可通过头轨跨过建筑开口的顶 部安装或悬挂。图 35 中示出的建筑开口是窗口或者高度为基本上从地板到天花板的滑门。 然而, 如先前所指出的, 读者不应该将其理解为把本发明限制为在这种类型的建筑开口上 使用的遮蔽件 310, 因为本发明同样可应用于各种高度和宽度的窗和门。
而且, 下面对遮蔽件 310 的描述包括几个可容易地应用于图 14 到图 34 所示出的 遮蔽件 110 的新特征。简而言之, 读者不应该假设正在讨论的特征只能结合在遮蔽件 310 中, 因为这些特征同样可应用于上面描述的遮蔽件 110。出于同样的原因, 读者会迅速地认 识到, 先前描述的一些特征也可以在遮蔽件 310 中使用。
现在转回到图 35, 遮蔽件 310 包括多个悬挂于头轨 312 上的单个的板体 314。图 中示出了六个这样的板体 314, 然而就发明人而言无意在这方面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当遮蔽 件 310 打开时, 板体 314 形成两个层叠的排列, 如图 36 所示, 一个在建筑开口的左手边而另 一个在建筑开口的右手边。同样地, 遮蔽件 310 是 “中央拉开” 型, 意味着遮蔽件 310 从中 央打开, 而不是从左手边或者右手边。同上, 然而, 板体 314 相对于头轨 312 的纵向以固定 的倾斜角度取向。
在头轨 312 的每一端有端盖 318, 在图 35 和图 36 所呈现的视图中端盖 318 覆盖导 索件 316, 导索件的结构和功能将在下面彻底地详述。 导索件 316 和端盖 318 不同于遮蔽件 110 的导索件 116 和端盖 118, 因为一旦遮蔽件 310 安装在建筑开口之上, 从遮蔽件 310 的 观察者的角度, 端盖 318 真正覆盖导索件 316。结果, 只需要使端盖 318 的颜色与头轨 312
的颜色匹配, 就可以为这些元件提供满意的外观, 而由于导索件保持隐藏, 所以其颜色不是 很重要。
形成环 322 的绳索 320 在图 35 和图 36 中的头轨 312 的右手端端盖 318 的下面延 伸。如前面对第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那样, 绳索 320 用于打开和关闭遮蔽件 310, 其中拉动 环 322 的一侧会打开遮蔽件而拉动环的另一侧会关闭遮蔽件。
图 37 是取自图 35 和图 36 中移除了端盖 318 的头轨 312 的左手端的遮蔽件 310 的正视图。示出了图 35 和图 36 中悬挂在头轨 312 下面的最左边的板体 314 的一部分, 并 且如上面提到的, 相对于头轨 312 的纵向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取向, 从而尽管从很陡的角度 观察, 在图 35 和图 36 中看到的板体 314 的侧面是可见的。
导索件 316 具有两个用于螺栓 326 等的孔 324, 所述螺栓 326 等用于将导索件 316 连接于头轨 312, 下面将进一步示出。与上面描述的先前的实施方式相反, 由于导索件 316 后来由端盖 318 完全覆盖, 导索件 316 没有完全覆盖头轨 312。导索件 316 具有另一个孔 328, 其中布置有钢块 (steel slug)330。钢块 330 可以通过干涉配合夹子 (clip)331 等固 定在孔 328 内, 并穿过孔 328 的远侧伸出。钢块 330 用于固定图 35 和图 36 中最左边的板 体 314。 在本实施方式中, 头轨 312 右手边的导索件 316 也包括以同样方式固定最右边板体 314 的钢块 330。在每种情况下, 用于最左边和最右边板体 314 的最左边和最右边的载体分 别具有磁体, 如下面将要说明的, 该磁体与钢块 330 接合以固定各自的板体 314。这种方法 比通过螺栓或类似物固定最左边或最右边的板体 314 有所改进, 因为它提供了将这些板体 314 临时地从建筑开口的侧面移开进行清洁的方法。在遮蔽件是从最右端或最左端打开和 关闭的类型的情况下, 这样的磁体只能用于其固定端。
图 37 中的绳索 320 通过开口 332 从头轨 312 内向外穿出, 并穿过开口 334 重新进 入。在开口 332、 334 之间是在轴 338 上旋转的滑轮 336。当操纵图 35 和图 36 右手边的绳 索 320 的环 322 而打开或关闭遮蔽件 310 时, 滑轮 336 使绳索 320 能容易地从开口 332 穿 出并进入开口 334, 反之亦然。
导索件 316 也具有分别布置在开口 332、 334 下面的弯曲槽道 340、 342。环绕滑轮 336 的绳索 320 可以扣紧在滑轮 336 上并穿过开口 332、 334 拉出从而如图 35 和图 36 所示 的将环 322 从遮蔽件 310 的右手边移动到左手边, 尽管, 由于遮蔽件 310 是 “中央拉开” 型 的, 当环 322 这样移动时, 绳索 320 必须以下面要示出的方式临时地从两个最中间的板体 314 中的一个上脱离。
导索件 316 还包括具有夹子 346 的孔 344 以允许在构建为遮蔽件 310 的镜像的遮 蔽件中的安装钢块。
图 38 是取自上方的头轨 312 的左手端的分解图。绳索 320 在头轨 312 内延伸, 绕 过导索件 316 的滑轮 336 并朝向头轨 312 的右手端返回进入头轨 312。螺栓 326 被引导穿 过孔 324 以将导索件 316 连接到头轨 312 的末端。导索件 316 进一步具有柱 348, 该柱装入 头轨 312 的槽道 350 内以将导索件 316 适当地对齐并稳定在头轨 312 上。
端盖 318 具有柱 352, 当端盖 318 固定到导索件 316 上时, 该柱通过干涉配合固定 在导索件 316 上的孔 324 内。可以观察到, 端盖 318 具有侧壁 354, 当端盖 318 固定于导索 件 316 上时, 侧壁安装在导索件 316 上并围绕导索件 316。端盖 318 进一步在端壁 358 的内 表面上具有销 356。当端盖固定在导索件 316 上时, 销 356 挤压钢块 330 以防止钢块在遮蔽件 310 的寿命期间内从孔 328 中轻易地脱落。应该理解, 钢块 330 可选择地可以是任何其 它铁磁性材料, 并且可以本身就是磁体。 最后, 端盖 318 包括孔 360, 当端盖 318 放置在导索 件 316 上时绳索 320 的环 322 可被引导穿过孔 360。而且, 回去参照一下图 37, 导索件 316 的下侧具有肋 361。当端盖 318 安装在导索件 316 上并且推到其上以完全将其覆盖, 肋 362 扣合地伸入孔 360 以防止端盖 318 被轻易地移除。
图 39 是头轨 312 的横截面图。头轨 312 再次组成单个的轨道, 其包括两个轨条 362。 内部舱室 364 与每个轨条 362 相关联, 每个舱室 364 通过内壁 366 与另一个舱室分离。 轨条 362 由延伸至内部舱室 364 中的凸缘 368、 370 更具体地限定。相对于内壁 366 处于轨 条 362 外侧的凸缘 370 比凸缘 368 长以改善悬挂板体 314 的载体的稳定性, 下面将会对其 进行描述, 以及通过确保那些载体只可在正确的方向上装入轨条 362 中而方便组装。在内 壁 366 和凸缘 368 之间有凸出部分 372。如上面先前所描述的, 凸出部分 372 与导索件 316 上的开口 332、 334 对齐。结果, 凸出部分 372 也是在头轨 312 内支撑绳索 320。
在头轨 312 的上面外部有凸缘 374, 通过它头轨可以连接至为安装目的而安装在 建筑开口上方的合适的硬件上。 另外, 有槽道 376, 其与导索件 316 上的孔 324 对齐, 使得螺 栓 326 或类似物被装入槽道 376 以将导索件 316 连接于头轨 312 的端部。如上面提到的, 槽道 350 容纳导索件 316 上的用于在槽道上适当对齐的柱 348。
应该注意到, 头轨 312 基本上与先前描述的上面第四实施方式的头轨 112 相同, 区 别在于凸缘 368、 370 的长度和凸缘 374 的位置, 在头轨 112 中, 凸缘 154 是等长的, 凸缘 374 彼此比头轨 112 的凸缘 150 间隔得更远。
图 40A 到图 40F 是设计用于头轨 312 中的载体 380 的视图。图 40A 是载体 380 的 侧视图, 示出了搁置在头轨 312 中的凸缘 370 上并沿其滑动的载体 380 的侧面。代替载体 162 上的螺栓 166, 载体 380 的面 382 具有一体形成的扣 384。面 382 还具有楔形元件 386 和突出物 388。突出物 388 具有与载体 162 上的突出物 168 相同的功能, 即, 与相邻的载体 380 连接的带体安装在面 382 和突出物 388 之间, 从而当遮蔽件 310 关闭时相邻板体 314 之 间的距离可以固定。扣 384 用于将带体连接到载体 380 上, 并且楔形元件 386 使穿过突出 物 388 和面 382 之间的带体从扣 384 向外偏转。由于下面将要给出的原因, 从图 40A 的有 利位置看, 扣 384 基本上为矩形。最后, 楔形元件 386 带有具有下面将要给出的目的的斜边 390。
图 40B 是图 40A 中示出的载体 380 的相反一侧的视图。图 40B 中示出的侧面搁置 在头轨 312 中的凸缘 368 上并沿其滑动, 因此面向内壁 366。图 40B 中示出的面 392 具有缝 隙 394, 通过该缝隙载体 380 内的柱 396 是可见的。柱 396 将在下面示出。
图 40C 是取自图 40A 中示出的载体 380 下方的视图。同上, 突出物 388 通过缝隙 398 与面 382 分离。此外, 楔形元件 386 的斜度在图 40C 的视图中是非常明显的。最后, 有 开口 400 穿过底部 402。开口 400 用于安装固定板体 314 的悬挂件。最后, 参照扣 384, 在 图 40C 中可以看到其上有一个尺寸上缩减的柱 404。
图 40D 是取自图 40A 中示出的载体 380 的上方的视图, 现在从上方看到, 柱 396 具 有形成开口 400 一部分的 U 型部分 406。另外, 载体 380 的内部有凸出部分 408。悬挂板体 314 的悬挂件的一端由搁置在凸出部分 408 的载体 380 固定, 并且通过柱 396 的 U 型部分 406 固定其上。图 40E 是取自图 40A 中示出的载体 380 的左侧的视图, 而图 40F 是取自图 40A 中 示出的载体 380 的右侧的视图。图 40E 和图 40F 都示出了载体 380 的侧面上不同高度的肩 部。肩部 410 搁置在头轨 312 中的凸缘 386 上并在其上滑动, 而肩部 412 在凸缘 370 上这 样动作。如先前提到的, 不等高的肩部 410、 412 连同不等高的凸缘 368、 370, 确保载体 380 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插到头轨 312 的轨条 362 上。载体 380 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缝隙 414、 416, 其在图 40D 中也是可见的并且被设置从而将其他元件连接到载体 380 上, 如下面将要 讨论的那样。
图 41 是悬挂件 420 的平面图, 与图 25 中示出的悬挂件 190 类似, 其可以是相对不 柔软的金属片或塑料片材料。 悬挂件 420 可以具有任何期望的长度, 主要取决于遮蔽件 310 的宽度以及其中包括的板体 314 的数量。同上, 每个板体 314 有一个悬挂件 420, 每个板体 314 有两个载体 380, 头轨 312 的每个轨条 362 中设置一个载体, 用于每个板体 314 的载体 280 在相反的方向上取向。板体 314 可连接于悬挂件 420, 优选地在远离安装有遮蔽件 310 的房间内的观察者的悬挂件 420 的一侧。与图 25 的悬挂件相反, 除了两个相反朝向的钩形 件 422, 悬挂件 420 基本上是细长的矩形, 没有悬挂件 190 的倾斜的端部, 从而为板体 314 的 粘性固定于其上提供更大的表面积。
如上面提到的, 悬挂件 420 有两个相对地朝向的钩形件 192。钩形件 422 从载体 380 的下面向上插入穿过开口 400 直到钩形件 422 的下侧 424 搁置在凸出部分 408 上, 可 在从上方观察的载体 380 的图 40D 中看到, 从而将悬挂体 420 和板体 314 连接至载体 380。 钩形件 422 的竖立部分 426 安装到柱 396 的 U 形部分 406 以将钩形件 422 固定在适当的位 置。再次参照图 40D, 如果悬挂件 420 弯曲或者变形使得钩形件 422 的下侧 424 离开凸出部 分 408, 则悬挂件 420 显然有可能从载体 380 中脱落。在遮蔽件 310 的该第五实施方式中以 下面将要描述的方式对此进行描述。
图 42 是用于将遮蔽件 310 的板体 314 连接起来的带体 430 的平面图。带体 430 基本上以与先前描述的带体 196 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带体 430 是柔软的条状金属片或塑料 片, 并且除了以阶梯部分 434 开始的突然加宽部分 432 之外宽度均匀。末端部分 436 可以 从带体 430 所形成的平面向上轻微地弯曲。阶梯部分 434 和末端部分 436 如先前所描述的 那样起作用。
在带体 430 的相对端有基本上为矩形的孔 436 和倾斜的边缘 438。孔 436 最小具 有比载体 380 上的孔 384 大些的尺寸, 并用于将带体 430 连接到载体 380。当扣 384 穿过 孔 436 插入并且带体 430 相对于载体 380 围绕柱 404 旋转时, 扣 384 防止带体 430 滑离载 体 380。
应该注意到带体 430 没有一系列的孔, 而是有一个单独的孔 436。 结果当构建不同 板体宽度和重叠距离的遮蔽件 310 时, 要使用具有所需长度的带体 430。
图 43 是如图 36 中指示的穿过头轨 312 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 36 左手边的最右边板 体 314 的后侧在头轨 312 的下方是可见的。如上面提到的, 板体 314 的材料通过粘合剂固 定到悬挂件 420 的这一侧。图 40F 中示出的载体 380 的侧面在头轨 312 的左侧是可见的 ; 图 40E 中示出的则在头轨 312 的右侧是可见的。尽管从图 43 呈现的图中不是显而易见的, 头轨 312 的左手边的载体 380 比右手边的更靠近观察者。
固索件 440 通过在图 40B 中示出的载体 380 的侧面上示出的缝隙 394 与头轨 312右手边的载体 380 连接。固索件 440 具有两个孔 442。如上面根据图 23 所讨论的, 绳索 320 的两端分别从头轨 312 的左端和右端延伸, 终止并系在固索件 440 的孔 442 处。当在环 322 处适当地操作绳索 320 时, 固索件 440 将沿着头轨 312 移动无论以什么方式与其连接的载 体 380, 从而打开和关闭遮蔽件 310。
在遮蔽件 310 的该第五实施方式中, 有可能在头轨 312 两端中的一端除去绳索 320 的环 322, 改为利用杆打开和关闭遮蔽件 310。图 36 中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这样的杆 444。 杆 444 可选择地安装在遮蔽件 310 的左手边, 或者左右两边都安装。环 322 本身可通过以 下方法除去 : 使用固索件 440 顶部孔 442 处的绳结 446 拉动绳索 320, 从而拉出形成环 322 的额外的绳索 320, 剪去额外的绳索并打结。为了执行此操作, 可能必须使绳索 320 从遮蔽 件 310 的左手边临时地脱离。
图 44 是根据图 36 所指示的穿过头轨 312 所截取的横截面图, 但是为了清楚起见 杆 444 没有示出。如同图 43, 图 40F 中示出的载体 380 的侧面在头轨 312 的左侧是可见的。 图 36 右手边的最左边板体 314 的前侧在头轨 312 下方是可见的。板体 314 的材料如指示 的那样被固定在悬挂件 420 的后侧。尽管在图 44 呈现的图中不是显而易见的, 头轨 312 左 手边的载体 380 比头轨 312 右手边的元件离观察者更近。
该元件是固索件 450, 其连接到图 40E 中示出的载体 380 的侧面并且在图 44 右手 边观察固索件时遮挡了载体 380。 无论遮蔽件 310 是通过绳索 320 的环 322 还是通过杆 444 打开和关闭, 固索件 450 都能在遮蔽件打开和关闭时, 使遮蔽件 310 的左手边和右手边在相 反的方向上移动。
图 44 中包括了固索件 450 的端视图。其侧视图, 尤其是朝向头轨 312 内壁 366 的 侧面的视图由图 45 示出。绳索 320 在凸出部分 372 上的头轨 312 的两端之间延伸, 不过为 了清楚起见在图 44 中没有示出。
参照图 45, 固索件 450 通常具有矩形盒状结构。固索件的每一端都有用于将固索 件 450 与其它部件, 比如载体 380, 连接起来的连接器 452。最重要的是, 图 45 中示出的固 索件 450 的侧面有两个开口 454, 从而绳索 320 可以从一个开口导入并从另一个开口导出。 在固索件 450 内有螺栓 456 或类似的紧固件, 供绳索 320 在固索件内部缠绕, 而且螺栓 456 旋紧于其上以固定绳索 320。固索件 450 是供绳索 320 与遮蔽件 350 的左手边接合的装置, 而且先前已经间接提到与绳索 320 的环 322 从头轨 312 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运动有关, 并与 环 322 的任选去除有关。
现在回忆前面对头轨 312 每一端的导索件 316 的讨论, 用于最左边和最右边的板 体 314 的最左边和最右边的载体 380, 每个均分别具有磁体, 该磁体与导索件 316 中的钢块 330 接合以固定那些板体 314。图 46 是具有磁体 462 的磁体固持件 460 的顶部平面图。固 持件 464 设计为用于利用 T 形件 466 以缝隙 416 连接至图 40F 中示出的载体 380 的侧面。
图 47 是图 40F 中示出的连接了磁体固持件 460 的载体 380 的侧面的平面图。因 此, 磁体 462 固定在以下位置, 其会与头轨 312 末端的导索件 316 中的钢块 330 接触, 从而 将最左边和最右边的板体 314 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但是允许它们为了家务管理的目的而临 时地移除。 此外, 在遮蔽件为从最右边或最左边打开和关闭的遮蔽件的类型的情况下, 这样 的磁体固定器 460 将只用在其固定端。
现在参照图 40D, 应该回忆起, 如果悬挂体 420 弯曲或变形到导致钩形件 422 的下侧 424 离开凸出部分 408 的程度, 悬挂体 420 可能会从载体 380 上脱落, 因为悬挂件 420 必 须轻微地临时地弯曲以便在第一位置合适地安装在载体 380 上。当遮蔽件 310 打开或关闭 时, 类似的弯曲或变形可能发生, 或者, 更特别地, 当恰好到达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位置时, 继续拉动绳索 320 的环 322 或拉动杆 444 会在由这些机构中任意一个驱动的载体 380 上产 生应力。为了防止在载体 380 上产生这样的应力, 可以在头轨 312 的轨条 362 的合适位置 上安装隔离器。
图 48 中以侧视图的形式示出了这样的隔离器 470。 隔离器 470 具有将隔离器连接 到图 40E 中示出的载体 380 的末端的连接器 472, 并且隔离器以与载体 380 相同的方式沿着 凸缘 368、 370 滑动。隔离器 470 基本上具有与板体 314 在头轨 312 的纵向上占据的距离相 同的长度。
在具有图 35 和图 36 所示类型的 “中央打开” 遮蔽件 310 中, 只要头轨 312 的每个 轨条 362 中只有一个这样的隔离器 470, 隔离器 470 就可以与图 36 的左手边的用于最右侧 板体 314 的载体 380 连接, 或者与图 36 中右手边的用于最左侧板体 314 的载体 380 连接。 应该认识到, 隔离器 470 还可以用于连接杆 444。在这种情况下, 隔离器 470 用作 “停止件” 并且防止绳索 320 的环 322 或者防止杆 444 被拉得过于猛烈而导致板体 314 从载体 380 上 脱落。
在板体层叠在建筑开口的最右边或最左边的遮蔽件中, 在头轨的端部和实际上由 绳索移动的板体上的载体之间会需要隔离器 470, 从而防止绳索拉得太紧而导致板体 314 从载体上脱落。同上, 载体 470 也能用于在这样的遮蔽件的任意侧安装杆, 并且可以这样设 置在遮蔽件的两侧。为了这种用途, 可以使用比前面描述的载体短的载体 470。
现在转到遮蔽件 310 底部的改善的特性, 这些特性同样打算用于上述的遮蔽件 110 中, 图 35 和图 36 中示出的遮蔽件 310 的每个板体 314 具有底部轨道 480, 底部轨道提 供了必需的重量以保持板体 314 张紧并垂直地悬挂, 而且较少地受到影响而随着最轻微的 空气运动而摇摆。而且, 同上, 如下面将更详细示出的, 底部轨道 480 能使板体 314 彼此连 接, 从而消除任何摇摆运动并提供更满意外观。
图 49 是与任何一个板体 314 连接的底部轨道 480 的横截面图。底部轨道 480 具 有朝向图 35 和图 36 的观察者的光滑表面 482。底部轨道 480 还具有上部 V 形槽道 484 和 下部 V 形槽道 486。上部和下部 V 形槽道 484、 486 中的每一个在其两个面中的一个上均具 有钩形件 488, 特别在图 35 和图 36 不朝向观察者的一侧。钩形件 488 朝着底部轨道 480 的 前部光滑表面 482 延伸, 并终止于被引导到上部和下部 V 形槽道 484、 486 中的元件 490。
板体 314 通过塑料材料的带体 492 固定在上部 V 形槽道 484 中。带体 492 在图 49 中以横截面形式示出。板体 314 向下延伸进入上部 V 形槽道 484, 在带体 492 下面并绕到其 后侧 494, 可通过粘合剂固定于此。钩形件 488 以及尤其是部分地围绕带体 492 延伸并防 止被向上从 V 形槽道 484 中移出的元件 490, 保持底部轨道 480 连接到板体 314。在这一点 上, 底部轨道 480 相对图 30 中示出的底部轨道 208 有改进。
底部轨道 480 的后侧具有通常为矩形横截面形状的槽道 496。该槽道 496 在其开 口的每一侧具有凸缘 498。同上, 槽道 496 用于将每个板体 314 与其相邻板体连接。
图 50 是底部轨道 480 以及以上面先前示出的改进的方式与其连接的端盖 500 的 后侧的分解图。在底部轨道 480 的端部, 凸缘 198 相对朝向的部分被加工出比凸缘 498 之间的开口宽的加宽开口 502。端盖 500 具有在凸缘 498 后面贴合地安装在槽道 496 中的插 入件 504。插入件 504 具有安装在凸缘 498 之间的升高部分 506。这样的升高部分没有呈 现在图 50 中未示出的插入件 504 的侧面。其功能是确保插入件 504 只能插入到槽道 496 内, 而升高部分 506 则布置在凸缘 498 之间。
当插入件 504 这样插入槽道 496 时, 在加宽开口 502 中布置有孔 508。在这一点, 图 51 中示出的具有两个相反朝向的尖头 512 的闭锁元件 510, 被插入并扣在孔 508 中, 从而 形成图 52 中示出的视图。类似于对接件 228 的对接件扣入孔 508 中形成图 52 中示出的视 图。类似于上面示出的对接件 228 但是经改进具有类似于插入件 508 的插入件的连接件, 可在需要的时候以同样的方式安装在底部轨道 480 的两端。如先前示出的, 连接件 236 可 用于将底部轨道 480 连接在一起。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显然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 但是不会修改 到使本发明超出权利要求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