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铰链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可折叠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铰链装置, 以及具有该门铰链装置的可折叠集装箱。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货物运输中, 经常会用到集装箱, 一般的传统集装箱都采用固定式结构, 并且具有相当大的规格化空间, 以装载巨大的货物量。 当集装箱内部的货物被卸出, 集装箱 不被使用时, 常存放在集装箱运场或一般空间, 一方面集装箱巨大的体积造成存储空间上 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 在存放集装箱时需要利用吊具将集装箱堆叠在一起, 以达到空间上 的最大利用率, 然而由于每个单独的集装箱已经具有一定的高度, 因此将多个集装箱叠放 后的高度是相当可观的, 这样就使得多个集装箱在叠放时非常麻烦, 并且具有潜在的危险 性。同时, 空集装箱在转运、 移动时, 受到集装箱固体体积的限制, 其以特定的运送方式, 如 集装箱联接车等方式运送的效率较低, 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送一定数量的空集装箱, 从而 造成了运输成本较高。为了节省空箱运输以及仓储的空间和成本,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集装箱, 如中国专利 200420084231.7 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货柜结构, 其中主要包括有一具有一底框 架、 一顶框架、 复数个支撑立柱的货柜架及设置于货柜架体上的一顶板、 一底板、 二侧板、 一 前端板、 一后端板, 其中前端、 后端板为可向货柜内部倾倒, 侧板由一上侧板及已下侧板构 成, 上侧板的一上端枢轴地连接到该顶板的一侧边, 该下侧板的一下端枢轴地连接到该底 板的一侧边, 该上侧板的一下端枢轴地连接到该下侧板的一上端, 这样的结构使得货柜在 折叠的时候其侧板可以向内弯折, 从而达到折叠的目的。
然而, 由于集装箱货柜的前端及后端的门板分别经门铰链安装于门框两侧, 门铰 链通常由铰链板、 一对门铰耳和铰链销组成, 铰链板焊接在门板上, 一对门铰耳焊接在门框 上, 装配时, 一对门铰耳位于铰链板的上方和下方, 铰链板和门铰耳上对应设有销孔, 铰链 销穿插在销孔中。 上述传统的门铰链虽然具有铰接功能, 但在使用中非常不方便, 尤其是当 集装箱在进行折叠操作时, 门板的拆装则显得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门铰链装置, 从而实现可折叠集装箱在折 叠和组装过程中门端板的快速拆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铰链装置, 用于设置在可折叠集装箱上, 所 述可折叠集装箱包括有门端板、 以及与所述门端板相连的两个侧板, 其中所述门端板的两 侧设有竖梁, 所述侧板的两侧设有角柱, 所述竖梁和角柱上分别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 所述 门铰链装置包括有 : 第一连接部, 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角柱转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连接部 的另一端部上开有第一通孔 ; 第二连接部, 其包括有一滑槽, 连接在所述竖梁的内侧, 和一 滑动挡块, 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部, 其中所述滑槽上还开有第二通孔, 所述滑动挡块上设有 一开口朝下的 U 形卡槽 ; 以及紧固件, 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第一孔和第二通孔, 将所述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端部开有一销轴孔, 所述销轴孔与第二孔通过 销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有 : 一内加强板, 设置在所述竖梁的内侧上 ; 和 一外加强板, 设置在所述竖梁的外侧上, 其中, 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与所述滑槽连接在一 起。
进一步地, 所述内加强板和外加强板上分别开有第三、 第四通孔。
进一步地, 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所述螺母套接在所述螺栓上, 用于锁紧所 述锁栓。
进一步地, 当所述门铰链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时, 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第四通孔、 第一孔、 第三通孔、 第二通孔以及 U 形卡槽。
进一步地, 所述螺母的外半径大于所述 U 形卡槽的半径。
进一步地, 所述螺母的外半径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 第四通孔、 第一孔和 第三通孔的半径。
进一步地, 所述门铰链装置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螺栓随所述螺母转动的止转结 构。
进一步地, 所述止转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螺栓的头部的一侧第一止转部、 以及对 应于该第一止转部固定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止转部。
进一步地, 所述止转结构包括 : 所述螺栓的穿过该第一通孔的那部分螺杆的非圆 形形状的外周面 ; 以及与该外周面相匹配的所述第一通孔的非圆形形状的内周面。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门铰链装置的可折叠集装箱, 该可折叠集装箱可通过门铰链装置实现门端板的快速拆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集装箱, 所述可折叠集装箱包括有门 端板、 以及与所述门端板相连的两个侧板, 其中所述门端板的两侧设有竖梁, 所述侧板的两 侧设有角柱, 所述竖梁和角柱上分别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 所述可折叠集装箱上设置有至 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门铰链装置, 其中所述门铰链装置包括有 : 第一连接部, 其 一个端部与所述角柱转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部上开有第一通孔 ; 第二 连接部, 其包括有一滑槽, 连接在所述竖梁的内侧, 和一滑动挡块, 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部, 其中所述滑槽上还开有第二通孔, 所述滑动挡块上设有一开口朝下的 U 形卡槽 ; 以及紧固 件, 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第一孔和第二通孔, 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 起。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端部开有一销轴孔, 所述销轴孔与第二孔通过 销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有 : 一内加强板, 设置在所述竖梁的内侧上 ; 和 一外加强板, 设置在所述竖梁的外侧上, 其中, 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与所述滑槽连接在一 起。
进一步地, 所述内加强板和外加强板上分别开有第三、 第四通孔。
进一步地, 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所述螺母套接在所述螺栓上, 用于锁紧所 述锁栓。进一步地, 当所述门铰链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时, 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第四通孔、 第一孔、 第三通孔、 第二通孔以及 U 形卡槽。
进一步地, 所述螺母的外半径大于所述 U 形卡槽的半径。
进一步地, 所述螺母的外半径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 第四通孔、 第一孔和 第三通孔的半径。
根据本发明的门铰链装置, 当可折叠集装箱需要折叠时, 通过调整螺母的位置, 以 减小其对滑动挡块的预紧力, 使得滑动挡块在被施加了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后向上滑动, U 形卡槽也随之上移, 由于带有螺母的螺栓失去 U 形卡槽对其的卡紧作用力, 使得带有螺母 的螺栓能够依次从滑槽、 内加强板, 竖梁、 外加强板以及第一连接部上各自开有的通孔中拔 出, 从而解除作用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锁紧力。 使得竖梁和角柱相分离, 从而 实现可折叠集装箱的门端板的快速拆卸。
当可折叠集装箱需要组装时, 将带有螺母的螺栓分别穿过第一连接部、 外加强板、 竖梁以及内加强板, 对滑动挡块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使得滑动挡块向上滑动, U 形卡槽 也随之上移, 使得带有螺母的螺栓能够穿过滑槽, 再次调整螺母的位置, 松开滑动挡块使其 向下滑动, 使 U 形卡槽下滑并且卡接到螺母的内侧, 最后增加螺母的预紧力, 使得第一连接 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在一起, 竖梁和角柱同时相接合, 从而实现可折叠集装箱的门端板的 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 :
图 1 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具有门铰链装置的折叠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示出了图 1 中安装在本发明折叠集装箱的竖梁和角柱间的门铰链装置 ;
图 3 为图 2 的后视图 ;
图 4 为本发明的门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为了更加清楚的显示结构特征, 去掉了螺母部分 ;
图 5 为图 2 中的 A-A 处剖面的放大图 ;
图 6 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门铰链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
图 7 为图 2 中门铰链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然而应当理解, 在没有进一 步叙述的情况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件、 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 施方式中。
如图 1 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可折叠集装箱 10, 包括有门端板 11、 以及与 门端板 11 相连接的两个侧板, 即第一侧板 12 和第二侧板 ( 图中未示出 )。其中, 门端板 11 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竖梁 13, 侧板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角柱 14。
参见图 2 和图 3 所示, 为了实现可折叠集装箱 10 在折叠和组装的过程中门端板 11 的快速拆装, 在该可折叠集装箱 10 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门铰链装置 20。 其中, 竖梁 13 和角 柱 14 的相应位置上还分别开有第一孔 13a( 见图 6) 和第二孔 ( 图中未示出 ), 使得该门铰链装置 20 连接到在门端板 11 的竖梁 13 以及侧板 12 的角柱 14 上。
值得指出的是, 设置在可折叠集装箱 10 上的门铰链装置 20 的个数不是唯一的, 为 了满足实际拆装的需要, 可选地, 在每个竖梁 13 与角柱 14 的连接处以一定预定间隔设置有 四个门铰链装置 20, 以达到较好的拆装效果。
结合图 4 和图 5 所示, 该门铰链装置 20 包括有第一连接部 21、 第二连接部 22 和紧 固件 23。具体来说, 第一连接部 21 的一个端部上开有一销轴孔 211, 所述销轴孔 211 和所 述第二孔通过销轴 24 连接在一起, 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 21 的一端与角柱 14 转动连接在一 起。同时, 第一连接部 21 的另一个端部上还开有第一通孔 21a。
与此同时, 结合图 4 和图 6 所示, 第二连接部 22 还包括有一滑槽 221, 连接在竖梁 13 的内侧 ; 以及一滑动挡块 222, 设置在滑槽 221 的内部。其中, 滑槽 221 上还开有第二通 孔 221a, 滑动挡块 222 上还设有一开口朝下的 U 形卡槽 222a, 用于配合卡紧所述紧固件 23。 紧固件 23 分别穿过第一通孔 21a、 第一孔 13a 以及第二通孔 221a, 紧固件 23 从滑槽 221 的 第二通孔 221a 延伸出的末端, 同时被 U 形卡槽卡紧固定, 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 21 和第二连 接部 22 被连接在一起。
考虑到竖梁 13 的厚度有限, 紧固件 23 在连接第一连接部 21 和第二连接部 22 时 的连接稳定性较差。较佳地是, 第二连接部 22 还设置有内加强板 223 和外加强板 224, 其 中内加强板 223 设置在竖梁 13 的内侧上, 外加强板 224 设置在竖梁 13 的外侧上, 同时将滑 槽 221 设置在内加强板 223 的外侧。另外, 内加强板 223 和外加强板 224 上分别开有第三 通孔 223a 和第四通孔 224a。 较佳地是, 紧固件 23 为螺栓 231 和螺母 232, 其中将螺母 232 套接在螺栓 231 上, 起到锁紧螺栓 231 的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变形例, 参见图 5 和图 6, 螺栓 231 向竖梁 13 内部延伸的螺杆 231 的半径大小是不相同的, 特别地, 远离螺栓头部 231c 的一端的螺杆 231a, 其半径小于靠近螺栓头部 231c 一端的螺杆 231b, 以此来加强紧固件的紧固力, 从而 提高其连接作用的可靠性。
当门铰链装置 20 处于锁紧状态时, 螺栓 231 分别穿过第一连接部 21 上的第一通 孔 21a, 外加强板 224 上的第四通孔 224a, 竖梁 13 上的第一孔 13a, 内加强板 223 上的第三 通孔 223a、 滑槽 221 上的第二通孔 221a 以及 U 形卡槽 222a。
值得指出的是, 在门铰链装置 20 处于锁紧状态时, 为了防止带有螺母 232 的螺栓 231 从滑动挡块 222 的 U 形卡槽 222a 中滑出, 从而使滑动挡块 222 上的 U 形卡槽 222a 失去 对螺母 232 位置的限定作用, 将螺母 232 的外半径设置为大于 U 形卡槽 222a 的半径。与此 同时, 将螺母 232 的外半径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通孔 221a、 第三通孔 223a、 第一孔 13a、 第四通孔 224a 以及第一通孔 21a 的半径。从而能够实现, 当螺母 232 被略微拧松, 滑动挡 块 222 失去螺母 232 对其施加的压紧力, 接着滑动挡块 222 被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后, U 形卡槽随之上移, 带有螺母 232 的螺栓 231 即可依次从滑槽 221 的第二通孔 221a, 内加强板 223 的第三通孔 223a, 竖梁 13 的第一孔 13a, 外加强板 224 的第四通孔 224a, 以及第一连接 部 21 的第一通孔 21a 中拔出, 从而解除其作用在第一连接部 21 和第二连接部 22 之间的锁 紧作用, 接着竖梁 13 和角柱 14 即可分离, 从而达到快速拆卸门端板的效果。
下面结合图 6, 更加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折叠集装箱 10 上的门铰链装
置 20 的使用过程。
当可折叠集装箱 10 的门端板 11 需要折叠时, 首先调整螺母 232 的位置, 使螺母 232 略微松开, 这时被螺母 232 压紧的 U 形卡槽 222a 与螺母 232 略微分离, 于是失去螺母 232 压紧力的滑动挡块 222 可以在被施加了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后, 沿滑槽 221 向上滑动, U 形卡槽 222a 也随之上移, 由于螺母 232 失去了 U 形卡槽 222a 对其的位置限定作用, 这样带 有螺母 232 的螺栓 231 就可较为轻松地从滑槽 221 的第二通孔 221a 中拔出, 接着依次退 出内加强板 223、 竖梁 13、 外加强板 224 上分别设有的第三通孔 223a、 第一孔 13a、 第四通孔 224a, 从而使得第二连接部 21 和第二连接部 22 之间失去连接作用, 最后可将带有螺母 232 的螺栓 231 从第一连接部 21 上的第一通孔 21a 拔出, 这样由于竖梁 13 和角柱 14 之间的失 去连接力的作用, 可向外转动第一连接部 21, 从而使竖梁 13 和角柱 14 可相互分离, 使得门 端板 11 与侧板 12 之间即可拆卸。
值得指出的是, 当可折叠集装箱 10 的门端板 11 需要组装时, 这时门铰链装置 20 的操作过程正好与上述过程相反。 首先, 将门端板 11 和侧板 12 对接在一起, 使得竖梁 13 和 角柱 14 相接, 接着转动第一连接部 21, 使得第一连接部 21 和第二连接部 22 对接在一起, 将 带有螺母 232 的螺栓 231 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 21、 外加强板 224、 竖梁 13、 内加强板 223 上 分别设有的第一通孔 21a、 第四通孔 224a、 第一孔 13a、 第三通孔 223a, 接着对滑动挡块 222 施加一个向上的推力, U 形卡槽 222a 也随之上移, 使得带有螺母 232 的螺栓 231 能够顺利 穿过滑槽 221 上的第二通孔 221a, 然后对滑动挡块 222 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 使滑动挡块 222 下滑, 将滑动挡块 222 的 U 形卡槽 222a 卡插于螺杆 231a 上, 再拧紧螺母 232, 从而起到 紧固螺栓 231 的作用。这样, 第一连接部 21 和第二连接板 22 就被连接在一起, 使得竖梁 13 和角柱 14 相接合, 门端板 11 和侧板 12 被连接在一起, 从而实现了可折叠集装箱的门端板 11 的快速安装。
优选地, 根据本发明的门铰链装置 20 上还设有止转结构, 用于在螺母 232 转动时 避免螺栓 231 的转动。图 7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止转结构, 其包括固定在螺栓 头部 231c 的一侧 ( 例如底侧 ) 的第一止转部 235、 以及对应于第一止转部 235 固定在第一 连接部 21 上的第二止转部 215。当拧动螺母 232 时, 第二止转部 215 与第一止转部 235 相 配合, 从而避免了螺栓 231 因摩擦力的缘故随螺母 232 一起转动。这样, 在拆卸和安装门端 板的过程中, 只需工人在集装箱内拧动螺母 232 即可, 而无需另外的工人在集装箱外保持 螺栓 231。在这里, 第一和第二止转部 235、 215 可以分别为固定到螺栓头部 231c 和第一连 接部 21 上的挡块。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第一止转部也可以由螺栓头部 231c 自身的边缘 ( 例如 底侧边缘 ) 构成, 从而不必设置从螺栓头部 231c 突出的挡块。此时, 该止转边缘的形状被 设置为与第二止转部的形状相配合, 例如为直线边缘。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 螺杆 231b 的横截面可以设置成椭圆形、 矩形、 正方形等 非圆形形状。同时第一连接部 21 上的第一通孔 21a 的横截面设置成与螺杆 231b 的横截面 相匹配的非圆形形状。这样, 螺杆 231b 的外周面和第一通孔 21a 的内周面构成了另一种止 转结构。当拧动螺母 232 时, 螺杆 231b 的外周面和第一通孔 21a 的内周面相配合, 可避免 螺栓 231 因摩擦力的缘故随螺母 232 一起转动。
根据本发明, 能够实现可折叠集装箱在折叠或组装过程中门端板的快速拆装。本发明的门铰链装置操作方便, 省时省力, 拆装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另 外, 本发明的门铰链装置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 适合广泛使用。
应当指出, 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 然而本发明还可有其它 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 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及 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