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01104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68920.9

申请日:

2014.07.30

公开号:

CN104189403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 36/8962申请日:2014073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2; A61P31/12; A61K35/32(2006.01)N; A61K35/02(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62

申请人:

严中明

发明人:

严中明

地址:

266011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市场二路振业大厦1044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中,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60g,甘草各20-30g,PVP-1为1-3g、次氯酸钠5-20g。本发明配比简单,使用方便,专门针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防治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60g,甘草各20-30g,PVP-1为1-3g、次氯酸钠5-20g。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2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7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50g,甘草各20-25g,PVP-1为1-2g、次氯酸钠10-20g。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2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7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50-60g,甘草各25-30g,PVP-1为2-3g、次氯酸钠8-12g。

说明书

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
 
背景技术
病鱼表现厌食,上浮于水面,表现螺旋状或旋转游动,或腹部朝上漂浮于水面,难于下沉,病鱼腹部肿大,有的鳔肿大充血,外观无其它明显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组织脑细胞和视网膜细胞空泡化。该病的病原属诺达病毒科(Nodaviridae)。此病毒于1989年发现,1990年首次报道。此后,在世界各地相继有3目8科15种海水养殖鱼类发生过此病。可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播,此病主要影响苗种生产期的仔鱼和幼鱼,严重者可在一周内达100 %死亡,仔鱼期病鱼厌食,于水面飘游,鳔肿大,除此外无其他外观症状,死亡率极高。幼鱼期病鱼可出现螺旋式垂直游动,死亡率较仔鱼期低。组织学检查可见脑细胞和视网膜因细胞坏死和毁坏形成的空胞。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球形病毒粒子,直径25~30 nm,病毒基因由两段单链RNA组成。病理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以及视网膜组织大量细胞形成空泡,出现神经性降解。该病主要流行在石鲷、骖、石斑鱼、红鳍东方鲍等鱼的仔鱼和幼鱼上,死亡率一般可达40%~100%,也有部分种类的成鱼会被感染。近年来,在广东养殖的青石斑鱼、紫带百斑鱼等鱼的苗种上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该病毒在海水中可存活60天以上,所以病毒可以附着在卵表面或在水中游离而感染仔鱼。目前防治此病主要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对该病毒毒有效的消毒剂主要有卤素类、乙醇类、碳酸及pH值12的强碱溶液,如用次氯酸钠50毫克/升处理10分钟等。中药或其提取物用于抗病毒,有一定的优越性,如药物残留物低,所以,研究中药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配比简单,使用方便,专门针对海水养殖鱼类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养殖水杀毒,防治效果好的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中,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60g,甘草各20-30g,PVP-1为1-3g、次氯酸钠5-20g。
   或者,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2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7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50g,甘草各20-25g,PVP-1为1-2g、次氯酸钠10-20g。
   或者,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
  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2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7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50-60g,甘草各25-30g,PVP-1为2-3g、次氯酸钠8-12g
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大蒜、龙骨、蚤休、地丁、甘草)分别研磨成细粉,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 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 小时,煎煮3 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 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 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加入粉状的PVP-1和次氯酸钠。即得药粉200g左右。
    使用:此药物投放水中使用,药粉200g为1立方米水的消毒用量。
本发明的优点为,配比简单,使用方便,专门针对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消毒后的养殖水,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发病率低。对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治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
材料: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60g,甘草各20-30g,PVP-1为1-3g、次氯酸钠5-20g制得的粉剂。
 
治疗对比,随机选用出血性疾病的石斑鱼,分为3组,每组30只,单纯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为组一,使用臭氧过滤后的海水为组二、本发明为组三,每组30条分别放于3立方米的海水内,同等条件下,以诺达病毒侵染,三天后观察。发现,

组别死亡数有效率%组一1066.7组二1453.3组三583.3

抗病毒实验数据:
对石斑鱼的体内抗病毒实验
取鱼,按体重随机分2组:病毒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动物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将石斑鱼轻度麻醉,以15个LDSD的石斑鱼肠弧病毒侵染,每只0.1ml,从感染前一天开始分别放养于上述组一、组二、组三的水中,连续3天,称取体重后固定,解剖,取肝脏计算肝指数值,计算肝指数抑制率
肝指数=肝重(g)/体重(g)×100
肝指数抑制率=(病毒对照组肝指数均值-实验组肝指数均值)/病毒对照组肝指数均值×100%
肝指数越大,表示肝病变程度严重,(因出血病导致各脏器出血,选择一个脏器作为指标,也可以选择肺进行肺指数测定)
肝组织用10%甲醛固定,乙醇系列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5微米,HE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选用广谱抗菌药(PVP-1)的抗病毒组作为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效果明显优于广谱抗菌药。
 肝部验证(病毒观察)的影响(n=10)

    可以发现,本发明的对病毒抑制率明显高于直接使用PVP-1。
 
毒性对大鼠的实验:
急性经口(LD50)〉500mg/kg,
急性经皮(LD  50)〉2000mg/kg,
属于低毒。
 
具体例子1
张家一养殖场,面积1500平米,水深约5米,放养石斑鱼1万尾,8月中开始发病陆续死鱼,每天死亡鱼的数量成倍增加,最多日死石斑鱼达500 多尾。检测病鱼,组织学检查可见脑细胞和视网膜因细胞坏死和毁坏形成的空胞。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球形病毒粒子,直径25~30 nm,病毒基因由两段单链RNA组成。病理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以及视网膜组织大量细胞形成空泡,出现神经性降解。诊断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使用本发明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60g,甘草各30g,PVP-1为3g、次氯酸钠20g。
   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大蒜、龙骨、蚤休、地丁、甘草)分别研磨成细粉,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 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 小时,煎煮3 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 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 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加入粉状的PVP-1和次氯酸钠。即得药粉150-200g左右。
  使用:此药物投放水中使用,药粉200g为1立方米水的消毒用量。
  先将病鱼隔离,死鱼捞出后,将此药物投入到海水中,每2天投放一次,在用药后的第1 天石斑鱼死亡数量为203尾,第2 天石斑鱼死亡数量164尾,第3 天死亡68 尾,第4 天没有鱼发病死亡。
 
例子2
李家养殖场1200平米,放养8000尾,夏秋季节发现鱼类陆续死亡,最高日死亡456只,解剖发现,可见脑细胞和视网膜因细胞坏死和毁坏形成的空胞。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球形病毒粒子,直径25~30 nm,病毒基因由两段单链RNA组成。病理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以及视网膜组织大量细胞形成空泡,出现神经性降解。诊断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使用本发明。
   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g,甘草各20g,PVP-1为2g、次氯酸钠10g。
   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大蒜、龙骨、蚤休、地丁、甘草)分别研磨成细粉,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 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 小时,煎煮3 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 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 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加入粉状的PVP-1和次氯酸钠。即得药粉150-200g左右。
  使用:此药物投放水中使用,药粉200g为1立方米水的消毒用量。
  先将病鱼隔离,死鱼捞出后,将此药物投入到海水中,每2天投放一次,在用药后的第1 天石斑鱼死亡数量为322尾,第2 天石斑鱼死亡数量178尾,第3 天死亡76 尾,第4 天没有鱼发病死亡。
例子3,
吴家养殖场900平米,放养6000尾,夏秋季节发现鱼类陆续死亡,最高日死亡392只,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球形病毒粒子,直径25~30 nm,病毒基因由两段单链RNA组成。病理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以及视网膜组织大量细胞形成空泡,出现神经性降解。
诊断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使用本发明。 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2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7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30g,甘草各25g,PVP-1为1.5g、次氯酸钠12g
   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大蒜、龙骨、蚤休、地丁、甘草)分别研磨成细粉,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 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 小时,煎煮3 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 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 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加入粉状的PVP-1和次氯酸钠。即得药粉150-200g左右。
  使用:此药物投放水中使用,药粉200g为1立方米水的消毒用量。
  先将病鱼隔离,死鱼捞出后,将此药物投入到海水中,每2天投放一次,在用药后的第1 天石斑鱼死亡数量为276尾,第2 天石斑鱼死亡数量124尾,第3 天死亡62尾,第4 天没有鱼发病死亡。
综上,本发明配比简单,使用方便,专门针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防治效果好。

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9403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9403A21申请号201410368920922申请日20140730A61K36/8962200601A61P31/12200601A61K35/32200601A61K35/0220060171申请人严中明地址266011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市场二路振业大厦104472发明人严中明54发明名称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中,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80G,大。

2、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60G,甘草各2030G,PVP1为13G、次氯酸钠520G。本发明配比简单,使用方便,专门针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防治效果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9403ACN104189403A1/1页21一种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60G,甘草各2030G,PVP1为13G、次氯酸钠5。

3、2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2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7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50G,甘草各2025G,PVP1为12G、次氯酸钠1020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2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7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5060G,甘草各2530G,PVP1为23G、次氯酸钠812G。权利要求书CN。

4、104189403A1/4页3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0002背景技术病鱼表现厌食,上浮于水面,表现螺旋状或旋转游动,或腹部朝上漂浮于水面,难于下沉,病鱼腹部肿大,有的鳔肿大充血,外观无其它明显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组织脑细胞和视网膜细胞空泡化。该病的病原属诺达病毒科NODAVIRIDAE。此病毒于1989年发现,1990年首次报道。此后,在世界各地相继有3目8科15种海水养殖鱼类发生过此病。可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播,此病主要影响苗种生产期的仔鱼和幼鱼,严重者可在一周内达100死亡,仔鱼期病鱼厌食,于水面飘游,鳔肿大,。

5、除此外无其他外观症状,死亡率极高。幼鱼期病鱼可出现螺旋式垂直游动,死亡率较仔鱼期低。组织学检查可见脑细胞和视网膜因细胞坏死和毁坏形成的空胞。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球形病毒粒子,直径2530NM,病毒基因由两段单链RNA组成。病理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以及视网膜组织大量细胞形成空泡,出现神经性降解。该病主要流行在石鲷、骖、石斑鱼、红鳍东方鲍等鱼的仔鱼和幼鱼上,死亡率一般可达40100,也有部分种类的成鱼会被感染。近年来,在广东养殖的青石斑鱼、紫带百斑鱼等鱼的苗种上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该病毒在海水中可存活60天以上,所以病毒可以附着在卵表面或在水中游离而感染仔鱼。目前防治此病主要使用消毒剂进。

6、行消毒处理。对该病毒毒有效的消毒剂主要有卤素类、乙醇类、碳酸及PH值12的强碱溶液,如用次氯酸钠50毫克/升处理10分钟等。中药或其提取物用于抗病毒,有一定的优越性,如药物残留物低,所以,研究中药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是必要的。0003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配比简单,使用方便,专门针对海水养殖鱼类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养殖水杀毒,防治效果好的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其中,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

7、草、大蓟、菊花各6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60G,甘草各2030G,PVP1为13G、次氯酸钠520G。0005或者,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2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7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50G,甘草各2025G,PVP1为12G、次氯酸钠1020G。0006或者,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各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2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7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5060G,甘草各2530G,PVP1为23G、次氯酸。

8、钠812G病毒性坏死病的防治粉剂的制备方法如下说明书CN104189403A2/4页4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大蒜、龙骨、蚤休、地丁、甘草)分别研磨成细粉,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时,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加入粉状的PVP1和次氯酸钠。即得药粉200G左。

9、右。0007使用此药物投放水中使用,药粉200G为1立方米水的消毒用量。0008本发明的优点为,配比简单,使用方便,专门针对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消毒后的养殖水,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发病率低。对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治效果好。0009具体实施方式实验材料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60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60G,甘草各2030G,PVP1为13G、次氯酸钠520G制得的粉剂。0010治疗对比,随机选用出血性疾病的石斑鱼,分为3组,每组30只,单纯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为组一,使用臭氧过滤后的海水为组二、本发明为组三。

10、,每组30条分别放于3立方米的海水内,同等条件下,以诺达病毒侵染,三天后观察。发现,组别死亡数有效率组一10667组二14533组三5833抗病毒实验数据对石斑鱼的体内抗病毒实验取鱼,按体重随机分2组病毒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动物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将石斑鱼轻度麻醉,以15个LDSD的石斑鱼肠弧病毒侵染,每只01ML,从感染前一天开始分别放养于上述组一、组二、组三的水中,连续3天,称取体重后固定,解剖,取肝脏计算肝指数值,计算肝指数抑制率肝指数肝重(G)/体重(G)100肝指数抑制率(病毒对照组肝指数均值实验组肝指数均值)/病毒对照组肝指数均值100肝指数越大,表示肝病变程度严重,(因出血病导致。

11、各脏器出血,选择一个脏器作为指标,也可以选择肺进行肺指数测定)肝组织用10甲醛固定,乙醇系列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5微米,HE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选用广谱抗菌药(PVP1)的抗病毒组作为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效果明显优于广谱抗菌药。0011肝部验证(病毒观察)的影响(N10)说明书CN104189403A3/4页5可以发现,本发明的对病毒抑制率明显高于直接使用PVP1。0012毒性对大鼠的实验急性经口(LD50)500MG/KG,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属于低毒。0013具体例子1张家一养殖场,面积1500平米,水深约5米,放养石斑鱼1万尾,。

12、8月中开始发病陆续死鱼,每天死亡鱼的数量成倍增加,最多日死石斑鱼达500多尾。检测病鱼,组织学检查可见脑细胞和视网膜因细胞坏死和毁坏形成的空胞。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球形病毒粒子,直径2530NM,病毒基因由两段单链RNA组成。病理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以及视网膜组织大量细胞形成空泡,出现神经性降解。诊断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使用本发明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5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8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60G,甘草各30G,PVP1为3G、次氯酸钠20G。0014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马齿苋、穿心。

13、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大蒜、龙骨、蚤休、地丁、甘草)分别研磨成细粉,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时,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加入粉状的PVP1和次氯酸钠。即得药粉150200G左右。0015使用此药物投放水中使用,药粉200G为1立方米水的消毒用量。0016先将病鱼隔离,死鱼捞出后,将此药物投入到海水中,每2天投放一次,在用药。

14、后的第1天石斑鱼死亡数量为203尾,第2天石斑鱼死亡数量164尾,第3天死亡68尾,第4天没有鱼发病死亡。0017例子2李家养殖场1200平米,放养8000尾,夏秋季节发现鱼类陆续死亡,最高日死亡456只,解剖发现,可见脑细胞和视网膜因细胞坏死和毁坏形成的空胞。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球形病毒粒子,直径2530NM,病毒基因由两段单链RNA组成。病理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以及视网膜组织大量细胞形成空泡,出现神经性降解。诊断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说明书CN104189403A4/4页6使用本发明。0018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各10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

15、花各6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40G,甘草各20G,PVP1为2G、次氯酸钠10G。0019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大蒜、龙骨、蚤休、地丁、甘草)分别研磨成细粉,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时,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加入粉状的PVP1和次氯酸钠。即得药。

16、粉150200G左右。0020使用此药物投放水中使用,药粉200G为1立方米水的消毒用量。0021先将病鱼隔离,死鱼捞出后,将此药物投入到海水中,每2天投放一次,在用药后的第1天石斑鱼死亡数量为322尾,第2天石斑鱼死亡数量178尾,第3天死亡76尾,第4天没有鱼发病死亡。0022例子3,吴家养殖场900平米,放养6000尾,夏秋季节发现鱼类陆续死亡,最高日死亡392只,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球形病毒粒子,直径2530NM,病毒基因由两段单链RNA组成。病理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以及视网膜组织大量细胞形成空泡,出现神经性降解。0023诊断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使用本发明。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

17、各120G,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各70G,大蒜、龙骨、蚤休、地丁各30G,甘草各25G,PVP1为15G、次氯酸钠12G将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药组分(白鲜皮、苎麻根、水牛角、马齿苋、穿心莲、四季青、栀子、白蔹、三丫苦、稀签草、大蓟、菊花、大蒜、龙骨、蚤休、地丁、甘草)分别研磨成细粉,混合,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到68倍量的水中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时,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过滤,将滤液混合,进行减压浓缩获得浸膏,将浸膏加入到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3倍量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随后在4温度以下静置过夜,随后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除去乙醇,获得的膏体粉碎,加入粉状的PVP1和次氯酸钠。即得药粉150200G左右。0024使用此药物投放水中使用,药粉200G为1立方米水的消毒用量。0025先将病鱼隔离,死鱼捞出后,将此药物投入到海水中,每2天投放一次,在用药后的第1天石斑鱼死亡数量为276尾,第2天石斑鱼死亡数量124尾,第3天死亡62尾,第4天没有鱼发病死亡。0026综上,本发明配比简单,使用方便,专门针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防治效果好。说明书CN10418940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