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960680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38302.2

申请日:

2015.01.26

公开号:

CN104529863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209/08申请日:20150126|||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09/08; A61P31/04

主分类号:

C07D209/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发明人:

索有瑞; 叶英; 韩丽娟

地址:

810001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I所示双吲哚酰腙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酰基与吲哚基的4、5或6位碳原子相连。本发明合成方法,快速、高效、溶剂用量小,且目标化合物收率较高,为进一步研究式I化合物或相关化合物提供了必要基础。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结构简单、易得,为目标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便利。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如式I所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其中,酰基与吲哚基的4、5或6位碳原子相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 下操作步骤:
(1)中间体化合物2的制备:

取5~15mmol化合物1,8~15ml无水甲醇,0.2~1.0ml浓硫酸,加 热回流,TLC监测反应进程,待反应完全,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倒入冰水 中,调节pH至中性,过滤,干燥,得化合物2;
(2)中间体化合物3的制备:

取5.0mmol化合物2,1~8mL 80%~98%w/w的水合肼,于250~450W 微波功率下回流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待反应完全,停止反应,反应 物冷却后析出固体,过滤,干燥,得中间体3;
(3)式I化合物的制备:

取1.0~1.5mmol中间体3,3~5ml DMF,0.5~1.0ml 36%~99%w/w乙 酸,0.5~0.75mmol间苯二甲醛,于350~500W微波功率下回流反应,TLC 监测反应进程,待反应完全,停止反应,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 加入20~50mL水,产生大量固体,过滤,得粗品,重结晶,得目标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酰基与吲哚基的6 位碳原子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化合 物1用量为9mmol,无水甲醇用量为10ml,浓硫酸用量为0.5ml。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合 肼用量为3~7ml;优选地,水合肼用量为3~5ml。

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 合肼的浓度为80%w/w。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中间 体3与间苯二甲醛的摩尔用量比为1∶3;优选地,中间体3的用量为1.5mmol, DMF用量为3ml,乙酸用量为0.5ml。

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乙 酸浓度为36%w/w。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微波 功率为300W;步骤(3)中,微波功率为450W。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重结 晶所用溶剂为DMF-乙醇-水=1∶1∶10v/v/v。

10.  如式I所示双吲哚酰腙化合物的中间体,其结构如下:

其中,酰基与吲哚基的4、5或6位碳原子相连;
进一步地,酰基与吲哚基的6位碳原子相连。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抗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
因此,研究出更多活性良好的潜在抗菌药物,是研究人员的永恒追求。
发明内容
发明人研究发现,式I所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抗菌药物或日化用品。

其中,酰基与吲哚基的4、5或6位碳原子相连。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地,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中间体化合物2的制备:

取5~15mmol化合物1,8~15ml无水甲醇,0.2~1.0ml浓硫酸,加热回流,TLC监测反应进程,待反应完全,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倒入冰水中,调节pH至中性,过滤,干燥,得化合物2;
(2)中间体化合物3的制备:

取5.0mmol化合物2,1~8mL 80%~98%w/w的水合肼,于250~450W微波功率下回流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待反应完全,停止反应,反应物冷却后析出固体,过滤,干燥,得中间体3;
(3)式I化合物的制备:

取1.0~1.5mmol中间体3,3~5ml DMF,0.5~1.0ml 36%~99%w/w乙酸,0.5~0.75mmol间苯二甲醛,于350~500W微波功率下回流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待反应完全,停止反应,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20~50mL水,产生大量固体,过滤,得粗品,重结晶,得目标物。
进一步地,酰基与吲哚基的6位碳原子相连。
进一步地,步骤(1)中,化合物1用量为9mmol,无水甲醇用量为10ml,浓硫酸用量为0.5ml。
进一步地,步骤(2)中,水合肼用量为3~7ml;优选地,水合肼用量为3~5ml,在此条件下,产率显著提高。
进一步地,步骤(2)中,水合肼的浓度为80%w/w。
进一步地,步骤(3)中,中间体3与间苯二甲醛的摩尔用量比为1∶3;优选地,中间体3的用量为1.5mmol,DMF用量为3ml,乙酸用量为0.5ml。
进一步地,步骤(3)中,乙酸浓度为36%w/w。
进一步地,步骤(2)中,微波功率为300W;步骤(3)中,微波功率为450W。
进一步地,步骤(3)中,重结晶所用溶剂为DMF-乙醇-水=1∶1∶10v/v/v。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式I所示双吲哚酰腙化合物的中间体,其结构如下:

其中,酰基与吲哚基的4、5或6位碳原子相连;
进一步地,酰基与吲哚基的6位碳原子相连。
本发明合成方法,快速、高效、溶剂用量小,且目标化合物收率较高,为进一步研究式I化合物或相关化合物提供了必要基础。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结构简单、易得,为目标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便利。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他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的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用仪器与试剂:
核磁共振仪:Varian INOVA-400MHz,TMS为内标,DMSO为溶剂;质谱仪:FINNIGAN-LCQDECA型;红外光谱仪:TFS-40型,KBr压片;紫外可见光谱仪:北京普析TU-1901型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Carlo-Erba-1106型;熔点仪:XT-4型熔点测定仪;微波反应器:北京祥鹄科技公司商用微波反应器XH-100A.
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化学纯或分析纯.
实施例1本发明化合物的合成
本发明化合物制备途径如下:

(1)中间体2a-2c的合成
在50mL三颈瓶中加入9mmol 1a-1c,10ml无水甲醇,0.5ml浓硫酸, 80℃下加热回流2-3h(TLC监测反应进程),待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倒入冰水中,Na2CO3中和至PH≈7,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2a-2c,收率91%~99%.(2)中间体3a-3c的微波合成与表征
在50mL三颈瓶中加入5mmol中间体2a-2c,3mL 80%的水合肼,于300W微波功率下回流反应5-8min(TLC监测反应进程),停止反应,冷却后析出固体,过滤,干燥,得中间体3a-3c,收率85%~98%.
3a:灰白色固体,收率85%,m.p.136~138℃;1H NMR(400MHz,DMSO-d6)δ:11.26(s,1H,indole-NH),9.48(s,1H,CONH),7.52(d,J=8.0Hz,1H,ArH),7.42(s,1H,indole-CH in 2-moiety),7.35(d,J=7.2Hz,1H,ArH),7.10(t,J=8.0Hz,1H,ArH),6.84(s,1H,indole-CH in 3-moiety),4.45(s,2H,NH2);IR(KBr)v:3401,3080,2936,1659,1403,1274,1136,737cm-1;ESI-MSm/z(%):174([M-1]+,100).Anal.calcd for C9H9N3O:C 61.70,H 5.18,N 23.99;Found:C 61.51,H 5.14,N 23.86.
3b:淡黄色固体,收率91%,m.p.180~181℃;1H NMR(400MHz,DMSO-d6)δ:11.30(s,1H,indole-NH),9.57(s,1H,CONH),8.09(s,1H,indole-CH in 2-moiety),7.60(d,J=7.2Hz,1H,ArH),7.42~7.39(m,2H,ArH),6.51(s,1H,indole-CH in 3-moiety),4.41(s,2H,NH2);IR(KBr)v:3297,3027,2979,1629,1581,1516,1459,1315,766cm-1;ESI-MS m/z(%):174([M-1]+,100).Anal.calcd for C9H9N3O:C 61.70,H 5.18,N 23.99;Found:C 61.81,H 5.19,N 23.85.
3c:黄色固体,收率98%,m.p.193~194℃;1H NMR(400MHz,DMSO-d6)δ:11.38(s,1H,indole-NH),9.65(s,1H,CONH),7.93(s,1H,indole-CH in 2-moiety),7.56(d,J=8.4Hz,1H,ArH),7.51~7.48(m,2H,ArH),6.47(s,1H,indole-CH in 3-moiety),4.44(s,2H,NH2);IR(KBr)v:3437,3312,1627,1526,1458,1270,776cm-1;ESI-MSm/z(%):174([M-1]+,100).Anal.calcd for C9H9N3O:C 61.70,H 5.18,N 23.99;Found:C 61.66,H 5.20,N 23.88.
(3)目标物4a-4c的微波合成与表征
在50m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1.5mmol中间体3a-3c,3ml DMF,0.5ml乙酸(36%),0.5mmol间苯二甲醛,于450W微波功率下回流反应5-10min(TLC监测反应进程),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30mL水,产生大量固体,过滤,得粗品,用DMF-乙醇-水重结晶,得目标物4a-4c.
4a:粉色固体,收率81%,m.p.238~239℃;1H NMR(400MHz,DMSO-d6)δ:11.87(s,2H,indole-NH),11.39(s,2H,CONH),8.50(s,2H,NCH),7.76(t,2H,indole-CH in 2-moiety),7.63(d,J=8.0Hz,3H,ArH),7.54~7.50(m,5H,ArH),7.22(t,J=7.6Hz,2H,ArH),6.91(s,2H,indole-CH in 3-moiety);IR(KBr)v:3406,3233,3041,1637,1535,1347,1281,1189,761cm-1;ESI-MS m/z(%):919([2M+Na]+,30).Anal.calcd for C26H20N6O2:C 69.63,H 4.49,N 18.74;Found:C 69.73,H 4.56,N 18.62.
4b:淡黄色固体,收率99%,m.p.141~143℃;1H NMR(400MHz, DMSO-d6)δ:11.86(s,2H,indole-NH),11.43(s,2H,CONH),8.53(s,2H,NCH),8.25(s,2H,indole-CH in 2-moiety),8.11(s,1H,ArH),7.77~7.71(m,4H,ArH),7.58~7.48(m,5H,ArH),6.60(s,2H,indole-CH in 3-moiety);IR(KBr)v:3415,3249,3038,1645,1617,1534,1351,1281,1192,745cm-1;ESI-MS m/z(%):919([2M+Na]+,100).Anal.calcd for C26H20N6O2:C 69.63,H 4.49,N 18.74;Found:C 69.62,H 4.55,N 18.70.
4c:淡粉色固体,收率90%,m.p.183~184℃;1H NMR(400MHz,DMSO-d6)δ:11.91(s,2H,indole-NH),11.50(s,2H,CONH),8.55(s,2H,NCH),8.13(s,1H,ArH),8.07(s,2H,indole-CH in 2-moiety),7.77(d,J=7.6Hz,2H,ArH),7.67(d,J=8.0Hz,2H,ArH),7.62(d,J=8.4Hz,2H,ArH),7.58~7.55(m,3H,ArH),6.54(s,2H,indole-CH in 3-moiety);IR(KBr)v:3420,3201,3029,1613,1552,1311,1254,1122,722cm-1;ESI-MS m/z(%):919([2M+Na]+,100).Anal.calcd for C26H20N6O2:C 69.63,H 4.49,N 18.74;Found:C 69.75,H 4.40,N 18.56.
实施例2本发明化合物抗菌活性研究
抑菌实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姜羽佳,刘兴利,郑礼婷,等.有机化学,2014,22,463),受试菌种有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枯草杆菌(B.subtilis).采用体外活性测试,培养温度为37℃,24h后以最低抑菌浓度(MIC50)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值判断抑菌效果.
表1目标化合物4a-4c的抗菌活性

从表1中可看出,目标化合物对受试菌种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4a-4c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制作用要优于对枯草杆菌(B.subtilis)的抑制作用.
其中,化合物4c的MIC50是化合物4a、4b的1/2~1/8,这足以说明化合物4c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化合物;并且,化合物4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要明显优于对大肠杆菌的作用,说明化合物4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更为敏感,若使用该化合物进行抗菌,在有限的剂量下,更容易针对性的抑制特定菌种(如金葡菌),避免了其他细菌产生不必要的耐药性。
结果与讨论 
1、中间体3的合成
将微波辐射技术应用于中间体3的合成中,反应时间由常规合成法的2-3h小时缩短为5-8min,产率由常规合成法的60%~70%提高至85%~98%,且极大减少溶剂用量,此反应中,水合肼既作溶剂又作反应物.由于水合肼沸 点较高不易蒸出,为了便于目标产物的析出,水合肼的用量不宜过多,经反复实验得水合肼的最佳用量为:每5mmol 2原料加入3-5ml水合肼。反应完全后需充分冷却才能得到3固体粗品,如冷至室温后未见固体析出可放置冰箱冷冻过夜.
表2水合肼用量对目标物反应产率的影响(以3a为例)

2、目标物4的合成
间苯二甲醛与中间体3的配比影响目标物的产率,当两者投料比恰好为1∶2时,间苯二甲醛反应不完全,产率仅为50%~65%,适当增加中间体3的用量可有效提高目标物的产率,经摸索得最佳投料比为间苯二甲醛:中间体3=1∶3,此时目标物4的产率可提高至81%~99%.
采用微波法与常规法分别合成目标物4,两种不同加热方法的反应时间、溶剂用量、产率列于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常规加热方法相比,微波合成法能大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减少溶剂用量等.
表3微波法与常规法合成目标物4的比较

atc,传统加热方法所用时间;tmw,微波辐射法所用时间。

一种抗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抗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抗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抗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I所示双吲哚酰腙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酰基与吲哚基的4、5或6位碳原子相连。本发明合成方法,快速、高效、溶剂用量小,且目标化合物收率较高,为进一步研究式I化合物或相关化合物提供了必要基础。本发明提供的中间体,结构简单、易得,为目标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