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筒式稠油泵.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952628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265837.2

申请日:

2000.12.19

公开号:

CN2457369Y

公开日:

2001.10.3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10.31|||地址不明的通知收件人:李 杰文件名称:专利权终止通知书|||授权

IPC分类号:

F04B47/02; E21B43/00

主分类号:

F04B47/02; E21B43/00

申请人:

朱云杰; 李杰

发明人:

朱云杰; 李杰

地址:

257500山东省东营市黄河路29号长兴电泵修理有限责任公司技质办李杰转朱云杰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采油用的动筒式稠油泵,由上接头、出油阀、进油阀、小柱塞、柱塞泵筒、外泵筒、外管、联接管、尾管接头、进油筛管组成。抽油时产生一个向下的反馈力,用于克服稠油对抽油杆下行的摩擦阻力。有三种实施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外泵筒不承受轴向力,轴向力由外管承担,可以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稠油泵抽油时,柱塞泵筒下端面始终接触到压力不变的液体,可以保持抽油系统平稳,不存在冲击问题,能提高抽油系统的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油田机械采油用的动筒式稠油泵,由上接头(1)、出油 阀(2)、进油阀(3)、小柱塞(4)、柱塞泵筒(5)、外泵筒(6)、 外管(7)、联接管(8)、尾管接头(9)、进油筛管(10)组成,或 由上接头(2-1)、出油阀(2)、进油阀(3)、小柱塞(4)、柱塞泵 筒(5)、外泵筒(6)、外管(2-7)、联接管(8)、尾管接头(9)、 进油筛管(10)组成,或由上接头(2-1)、出油阀(2)、进油阀(3)、 小柱塞(3-4)、柱塞泵筒(5)、外泵筒(3-6)、尾管接头(9)、进 油筛管(10)组成,其特征是:上接头(1)下部大螺纹联接外管(7) 上部,外管(7)下部联接尾管接头(9)上部大螺纹,联接管(8) 下部联接在尾管接头(9)上部的小螺纹上,尾管接头(9)下部小 螺纹联接进油筛管(10),或外管(2-7)下部联接尾管接头(9)上 部大螺纹,或外泵筒(3-6)下部联接尾管接头(9)上部大螺纹, 小柱塞(3-4)下部联接在尾管接头(9)上部的小螺纹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筒式稠油泵,其特征是外管(7) 或外管(2-7)或外泵筒(3-6)上有联通槽孔A,联接管(8)、或 小柱塞(3-4)上有联通槽B。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筒式稠油泵,柱塞泵筒5可采用组 合结构,柱塞泵筒5组合结构由接头(5a)、长柱塞(5b)、长泵筒 (5c)组成,接头(5a)上部联接出油阀(2),接头(5a)下部大 螺纹联接长柱塞(5b),接头(5a)下部小螺纹联接长泵筒(5c), 其特征是长柱塞(5b)内部是长泵筒(5c)。

说明书


动筒式稠油泵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机械采油用的抽稠油的抽油泵,特别是一种动筒式稠油泵。

    油田使用的稠油泵种类较多,如专利号:99207195.x反馈式稠油泵,由于环形空间的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因此,泵筒与柱塞的配合间隙在压差作用下漏失的液体在隔压阀作用下使环形空间有一定的液体,当柱塞泵筒下行到一定位置时,柱塞泵筒突然接触到液体,产生液力冲击,使抽油系统产生振动,抽油不平稳,影响抽油系统的寿命。这种稠油泵当设计成小排量稠油泵时,它的外径小,刚度和强度低,抗压和抗拉能力低,仍然不能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刚度和强度大,抗压和抗拉能力强,可以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的稠油泵,没有液力冲击,使它在抽油时,抽油系统保持平稳,提高抽油系统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上接头、出油阀、进油阀、小柱塞、柱塞泵筒、外泵筒、外管、联接管、 尾管接头、进油筛管组成。上接头下部大螺纹联接外管上部,外管下部联接尾管接头上部大螺纹,外管上有联通槽孔。上接头下部小螺纹联接外泵筒,外泵筒内部从上至下分别是出油阀、柱塞泵筒,出油阀与柱塞泵筒由螺纹联接,柱塞泵筒内部从上至下分别是进油阀、小柱塞、联接管,进油阀、小柱塞、联接管由螺纹联接。外泵筒内壁与柱塞泵筒外壁配合起密封作用,柱塞泵筒内壁与小柱塞外壁配合起密封作用。联接管下部联接在尾管接头小螺纹上,联接管上有联通槽孔,尾管接头下部小螺纹联接进油筛管。

    稠油泵下井时,上接头、进油阀、小柱塞、外泵筒、外管、联接管、尾管接头、进油筛管随油管先下入井内,出油阀、柱塞泵筒随抽油杆下入,抽油杆上行时,出油阀、柱塞泵筒上行,液体经进油筛管、尾管接头内部、联接管内部、小柱塞内部、进油阀进入到进油阀上部的柱塞泵筒内。抽油杆下行时,出油阀、柱塞泵筒下行,进油阀上部的柱塞泵筒内地液体经出油阀排至泵上。抽油杆下行时,在外管和联接管上的联通槽孔作用下,外管内壁、联接管外壁形成的环形空间与套管联通,由于套管压力低于稠油泵之上的压力,因此,柱塞泵筒上端压力高于下端压力,在这个压力差作用下,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即反馈力,从而使柱塞泵筒下行时得到向下的反馈力,用于克服稠油对抽油杆下行的摩擦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动筒式稠油泵当设计成小排量稠油泵时,它的外泵筒不承受轴向力,轴向力由外管承担,外管的刚度和强度大,抗压和抗拉能力强,可以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稠油泵抽油时,柱塞泵筒下端面始终接触到压力不变的液体,可以保持抽油系统平稳,不存在冲击问题,能提高抽油系统的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半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半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半剖视图。

    当稠油泵设计成小排量稠油泵时,采用第一种实施例,使外泵筒不承受轴向力,保证稠油泵工作可靠。当稠油泵设计成较大排量稠油泵时,采用第二、三种实施例,因为它的直径较大,承载能力较强,可以承受一定的轴向力。当稠油泵设计成较大排量稠油泵时,也可以采用第一种实施例。

    下面先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中:1是上接头、2是出油阀、3是进油阀、4是小柱塞、5是柱塞泵筒、6是外泵筒、7是外管、8是联接管、9是尾管接头、10是进油筛管。即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由上接头1、出油阀2、进油阀3、小柱塞4、柱塞泵筒5、外泵筒6、外管7、联接管8、尾管接头9、进油筛管10组成。上接头1下部大螺纹联接外管7上部,外管7下部联接尾管接头9上部大螺纹,外管7上有联通槽孔A。上接头1下部小螺纹联接外泵筒6,外泵筒6内部从上至下分别是出油阀2、柱塞泵筒5,出油阀2与柱塞泵筒5由螺纹联接,柱塞泵筒5内部从上至下分别是进油阀3、小柱塞4、联接管8,进油阀3、小柱塞4、联接管8由螺纹联接。外泵筒6内壁与柱塞泵筒5外壁配合起密封作用,柱塞泵筒5内壁与小柱塞4外壁配合起密封作用。联接管8下部联接在尾管接头9上部的小螺纹上,联接管8上有联通槽孔B,尾管接头9下部小螺纹联接进油筛管10。

    稠油泵下井时,上接头1、进油阀3、小柱塞4、外泵筒6、外管7、联接管8、尾管接头9、进油筛管10随油管先下入井内,出油阀2、柱塞泵筒5随抽油杆下入。抽油杆上行时,出油阀2、柱塞泵筒5上行,液体经进油筛管10、尾管接头9内部、联接管8内部、小柱塞4内部、进油阀3进入到进油阀3上部的柱塞泵筒5内。抽油杆下行时,出油阀2、柱塞泵筒5下行,进油阀3上部的柱塞泵筒5内的液体经出油阀2排至泵上。抽油杆下行时,在外管7和联接管8上的联通槽孔A、B作用下,外管7内壁、联接管8外壁形成的环形空间与套管联通,由于套管压力低于稠油泵之上的压力,因此,柱塞泵筒5上端压力高于下端压力,在这个压力差作用下,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即反馈力,从而使柱塞泵筒5下行时得到向下的反馈力,用于克服稠油对抽油杆下行的摩擦阻力。

    下面再结合图2对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2中:2-1是上接头、2是出油阀、3是进油阀、4是小柱塞、5是柱塞泵筒、6是外泵筒、2-7是外管、8是联接管、9是尾管接头、10是进油筛管。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由上接头2-1、出油阀2、进油阀3、小柱塞4、柱塞泵筒5、外泵筒6、外管2-7、联接管8、尾管接头9、进油筛管10组成。上接头2-1下部螺纹联接外泵筒6上部,外泵筒6下部联接外管2-7,外管2-7下部联接尾管接头9上部大螺纹,外管2-7上有联通槽孔A。外泵筒6内部从上至下分别是出油阀2、柱塞泵筒5,出油阀2与柱塞泵筒5由螺纹联接,柱塞泵筒5内部从上至下分别是进油阀3、小柱塞4、联接管8,进油阀3、小柱塞4、联接管8由螺纹联接。外泵筒6内壁与柱塞泵筒5外壁配合起密封作用,柱塞泵筒5内壁与小柱塞4外壁配合起密封作用。联接管8下部联接在尾管接头9上部的小螺纹上,联接管8上有联通槽孔B,尾管接头9下部小螺纹联接进油筛管10。

    稠油泵下井时,上接头2-1、进油阀3、小柱塞4、外泵筒6、外管2-7、联接管8、尾管接头9、进油筛管10随油管先下入井内,出油阀2、柱塞泵筒5随抽油杆下入。抽油杆上行时,出油阀2、柱塞泵筒5上行,液体经进油筛管10、尾管接头9内部、联接管8内部、小柱塞4内部、进油阀3进入到进油阀3上部的柱塞泵筒5内。抽油杆下行时,出油阀2、柱塞泵筒5下行,进油阀3上部的柱塞泵筒5内的液体经出油阀2排至泵上。抽油杆下行时,在外管2-7和联接管8上的联通槽孔A、B作用下,外管2-7内壁、联接管8外壁形成的环形空间与套管联通,由于套管压力低于稠油泵之上的压力,因此,柱塞泵筒5上端压力高于下端压力,在这个压力差作用下,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即反馈力,从而使柱塞泵筒5下行时得到向下的反馈力,用于克服稠油对抽油杆下行的摩擦阻力。

    下面再结合图3对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3中:2-1是上接头、2是出油阀、3是进油阀、3-4是小柱塞、5是柱塞泵筒、3-6是外泵筒、9是尾管接头、10是进油筛管。即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由上接头2-1、出油阀2、进油阀3、小柱塞3-4、柱塞泵筒5、外泵筒3-6、尾管接头9、进油筛管10组成。上接头2-1下部螺纹联接外泵筒3-6上部,外泵筒3-6下部联接尾管接头9上部大螺纹,外泵筒3-6上有联通槽孔A。外泵筒3-6内部从上至下分别是出油阀2、柱塞泵筒5,出油阀2与柱塞泵筒5由螺纹联接,柱塞泵筒5内部从上至下分别是进油阀3、小柱塞3-4,进油阀3、小柱塞3-4由螺纹联接,小柱塞3-4下部联接在尾管接头9上部的小螺纹上,小柱塞3-4上有联通槽孔B,尾管接头9下部小螺纹联接进油筛管10。外泵筒3-6内壁与柱塞泵筒5外壁配合起密封作用,柱塞泵筒5内壁与小柱塞3-4外壁配合起密封作用。

    稠油泵下井时,上接头2-1、进油阀3、小柱塞3-4、外泵筒3-6、尾管接头9、进油筛管10随油管先下入井内,出油阀2、柱塞泵筒5随抽油杆下入。抽油杆上行时,出油阀2、柱塞泵筒5上行,液体经进油筛管10、尾管接头9内部、小柱塞3-4内部、进油阀3进入到进油阀3上部的柱塞泵筒5内。抽油杆下行时,出油阀2、柱塞泵筒5下行,进油阀3上部的柱塞泵筒5内的液体经出油阀2排至泵上。抽油杆下行时,在外泵筒3-6和小柱塞3-4上的联通槽孔A、B作用下,外泵筒3-6内壁和小柱塞3-4外壁形成的环形空间与套管联通,由于套管压力低于稠油泵之上的压力,因此,柱塞泵筒5上端压力高于下端压力,在这个压力差作用下,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即反馈力,从而使柱塞泵筒5下行时得到向下的反馈力,用于克服稠油对抽油杆下行的摩擦阻力。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柱塞泵筒5的组合结构图。由于当反馈力和排量要求不同时,柱塞泵筒5的壁厚可能较厚,当柱塞泵筒5壁厚较厚时,柱塞泵筒5采用这种组合式结构。在图4中:5a是接头,5b是长柱塞,5c是长泵筒。接头5a上部联接出油阀2,接头5a下部大螺纹联接长柱塞5b,接头5a下部小螺纹联接长泵筒5c,长柱塞5b内部是长泵筒5c,长柱塞5b外壁与三种实施例中的外泵筒6、3-6配合起密封作用,长泵筒5c内壁与小柱塞4、3-4配合起密封作用。

动筒式稠油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动筒式稠油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动筒式稠油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筒式稠油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筒式稠油泵.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采油用的动筒式稠油泵,由上接头、出油阀、进油阀、小柱塞、柱塞泵筒、外泵筒、外管、联接管、尾管接头、进油筛管组成。抽油时产生一个向下的反馈力,用于克服稠油对抽油杆下行的摩擦阻力。有三种实施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外泵筒不承受轴向力,轴向力由外管承担,可以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稠油泵抽油时,柱塞泵筒下端面始终接触到压力不变的液体,可以保持抽油系统平稳,不存在冲击问题,能提高抽油系统的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