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将野外所需保护的对象,围于保护井内,井口加盖板、盖板下两侧安活动挂钩,用连杆将各挂钩连成整体,关盖时,挂钩同时钩住井内予埋之锁定杆件,盖板即被锁定。 现有的保护井井盖装置,是在保护井上加金属盖板,盖板再加锁,一种是明锁,明锁本身暴露井外,易受锈蚀,也易被人撬砸,故用者不多。另一种是暗锁装置,暗锁装置需在盖板上开锁孔,造成雨水自锁孔流入井内,锈蚀井内设备;无知儿童也常自锁孔塞入泥砂,造成井室堵塞或将设备弄脏弄坏;此外暗锁装置的开启工具与开启方法易为外人掌握、安全保险差。
一种由保护井、井盖、井盖锁体、开启工具组成的野外保护井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井盖下两侧设活动挂钩,各挂钩由连杆连为整体,能沿前后方向同步摆动;活动挂钩钩住井内予埋锁定杆件,组成一保险锁体机构,对井盖进行锁定。在井壁上部或下部同一平面内设相互垂直的主开启孔和副开启孔,打开锁体机构,使用特制工具——T形器推动连杆,使活动挂钩同时脱开予埋锁定杆件。T形器是先在井外将一端有螺纹的副手柄螺杆与一端有螺孔的推杆连接,从副开启孔伸入井内;再将一端有螺纹的主手柄螺杆从主开启孔伸入井内,与推杆的横向螺孔连接,再反旋副手柄螺杆,使之与推杆脱开后退出井外,T形器即在井内组装而成;再将T形器按手柄上的刻度标记前推,旋转90度,使推杆长端向下,进入连杆与予埋锁定杆件之间予留的缝隙,再向前推动连杆,活动挂钩同时脱开予埋锁定杆件,锁体机构即被打开。当两开启孔设于井壁上部时,除T形器外,还可用多节活动折杆开启;多节活动折杆整体刚性差、加工困难,不如T形器实用。
下述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图1是野外保护井保险锁体装置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开启锁体机构时的示意图;
图4是F放大示意图;
图5是T形器部件示意图。
参看图1、图2,保护井〔1〕是由混凝土、砖石、钢板等材料做成,井上加金属盖板〔2〕,盖板下两侧设活动挂钩〔4〕,用连杆〔5〕将活动挂钩〔4〕连为一体,活动挂钩〔4〕同时钩住井内予埋锁定杆件〔6〕,将盖板〔2〕锁定。
参看图3,图5,打开井盖需用特制工具——T形器〔7〕,T形器〔7〕由主手柄螺杆〔11〕、副手柄螺杆〔10〕、推杆〔13〕三个部件组成,在井内隐蔽组装,方法是先在井外将一端有螺纹的副手柄螺杆〔10〕,与一端有螺孔的推杆〔13〕相连,从副开启孔〔8〕中,按手柄上的刻度标记伸入井内,再将一端有螺纹的主手柄螺杆〔11〕,从主开启孔〔9〕中伸入井内,与推杆〔13〕的横向螺孔〔12〕相连,然后反旋副手柄螺杆〔10〕,使之与推杆〔13〕脱开并退出井外,T形器〔7〕即组装成功。将T形器〔7〕按手柄上的刻度标记前推,旋转90度,使推杆〔13〕长端向上,进入予埋锁定杆件〔6〕与连杆〔5〕之间予留的缝隙之中,再向前推连杆〔5〕,活动挂钩〔4〕,即同时脱开予埋锁定杆件〔6〕,锁体即被打开。锁体打开后,井盖〔2〕即可揭开,T形器〔7〕可直接在井内拆除。关盖时,只需用手将盖板〔2〕按下,活动挂钩〔4〕自行复位,钩住予埋锁定杆件〔6〕,将井盖锁住。
T形器的主手柄螺杆直径宜控制在6-20毫米内,副手柄螺杆与推杆直径比主手柄螺杆直径大2-8毫米,主开启孔内径应比主手柄螺杆大2-8毫米、副开启孔内径应比副手柄螺杆大2-6毫米,如开启孔孔径过大,将降低保险性能,应从严控制为宜。
参看图1、图2,主开启孔〔9〕和副开启孔〔8〕应在同一平面内且应相互垂直,其设置高度应比连杆〔5〕位置低一倍推杆〔13〕之长度。推杆〔13〕的长度应略小于两侧活动挂钩〔4〕之间净距的 1/2 。连杆〔5〕与予埋锁定杆件之间的予留缝隙应略大于推杆〔13〕地直径。
参看图5,主开启孔〔9〕和副开启孔〔8〕,孔内予埋内螺纹钢管〔14〕,用短螺杆塞〔15〕封堵,必要时孔口再加土掩埋。
保护井井室可置于地面以下,也可置于地面以上;其空间高度与大小,按被保护对象大小和实际需要而定,以使用方便,坚实牢固为准。
综上所述,欲打开锁体机构,必须推动连杆〔5〕,而连杆〔5〕比井壁上的两个开启小孔〔8〕、〔9〕高,前面有予埋锁定杆件〔6〕遮挡,常用工具难以进入井内,或进入井内也无法与连杆〔5〕接触,只有用T形器〔7〕,在井内组装后,才能接触连杆〔5〕,将其推开,而T形器之推杆〔13〕的长度又有严格限制,长了不能进入井内,短了不能接触连杆〔5〕,故保险性强。此外,盖板上无明锁,也不开孔洞,能有效地使野外所需保护对象免受锈蚀、污染,也可免受人为破坏。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保护水坝观测孔,水、风、气等管道上的闸伐及计量仪表、物品储藏窖和设备检修的进入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