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自动报警锁.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945461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5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5202236

申请日:

1985.06.10

公开号:

CN85202236U

公开日:

1987.02.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地址213003江苏省常州市桃园新村16—乙-302213001江苏省常州市工人新村南楼南15幢甲单元102室|||专利权人||||||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E05B45/08

主分类号:

E05B45/08

申请人:

朱鑫忠

发明人:

朱鑫忠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桃园新村16—乙—30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铁路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代理人:

王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防盗窃的自动报警锁。它由自动识别钥匙牙花、辨别钥匙真伪的机构及与其配套相连的报警系统电路、控制系统电路组成。在控制系统电路中还设计有延时电路和误差消除电路。当盗窃者用与本锁牙花不同的钥匙或异物试开本实用新型锁具时,所述本锁不但不会被开启,而且会立即接通与本锁配套的报警系统或自动摄影、录像系统,达到防盗窃的目的。当使用者用与本锁牙花相符的钥匙开锁时,本锁能正常开启,不接通任何防盗系统。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防盗的自动报警锁。锁头(3、9)内钻有互相平行的数个上弹子孔,各上弹子孔内分别装有一个上弹子(24或25或26或27或11);园柱形锁芯(6)与锁头(3、9)偏心设置,锁芯(6)上钻有与上弹子孔相对应的下弹子孔,各下弹子(20、21、2
2: 23、12)分别位于此孔内;上弹子(24、25、26、27、11)与下弹子(20、21、22、23、12)轴向中心线大体重合,一端互相接触,上弹子孔内设有压缩弹簧(10或16),靠此弹簧(10或16)的作用使上弹子(24、25、26、27、11)对下弹子(20、21、22、23、12)保持一定压力;方尺(7)由方尺卡子(8)固定在锁芯(6)上,锁芯(6)上开有钥匙孔(31)。锁头(3、9)二侧钻有定位螺钉孔(5),装饰环(2)套装在锁头(3、9)上;扦入锁内的钥匙(1)与电子报警系统呈电气连接,钥匙正确时报警系统电路呈切断状态,钥匙不正确时,报警系统电路呈导通状态。本发明的特征是锁头由上锁头(3)和下锁头(9)二部分组成,上锁头(3)以绝缘材料制成,下锁头(9)以金属材料制成;各上弹子(24、25、26、27)均带有与上弹子(24、25、26、27)外径相同的绝缘环(17),靠近方尺(7)端的上弹子(11)除带绝缘环(18)外,在绝缘环(18)上还设有与上弹子(11)外径相同的导电环(19);上锁头(3)两侧沿轴向开有安装左、右导电片(30、13)用的贯通沟槽,垂直于所述沟槽底面,对着各上弹子孔钻有与各弹子孔相贯的相应的导电弹子(32、33、34、35、15、28)安装孔;从导电片(30)和下锁头(9)各引出一根导线与自动报警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报警锁,其特征是除靠近方尺(7)的上弹子(11)之外,其余各上弹子(24、25、26、27)均在一侧被各自的导电弹子(32、33、34、35)抵触,其抵触压力由位于导电片(13)和导电弹子(32、33、34、35)之间的压缩弹簧(4)的张力所决定;靠近方尺(7)的上弹子(11),两侧被左右对称布置的二个导电弹子(15、28)抵触,两侧抵触压力由左右导电片(30、13)和导电弹子(28、15)之间的压缩弹簧(29、14)的作用而产生。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报警锁中的自动报警系统,其特征是由三非门(36)、(37)、(38)、三非门(39)(40)(41)、电阻(44)(45)(47)(49)(66)、电容(48)(50)、二极管(46)、发光二极管(43)和压电陶瓷(42)构成音响和视觉报警电路,由继电器(56)、触点(51)(52)(53)(54)、NMOS集成电路(57)、(58)、按钮(55)(59)、误差消除电路(60)、电阻(62)、电容(61)、二极管(64)、电池(65)及与下锁头(9)和左导电片(30)以导线相连的电触点(63)组成控制电路。电触点(63)在导通状态,则报警系统及其它防盗控制系统进入工作状态;电触点(63)在切断状态,报警系统及其它防盗控制系统不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自动报警锁,其特征是不靠方尺(7)侧的各位右导电弹子(32、33、34、35)与相应位的上弹子(24、25、26、27)。组成的电气触点呈并联连接,然后再与靠方尺(7)侧的左右导电弹子(28、15)及导电环(19) 组成的电气触点呈串联电气连接,左导电弹子(28)与上弹子(11)组成的电气触点,并联在前述串并联电气触点的二端。
3: 9)内钻有互相平行的数个上弹子孔,各上弹子孔内分别装有一个上弹子(24或25或26或27或11);园柱形锁芯(6)与锁头(3、9)偏心设置,锁芯(6)上钻有与上弹子孔相对应的下弹子孔,各下弹子(20、21、22、23、12)分别位于此孔内;上弹子(2
4: 2
5: 2
6: 2
7: 11)与下弹子(20、21、22、23、12)轴向中心线大体重合,一端互相接触,上弹子孔内设有压缩弹簧(10或16),靠此弹簧(10或16)的作用使上弹子(24、25、26、27、11)对下弹子(20、21、22、23、12)保持一定压力;方尺(7)由方尺卡子(8)固定在锁芯(6)上,锁芯(6)上开有钥匙孔(31)。锁头(3、9)二侧钻有定位螺钉孔(5),装饰环(2)套装在锁头(3、9)上;扦入锁内的钥匙(1)与电子报警系统呈电气连接,钥匙正确时报警系统电路呈切断状态,钥匙不正确时,报警系统电路呈导通状态。本发明的特征是锁头由上锁头(3)和下锁头(9)二部分组成,上锁头(3)以绝缘材料制成,下锁头(9)以金属材料制成;各上弹子(24、25、26、27)均带有与上弹子(24、25、26、27)外径相同的绝缘环(17),靠近方尺(7)端的上弹子(11)除带绝缘环(18)外,在绝缘环(18)上还设有与上弹子(11)外径相同的导电环(19);上锁头(3)两侧沿轴向开有安装左、右导电片(30、13)用的贯通沟槽,垂直于所述沟槽底面,对着各上弹子孔钻有与各弹子孔相贯的相应的导电弹子(32、33、34、35、15、28)安装孔;从导电片(30)和下锁头(9)各引出一根导线与自动报警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报警锁,其特征是除靠近方尺(7)的上弹子(11)之外,其余各上弹子(24、25、26、27)均在一侧被各自的导电弹子(32、33、34、35)抵触,其抵触压力由位于导电片(13)和导电弹子(32、33、34、35)之间的压缩弹簧(4)的张力所决定;靠近方尺(7)的上弹子(11),两侧被左右对称布置的二个导电弹子(15、28)抵触,两侧抵触压力由左右导电片(30、13)和导电弹子(2
8: 15)之间的压缩弹簧(2
9: 14)的作用而产生。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报警锁中的自动报警系统,其特征是由三非门(36)、(37)、(38)、三非门(39)(40)(41)、电阻(44)(45)(47)(49)(66)、电容(48)(50)、二极管(46)、发光二极管(43)和压电陶瓷(42)构成音响和视觉报警电路,由继电器(56)、触点(51)(52)(53)(54)、NMOS集成电路(57)、(58)、按钮(55)(59)、误差消除电路(60)、电阻(62)、电容(61)、二极管(64)、电池(65)及与下锁头(9)和左导电片(30)以导线相连的电触点(63)组成控制电路。电触点(63)在导通状态,则报警系统及其它防盗控制系统进入工作状态;电触点(63)在切断状态,报警系统及其它防盗控制系统不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自动报警锁,其特征是不靠方尺(7)侧的各位右导电弹子(32、33、34、35)与相应位的上弹子(24、25、26、27)。组成的电气触点呈并联连接,然后再与靠方尺(7)侧的左右导电弹子(28、15)及导电环(19) 组成的电气触点呈串联电气连接,左导电弹子(28)与上弹子(11)组成的电气触点,并联在前述串并联电气触点的二端。

说明书


本发明是由日本公开特许昭56-64071所公开的那一类电子报警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锁具。

    日本公开特许昭56-64071公开的那种电子报警锁是利用钥匙背部开有的2进制编码沟槽、锁头内的编码检出机构、解码系统及报警系统的配合来起到防盗报警作用的。当不正确的钥匙扦入锁芯并旋转时,会使钥匙背部触及触指,导致解码电路工作,从而发出报警信号。这种电子报警锁,虽然比以前所公开的锁具的技术性能有所进步,但仍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

    首先,它是利用锁头内的触指及钥匙背部开沟槽的方法来达到报警目的的,但由于受空间位置的限制,不可能在锁头内排列很多触指和在钥匙背上开很多沟槽,故报警系数很低。以常用的弹子级差为0.5毫米的5位弹子锁而言,虽然理论上可配出65即7776把不同牙花的钥匙,但特开昭56-64071公开的电子报警锁,其报警系数一般却只能达到25即32。其次,为使锁芯旋转,同时不能让触指触抵锁芯,这样,必须在锁芯园周上开出与触指相对应的沟槽;但为了防止上弹子在其压缩弹簧作用下,误落入上述沟槽,所述沟槽就不能在锁芯园周上开360°的槽,因此锁芯就不能在锁头内作360°的自由旋转。显然,这种锁很难与目前使用的内、外保险地各种锁体相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锁的安全性能。另外,开这种锁的钥匙背上要开几个编码沟槽,因此降低了钥匙的机械强度及使用寿命。再有,这种锁报警电路复杂,电气元件价格高;锁头与解码器连线复杂,给使用安装带来不便。

    最后,还有一个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即当用异物或俗称的“万能钥匙”去拨动下弹子,作试开锁时,只要不触及用于报警的触指,便不会发出报警信号,显然,给予盗窃者以可乘之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识别锁具钥匙牙花真伪,具有高报警系数,能与各种内、外保险锁配合使用,钥匙形状仍如普通钥匙一样。报警电路简单、价廉,即使用所谓“万能钥匙”作试开锁也能报警且能在报警时同时控制多种防盗设备的全新式防盗锁具。

    按权利要求1至4特征部分制成的自动报警锁达到了此目的。

    本发明的自动报警锁,采用了新颖的钥匙牙花识别机构,只要有一个钥匙牙花不正确,就会使相应上弹子或下弹子卡住锁芯使之不能转动即不能开锁,同时,由锁头内的相应导电弹子与相应上弹子导电部位接触,接通报警电路,发出警报。其报警系数等于理论上可配出的不同牙花的钥匙数。以常用的弹子级差为0.5毫米的5位弹子锁而言,本发明的自动报警锁的报警系数可达65即7776,灵敏度很高。另外,本发明的自动报警锁,锁芯可自由旋转360°,因此能与目前常用的各种内、外保险锁配合使用,故安全性能高。而且,不必在钥匙上开槽或做其它标记,仍使用如普通钥匙一样的钥匙,因此不会降低钥匙的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此外,在使用所谓“万能钥匙”试开锁时,也会因使连在左导电片与锁头上的二根导线构成电气通路而报警或控制多种防盗设备投入工作。

    附图一——九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一为该实施例锁头的外形结构图。

    图二为图一所示实施例锁头的纵向剖视图。

    图三为锁芯中扦有钥匙且在不靠方尺侧上、下弹子孔对应的锁的牙花与钥匙的相应牙花不符时,在该上、下弹子轴线上所作的横向剖视图。

    图四为锁芯中扦有钥匙且在不靠方尺侧上、下弹子孔对应的锁的牙花与钥匙的相应牙花完全相符时,在该上、下弹子轴线上所作的横向剖视图。

    图五为锁芯中未扦入钥匙或钥匙没有完全扦入钥匙孔时,在靠方尺侧上、下弹子轴线上所作的横向剖视图。

    图六为锁芯中扦有钥匙且在靠方尺侧上、下弹子孔对应的锁的牙花与钥匙的相应牙花完全相符时,在该上、下弹子轴线上所作的横向剖视图。

    图七为锁芯中扦有钥匙且在靠方尺侧上、下弹子孔对应的锁的牙花与钥匙相应牙花不符时,在该上、下弹子轴线上所作的横向剖视图。

    图八为本实施例锁的报警电路及其它防盗控制电路电气原理图。

    图九为本实施例锁头自动识别钥匙牙花真伪机构的电气连接原理图。

    参见图一、二,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防盗自动报警锁,有外形结构和安装使用方式与普通标准锁相同的锁头(3、9)、锁芯(6)、方尺(7)、方尺卡子(8)、锁头装饰环(2)、锁头安装螺钉孔(5)、钥匙(1)、上弹子(24、25、26、27、11)、下弹子(20、21、22、23、12)、上弹子压缩弹簧(10、16),靠压缩弹簧(10、16)的作用使上弹子(24、25、26、27、11)对下弹子(20、21、22、23、12)保持一定压力。但其锁头分成上锁头(3)和下锁头(9)二部分,上锁头(3)以绝缘材料制成,下锁头(9)以金属材料制成,上、下锁头镶装在一起。不靠方尺(7)的各位上弹子(24、25、26、27)上镶有外径与上弹子(24、25、26、27)直径相同的绝缘环(17),靠方尺侧的上弹子(11)除镶有绝缘环(18)外,还镶有导电环(19)。

    参见图三、四,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自动报警锁,其上锁头(3)两侧沿轴向开有安装左、右导电片(30、13)用的贯通沟槽,垂直于所述沟槽底面、对着上弹子孔钻有与各上弹子孔相贯的相应的导电弹子(32、33、34、35、15、28)安装孔。从图三可以看出,当不靠方尺(7)侧的某一位上、下弹子(如26、22)孔对应的锁的牙花与钥匙(1)的相应牙花不符时,锁芯(6)被上弹子(26)或下弹子(22)卡住不能转动,同时,导电弹子(34)与上弹子(26)的导电部位接触,构成右导电片(13)与锁头(9)呈电导通路的状态,从图四可以看出,当不靠方尺(7)侧的某一位上、下弹子(26、22)孔对应的锁的牙花与钥匙(1)的相应牙花相符时,上弹子(26)或下弹子(22)不卡锁芯(6),导电弹子(32)抵触在绝缘环(17)上,不接通电路的情况。从图五可以看出,当没有钥匙(1)扦入钥匙孔或钥匙(1)没有完全扦入钥匙孔时,锁芯(6)被靠近方尺(7)侧上弹子(11)卡住不能转动,左右导电弹子(28、15)抵触在绝缘环(18)上,左右导电片(30、13)电路不导通的情况。从图六可以看出,当靠方尺(7)侧上、下弹子孔对应的锁的牙花与钥匙(1)的相应牙花相符时,左右导电弹子(28、15)抵触在导电环(19)上,锁芯(6)不被上弹子(11)或下弹子(12)卡住。左右导电片(30、13)电路导通的情况。从图七可以看出,当靠方尺(7)侧上、下弹子孔对应的锁的牙花与钥匙(1)的相应牙花不符时,左右导电弹子(28、15)抵触在上弹子(11)上,锁芯(6)被上弹子(11)或下弹子卡住,左导电片(30)与锁头(9)电路导通的情况。

    将图三、四和图五、六、七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除靠近方尺(7)的上弹子(11)之外,其余各上弹子(24、25、26、27)均在一侧被各自的导电弹子(32、33、34、35)抵触,其抵触压力由位于导电片(13)和各自导电弹子(32、33、34、35)之间的压缩弹簧(4)的张力所决定;而靠方尺(7)的上弹子(11),两侧被左右对称布置的二个左右导电弹子(28、15)抵触,两侧抵触压力由左、右导电片(30、13)和左右导电弹子(28、15)之间的压缩弹簧(29、14)的作用而产生,二抵触压力大致相等。

    图九是本实施例锁头自动识别钥匙牙花真伪机构的电气连接原理图。其不靠方尺(7)侧的各位右导电弹子(32、33、34、35)与相应位的上弹子(24、25、26、27)组成的电气触点呈并联连接,然后与靠方尺(7)侧的左右导电弹子(28、15)及导电环(19)组成的电气触点呈串联电气连接。左导电弹子(28)与上弹子(11)组成的电气触点并联在前述串并联电气触点的二端。

    图八是本实施例锁的报警电路和其它防盗设备控制电路电气原理图。它由三非门(36)(37)(38)、三非门(39)(40)(41)、电阻(44)(45)(47)(49)(66)、电容(48)(50)、二极管(46)、发光二极管(43)和压电陶瓷(42)构成音响和视觉报警电路。由继电器(56)、触点(51)(52)(53)(54)、NMOS集成电路(57)(58)、按钮(55)(59)、误差消除电路(60)、电阻(62)、电容(61)、二极管(64)、电池(65)及与下锁头(9)和左导电片(30)以导线相连的电触头(63)组成控制电路。上述电路中,所述三非门(36、37、38及39、40、41)是一种CMOS集成电路功率门;所述误差消除电路(60)是一种由CMOS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控制电路,用以消除多次连续扦拔钥匙可能引起的误报警信号。

    本实施例的防盗自动报警锁的自动识别钥匙牙花、辨别钥匙真伪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用与本锁牙花完全相同的钥匙(1)扦入锁芯(6)时,参见图四、六、八、九,各位上弹子(24、25、26、27、11)和下弹子(20、21、22、23、12)均不阻止锁芯(6)转动,虽然靠方尺(7)侧的左右导电弹子(28、15)与上弹子(11)上的导电环(19)接触,使左导电片(30)通过左压缩弹簧(29)及左导电弹子(28)、导电环(19)、右导电弹子(15)、右导电弹子压缩弹簧(14)与右导电片(13)构成了电气通路,但此时不靠方尺侧的右导电弹子(32、33、34、35)均抵触在绝缘环(17)上,因此左导电片(30)与下锁头(9)之间电路不通,所以触点(63)不接通,不发生报警。

    当用有一个或几个牙花与本实施例锁牙花不符的钥匙(1)扦入锁芯(6)时,参见图三、图七、图九,导电弹子(32)或(33、34、35、28)即抵触在上弹子(24~27中之一或11)的导电部位上,触点(63)接通,使音响及视觉报警部分工作,发出报警信号;同时也使其它防盗控制设备工作,达到防盗目的。

    本实施例所以采用图九的联接方式,主要是为了防止实际使用人员不能一下子迅速把钥匙全部扦入锁芯内,造成钥匙牙花没有全部对位而引起误报警而设置的。按图九的联接方式达到了只有全部钥匙扦入以后,才进行钥匙牙花真伪的比较。

    参见图八,由电池(65)通过极性保护二极管(64)对整个报警一一控制系统供电,当接点(63)接通时电源通过接点(63)向延时电路(61)(62)充电1~2秒钟后,延时电路使误差消除电路(60)工作,这一方面使NMOS集成电路(58)及由CMOS功率门(36)(37)(38)及电阻(45)(47)、二极管(46)、电容器(48)组成的1CCMOS集成电路振荡器工作,另一方面也使由CMOS功率门(39)(40)(41)及电阻(49)、电容器(50)组成的1KC    CMOS集成电路振荡器也同时工作,1CCMOS集成电路振荡输出信号使发光二极管(43)每秒钟发出一次闪动的视觉信号。电阻(44)为其限流电阻,电阻(66)是将1C信号耦合到1KC    CMOS集成电路振荡器的耦合电阻,用来使1KC    CMOS集成电路振荡器输出每秒变化一次的调频信号至压电陶瓷喇叭(42),使其发出改变音调的报警音响讯号。

    另外,由于误差消除电路的工作,也使NMOS集成电路(57)工作;进而使继电器(56)动作,导致触点(51)开路,触点(52)(53)(54)导通。触点(54)起到继电器(56)动作的自锁作用,按钮(55)为继电器(56)的释放按钮,触点(51)为一对常闭触点。当本锁安装在汽车上使用时,触点(51)可以与汽车点火电路相串联。当盗车者用与本锁牙花不符的钥匙或异物开启本锁时,一方面可使前述音响及视觉报警系统工作,同时由于继电器(56)的工作并自锁,导致触点(51)开路。这时即使盗车者从玻璃窗进入车内,只要他找不到密藏的释放按钮(55),就很难接通汽车的点火电路,盗车的目的就难以得逞。触点(52)是一对常开触点,当继电器(56)工作并通过触点(54)自锁后,触点(52)可以接通用于防盗的录像、摄影系统,把作案者的行为自动记录下来。触点(53)也是一对常开触点,可用于接通自动制动系统的电气控制设备,完成自动关闭进出口大门及其它自动制动系统的机械动作或控制其它防盗设备。

    按钮(59)在本实施例自动报警锁用于门锁时,作为电铃按钮使用。当按下按钮(59)时,仅使1KC    CMOS集成电路振荡器工作,故压电陶瓷喇叭(42)发出单一音调的电铃声,作为家庭住宅使用尤为适宜。

    使用本实施例自动报警锁时,还可以在门缝、窗缝或锁壳附近安装微动开关,此微动开关可以并联在触点(63)二端,当盗窃者试图撬门或窗时,微动开关接通,使报警一一控制系统工作。

    发明人以常规工艺制造了少量如图一至九所描述的自动报警锁。经半年多内部试用,证明效果确实很好。

防盗自动报警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防盗自动报警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防盗自动报警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盗自动报警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盗自动报警锁.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防盗窃的自动报警锁。它由自动识别钥匙牙花、辨别钥匙真伪的机构及与其配套相连的报警系统电路、控制系统电路组成。在控制系统电路中还设计有延时电路和误差消除电路。当盗窃者用与本锁牙花不同的钥匙或异物试开本实用新型锁具时,所述本锁不但不会被开启,而且会立即接通与本锁配套的报警系统或自动摄影、录像系统,达到防盗窃的目的。当使用者用与本锁牙花相符的钥匙开锁时,本锁能正常开启,不接通任何防盗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