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斗的防磨滑道.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43564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5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7213829.1

申请日:

1987.09.29

公开号:

CN2030625U

公开日:

1989.01.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E02F3/32

主分类号:

E02F3/32

申请人:

埃斯科公司

发明人:

詹姆斯·蒂莫斯·波特

地址:

美国俄勒冈州

优先权:

1986.09.29 US 912,26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张祖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挖斗的一种防磨滑道,包括一组首尾相接固定在挖斗上的底板,通过向后发散的鸠尾在每块底板之下装有一块可卸的滑板。

权利要求书

1: 挖斗的防磨滑道包括一个单一的,矩形的,较长形体,它有一个下表面和一上表面,当滑板安装就位时,该下表面与地面接合,该上表面连接在挖斗上,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具有纵向延伸的槽,该槽提供了两对纵向有间隔的相对的鸠尾形安装面,每对鸠尾形安装面都是纵向发散的。
2: 权利要求1的防磨滑道,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短于该下表面,从而提供了一个可以接合止动器的肩。
3: 权利要求2的防磨滑道,其特征在于:该相对的安装面在该肩的方向是发散的。
4: 权利要求1的防磨滑道,其特征在于:该滑板具有一个纵轴,该滑板安装时沿该纵轴移动;该安装面与该纵轴成小锐角;以及在该两对安装面之间,在该槽上有一对相对的凹口。
5: 权利要求4的防磨滑道,其特征在于:每个该凹口的纵向长度大约与该安装面的纵向长度相等。
6: 权利要求1的防磨滑道,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在其前端设有横向隔开的整体的竖立部分,构成了相对的内壁,每个内壁上的一个凹口使该内壁形成纵向隔开的两对,该内壁向后发散约30°角,每个内壁向下并向外斜展,与垂向成大约30°角,一对中的两部分内壁与另一对中的相应部分纵向对准,该竖立部分在与该形体后端尚有一段距离处即终止。
7: 权利要求1的防磨滑道,与具有发散的斜侧边的一个底板相结合。
8:     按照权利要求1的防磨滑道,其特征在于:这组滑板与挖斗或类似装置相结合,该挖斗具有固定于其上的与滑板数目相同的一组首尾相接的底板,以及固定在挖斗上的止动装置,以便使该滑板维持在该底板上的组装关系。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斗的防磨滑道。

    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挖斗是拉索挖斗,这种挖斗通常装有焊接的滑道条。这些滑道条从挖斗的敞开的前端沿底面向闭合的后端纵向延伸。沿用多年的典型滑道可见诸于美国专利2,492,905号和2,723,471号。采用这些滑道是为了保护挖斗底面,抵御过度磨损,但是当更换滑道时需要相当长的停工时间。固定于挖斗底面的其它种类的滑道见诸于美国专利1,244,117号和        2,325,336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可更换滑道的作法是在可磨损滑板与永久固定在挖斗底面的底板之间采用鸠尾连接。过去在挖掘设备中已经采用过可磨损件与底件间的鸠尾连接。例如,美国专利3,896,345号中的一种斗齿的防磨罩,以及美国专利3,082,555号中另一种斗齿的防磨罩。但近年来,防磨罩的鸠尾连接已为新的斗齿设计所取代,见美国专利4,317,300号和4,326,348号。

    本实用新型地鸠尾连接不同于以前斗齿防磨罩采用的鸠尾连接之处在于其鸠尾表面的发散使得可磨损件在安装过程中不仅与底件结合的更加紧密,而且也使其向上移动并与底件的接触更为密切。

    在以下对结构和原理的详细说明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下附图中的图示实施例进行的,其中:

    图1是从左下侧看拉索挖斗的透视图;

    图2是底板和滑板的分解透视图,虚线不完整地画出相邻的底板;

    图3是沿图1的3-3线看去的放大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和滑板处于最初安装步骤的透视图;

    图5是类似于图4的透视图,区别是所示底板和滑板处于最后的安装位置;

    图6是底板和滑板组件的上视图;

    图7和8是分别沿图6的7-7和8-8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滑板的上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10-10线的侧视图;以及

    图11和图12是分别沿图1的11-11和12-12线的不完整剖视图;

    在附图中(首先参照图1),标号20代表一个拉索挖斗,它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21,一个后壁22和一个敞开的前端23。后壁与底面24相接,底面24终止于敞开的前端23。拉链25与侧壁21的前端相连,提升链26与侧壁21的中部相连。

    底面24的前缘装有一组向前伸出的斗齿27。前述结构基本是传统式的,这里做出说明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环境。

    标号28代表纵向延伸的滑道,在挖斗20的底面24上横向有间隔地装有一组这样的滑道。

    每个滑道组件包括一组底板29(见图2),它们焊接在挖斗的下面,呈串列即纵向对准关系。在图2中,可以部分看到相邻的前一个底板,用虚线画出,标号为29a。图2中与实线所示底板相邻的后一个底板,也可部分看到,标号为29b。

    在图2的立体图中,也可以看到每一个底板29都装有一个滑板30。

    从图3中可以看出,一组底板29用焊接方法固定在底面24上,并向后壁22延伸。这些底板首尾相接,实际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轨道,以便在上面安装类似的一组滑板30。

    在附图中可以看出,安装每块滑板时,使其向着底板29,即沿图2箭头31的方向运动,然后使其向后,即沿图4箭头31的方向滑动。最后,如图5所示,滑板30从底板29向后稍许探出。这样就通过两侧的鸠尾形壁实现了锁紧,关于鸠尾形壁,下面还要详述。

    如图1和3所示,滑板30安装完毕后,把一系列金属块32焊接在最前的滑板30之前和斗齿27之后,以便使滑板固定。更具体来说,金属块即止动块32焊接在相邻的底板29之间,这样使一个金属块即止动块有效地限制两块滑板的位置,实际安装情况中,滑板的排列要比图1所示来得紧密。

    可以看出,拉索挖斗20正常的向前运动向每块滑板30施加一个向后的力。只有当挖斗抵触地面被向后拉的非正常情况下滑板才会遇到一个使其脱离安装位置的力。因此,无需一很强的锁紧来把滑板固定在位。而且,由于使用了一种容易除去的止动块,有利于滑板30的拆卸和更换。

    为了使可更换的滑道抵御挖斗20的非正常向后拉,装有一个护块33,只有在图3的左侧可以看到。有利的是,护块33可以是半个纵向分开的8英寸钢管。护块33向下伸出阻挡最后的滑板30,以防止挖斗非正常的向后运动使其脱落。

    在图6-8中可以看到底板29。它包括一个较长的板状体。后端34,即安装后朝向挖斗后部的一端,横向扩展形成壁35。从图5可以看出,这些臂构成了滑板30的保险止动器。

    体33的每个纵侧都有一对纵向隔开的发散鸠尾形表面37,38,39和40。从图7和12可以清楚地看出,鸠尾形由一个向下并且向外的斜展形成。该斜展即斜角与垂向成大约30°角。逐渐向后的发散大约与纵轴成15°角左右,纵轴即如图4箭头31所示的滑板30安装时的移动所沿的轴线。该斜面和发散为滑板30在底板29上的安装带来特殊的好处,当滑板30沿斜面37~40越向后移动,滑板30与底板29之间接触就越紧密。当两板的相对的鸠尾形表面之间的间隙大于正常值时,臂35构成了保险止动器。在图9中可清楚地看到滑板30的鸠尾形表面,相应于底板上的表面其标号分别为37′,38′,39′和40′。

    现在参照图9和10详细说明滑板30。滑板30也基本上是一个板状体,在平面图中基本呈长方形,其下表面41,在安装以后贴地面滑动。其上表面42上有槽以便于接受底板29,详见图12,其中标号43代表槽底。

    前面已经指出,滑板30上的鸠尾形表面37′~40′的设置与底板29上的鸠尾形表面37~40基本相同。在滑板和底板上,在两侧的两对鸠尾形表面之间纵向上有间隔。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安装所需的移动量。因为每个表面(例如表面37)的轴向长度约为2 3/4 英寸,要使滑板30就位只需移动这么长的距离,而所得到的楔紧作用却相当于移动了两倍于这个距离,即5 1/2 英寸。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底板33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凹口44和45。这样就使滑板带有表面39′和40′的部分的通道呈现图4所示的样式。

    同样,在滑板30上也设有相对的凹口46和47,以便于容纳防磨底板29的带有鸠尾形表面37和38的部分(见图4)。从图5可以看到,安装时,这些凹口是对准的。

    如图12所示,在槽中间设有一个小间隙48。这就保证了槽的中间不会高于两侧支承面43。

    滑板30的上表面42只占据部分滑板的长度,以便形成一个肩49(见图10),如图5右部所示,该肩配合臂35。后部的剩余部分50超出相应的底板29,伸入后一个底板的下部,见图3的件29和29b。每块滑板的最后端51是曲线形的,以便于与相邻滑板的前端52配合,见图3。

    挖斗20的底面24不是平的,而略呈拱形,因此底板29和滑板30具有同样的曲率一一比较图8和10。

    当底板和滑板位于挖斗的“转角”上,即位于侧壁21和底面24的接合处时,如图11所示,底板和滑板为横向的拱形件129和130。同样也有间隙148。然而这些拱形件的作用与前述较平的底板和滑板是相同的。

    本实用新型为挖掘设备如挖斗20(见图1)提供了可更换的防磨滑道。可更换的滑道28取代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焊接式滑道。每个滑道28包括一系列焊接在挖斗20底面24上的底板29(见图2),在图3中的标号为29a、29、29b等。通常滑道28要向后伸到逐渐与底面24接合的后壁22上。

    当底板29装好后,依次安装滑板30。例如,在图3中,最左侧的滑板30在底板上的安装方法可详见图4。实际上,底板29提供了凸榫,装入滑板30的榫眼内。榫眼即槽M,由壁M′限定(见图4),壁M′逐渐向后发散,而且也向下和向外斜展,从而构成与底板29上相应形状表面配合的鸠尾。

    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倾斜的发散的侧壁构成两对纵向具有间隔的鸠尾形表面,例如,在图9中可以见到前面的一对鸠尾形表面    37′和38′以及较后的一对鸠尾形表面39′和40′。如前所述,向后的发散与纵轴约成15°,斜面与垂向约成30°(见图12)。有了这两对分开支承面,就可以用有限的移动安装滑板,大约3英寸的移动量即可产生大约6英寸的支承长度。为此,如图4所示,在这两对支承面之间设有凹口46和47。

    底板29上有横向扩展出的臂35,构成滑板30向后运动的保险止动器。有些情况下,多次更换滑板后,底板29的支承面37~40会产生磨损,因此滑板有可能会向后移动过远。这可以通过滑板30上的肩49配合臂35的方法来防止。

    如图3右部所示,装有向前的止动器32,如果挖斗被向后拉拽,可以防止滑板被无意拆开。而且在每个滑道的后端装有护块    33,它可以防止岩石等物挂在滑板30的探出的部分50上,因而也构成可以防止滑板被剥离的装置。

    更换滑板30的工作很简便,只要除去一个或若干止动块32,卸下某些或全部过度磨损的滑板即可。更换工作可方便地在现场进行,把停工期缩至最短,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挖斗的工作地点很远,往往是在偏僻地带,而且其容积为50~150立方码,停工的代价是昂贵的。而且,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零件的搬运也十分方便,例如,对于上述尺寸的挖斗,每块滑板30约为16英寸长,13英寸宽,4英寸厚。与相应的全长滑道条相比,滑道的分割不仅使更换件搬运方便,而且也更容易趋近于挖斗的曲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在于,纵向焊接在一起的底板29为挖斗的斗部提供了底部的支承,因而消除了为此目的另设支承件的需要。后部的止动块33如同横跨底板29前端焊接的止动块32一样为挖斗提供了横向支承。

    前面结合附图的说明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但是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已经描述的细节做出许多变更而并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挖斗的防磨滑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挖斗的防磨滑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挖斗的防磨滑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挖斗的防磨滑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斗的防磨滑道.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挖斗的一种防磨滑道,包括一组首尾相接固定在挖斗上的底板,通过向后发散的鸠尾在每块底板之下装有一块可卸的滑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