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94348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4151.9

申请日:

2004.02.24

公开号:

CN1559521A

公开日:

2005.01.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040224授权公告日:200608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0; A61P1/16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0; A61P1/16

申请人:

章进;

发明人:

章进

地址:

226600江苏省海安县宁海中路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它由柴胡、枳实、金钱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片姜黄组成;它可由下述方法得到:分别称取上述各组份,按如下步骤:(1)前处理:将药材净选;(2)提取浓缩:将上述黄芩、板蓝根、金钱草、威灵仙、虎杖、茵陈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浓缩成浓缩液;(3)制浸膏:将玄明粉、矾石溶入上述浓缩液中,制成浸膏;(4)粉碎:将其余药材粉碎成粗粉;(5)混合:将上述浸膏与上述粗粉混合、烘干、粉碎制成混合粗粉;(6)分装:将上述混合粗粉分装至滤纸袋中,每小包10克;(7)干燥:将上述置有混合粗粉的滤纸袋于55-60度烘干90分钟,至水含量≤6%;(8)包装:将上述经干燥的滤纸袋以复合膜密封后包装成成品。该袋泡剂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服药方便、吸收快、剂型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低廉。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其特征在于:它由柴胡、枳实、金钱 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片姜黄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其特征在于:柴胡、 枳实、金钱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 片姜黄重量组份比为(
2: 5-
3: 5)∶(2.5-
4: 5)∶(6-10)∶(1.5-2.5)∶ (1.5-2.5)∶(0.15-0.25)∶(1.5-2.5)∶(2.5-3.5)∶(1.5-2.5)∶ (1.5-2.5)∶(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其特征在于:柴胡、 枳实、金钱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 片姜黄重量组份比优选为(1.8-2.2)∶(2.8-3.2)∶(7-9)∶(1.8-2.2)∶ (1.8-2.2)∶(0.18-0.22)∶(1.8-2.2)∶(2.8-3.2)∶(1.8-2.2)∶ (1.8-2.2)∶(3.6-
5: 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按下列各组份柴胡、枳实、金钱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 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片姜黄重量组份比为(1.5-2.5)∶(2.5-3.5)∶ (6-10)∶(1.5-2.5)∶(1.5-2.5)∶(0.15-0.25)∶(1.5-2.5)∶(2.5-3.5)∶ (1.5-2.5)∶(1.5-2.5)∶(3-5)分别称取各组份;按如下步骤:(1) 前处理:将药材净选;(2)提取浓缩:将上述黄芩、板蓝根、金钱草、威 灵仙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浓缩成浓缩液;(3)制浸膏:将玄明粉、 矾石溶入上述浓缩液中,制成浸膏;(4)粉碎:将其余药材粉碎成粗粉; (5)混合:将上述浸膏与上述粗粉混合、烘干、粉碎制成混合粗粉;(6) 分装:将上述混合粗粉分装至滤纸袋中,每小包10克;(7)干燥:将上 述置有混合粗粉的滤纸袋于55-60度烘干90分钟,至水含量≤6%;(8) 包装:将上述经干燥的滤纸袋以复合膜密封后包装成成品。。

说明书


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来自植物的材料的医药用品,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胆石症的中药袋泡剂。

    背景技术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患者静止期症状较轻,仅有轻微的上腹痛和(或)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腹胀、嗳气、厌油腻,在饱餐或高脂肪餐后更为明显,疼痛多在中上腹或右上腹。开始时呈持续性钝痛,以后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的剧痛,以致患者坐卧不安、弯腰、打滚、用拳头紧压腹部,并常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及呕吐等症状。胆囊炎或右侧肝内胆管结石,疼痛可放射至右侧肩胛骨下方;左侧肝内胆管结石,疼痛可放射至左背和左肩;胆总管结石发作时右上腹部绞痛,寒战、高热及黄疸,三者相继出现。

    胆石症为多发病,据统计,在急腹症中,胆石症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而居第二位。由于手术治疗胆石症只有具备手术指征才选用之,并非常规的、最好的治疗方法。西药溶石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往往服药时间长,药价昂贵,且对胆石症活动期症状控制阙如。中成药品种虽多,但治疗效果满意的不多,传统的汤剂虽有疗效,但从配方、浸泡、煎煮至服用长达数小时,还要相应的煎煮工具和条件,操作烦琐,有“慢”之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它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服药方便、吸收快、剂型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低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上述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由柴胡、枳实、金钱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片姜黄组成。

    上述袋泡剂中上述各组份柴胡、枳实、金钱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片姜黄重量组份比为:(1.5-2.5)∶(2.5-3.5)∶(6-10)∶(1.5-2.5)∶(1.5-2.5)∶(0.15-0.25)∶(1.5-2.5)∶(2.5-3.5)∶(1.5-2.5)∶(1.5-2.5)∶(3-5)。

    上述袋泡剂中上述各组份柴胡、枳实、金钱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片姜黄重量组份比优选为:(1.8-2.2)∶(2.8-3.2)∶(7-9)∶(1.8-2.2)∶(1.8-2.2)∶(0.18-0.22)∶(1.8-2.2)∶(2.8-3.2)∶(1.8-2.2)∶(1.8-2.2)∶(3.6-4.6)。

    上述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下列各组份柴胡、枳实、金钱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片姜黄重量组份比为(1.5-2.5)∶(2.5-3.5)∶(6-10)∶(1.5-2.5)∶(1.5-2.5)∶(0.15-0.25)∶(1.5-2.5)∶(2.5-3.5)∶(1.5-2.5)∶(1.5-2.5)∶(3-5)分别称取各组份;按如下步骤:(1)前处理:将药材净选;(2)提取浓缩:将上述黄芩、板蓝根、金钱草、威灵仙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浓缩成浓缩液;(3)制浸膏:将玄明粉、矾石溶入上述浓缩液中,制成浸膏;(4)粉碎:将其余药材粉碎成粗粉;(5)混合:将上述浸膏与上述粗粉混合、烘干、粉碎制成混合粗粉;(6)分装:将上述混合粗粉分装至滤纸袋中,每小包10克;(7)干燥:将上述置有混合粗粉的滤纸袋于55-60度烘干90分钟,至水含量≤6%;(8)包装:将上述经干燥的滤纸袋以复合膜密封后包装成成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上述治疗胆石症地袋泡剂,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服药方便、吸收快、剂型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临床疗效观察: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对来院门诊患者227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185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3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8岁。治疗组中全部病例均程度不同的上腹或右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及右肩背部放射痛或伴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B超检查均提示有结石存在,其中胆囊结石1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6例,肝内胆管结石24例,单纯胆总管结石9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例。另一组为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3岁。对照组中B超检查均提示有结石存在,其中胆囊结石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单纯胆总管结石4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上述患者病程最长12年,最短5天。

    治疗组用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上述袋泡剂20克(2包),沸水150-200毫升浸泡,10-15分钟后取汁饮用。如此冲泡两次,每日两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对照组用口服舒胆通40毫克,每天3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前后详细记录观察对象症状、体征及作B超或CT检查。按照《中药新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的疗效统计见表1。

    表1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185  138(74.6)  21(11.3)  17(9.2)   9(4.9)     176(95.1)

    对照组  42   14(33.3)   3(7.1)    15(35.7)  10(23.9)   32(76.1)

    两组对照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病案:

    病例1:

    刘某,男,60岁,住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花园村,2001年10月25日就诊。主诉右上腹部反复胀痛6年,加重一周就诊。患者6年前因右上腹部胀痛,向右肩背放射,伴恶心、恶寒发热,曾在上海、南通等医院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服用消炎利胆、溶石、解痉止痛剂少数,一周来病情加重,遂来我处就诊。刻诊:右胁下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泛恶、纳呆、厌油腻、口干苦。查体:右上腹压痛、Murphy阳性,舌质红苔黄、脉弦滑。B超检查:胆囊壁毛糙,胆囊腔内三枚强光团,最大直径0.8×0.5厘米,后伴声影。使用本发明的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2个疗程后痊愈。

    病例2:

    吉某,男,62岁,住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瓦甸村,2003年2月16日住院,住院号03563,患者右上腹痛2年,发作3天,伴发寒热、黄疸,查B超示:胆总管结石。因未见明显疗效故由外院转入我院治疗。其诊:右胁胀痛,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高热寒战,口干苦、厌油腻、大便5日未行,尿呈茶色。T39.3℃,巩膜及皮肤黄染,Murphy(+),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血常规:WBC 18.2×109/L、RBC 3.87×1012/L、L 0.12、N 0.88。肝功能:总胆红素77.52μmol/L、1分钟胆红素57μmol/L、ALT 162μ/L、ALP 278μ/L、尿胆红素(+++)。B超示:胆总管内径2.0cm,内见17×9mm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结合使用抗生素、静脉补液支持外,使用本发明的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1个疗程痊愈。

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胆石症的袋泡剂,它由柴胡、枳实、金钱草、山楂、玄明粉、矾石、黄芩、板蓝根、急性子、威灵仙、片姜黄组成;它可由下述方法得到:分别称取上述各组份,按如下步骤:(1)前处理:将药材净选;(2)提取浓缩:将上述黄芩、板蓝根、金钱草、威灵仙、虎杖、茵陈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浓缩成浓缩液;(3)制浸膏:将玄明粉、矾石溶入上述浓缩液中,制成浸膏;(4)粉碎:将其余药材粉碎成粗粉;(5)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