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94276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07516.5

申请日:

2004.03.12

公开号:

CN1559414A

公开日:

2005.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702; A61P1/16; A61P1/14

主分类号:

A61K31/702; A61P1/16; A61P1/14

申请人:

北京奥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吉朋松

地址:

100086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满庭芳园AB座1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涉及低聚木糖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聚木糖在制备治疗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中的应用。应用低聚木糖时,以常规的制剂工艺,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药物配合制备成在临床上可以使用的各种不同剂型的药物。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微囊剂、软胶囊剂、栓剂、膏剂、酊剂、冲剂等。从实验结果知,低聚木糖可高选择增殖双歧杆菌,在慢性肝病中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及使肝脏复常中取得肯定功效,其稳定性好,摄入量少,是一种难得的辅助保肝良药。

权利要求书

1: 低聚木糖在制备治疗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聚木糖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病关系日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与肠道内毒素池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内毒素主要来自肠道菌群紊乱。长期或反复的内毒素升高在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加重肝病的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而肝脏功能异常时,同样也影响肠菌群结构和功能。反之,肠菌群失调又反过来影响肝功能,两者互为因果,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改变。慢性肝炎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胆汁分泌异常,消化不良,营养不足,门静脉高压使肠道淤血,肠粘膜水肿,肠蠕动减慢,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肠道微生物失调,导致出现众多消化道胃肠功能紊乱症状: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秘等。慢性肝炎常伴肠道菌群严重失调,双歧杆菌下降,大肠杆菌,梭菌大量繁殖。肠道中需要的革兰阴性杆菌量增多,产生大量内毒素,内毒素血症在各种肝病中发生率高,影响着病情发展及预后。

    本发明涉及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它又称木寡糖,是由2-7个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功能性低聚糖,其中以二糖和三糖为主,其甜度为蔗糖的50%,口味纯正,类似蔗糖。本专利申请中涉及的低聚木糖都以95%纯度的低聚木糖粉为例,其中二糖和三糖的含量在50%以上,其他的低聚木糖可以按照含量的不同进行折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低聚木糖地一种新用途,尤其是在有效治疗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聚木糖在制备治疗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中的应用。应用低聚木糖时,以常规的制剂工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配合制备成在临床上可以使用的各种不同剂型的药物。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微囊剂、软胶囊剂、栓剂、膏剂、酊剂、冲剂等。

    低聚木糖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可有效地治疗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缓解慢性肝炎轻度者和中度者的乏力、腹涨、腹泻、肝区不适等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申请中涉及的低聚木糖可从市场上购买,如购买北京奥奇生物公司生产的低聚木糖。

    低聚木糖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如下:将玉米芯除杂、粉碎后用饱和的高温水蒸汽进行处理和水洗,然后对调浆后的玉米粉进行高压的蒸煮,蒸煮后的混合物经过汽液分离后,向液体中加入精制的水解酶液,在蒸汽的作用下进行酶解,经过4-8小时的酶解后对母液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加水去除渣子,然后对木糖的母液进行脱色处理、精密过滤、离子交换、真空浓缩便得到了70%的低聚木糖浆,再浓缩就可以得到95%的低聚木糖浆,经过喷粉就可以分别得到70%纯度和95%纯度的低聚木糖粉,最后进行计量包装和入库。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在2003年4月到2003年10月间,选择6家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8-56岁,符合下列标准64例,失访4例,资料完整者60例。慢性肝炎轻度30例,慢性肝炎中度30例。入选前各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慢性肝炎轻度患者:观察组15例,男8例,女7例;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慢性肝炎中度患者:观察组15例,男10例,女5例;对照组15例,男11例,女4例。

    二、入选标准及排除对象

    诊断依据2000年9月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所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测及B超检查结果,符合轻度、中度慢性肝炎,目前仍存在肝功能损害者,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HBsAg阳性或阴性者可入选。

    而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合并心、脑、肾、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的严重原发性疾病,妊娠或有可能怀孕及哺乳期妇女须排除。

    三、服药方法及药物来源

    慢性肝炎轻度及中度患者:各随机分为二组。

    观察组:益肝灵+ViTBCD+ViTC,每次各服2片每日三次,加服低聚木糖每日1.4克,连服1月。

    对照组:益肝灵+ViTBCD+ViTC,每次各服2片,每日3次,连服1月。

    低聚木糖由北京奥奇生物公司提供。

    四、观察项目:

    服用后每二周随访记录临床症状: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肝区不适的状况,并记录不良反应。

    服药前后均作以下检测: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酶,总胆红素,白蛋白,鲎血试验,尿素氮,肌酐。

    五、疗效评判: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脾肿大基本稳定不变者,其它慢性肝炎体症减轻或稳定不变,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蛋白比值明显好转。

    有效:自觉症状好转或消失,肝脾肿大及其它慢性肝炎体症稳定不变;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蛋白比值稳定不变,免疫指标异常者服药后恢复。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六、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测,t检验,P<0.01为非常显著意义。

    实验结果

    一、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情况比较

    1、慢性肝炎轻度者:二组治疗前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肝区不适消失情况见表1。

    表1:慢性肝炎轻度者的主要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消失例数/总数(%)组别乏力纳差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肝区不适观察组6/9(66.7)4/5(80)9/10(90)*6/7(85.7)*2/6(33.3)8/11(72.7)*对照组5/8(62.5)5/6(83.3)4/11(36.3)4/9(44.4)*3/7(37.5)3/12(25)*

    *P<0.01

    由表1可知,腹胀、腹泻、肝区不适治疗后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2、慢性肝炎中度者:二组经治疗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肝区不适消失情况见表2。

    表2:慢性肝炎中度者的主要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消失例数/总数(%)组别乏力纳差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肝区不适观察组7/11(63.6)*7/10(70)8/9(88.9)*10/12(83.3)*4/7(57.1)8/12(66.6)*对照组3/10(30)*7/9(77.8)4/11(36.4)*2/9(22.2)*5/8(62.5)3/11(27.3)*

    *P<0.01

    由表2可知,腹胀、腹泻、肝区不适治疗后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二、实验室检查:

    1、慢性肝炎轻度者:二组经治疗后实验室检测见表3

    表3:慢性肝炎轻度者治疗后二组实验室检测情况比较

    复常数/异常总数(%)组别ALTASTSB鲎血试验观察组3/15(86.7)*2/4(50)5/7(77.4)*0

    对照组4/15(26.7)*1/3(33.3)1/6(16.7)*0

    *P<0.01

    由表3看出,上述实验室指标ALT,SB经治疗后二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

    2、慢性肝炎中度者:二组相比实验室变化见表4

    表4:慢性肝炎中度者治疗后二组实验室检测情况比较

    复常数/异常总数(%)组别ALT AST SB鲎血试验观察组11/15(73.3)*3/11(27.2)10/13(76.9)*4/5(80)对照组5/15(33.3)*2/9(22.2)4/12(33.3)*0

    *:P<0.01

    由表4可见经治疗后ALT,SB二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实验室检测中二组用药前均未见白蛋白异常,而鲎血试验仅在观察组有5例阳性,治疗后4例转阴性占80%。

    三、综合治疗情况

    慢性肝炎二组经治疗后综合疗效情况见表5

    表5:慢性肝炎二组经治疗后综合疗效情况

    慢性肝炎治疗后总有效率(%)慢性肝炎轻度(n=30)慢性肝炎中度(n=30)观察组(n=15)对照组(n=15)观察组(n=15)对照组(n=15)显效(%)26.7 33.3 40 20(n)4/15 5/15 6/15 3/15有效60 46.7 53.3 33.3(n)9/15 7/15 8/15 5/15无效13.3 20 6.7 46.7(n)2/15 3/15 1/15 7/15总有效率86.7 80 93.3* 53.3*(n)13/15 12/15 14/15 8/15

    *:P<0.01

    由表5可见,总有效率仅在慢性肝炎中度者治疗后二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

    四、不良反应

    60例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

    观察组慢性肝炎轻度者临床症状腹胀、腹泻、肝区不适消失率分别为90%、85.7%、72.7%;慢性肝炎中度者乏力、腹涨、腹泻、肝区不适消失率分别为63.6%、88.9%、83.3%、66.6%。上述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实验室检查:ALT、SB复常率在观察组中轻度者及中度者分别为86.7%、77.4%、73.3%、76.9%;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中轻度及中度分别为86.7%及93.3%。

    因此,低聚木糖可高选择增殖双歧杆菌,在慢性肝病中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及使肝脏复常中取得肯定功效,其稳定性好,摄入量少,是一种难得的辅助保肝良药。

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低聚木糖在制备治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中的应用,涉及低聚木糖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聚木糖在制备治疗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中的应用。应用低聚木糖时,以常规的制剂工艺,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药物配合制备成在临床上可以使用的各种不同剂型的药物。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微囊剂、软胶囊剂、栓剂、膏剂、酊剂、冲剂等。从实验结果知,低聚木糖可高选择增殖双歧杆菌,在慢性肝病中改善胃肠道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