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942007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4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209069.0

申请日:

1990.06.19

公开号:

CN2067304U

公开日:

1990.12.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E04G17/04

主分类号:

E04G17/04

申请人:

李渊河;

发明人:

李渊河

地址:

香港高士打道111号东惠商业大厦17楼

优先权:

1989.06.23 US 370851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恒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包括设于面板一面上邻近拼接处的多数个扣环,以及多数个板扣;板扣设有一扣锁部及一操作柄,扣锁部大体上为长条状,截面略呈椭圆形,其较长的径端,可扣住分别设于二欲拼接的面板对应位置上的扣环,借助板扣与扣环内缘的摩擦力,而使设于钢模上的面板稳定结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用钢模面板结合装置,在欲相拼接的面板上固设有扣环,利用板扣插间于两扣环上,而使相拼接的面板获得结合; 其特征在于:该扣环以多数个成对设方式设于二相邻的面板上,每一扣环与面板间形成一开孔;同时各板扣至少设有一扣锁部以及一自扣锁部延伸而出的操作柄,该扣锁部上设有一较长径部及一较短径部,且该较长径部的长度略等于前述扣环与面板之间所形成开孔的高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钢模面板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板扣的操作柄自扣锁部延伸,而与扣锁部呈相互垂直安排。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钢模面板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板扣的扣锁部上较长径部的方向与前述操作柄的方向相互垂直。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钢模面板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板扣扣锁部上较长径部的方向与操作柄的方向相平行。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钢模面板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环更包括有一顶部,以及二自顶部向两侧延伸而出的框部,该框部的一端焊接于面板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钢模面板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板扣扣锁部上的较长径部上形成一弧面。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非常方便并迅速施工,而使面板相互结合的结合装置。

    建筑用模板的种类繁多,从最传统的木质模板,到各式各样的新型钢模板,例如美国专利第2544297号中所揭示的,又例如本发明人所拥有的美国专利第4667923号专利等等,不胜枚举。而本发明人在设法突破传统的钢模的历程中,经多方的努力试验,而完成了一种特殊结构的钢模,其结构上完全摆脱了传统钢模采用加强肋的作法,而以面板和骨架分离的构思,发明出了一种[建筑用钢模],并和本案同日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在[建筑用钢模]乙案中,对于钢模的骨架的构造,面板和骨架的结合构造,到面板相互之间的结合构造,皆已详细揭示。但面板相互间的结合,为了达到结合施工的迅速准确,并尽可能地使结合装置在构造上简单,重量轻,不增加面板的重量,故对于面板的结合装置,确有研究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其构造简单、施工简便,且重量轻而不致增加整体钢模地重量。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如下:

    本实用新型建筑用钢模面板结合装置的特征在于装置内所包括的板扣,设有一扣锁部及一操作柄,均呈一长条状,而相互间略呈垂直;扣锁部的长度大于欲锁定的二扣环间的距离,而扣锁部的一较大径端的长度则约略与扣环内缘与面板间的距离相当,而可靠其间的摩擦力而使扣锁部在扣环内达到定位,而稳定地结合二相邻的面板。

    本实用新型建筑用钢模面板结合装置的另一特征在于板扣中扣锁部较大径端的方向与操作柄的方向相互垂直,故当扣锁部锁定扣环时,操作柄可平贴于面板上,而避免突出面板,容易发生对施工人员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建筑用钢模面板结合装置,包括多数个设于所欲拼接的面板相邻接处的扣环,二面板上的扣环并大体上两两相对;以及多数个板扣,设有一扣锁部及一操作部,相互间作垂直安排,扣锁部大体上呈一长条状椭圆形截面的构造,其较长径的部位可正好卡于前述扣环内缘与面板之间,而实现对二相邻面板的结合。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钢模面板结合装置的构造,目的与功效上的详细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结合装置构件少、装置简单,的的确确是发明人的巧思所得以实现如此功效增进的钢模面板结合装置,与新型专利的[新颖性]及[实用性]完全符合。

    现举一些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的及特征能获得更清晰的了解。

    图1A所示为二欲拼接结合的面板的立体图,其上设有多数个扣环;

    图1B为图1A中部分,亦即扣环的放大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结合装置中板扣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面板结合过程中板扣适遇扣环的立体图;

    图4为面板结合装置中板扣的扣锁部完全扣住扣环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结合装置中板扣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结合装置中板扣第二实施例扣住扣环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1A所示,并请参阅图1B′,为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立体图,以及扣环的放大立体图;面板10及11相互并列在一起,每一面板的拼接侧上各设有多数个按一定间隔排列的扣环20。扣环20整体由略呈一扁平的铁材所构成,包括一突起的顶部  ,以及二自顶部21向两侧略微倾斜的框部22及23,框部22及23的基脚部分焊接在面板10或11上,通过此顶部21及框部22及23和面板之间共同围绕形成一扣环20的开孔24。一般在建筑用钢模中,面板10、11可采用标准规格的钢板,即4毫米(m.m)厚,3400×1260毫米(m.m)长宽的钢板或铁板;而扣环20之间的间隔约在100毫米。

    本实用新型建筑用钢模面板结构装置中的板扣立体图如图2所示;板扣30大体上包括一扣锁部31及一操作柄32,二者相互间略呈垂直安排。扣锁部31大体呈一长条状,其长度应略大于所欲锁定的扣环的间隔,扣锁部31的截面为呈一略作椭圆形的形状,而有一较短径部33及一较长径部34,较短径部33甚至可呈平面形,而较长径部34则更包括一弧面;又,此较长径部34的方向是垂直于扣锁部31和操作柄32所决定的平面。操作柄32的形状并不重要,但在制造的便利上,可和扣锁部31的形状相当,并一次成型,而后再加以弯折而成为一操作柄32的构造,操作柄32是供施工者以手指握持,以进行对面板的结合作业。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结合装置来结合二相邻拼接的面板时,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首先将二面板10、11拼齐,并使二相对应的扣环20约略对正,而后将一板扣30用手抓起,拿住操作柄32,使操作柄32垂直于面板11,而将扣锁部31穿过二扣环20上的开孔24;由于开孔24介于扣环20二框部22及23间的距离大于扣锁部31的较长径部34的长度,而且开孔24介于扣环20的顶部21和面板10或11间的距离大于扣锁部31的较短径部33的长度,所以板扣30可十分轻易地穿过穿孔24。此时,作业人员可用手推或压下操作柄32,而使扣锁部31在开孔24内发生旋转,此时扣锁部31的较长径部分34上的弧面即开始和扣锁20的顶部21的内缘相接触;此后再继续对操作柄32施力,利用扣锁部31的较长径部34和顶部21内缘间的摩擦力关系,而使较长径部34的弧面分别顶住顶部21内缘,和面板10、11,而使面板10和11结合在一起,不再容易脱开。不难了解,利用图2所示的板扣30来结合面板10和11时,如图4所示,当结合操作结束后,因为操作柄32与扣锁部31的较长径部34方向垂直,所以操作柄32正好平贴在面板11上,如此即可避免作业人员碰到操作柄32而受伤;再者,利用板扣30来结合面板10、11,由上述说明可知,其操作十分简便,而且可使二面板10、11的正面(即在设有扣环20的面的背面)相互对齐,只要面板10及11的制造公差能确保在一定的精确度之上,则结合后的建筑用钢板面板表面即十分平整,而不再需要任何的整平的手续。

    再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结合装置中板扣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该板扣40亦设有一扣锁部41及一操作柄42,扣锁部41上亦和板扣30完全相同地设有一较短径部43及一较长径部44。板扣40与板扣30不同点在于其扣锁部41较操作柄42来得短,且扣锁部41的较长径部44的方向和操作柄的方向相平行;此种板扣40特别适合用以结合建筑施工时楼板面板的结合。

    参阅图6,为利用板扣40来结合二楼板钢模面板50及51的部分立体图,板扣40的扣锁部41穿入扣环20的开孔24后,利用旋转操作柄42,而使扣锁部41的较长径部44与扣环顶部内缘及面板50、51相抵紧,而实现结合的目的。不难了解,由于建筑物楼板钢模面板50、51安置在楼板施工的部分,故作业人员不可能碰到结合装置,所以结合装置在结合二面板50、51之后,板扣40的操作柄42垂直于面板51;如此设计板扣40的另一目的,是因为楼板钢模的面板50、51在楼板灌浆施工完毕后,常需要再将面板50、51加以分解,而操作柄42设计得较长,不但作业人员在结合或分解作业上,容易施力,而且具有较大的力矩。

    图4所示的二面板10、11通常是立式面板,亦即组立后是垂直于地面,所以板扣30的操作柄32平贴于面板11,亦即使操作柄32靠本身的重力而向下。同理,在图6所示的面板50、51为水平式面板,所以板扣40的操作柄42宜于面板组立后呈垂直向下的方位,亦即靠其自身的重力而朝下,如此较不易发生脱开的情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佳实施例而已,大凡熟悉此类技术人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成的各种等效变化,仍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钢模面板的结合装置,包括设于面板一面上邻近拼接处的多数个扣环,以及多数个板扣;板扣设有一扣锁部及一操作柄,扣锁部大体上为长条状,截面略呈椭圆形,其较长的径端,可扣住分别设于二欲拼接的面板对应位置上的扣环,借助板扣与扣环内缘的摩擦力,而使设于钢模上的面板稳定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