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式空心抽油杆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抽油杆式泵井中的动力传递装置。
在1993年由国家能源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第1页中介绍了JI型空心抽油杆结构,如图4所示,这种抽油杆的两端均为外螺纹连接,在现场使用时,这种抽油杆是通过螺纹传递动力扭矩和轴向载荷的,利用这种抽油杆连接方式,尤其在地面驱动螺杆泵下井和停机过程中,抽油杆柱克服不了卸扣扭矩,而导致严重的脱扣现象,在抽油杆承受连续大扭矩扭转和拉伸载荷中,更容易造成断杆、滑扣现象,这就大大缩短了它在螺杆泵井中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有杆泵的防脱式空心抽油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防脱式空心抽油杆,它可分为三大部分:上部接头,杆体和下部接头。
其中一节抽油杆下部接头的牙体与另一节抽油杆上部接头的槽体为嵌入式连接。这种的连接方式,是由相互嵌入的牙体和槽体来传递动力扭矩,而杆体之间地螺纹通过连续接箍,只起连接作用,不传递动力扭矩,连接起来的杆体能同步正转反转,具有防脱、防滑、防断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节抽油杆的上部接头的密封头与另一节抽油杆下部接头的密封面密封配合连接。其中上部接头的密封头用两道O型密封圈密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防脱、防滑、防断功能,尤其适用于螺杆泵井;
2.能够承受连续大扭距扭转和卸扣扭距;
3.还适用于无油管采油井中。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一根防脱式空心抽油杆结构简图。
图2为上部接头的槽体剖面图。
图3为下部接头的牙体剖面图。
图4为JI型空心抽油杆结构简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防脱式空心抽油杆,它可分为三大部分:上部接头、杆体和下部接头。
上部接头由密封头1、槽体2、上公螺纹3、卸载槽4、杆体上部过渡部分5组成。杆体为10。下部接头由牙体9、密封面8、下公螺纹7,杆体下部过渡部分6组成。
其中卸载槽4对用于连接抽油杆的接箍起止推作用。杆体上部过渡部分5和杆体下部过渡部分6在接箍连接过程中,可以用扳手和管钳。杆体10为空心杆体。
图2为上部接头槽体的剖面图,槽体的横截面形状中间为园形,两边为凸起的园弧形。
图3为下部接头牙体的剖面图,牙体的横截面形状为与槽体配合的两瓣园弧形。
在现场施工时,是将若干个相同的防脱式空心抽油杆用接箍连接起来使用,首先把连接接箍旋入第一根抽油杆下部接头的下公螺纹7上,旋至牙体9完全露出接箍为止,然后把第一根抽油杆的牙体9完全插入第二根抽油杆的槽体2中,同时使第一根抽油杆的密封头1旋至第二根抽油杆的密封面8处,二者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再把接箍旋紧到第二根抽油杆的卸载槽4上,当接箍由第一根抽油杆的下公螺纹7旋进第二根抽油杆的上公螺纹3时,可以用扳手或管钳调节接箍的位置,使其正确放置。这样两根抽油杆就连接起来,余下的抽油杆依此类推连接起来,最后把连接好的抽油杆下入到井中进行工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例,其中槽体2的横截面外部形状与牙体9的横截面内部形状还可以是规则多边形或非规则多边形,当然,多边形的设计应能使两者连续地嵌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