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工程的集取水装置,特别是供水业中用虹吸法取水的水源井。 已有的水源井有大口井和沉井,如图2所示,有直径大于3米的装埋至地下含水层的井管1,井管周围可以接通多根呈辐射分布的辐射管2,在井管和辐射管的管壁上开制有许多渗水孔3,井管顶端伸出地表,管口装设有井盖4,井盖上设有观察维护用入孔5和透气孔6。虹吸管7直径约为300毫米,与井管相比为小口径管。虹吸管一端贯穿井管伸入井管内,另一端接至集水井,利用虹吸原理将大口井(即水源井、又称子井)中的水自动吸入集水井(又称母井)中,是一种无泵无能耗的自动取水装置。这种水源井口径大、结构较复杂、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对地层地质要求高、使用寿命短、且只能采集浅层地下水,需要长期赔偿土地占用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口径小、结构简单、建设费用低、不占耕地、可采集多层不同含水层的地下水和深层承压地下水的虹吸取水的水源井。
本实用新型的无泵自动取水管井(参见附图),包含井管(8),和至少一根虹吸管(13),上述虹吸管与井管接通成一体。
上述井管与虹吸管间可以有多通接管,多通接管可以是三通管、四通管……。
上述井管的上端可以有洗井孔(16),洗井孔可以有用螺栓装联的封板(18),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封孔,洗井时再开孔。
上述井管可以有含过滤网(12)的过滤管(10)和下端的沉砂管(9)。
上述井管和虹吸管,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管、可以是金属管,也可以是非金属管。
本实用新型将虹吸管与井管联接成一条管道,利用虹吸原理将本实用新型中的集水输送至集水井。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井管口径小,可采用钻探打井,且工程量小;而大口径须采用人工开挖,且工程量浩大。装设相同口径的虹吸管,本实用新型与大口井相比,建设费用可降低90%以上,建设周期可缩短85~88%。
二、本实用新型井管口径小,可全部埋入地表层以下,不占用地表面积,特别是安装虹吸管后可填土恢复耕地,而不占用农田;大口井井盖露出地表,占地面积大,占用农田,要长期支付赔偿费。
三、本实用新型采用钻探打井,适用于各种地层结构,能钻打岩层,可进行深层承压水开采和多层含水层开采;大口井采用人工开挖,不适于基岩地区,且仅应用于浅表含水层开采。
四、本实用新型采用钻探打井,下埋井管,能在井管外周按级配选料填砾,保证井管的渗水集水性能,且可采用如化学洗井、空压机洗井等多种洗井方法,以保持井管渗集水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长,可达50年以上;大口井采用人工开挖,井管外周不能填砾,渗水孔易被泥沙淤塞,使渗水性能下降,且不能清洗管壁清除淤塞,其寿命短,不足20年。
五、本实用新型将井管与虹吸管直接连接成一体,将伸入井管的虹吸管段与井管合而为一,使井管兼作部份虹吸管,无须设置入孔、透气孔、辐射管,简化了管井结构,节省了原材料,其制造和装埋工程更加简便,降低了建设费用和建设周期。
六、本实用新型的管井为全密封,可避免和减少人为破坏和污染,安全性高,管理简便,减少管理费用;大口井的井盖露出地表,安全性差,占地赔偿和管理费较高。
七、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地下水开采的水厂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改造费用低。
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地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泵自动取水管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已有的大口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泵自动取水管井,如图1、3所示。由井管和虹吸管接通成一体构成。可选用钢筋混凝土管或钢管,或其他材质管。
上述井管8,为直线形管,在井管下端可以有通常的沉砂管9,在井管与沉砂管之间可以有采用螺纹结构或接口焊接结构连接的过滤管10。过滤管采用通常结构,在管壁上开制有渗水孔11,在管外周包覆有过滤网12。
上述虹吸管13,也可以是直线形管。井管与虹吸管可以用一根管弯制而成。也可以用弯接管14或多通接管焊连构成,当虹吸管为一根时采用弯接管,当有多根虹吸管时可采用相应的三通接管、四通接管等多通接管。
上述井管,与虹吸管连通成一体后,既司井管之职,又司虹吸管之职,既是井管,又是虹吸管的一段。
在上述弯接管14上方,沿井管轴线焊连有洗井管15洗井管管口成为井管上端的洗井孔16,用螺栓17联接严密地装设法兰结构的封板18。必要时可卸下封板,清洗井管。
采用机力钻探方法打井,将本实用新型装埋入井孔,用通常砂砾充填在本实用新型外周,上方用通常的泥土掩盖,建成本实用新型的水源井(子井),将虹吸管接至集水井(母井),采用通常的抽吸法建立虹吸后,地下水经砾石层、过滤管、汇集于本实用新型,再经虹吸管自动流入集水井。
下面再将相同产水量的本实施例与大口井对比例列表比较。
本 实 用 新 型 实 施 例大 口 井对 比 例井管管径Φ 325 mm Φ 3000 mm虹吸管管径Φ 325 mm Φ 325 mm井管与虹吸管管径比值1 9.23开采直径Φ 600 mm Φ 5000 mm开采深度20 m20 m 建设费用≤1.5万元人民币≥20万元人民币建设周期7 天1.5 ~ 2月占地面积019.6 m2使用寿命> 50年< 20年占用农田长期赔偿费0成都地区1000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