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具有增强不连续弹性聚合物区域的复合网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包括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复合网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需要一些强化以承受在使用过程中经受的作用力的网布制成的物品的制造是已知的。在许多情况下,仅在整个基底或者网布上提供强化。但是,这样的手段可能会增加网布的费用和重量以及增加在网布的整个表面上的刚度-即使在那些无需增强的区域中。另外,与网布共同延伸的增强层还可降低其透气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在需要增强的所选择的区域中将较小的增强材料件连接在网布或者基底上。但是,这样的不连续部件地处理和连接可是有问题的,诸如可能减少生产量、导致浪费(在不连续的部件没有牢固连接的情况下),需要在网布上精确对准或者定位、需要使用粘接剂或者其他粘合剂等。不连续的部件也可提供较尖的边缘,会造成疼痛或者不舒适。由于增强件通常位于基底的表面上,因此疼痛或者不舒适可被加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制造复合网布的方法,所述复合网布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增强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位于其上和/或网布内的基底。
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点是,能够将一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转移到基底的主表面上,其中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的热塑性材料可被转移辊压靠在基底上。如果基底是多孔的、纤维状的等,压力可通过迫使热塑性成分的一部分渗入基底和/或包封基底的纤维来增强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与基底的连接。
另一个优点是,能够控制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形状、间隔和体积。这是特别优越的,这是由于这些参数(形状、间隔和体积)可是固定的并且与系统的作业速度无关。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作于复合凹槽和它们的应用,复合凹槽可提高根据本发明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成型。复合凹槽例如可提高较大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在基底上的转移以及具有变化的厚度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转移。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提供沿着基底的长度延伸(但不是沿着基底的宽度形成,即,不连续聚合物区域不是与基底的主表面共同延伸)的一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在基底的宽度上提供不同的热塑性成分,以使一些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可由一种热塑性成分形成,而其他的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是由一种不同的热塑性成分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在基底的两个主表面上提供一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在相对的主表面上的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可根据需要形成有相同或者不同的材料和其他特征。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复合网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转移辊,所述转移辊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包括形成在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凹槽,其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包括至少一个包括由多个胞室形成的复合凹槽的凹槽;以及将一种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输送到转移辊的外表面上。所述方法还包括从转移辊的外表面刮擦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其中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的一部分进入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并且在从转移辊的外表面刮擦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后使得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部分保留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以及通过使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与转移辊的外表面和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接触从而将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接着使基底与转移辊分离,其中在使基底与转移辊分离后,由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形成的一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位于所述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
在其他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复合网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转移辊,所述转移辊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包括形成在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凹槽,其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包括至少一个包括由多个重叠的胞室形成的复合凹槽的凹槽;以及将一种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输送到转移辊的外表面上。所述方法还包括从转移辊的外表面刮擦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其中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的一部分进入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并且在从转移辊的外表面刮擦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后使得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部分保留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以及将基底的第一主表面的一部分压入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其中第一主表面包括多孔表面,所述多孔表面包括纤维,并且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的一部分渗入多孔表面,另外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包封至少一些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使基底与转移辊分离,其中在使基底与转移辊分离后,由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形成的一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位于所述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
在其他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复合网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转移辊,所述转移辊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以及将一种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输送到转移辊的外表面上。所述方法还包括从转移辊的外表面刮擦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其中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的一部分进入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并且在从转移辊的外表面刮擦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后使得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部分保留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以及通过使第一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与转移辊的外表面和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接触从而将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接着使第一基底与转移辊分离,其中在使基底与转移辊分离后,由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形成的一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二基底层压在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其中在将第二基底层压在所述第一基底上后,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一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位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
在其他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复合网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转移辊,所述转移辊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以及将一种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输送到转移辊的外表面上。所述方法还包括从转移辊的外表面刮擦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其中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的一部分进入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并且在从转移辊的外表面刮擦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后使得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部分保留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使第一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与转移辊的外表面和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接触从而将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中的所述熔融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接着使第一基底与转移辊分离,其中在使基底与转移辊分离后,由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形成的一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二基底层压在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二主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二主表面位于第一基底中与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一主表面相对一侧,其中在第一基底上的一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暴露在所述第一基底上。
在其他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熔融热塑性成分转移到基底上的转移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具有外表面的辊;以及形成在所述辊的外表面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凹槽,其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凹槽的每一个凹槽是由多个胞室形成的复合凹槽。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各个示意性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和优点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制造的一个复合网布上的一个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用于制造复合网布的转移辊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3A是在所述凹槽形成过程中在一点处的沿着图2中的线3-3得到的图2的凹槽的横截面图。
图3B是在所述凹槽形成过程中在另一点处的沿着图2中的线3-3得到的图2的凹槽的横截面图。
图3C是在所述凹槽形成过程中沿着图2中的线3-3得到的图2的凹槽的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制造在复合网布上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转移辊的一部分上的另一个凹槽的平面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5-5得到的图4的凹槽的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制造在复合网布上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转移辊的一部分上的另一个凹槽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复合网布的横截面图,其中包括在两个基底之间的增强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
图8是图7的复合网布的横截面图,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连接两个基底以形成复合网布之前。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其上形成有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并且可制造成复合网布的一个示例性基底的平面图。
图10是在基底的两个主表面上具有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另一个复合网布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用于在基底上提供不连续的聚合物区域的聚合物转移工艺的透视图。
图11A是表示刮刀和用于本发明的转移辊上的凹槽之间关系的放大的示意图。
图11B是表示将基底压靠在转移辊上的顺应支承辊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
图11C是表示包括与转移辊中的凹槽对准的突起的配合的支承辊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
图12示出了与分区的输送系统和方法结合使用的另一种转移辊和聚合物源。
图13是根据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基底上提供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而形成在复合网布中的一个物品的平面图。
图14是沿着图13中的线14-14得到的图13的物品的横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制造的一个复合网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6是可用于制造图15的复合网布的转移辊的透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制造的一个复合网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所述复合网布包括在基底宽度上延伸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用于生产复合网布的方法和系统,所述复合网布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具有位于表面上或在复合网布内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现将对各种不同的结构进行描述以说明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复合网布的各种实施例。这些示意性结构不应该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仅由后面的权利要求限定。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制造的一个复合网布的横截面图。所述复合网布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18和第二主表面19的基底10。一个或者多个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位于基底10的第一主表面18上,应该理解的是,所述基底可包括多于一个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例如在图7-12中所示。
最好,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复合网布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的每一个包括在基底10的表面18上方的变化厚度或者高度。最好,厚度变化以在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的边缘15附近的较薄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形式设置。
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的较厚的中央部分和较薄的边缘15的组合可提供优点。较薄的边缘15可更容易弯曲或者比较软,如果包括这样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复合网布结合在诸如尿布、手术服等的服装中,这样可增强舒适度。同时,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的较厚的中央部分可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提供所需的刚度。
增强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可覆盖它们位于其上的基底10上的表面18上任何需要部分,但是应该理解的是,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将不覆盖基底10的所有表面。例如在1999年2月25日提出的、申请号为09/257,447、标题为“WEB HAVING DISCRETE STEM REGIONS”的未审定的美国专利申请(以国际公开号WO 00/50229公开的)中描述了被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占据的表面积的百分比中的一些变化。
另外,尽管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被表示为相互分开的形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利用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制造的一些复合网布可包括用于形成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较薄的热塑性成分表层。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表层连接复合网布上的一些或者所有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但是,表层中的聚合物材料的量将不足以在较厚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之外提供明显的增强。
用于本发明的复合网布的基底可具有多种结构。例如,基底可是织造材料、非织造材料、编织材料、纸、薄膜或者其他任何可通过辊隙点供给的连续介质。基底可具有多种性能,诸如延伸性、弹性、挠性、顺应性、透气性、多孔性、刚性等。另外,基底可包括褶、波纹或者其他由平的平面片状构造形成的变形形式。
在一些情况下,基底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延伸性,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可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延伸的网布最好可具有至少50gm/cm的初始屈服张力,初始屈服张力至少100gm/cm更好。另外,可延伸的网布最好是可延伸的非织造网布。
可用于本发明的制造非织造网布的适合的工艺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敷设(airlaying)、纺丝粘合、纺丝编织、粘合熔体吹制网布和粘合梳理网布成型工艺。纺丝粘合非织造网布是通过从喷丝头中的多个细小模孔挤压熔融热塑性塑料,诸如长丝制成的。例如通过非离析的或者离析的流体抽吸或者其他已知的纺丝粘合机构使挤出的长丝的直径在张力下快速减小,其他已知的纺丝粘合机构诸如在美国专利US4,340,563(Appel等);美国专利US 3,692,618(Dorschner等);美国专利US 3,341,394(Dorschner等);美国专利US 3,276,944(Levy);美国专利US 3,502,538(Peterson);美国专利US 3,502,763(Hartman)和美国专利US 3,542,615(Dolo等)中披露。纺丝粘合网布最好被粘合(点或者连续粘合)。
非织造网布层也可由粘合的梳理网布制成。梳理网布由独立的人造纤维制成的,纤维被输送通过精梳或者梳理单元,精梳或者梳理单元在加工方向上使人造纤维分离和校直以形成取向基本上为加工方向的纤维非织造网布。但是,可使用随机数发生器以减小该加工方向取向。
在梳理网布已经形成后,接着利用几种粘合方法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使其粘合以为其提供适合的拉伸性能。一种粘合方法是粉末粘合,其中粉末状的粘接剂分布在整个网布上接着被活化,通常利用热空气加热网布和粘接剂。另一种粘合方法是花纹粘合,其中利用被加热的砑光辊或者超声波粘合设备将纤维粘合在一起,通常以一种局部粘合图案,尽管如果需要的话可在其整个表面上粘合网布。通常,被粘合在一起的网布的纤维越多,非织造网布拉伸性能越大。
空气敷设(airlaying)是另一种可用于制造本发明中所用的纤维非织造网布的工艺。在空气敷设(airlaying)中,长度通常在6至19毫米的范围内的小纤维束在空气供给源中被分离和夹带并且接着沉积在成型筛网上,通常借助于真空供给源。随机沉积的纤维接着被相互粘合,例如利用热空气或者喷射粘接剂。
可利用从多个模孔挤压热塑性聚合物形成熔体吹制非织造网布,就在聚合物从模孔排出的位置处,聚合物熔体流立刻被沿着挤压模两面的热高速空气或者蒸汽削弱。所得到的纤维在被收集在收集表面上之前在所得到的紊乱的空气流中被缠绕成粘附的网布。通常,为了为本发明提供足够完整性和强度,必须利用诸如上述的空气粘合、加热或者超声波粘合使熔体吹制网布被进一步被粘合。
例如在国际公开号为WO 96/10481的国际专利申请(Abuto等)中披露的,可利用跳跃纵切可使网布具有延伸性。如果需要一种弹性的可延伸的网布,在网布与任何弹性部件相连之前,狭长切口是不连续的并且通常被切割在网布上。尽管比较困难,但是在非弹性网布被层压在弹性网布上后也能够在非弹性网布层中产生狭长切口。在非弹性网布中的至少一部分狭长切口应该基本上垂直于(或者具有基本垂直的向量)弹性网布层的可延伸性或者弹性的预定方向(至少第一方向)。基本垂直意味着,所选择的一个或者多个狭长切口的纵向轴线和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在60和120度之间。足够数量的所述狭长切口基本上是垂直的以使整个层压制品是弹性的。当希望弹性的层压制品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弹性时,在两个方向上提供狭长切口是有利的。
本发明所用的非织造网布也可是如在美国专利US 4,965,122;US4,981,747;US 5,114,781;US 5,116,662;以及US 5,226,992(所有都是Morman的)中披露的颈缩的或者可逆颈缩的非织造网布。在这些实施例中,非织造网布在垂直于所需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被拉伸。当非织造网布被设定在该延伸条件下,它将在延伸方向上具有拉伸和恢复性能。
本发明所用的基底最好可在基底的一个或者两个主表面上具有一些空隙率以便当熔融热塑性成分被提供在基底的其中一个主表面上时,随着熔融热塑性成分渗入和/或包封基底的多孔表面的一部分,在熔融热塑性成分和基底之间形成机械粘合。本发明中所用的术语“多孔的”包括两个结构,包括其中形成孔隙的结构,以及由能够使熔融热塑性成分渗入到纤维之间的间隙中的纤维聚集形成的结构。如果多孔表面包括纤维,热塑性成分最好可包封在基底表面上的纤维或者纤维部分。
当选择一种其上施加熔融热塑性成分的适合基底时,在基底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的类型或者结构应该被考虑。通常,这样的材料是在将热塑性成分转移到基底的步骤中经受的温度和压力下不熔化、软化或者其他分解的类型和结构。例如,基底应该具有足够的内部强度以使其在该工艺中不瓦解。最好,基底在转移辊的温度下在加工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将其完整地从转移辊上移除。
这里所用的术语“纤维”包括无限长度的纤维(长丝)和不连续长度的纤维,例如人造纤维。本发明所用的纤维可是多组分纤维。术语“多组分纤维”指的是,在纤维横截面中具有至少两种截然不同的在纵向共同延伸的结构聚合物区域的纤维,与其中的区域趋于散布、随机或者松散的混合物相反。这样,截然不同的区域可由不同类别的聚合物(例如,尼龙和聚丙烯)制成或者可同一种类(例如尼龙)但性能或者特征不同的聚合物制成。这样,术语“多组分纤维”包括,但不限于,同心和偏心皮芯纤维结构、对称或者不对称并排纤维结构、海岛纤维结构、扇形纤维结构和这些结构的空心纤维。
尽管在本发明的各个横截面图中所示的基底采用单层结构,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基底可是单层或者多层结构。如果使用多层结构,应该理解的是,各层可能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性能、结构等。例如在1999年2月25日提出的、申请号为09/257,447、标题为“WEB HAVINGDISCRETE STEM REGIONS”的未审定的美国专利申请(以国际公开号WO 00/50229公开的)中描述这些变异中的一些。
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可由多种不同的热塑性非弹性体聚合物材料形成。本发明所用的“热塑性塑料”(及其变异)指的是当受热时软化并且在冷却到室温时回到其原始状态或者接近其原始状态的聚合物或者聚合物成分。本发明方法所用的热塑性成分应该流到或者进入到形成在下面将描述的聚合物转移辊中的凹槽中。
适合的热塑性成分是可熔化处理的热塑性成分。这样的聚合物是将在熔化过程中充分流动以至少部分充填凹槽并且不会明显降解的聚合物。多种热塑性成分在用于本发明的工艺中具有适合的熔化和流动性能,取决于凹槽的几何形状和处理条件。另外,最好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可熔化处理的材料和处理条件,即,热塑性成分的任何粘弹性恢复性能不会使其从凹槽壁明显拉出直至希望将热塑性成分转移到基底上。
可用于本发明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聚亚安酯、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基乙烯醇共聚物、聚氯乙烯、丙烯酸酯改性乙烯基醋酸乙烯酯聚合物、乙烯基丙烯酸共聚物、尼龙、碳氟化合物等。
一种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是一种熔化并且在冷却后回到其原始状态或者接近其原始状态并且在环境温度(例如,室温和压力)下不具有弹性体性能的聚合物成分。本发明所用的“非弹性体”指的是,将在被拉伸后不会基本上恢复其原始形状的材料。另外,非弹性体材料最好可在变形和松弛后维持永久变形,在适合的延伸率下,例如50%(对于那些材料,在不出现断裂或者其他破坏形式的情况下,可拉伸达到50%),永久变形最好至少为初始长度的20%或者更大,至少为初始长度的30%或者更大更好。
本发明所用的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也可与用于达到所需作用的各种添加剂结合。这些添加剂例如可包括填料、粘度还原剂、增塑剂、增粘剂、着色剂(例如,染料或者颜料)、抗氧化剂、抗静电剂、粘结助剂、防粘连剂、增滑剂、稳定剂(例如,热和紫外线)、发泡剂、微球体、玻璃泡、强化纤维(例如,微纤维)、内含脱模剂、导热颗粒、导电颗粒等。可用于热塑性成分中的这样材料的量显然可由处理和使用这样的材料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确定。
图2是用于可将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14沉积在如图1中所示的基底10上的转移工具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外表面32的所示部分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凹槽34。图2还示出了多个散布在转移辊的表面32上的较小的凹槽38。每一个凹槽38小于较大的凹槽34,在覆盖区域(见下面)以及凹槽体积方面。在转移辊的使用过程中,较小的凹槽38也可充满熔融热塑性成分,由凹槽38形成的较小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具有如下面将参照图7-9描述的多种目的。
凹槽34最好是利用任何适合的技术,例如机加工、蚀刻、激光烧蚀等在表面32中形成的胞室34a、34b、34c和34d的复合。图3A-图3C示出了一组用于制造如图2中所示的转移辊30中的复合凹槽34的步骤。图3A-3C是沿着图2中的线3-3得到的,因此不包括图2中所示的最小的胞室34d。
另外,图2中示出了每一个胞室的完整轮廓线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尽管应该理解的是,每一个胞室的部分实际上在完成的复合凹槽34中是看不到的。另外,所示复合凹槽34是由多个圆形胞室34a-34d制成的。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凹槽可由具有任何所选择的形状,例如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胞室制成的。另外,本发明的复合凹槽可由具有各种形状和/或尺寸的胞室构成。
在所示复合凹槽34中,胞室34a具有最大的直径并且在表面32中形成最大深度。另外,如图3A中所示,可先形成胞室34a。或者,先形成较小的胞室,稍后形成较大的胞室。如图3B中所示,接着可形成胞室34b。在所示实施例中,胞室34b在转移辊30中形成的深度比胞室34a浅。从这从可以看出,胞室34b与较大的胞室34a重叠,因此不是所有的较小胞室34b的轮廓线实际上形成在转移辊30中。
图3C中所示的最终步骤是形成从中心胞室34a向外比胞室34b更远的较小胞室34c。在所示实施例中,这些外部胞室34c形成的深度浅于胞室34b,从而有使得如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边缘处较薄。
尽管不希望受到任何理论限制,但是假设在凹槽34的复合结构中在不同的胞室之间的边界处形成的特征(例如,边缘、突脊等)可增强其在下面所述的转移过程中保留熔融热塑性成分的能力。
用于本发明的转移辊上的凹槽可利用它们在成型工具的外表面上的覆盖区域所占据的面积、覆盖区域的最大尺寸(在辊的表面上沿着任何方向)、凹槽的体积、覆盖区域的形状等来表征。
当利用凹槽的覆盖区域所占据的面积表征时,每一个凹槽34可具有面积为4平方毫米(mm2)或者更大的覆盖区域。在其他情况下,每一个凹槽34可具有面积为8平方毫米(mm2)或者更大的覆盖区域。
可表征凹槽的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在转移辊30的表面32上所测得的最大覆盖区域尺寸。当利用最大覆盖区域尺寸表征时,凹槽可具有2毫米或者更大的最大覆盖区域尺寸,在一些情况下,凹槽可具有5毫米或者更大的最大覆盖区域尺寸。
用于表征本发明所用的凹槽的另一种方式是利用体积。例如,凹槽可具有至少3立方毫米(mm3)或者更大的凹槽体积,或者,凹槽可具有至少5立方毫米(mm3)的凹槽体积。凹槽体积也可能是重要的,这是由于在转移过程中至少一些熔融热塑性成分可被保留在凹槽内,即,凹槽体积最好相对于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优选体积是尺寸过大的以补偿保留在凹槽内的热塑性成分。
可基于多种因素选择转移辊30上的凹槽34的取向。细长凹槽34可沿着加工方向(即,基底移动方向)、沿着横穿网布的方向(即,基底移动方向横交的方向)或者其他任何在加工方向和横穿网布的方向之间的取向。
图4和图5还示出了形成在本发明的方法所涉及的用于在基底上提供增强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转移工具中的凹槽形状的另一种变型。凹槽134位于采用圆形槽形状的转移工具的表面132中,并且岛133位于形成在外表面132中的凹槽134中央。
包括诸如在图4中所示的岛的凹槽可用于在基底上提供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其中基底的一部分暴露在聚合物围环内。所得到的构造例如可用于在例如钮孔、狭槽、穿孔或者形成在基底上的其他开口的区域中增强基底。也可使用其他类似的构造。
形成在凹槽134的中央的岛133的高度最好与包围凹槽134的转移辊的外表面132相同。尽管所示的凹槽134中仅形成了一个岛133,但是如果需要的话,用于本发明方法的凹槽可包括位于每一个凹槽内的两个或者多个岛。另外,岛和周围的凹槽的形状也可改变,例如具有圆形最靠外周边的凹槽可与具有不同的形状的岛成对。在另一个变型中,岛也可不被集中在如图4中所示的凹槽内。
图5中所示的另一个变型是凹槽134的深度变化,该凹槽在岛附近是最深的并且在凹槽134的最靠外周边处升高至较浅的深度。这样一种构造可提供一个具有挠性较大的边缘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这是由于如前面参照图1所述的聚合物区域变薄。另外,尽管所示凹槽134没有如同图2中的凹槽34所具有的复合构造,但是包括岛133的凹槽134最好可被形成为多个胞室的复合凹槽。
图6示出了形成在转移工具的表面232中形成的另一个凹槽234,类似于图4和图5的凹槽134的形式,凹槽234还包括岛233。不同于凹槽134,凹槽234以基本上椭圆形延伸,优于钮孔或者类似结构的形成。另外,尽管所示凹槽234没有如同图2中的凹槽34所具有的复合构造,但是它最好形成为多个胞室的复合凹槽。
图7和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转子的复合网布的另一个变型。图7的复合网布是一种包括第一基底310a层压在第二基底310b上以形成层压基底310的层压结构。多个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位于两个基底310a和310b之间。所示的多个较小的连续聚合物区域380位于较大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之间。较小的连续聚合物区域380可是任选的,即,它们可无需与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结合。这些较小特征可用于在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之间将两个基底310a和310b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情况下,当聚合物区域314和308仍然处于略微熔融状态下以使它们被在相对基底上的对应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粘合或者与其相对的基底粘合时,当进行层压时,可仅利用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和318实现两个基底310a和310b的连接。该构造的一个优点是,无需附加的材料和/或处理步骤可进行层压。基底310a和310b之间的层压或者可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多种材料和/或技术来实现,例如,热粘合、粘结剂、树脂、带薄膜/网布等。例如,见美国专利US 2,787,244(Hickin);US 3,694,867(Stumpf);US 4,906,492(Groshens);US5,685,758(Paul等);以及US 6,093,665(sayovitz等)。
参见图7描述的层压结构例如可用于在复合网布的两侧上提供类似衣服或者较软感觉或者外观、透气性、多孔性等。这与所有不连续聚合物区域位于复合网布的暴露表面上的复合网布不同。例如在图7中所示的层压复合网布结构还可用于在复合网布结构的相对两侧上提供不同的性能。例如,多孔性或者其他性能在不同基底310a和310b之间可是不同的。
图8示出了利用沿着在该图的两侧的箭头方向操作的作用力使基底310a和310b层压在一起。图8中所示的一个特征是基底310a上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a与位于基底310b的相对表面上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b结合以形成如图7中所示的复合网布中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
图8中所示的另一个特征是,如图7中所示的较小聚合物区域380可由基底310a上的聚合物区域380a和基底310b上的聚合物区域380b构成的。在其他情况下,较小聚合物区域仅位于一个基底310a或者310b上并且在层压过程中最好直接粘接到相对基底上。类似地,在一些情况下,在连接相对的基底之前可通过使聚合物仅沉积在一个基底310a或者310b上来形成较大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
图7和图8中所示的复合网布的层压构造的一个可能的优点是,通过将两个独立的聚合物区域314a和314b层压在一起形成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可提供一种组合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其中包含比利用本发明方法以一个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形式有效沉积更多的聚合物。附加的聚合物可提供更硬的、更厚的或者具有其他有利特征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
图9是可用于形成图7中所示的复合网布的复合网布的平面图,其中一个整体基底310的两个部分310a、310b可沿着折线302折叠以提供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层压结构。或者,如图8中所示的基底310a和310b可在层压之前是相互分离的。基底310包括在部分310a和310b上的相对的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a和314b,当沿着折线302折叠基底310时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a和314b可结合。
基底310还包括多个相对的较小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80a和380b,当沿着折线302折叠基底310时较小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80a和380b可结合。另外,基底310包括不与在折线302的相对一侧上任何类似沉积物相对的一些较小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80a和380b。
尽管所示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a和314b在基底表面310上是以一种规则的、重复的图案(在x和y方向上)均匀间隔,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如果需要的话,不连续聚合物区域314a和314b之间的间隔可是不均匀的。另外,不连续聚合物区域排列的图案可是不规则的和/或不重复的。
在其他变型中,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复合网布的一些部分可包括如图9中所示的不均匀间隔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而同一复合网布的其他部分可没有任何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复合网布的一些部分可包括如图9中所示的均匀间隔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而同一复合网布的其他部分可包括以非均匀和/或非重复图案排列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另外,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复合网布的不同部分可包括以相互不同的重复图案均匀间隔的不同组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
另外,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可采用任何希望的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六边形等。所述形状可采用公认的几何形状或者可不采用公认的几何形状,但是可随机地形成有不规则的周边。另外,所述形状可不是必需为实心图形,也可包括形成在形状内的空隙,任何热塑性成分都没有被转移到其中。在其他的可选择的形式中,一些或者所有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可采用标记形式,即,字母、数字或者其他图形符号。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制造的一种复合网布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复合网布包括具有相对的主表面418和419的基底410。图10中所示的一个特征是,分别位于相对的主表面418和419上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两面性质。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414设置在主表面418上并且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424设置在主表面419上。不连续聚合物区域414和不连续聚合物区域424暴露在复合网布的相对两侧。
所示的在相对的主表面上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通过基底410是对准的。换言之,不连续聚合物区域414与在基底410的相对一面上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424是对准的。另外,所示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414与位于基底410的相对一面上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424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当需要在其两个主表面上具有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复合网布时,在相对表面上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可是相同的或者可是如图10中所示的不同的。另外,应该理解的是,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相互之间通过基底410可是对准的或者可是如图10中所示的未对准的。
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414和424可在基底410上形成一种索环结构。因此,需要在如图10中所示的通过基底410的可选择的开口404。可利用任何适合的技术形成开口,例如利用工具进行机械钻孔、激光烧蚀、喷水或者喷气切割等。应该理解的是,在如图7中所示的层压复合网布中可提供类似的开口。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在基底10的一个表面上提供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一种系统和方法的透视图。图11中所示的系统包括限定通过系统的网布路径的基底10。基底10沿着在各个辊上的转动箭头所示的下游方向移动通过所述系统。在被开卷或者从供给源提供后(例如,基底10与图11中所示的系统成一直线制造),基底10被引导到形成在支承辊20和转移辊30之间的转移辊隙中。
在基底10上提供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工艺包括将熔融热塑性成分的供给源输送到转移辊30的外表面32上,转移辊30包括形成在其外表面2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凹槽34。熔融热塑性成分41通过采用槽40形式的输送设备(或者其他供给设备,例如,挤压机、齿轮泵等)被供给到转移辊30的外表面32。
利用作用在转移辊30的外表面32上的刮刀42从外表面32上刮擦或者去除多余的熔融热塑性成分。尽管最好从转移辊30的外表面32上去除所有的热塑性成分,但是在利用刮刀42刮擦后可使一些热塑性成分留在外表面32上。
当熔融热塑性成分沉积在转移辊30的外表面32上时,形成在转移辊30的外表面32中的凹槽34最好接收一部分熔融热塑性成分。如果在熔融热塑性成分沉积中或者利用熔融热塑性成分沉积使得凹槽34没有被完全充填,刮刀42在转移辊30的外表面32上的刮擦作用有助于使熔融热塑性成分基本上充满凹槽。
图11中所示的系统中的各个辊的温度控制可用于获得所需的产品。例如,最好使转移辊30的外表面32被加热到处于或者高于被转移到基底10上的热塑性成分的熔点温度的所选择温度。加热转移辊30还可增强熔融热塑性成分对凹槽34的充填。
由于熔融热塑性成分41本身在槽40内被加热,因此刮刀42通常被熔融热塑性成分加热。或者,最好可以与包含熔融热塑性成分41的槽40独立的方式控制刮刀42的温度。例如,最好将刮刀42加热到高于热塑性成分的熔点温度的温度。
图11A是表示刮刀42和转移辊30的凹槽34之间的一种关系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图。可被控制的刮刀42的另一个特征是其沿着转移辊30的外表面的厚度或者长度43(如在加工方向上或者转移辊的转动方向测量的)。例如,较厚或者较长的刮刀42有助于使熔融热塑性成分在凹槽34内松弛的时间更长,从而提高凹槽的充填。除了改变刮刀42的长度以外,还可基于多种因素调节由刮刀42施加在转移辊30上的压力或者作用力,所述多种因素例如包括熔融热塑性成分的特征、转移辊特征等。
对于至少部分地充填所需的熔融热塑性成分的凹槽34,转移辊30继续转动直至凹槽34和它们所包含的熔融热塑性成分被迫与在转移辊隙(即,由转移辊30和支承辊20形成的辊隙)处抵靠支承辊20的基底10接触。在该点处开始将凹槽34中的熔融热塑性成分转移到基底10上。应该理解的是,在某些条件下,仅凹槽34中的一部分热塑性成分可被转移到基底10上。
当包括熔融热塑性成分沉积于其上的一个或者多个多孔主表面的基底10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时,最好利用熔融热塑性成分渗入到基底10的多孔表面中形成机械粘结。本发明所用的“多孔的”包括两个结构,包括其中形成孔隙的结构,以及由能够使熔融热塑性成分渗入到纤维之间的间隙中的纤维聚集(例如,织造、非织造或者编织)形成的结构。
转移辊30和支承辊20之间的辊隙压力最好足够大以使在不连续聚合物区域中所热塑性成分的一部分渗入和/或包封多孔基底10的一部分以提高不连续聚合物区域与基底10之间的连接。在基底10的表面包括纤维的情况下(例如,在基底10包括在其主表面上的织造、非织造或者编织材料的情况下),最好使热塑性成分包封在基底10表面上的至少一些纤维的所有或者一部分以提高不连续聚合物区域与基底10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情况下,在凹槽34中的熔融热塑性成分可完全渗透基底10,例如如果基底10在其整个厚度上是多孔的。在其他情况下,熔融热塑性成分的渗透可限于基底10的外层或者多层。
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基底10的外表面可表现一些空隙率,空隙率可不是必需通过基底10的整个厚度延伸。例如,基底10具有多个不同的层,并且其中一层基本上无孔。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底10的整个厚度可使其整体上无孔,即使如上所述基底10的外表面表现一些空隙率。
支承辊20可具有多种不同的特征,取决于基底材料和/或被处理的熔融热塑性成分的类型。在一些情况下,支承辊20的外部可是橡胶或者其他符合转移辊30的形状的顺从性材料。如果使用一种诸如橡胶的顺从性材料,例如它可具有10-90 Shore A的硬度。
图11B中示出了在转移辊隙处的这样一种变型,其中所示的顺从性支承辊130将基底110的一部分压入到凹槽134中(以及包含在其中的热塑性成分141)。如果基底110面对凹槽134的表面是多孔的,那么熔融热塑性成分141的一部分可被压入到或者渗入基底110的多孔表面。如果凹槽134没有完全充满熔融热塑性成分141,将基底110压入到凹槽中可能是特别有利的,以提高基底110和熔融热塑性成分141之间接触的可能性。
或者,可利用配合的支承辊使基底表面被压入到转移辊上的凹槽中。图11C中示出了在转移辊隙处的这种变型,其中支承辊220包括与转移辊230上的凹槽234互补或者配合的突起222。突起222最好将基底压入到凹槽中,具有与上面参照图11B描述的相同的结果和优点。配合的支承辊220可由任何适合的顺应性材料、非顺应性材料或者顺应性材料和非顺应性材料制成。
上面描述转移辊的加热或者转移辊的温度控制。还应该理解的是,支承辊的外表面温度可被控制。例如,如果希望将支承辊的表面冷却到低于转移辊温度的选择温度。支承辊的冷却可有利于保持基底的完整性,特别是如果基底的完整性可能由于转移辊(如果转移辊被加热)和/或转移辊的凹槽中的熔融热塑性成分的热量而分解。
如图11中所示,基底10继续围绕支承辊20。在一些情况下,在凹槽中的熔融热塑性成分的一部分可保留在凹槽34中,同时基底10被拉离转移辊30。因此,凹槽34中的熔融热塑性成分可趋于在转移辊30的凹槽和基底10之间拉长或者延伸。
诸如图11中所示的热线44的装置可用于切断与转移辊30分离的可形成为基底10的任何热塑性成分股线。其他装置和/或技术可用于完成任何熔融热塑性成分股线的所需要的切断。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热气刀、激光器等。另外,在某些条件下,热塑性成分的延伸在制造过程中可能没有被遭遇。
当基底离开转移辊隙时,熔融热塑性成分在凹槽34中延伸的趋势还带来另一个在根据本发明开发工艺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该问题是,基底10的内部粘合强度和/或基底10的抗拉强度。如果基底10包括在当基底10被拉离转移辊30时施加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可能与基底的剩余部分分离的纤维结构(例如,织造、非织造或者编织纤维),该问题可能更突出。如果熔融热塑性成分具有性能(例如,粘性、抗拉强度等)以使熔融热塑性成分股线可在基底10上施加超过基底10的内部粘合强度和/或抗拉强度的作用力,这些考虑可能更重要。
例如,如果基底10包括树脂粘结非织造部分,转移辊30和/或熔融热塑性成分的温度可上升到树脂的熔融温度以上,从而可能降低基底10的内部粘合强度和/或抗拉强度。或者,非织造基底可包括具有类似于转移辊30和/或熔融热塑性成分的温度的熔化温度的纤维,从而可能降低基底10的内部粘合强度和/或抗拉强度。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在转移熔融热塑性成分的同时,辊温度和/或熔融热塑性成分温度可能需要被控制以保持基底的完整性。例如,支承辊20可被冷却,从而使基底10被冷却以保持其内部粘合强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转移辊30和/或支承辊20的加热可用于增强基底10的内部粘合强度和/或抗拉强度。例如,如果基底10包括多组分纤维或者具有不同成分的纤维,可在将熔融热塑性成分从转移辊30转移到基底10上的同时对基底10加热可导致在基底10中的纤维或者其他组分的一些合并。合并可通过在基底10上或者内形成面层或者其他强度增强结构来提高基底的完整性。例如在美国专利US 5,470,424中(Isaac等)描述了一些示例性工艺。
尽管图11中所示的系统和方法生产仅在其一个主表面上具有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复合网布,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根据本发明原理在基底的两个主表面上提供不连续聚合物区域所需的变型。一个示例例如可包括,在两个独立的基底中的每一个的一个表面上形成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并且接着两个独立的基底被层压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在两个主表面上都具有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一个基底(见图7)。或者,一个基底可被引入到由两个转移辊形成的辊隙中,并且每一个转移辊基本上同时将不连续聚合物区域沉积在网布的两面上。
尽管图11示出了利用转移辊30涂覆仅一种热塑性成分,但是应该理解的是,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热塑性成分可被涂覆在转移辊30的外表面上。图12示出了一个系统的一部分,其中利用槽340将三种熔融热塑性成分(在区域A、B和C)输送到围绕轴线331转动的转移辊330的表面上。槽340例如可包括挡板342以使在槽340的不同区域中的熔融热塑性成分在处理过程中不混合。在另一种可选择的形式中,对于将被涂覆到转移辊330上的每一种不同的热塑性成分,可使用分离和独立的槽。槽或者区域例如可同时将弹性体和非弹性体热塑性成分输送到辊330上。
转移辊330也可包括不同的凹槽组334a、334b和334c,不同的熔融热塑性成分可被涂覆到不同的凹槽组334a、334b和334c上。在转移辊330上的不同区域中的凹槽具有不同的形状、尺寸和不同的间隔。例如,在区域C中的三角形凹槽是以不规则的并且非重复的图案的形式排列的,而区域A和B中的凹槽是以规则的并且重复的图案的形式排列的。
对于图12的系统,可利用不同的热塑性成分使不同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组形成在一个基底上。因此,热塑性成分可被选择以用于涉及利用复合网布制造的最终物品的制造或者最终使用性能的一定数量的不同性能的任何一个。
图13和图14示出了可利用本发明方法所涉及的复合网布制造的物品,其中图13是该物品的平面图,而图14是沿着图13中的线14-14所得到的物品的横截面图。该物品包括由基底510上的增强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形成的框架560。所述物品例如可是过滤器,其中的框架560为用作滤布的基底510提供整体支撑。框架560在作为一种增强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被沉积时,最好无需使用粘合剂(例如粘接剂等)将框架560固定到过滤基底510上。
所示的物品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可选择的增强带562,所述增强带562横过由框架560限定的基底510的中央区域延伸。增强带562最好也可由本发明方法所涉及的沉积在基底510上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形成的。增强带562可由与框架560相同或者不同的聚合物成分形成的。
图15和图16示出了关于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复合网布的方法的另一种变型。图15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复合网布的一部分。该复合网布包括基底610,两个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4和615位于基底610上。所述基底610包括在复合网布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两个相对边缘611,并且两个相对边缘611一起限定了复合网布的纵向长度。
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4采用沿着复合网布的纵向长度的正常方向沉积在基底610上的热塑性成分材料的线的形式。如图15中所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4沿着复合网布的纵向长度可是连续的。
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5是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4的一个变型,其中与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4的相对直线形状相比,它被设置成起伏的形状。但是,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5的起伏形状也可沿着复合网布的纵向长度的方向延伸。另外,如图15中所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5可沿着复合网布的纵向长度的方向延伸。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转移形状如图15中所示的熔融热塑性成分的一个转移辊630的透视图。转移辊630包括凹槽634,凹槽634最好围绕辊630的外周边连续延伸以形成如图15中所示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4。转移辊630还包括凹槽635,凹槽635也围绕辊630的外周边连续延伸以形成如图15中所示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615。
图17示出了关于根据本发明制造复合网布的方法的另一种变型。图17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复合网布的一部分。该复合网布包括基底710,不连续聚合物区域714a、714b和714c位于其上,并且不连续聚合物区域横过基底的宽度延伸。基底710包括在复合网布的长度上延伸的两个相对的边缘711,并且两个相对的边缘711一起限定了复合网布的宽度和纵向长度。
不连续聚合物区域714a、714b和714c中的每一个采用沿着基本上横穿网布方向(即,在基底710的相对边缘711之间延伸)沉积在基底710上的热塑性成分材料线的形式。不连续聚合物区域714a、714b和714c提供从直线714a和714b到起伏线714c的变化。在增强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设置、形状和/或取向上的其他许多变型也可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中。
除了非弹性体热塑性聚合物沉积在不连续的区域中以外,也可预见到利用已知的方法使附加的材料可被涂覆到基底的主表面上。这样的材料例如可是在美国专利US 5,019,071(Bany等);US 5,028,646(Miller等);以及US 5,300,057(Miller等)披露的粘接剂或者如在美国专利US 5,389,438(Miller等)和US 6,261,278(Chen等)中披露的粘合剂。
示例
提供下列示例以增强对本发明的理解。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示例1
利用与图11中所示的类似的设备生产本发明的复合网布。一个装有齿轮泵的直径为40毫米的双螺杆挤出机用于在大约227℃的熔化温度下将熔融聚乙烯聚合物(SC-917,Basell Olefins)输送到颈管。所述颈管是这样设置的,即,使稠的熔融聚合物流被垂直向下挤出到直径为23厘米的油加热钢制转移辊30的外表面32上。利用计算机控制铣床对转移辊的外表面进行机加工以具有在辊中心附近围绕辊的周边的一圈8个凹槽。凹槽是椭圆形,长7.6厘米,在椭圆形的最宽点处的宽度为1.9厘米。每一个椭圆的长轴线平行于加工方向(网布向下)。以中心到中心的间距为8.9厘米的方式布置椭圆。在一个七步工序中加工椭圆形凹槽。
步骤1包括利用2毫米的工具在7.6厘米×1.9厘米的椭圆形图案铣出0.333毫米深度的胞室。步骤2包括利用3毫米的工具铣出0.500毫米深度的胞室。步骤3包括利用4毫米的工具铣出0.666毫米深度的胞室。步骤4包括利用5毫米的工具铣出0.833毫米深度的胞室。步骤5包括利用6毫米的工具铣出0.999毫米深度的胞室。步骤6包括利用7毫米的工具铣出1.165毫米深度的胞室。步骤7包括利用8毫米的工具铣出1.332毫米深度的胞室。胞室是这样设置的,即,使得较深的胞室在椭圆的中间并且深度逐渐变浅的胞室在朝向椭圆的周边向外的方向上排列。
在所述凹槽充满熔融聚合物或者部分充填熔融聚合物后,利用在与辊接触点处的厚度为1.5毫米、作用在转移辊的外表面上并且垂直于转移辊的外表面的黄铜刮刀42从转移辊的外表面将任何多余的熔融聚合物去除。利用123N/lineal cm的压力使多余的熔融聚合物形成包含在由牢固地亚靠在转移辊上的刮刀和两侧壁形成的槽中的聚合物的小滚动存储体。转移辊为227℃。在刮刀的刮擦作用后,转移辊持续转动直至利用25N/lineal cm的压力使凹槽和它们所包含的熔融聚合物被迫与抵靠在橡胶支承辊20(23℃)的非织造基底(SONTARA 8001spunlaced polyester,40gram/m2,Dupont)接触。
从凹槽将一些熔融聚合物转移到非织造基底。一部分熔融聚合物保留在凹槽中,同时基底被拉离转移辊。因此,熔融聚合物趋于在转移辊的凹槽和基底之间拉长或者拉伸。利用热线44切断形成与转移辊分离的基底的熔融聚合物的任何股线。每一个被转移的增强聚合物区域的基本重量是0.28gram。
示例2
为了证明,两个或者多个不连续的增强聚合物区域被转移到两个基底上,接着对基底进行层压,利用图11中所示的设备以与示例1中所述的类似的方式生产一种网布,不同之处在于,利用与转移辊30相同的第二转移辊、与橡胶支承辊20类似的第二橡胶支承辊、类似于刮刀42的第二刮刀和类似于热线44的第二热线将不连续的增强聚合物区域转移到第二非织造基底(SONTARA 8001 spunlaced polyester,40gram/m2,Dupont)上。在大约227℃的熔化温度下将熔融聚乙烯聚合物(SC-917,Basell Olefins)输送到第二转移辊。第二转移辊处于227℃,第二橡胶支承辊处于23℃。使用25N/lineal cm的辊隙压力。作用在第二转移辊上的第二刮刀压力为123N/lineal cm。调节第二转移辊以使其相对于在每一个辊中的凹槽与第一转移辊对准。橡胶辊20和第二橡胶辊形成一个辊隙,其中包含被转移的增强聚合物区域的两个非织造基底被层压以使在其中一个基底上的增强区域与在另一个基底上的增强区域相符。于示例1相比,这导致基本上两倍的被转移的聚合物量。
上述特定实施例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本发明在缺少该文献中所特别描述的任何元件或者物品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所有专利、专利申请和公开文献所披露的所有内容都合并在本文献中作为参考,好像是独立合并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的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是过度地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