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回弹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缓冲回弹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43688.X(22)申请日 2014.12.30F41A 31/00(2006.01)(71)申请人 天津福云天翼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300409 天津市北辰区北辰科技园区景明路9号(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代理人 韩敏(54) 发明名称一种缓冲回弹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辅助动力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动力装置和 / 或气压动力装置,所述气压动力装置包括辅助气压动力装置,即包括均匀分布在高速缸周围的气罐、气源。
2、、过滤器以及固定元件等,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安装板、位于高速缸尾部与高速缸同轴适配的气缸装配组件、与气缸装配组件同轴设置的移动体,移动体上端面设置一橡胶垫,移动体外部环绕设一壳体。本发明的缓冲回弹装置结构新颖合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方便进行炮筒冲击力的测试,同时,又可防止冲击头对炮筒的二次冲击。(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01653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CN 104501653 A1/1 页21.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动力装置、辅助动力装置。
3、和移动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动力装置和 / 或气压动力装置,所述气压动力装置包括辅助气压动力装置,即包括均匀分布在高速缸(1)周围的气罐(2)和固定元件,所述液压动力装置包括辅助液压动力装置,即包括液压源、管路和控制元件等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安装板(6)、位于高速缸(1)尾部与高速缸(1)适配的气缸装配组件(7)、与气缸装配组件 (7) 同轴设置的移动体 (8),移动体 (8) 上端面设置一橡胶垫 (13),移动体 (8) 外部环绕设一壳体 (9),所述壳体 (9) 设置若干液压缸 (12),同时,所述壳体 (9)两侧设置相互对称定位销锁紧单元,所述定位销锁紧单元包括与所述壳体 (9) 。
4、固接的定位块 (10) 和位于所述定位块 (10) 内部的锁紧机构 (11),所述气罐 (2) 设置感应装置 ;所述辅助动力装置包括气管 (5) 和气源,气管设置在所述气罐 (2) 与所述气缸装配组件 (7) 之间以及气罐 (2) 与气源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装置是气压动力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元件包括抱箍(3)和挡块 (4),所述气罐 (2) 通过所述抱箍 (3) 和挡块 (4) 固定设置于所述高速缸 (1)。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装配组件 (7)。
5、 还包括压缩气缸和气缸适配件。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速缸 (1) 与所述气缸装配组件 (7) 同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 (8) 为有一厚度且上下表面为对称多边形的立体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 (8) 设两处对称锁紧面。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 (9) 内部腔体设置所述移动体 (8),所述壳体 (9) 设置两处安装槽对应所述移动体 (8) 锁紧面。9.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
6、 :所述感应装置是压力传感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1653 A1/3 页3一种缓冲回弹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回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试炮筒冲击力的缓冲回弹装置。背景技术0002 随着市场效能需求的根本改变,现代动力工具的构成日益复杂,功能更加完善,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广泛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成为必然趋势。应用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试验测试技术,改变传统的手工设计加工试制试验验证的设计与试验方法,从而提高研制质量、缩短试验周期、节省全寿命研发费用,已成为必然趋势。0003 目前仿真试验鉴定技术凸显出其重要性、基础性与不可替代性,在计算机控制下,连续模拟动。
7、力部件带动冲击头的射击效果,实现不同射速、射角、冲击载荷等参数的可控射击冲击仿真,但现有技术的冲击头容易产生二次冲击的伤害。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缓冲回弹装置。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辅助动力装置和移动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动力装置和 / 或气压动力装置,所述气压动力装置包括辅助气压动力装置,即包括均匀分布在高速缸周围的气罐和固定元件,所述液压动力装置包括辅助液压动力装置,即包括液压源、管路和控制元件等,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安装板、位于高速缸尾部与高速缸适配的气缸装配组件、与气缸装配组件同轴设置。
8、的移动体,移动体上端面设置一橡胶垫,移动体外部环绕设一壳体,所述壳体设置若干液压缸,同时,所述壳体两侧设置相互对称定位销锁紧单元,所述定位销锁紧单元包括与所述壳体固接的定位块和位于所述定位块内部的锁紧机构,所述气罐设置感应装置,所述辅助动力装置包括气管和气源,气管设置于所述气罐与所述气缸装配组件之间以及气罐与气源之间。0007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是气压动力装置。0008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元件包括抱箍和挡块,所述气罐通过所述抱箍和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高速缸,保证气罐能稳固设置于所述高速缸。0009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装配组件还包括压缩气缸和气缸适配件。0010 进一步地,所述高速缸与所述气缸。
9、装配组件同轴设置。0011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体为有一厚度且上下表面为对称多边形的立体结构,减少该机构的空间占用面积,防止与其他零部件或装置产生撞击。0012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体设两处对称锁紧面,通过锁紧面与两侧锁紧单元连接。0013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腔体设置所述移动体,所述壳体设置两处安装槽对应所述移动体锁紧面,所述移动体锁紧面通过安装槽与所述定位销锁紧单元扣合。0014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是压力传感器。0015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缓冲回弹装置结构新颖合理,具有较说 明 书CN 104501653 A2/3 页4高的稳定性,可以方便进行炮筒冲击力的测试,同时。
10、,又可防止冲击头对炮筒的二次冲击。附图说明0016 图 1 是本发明工作时的轴测图0017 图 2 是本发明中移动装置的轴测图0018 图 3 是本发明中移动装置的轴测图0019 图中 :0020 1- 高速缸 2- 气罐 3- 抱箍 4- 挡块0021 5- 气管 6- 安装板 7- 气缸装配组件 8- 移动体0022 9- 壳体 10- 定位块 11- 锁紧机构 12- 液压缸0023 13- 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0025 如图 1-3 所示,一种缓冲回弹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辅助动力装置和移动装置 ;动力装置是气压动力装置,气压动力装置包。
11、括辅助气压动力装置,即包括均匀分布在高速缸 1周围的气罐 2、气源、过滤器、气管 5、抱箍 3 和挡块 4,气罐 2 通过抱箍 3 和挡块 4 固定设置于高速缸 1,保证气罐 2 能稳固安装于所述高速缸 1 ;移动装置包括安装板 6、与高速缸 1 同轴适配的气缸装配组件 7、与气缸装配组件 7 同轴设置的移动体 8,移动体 8 上端面设置一橡胶垫 13,移动体 8 外部环绕设一壳体 9,壳体 9 设置两个液压缸 12,同时,壳体 9 两侧设置相互对称定位销锁紧单元,定位销锁紧单元包括与壳体9固接的定位块10和位于定位块10 内部的锁紧机构 11,气罐 2 设置压力传感器,气缸装配组件 7 还包。
12、括压缩气缸和气缸适配件 ;移动体 8 为有一厚度且上下表面为对称多边形的立体结构,减少该机构的空间占用面积,防止与其他零部件或装置产生撞击 ;移动体 8 设两处对称锁紧面,通过锁紧面与两侧锁紧单元连接 ;壳体 9 内部腔体设置移动体 8,壳体 9 设两处安装槽对应所述移动体 8 锁紧面,所述移动体 8 锁紧面通过所述安装槽与定位销锁紧单元扣合。0026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7 外部空气压缩机连接气罐 2,工作时,外部气源给气,通过气罐 2、气管 5 与气缸装配组件 7 连通,外部炮筒连接冲击头向缓冲回弹装置的橡胶垫 13 一侧冲击运动,第一次撞击时冲击头与辅助冲击盘共同前进一距离,分。
13、开时共同速度约为 1.5m/s,之后遇到缓冲又前进第二段距离后停止 ;前进第二段距离用时间约为 26ms,橡胶缓冲压缩第二段距离时,缓冲力约为 24 吨,冲击头前行停止运动后,冲击盘继续前行至停止,炮筒第一次撞击和第二次撞击有一时间间隔 ;当一次冲击完成后,冲击头后部与移动体8的橡胶垫13碰撞,并使压缩气缸前行一距离,作为冲击头二次冲击的缓冲,前行一距离停止时,外力触发定位销锁紧单元打开,移动体 8 在气缸装配组件 7 作用下回弹移动,进而带动冲击头往回移动,防止冲击头与炮筒的二次碰撞。在下一次冲击前,液压缸 12 再一次将移动体 8 压回,同时触发定位销锁紧单元锁紧,此时移动体 8 锁紧面通过安装槽与定位销锁紧单元扣合,等待下一次冲击。0028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说 明 书CN 104501653 A3/3 页5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4501653 A1/2 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501653 A2/2 页7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50165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