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6117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6117A21申请号201410372818622申请日20140725A61K36/899200601A61P1/16200601A61P7/10200601A61P1/14200601A61K35/5620060171申请人唐学田地址276600山东省莒南县黄海东路106号莒南县中医医院72发明人唐学田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属于医疗药物技术领域,其原料及重量分别为党参15G、黄芪20G、鳖甲15G、龟板15G、白术20G、车前子15G、丹参15G、泽。
2、兰15G、茵陈12G、茅根15G、沙参20G、枸杞子20G、仙茅10G、仙灵脾10G、猪苓20G、泽泻20G、茯苓10G,经过常规水煎煮、过滤、灌装而成。本发明,制备简单,服用方便,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利水渗湿、补益肝肾之功效,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6117ACN104096117A1/1页21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及重量分别为党参15G、黄芪20G、鳖甲15G、龟板15G、白术20G、车前子15G、丹。
3、参15G、泽兰15G、茵陈12G、茅根15G、沙参20G、枸杞子20G、仙茅10G、仙灵脾10G、猪苓20G、泽泻20G、茯苓1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及重量比分别为党参15、黄芪20、鳖甲15、龟板15、白术20、车前子15、丹参15、泽兰15、茵陈12、茅根15、沙参20、枸杞子20、仙茅10、仙灵脾10、猪苓20、泽泻20、茯苓10。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可以制作成汤剂、片剂或胶囊剂。权利要求书CN104096117A1/3页3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疗药物技术领域,具体。
4、的讲,涉及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0002背景技术肝硬化患者晚期大都会出现腹水,西医常以利尿、增加血浆蛋白含量为主要治疗措施,但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长期大量腹水会影响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正常功能,很容易导致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根据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于“臌胀”范畴,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液代谢失调,脾肾阳亏,气虚无力,导致血瘀水停腹中,正虚邪实。治宜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但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定论,故立法处方各异,多以化气行水、活血化瘀消积,疏肝理气,健脾补肾等法。因此,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是临床工作中长期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难题。00。
5、03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肝硬化腹水的病因病机入手,提供一种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利水渗湿、补益肝肾、健脾益气之功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分别为党参15G、黄芪20G、鳖甲15G、龟板15G、白术20G、车前子15G、丹参15G、泽兰15G、茵陈12G、茅根15G、沙参20G、枸杞子20G、仙茅10G、仙灵脾10G、猪苓20G、泽泻20G、茯苓10G。经过常规水煎煮、过滤而成。0005本发明的原料还可以如下重量比组方党参15、黄芪20、鳖甲15、龟板15、白术20、车前子15、丹参15、泽兰15、茵陈12、茅根15。
6、、沙参20、枸杞子20、仙茅10、仙灵脾10、猪苓20、泽泻20,茯苓10,然后予以常规水煎煮、过滤、灌装而成汤剂,分次服用,或予以充分混合、粉碎,压制成片剂或用空泡胶囊分装成胶囊剂,分次服用。0006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依据是上述原料药物的下属药理性能及协同作用党参、黄芪、白术补气健脾以固其本,为君药;车前子、猪苓利水渗湿,丹参、泽兰活血化瘀,鳖甲、龟板软坚散结,增加活血药之功效,为臣药;茵陈、茅根除温热,沙参、枸杞补益肝肾阴亏,仙茅、仙灵脾补益肝肾阳虚,为佐药;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消肿,入心脾肾经,能补能泻,泻中有补,补心脾不滞湿,利小便不伤正,补利兼行,标本兼顾,性能平和,为使药。全方共奏益气。
7、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效。0007本发明,制备简单,服用方便,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利水渗湿、补益肝肾之功效,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0008实施例1党参15G、黄芪20G、鳖甲15G、龟板15G、白术20G、车前子15G、丹参15G、泽兰15G、茵陈12G、茅根15G、沙参20G、枸杞子20G、仙茅10G、仙灵脾10G、猪苓20G、泽泻20G、茯苓10G。常规水煎煮至200ML,然后过滤,以100ML玻璃瓶分装而成。0009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其中党参15KG、黄芪20KG、鳖甲15KG、龟板15KG、白术20KG、车前子15KG、丹参15KG。
8、、泽兰15KG、茵陈12KG、茅根15KG、沙参20KG、枸杞子20KG、仙茅10KG、仙灵脾10KG、猪苓20KG、泽泻20KG、茯苓10KG。常规水煎煮至200L,然后过滤,以100ML玻璃瓶分装而成。说明书CN104096117A2/3页40010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其中党参15KG、黄芪20KG、鳖甲15KG、龟板15KG、白术20KG、车前子15KG、丹参15KG、泽兰15KG、茵陈12KG、茅根15KG、沙参20KG、枸杞子20KG、仙茅10KG、仙灵脾10KG、猪苓20KG、泽泻20KG、茯苓10KG。充分混合、粉碎,压制成片剂或用空泡胶囊分装成胶囊剂。0011实际病例0012。
9、一般资料49例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最大71岁。腹水出现时间最短者15天,最长者180天,平均43天。首次出现腹水27例,腹水出现2次以上者22例。0013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疝。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经B超检查4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脾脏肿大,临床表现以纳差、腹胀、黄疸、小便短少、胁痛为主。本组49例均无出血倾向。肝功能检查AST、TBIL、DBIL、IBIL、ALB、TP。
10、、GGT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HBSAG阳性者45例,抗HCV阳性2例。0014本发明的药物治疗及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饮食给予低盐、高维生素食物,西药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预防出血及感染。体质较差及低蛋白血症者,每日或隔日静点白蛋白,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0015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4H尿量大于或者等于1000ML,B超检测结果显示腹水消失或者仍有少量腹水;有效24H尿量在6001000ML之间,B超检测结果显示腹水量减少50以上;无效24H尿量小于或者等于600ML,B超检测结果显示腹水量没有减少,甚至腹水量增多。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0016结果49例病人中最少服药3。
11、0剂,最多服药90剂,平均服药60剂。显效21例,占4286;有效23例,占4694;无效5例,占1020。详细结果见表1。0017表149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00180019典型病例0020病例1张某,女,52岁,农民,2013年3月16日初诊。因“腹胀半年,伴双下肢浮肿12天”入院。该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腹胀,伴有乏力、纳差,巩膜及皮肤粘膜黄染,口苦咽干,胸闷。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大便干燥,小便短黄。实验室检查HBSAG,HBEAB,HBCAG;ALT556IU/L,AST455IU/L,TBIL878UMOL/L,DBIL说明书CN104096117A。
12、3/3页5569UMOL/L,ALB28G/L;WBC33109/L,RBC311012/L,PLT156109/L。B超检查肝硬化,脾大厚60CM,肋下12CM门静脉增宽15CM,大量腹水侧卧位最大直径123CM胆囊壁厚粗糙,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西医诊断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慢性胆囊炎;右侧胸腔积液肝性胸水。中医诊断臌胀,辨证属肝肾阴虚,脾气亏虚,气虚血瘀证。遂以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汤剂来进行治疗,每日二次,每次100ML,饮食给予低盐、高维生素食物,西药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预防出血及感染,每日静脉点滴白蛋白10G。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结果显示腹。
13、水量减少50以上。0021病例2李某,男,50岁,2012年12月11日入院。主诉间歇性腹胀腹痛20天,加重伴寒战、高热1天。患者自诉于3年前患乙型病毒性肝炎,经治疗病情稳定。近20天来因过度劳累、受凉致腹部胀满、疼痛,肝区隐疼不适,全身乏力,恶心呕吐,饮食不振,大便干结,小便量少色黄。入院查体体温392,精神欠佳,面色黑黄无光泽,全身皮肤粘膜黄染,未见瘀斑及出血点,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腹部膨隆,有压痛及反跳痛,肝右肋下16CM,边缘钝滑,无结节感,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34109/L,红细胞RBC4251012/L,血红蛋白HB131G/L,血小板PLT144109/L;血清白蛋白。
14、ALB30G/L,血清球蛋白GLO25G/L,血清总蛋白TP55G/L,总胆红素TBIL147UMOL/L,间接胆红素IBIL25UMOL/L,直接胆红素DBIL147U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0IU/L,丙氨酸转氨酶ALT155IU/L。HBSAG,HBEAG,抗HBC,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戊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腹水常规及细菌学检查白细胞WBC165109/L,多形核白细胞PMN58。细菌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B超检查肝脏右叶前后径110CM,包膜不光滑,边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光点增粗,结构紊乱,血管纹理欠清晰,肝内胆管无扩张,脾脏厚48CM,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腹腔内。
15、探及液性暗区,宽度约87CM。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肝功能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自发性腹膜炎。中医诊断臌胀,肝肾阴虚,毒邪瘀结。以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汤剂来进行治疗,每日二次,每次100ML,饮食给予低盐、高维生素食物,西药给予抗菌素控制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出血,隔日静脉点滴白蛋白10G。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结果显示腹水消失。0022病例3张某,男,36岁,于2014年2月6日初诊。因“纳差、腹胀、乏力、尿少1月余”入院。既往有肝硬化病史5年,曾经出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外院治疗。查体慢性肝病面容,巩膜及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腹部无触痛,腹围98CM,肝于右胁缘下未触及,脾肿。
16、大平脐,腹部膨隆,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甲胎蛋白AFP;胆红素总量241UMOL/L,血清总蛋白62G/L,白蛋白31G/L,球蛋白33G/L。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391012/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31109/L。结核菌素试验;腹水常规淡粉色,红细胞33106/L,白细胞92106/L,李凡他试验RIVATTA,蛋白10G/L,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未发现癌细胞和抗酸杆菌;B型超声检查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症。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汤剂,每日二次,每次100ML,饮食给予低盐、高维生素食物,西药给予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预防出血及感染,隔日静脉点滴白蛋白10G。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结果显示腹水消失。说明书CN1040961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