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型光学片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层压型光学片模块.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80033661.8(22)申请日 2013.06.2410-2012-0068063 2012.06.25 KRG02B 5/02(2006.01)G02B 5/04(2006.01)G02F 1/13357(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LMS地址韩国京畿道平泽市(72)发明人闵池泓 金荣一 赵诚植 李宇钟李泰浚 金熹贞 黄俊皖(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代理人吕琳 杨生平(54) 发明名称层压型光学片模块(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压型光学片模块,该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包括:上部光学片,其具。
2、有第一单元集光体不断重复的第一结构化图案,其中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形成有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以及下部光学片,其以层压形态配置于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具有第二单元集光体不断重复的第二结构化图案,其中第二单元集光体形成有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其中,从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最下部至最上部的垂直距离形成为较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的最下部至最上部的垂直距离更长,且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倾斜面具有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的倾斜面相比相对更大的表面积。(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12.24(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KR2013/005548 20。
3、13.06.24(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4/003389 KO 2014.01.03(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12132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CN 104412132 A1/2页21.一种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中,该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包括:上部光学片,其具有第一单元集光体不断重复的第一结构化图案,其中所述第一单元集光体形成有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以及下部光学片,其以层压形态配置于所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具有第二单元集光体不断重。
4、复的第二结构化图案,其中第二单元集光体形成有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其中,从所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最下部至最上部的垂直距离形成为较所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的最下部至最上部的垂直距离更长,且所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倾斜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的倾斜面相比相对更大的表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截面轨迹的倾斜角度具有与所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相同的倾斜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集光体包括:光传递部,其对入射的光进行集光,并传递至上部;以及接合部,其连接于所述光传递部的上部,并接合于所述上部光学片。4.根据权。
5、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所述光传递部的截面轨迹的长度较所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的截面轨迹的长度相同或者更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在所述第二单元集光体和所述上部光学片的接合过程中经变形而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递部的形状不发生变形,能够保持截面轨迹的长度,并与所述上部光学片进行接合。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包括:一对延长面,其从所述光传递部的上部向上部方向延长而成;以及接合面,其两侧各自连接于所述一对延长面,且与所述上部光学片接合。8.。
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面的截面的轨迹弯曲地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形成为连接所述光传递部的截面轨迹的上部方向末端部的连接面的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的上部方向末端部直接接合于所述上部光学片的下表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附层,其形成于所述上部光学片和下部光学片之间,并嵌入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的上部方向末端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集光体及所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7、形状。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偏光膜,其与所述下部光学片及所述上部光学片以层压形状配置,并能够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2132 A2/2页3根据从下部传递的光的偏光状态选择性地透射光。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偏光膜层压配置于所述上部光学片和所述下部光学片之间。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偏光膜层压配置于所述上部光学片的上部。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具有相同截面的形状,并沿着横向延长而成。17.根据权。
8、利要求16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光学片及所述下部光学片配置成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的延长方向及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的延长方向相互交叉。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化图案和所述第二结构化图案垂直地交叉。19.一种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其中,该层压型光学片模块包括:上部光学片,其具有第一单元集光体不断重复的第一结构化图案,其中所述第一单元集光体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以及下部光学片,其以层压形态配置于所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具有第二单元集光体不断重复的第二结构化图案,其中所述第二单元集光体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其中,所述第二单元集光体形成为。
9、具有与所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相同的横截面形状,且形成较所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相对更大的横截面积,从而使邻接的单元集光体的距离相对较长。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2132 A1/11页4层压型光学片模块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压型光学片模块(laminated optical sheet module);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层压型光学片模块,该层压型光学片模块考虑到在下部光学片中与上部光学片接合时的接合区域,而构成为使光集光的倾斜面的大小维持在一定大小以上。背景技术0002 液晶显示装置是使用于笔记本(notebook)、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智能手机(sma。
10、rt phone)或者TV等的一种显示装置。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扩大需求它的特性也在逐年改进。0003 作为非发光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在其结构上需要背光单元(back light unit)。对于背光单元,其由多种光学系统组成。并且,背光单元为了提高辉度而使用周期性排列的光学薄膜。0004 图1是概略地表示已开发的液晶显示装置构成的附图。0005 如图1所示,背光单元10包括发光源1,反射板2,导光板3,扩散片4,第一光学片2,第二光学片和保护片7。0006 上述发光源1是一种产生可见光的元件,并且作为这种光源1能够选择性地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以及冷阴。
11、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等0007 从上述发光源1射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3,并在导光板3内部引起全反射,但以小于临界角的入射角度入射至导光板3内部的表面的光不发生全反射而是发生透射,因此分别通过上侧和下侧射出去。0008 此时,上述反射板2反射从下侧射出的光,使其重新入射至导光板3而提高光效率。0009 上述扩散片4使经过上述导光板3的上部表面射出的光扩散,从而使辉度均匀且扩大视角。但经过扩散片4的光的正面射出辉度会降低。0010 上述第一光学片5由基材部5b和结构化图案(structure pattern)5a所构成,其用于进行一次集光。
12、并射出,以使从扩散片4入射的光发生折射后垂直入射。0011 并且,上述结构化图案5a在基材部5b的上部面一体形成,并构成为使经过基材部5b入射的光发生折射,以使其沿垂直方向射出的结构。0012 上述结构化图案5a通常形成为截面具有三角形的形状,而三角形形状的顶角通常形成为90左右。0013 并且,上述第二光学片6具有和第一光学片5相同的形状,并且为了提高在第一光学片5进行一次集光的光的辉度(luminance)而进行二次集光并射出。0014 其中,上述第一光学片5和上述第二光学片6为了进一步提高辉度,配置成上述第一光学片5的结构化图案的延长方向和第二光学片的结构化图案的延长方向以直角交叉,并粘。
13、结为一体。说 明 书CN 104412132 A2/11页50015 上述保护片7附着于上部表面,用于防止第二光学片6的表面损伤。0016 但是,当上述第一光学片5和上述第二光学片6接合时,上述结构化图案5a的上侧末端部接合于上述第二光学片6的下表面,引起形状变形的同时减少截面轨迹的长度,因此存在实际对从下部传递的光进行折射集光的区域缩小的问题。0017 如上上述,上述结构化图案5a中的折射光并进行集光的区域缩小时,存在辉度降低的问题,并由此存在背光单元的品质降低的问题。发明内容001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19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光学片模块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即因为形成于下部光学片的单元。
14、集光体(unit light collector)与上部光学片接合时,会由于损失的倾斜面而引起光的集光区域的减少,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为了降低集光区域的减少而倾斜面积经过调节的光学片模块提供。0020 技术方案002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其包括:上部光学片,其具有第一单元集光体不断重复的第一结构化图案,其中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形成有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以及下部光学片,其以层压形态配置于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具有第二单元集光体不断重复的第二结构化图案,其中第二单元集光体形成有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其中,从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最下。
15、部至最上部的垂直距离形成为较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的最下部至最上部的垂直距离更长,且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倾斜面具有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的倾斜面相比相对更大的表面积。0022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截面轨迹的倾斜角度具有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相同的倾斜角度。0023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包括:光传递部,其对入射的光进行集光,并传递至上部;以及接合部,其连接于上述光传递部的上部,并接合于上述上部光学片。0024 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上述光传递部的截面轨迹的长度较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的截面轨迹的长度相同或者更长。0025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在上述第。
16、二单元集光体和上述上部光学片的接合过程中经变形而形成。0026 此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光传递部的形状不发生变形,能够保持截面轨迹的长度,并与上述上部光学片进行接合。0027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包括:一对延长面,其从上述光传递部的上部向上部方向延长而成;以及接合面,其两侧各自连接于上述一对延长面,且与上述上部光学片接合。0028 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面的截面的轨迹弯曲地形成。0029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形成为连接上述光传递部的截面轨迹的上部方向末端部的连接面的形状。0030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的上部方向末端部直接接合于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表面。说 明 书。
17、CN 104412132 A3/11页60031 此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附层,其形成于上述上部光学片和下部光学片之间,并嵌入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的上部方向末端部。0032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及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形状。0033 此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偏光膜,其与上述下部光学片及上述上部光学片以层压形状配置,并能够根据从下部传递的光的偏光状态选择性地透射光。0034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偏光膜层压配置于上述上部光学片和上述下部光学片之间。0035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偏光膜层压配置于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上部。0036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结。
18、构化图案具有相同截面的形状,并沿着横向延长而成。0037 此外,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光学片及上述下部光学片能够配置成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的延长方向及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的延长方向相互交叉,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和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可以垂直地交叉。003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包括:上部光学片,其具有第一单元集光体不断重复的第一结构化图案,其中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以及下部光学片,其以层压形态配置于上述上部光学片的下部,具有第二单元集光体不断重复的第二结构化图案,其中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其中,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形成为具有与上述第一单元。
19、集光体相同的横截面形状,且形成较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相对更大的横截面积,从而使邻接的单元集光体的距离相对较长。0039 有益效果0040 根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能够获得如下效果:0041 对于形成有第一结构化图案的上部光学片和形成有第二结构化图案的下部光学片以层压形状接合的光学片模块,形成于下部光学片的单元集光体与上部光学片接合时,会由于损失的倾斜面而引起光的集光区域减少,因此为了降低集光区域的减少而调节倾斜面积,从而具有在上部光学片和下部光学片接合时,第二结构化图案中用于维持一定强度的接合面积之外的剩余倾斜面可以维持一定大小以上的效果。0042 第二结构化图案由折射从下部传递的光并进。
20、行集光的光传递部以及延长于光传递部的上部而形成的接合部所构成,即使上部光学片和下部光学片接合,也只有接合部的形状发生变形,因此具有防止光传递部的损失并通过光传递部的折射而增加集光的光的辉度的效果。附图说明0043 图1是概略地表示已开发的液晶显示装置构成的附图。0044 图2是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片模块的构成的附图。0045 图3是表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的第一结构化图案及第二结构化图案的形状的附图。0046 图4是表示在图2的下部光学片中发生接合部的变形的状态的附图。0047 图5是表示根据图2的接合部的有无,在上部光学片和下部光学片接合状态下的说 明 书CN 104412132 。
21、A4/11页7光传递部长度差异的附图。0048 图6是表示图2的光学片模块中还包括额外的粘附层的构成的附图。0049 图7是表示图6的粘附层中嵌入上述接合部的状态的附图。0050 图8是表示图6的下部光学片中接合部的变形形状的附图。0051 图9是表示图2的下部光学片中接合部以延长面的形状形成的结构的附图。0052 图10是表示图2的下部光学片中还包括反射偏光膜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0053 图11是表示通过图10的反射偏光膜,使光透射或者反射的状态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0054 将通过所附的附图,对这样的根据本发明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其并不是用于以特定形态限定本发明,而。
22、是为了通过本实施例而有助于明确地理解。0055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的符号,因此将省略对其的附加的说明。005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层压型光学片模块能够适用于用于改变光的路径的多种领域,但在本实施例中将以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态作为一例进行说明。0057 首先,参照图2,观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大致的构成。具体如下所述。0058 图2是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片模块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0059 如图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构成中,应必需具备给液晶面板提供光的背光单元(BLU:Back Light Unit)。这种背光单元大体由光源100,。
23、导光板200,扩散片300和光学片模块400构成。0060 上述光源100一般由发出光的发光体构成,在上述导光板200的侧部发出光,并沿上述导光板200方向传递光。0061 并且,上述导光板200反射或散射从上述光源100中发出的光,并向上述扩散片300方向传递。上述扩散片300设置于上述导光板200的上部,扩散从上述导光板200传递的光,使其均匀分布并向上部传递。0062 并且,上述光学片模块400设置于上述扩散片300的上部,并使传递的光集光后,使其向上部移动。上述光学片模块400一般构成为上部光学片410和下部光学片420的一对。0063 通过形成于像这样构成的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下部。
24、光学片420的结构化图案,光沿着对上述光学片模块400的面正交的方向集光并折射。0064 更详细地观察上述光学片模块400,上述光学片模块400是由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构成。0065 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大体由第一基膜414和第一结构化图案412构成。0066 作为上述第一基膜414一般使用可以使从下部传递的光轻易透射的透光膜,并在上述第一基膜414的上表面,与第一基膜414一体化地形成有使光折射并集光的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0067 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由多个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构成,该第一单元集光体说 明 书CN 104412132 A5/11页8412a的。
25、截面的轨迹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并且形成有在上述第一基膜414的上表面连续反复且向上部方向突出,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0068 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对透射上述第一基膜414的光进行折射和集光,并向上部传递。0069 这样构成的上述上部光学片410通过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对从下部传递的光进行折射和集光,并向上部射出。一般地,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由多个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作为三角形形状的棱镜,沿着一方向延长的方式形成,并由多个排列构成。0070 上述下部光学片420大体由第二基膜424和第二结构化图案422构成,并配置于上述上部光学片410的下部。在上述第二基膜424的。
26、上表面形成了第二结构化图案422。0071 上述第二基膜424和上述第一基膜414一样,透射从配置于下部的上述扩散片300传递的光,并向上部传递,且在上表面形成有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0072 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和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类似地,形成为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其暴露于内部的空气而对从上述扩散片300传递的光进行折射,并向上部方向传递。0073 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由多个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构成,该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在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4的上表面连续反复,且形成有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倾斜面。0074 但是,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包括:光传递部4。
27、22b,其越往上部横截面积逐渐变小;以及接合部422c,其与上述光传递部422b连续连接而配置于上部,并接合于上述第一基膜414的下表面。0075 上述光传递部422b不接合于上述第一基膜414,且截面轨迹的长度不发生改变,暴露于内部的空气而对从上述扩散片300传递的光进行折射,并向上部方向传递。0076 上述接合部422c连接于上述光传递部的上部并接合于上述第一基膜414的下表面,从而起到能够使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接合的粘结剂的作用。其中,上述接合部422c与上述第一基膜414接合时,形状可能会变形,因此上述接合部422c沿垂直方向的高度也可能会变形。0077 上述接合。
28、部422c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接合部422c形成为与上述光传递部422b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向上部倾斜地向上延长,且上侧末端部能够相交。0078 这样的构成的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和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的倾斜面形成为具有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的倾斜面相比更大的表面积。0079 即从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的最下部至最上部的垂直距离形成为相比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的最下部至最上部的垂直距离更长,而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的倾斜面相比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的倾斜面具有更大的表面积。0080 此时,上述第二。
29、单元集光体422a形成为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的同时,相比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截面积相对较大,因此邻接的单元集光体之间的距离形成为相对较长。0081 另外,如上上述,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的倾斜面相比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说 明 书CN 104412132 A6/11页9412a的倾斜面可以具有相对更大的表面积,但并不限于此。0082 上述光传递部422b的截面轨迹的长度形成为相比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的截面轨迹的长度相同或者更长。0083 这样的构成的上述下部光学片420层压于上述扩散片300和上述上部光学片410之间,使从上述扩散片300传递的光通过上述。
30、第二结构化图案422被折射以及集光,并向上部光学片410传递。0084 另外,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和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可以是三角形形状,即向上部倾斜地向上延长,且上侧末端部相交而成的三角形形状。并且,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和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的截面轨迹可以形成为直线。0085 但是,图示的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和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的形状并不限于特定形状,而是为了便于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而选择的。0086 与此同时,上述第一基膜414和上述第二基膜424可以由丙烯酸或聚氨酯等构成,其优选由透光率高的材料构成,以便使从上述扩散片300传递的光发生透射。0087 这。
31、样的构成的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及下部光学片420形成为各自对应的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及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具有相同的截面积,并沿着横向延长,并且粘附为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的延长方向及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的延长方向沿着横向相互交叉。0088 此时,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及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的交叉角度可以适用多种角度,但在本实施例中以90进行粘附。0089 接下来,参照图3,更详细观察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和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的结构,具体如下所述。0090 图3是表示图2的光学片模块400中的第二结构化图案的形状的附图。0091 如图所示,其为表示上述上部光学片41。
32、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接合之前的状态,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具有对从下部传递的光进行垂直折射并集光的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0092 并且,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具有对从下部传递的光进行折射,并向上述上部光学片410传递的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其中,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由上述光传递部422b和连接于上述光传递部422b的上部并接合于上述第一基膜414的下表面的上述接合部422c构成。0093 上述接合部422c在上述第一基膜414的下表面接合时,是在未完全被硬化的固液状态下进行接合。因此,上述接合部422c接合于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4的下表面的过程中形状会变形,会使得与。
33、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4的接合面积增加。0094 如上所述,随着形成于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的上部方向末端部的上述接合部422c的变形,引起折射光的倾斜面的损失。0095 因此,上述光传递部422b形成为截面轨迹的长度相比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的截面轨迹的长度相同或者更长,因此构成为即使由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与上述第一基膜414接合而产生倾斜面的损失,也能够具有一定长度以上的截面轨迹,从而使从下部传递的光折射的光传递部422b的截面轨迹的长度没有变化。0096 观察图示的附图,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的截面轨迹的长度为L1,上述光传递说 明 书CN 104412132 A7/11页。
34、10部422b的截面轨迹长度为L2。其中,L1和L2的长度相同。0097 因此,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整个截面轨迹的长度为将上述光传递部422b的截面轨迹的长度L2和上述接合部422c的截面轨迹的长度L3加起来的长度,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的截面轨迹的长度为L1。0098 即由于L1和L2长度相同,在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中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的截面轨迹的长度形成为较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中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的截面轨迹的长度更长。0099 如上所述,上述第二单元集光体422a的截面轨迹的长度形成为长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的截面轨迹的长度,因此即使由上述上部光学片41。
35、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的接合而引起上述接合部422c损失,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也能够维持上述光传递部422b的倾斜面,从而能够防止集光效果的减少。0100 另外,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和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以相同的材料构成时,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和上述光传递部422b形成相同的倾斜角度,因此在整体上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形成为节距大于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的节距。0101 接下来,参照图4,观察由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的接合而引起上述接合部422c的形状变形的过程,具体如下所述。0102 图4是表示在图2的下部光学片420中发生接合部422c的变形的状。
36、态的附图。0103 首先,观察图4中的(a),其为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接合之前的状态,表示在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中的上述光传递部422b的上部,上述接合部422c维持未发生变形的状态。0104 其中,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和上述光传递部422b形成为截面轨迹的长度相同。并且,由于上述第一单元集光体412a和上述光传递部422b的截面轨迹的长度相同,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的截面轨迹的长度长于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的截面轨迹的长度。0105 并且,如图4中的(b)所示,随着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的距离接近,形成上述接合部422c接合于上述第一基。
37、膜414的下表面的状态。0106 此时,上述接合部422c一直维持未完全硬化的固液状态。0107 如上所述,如果上述接合部422c接合于上述第一基膜414的下表面,由于上下作用的外力,上述接合部422c的上部的形状产生微细的变形,并起到使上述第一基膜414和上述光传递部422b接合的粘结剂的作用。0108 其中,由于是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未完全接合的状态,所以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的截面轨迹的长度是相比上述第一结构化图案412的截面轨迹的长度较长的状态。0109 接下来,观察图4中的(c),其为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是完全接合的状态,所以上述接合部422c的形状完全改变。0110 由于上下作用的外力,上述上部光学片410和上述下部光学片420距离越来越接近的同时,上述接合部422c沿着上述第一基膜414的下表面被横向扩散,因此上述接合部422c的截面轨迹的长度逐渐变短。0111 如上所述,上述接合部422c扩散并变形,从而使得上述第二结构化图案422和上说 明 书CN 104412132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