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89264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6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83489.X

申请日:

2014.10.27

公开号:

CN104402257A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4B 7/14申请公布日:201503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7/14申请日:20141027|||公开

IPC分类号:

C04B7/14

主分类号:

C04B7/14

申请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发明人:

徐德龙; 宋强; 李辉; 张肖艳; 朱建辉; 李婷; 王储

地址:

710055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代理人:

段俊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首先通过配料计算得到除去烧失量和水分之外化学成分与矿渣化学成分相近的粗骨料和细骨料配比,然后使用该配比的骨料与碱激发剂氢氧化钾共同混合均匀后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等到混凝土服役结束后,再将其在1450-1500℃下煅烧,水淬,即再次得到有活性的胶凝材料,从而实现了氢氧化钾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循环利用,本发明实现了碱激发混凝土的重复利用,可以节约石灰石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测定混凝土用细骨料、粗骨料和碱激发所用矿渣的化学成分,并通过配料计算,不计入烧失量的情况下,使得粗、细骨料和矿渣三种固体混合料中的(CaO+MgO):(SiO2+Al2O3)大于1.5且小于2.4,确定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和矿渣的质量比例;
步骤二,符合步骤一中化学组成的粗、细骨料和磨细矿渣粉,与碱激发剂氢氧化钾共同混合均匀后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
步骤三,该混凝土在服役结束后,将其破碎、粉磨为粒径小于80微米的粉体,再将其置于煅烧设备中在1450℃-1500℃下煅烧并快速冷却,煅烧后的材料再经过破碎、粉磨至80微米以下,即得到新的胶凝材料,从而使得矿渣和粗细骨料中的有用成分得到重复利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骨料为砂子,粒径小于5mm;所述粗骨料为石子,粒径大于5m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石子与砂子的质量比例大于2.0,则将部分石子破碎成为机制砂,以确保粗骨料和细骨料质量比例介于1.5-2.0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子、石子和矿渣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如下:
砂子:1-2%的烧失量,2-5%的CaO,60-80%的SiO2,10-15%的Al2O3,2-4%的Fe2O3,0-2%的MgO,1-6%的R2O,和余量杂质;
石子:20-35%的烧失量,30-40%的CaO,10-20%的SiO2,1-3%的Al2O3,0-2%的Fe2O3,2-18%的MgO,0-1.5%的R2O,和余量杂质;
矿渣:1-2%的烧失量,40-65%的CaO,15-25%的SiO2,1-5%的Al2O3, 1-8%的Fe2O3,1-8%的MgO,0-2%的R2O,和余量杂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子、石子和矿渣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如下:
砂子:1.4%的烧失量,2.61%的CaO,73.99%的SiO2,12.44%的Al2O3,2.54%的Fe2O3,0.62%的MgO,5.3%的R2O,和余量杂质;
石子:29.68%的烧失量,36.87%的CaO,16.17%的SiO2,2.34%的Al2O3,0.696%的Fe2O3,12.56%的MgO,0.827%的R2O,和余量杂质;
矿渣:1.8%的烧失量,62.7%的CaO,20.01%的SiO2,3.82%的Al2O3,4%的Fe2O3,1.48%的MgO,1.2%的R2O,和余量杂质。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子、砂子和矿渣的质量配比为3.3:0.7:1。

7.  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基于化学组成的氢氧化钠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混合均匀后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时还加入水和减水剂。

说明书

说明书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由CaO,SiO2,Al2O3构成,并可在碱性环境中形成硅(铝)氧四面体网络结构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凝胶结构与传统硅酸盐水泥成分和水化凝胶产物结构相似。这种材料的生产无需煅烧,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效果十分突出,是传统硅酸盐水泥潜在的替代材料。但是与传统硅酸盐水泥相似,其在服役结束后仍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影响其工程化应用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通过调整碱激发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使得其混凝土整体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生料成分相同或接近,等到该混凝土服役结束拆除后,再将其煅烧为新的胶凝材料,该工艺可以使得拆除后的碱激发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废弃物得到二次利用,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控制方便,便于工业化应用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测定混凝土用细骨料、粗骨料和碱激发所用矿渣的化学成分,并通过配料计算,不计入烧失量的情况下,使得粗、细骨料和矿渣三种固体混合料中的(CaO+MgO):(SiO2+Al2O3)大于1.5且小于2.4,确定混凝土粗骨料、 细骨料和矿渣的质量比例;
步骤二,符合步骤一中化学组成的粗、细骨料和磨细矿渣粉,与碱激发剂氢氧化钾共同混合均匀后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
步骤三,该混凝土在服役结束后,将其破碎、粉磨为粒径小于80微米的粉体,再将其置于煅烧设备中在1450℃-1500℃下煅烧并快速冷却,煅烧后的材料再经过破碎、粉磨至80微米以下,即得到新的胶凝材料,从而使得矿渣和粗细骨料中的有用成分得到重复利用。
所述细骨料为砂子,粒径小于5mm;所述粗骨料为石子,粒径大于5mm。
如果石子与砂子的质量比例大于2.0,则将部分石子破碎成为机制砂,以确保粗骨料和细骨料质量比例介于1.5-2.0之间。
与传统建筑垃圾处置通用的填埋或者用作再生骨料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碱激发混凝土建筑垃圾作为生产胶凝材料的原料的方法。使用本技术实现了碱激发混凝土的重复利用,可以节约石灰石资源。同时,上述工艺在混凝土配制,废弃混凝土破碎、粉磨,二次煅烧等方面都是成熟的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试验配比原料在五元相图中所处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首先测定配制混凝土所用砂子(即细骨料)、石子(即粗骨料)和矿渣的化学成分,常规情况下,其成分(质量百分数)指标如下:
砂子:1-2%的烧失量,2-5%的CaO,60-80%的SiO2,10-15%的Al2O3,2-4%的Fe2O3,0-2%的MgO,1-6%的R2O,和余量杂质;
石子:20-35%的烧失量,30-40%的CaO,10-20%的SiO2,1-3%的Al2O3,0-2%的Fe2O3,2-18%的MgO,0-1.5%的R2O,和余量杂质;
矿渣:1-2%的烧失量,40-65%的CaO,15-25%的SiO2,1-5%的Al2O3, 1-8%的Fe2O3,1-8%的MgO,0-2%的R2O,和余量杂质。
本实施例中,具体选择参数见表1所示,根据表1中的化学成分,计算出石子、砂子、矿渣之间的配比为3.3:0.7:1。该配比下,混凝土中除去水分和烧失量之外其化学成分均落入图1中方框位置,图1中A代表矿渣化学成分,B代表磷渣化学成分,C代表试验样品成分,D代表硅酸盐熟料化学成分。可以看出,该成分与介于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之间,与电炉磷渣成分接近,通过熔融,水淬可以得到一定活性的胶凝材料。
表1混凝土原料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
原料烧失量CaOSiO2Al2O3Fe2O3MgOR2O杂质合计石子29.6836.8716.172.340.69612.560.827余量100%砂子1.42.6173.9912.442.540.625.3余量100%矿渣1.862.720.013.8241.481.2余量100%
由于上述原料比例中的粗骨料石子的含量高于目前通行的混凝土配合比相比。可将其中部分石子破碎成粒径小于5mm的细骨料与天然砂子共同作为细骨料配制混凝土。
1m3混凝土中矿渣为430kg,671kg细骨料(其中301kg为表1所列砂子,370kg为表1所列石子破碎成粒径小于5mm的机制砂),1049kg粗骨料,用作碱激发剂的氢氧化钾按照矿渣质量的5%掺入,即21.5kg,聚羧酸减水剂4.3kg,水215kg。
因为实例为验证性质实验,同时混凝土的组分随着时间变化不大,对后续实验无本质影响,因此无需将混凝土养护至十年甚至数十年。使用该配合比配制的15L混凝土经过自然养护至2个月后,经过破碎,粉磨至细度超过400m2/Kg后再将其混合均匀,然后从中分别取出1000g左右细粉2份。两份细粉放入坩埚中,在马弗炉中1470℃煅烧1小时后取出。取出后的坩埚中的物料已经完全融化。一个干锅中物料自然冷却,另一个坩埚中的熔融物料快速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满的水的铁桶中,使其水淬。水淬所得产品即为可二次利用的硅酸盐类胶凝材料。
将水淬后的物料称取450g加入5%的氢氧化钾和1350g标准砂制成砂浆试件,测定其28d抗折达到6.0MPa、抗压强度41.5MPa。

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583489.X(22)申请日 2014.10.27C04B 7/14(2006.01)(71)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地址 710055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72)发明人徐德龙 宋强 李辉 张肖艳朱建辉 李婷 王储(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代理人段俊涛(54) 发明名称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57) 摘要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首先通过配料计算得到除去烧失量和水分之外化学成分与矿渣化学成分相近的粗骨料和细骨料配比,然后使用该配比的骨料与碱激发剂氢氧化钾共同混合均。

2、匀后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等到混凝土服役结束后,再将其在1450-1500下煅烧,水淬,即再次得到有活性的胶凝材料,从而实现了氢氧化钾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循环利用,本发明实现了碱激发混凝土的重复利用,可以节约石灰石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02257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CN 104402257 A1/1页21.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测定混凝土用细骨料、粗骨料和碱激发所用矿渣的。

3、化学成分,并通过配料计算,不计入烧失量的情况下,使得粗、细骨料和矿渣三种固体混合料中的(CaO+MgO):(SiO2+Al2O3)大于1.5且小于2.4,确定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和矿渣的质量比例;步骤二,符合步骤一中化学组成的粗、细骨料和磨细矿渣粉,与碱激发剂氢氧化钾共同混合均匀后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步骤三,该混凝土在服役结束后,将其破碎、粉磨为粒径小于80微米的粉体,再将其置于煅烧设备中在1450-1500下煅烧并快速冷却,煅烧后的材料再经过破碎、粉磨至80微米以下,即得到新的胶凝材料,从而使得矿渣和粗细骨料中的有用成分得到重复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

4、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骨料为砂子,粒径小于5mm;所述粗骨料为石子,粒径大于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石子与砂子的质量比例大于2.0,则将部分石子破碎成为机制砂,以确保粗骨料和细骨料质量比例介于1.5-2.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子、石子和矿渣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如下:砂子:1-2的烧失量,2-5的CaO,60-80的SiO2,10-15的Al2O3,2-4的Fe2O3,0-2的MgO,1-6的R2O,和余量杂质;石子:20-35的烧失量,30-40的CaO,1。

5、0-20的SiO2,1-3的Al2O3,0-2的Fe2O3,2-18的MgO,0-1.5的R2O,和余量杂质;矿渣:1-2的烧失量,40-65的CaO,15-25的SiO2,1-5的Al2O3,1-8的Fe2O3,1-8的MgO,0-2的R2O,和余量杂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子、石子和矿渣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如下:砂子:1.4的烧失量,2.61的CaO,73.99的SiO2,12.44的Al2O3,2.54的Fe2O3,0.62的MgO,5.3的R2O,和余量杂质;石子:29.68的烧失量,36.87的CaO,16.17的SiO。

6、2,2.34的Al2O3,0.696的Fe2O3,12.56的MgO,0.827的R2O,和余量杂质;矿渣:1.8的烧失量,62.7的CaO,20.01的SiO2,3.82的Al2O3,4的Fe2O3,1.48的MgO,1.2的R2O,和余量杂质。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子、砂子和矿渣的质量配比为3.3:0.7:1。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基于化学组成的氢氧化钠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混合均匀后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时还加入水和减水剂。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02257 A1/3页3氢氧化钾。

7、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背景技术0002 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由CaO,SiO2,Al2O3构成,并可在碱性环境中形成硅(铝)氧四面体网络结构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凝胶结构与传统硅酸盐水泥成分和水化凝胶产物结构相似。这种材料的生产无需煅烧,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效果十分突出,是传统硅酸盐水泥潜在的替代材料。但是与传统硅酸盐水泥相似,其在服役结束后仍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影响其工程化应用的一个问题。发明内容0003 为了克服上述。

8、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通过调整碱激发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使得其混凝土整体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生料成分相同或接近,等到该混凝土服役结束拆除后,再将其煅烧为新的胶凝材料,该工艺可以使得拆除后的碱激发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废弃物得到二次利用,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控制方便,便于工业化应用的特点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 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0006 步骤一,测定混凝土用细骨料、粗骨料和碱激发所用矿渣的化学成分,并通过配料计算,不计入烧失量的情况下,使得粗、细骨料和矿渣三种。

9、固体混合料中的(CaO+MgO):(SiO2+Al2O3)大于1.5且小于2.4,确定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和矿渣的质量比例;0007 步骤二,符合步骤一中化学组成的粗、细骨料和磨细矿渣粉,与碱激发剂氢氧化钾共同混合均匀后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0008 步骤三,该混凝土在服役结束后,将其破碎、粉磨为粒径小于80微米的粉体,再将其置于煅烧设备中在1450-1500下煅烧并快速冷却,煅烧后的材料再经过破碎、粉磨至80微米以下,即得到新的胶凝材料,从而使得矿渣和粗细骨料中的有用成分得到重复利用。0009 所述细骨料为砂子,粒径小于5mm;所述粗骨料为石子,粒径大于5mm。0010 如果石子与砂子的。

10、质量比例大于2.0,则将部分石子破碎成为机制砂,以确保粗骨料和细骨料质量比例介于1.5-2.0之间。0011 与传统建筑垃圾处置通用的填埋或者用作再生骨料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碱激发混凝土建筑垃圾作为生产胶凝材料的原料的方法。使用本技术实现了碱激发混凝土的重复利用,可以节约石灰石资源。同时,上述工艺在混凝土配制,废弃混凝土破说 明 书CN 104402257 A2/3页4碎、粉磨,二次煅烧等方面都是成熟的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附图说明0012 图1是本发明试验配比原料在五元相图中所处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1。

11、4 本发明氢氧化钾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循环利用方法,首先测定配制混凝土所用砂子(即细骨料)、石子(即粗骨料)和矿渣的化学成分,常规情况下,其成分(质量百分数)指标如下:0015 砂子:1-2的烧失量,2-5的CaO,60-80的SiO2,10-15的Al2O3,2-4的Fe2O3,0-2的MgO,1-6的R2O,和余量杂质;0016 石子:20-35的烧失量,30-40的CaO,10-20的SiO2,1-3的Al2O3,0-2的Fe2O3,2-18的MgO,0-1.5的R2O,和余量杂质;0017 矿渣:1-2的烧失量,40-65的CaO,15-25的SiO2,1-5的Al2O3,1-8的Fe2O。

12、3,1-8的MgO,0-2的R2O,和余量杂质。0018 本实施例中,具体选择参数见表1所示,根据表1中的化学成分,计算出石子、砂子、矿渣之间的配比为3.3:0.7:1。该配比下,混凝土中除去水分和烧失量之外其化学成分均落入图1中方框位置,图1中A代表矿渣化学成分,B代表磷渣化学成分,C代表试验样品成分,D代表硅酸盐熟料化学成分。可以看出,该成分与介于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之间,与电炉磷渣成分接近,通过熔融,水淬可以得到一定活性的胶凝材料。0019 表1混凝土原料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0020 原料烧失量CaO SiO2Al2O3Fe2O3MgO R2O杂质合计石子29.68 36.87。

13、 16.17 2.34 0.696 12.56 0.827余量100砂子1.4 2.61 73.99 12.44 2.54 0.62 5.3余量100矿渣1.8 62.7 20.01 3.82 4 1.48 1.2余量1000021 由于上述原料比例中的粗骨料石子的含量高于目前通行的混凝土配合比相比。可将其中部分石子破碎成粒径小于5mm的细骨料与天然砂子共同作为细骨料配制混凝土。0022 1m3混凝土中矿渣为430kg,671kg细骨料(其中301kg为表1所列砂子,370kg为表1所列石子破碎成粒径小于5mm的机制砂),1049kg粗骨料,用作碱激发剂的氢氧化钾按照矿渣质量的5掺入,即21.。

14、5kg,聚羧酸减水剂4.3kg,水215kg。0023 因为实例为验证性质实验,同时混凝土的组分随着时间变化不大,对后续实验无本质影响,因此无需将混凝土养护至十年甚至数十年。使用该配合比配制的15L混凝土经过自然养护至2个月后,经过破碎,粉磨至细度超过400m2/Kg后再将其混合均匀,然后从中分别取出1000g左右细粉2份。两份细粉放入坩埚中,在马弗炉中1470煅烧1小时后取出。取出后的坩埚中的物料已经完全融化。一个干锅中物料自然冷却,另一个坩埚中的熔说 明 书CN 104402257 A3/3页5融物料快速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满的水的铁桶中,使其水淬。水淬所得产品即为可二次利用的硅酸盐类胶凝材料。0024 将水淬后的物料称取450g加入5的氢氧化钾和1350g标准砂制成砂浆试件,测定其28d抗折达到6.0MPa、抗压强度41.5MPa。说 明 书CN 104402257 A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02257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