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9869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30CN102898694A*CN102898694A*(21)申请号 201210369404.9(22)申请日 2012.09.29C08L 9/00(2006.01)C08L 7/00(2006.01)C08K 13/02(2006.01)C08K 3/36(2006.01)C08K 5/01(2006.01)C08K 3/06(2006.01)C08K 3/22(2006.01)C08K 5/09(2006.01)A43B 13/04(2006.01)(71)申请人广东智达行新材料有限公司地址 5282。
2、4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洲村工业区(72)发明人伍达志(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代理人罗晓聪(54) 发明名称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及其制备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天然橡胶20-25份、合成橡胶70-80份、白炭黑50-60份、环烷油6-7份、硫磺1.5-2.5份、硫化活性剂4-5份、硫化促进剂1.8-2.5份、氧化锌4-6份、硬脂酸1-1.5份、防雾剂0.3-0.8份、耐磨剂1-1.5份、防老剂1-1.5份;通过将这些原料密炼加工并置入模具中高温加压硫化制成合成超耐磨胶。该用于鞋底的超耐磨。
3、胶大大提高了鞋底的抗磨损能力,大大提高了鞋底的使用寿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1/1页21.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摩胶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天然橡胶20-25份,合成橡胶70-80份,白炭黑50-60份,环烷油6-7份,硫磺1.5-2.5份,硫化活性剂4-5份,硫化促进剂1.8-2.5份,氧化锌4-6份,硬脂酸1-1.5份,防雾剂0.3-0.8份,耐磨剂1-1.5份,防老剂1-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其特征在。
4、于,所述天然橡胶为3L标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橡胶为耐磨顺丁胶。4.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20-25重量份的天然橡胶在密炼机上密炼5分钟后,转上滚轮开炼5分钟进行塑炼获得塑炼胶,停放20小时以上后,切胶;步骤二,在步骤一的基础上,依次加入70-80重量份的合成橡胶,50-60重量份的白炭黑,4-5重量份的硫化活性剂进行密炼,时间为3-4分钟;步骤三:在步骤二的基础上,加入4-6重量份的氧化锌,1-1.5重量份的硬脂酸,6-7重量份的环烷油,0.3-0.8重量份的。
5、防雾剂,1-1.5重量份的耐磨剂,1-1.5重量份的防老剂混炼5-6分钟,上滚轮出片冷却,并停放半天以上;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加入1.5-2.5重量份的硫磺,1.8-2.5重量份的耐黄促进剂,切片,并在145-160,压力为12-20mpa的条件下硫化8-12分钟,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橡胶为3L标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橡胶为耐磨顺丁胶。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98694 A1/3页3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
6、01 本发明涉及鞋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 鞋底,是鞋材领域重要的一部分,鞋底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脚部,防滑,减震,保证穿戴者脚部的舒适,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0003 鞋底的材料目前以橡胶底居多。如普通橡胶底,热塑成型,分天然橡胶与再生橡胶。虽然耐磨性佳、防滑、有弹性、不易断裂,柔软度较好、伸延性好、收缩稳定、硬度佳、弯曲性好、防水。但缺点是鞋底的材质不够耐磨,在长期穿戴后,鞋底容易磨损,甚至磨穿,严重降低了穿戴者的舒适感,降低了鞋底的使用寿命。发明内容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鞋底不耐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鞋底耐磨性的鞋底用胶,增强鞋底。
7、的质量,保证鞋底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0005 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天然橡胶20-25份、合成橡胶70-80份、白炭黑50-60份、环烷油6-7份、硫磺1.5-2.5份、硫化活性剂4-5份、硫化促进剂1.8-2.5份、氧化锌4-6份、硬脂酸1-1.5份、防雾剂0.3-0.8份、耐磨剂1-1.5份、防老剂1-1.5份。0006 天然橡胶为3L标胶。0007 合成橡胶为耐磨顺丁胶。0008 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20-25重量份的天然橡胶在密炼机上密炼5分钟后,转上滚轮开炼5分钟进行塑炼获得塑炼胶,停放20小时以上后,切胶;步骤二,在步骤一。
8、的基础上,依次加入70-80重量份的合成橡胶,50-60重量份的白炭黑,4-5重量份的硫化活性剂进行密炼,时间为3-4分钟;步骤三:在步骤二的基础上,加入4-6重量份的氧化锌,1-1.5重量份的硬脂酸,6-7重量份的环烷油, 0.3-0.8重量份的防雾剂,1-1.5重量份的耐磨剂,1-1.5重量份的防老剂混炼5-6分钟,上滚轮出片冷却,并停放半天以上;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加入1.5-2.5重量份的硫磺,1.8-2.5重量份的耐黄促进剂,切片,并在145-160,压力为12-20mpa的条件下硫化8-12分钟,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0009 天然橡胶为3L标胶。0010 合成。
9、橡胶为耐磨顺丁胶。0011 该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配方科学,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了鞋底的耐磨性,提高了鞋底质量和实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001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说 明 书CN 102898694 A2/3页40013 合成橡胶为顺丁橡胶。顺丁橡胶的性能由于顺丁橡胶的分子结构主要是顺式1,4-结构,分子排列规整,所以其弹性比天然橡胶好。顺丁橡胶的玻璃化温度TG=-105,故它的低温物理性能很好,耐寒温底低于-55。弹性是通用橡胶中最好的一种。耐热性与天然橡胶相同,都为120,但耐热老化性能却优于天然橡胶。拉伸强度比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都低,因此必须加入炭黑等补强剂。。
10、顺丁橡胶的耐磨性优异,滞后损失小,生热低,这对制品在多次变形下的生热和永久变形的降低都十分有利。0014 白炭黑的作用,一方面是作为填料,同时其可改善橡胶的耐磨性和抗湿滑性,且使用白炭黑的胶料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等均有提高。0015 环烷油具有饱和环状碳链结构,具有低倾点,高密度、高粘度、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而且在它的环上通常还会连接着饱和支链。因为这种结构,使环烷油具有稳定度强的性质,对鞋底的耐磨性有很大帮助。0016 氧化锌应用于橡胶中时,应选择橡胶专用氧化锌,主要作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的活化剂。其颗粒细小呈球状,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与良好的吸附性,因而能促进橡胶的硫化、。
11、活化和补强防老化作用、能加强硫化过程,达到稳定性、加工安全性提高、大幅度降低不良率,提高橡胶制品耐撕裂性、耐磨性。同时,可提高橡胶产品的抗老化、抗挠裂性能。0017 橡胶级别的硬脂酸在橡胶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是乳化剂。硬脂酸在橡胶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硬脂酸是天然胶,合成橡胶和胶乳中广泛应用的硫化活性剂,也可用作增塑剂和软化剂。在生产合成橡胶过程中需加硬脂酸作乳化剂,在制造泡沫橡胶时,硬脂酸可作起泡剂,硬脂酸还可用作橡胶制品的脱模剂。工业硬脂酸广泛用于制化妆品、塑料耐寒增塑剂、脱模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橡胶硫化促进剂、硫化活性剂。0018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准备如下重量份的材料:天然橡。
12、胶50-60份,合成橡胶40-50份,超级白炭黑40-50份,环烷油6-7份,硫磺1.5-2.5份,活性剂4-5份,硫化促进剂1.8-2.5份,氧化锌4-6份,硬脂酸1-1.5份以及防老剂2-3份。0019 其中,天然橡胶为3L标胶;合成橡胶为耐磨顺丁胶。0020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将20-25重量份的天然橡胶在密炼机上密炼5分钟后,转上滚轮开炼5分钟进行塑炼获得塑炼胶,停放20小时以上后,切胶;步骤二,在步骤一的基础上,依次加入70-80重量份的合成橡胶,50-60重量份的白炭黑,4-5重量份的硫化活性剂进行密炼,时间为3-4分钟;步骤三:在步骤二的基础上,加入4-6重量份的氧化锌,。
13、1-1.5重量份的硬脂酸,6-7重量份的环烷油,0.3-0.8重量份的防雾剂,1-1.5重量份的耐磨剂,1-1.5重量份的防老剂混炼5-6分钟,上滚轮出片冷却,并停放半天以上;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加入1.5-2.5重量份的硫磺,1.8-2.5重量份的耐黄促进剂,切片,并在145-160,压力为12-20mpa的条件下硫化8-12分钟,即得到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0021 通过以上材料和步骤便制得了一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这种用于鞋底的超耐磨胶配方科学,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了鞋底的耐磨性,使得鞋底大大提高了鞋底质量和实用寿命。说 明 书CN 102898694 A3/3页5002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说 明 书CN 10289869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