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92022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23CN102892022A*CN102892022A*(21)申请号 201210233148.0(22)申请日 2012.07.052011-158254 2011.07.19 JPH04N 13/04(2006.01)H04N 13/00(2006.01)A61B 6/03(2006.01)A61B 5/055(2006.01)A61B 8/00(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地址日本东京都申请人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72)发明人塚越伸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
2、27代理人李伟 阎文君(54) 发明名称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57) 摘要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显示立体感最优的立体观测用图像。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具备立体显示装置和控制部。立体显示装置通过显示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来显示被观察者立体地识别的立体图像。当根据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即体数据生成上述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时,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根据被拍摄体部分的形状来变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并将成为变更后的视差角的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21页 附图13页(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21 页 附图 13 页1/2页21.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立体显示装置,通过显示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来显示被观察者立体地识别的立体图像;控制部,当根据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即体数据生成上述规定的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时,进行控制使得根据被拍摄体部分的形状来变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并将成为变更后的视差角的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显示在上述立体显示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被拍摄体部分的形状和在上述立体显示装置中显示的立体图像的突出方向上的临界、即突出临界的关系,来变。
4、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作为针对上述被拍摄体部分的绘制条件而被设定的几何条件以及表现条件的至少1个来变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从为了移动视点的位置而作为上述几何条件设定于上述被拍摄体部分的重心到该被拍摄体部分中的轮廓的距离来变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基于根据作为上述几何条件而被设定的视点以及视线方向计算出的从该视点到上述被拍摄体部分中的轮廓的距离来变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
5、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作为上述几何条件而被设定的视野角来变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对针对上述体数据执行绘制处理的绘制处理部进行控制,使得生成成为变更后的视差角的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并进行控制使得上述绘制处理部生成的图像组被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从对上述体数据执行绘制处理的绘制处理部所预先生成的图像组中选择成为变更后的视差角的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的图像组,并将该选择的图像组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
6、,使得利用对上述体数据执行绘制处理的绘制处理部所预先生成的图像组,通过插补处理生成成为变更后的视差角的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并将该生成的图像组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10.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立体显示装置,通过显示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来显示被观察者立体地识别的立体图像;控制部,当根据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即体数据生成上述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时进行控制,使得根据被拍摄体部分的形状来变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并将成为变更后的视差角的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显示于上述立体显示装置。1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92022 A2/2页3当根据三维的。
7、医用图像数据、即体数据生成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时,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根据被拍摄体部分的形状来变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并将成为变更后的视差角的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显示于立体显示装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92022 A1/21页4图像处理系统、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0001 本申请主张2011年7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1-158254的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引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技术领域0002 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背景技术0003 以往,使用立体观测用眼镜(glasses)等专用设备,能够立体观测从2个视点摄影得到的2。
8、视差图像的显示器(monitor)正在实用化。另外,近年来,使用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等光线控制元件,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从多个视点摄影得到的多视差图像(例如,9视差图像)的显示器正在实用化。另外,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所显示的2视差图像或9视差图像有时通过推定从1个视点摄影得到的图像的深度信息,并使用所推定出的信息的图像处理来生成。0004 另一方面,在X射线CT(Computed Tomog raphy)装置或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以下,称为体数据(volume d。
9、ata)的装置正在实用化。根据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生成的体数据,能够以任意的视差角生成任意的视差数的体绘制(volume rendering)图像(视差图像)。因此,正在讨论以近年来实用化的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立体地显示根据体数据生成的二维的体绘制图像的问题。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显示立体感最优的立体观测用图像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0006 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具备立体显示装置和控制部。立体显示装置通过显示规定的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来显示被观察者立体地识别的立体图像。当根据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data)、即体数据生成上述规定的视差数的视差。
10、图像时,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根据被拍摄体部分的形状来变更视差图像间的视差角,并将成为变更后的视差角的规定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显示在上述立体显示装置上。0007 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能够显示立体感最优的立体观测用图像。附图说明0008 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的图。0009 图2A以及图2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0010 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说 明 书CN 102892022 A2/21页50011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workstation)。
11、的构成例的图。0012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绘制(rendering)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0013 图6A、图6B以及图6C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绘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0014 图7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构成例的图。0015 图8A、图8B、图8C以及图8D是用于说明在立体图像中发生立体感的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的一个例子的图。0016 图9、图10A以及图10B是用于说明视差角变更处理的具体例的图。0017 图11是用于说明构成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0018 图12A、图12B以及图12C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
12、部预先生成的视差图像组的图。0019 图13A以及图13B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的图。0020 图14是用于说明构成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终端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图像处理系统以及图像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将包含具有作为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的工作站的图像处理系统作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用语进行说明,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对于体数据,通过将视点位置移动规定的每一视差角进行体绘制处理而生成的图像组。即,“视差图像组”由“视点位置”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构成。另外,所谓“视差角”是指通过为了生。
13、成“视差图像组”而设定的各视点位置中相邻的视点位置、和由体数据表示的空间内的规定位置(例如,空间的中心)而决定的角度。另外,所谓“视差数”是指在立体显示显示器上进行立体观测而所需的“视差图像”的数量。另外,所谓以下所述的“9视差图像”是指由9个“视差图像”构成的“视差图像组”。另外,所谓以下所述的“2视差图像”是指由2个“视差图像”构成的“视差图像组”。另外,“立体图像”是指被参照显示“视差数”的“视差图像”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观察者立体观测的图像。即,立体显示显示器通过显示“视差数”的“视差图像”,来显示被观察者立体地识别的“立体图像”。0022 (第1实施方式)0023 首先,针对第1实施方。
14、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的图。0024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1具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图像保管装置120、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图1所示例的各装置例如通过设置在医院内的院内LAN(Local Area Network)2,处于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相互通信的状态。例如,当对图像处理系统1导入有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时,各装置按照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
15、icine)规格,相互发送接收医用图像等。0025 该图像处理系统1通过根据作为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三维的医用图像说 明 书CN 102892022 A3/21页6数据的体数据来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该视差图像组显示于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从而对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或检查技师提供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具体而言,在第1实施方式中,工作站130对于体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另外,工作站130以及终端装置140具有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并将在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在该显示器上。另外,图像保管装置120保管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体数据、在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
16、像组。即,工作站130或终端装置140从该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体数据、视差图像组,将其进行处理,或显示于显示器。以下,依次说明各装置。0026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是X射线诊断装置、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SPEC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SPECT-CT装置、PET装置与X射线。
17、CT装置一体化的PET-CT装置、或者它们的装置组等。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体数据)。0027 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通过将被检体进行摄影来生成体数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通过将被检体进行摄影来收集投影数据或MR信号等数据,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重建沿着被检体的体轴方向的多个轴向(axial)面的医用图像数据,来生成体数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重建500个轴向面的医用图像数据。该500个轴向面的医用图像数据组是体数据。另外,也可以将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摄影得到的被检体的投影数据或MR信号等本。
18、身作为体数据。0028 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将所生成的体数据发送至图像保管装置120。另外,当对图像保管装置120发送体数据时,作为附带信息,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发送识别患者的患者ID、识别检查的检查ID、识别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的装置ID、识别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的1次的摄影的序列ID等。0029 图像保管装置120是保管医用图像的数据库。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保管装置120将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发送出的体数据存储于存储部,并将其进行保管。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保管装置120也能够将工作站130根据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存储。
19、于存储部,并将其进行保管。此时,工作站130对图像保管装置120发送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图像保管装置120将从工作站130发送出的视差图像组存储于存储部,并将其进行保管。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使用能够保管大容量的图像的工作站130,来合并图1所示例的工作站130与图像保管装置120。即,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体数据或视差图像组存储于工作站130本身。0030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图像保管装置120所保管的体数据或视差图像组与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series)ID等对应地保管。因此,工作站130或终端装置140通过进行使用了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的检索,来从。
20、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所需的体数据或视差图像组。0031 工作站130是对于医用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对于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进行各种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从多个视点摄影得到的多个视差图像,例如,所谓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9视差图像的显示器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是指视点位置不同的9个视差图像。说 明 书CN 102892022 A4/21页70032 另外,作为显示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具有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以下,称为立体显示显示器)。工作站130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立体显示。
21、显示器。其结果,工作站130的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立体显示显示器所显示出的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一边进行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操作。0033 另外,工作站130对图像保管装置120发送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另外,当对图像保管装置120发送视差图像组时,作为附带信息,例如,工作站130发送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另外,作为当对图像保管装置120发送视差图像组时所发送的附带信息,也可以列举出与视差图像组相关的附带信息。作为与视差图像组相关的附带信息,存在视差图像的个数(例如,“9”)、视差图像的分辨率(例如,“466像素350像素”)等。另外,工作站130也可以根据来自终端装置140。
22、的立体观测要求,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发送至终端装置140。0034 在此,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根据操作者的要求实时(real time)生成视差图像组。例如,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根据自装置的操作者的要求生成视差图像组。或者,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根据以下所说明的终端装置140的操作者的要求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发送至终端装置140。0035 终端装置140是使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或检查技师阅览医用图像的装置。例如,终端装置140是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或检查技师操作的PC(Personal Computer)或平板(tablet)式PC、PDA(Pe。
23、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手机等。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140作为显示部具有立体显示显示器。另外,终端装置140从工作站130或者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视差图像组,并将所取得的视差图像组显示在立体显示显示器上。其结果,作为观察者的医师或检查技师能够阅览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0036 在此,针对工作站130或终端装置140所具有的立体显示显示器进行说明。现在最普及的一般的通用显示器是二维地显示二维图像的显示器,不能立体显示二维图像。假设,当观察者希望在通用显示器进行立体观测时,对通用显示器输出图像的装置需要通过平行法或交差法来并列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
24、的2视差图像。或者,对通用显示器输出图像的装置例如需要使用在左眼用部分安装有红色的玻璃纸(cellophane),在右眼用部分安装有蓝色的玻璃纸的眼镜通过补色法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图像。0037 另一方面,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存在通过使用立体观测用眼镜等专用设备,能够立体观测2视差图像(也称为两眼视差图像)的显示器。0038 图2A以及图2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一个例子是通过快门(shutter)方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作为观察显示器的观察者佩戴的立体观测用眼镜使用快门眼镜。该立体显示显示器在显示器上交替射出。
25、2视差图像。例如,图2A所示的显示器以120Hz交替射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在此,如图2A所示,在显示器上设置红外线射出部,红外线射出部与切换图像的定时(timing)一致地控制红外线的射出。0039 另外,从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图2A所示的快门眼镜的红外线接收部来接收。分别在快门眼镜的左右的框上安装有快门,快门眼镜与红外线接收部接收红外线的定时一致地交替切换左右的快门各自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以下,针对快门中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的切换处理进行说明。说 明 书CN 102892022 A5/21页80040 如图2B所示,各快门具有入射侧的偏振片与射出侧的偏振片,另外,在入射侧。
26、的偏振片与射出侧的偏振片之间具有液晶层。另外,如图2B所示,入射侧的偏振片与射出侧的偏振片相互正交。在此,如图2B所示,在没有施加电压的“OFF”的状态下,通过了入射侧的偏振片的光通过液晶层的作用旋转90度,透过射出侧的偏振片。即,没有施加电压的快门变为透过状态。0041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施加了电压的“ON”状态下,由于基于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偏振旋转作用消失,因此,通过了入射侧的偏振片的光会被射出侧的偏振片遮住。即,施加了电压的快门变为遮光状态。0042 因此,例如,在显示器上显示出左眼用图像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红外线。并且,在正在接收红外线期间,红外线接收部没有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
27、压,而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如图2A所示,由于右眼的快门变为遮光状态,左眼的快门变为透过状态,因此,左眼用图像入射至观察者的左眼。另一方面,在显示器上显示出右眼用图像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停止射出红外线。并且,在没有接收红外线期间,红外线接收部没有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而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左眼的快门变为遮光状态,右眼的快门变为透过状态,因此,右眼用图像入射至观察者的右眼。这样,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通过联动地切换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与快门的状态,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图像。另外,作为能够立体观测2视差图像的立体显示显示器,除了上述的快门方式以外,还知道有采用了偏振眼。
28、镜方式的显示器。0043 另外,作为近年来实用化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存在通过使用柱状透镜等光线控制元件,例如使观察者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9视差图像等多视差图像的显示器。该立体显示显示器能够进行基于两眼视差的立体观测,另外,也能够进行基于与观察者的视点移动一致地观察的影像也发生变化的运动视差的立体观测。0044 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上,在液晶面板等平面状的显示面200的前面配置光线控制元件。例如,在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上,作为光线控制元件,在显示面200的前面粘贴有光学开口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垂直透镜板(lenticul。
29、ar sheet)201。另外,在图3所示的一个例子中,以垂直透镜板201的凸部为前面的方式进行粘贴,但也可以以垂直透镜板201的凸部与显示面200对置的方式进行粘贴。0045 在显示面200上,如图3所示,矩阵(matrix)状地配置纵横比为3:1,在纵方向配置是子(sub)像素的红(R)、绿(G)、蓝(B)3个的像素202。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将由9个图像构成的9视差图像转换成规定格式(format)(例如格子状)地配置的中间图像,并在显示面200输出。例如,9视差图像转换成9个图像“3行3列”地配置的格子状的格式的中间图像,并在显示面200输出。即,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将在9视差。
30、图像中位于同一位置的9个像素分别分配成9列的像素202来输出。9列的像素202是同时显示视点位置不同的9个图像的单位像素组203。0046 在显示面200上作为单位像素组203来同时输出的9视差图像例如通过LED(Light Emitting Diode)背景灯(backlight)来作为平行光进行放射,另外,通过垂直透镜板201在多方向放射。通过将9视差图像的各像素的光在多方向放射,从而,入射至观察者的右眼以及左眼的光与观察者的位置(视点的位置)联动地变化。即,根据观察者的观察的说 明 书CN 102892022 A6/21页9角度的不同,入射至右眼的视差图像与入射至左眼的视差图像的视差角不。
31、同。由此,例如,分别在图3所示的9个位置上,观察者能够立体地识别摄影对象。另外,例如,在图3所示的“5”的位置上,观察者对于摄影对象能够以正对的状态立体地识别,同时分别在图3所示的“5”以外的位置上,能够以改变摄影对象的朝向的状态立体地识别。另外,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始终是一个例子。如图3所示,显示9视差图像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可以是“RRR、GGG、BBB”的横条(stripe)液晶,也可以是“RGBRGB”的纵条液晶。另外,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可以是透镜板为垂直的纵透镜(lens)方式,也可以是透镜板为倾斜的倾斜透镜方式。另外,中间图像的格式并不限定于“3行3列”的格子状。。
32、例如,中间图像的格式也可以是“1行9列”或“9行1列”等,对应于显示器的规格的任意的格式。0047 以下,将使用图2A以及图2B说明的立体显示显示器记作2视差显示器。另外,以下,将使用图3说明的立体显示显示器记作9视差显示器。即,2视差显示器是能够进行基于两眼视差的立体观测的立体显示装置。另外,9视差显示器是能够进行基于两眼视差的立体观测,另外,能够通过同时显示9个图像(9视差图像)来根据“观察者的视点移动(运动视差)”变更观察者所观察的图像的立体显示装置。0048 在此,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1的构成例简单地进行说明。另外,上述的图像处理系统1并不限定于应用于导入有PACS时。。
33、例如,图像处理系统1也同样适用于导入有管理添加了医用图像的电子病历(chart)的电子病历系统的情况。此时,图像保管装置120是保管电子病历的数据库(database)。另外,例如,图像处理系统1也同样适用于导入有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的情况。另外,图像处理系统1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构成例。各装置所具有的功能或其分工也可以根据运用的方式适当地变更。0049 接着,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的构成例使用图4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的构成例的图。另外,以下,所谓“。
34、视差图像组”是指通过对于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而生成的立体观测用图像组(体绘制图像组)。另外,所谓“视差图像”是指构成“视差图像组”的各个图像。即,“视差图像组”由视点位置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构成。0050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是适用于图像处理等的高性能的计算机,如图4所示,具有输入部131、显示部132、通信部133、存储部134、控制部135、绘制处理部136。另外,以下,使用工作站130是适用于图像处理等的高性能的计算机(computer)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任意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也可以是任意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0051。
35、 输入部131是鼠标(mouse)、键盘(keyboard)、轨迹球(trackball)等,接受操作者对于工作站130的各种操作的输入。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31接受用于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作为绘制处理的对象的体数据的信息的输入。例如,输入部131接受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的输入。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31接受与绘制处理相关的条件(绘制条件)的输入。0052 显示部132是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液晶面板(panel)等,显示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32显示用于接受操作者进行的各种操作的GUI说 明 书CN 1028920。
36、22 A7/21页10(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或视差图像组等。例如,显示部132是2视差显示器、或9视差显示器。以下,针对显示部132是9视差显示器的情况进行说明。通信部133是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等,在与其他的装置之间进行通信。0053 存储部134是硬盘(hard disk)、半导体存储器(memory)元件等,存储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部134存储经由通信部133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部134存储绘制处理中的体数据、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视差图像组等。0054 控制。
37、部135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等电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集成电路,进行工作站130的整体控制。0055 例如,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控制对于显示部132的GUI的显示或视差图像组的显示。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在与图像保管装置120之间经由通信部133进行的体数据或视差图像组的发送接收。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基于绘制处理部136的绘制处理。
38、。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体数据的从存储部134的读入、视差图像组的向存储部134的存储。0056 绘制处理部136在基于控制部135的控制下,对于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进行各种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136从存储部134读入体数据,并首先对于该体数据进行前处理。接着,绘制处理部136对于前处理后的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接着,绘制处理部136生成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二维图像,并将其分别对视差图像组重叠,来生成输出用二维图像。并且,绘制处理部136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或输出用二维图像存储于存储部134。
39、。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谓绘制处理是指对于体数据进行的图像处理整体,所谓体绘制处理是指绘制处理内,生成反映出三维的信息的二维图像的处理。所谓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医用图像例如是视差图像。0057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绘制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如图5所示,绘制处理部136具有前处理部1361、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以及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前处理部1361进行对于体数据的前处理,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根据前处理后的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生成将各种信息重叠于视差图像组的输出用二维图像。以下,依次说明各部。0058 前处理部1361是当对于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时,进行各种前。
40、处理的处理部,具有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三维物体融合(fusion)部1361e。以及三维物体显示区域设定部1361f。0059 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是当将2种体数据作为1个体数据进行处理时进行图像校正处理的处理部,如图5所示,具有变形校正处理部1361b、体运动校正处理部1361c以及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1d。例如,当将通过PET-CT装置生成的PET图像的体数据与X射线CT图像的体数据作为1个体数据进行处理时,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进行图像校正处理。或者,当将通过MRI装置生成的T1强调图像的体数据与T2强调图像的体数据作为1个体数据进行处理时,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进行图像校正处理。0060 另外,变形校正处理部1361b校正在各个体数据中,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的说 明 书CN 102892022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