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17337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2CN102817337A*CN102817337A*(21)申请号 201210337669.0(22)申请日 2012.09.12E02B 11/00(2006.01)A01G 16/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1号(72)发明人王建国 潘杰华 吕寒 单艳红巢军委 戴敏(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代理人唐循文(54) 发明名称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57) 摘要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由箱体。
2、和挡板组成,箱体的上部高出稻田田面且对外开放,箱体的底部低于稻田田面且其上分布着若干孔,箱体的前侧壁设有排渍孔和节制闸,箱体的后侧壁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渍孔和节制闸分别位于箱体前侧壁的近底部和上部,所述排水孔位于后侧壁的近底部。挡板为活动挡板,所述挡板在稻季配置在排渍孔上。本发明合理的结构设计能有效降低稻田的排水量和排水中N、P营养元素的负荷,在我国河网地区稻田非点源污染控制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1/1页21.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
3、装置,由箱体(1)以及挡板(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高出稻田田面且对外开放,所述箱体的底部低于稻田田面且其上分布着孔,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沿设有节制闸(3),前侧壁靠近下沿的部位设有排渍孔(2),所述箱体的后侧壁靠近下沿的部位设有排水孔(4);所述挡板(5)可拆卸的设于排渍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渍孔(2)是一个“口”字形,其位于箱体前侧壁左右的中间处,其底部比箱体底部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制闸(3)位于箱体前侧壁左右的中间处,其顶部与箱体的上沿平齐,其底部与田面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
4、述的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4)是一个圆孔,圆孔的底部高于箱体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封堵排渍孔时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分布密度为占箱体底部面积的50%,孔径为10cm10cm的方形。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7337 A1/3页3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农田排水排渍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用于稻田的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0002 背景技术0003 CN200510095596.9公开了一种农田排水排渍控制箱,由主箱体以及侧箱。
5、体组成,主箱体的后侧面上开设有排水孔,而主箱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的外侧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侧箱体,该侧箱体经由导通孔与主箱体联通,主箱体的正侧面以及左右两个侧面的上端,开设有数个排水凹口,侧箱体的顶面上开设有排渍孔,在主箱体和侧箱体的顶部分别配置有盖板。0004 该控制箱在稻田实际使用中,申请人发现存在若干问题,主要问题如下:1、侧箱体不仅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侧箱体排渍孔朝上而经常被稻田中的杂物和流失的土壤堵塞,清理时费时费力;2、在稻田需要晒田时,排空稻田田面水较繁琐;3、不能根据需要灵活调节稻田田面水;4、未考虑主箱体底部与其下土壤之间的土水间的有。
6、益物质交换(氮、磷等营养元素和生物)。0005 发明内容0006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已有农田排水排渍控制箱存在的若干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原有控制箱相比具有如下主要优点:1、取消了原有控制箱的两个侧箱体,改变了原有控制箱的排渍方式,从而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及土地的占用和清理的成本;2、解决了稻田晒田时田面水排空的问题;3、解决了灵活控制稻田田面水的问题;4、实现了箱体底部与其下土壤之间的土水间的有益物质交换(氮、磷等营养元素和生物)。0007 技术方案: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由箱体以及挡板组成,所述箱体的顶部高出稻田田面且对外开放,所述箱体的底部。
7、低于稻田田面且其上分布着孔,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沿设有节制闸,前侧壁靠近下沿的部位设有排渍孔,所述箱体的后侧壁靠近下沿的部位设有排水孔;所述挡板可拆卸的设于排渍孔上。0008 所述排渍孔是一个“口”字形,其位于箱体前侧壁左右的中间处,其底部比箱体底部高。0009 所述节制闸位于箱体前侧壁左右的中间处,其顶部与箱体的上沿平齐,其底部与田面平齐。0010 所述排水孔是一个圆孔,圆孔的底部高于箱体底部。0011 所述挡板封堵排渍孔时密封。说 明 书CN 102817337 A2/3页40012 所述孔的分布密度为占箱体底部面积的50%,孔径为10cm10cm的方形。0013 有益效果:1、取消了原有控。
8、制箱的两个侧箱体,改变了原有控制箱的排渍方式,从而有效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及土地的占用和清理的成本。0014 2、通过在现有箱体前侧面上部设置节制闸,增强了对稻田田面水控制的灵活性,克服了原有控制箱只能控制稻田田面水于某一水位而不能灵活调节和排空田面水的问题。0015 3、取消了原有控制箱主箱体上的排水凹口,降低了控制箱的高度,节省了箱体制造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更利于其在农村的推广应用。0016 4、考虑了箱体底部与其下土壤之间的土水间的有益物质交换(氮、磷等营养元素和生物)。0017 附图说明0018 图1为稻田排水排渍控制装置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箱体,2为排渍孔,3为节制闸。
9、,4为排水孔;图2为稻田排水排渍控制装置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5为挡板;图3为稻田排水排渍控制装置中节制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6为闸门,7为箱体前侧壁;图4为稻田排水排渍控制装置中箱体的尺寸示意图;图5为稻田排水排渍控制装置中挡板的尺寸示意图;图6为稻田排水排渍控制装置中节制闸的尺寸示意图。0019 具体实施方式0020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21 实施例1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由箱体1以及挡板5组成(图4、5)。所述箱体是一个40cm30cm45cm(长宽高)的长方体,其上部对外开放(。
10、图4),用于自动控制稻田田面水;其底部上分布着6个10cm10cm的方形孔洞(图4),该孔洞与其下的土壤相通,为箱体中的排水和土壤生物提供交换通道;其上沿高出稻田田面15cm(图4),不让因降雨产生的水分随意流失浪费。所述箱体的前侧壁设有排渍口2和节制闸3,所述排渍口是一个20cm20cm的正方形,其位于箱体前侧壁左右的中间处,其底部高出箱体底部5cm(图4),利用该排渍口排出种麦/油菜期间土壤中的渍水。所述节制闸是一个20cm15cm的楔式闸板式闸阀(图6),节制闸位于箱体前侧壁左右的中间处,其顶部与箱体的上沿平齐,其底部与田面平齐(图4),利用该节制闸既可在稻田晒田时排空田面水又可灵活调节。
11、田面水。所述排水孔是一个直径为20cm的圆孔,圆孔的底部高出箱体底部5cm(这有利于沉降排水中的泥沙以及进行物质交换,图4),该排水孔通过排水管与生态拦截排水沟道相通。所述挡板是一个25cm25cm的正方形活动板(图5),在种稻期间利用该挡板将排渍孔密封。0022 实施例2说 明 书CN 102817337 A3/3页5稻田生态排水排渍控制装置,由箱体1以及挡板5组成,所述箱体的顶部高出稻田田面且对外开放,所述箱体的底部低于稻田田面且其上分布着孔,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沿设有节制闸3,前侧壁靠近下沿的部位设有排渍孔2,所述箱体的后侧壁靠近下沿的部位设有排水孔4;所述挡板5可拆卸的设于排渍孔上。所述排渍孔2是一个“口”字形,其位于箱体前侧壁左右的中间处,其底部比箱体底部高。所述节制闸3位于箱体前侧壁左右的中间处,其顶部与箱体的上沿平齐,其底部与田面平齐。所述排水孔4是一个圆孔,圆孔的底部高于箱体底部。所述挡板封堵排渍孔时密封。上述孔在箱体底部均匀分布,其总面积占箱体底部面积的50%,孔径为10cm10cm的方形。说 明 书CN 102817337 A1/3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7337 A2/3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7337 A3/3页8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733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