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浮置道床及其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7629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9752.1

申请日:

2009.03.27

公开号:

CN101845777A

公开日:

2010.09.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B 19/00申请日:20090327|||公开

IPC分类号:

E01B19/00

主分类号:

E01B19/00

申请人:

尹学军

发明人:

尹学军; 孔祥斐

地址:

266108 山东省青岛市流亭空港工业聚集区金刚山路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代理人:

巩同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轨道道床的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以及道床结构。本发明是利用设置可通过锁紧夹具或挂接夹具与钢轨或浮置板连成一体的承载梁,并利用承载梁作为千斤顶工作时的受力支撑,对浮置道床进行顶升。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依赖顶升挡块作为千斤顶工作支撑的缺陷,对隔振装置内部及上方的顶升空间的要求更小,适用性更强。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工作效率高,适用性强,可以广泛用于内置式浮置结构的顶升及其隔振装置的维修更换,特别适用于内置式轨道浮置道床的顶升及其后期对其中隔振装置的维护保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内置式浮置道床的顶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1) 将弹性隔振器和垫片依次放入浮置板的预留通孔内, 使弹性隔振器位于支承挡块 或挡肩的下方, 垫片的上表面高于支承挡块或挡肩的下表面 ; (2) 将千斤顶置于弹性隔振器上方, 并使千斤顶的活塞杆或其延长部通过垫片的中心 通孔置于弹性隔振器上, 所述的延长部指用于增加千斤顶活塞杆工作长度的垫块 ; (3) 利用固定在浮置板上的钢轨或浮置板上设置的锚固连接件将顶升装置与浮置板可 靠连接, 或者利用浮置板上开设的挂接孔将顶升装置与浮置板挂接在一起, 将千斤顶支承 于顶升装置的承载梁上 ; (4) 驱动千斤顶工作, 利用承载梁为千斤顶提供支撑, 压缩弹性隔振器, 直至垫片略低 于支承挡块或挡肩底面 ; (5) 旋转垫片, 使垫片与支承挡块或挡肩实现轮廓上的错位交叠 ; (6) 将千斤顶泄压, 此时弹性隔振器回弹, 将垫片紧压在支承挡块或挡肩上, 浮置板由 弹性隔振器承载, 取下或移动顶升装置及千斤顶至下一工位 ; (7) 如此反复, 对浮置板上所有预留通孔内的弹性隔振器分批次顺序加载, 直至浮置板 离开基础表面, 完全由弹性隔振器支承, 调整垫片厚度使浮置道床的水平度和工作高度达 到设计要求。
2: 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顶升方法中应用的顶升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梁, 承载梁 上设置可与浮置板上固定的钢轨或锚固连接件实现牢固连接的锁紧夹具, 或者承载梁上设 置可与浮置板上开设的挂接孔实现可靠连接的挂接夹具。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顶升装置, 其特征在于挂接夹具包括连杆, 连杆上设置挂接 接头, 其中挂接接头的轮廓尺寸应与浮置板上开设的挂接孔大小相容, 并可以与挂接孔中 的挡肩实现错位交叠。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顶升装置, 其特征在于锁紧夹具包括连接法兰、 锁扣、 链环、 相互配合的耳板和固定销、 至少部分可在承载梁上移动或摆动的夹板及夹板固定装置或上 述结构的组合。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顶升装置, 其特征在于夹板固定装置为固定销, 固定销与夹 板或 / 和承载梁上设置的孔或豁口相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顶升装置, 其特征在于锁紧夹具共设置两组, 两组锁紧夹具 之间的距离与钢轨间距相适应。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顶升装置, 其特征在于承载梁上设置千斤顶。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顶升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还包括用于增加千斤顶活 塞工作长度的垫块, 所述垫块包括至少一个子垫块。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顶升装置, 其特征在于子垫块与千斤顶之间或 / 和子垫块彼 此之间通过紧固件相互连接成一体, 或者通过相互配合的燕尾槽结构连接成一体, 或者通 过相互配合的 T 型槽结构连接成一体。
10: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顶升装置, 其特征在于承载梁由金属型材制成, 或利用钢板 组合而成, 或利用钢板和金属型材组合而成, 或利用金属型材组合而成, 所述金属型材包括 工字钢、 槽钢、 方钢管、 方钢棒。
11: 一种应用权利要求 1-10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顶升方法或顶升装置进行顶升的内 2 置式浮置道床, 包括浮置板、 垫片和弹性隔振器, 垫片和弹性隔振器置于浮置板的预留通孔 内, 垫片中心还设有通孔, 其特征在于浮置板的预留通孔周围设置用于与顶升装置牢固连 接的联接装置, 所述联接装置为预埋在浮置板中的锚固连接件或浮置板上开设的挂接孔。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内置式浮置道床, 其特征在于挂接孔为阶梯孔, 上、 下孔交 界处形成挡肩, 在挡肩处的上部孔径尺寸小于下部孔径尺寸, 其中挂接孔的轮廓尺寸与顶 升装置的挂接接头大小相容, 并可以与挂接接头在挡肩部实现错位交叠。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内置式浮置道床, 其特征在于挂接孔的上部孔形状为三角 孔、 方孔、 长方孔、 多棱柱孔、 椭圆孔或带有对称缺口的圆孔。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内置式浮置道床, 其特征在于浮置板的预留通孔为阶梯状 通孔, 上、 下孔交界处形成挡肩, 在挡肩处的上部孔径尺寸小于下部孔径尺寸, 垫片部分支 撑在挡肩上, 浮置板通过垫片支承于弹性隔振器上, 挡肩结构的中心开口应与弹性隔振器 及垫片大小相容, 并且挡肩与垫片之间可以形成错位交叠。
15: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内置式浮置道床, 其特征在于预留通孔侧壁上与浮置板一 体化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凸起形成挡肩, 垫片部分支撑在挡肩上, 浮置板通过 垫片支承于弹性隔振器上, 挡肩的中心开口应与弹性隔振器及垫片大小相容, 并且挡肩与 垫片之间可以形成错位交叠。
16: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内置式浮置道床, 其特征在于预留通孔与浮置板一体化设 置联结套筒, 联结套筒上设置支承挡块, 支承挡块的中心留有通孔, 弹性隔振器和垫片与支 承挡块的中心通孔大小相容, 至少垫片与支承挡块可以实现错位交叠, 垫片部分支撑在支 承挡块上, 浮置板通过垫片支承于弹性隔振器上。

说明书


内置式浮置道床及其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道床的顶升方法和顶升工具, 以及 应用上述方法和工具进行顶升的内置式浮置道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各大中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城市轨 道建设, 特别是地下铁路建设也相继展开。 为了减少对轨道上部或周边物业及居民的干扰, 在特殊区段设置浮置板道床是地铁设计中的一顶重要隔振措施。为节省空间并便于维修 更换, 现有浮置板道床系统中的隔振装置多采用内置式结构。如 2007 年 8 月 29 日公开的 专利申请号为 200710013713.1 的中国专利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浮置道床的分体式隔振装 置, 包括联接套筒和弹簧隔振器, 联接套筒上设置有支承挡块和顶升挡块, 所述联接套筒由 上套筒和下套筒构成, 上套筒与下套筒之间采用可拆分的联接结构, 顶升挡块设置在上套 筒上, 支承挡块设置在下套筒上。 弹簧隔振器与支承挡块之间设有垫片, 垫片的中央留有顶
     升通孔。支承挡块和顶升挡块的开口及形状与弹簧壳体上顶面及垫片的大小相容, 并可错 位交叠。 安装时通过顶升挡块的中心开口放入千斤顶和顶升支架, 利用顶升支架提供支撑, 并通过支承挡块和垫片的中心开口使千斤顶可以直接压缩弹簧隔振器实现浮置道床的顶 升, 顶升后取出千斤顶和顶升支架, 对于较薄的浮置板还可以取走上套筒。 但是在一些特殊 的路段, 如轨道的转弯处等, 有时钢轨会部分遮挡在联接套筒或下套筒上方, 甚至部分遮挡 住支承挡块的中心通孔, 导致上套筒与下套筒的无法正常连接, 或顶升支架的难以放入, 因 此只能拆除部分钢轨才能实现顶升或实现后续的维护更换, 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延长了施工周期, 十分不方便。诸如专利号为 ZL2004100354411 的中国专利所公布的浮置 道床结构所采用的内置式隔振装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综上, 现有借助顶升挡块作为支撑 结构的顶升方式, 要求隔振器上方必须留有较大安装空间, 其适应性较差, 市场迫切要求一 种更加灵活的、 对空间要求更低的新型顶升方法和顶升工具, 以及相应的道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更加灵活、 对空间要求更低的内 置式浮置道床的顶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将弹性隔振器和垫片依次放入浮置板的预留通孔内, 使弹性隔振器位于支承 挡块或挡肩的下方, 垫片的上表面高于支承挡块或挡肩的下表面 ;
     (2) 将千斤顶置于弹性隔振器上方, 并使千斤顶的活塞杆或其延长部通过垫片的 中心通孔置于弹性隔振器上, 所述的延长部指用于增加千斤顶活塞杆工作长度的垫块 ;
     (3) 利用固定在浮置板上的钢轨或浮置板上设置的锚固连接件将顶升装置与浮置 板可靠连接, 或者利用浮置板上开设的挂接孔将顶升装置与浮置板挂接在一起, 将千斤顶 支承于顶升装置的承载梁上 ;
     (4) 驱动千斤顶工作, 利用承载梁为千斤顶提供支撑, 压缩弹性隔振器, 直至垫片略低于支承挡块或挡肩底面 ;
     (5) 旋转垫片, 使垫片与支承挡块或挡肩实现轮廓上的错位交叠 ;
     (6) 将千斤顶泄压, 此时弹性隔振器回弹, 将垫片紧压在支承挡块或挡肩上, 浮置 板由弹性隔振器承载, 取下或移动顶升装置及千斤顶至下一工位 ;
     (7) 如此反复, 对浮置板上所有预留通孔内的弹性隔振器分批次顺序加载, 直至浮 置板离开基础表面, 完全由弹性隔振器支承, 调整垫片厚度使浮置道床的水平度和工作高 度达到设计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顶升方法的顶升装置, 该装置可以 不必借助顶升挡块作为支撑结构, 且对于顶升空间要求更低。
     本发明顶升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承载梁, 承载梁上设置可与浮置板上固定的 钢轨或锚固连接件实现可靠连接的锁紧夹具, 或者承载梁上设置可与浮置板上开设的挂接 孔实现可靠连接的挂接夹具。
     所述的挂接夹具包括连杆, 连杆上设置挂接接头, 其中挂接接头的轮廓尺寸应与 浮置板上开设的挂接孔大小相容, 并可以与挂接孔中的挡肩实现错位交叠。
     所述的锁紧夹具包括连接法兰、 锁扣、 链环或相互配合的耳板和固定销, 或者至少 部分可在承载梁上移动或摆动的夹板及夹板固定装置, 或者上述结构的组合。夹板固定装 置为固定销, 固定销与夹板或 / 和承载梁上设置的孔或豁口相配合。
     承载梁优先选用强度高的金属型材制成, 如工字钢、 槽钢、 方钢管、 方钢棒等, 当然 也可以利用钢板或钢板与型材组合而成, 还可以直接利用型材组合而成。 需要指出的是, 此 处所述的组合包括多种方式, 可以是焊接, 也可以是紧固件连接等。
     顶升装置与钢轨连接进行顶升时, 承载梁上的锁紧夹具可以仅设置一组。但为了 改善钢轨的受力, 承载梁上的锁紧夹具也可以设置两组, 两组锁紧夹具之间的距离与钢轨 间距相适应, 工作时两组锁紧夹具分别与两根钢轨可靠连接。顶升装置与锚固连接件连接 或与挂接孔连接进行顶升时, 锁紧夹具或挂接夹具至少设置二组。 为保证稳定性, 设置多个 锁紧夹具或挂接夹具时, 锁紧夹具或挂接夹具在承载梁上应环顶升装置中心对称布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本发明顶升方法及顶升装置进行顶 升的内置式浮置道床, 包括浮置板、 垫片和弹性隔振器, 垫片和弹性隔振器置于浮置板的预 留通孔内, 垫片中心还设有通孔, 浮置板的预留通孔周围设置用于与顶升装置可靠连接的 联接装置, 所述联接装置为预埋在浮置板中的锚固连接件或浮置板上开设的挂接孔。
     所述的锚固连接件的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 其下部埋设在浮置板内并与浮置板预 浇注成一体, 浮置板上方裸露部分可以是吊耳、 带有连接孔的耳板、 吊钩、 吊环或各种形状 的带有螺纹连接结构的法兰等。所述挂接孔通常为阶梯孔, 上、 下孔交界处形成挡肩, 在挡 肩处的上部孔径尺寸小于下部孔径尺寸, 其中挂接孔的轮廓尺寸应与辅助顶升装置的挂接 接头大小相容, 并可以与挂接接头在挡肩部实现错位交叠。挂接孔的上部孔水平截面形状 为三角孔、 方孔、 长方孔、 多棱柱孔、 椭圆孔或带有对称缺口的圆孔。 其下部孔的水平截面形 状一般选择容易加工的形状, 如圆形或方形等, 但理论上, 在满足 “上、 下孔交界处形成挡肩 结构, 在挡肩处的上部孔径尺寸小于下部孔径尺寸, 与挂接接头在挡肩部可实现错位交叠” 要求的前提下, 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形状。 与挂接孔相对应的, 顶升装置中的挂接接头的轮 廓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 方形、 长方形、 多棱柱形、 椭圆形或带有对称凸缘的圆形等易于实现挂接的形状。
     由于顶升过程中不再依赖顶升挡块, 因此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的浮置板中, 预 留通孔的结构可以更为简单多样。例如, 浮置板的预留通孔为阶梯状通孔, 上、 下孔交界处 形成挡肩, 在挡肩处的上部孔径尺寸小于下部孔径尺寸, 垫片部分支撑在挡肩上, 浮置板通 过垫片支承于弹性隔振器上, 挡肩结构的中心开口应与弹性隔振器及垫片大小相容, 并且 挡肩与垫片之间可以形成错位交叠 ; 或者在预留通孔侧壁上与浮置板一体化设置混凝土或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凸起形成挡肩, 垫片部分支撑在挡肩上, 浮置板通过垫片支承于弹性隔 振器上, 挡肩结构的中心开口应与弹性隔振器及垫片大小相容, 并且挡肩与垫片之间可以 形成错位交叠 ; 也可以通过预留通孔与浮置板一体化设置联结套筒, 联结套筒上仅设置支 承挡块, 支承挡块的中心留有通孔, 弹性隔振器和垫片与支承挡块的中心通孔大小相容, 至 少垫片与支承挡块可以实现错位交叠, 垫片部分支撑在支承挡块上, 浮置板通过垫片支承 于弹性隔振器上。 需要指出的是, 除上述几种结构的浮置道床外, 由于可以直接装配在钢轨 上, 因此本发明顶升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内置式浮置道床的顶升或维修。
     顶升时, 通过垫片中心的通孔将千斤顶放在弹性隔振器的相应位置上, 然后将本 发明顶升装置与钢轨或浮置板进行装配连接, 利用锁紧夹具或挂接夹具将承载梁与钢轨或 浮置板连接成一体, 承载梁的局部置于千斤顶的上方。驱动千斤顶, 利用承载梁为千斤顶 提供支撑点, 压缩弹性隔振器, 使垫片整体低于支承挡块或挡肩的下表面, 旋转垫片, 使垫 片轮廓与支承挡块或挡肩轮廓交叠, 将千斤顶泄压, 隔振器回弹, 垫片抵在支承挡块或挡肩 上, 此时浮置板局部由弹性隔振器支承, 完成一个工位的顶升, 按这个方法完成其他工位的 顶升, 以及后序轮次的顶升, 最终可实现浮置板完全被隔振器支撑浮置并达到设置高度及 水平度要求。同理, 利用本发明顶升装置还可以进行弹性隔振器的维护更换。首先通过垫 片中心的通孔将千斤顶放在隔振器上, 利用锁紧夹具或挂接夹具将承载梁与钢轨或浮置板 连接成一体, 其中, 承载梁的局部置于千斤顶的上方。驱动千斤顶, 利用承载梁为千斤顶提 供支撑点, 压缩隔振器, 旋转垫片, 使垫片轮廓与支承挡块或挡肩轮廓无任何重叠。然后将 千斤顶泄压, 取出千斤顶, 再从支承挡块或挡肩的中心通孔依次取出垫片和弹性隔振器, 进 行维修更换。更换后的顶升过程与前述步骤相同。
     在上述过程中, 如果千斤顶的行程不足时, 可以利用垫块与千斤顶配合来进行补 足。为了便于使用, 还可以直接将千斤顶集成在承载梁上。由于目前现有千斤顶的工作行 程有限, 为了增大工作行程, 本发明顶升装置还可以包括与千斤顶配合使用的、 用于增加千 斤顶行程的垫块, 所述垫块包括至少一个子垫块, 子垫块与千斤顶之间或 / 和子垫块彼此 之间通过紧固件相互连接成一体, 或通过相互配合的燕尾槽结构连接成一体, 或者通过相 互配合的 T 型槽结构连接成一体。
     另外,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中所述的弹性隔振器包括多种形式, 例如可以是钢弹 簧隔振器、 橡胶隔振器或空气弹簧隔振器等, 其中采用的弹性元件可以是螺旋钢弹簧、 碟簧 或橡胶金属复合弹簧, 也可以是橡胶弹簧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体, 弹性隔振器中还可以 设置硅油等液体阻尼材料或高阻尼橡胶等固体阻尼材料。
     本发明顶升装置, 利用设置可通过锁紧夹具或挂接夹具与钢轨或浮置板连成一体 的承载梁, 或设置可通过挂接夹具与浮置板连成一体的承载梁, 并利用承载梁作为千斤顶 工作时的受力支撑, 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依赖顶升挡块作为千斤顶工作支撑的缺陷, 其对隔振装置内部及上方的顶升空间的要求更小, 适用性更强。由于使用本发明顶升装置不 需要顶升挡块的存在, 因此可以使浮置道床中隔振装置的结构进一步得到简化, 有利于降 低成本,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隔振装置的适用性。 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简单, 操作 方便, 性能可靠, 工作效率高, 适用性强, 可以广泛用于内置式浮置结构的顶升及其隔振装 置的维修更换, 特别适用于内置式轨道浮置道床的顶升及其后期对其中隔振装置的维护保 养。本发明顶升方法简单易行, 可操作性强, 安全可靠。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 结构更简 单, 预留通孔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 对浮置板厚度的要求更低, 适用性更强, 在不影 响隔振效率的同时更利于降低成本, 延长使用寿命, 性价比更高, 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 2 为图 1 的 A 向视图。 图 3 为图 1 所示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 4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 5 为图 4 的 B 向视图。 图 6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 7 为图 6 的 C 向视图。 图 8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 9 为图 8 的 D 向视图。 图 10 为图 8 所示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 11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 12 为垫块之间及垫块与千斤顶之间装配示意图之一。 图 13 为垫块之间及垫块与千斤顶之间装配示意图之二。 图 14 为垫块之间及垫块与千斤顶之间装配示意图之三。 图 15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 16 为图 15 的 E 向视图。 图 17 为图 15 所示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 18 为实施例七中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 19 为图 18 的 F-F 向局部剖视图。 图 20 为图 19 的局部俯视图。 图 21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 22 为图 21 的 G 向视图。 图 23 为图 21 所示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之一。 图 24 为图 21 所示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之二。 图 25 为实施例八中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 26 为图 25 所示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 27 为图 25 的局部俯视图。 图 28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 29 为图 28 的 H 向视图。图 30 为图 28 所示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 31 为实施例九中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 32 为实施例十中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 33 为图 32 的局部俯视图。 图 34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 35 为图 34 的 K 向视图。 图 36 为图 34 所示的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 37 为实施例十一中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 38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图 39 为图 38 的 P-P 向剖视图。 图 40 为图 38 所示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 41 为本发明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图 42 为图 41 的 Q-Q 向剖视图。 图 43 为图 41 所示的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 44 为实施例十四中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 45 为图 34 所示的顶升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 1、 图 2 所示本发明顶升装置, 包括工字钢型材制成的承载梁 1, 承载梁 1 上设 置可与钢轨实现可靠连接的锁紧夹具, 所述锁紧夹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一对耳板 2 和固定销 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顶升装置与钢轨的配合, 在承载梁 1 及耳板 2 上对应钢轨轨头的 位置两侧设置限位块 70。
     如图 3 所示, 应用于顶升浮置道床时, 钢轨 4 一般已经通过钢轨扣件 6 固定于浮置 板上, 首先将弹性隔振器 12 和垫片 10 依次放入浮置板 7 的预留通孔内, 使弹性隔振器 12 位 于支承挡块 9 的下方, 垫片 10 位于支承挡块 9 的开口内, 垫片上表面略高于支承挡块 9 的下 表面。然后放入千斤顶 11, 千斤顶 11 的摆放位置应保证其活塞可以通过垫片 10 的中心通 孔直接压在弹性隔振器 12 上。再利用耳板 2 和固定销 3 将本发明顶升装置固定在邻近的 钢轨 4 上, 且承载梁 1 的悬臂端位于千斤顶 11 的正上方, 由于钢轨 4 已经被钢轨扣件 6 牢 固地连接在轨枕 5 上, 从而与浮置板 7 固连成一体, 因此本发明顶升装置固定的十分牢固。 驱动千斤顶 11, 利用承载梁 1 为千斤顶 11 提供支撑, 产生顶升力, 并将顶升力通过承载梁、 钢钢轨扣件作用于浮置板上, 并压缩弹性隔振器 12, 使垫片 10 整体低于支承挡块 9 的下表 面, 旋转垫片 10, 使垫片 10 轮廓与支承挡块 9 轮廓交叠, 将千斤顶 11 泄压, 弹性隔振器 12 回弹, 垫片 10 抵在支承挡块 9 下表面, 此时浮置板 7 局部由弹性隔振器 12 支承, 完成一个 工位和一组垫片的顶升, 按这个方法依次完成其他工位的顶升, 最终可实现浮置板 7 脱离 基础面 13, 完全被弹性隔振器 12 浮置。 如有必要, 再进行后续垫片的顶升, 直至达到浮置板 的预定高度。何时浮置板脱离地面, 取决于放入垫片的厚度。每次放入的垫片越厚, 浮置板 脱离地面越早。
     由于使用本发明顶升装置, 在顶升过程中可以不依赖现有技术的顶升挡块结构及顶升支架, 因此在联结套筒 8 的上方不需要安装联接套筒上套筒的空间, 也不需要留出安 放顶升支架的空间, 所以即使钢轨或其附属结构部分遮挡支承挡块 9 的中心通孔, 只要不 影响千斤顶 11 的正常摆放, 就可以实现正常顶升, 因此对隔振装置上方空间的要求大大降 低, 适用性更强, 有利于减化隔振装置结构, 并可以避免顶升浮置板的空间不足时拆除钢 轨, 提高工作效率。同理, 在日常维修更换时, 也可以利用本发明顶升装置。
     承载梁除使用本例所述的工字钢外, 还可以采用槽钢、 方钢管、 方钢棒等材料制 成, 当然也可以利用钢板或钢板与型材组合焊接而成, 还可以直接利用型材组合焊接而成。 需要指出的是, 此处所述的组合焊接, 可以是同一种型材之间的组合后再焊接, 也可以是不 同种类的型材之间的组合再焊接。例如承载梁可以采用钢板焊接成方钢管制成, 也可以利 用角钢焊接成方钢管制成, 只要强度足够, 都能实现同样的功能。
     实施例二
     如图 4、 图 5 所示本发明顶升装置,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承载梁 1 由两根槽钢对 焊而成, 承载梁 1 上设置可与钢轨实现可靠连接的锁紧夹具, 所述锁紧夹具包括两对链环 14 及其两端设置的螺纹连接件 35 和螺母 15, 链环 14 通过螺纹连接件 35 及螺母 15 与承载 梁 1 相连。在承载梁 1 上对应钢轨轨头的位置两侧固定设置限位块 71。应用时只需利用所 述锁紧夹具将本发明顶升装置与钢轨固连在一起, 其余顶升过程操作与实施例一相同。
     除本例所示的结构外, 基于这种连接原理, 还有许多形式的链环配合使用也都可 以起到同样的连接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 6、 图 7 所示本发明顶升装置,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工字钢制成的承载梁 1 支撑千斤顶的一端焊接设置一块钢板 16。 承载梁 1 上设置可与钢轨实现可靠连接的锁紧夹 具, 所述锁紧夹具包括锁扣 17 和螺母 15, 锁扣 17 通过螺母 15 与承载梁 1 相连。为了改善 钢轨的受力情况, 所述锁紧夹具设置两组, 两组锁紧夹具之间的距离与钢轨间距相适应, 其 中每组锁紧夹具均包括两件锁扣 17 和四个螺母 15。应用时只需利用所述锁紧夹具将本发 明顶升装置与两根钢轨分别固连在一起, 其余顶升操作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
     由于本例中承载梁 1 上设置了钢板 16, 扩大了有效支承面积, 即使千斤顶偏离了 承载梁的正下方, 仍然可以实现正常支撑, 因此适用性更好。
     实施例四
     如图 8、 图 9 所示本发明顶升装置, 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 包括方钢管型材制成的 承载梁 1, 承载梁 1 上设置可与钢轨实现可靠连接的锁紧夹具, 所述锁紧夹具设置两组 ( 图 中仅示出一组 ), 两组锁紧夹具之间的距离与钢轨间距相适应, 所述锁紧夹具包括分别焊接 在承载梁 1 两侧的一对固定夹板 18a 和可沿承载梁上设置的长条孔 20 滑动的一对移动夹 板 18b, 其中移动夹板 18b 通过销轴 19 和长条孔 20 与承载梁相连。为保证与钢轨夹紧时的 稳定性, 在移动夹板 18b 上还设置有固定销 22。在移动夹板与钢轨锁紧时的位置, 承载梁 1 上对应固定销 22 还设置有定位孔 21。
     应用时, 如图 10 所示, 首先将弹性隔振器 12 和垫片 10 依次放入浮置板 7 的预留 通孔内, 使弹性隔振器 12 位于支承挡块 9 的下方, 垫片 10 的上表面略高于支承挡块 9 的下 表面。再放入千斤顶 11 后滑动移动夹板 18b, 利用固定夹板 18a 和移动夹板 18b 相配合将 本发明顶升装置与钢轨 4 可靠连接在一起, 移动夹板 18b 滑动到指定位置后, 将固定销 22插入定位孔 21 内, 此时移动夹板 18b 的位置被锁定。驱动千斤顶 11, 利用承载梁为千斤顶 提供支撑, 就可以实现浮置道床的顶升或日常维修。值得一提的是, 如果千斤顶 11 的行程 不足时, 可以利用垫块 23 与千斤顶 11 配合来进行补足。
     本例仅以锁紧夹具与钢轨头部配合连接为例, 如果空间允许, 实际应用中也可以 让锁紧夹具直接与钢轨底部配合连接, 即固定夹板和移动夹板分别与钢轨底部挂接, 也可 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此外, 本例中如利用方钢棒制成承载梁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 11 所示本发明顶升装置, 与实施例四不同在于, 为了提高适用性, 锁紧夹具 全部由可移动的夹板构成, 即相互配合的移动夹板 18c 和 18b, 移动夹板通过销轴 19 和长条 孔 20 与承载梁相连。在承载梁 1 上设置固定销 25, 在移动夹板的相应位置上设置豁口 24, 当移动夹板滑移至工作位置以后, 旋紧固定销 25, 利用豁口 24 与固定销配合, 可以实现移 动夹板的定位。此外, 为了使用方便, 在承载梁的端部还利用法兰集成设置了千斤顶 11。
     为了增大千斤顶 11 的行程, 千斤顶活塞的前端还设置有垫块 23, 垫块 23 利用紧固 件 26 与千斤顶的活塞相连。当然为了便于调节总行程的长短, 垫块可以设置多块, 如图 12 所示, 包括垫块 23a 和 23b。此外, 垫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垫块与千斤顶活塞的连接方式也 多种多样, 除利用紧固件连接外, 也可以采用图 13 所示的 T 型槽结构 27 或图 14 所示的燕 尾槽结构 28 进行连接, 当然利用上述方法的组合也可以实现很好的效果。 由于锁紧夹具中均采用了移动夹板, 因此可以调整适应千斤顶与钢轨之间距离的 变化, 即可以适应隔振装置与钢轨之间的距离变化, 所以适用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使用起来 更加方便灵活。
     特别要说明的是, 为了减少现场装配环节, 可以将浮置板预留通孔与钢轨的相对 位置进行标准化, 这样就可以在与钢轨连接的各种类型的本发明顶升装置中直接将千斤顶 集成在承载梁上, 使用更加方便, 工作效率更高。
     实施例六
     如图 15、 图 16 所示本发明顶升装置, 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 包括四块钢板焊接而 成的管状承载梁 1, 承载梁 1 上设置可与钢轨实现可靠连接的锁紧夹具, 所述锁紧夹具包括 可绕销轴 19 转动的摆动夹板 29a 和 29b, 为了改善钢轨的受力情况, 摆动夹板共设置四对, 每对包含一块摆动夹板 29a 和一块摆动夹板 29b, 分成两组对称设置于承载梁的两侧, 每侧 两对。两组摆动夹板之间的距离与钢轨间距相适应。此外, 为了使摆动夹板在工作时不会 滑脱, 在承载梁上还设置有固定销 25, 相应的摆动夹板 29a 和 29b 上分别设置豁口 30 与其 配合, 所述固定销 25 与承载梁 1 间采用螺纹结构配合连接, 固定销 25 与摆动夹板上的豁口 30 嵌合后, 可以利用螺纹结构将固定销 25 旋入承载梁, 从而将摆动夹板固定锁紧在承载梁 的表面。
     维护过程中, 如图 17 所示, 当空间受限, 无法利用顶升挡块 31 进行浮置板 7 的顶 升时, 可以使用本发明顶升装置。 首先放入千斤顶 11, 然后利用摆动夹板 29a 和 29b 将本发 明顶升装置与钢轨挂接在一起, 挂接完成后, 锁紧固定销 25 将摆动夹板与承载梁的相对位 置锁定。驱动千斤顶 11, 利用承载梁 1 为千斤顶 11 提供支撑, 压缩隔振器 12, 使垫片 10 整 体低于支承挡块 9 的下表面, 旋转垫片 10, 使垫片 10 轮廓与支承挡块 9 无任何轮廓交叠, 将
     千斤顶 11 泄压, 从支承挡块 9 的中心通孔取出垫片 10 及隔振器 12 进行维修更换。更换后 的顶升过程可参照实施例一中的顶升方法。
     在顶升或维护过程中, 当千斤顶 11 的行程不足时, 可以利用垫块 23 与千斤顶 11 配合来进行补足。
     本例中相互配合的夹板 29a 及 29b 均可摆动, 在实际应用中, 也可以采用两者之一 位置固定、 不可摆动的技术方案, 也能实现同样的功能。 此外, 还需要说明的是, 如果空间允 许, 也可以采用夹板与钢轨底部挂接的技术方案, 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实施例七
     如图 18、 图 19、 图 20 所示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 包括浮置板 7、 弹性隔振器 12 和 垫片 10, 弹性隔振器 12 及垫片 10 设置在浮置板 7 的预留通孔 41 内, 预留通孔 41 的内壁 上与浮置板 7 一体化设置混凝土结构的凸起 40, 凸起 40 形成挡肩, 垫片 10 部分支撑在挡 肩上, 挡肩的中心开口与弹性隔振器 12 及垫片 10 大小相容, 并且挡肩与垫片之间可以形成 错位交叠。浮置板 7 通过垫片 10 支承于弹性隔振器 12 上, 与基础 13 之间保持弹性浮置状 态。轨道结构 4 设置在浮置板 7 上, 此处所述轨道结构除包括钢轨外, 还包括轨枕和扣件等 元件。垫片 10 的中心还设置有用于顶升安装的通孔。此外, 浮置板 7 中还设置有用于顶升 的锚固连接件 43, 锚固连接件 43 裸露在浮置板 7 表面的法兰上设有螺纹孔 44, 锚固连接件 由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例中所使用的弹性隔振器 12 为内部设有硅油液体阻尼材料的螺旋钢弹簧隔振 器。 为防止异物落入浮置板预留通孔内, 在预留通孔上方还设置有端盖 45。 需要指出的是, 为了便于观察内部结构, 图 20 中未示出端盖 45。弹性隔振器 12 与基础 13 之间设有摩擦系 数很高的防滑垫板 42, 防止使用过程中弹性隔振器 12 水平方向移位。
     顶升时, 可以使用如图 21、 图 22 所示的本发明顶升装置, 包括工字钢型材制成的 承载梁 1, 承载梁 1 上焊接设置有锁紧夹具, 所述锁紧夹具为与浮置板 7 上锚固连接件 43 对 应设置的连接法兰 47, 连接法兰 47 上与锚固连接件 43 上的螺纹孔 44 对应设置连接通孔 48。顶升安装过程如下 : 如图 23 和图 24 所示, 先从上方将弹性隔振器 12 和垫片 10 依次沿 挡肩的中心开口放入预留通孔 41 中, 再放入千斤顶 11, 其中千斤顶 11 的活塞通过垫片 10 中心设置的通孔直接压在弹性隔振器 12 上。利用紧固件 49 将连接法兰 47 与锚固连接件 43 固连在一起, 从而将本发明顶升装置与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的浮置板 7 连成一体。此 时, 承载梁 1 位于千斤顶 11 的上方。驱动千斤顶 11, 利用承载梁 1 为千斤顶 11 工作提供支 撑点, 千斤顶 11 压缩弹性隔振器 12, 直至垫片 10 的顶面低于凸起 40 构成的挡肩的底面, 将 垫片 10 绕竖轴旋转约 45°, 挡肩与垫片 10 形成错位交叠, 具体如图 20 所示。然后, 将千斤 顶 11 泄压, 弹性隔振器 12 回弹后, 垫片 10 压紧在凸起 40 上, 即挡肩结构上, 则浮置板 7 支 承在弹性隔振器 12 上。如此分批进行顶升操作, 当支撑浮置板 7 的弹性隔振器 12 足够多 时, 浮置板 7 会离开基础 13 表面, 完全被弹性隔振器弹性支承。这样, 通过调整垫片的总厚 度, 就可以实现从上方顶升浮置板并调整浮置板的高度和水平度。弹性隔振器中的弹簧和 阻尼与浮置板构成一个固有频率较低的隔振系统, 可以吸收结构的振动能量, 将传递到浮 置板上的中高频动载荷隔离, 从而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
     本实施例仅以整体设置凸起 40 构成挡肩为例进行说明, 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 局部凸起, 局部凸起至少设置二个, 只要强度足够, 同时满足挡肩结构的中心开口与弹性隔
     振器及调高垫片大小相容, 并且挡肩与垫片之间可以形成错位交叠, 都可以实现同样的效 果。 还可以在构成凸起的混凝土结构中加入钢筋网来提高强度。 另外, 垫片可以根据需要设 置一个以上, 并且垫片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满足准确调整浮置板工作高度的需要。
     此外, 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所适用的弹性隔振器包括多种形式, 除钢弹簧隔振 器外, 还可以采用橡胶隔振器或空气弹簧隔振器等形式的隔振装置, 其中采用的弹性元件 还可以是碟簧或橡胶金属复合弹簧, 也可以是橡胶等弹性材料。弹性隔振器中除可以设置 硅油外, 还可以设置改性沥青等其他液体阻尼材料, 也可以设置橡胶等固体阻尼材料。 在后 面的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实施例中也是如此, 不再反复对此进行说明。
     由于无需设置顶升挡块或联接套筒, 预留通孔有更宽敞的空间, 可以设置与浮置 板一体的混凝土挡肩结构, 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承挡块损坏后 无法维修更换的难题, 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由于混凝土的寿命可以在 100 年以上, 浮置板上没有固结在一起的易腐蚀部件, 碳钢制成的垫片寿命虽然低于 100 年, 但如果锈 蚀可以更换, 因此理论上可以通过及时更换垫片或弹性隔振器满足整个系统长达 100 年的 使用寿命要求。此外, 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结构更加简单, 涉及元件很少, 可以大大降低 制造及维护成本, 也更加有利于延长浮置道床的使用寿命。 而且,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还可以 应用于建筑地板、 设备基础等场所, 都可以获得很好的缓冲隔振效果, 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 价值。 特别要说明的是, 为了减少现场装配环节, 可以将浮置板预留通孔与锚固连接件 的相对位置进行标准化, 这样就可以在与锚固连接件相连的各种形式的本发明顶升装置中 直接将千斤顶集成在承载梁上, 这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工作效率更高。 千斤顶与承载梁集 成时, 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技术手段将两者连接固定在一起。 由于 图 11 已经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明示, 在此不再另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例八
     如图 25、 图 26、 图 27 所示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 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 采用带 有凸缘 50 的圆形垫片 10, 垫片 10 中心设置通孔。此外, 为获得挡肩结构, 预留通孔 41 设置 成阶梯状通孔, 上、 下孔交界处形成挡肩 W, 其中预留通孔 41 上部孔与垫片 10 配合设置成带 有对应缺口的圆孔, 在挡肩 W 处的上部孔径尺寸小于下部孔径尺寸, 垫片 10 部分支撑在挡 肩 W 上, 浮置板 7 通过垫片 10 支承于弹性隔振器 12 上。挡肩 W 的中心开口应与弹性隔振 器 12 及垫片 10 大小相容, 并且挡肩 W 与垫片 10 之间可以形成错位交叠。在本例中所采用 的弹性隔振器 12 为内部设置有橡胶固体阻尼材料的螺旋钢弹簧隔振器。另外, 浮置板 7 中 还设置有用于顶升的锚固连接件 51, 锚固连接件 51 裸露在浮置板 7 表面的耳板上设有连接 孔 52。 此外, 为防止使用过程中弹性隔振器 12 水平方向移位, 弹性隔振器 12 底部堆焊出多 个锥形凸起, 并在垫片 10 与弹性隔振器 12 之间设置防滑垫板 42。当然, 弹性隔振器 12 可 以利用地脚螺栓等进行固定, 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顶升时, 可以使用如图 28、 图 29、 图 30 所示的本发明顶升装置, 包括方钢管型材制 成的承载梁 1, 承载梁 1 上焊接设置有锁紧夹具, 所述锁紧夹具为与浮置板 7 上锚固连接件 51 对应设置的耳板 53, 耳板 53 上与锚固连接件 51 上的连接孔 52 对应设置连接通孔 54。 顶升安装过程与实施例七相同,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 本例中顶升装置与浮置板 7 连接时, 是 通过固定销 55 连接锚固连接件 51 和耳板 53 实现的。另外, 当千斤顶 10 的活塞行程不足
     以满足顶升所需高度时, 可以通过设置垫块 23 给予补足。
     浮置板上设置的预留通孔除本例中所述形状外, 还可以是三角孔、 长方孔、 方孔、 多棱柱孔或椭圆孔等形状, 只需将垫片相应的设置成三角形、 长方形、 方形、 多边形或椭圆 形等形状与其相配合。为了加工方便, 通常阶梯状预留通孔的上部孔设置成三角孔、 长方 孔、 方孔、 多棱柱孔或椭圆孔等易于实现错位交叠的形状, 而下部孔多采用圆孔或方孔。
     需要指出的是, 为了在图 27 所示的俯视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垫片与挡肩 W 的错 位交叠状态, 图 25 所示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中省略了预留通孔顶部的端盖, 在实际应用 中, 为防止异物落入预留通孔中, 需要在预留通孔顶部设置端盖。
     由于混凝土的寿命可以在 100 年以上, 浮置板上没有固结在一起的易腐蚀部件, 碳钢制成的调高垫片寿命虽然低于 100 年, 但如果锈蚀可以更换, 锚固连接件可以采用不 锈钢或经过防腐处理的碳钢等耐腐蚀材料制成, 且在平时工作时其不承受载荷, 理论上可 以通过及时更换调高垫片或弹性隔振器满足整个系统长达 100 年的使用寿命要求。因此与 现有浮置道床相比, 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不但成本更低, 而且可以实现更长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九
     如图 31 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 与实施例八的区别在于, 浮置板 7 中设置用于顶 升的锚固连接件 51, 锚固连接件 51 裸露在浮置板 7 表面的部分为钢筋弯成的吊耳, 吊耳中 包含连接孔 52。在本例中, 弹性隔振器 12 为橡胶隔振器。此外, 为了防止挡肩 W 处混凝土 结构在安装或工作过程中发生破损, 在挡肩 W 处设置不锈钢材材料制成的衬板 72, 垫片 10 上的凸缘 50 直接与衬板 72 接触。
     基于本发明所述的原理, 所述的锚固连接件的形式多种多样, 除实施例七、 实施例 八和本例中所描述结构外, 还可以是其他类似结构, 例如, 下部埋设在浮置板内并与浮置板 预浇注成一体, 浮置板上方裸露部分是吊钩、 吊环、 螺纹杆或螺纹套等结构, 只要在浮置道 床顶升装置的承载梁上相应设置耳板、 链环、 锁扣、 带有螺纹结构的套管或螺杆与其对应连 接, 都可以按照本发明所述的顶升方法实现顶升, 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为了配合浮置板大 于 100 年使用寿命的要求, 锚固连接件要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经防腐处理的金属结构件。
     实施例十
     如图 32、 图 33 所示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 包括浮置板 7、 弹性隔振器 12 和垫片 10, 弹性隔振器 12 为碟簧和橡胶的复合弹簧隔振器, 弹性隔振器 12 及垫片 10 设置在浮置 板 7 的预留通孔 41 内, 预留通孔 41 中与浮置板一体化设置有联结套筒 8, 联结套筒 8 上仅 设置支承挡块 9, 支承挡块 9 的中心留有通孔, 弹性隔振器 12 和垫片 10 与支承挡块 9 的中 心通孔大小相容, 且垫片 10 与支承挡块 9 可以实现错位交叠, 垫片 10 部分支撑在支承挡块 上, 浮置板 7 通过垫片 10 支承于弹性隔振器 12 上。此外, 浮置板 7 上还设置用于顶升的挂 接孔 56。 挂接孔 56 为阶梯孔, 本例中, 阶梯孔的上部孔水平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阶梯孔的下 部孔水平截面形状为圆形, 上、 下孔交界处形成挡肩 V, 在挡肩 V 处的上部孔径尺寸小于下 部孔径尺寸。为了防止挡肩 V 处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破损, 在挡肩 V 处设置经防 腐处理的碳钢材料制成的衬板 73。
     顶升时, 可以使用如图 34、 图 35 所示的本发明顶升装置, 包括方钢管型材制成的 承载梁 1, 承载梁 1 上设置有挂接夹具, 所述挂接夹具为与浮置板 7 上挂接孔 56 对应设置的 连杆 57, 连杆 57 上焊接设置有长方形挂接接头 58, 连杆贯穿承载梁 1, 连杆上部为螺杆, 并利用螺母与承载梁相连。特别要指出的是, 浮置道床顶升装置的挂接接头 58 与浮置板上挂 接孔 56 的轮廓尺寸应大小相容, 并可以与挂接孔 56 在挡肩 V 部实现错位交叠, 其错位交叠 的原理和垫片与支承挡块或挡肩之间的错位交叠原理相同, 在此不再另附图表示。顶升安 装过程如下 : 如图 36 所示, 由于支承挡块 9 的中心开口与弹性隔振器 12 及垫片 10 大小相 容, 先从上方将弹性隔振器 12 和垫片 10 依次沿支承挡块 9 的中心开口放入预留通孔 41 中, 再放入千斤顶 11, 其中千斤顶 11 的活塞通过垫片 10 中心设置的通孔直接压在弹性隔振器 12 上。将浮置道床顶升装置两侧连杆 57 放入挂接孔 56 中, 当挂接接头 58 低于挡肩 V 后, 将连杆 57 旋转约 90°, 使挂接接头与挡肩 V 之间形成错位交叠, 向上提连杆直至挂接接头 58 与挡肩 V 搭接, 调整连杆 57 上部设置的螺母拉紧连杆, 从而将本发明顶升装置与本发明 内置式浮置道床的浮置板挂连成一体。此时, 千斤顶 11 抵在承载梁 1 上。驱动千斤顶 11, 利用承载梁 1 为千斤顶 11 工作提供支撑点, 千斤顶 11 压缩弹性隔振器 12, 直至垫片 10 的 顶面低于支承挡块 9 的底面, 将垫片 10 绕竖轴旋转约 60°, 支承挡块 9 与垫片 10 形成错 位交叠, 如图 33 所示。然后, 将千斤顶 11 泄压, 弹性隔振器 12 回弹后, 垫片 10 压紧在支承 挡块 9 上, 则浮置板 7 支承在弹性隔振器 12 上。如此分批进行顶升操作, 当支撑浮置板 7 的弹性隔振器 12 足够多时, 浮置板 7 会离开基础 13 表面, 完全被弹性隔振器弹性支承。这 样, 通过调整垫片的总厚度, 就可以实现从上方顶升浮置板并调整浮置板的高度和水平度。 弹性隔振器中的弹簧和阻尼与浮置板构成一个固有频率较低的隔振系统, 可以吸收结构的 振动能量, 将传递到浮置板上的中高频动载荷隔离, 从而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
     除本例所述的形状外, 挂接孔的上部孔水平截面形状还可以为三角孔、 方孔、 多棱 柱孔、 椭圆孔或带有对称缺口的圆孔。 其下部孔的水平截面形状一般选择容易加工的形状, 如圆形或方形等, 但理论上, 在满足 “上、 下孔交界处形成挡肩结构, 在挡肩处的上部孔径尺 寸小于下部孔径尺寸, 与挂接接头在挡肩部可实现错位交叠” 要求的前提下, 也可以是其他 的任何形状。
     此类浮置道床由于顶升过程中不需要依靠顶升挡块, 因此联结套筒的高度可以大 大缩减, 对于要求浮置板较薄的应用场所十分适用, 同时有利于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和加 工难度, 经济性更好。
     实施例十一
     如图 37 所示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 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 浮置板 7 上设置的 挂接孔 56 为盲孔, 为了方便浮置板 7 的浇筑, 并防止挂接孔损坏, 在挂接孔 56 的孔壁上设 置不锈钢的保护套 59。另外, 垫片 10 设置两片。当然利用钢板等其他强度较高的材料制作 保护套也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
     实施例十二
     如图 38、 图 39 所示本发明顶升装置, 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 为改善顶升过程中 钢轨的受力情况, 设置二组所述锁紧夹具, 即共四对相互配合的移动夹板 18c 和 18b。 此外, 在承载梁 1 上设置四组限位耳板 74, 每组二块, 并通过销轴 76 在两块限位耳板 74 之间设置 滚轮 75。
     应用时, 如图 40 所示, 首先将弹性隔振器 12 和垫片 10 依次放入浮置板 7 的预留 通孔内, 使弹性隔振器 12 位于支承挡块 9 的下方, 垫片 10 的上表面略高于支承挡块 9 的下 表面。再放入千斤顶 11 后滑动移动夹板 18b 和 18c, 利用二组锁紧夹具中的移动夹板 18c和移动夹板 18b 相配合将本发明顶升装置与两根钢轨 4 分别可靠连接在一起, 移动夹板 18b 及 18c 滑动到指定位置后, 旋紧固定销 25, 利用豁口 24 与固定销配合, 可以实现移动夹板的 定位。 驱动千斤顶 11, 利用承载梁为千斤顶提供支撑, 就可以实现浮置道床的顶升或日常维 修。特别要指出的是, 在一个工位顶升完毕后, 由于本发明顶升装置中设置了滚轮 75, 因此 在松开锁紧装置后, 可以沿钢轨 4 拉着本发明进行移动, 至下一顶升工位后再重复顶升操 作, 十分快捷方便。如果千斤顶 11 的活塞上集成垫块 23 影响到移动, 垫块 23 与千斤顶 11 也可以分体设置。如果千斤顶的长度影响到移动时, 可将千斤顶上移隐藏于承载梁内固定 或设置在承载梁顶面。
     基于本例所述的技术原理, 也可以在本发明其他与两根钢轨连接的顶升装置中增 设滚轮, 也都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同样, 本例所述顶升装置也适用于现有的各种浮置道床 及本发明所述各种浮置道床的顶升操作或日常维护。
     实施例十三
     如图 41、 图 42 所示本发明顶升装置, 与实施例十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由于承载梁 远离千斤顶 11 与钢轨 4 接触的部分在顶升过程中主要承受的是向下的压力, 因此其对锁紧 并无严格要求, 因此, 取消该侧的锁紧夹具, 仅在该侧对应钢轨设置滚轮, 在本例中, 为适应 钢轨线路的曲线变化, 在承载梁 1 上固定设置支架 83, 利用支架 83 设置具有万向轮功能的 滚轮结构 77。所述的支架 83 包括框架 78 和筋板 79, 所述的滚轮结构 77 包括转向架 80、 滚 轮 75、 销轴 76 和弹簧 81, 转向架 80 通过小轴 82 与框架 78 连接在一起。 如图 42、 图 43 所示, 这种结构的本发明顶升装置在应用时, 仅利用锁紧夹具与靠 近千斤顶 11 的一根钢轨 4 连接在一起, 另一端利用转向架 80 的边框与钢轨轨头自然限位。 驱动千斤顶 11, 利用承载梁为千斤顶提供支撑, 就可以实现浮置道床的顶升或日常维修。 需 要指出的是, 在非承载状况下, 滚轮 75 的下边缘低于承载梁 1 的底面, 与钢轨连接时及顶升 过程中, 弹簧 81 受力压缩, 整个滚轮结构 77 整体上移, 承载梁底面与钢轨接触受力, 这样可 以有效保护滚轮结构, 避免其承受过大压力而损坏。 顶升过后, 松开锁紧装置, 则弹簧回弹, 滚轮结构 77 下移, 承载梁底面与钢轨分离, 仅滚轮 75 与钢轨 4 接触。这时, 沿钢轨拖拉本 发明顶升装置至下一个顶升工位, 十分省力方便。 同样, 本例所述技术方案也适用于本发明 其他类型的顶升装置, 这类顶升装置也广泛适用于现有的各种浮置道床及本发明所述各种 浮置道床的顶升操作或日常维护。
     实施例十四
     如图 45 所示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 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 根据联结套筒的应 用技术原理, 在浮置板 7 上挂接孔 56 内设置挂接套筒 85, 挂接套筒 85 上还设置有挂接支承 挡块 86, 挂接支承挡块 86 中心设置长方形通孔, 顶升装置的挂接接头 58 与挂接支承挡块 86 中心通孔的轮廓尺寸应大小相容, 并可以与挂接支承挡块 86 实现错位交叠, 。
     与图 34、 图 35 所示本发明顶升装置连接时, 将顶升装置两侧连杆 57 放入挂接孔 56 中, 当挂接接头 58 低于挂接支承挡块 86 后, 将连杆 57 旋转约 90°, 使挂接接头与支承 挡块 86 之间形成错位交叠, 向上提连杆直至挂接接头 58 与挂接支承挡块 86 下表面搭接, 调整连杆 57 上部设置的螺母拉紧连杆, 从而将本发明顶升装置与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 的浮置板挂连成一体。其余顶升操作过程与实施例十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挂接支承挡块中心设置的通孔形状并不局限为长方形, 根据所选
     用顶升装置中挂接接头的形状, 还可以是三角形、 正方形、 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只要能顺利 使顶升装置中的挂接接头通过并实现与挂接支承挡块实现错位交叠, 都可以实现同样的功 能。 此外, 挂接孔使用完毕后, 为防止异物落入, 可以在其上方设置端盖加以封闭, 由于这是 工程实践中的常规作法, 因此图中未具体示出端盖, 特此进行说明。
     本发明内置式浮置道床中, 挂接孔的位置及总数量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及所使用的 本发明顶升装置类型具体设定, 不一定每一个预留通孔处都设置。此外, 在实施例中, 仅以 一个预留通孔附近设置两个锚固连接件进行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 锚固连接件也可以环预 留通孔对称设置三个、 四个, 甚至更多, 相应的只需要在本发明顶升装置的承载梁上设置相 应数量的锁紧夹具与之配合连接即可。例如, 浮置板上环预留通孔对称设置四个锚固连接 件时, 可以设置 “十” 字型承载梁, 承载梁上每一端分别设置一套锁紧夹具与锚固连接件配 合连接, 顶升时千斤顶支撑在承载梁 “十” 字型的交叉处即可。同理, 浮置板上设置挂接孔 时也是如此。 基于上述技术原理, 通过改变锚固连接件或挂接孔的数量和位置, 本发明内置 式浮置道床还可以作许多其他形式的演变, 在此不一一累述。 同样, 通过改变锁紧夹具或挂 接夹具的数量, 本发明顶升装置也可以作许多其他形式的演变, 在此也不一一累述。

内置式浮置道床及其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内置式浮置道床及其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内置式浮置道床及其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置式浮置道床及其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置式浮置道床及其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轨道道床的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以及道床结构。本发明是利用设置可通过锁紧夹具或挂接夹具与钢轨或浮置板连成一体的承载梁,并利用承载梁作为千斤顶工作时的受力支撑,对浮置道床进行顶升。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依赖顶升挡块作为千斤顶工作支撑的缺陷,对隔振装置内部及上方的顶升空间的要求更小,适用性更强。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工作效率高,适用性强,可以广泛用于内置式浮置结构的顶升及其隔振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