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舌的热处理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钩舌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钩舌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钩舌是用来实现铁路货车车辆之间传递牵引力和连挂的关键部件,钩舌在运用过
程中承受着复杂的牵引力,随着铁路重载运输的不断发展,载重量不断增加,对钩舌的性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钩舌失效的主要形式是疲劳破坏,因此需要增加钩舌的疲劳性能。
现有技术中需要对钩舌进行热处理,其通过正火和调质处理工艺来提高钩舌的疲劳性能,
但通过正火和调质处理的方式,其生产成本较高,无法进行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钩舌的热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钩舌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钩舌的热处理方法,钩舌的热处理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对钩
舌进行淬火处理;对钩舌进行第一次冷却;对钩舌进行回火处理;对钩舌进行第二次冷却。
进一步地,对钩舌进行淬火处理的淬火温度在890℃至930℃之间。
进一步地,淬火温度在900℃至920℃之间。
进一步地,对钩舌进行淬火处理包括:钩舌在淬火温度下保温2至3小时。
进一步地,对钩舌进行回火处理的回火温度在560℃至640℃之间。
进一步地,回火温度在620℃至640℃之间。
进一步地,对钩舌进行回火处理包括:钩舌在回火温度下保温3至4小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钩舌依次进行淬火、第一次冷却、回火、第二次冷却处
理,能够提高钩舌的塑韧性,进而能够提高钩舌的疲劳强度,并且,通过该热处理方法进行
加工期生产成本低,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的热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钩舌的热处理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一,对钩舌进行淬火处理。
其中,对钩舌的淬火温度在890℃至930℃之间。并且,为了达到良好的淬火效果,在对
钩舌进行淬火处理时,将钩舌在其淬火温度下保温2至3小时。可选地,为了达到更好的淬
火效果,其淬火温度保持在900℃至920℃之间。
步骤二,对钩舌进行第一次冷却。
其中,冷却方式有多种,包括:水冷、空冷等其它冷却方式。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水冷进行冷却。
步骤三,对钩舌进行回火处理。
其中,对钩舌的回火温度在560℃至640℃之间。并且,为了达到良好的回火效果,在对
钩舌进行回火处理时,将钩舌在其回火温度下保温2至3小时。可选地,为了达到更好的回
火效果,其回火温度保持在620℃至640℃之间。
步骤四,对钩舌进行第二次冷却。
可选地,通过水冷方式对回火处理后的钩舌进行第二次冷却。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钩舌依次进行淬火、第一次冷却、回火、第二次冷却处
理,能够提高钩舌的塑韧性,进而能够提高钩舌的疲劳强度,并且,通过该热处理方法进行
加工期生产成本低,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阐述:
实施例一,对钩舌进行淬火处理,其淬火温度为880℃,保温时间1小时。然后通过水对
淬火处理后的钩舌进行第一次冷却。再对第一次冷却后的钩舌进行回火处理,其回火温度为
550℃,保温时间为1小时。最后对回火处理后的钩舌进行第二次冷却,即可完成钩舌的热处
理方法。
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其淬火温度为890℃,淬火保温时间为2小时,
回火温度为560℃,回火保温时间为2小时。
实施例三,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其淬火温度为930℃,淬火保温时间为3小时,
回火温度为640℃,回火保温时间为3小时。
实施例四,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其淬火温度为900℃,淬火保温时间为2.5小时,
回火温度为620℃,回火保温时间为4小时。
实施例五,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其淬火温度为920℃,淬火保温时间为2.5小时,
回火温度为640℃,回火保温时间为3.5小时。
通过上述实施例得到的多个钩舌,其力学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表1中的样品编号1至3为实施例一得到的钩舌,样品编号4至6为实施例二得
到的钩舌,样品编号7和8为实施例三得到的钩舌,样品编号9至10为实施例四得到的钩舌,
样品编号11至12为实施例五得到的钩舌。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热处理方法,使得钩舌的屈服强度能够大于或等于690MPa,抗拉强度
大于或等于830MPa,伸长率大于或等于18%,断面收缩率大于或等于55%,冲击功Akv大
于或等于100J。该钩舌能够满足现有使用的力学性能要求。并且,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热处理
方法进行加工后,其疲劳寿命在24万次至45万次之间,大大提高了钩舌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
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