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驱动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87557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3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15359.6

申请日:

2008.10.24

公开号:

CN101855417A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65/20申请日:20081024|||公开

IPC分类号:

E05B65/20; B60N2/20; E05B65/12; H02K7/116

主分类号:

E05B65/20

申请人: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发明人:

唐木正和; 长舩仁士; 稻冈明彦

地址:

日本兵库县

优先权:

2007.11.09 JP 2007-29210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锁驱动器。该解锁驱动器使用简单的机构能够实现利用自动操作进行的车辆座椅等的解锁及利用手动等的操作进行的车辆座椅等的解锁。转动齿轮(5)在经转矩传递部件(3、4)传递来的为了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而由电动机(M)产生的转矩作用下转动。在皮带轮(6)上沿着转动方向形成有大致扇形的插入孔(6a),在插入孔(6a)的一端侧形成有抵接面。第1内索(8)的一端固定于形成在皮带轮(6)外周部的第1卷绕槽而卷绕于第1卷绕槽,并且,其另一端连接于用于解锁的解锁机构。第2内索(9)的一端动配合于形成在皮带轮(6)外周部的第2卷绕槽而卷绕于第2卷绕槽,并且,其另一端连接于用于解锁的解锁操作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解锁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该解锁驱动器包括 : 转动齿轮, 该转动齿轮在经转矩传递部件传递来的为了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而由电动 机产生的转矩作用下转动 ; 皮带轮, 在该皮带轮上沿着转动方向形成有大致扇形的插入孔, 在上述插入孔的一端 侧形成有抵接面 ; 第 1 内索, 该第 1 内索的一端被固定于形成在上述皮带轮外周部上的第 1 卷绕槽中而 卷绕于上述第 1 卷绕槽上, 并且, 其另一端连接于用于解除上述锁定的解锁机构 ; 第 2 内索, 该第 2 内索的一端动配合于形成在上述皮带轮外周部上的第 2 卷绕槽中而 卷绕于上述第 2 卷绕槽上, 并且, 其另一端连接于用于解除上述锁定的解锁操作棒 ; 上述转动齿轮具有突出部, 该突出部设置在与上述插入孔相对应的位置, 具有在该突 出部插入到上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与上述皮带轮的上述抵接面相对的相对面, 且该突出部 能在上述插入孔的内部绕上述转动齿轮的旋转中心转动 ; 在上述转矩被传递到上述转动齿轮且上述相对面抵接于上述抵接面时, 上述皮带轮与 上述转动齿轮一起转动而将上述第 1 内索卷绕于上述皮带轮上, 从而使上述解锁机构动作 而解除上述锁定 ; 在利用解锁操作棒的操作将上述第 2 内索拉到解锁操作棒侧时, 上述皮带轮转动而将 上述第 1 内索卷绕于上述皮带轮上, 从而使上述解锁机构动作而解除上述锁定。
2: 一种解锁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该解锁驱动器包括 : 转动齿轮, 该驱动齿轮在经转矩传递部件传递来的为了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而由电动 机产生的转矩作用下转动 ; 皮带轮, 在该皮带轮上沿着转动方向形成有大致扇形的插入孔, 在上述插入孔的一端 侧形成有抵接面 ; 第 1 内索, 该第 1 内索的一端被固定于形成在上述皮带轮外周部上的第 1 卷绕槽中而 卷绕于上述第 1 卷绕槽上, 并且, 其另一端连接于用于解除上述锁定的解锁机构 ; 上述转动齿轮具有突出部, 该突出部设置在与上述插入孔相对应的位置, 具有在该突 出部插入到上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与上述皮带轮的上述抵接面相对的相对面, 且该突出部 能在上述插入孔的内部绕上述转动齿轮的旋转中心转动 ; 在上述转矩被传递到上述转动齿轮且上述相对面抵接于上述抵接面时, 上述皮带轮与 上述转动齿轮一起转动而将上述第 1 内索卷绕于上述皮带轮上, 从而使上述解锁机构动作 而解除上述锁定。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解锁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 2 卷绕槽具有小径部, 该小径部是通过使上述皮带轮的外径形成得小于其他部 分的外径而形成的, 在该小径部的两端分别具有供上述第 2 内索的一端抵接的第 1 抵接面 及第 2 抵接面, 该小径部与上述第 1 及第 2 抵接面连续。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解锁驱动器,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 1 卷绕槽具有用于卡合上述第 1 内索的一端的凹部。

说明书


解锁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锁驱动器。背景技术 以往, 作为用于自动对车辆座椅、 门等进行锁定操作或者解锁操作的驱动器, 公 开有一种由在互相组合而成的外壳内部设置驱动部的电动机、 配设于该驱动部的蜗杆 (worm gear)、 与该蜗杆啮合着转动的蜗轮 (worm wheel) 等构成的驱动器 ( 例如日本特开 2005-16155 号公报 )。
     另外, 作为自动解开车辆加油口盖板 (fuel filler lid) 的锁定的驱动器, 公开有 一种具有由电动机提供的开锁功能的加油口盖板驱动器 ( 例如日本特开 2001-65216 号公 报 )。
     另外, 作为能够从后舱 (rear hatch) 侧对车辆座椅的靠背等进行手动操作的驱动 器, 公开有一种控制电缆的分支装置 ( 例如日本特开 2006-57827 号公报 )。 在该例子中, 为 了从手直接够不到车辆座椅的后舱侧远程操作车辆座椅, 设置于后舱侧的远程杆通过该分 支装置、 控制电缆连接于车辆座椅的驱动部。
     但是, 在上述驱动器中, 利用手动操作和电动机的自动操作这两种方式进行车辆 座椅等的锁定或者解锁、 加油口盖板的开锁, 因此, 分别需要用于实现该自动操作的构成零 件和用于实现该手动操作的构成零件。 因此, 存在驱动器的零件件数及组装工时增多、 驱动 器的制造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简单的机构能够实现利用自动操作进行的车辆 座椅等的解锁及利用手动操作进行的车辆座椅等的解锁这两者的解锁驱动器。
     在本发明的解锁驱动器中, 转动齿轮在经转矩传递部件传递来的为了解除车辆座 椅的锁定而由电动机产生的转矩作用下转动。 在皮带轮上沿着转动方向形成有大致扇形的 插入孔, 在插入孔的一端侧形成有抵接面。第 1 内索的一端被固定于形成在皮带轮外周部 上的第 1 卷绕槽中而卷绕于第 1 卷绕槽上, 并且, 其另一端连接于用于解锁的解锁机构。
     第 2 内索的一端动配合于形成在皮带轮外周部上的第 2 卷绕槽中而卷绕于第 2 卷 绕槽上, 并且, 其另一端连接于用于解锁的解锁操作杆。转动齿轮具有大致扇形的突出部, 该突出部设置在与插入孔相对应的位置, 具有在突出部插入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与皮带轮 的抵接面相对的相对面, 且突出部在插入孔的内部绕上述转动齿轮的旋转中心转动。
     在转矩被传递到转动齿轮且相对面抵接于抵接面时, 皮带轮与转动齿轮一其转动 而将第 1 内索卷绕于皮带轮上, 从而使解锁机构动作而解除上述锁定, 在利用解锁操作棒 的操作将第 2 内索拉到解锁操作杆侧时皮带轮转动而将第 1 内索拉到皮带轮侧, 从而使解 锁机构动作而解除锁定。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解锁驱动器的拆除一个外壳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 2 表示图 1 的解锁驱动器的 A-A 剖视图。
     图 3 是表示转动齿轮的详情的说明图。
     图 4 是表示皮带轮的详情的说明图。
     图 5 是表示本发明的解锁驱动器的解锁动作的说明图。
     图 6 是表示连结于本发明的解锁驱动器的解锁机构的图。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解锁驱动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 8 是表示本发明的解锁驱动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解锁动作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解锁驱动器 ; 2、 2a、 2b、 外壳 ; 3、 蜗杆 ; 4、 蜗轮 ; 4a、 大齿轮部 ; 4b、 小齿轮部 ; 5、 转动齿轮 ; 5a、 扇形齿轮部 ; 5b、 突出部 ; 5c、 6i、 贯穿口 ; 5d、 相对面 ; 6、 皮带轮 ; 6a、 插入孔 ; 6b、 第 1 卷绕槽 ; 6c、 第 2 卷绕槽 ; 6d、 凹部 ; 6e、 小径部 ; 6f、 6g、 6h、 抵接面 ; 7、 橡胶缓冲器 ; 8、 第 1 内索 ; 9、 第 2 内索 ; 8a、 9a、 一端 ; 10、 11、 内索引导件 ; 12、 双联齿轮 (dual gear) ; 12a、 大齿轮部 ; 12b、 小齿轮部 ; AX1、 AX2、 轴; B1、 轴承部 ; CS、 螺旋弹簧 ; D、 齿轮缓冲器 ; L1、 解锁 杆; L2、 解锁操作棒 ; M、 电动机 ; S、 转轴 ; T、 连接器部 ; W、 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1
     下面, 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解锁驱动器。图 1 是表示本发 明的解锁驱动器 1 的拆除一个外壳 2b 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 2 表示沿图 1 中的 A-A 剖视图。 图 3 的 (a)、 图 3 的 (b) 分别表示转动齿轮 5 的主视图及仰视图, 图 4 的 (a)、 图 4 的 (b) 分 别表示皮带轮 6 的主视图及仰视图。图 1 所示的解锁驱动器 1 收纳在外壳 2(2a、 2b) 中。在 该例中, 如图 2 所示, 外壳 2a、 2b 分别由独立的个体成形。
     为了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 在外壳 2 内部的一端侧配置有电动机 M( 电动机 )。在 该电动机 M 上, 通过电线 W 连接有用于向该电动机 M 供电的连接器部 T。棒状的转轴 S 自 电动机 M 朝向外壳 2 内部的另一端侧延伸。该转轴 S 的前端插入到设置于外壳 2 上的轴承 部 B1 中而被轴承部 B1 以能相对于轴承部 B1 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转轴 S 上固定有 形成为圆柱状的、 在外周部具有螺旋状的齿的蜗杆 3( 转矩传递部件 )。
     在外壳 2 内设有在外周部形成有大齿轮部 4a 的蜗轮 4( 转矩传递部件 )。该蜗轮 4 的大齿轮部 4a 在该蜗轮 4 被轴 AX1 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的状态下与蜗杆 3 啮合, 该 轴 AX1 的两端分别支承于外壳 2a、 2b 上。蜗轮 4 具有自其中心部以圆柱状向皮带轮 6 侧突 出的小齿轮部 4b。 蜗轮 4 在被未图示的螺旋弹簧向顺时针方向施力的状态下停止在图 1 的 初始位置。
     在外壳 2 内部的另一端侧配置有能自由转动的转动齿轮 5。在该转动齿轮 5 的外 周部设有大致扇形的扇形齿轮部 5a。该转动齿轮 5 被轴 AX2 通过贯穿口 5c( 图 3 的 (a)) 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 该轴 AX2 的两端分别支承于外壳 2a、 2b 上, 扇形齿轮部 5a 与蜗 轮 4 的小齿轮部 4b 啮合。转动齿轮 5 还具有以大致扇形向皮带轮 6 侧突出的突出部 5b。 另外, 突出部 5b 的形状只要能够与皮带轮 6 的插入孔 6a 抵接, 也可以是圆形等其他形状。
     在外壳 2 内部的另一端侧配置有能自由转动的皮带轮 6。在该皮带轮 6 上形成有 以皮带轮外径中心为中心的大致扇形的插入孔 6a。该皮带轮 6 在转动齿轮 5 的突出部 5b 插入到插入孔 6a 中的状态下被轴 AX2 通过贯穿口 6i( 图 4 的 (a)) 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 承。在皮带轮 6 的外周部形成有用于卷绕图 1、 2 所示的第 1 内索 8 的第 1 卷绕槽 6b 及用 于卷绕图 1、 2 所示的第 2 内索 9 的第 2 卷绕槽 6c。
     为了防止转动齿轮 5 与外壳 2 接触发声, 在该外壳 2 的另一端侧设有一对橡胶缓 冲器 7。另外, 作为该橡胶缓冲器 7, 例如可采用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第 1 内索 8 的一端 8a 被固定于设置在皮带轮 6 外周部的第 1 卷绕槽 6b 上, 其逆时针地卷绕于该第 1 卷绕槽 6b 上。如图 6 所示, 在第 1 内索 8 的另一端连接着作为用于解除车辆座椅锁定的解锁机构的 解锁杆 L1。
     第 2 内索 9 的一端 9a 动配合于设置在皮带轮 6 外周部的第 2 卷绕槽 6c, 其绕顺时 针卷绕于该第 2 卷绕槽 6c 上。如图 6 所示, 在第 2 内索 9 的另一端连接着用于解除车辆座 椅锁定的手动的解锁操作棒 L2。 另外, 如后所述, 本发明仅利用第 1 内索 8 也能够起到解锁 驱动器的作用, 因此, 第 2 内索 9 并不是必需的, 在不需要第 2 内索 9 的情况下, 也不需要解 锁操作棒 L2。在使用外套防止第 1 内索 8 及第 2 内索 9 与外壳 2 接触的情况下, 为了将外 套的端部固定于外壳 2 上而在外壳 2 的外侧安装内索引导件 10、 11。
     如图 4 的 (a)、 (b) 所示, 在皮带轮 6 的第 1 卷绕槽 6b( 图 2) 中形成有用于卡合第 1 内索 8 的一端 8a 的凹部 6d。另一方面, 如图 4 的 (a)、 (b) 所示, 在皮带轮 6 的第 2 卷绕 槽 6c( 图 2) 中形成有供第 2 内索 9 的一端 9a 抵接的第 1 抵接面 6f 及第 2 抵接面 6g, 形成 有与该抵接面 6f、 6g 连续的小径部 6e。皮带轮 6 的该小径部 6e 的外径形成得小于其他部 分的外径。
     图 5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 1 的解锁动作的说明图。在图 5 的 (a) 中, 转动齿轮 5 在 被螺旋弹簧 ( 未图示 ) 通过蜗轮 4 朝顺时针方向施力的状态下停止在图 1 的初始位置, 车 辆座椅被锁定机构 ( 未图示 ) 固定于掀起位置。在该锁定状态下, 形成于转动齿轮 5 的突 出部 5b 上的相对面 5d( 图 3 的 (a)) 与形成于皮带轮 6 的插入口 6a 上的抵接面 6h( 图 4 的 (a)) 相抵接, 第 2 内索 9 的一端 9a 与皮带轮 6 的第 1 抵接面 6f( 图 4 的 (b)) 相抵接。
     图 5 的 (b) 是表示采用电动机 M 进行的解锁动作的说明图。为了自图 5 的 (a) 的 锁定状态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 开始向电动机 M 供电。与该供电同步地将由电动机 M 产生 的转矩通过蜗杆 3 及蜗轮 4 传递到转动齿轮 5 的扇形齿轮部 5a, 转动齿轮 5 及皮带轮 6 绕 逆时针转动, 从而将第 1 内索 8 卷绕于皮带轮 6 的第 1 卷绕槽 6b 中来操作解锁机构。通过 该操作, 能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
     另外, 第 2 内索 9 的一端 9a 在该皮带轮 6 的转动带动下自皮带轮 6 的第 1 抵接面 6f 沿着小径部 6e 到达第 2 抵接面 6g。在解锁机构的操作结束时, 利用设置于解锁机构上 的螺旋弹簧及设置于蜗轮 4 上的螺旋弹簧的恢复力使蜗杆 3、 蜗轮 4 及皮带轮 6 返回到原本 的初始位置 ( 图 5 的 (a))。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皮带轮 6 上, 在与解锁机构的解锁操作结束时皮带轮 6 的旋转量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 2 抵接面 6g, 并使第 2 内索 9 的一端 9a 与该第 2 抵接面 6g 抵接, 但在解锁机构的解锁操作结束时第 2 内索 9 的一端 9a 也可以不与其它机构抵接。
     图 5 的 (c) 是表示采用手动的解锁操作棒进行的解锁动作的说明图。 在该例子中,为了自图 5 的 (a) 的锁定状态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 由驾驶员操作手动的解锁操作棒。通 过该操作将第 2 内索 9 拉到手动的解锁操作棒侧 ( 图 5 的下侧 ), 从而使皮带轮 6 绕逆时针 转动。利用该转动, 与图 5 的 (b) 同样地将第 1 内索 8 卷绕于皮带轮 6 的第 1 卷绕槽 6b 中 而操作解锁机构, 从而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此时, 转动齿轮 5 不转动。
     这样, 使用简单的机构能够实现利用电动机 M 的驱动进行的车辆座椅的解锁及利 用手动的解锁操作棒进行的车辆座椅的解锁。 因而, 能够简化该机构, 从而能够削减解锁驱 动器 1 的零件件数及组装工时。因此, 能够削减解锁驱动器 1 的制造成本。另外, 通过并用 电动机 M 的自动操作和手动等的解锁操作棒的手动操作, 能够防止电动机 M 的过度运转。 因 此, 能够防止烧坏该电动机 M。 并且, 与仅使用电动机 M 对车辆座椅进行解锁的情况相比, 能 够削减解锁驱动器 1 的电力消耗。因此, 能够削减车辆的电力消耗。
     实施方式 2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解锁驱动器 1 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与实施方式 1 的不同点 为: 不存在第 2 内索 9 ; 在蜗轮 4 与转动齿轮 5 之间还夹设有双联齿轮 12 ; 设有与该双联齿 轮 12 的大齿轮部 12a 啮合的齿轮缓冲器 D。
     通过设置齿轮缓冲器 D, 能够缓和对双联齿轮 12 的小齿轮部 12b 及转动齿轮 5 的 扇形齿轮部 5a 施加的冲击力, 能够防止小齿轮部 12b 及扇形齿轮部 5a 破损。 即, 双联齿轮 12 被螺旋弹簧 CS 向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方向 ( 逆时针方向 ) 施力, 在 没有齿轮缓冲器 D 的情况下, 在电动机 M 工作之后, 利用螺旋弹簧 CS 的作用力使双联齿轮 12 快速地返回到初始位置。于是, 与双联齿轮 12 的小齿轮部 12b 啮合的扇形齿轮部 5a 也 快速地旋转, 快速地抵接于橡胶缓冲器 7, 结果, 会导致与双联齿轮 12 的小齿轮部 12b 啮合 的扇形齿轮部 5a 破损。另外, 双联齿轮 12 的小齿轮部 12b 也同样会因冲击导致破损。因 此, 通过利用齿轮缓冲器 D 降低双联齿轮 12 的转速, 能够防止扇形齿轮部 5a 及小齿轮部 12b 破损。
     图 8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 2 的解锁动作的说明图。在实施方式 2 中, 不需要承受手 动的解锁操作棒的拉拽操作的第 2 内索。因而, 不需要皮带轮 6 的第 2 卷绕槽 6c、 第 1 抵接 面 6f、 第 2 抵接面 6g 及小径部 6e。
     在图 8 的 (a) 中, 转动齿轮 5 在被螺旋弹簧 ( 未图示 ) 通过双联齿轮 12 朝顺时针 施力的状态下停止在图 7 的初始位置, 车辆座椅被锁定机构 ( 未图示 ) 固定于掀起位置。 在 该锁定状态下, 形成于转动齿轮 5 的突出部 5b 上的相对面 5d( 图 3 的 (a)) 与形成于皮带 轮 6 的插入口 6a 上的抵接面 6h( 图 4 的 (a)) 相抵接。
     图 8 的 (b) 是表示采用电动机 M 进行的解锁动作的说明图。为了自图 8 的 (a) 的 锁定状态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 开始向电动机 M 供电。 与该供电同步地将由电动机 M 产生的 转矩通过蜗杆 3 及蜗轮 4、 双联齿轮 12 传递到转动齿轮 5 的扇形齿轮部 5a, 转动齿轮 5 绕 逆时针转动。由于转动齿轮 5 绕逆时针的旋转, 转动齿轮 5 的突出部 5b 也绕逆时针转动, 因此, 皮带轮 6 的抵接面 6h 受突出部 5b 的相对面 5d 向逆时针方向按压, 皮带轮 6 也绕逆 时针转动。由于第 1 内索 8 的一端 8a 被固定于皮带轮上, 因此, 随着皮带轮 6 的旋转, 第1 内索 8 被卷绕于皮带轮 6 的第 1 卷绕槽 6b 中来操作解锁机构。通过该操作, 能解除车辆座 椅的锁定。
     在解锁机构的操作结束时, 利用设置于双联齿轮 12 上的螺旋弹簧的恢复力使蜗
     杆 3、 蜗轮 4、 双联齿轮 12 及转动齿轮 5 返回到原本的初始位置 ( 图 8 的 (c))。并且, 在操 作解锁机构、 拉拽操作第 1 内索时, 皮带轮 6 绕顺时针旋转, 皮带轮 6 能返回到初始位置。
     采用本实施方式, 使用简单的机构能够实现利用电动机 M 的驱动进行的车辆座椅 的解锁。 因而, 能够简化该机构, 从而能够削减解锁驱动器 1 的零件件数及组装工时。 因此, 能够削减解锁驱动器 1 的制造成本。
     以上, 详细说明了本发明, 但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只不过是发明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显而易见, 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变形。
     工业实用性
     (1) 本发明的解锁驱动器使用简单的机构能够实现利用电动机的驱动进行的车辆 座椅的解锁及利用解锁操作棒进行的车辆座椅的解锁。 因而, 能够简化该机构, 从而能够削 减解锁驱动器的零件件数及组装工时。因此, 能够削减解锁驱动器的制造成本。另外, 通过 并用电动机的自动操作和解锁操作棒的手动等的操作, 能够防止电动机的过度运转。 因此, 能够防止烧坏该电动机。 并且, 与仅使用电动机对车辆座椅进行解锁的情况相比, 能够削减 解锁驱动器的电力消耗。因此, 能够削减车辆的电力消耗。
     (2) 在该解锁驱动器中, 第 2 卷绕槽具有小径部, 该小径部是通过使皮带轮的外径 形成得小于其他部分的外径而形成的, 在该小径部的两端分别具有供第 2 内索的一端抵接 的第 1 抵接面及第 2 抵接面、 该小径部与第 1 抵接面及第 2 抵接面连续, 在此情况下, 能够实 现利用自动操作进行的车辆座椅等的解锁及利用手动等的操作进行的车辆座椅等的解锁。 因而, 能够简化该解锁结构。
     (3) 另外, 在第 1 卷绕槽具有用于卡合第 1 内索的一端的凹部、 能够将第 1 内索可 靠地卡合并固定于第 1 卷绕槽的情况下, 能够削减解锁驱动器的零件件数及组装工时。因 此, 能够削减解锁驱动器的制造成本。

解锁驱动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锁驱动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锁驱动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锁驱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锁驱动器.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锁驱动器。该解锁驱动器使用简单的机构能够实现利用自动操作进行的车辆座椅等的解锁及利用手动等的操作进行的车辆座椅等的解锁。转动齿轮(5)在经转矩传递部件(3、4)传递来的为了解除车辆座椅的锁定而由电动机(M)产生的转矩作用下转动。在皮带轮(6)上沿着转动方向形成有大致扇形的插入孔(6a),在插入孔(6a)的一端侧形成有抵接面。第1内索(8)的一端固定于形成在皮带轮(6)外周部的第1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