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87548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3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11104.9

申请日:

2010.06.28

公开号:

CN101852056A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6B 5/20申请公布日:201010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6B 5/20申请日:20100628|||公开

IPC分类号:

E06B5/20; E06B7/02; E06B7/10

主分类号:

E06B5/20

申请人:

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俊; 贾荷香

地址: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蓉台大道388号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姚温明;熊晓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包括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声窗上设置有有源隔声通风装置,所述有源隔声通风装置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通道和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本发明在现有通风隔声窗上设置有源隔声通风装置,利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对低频噪声进行抵消吸收,同时采用在通风通道内壁敷设由吸声材料构成的吸声层以及通风通道内部的吸声结构对中高频噪声进行吸收,这样在保持良好通风性能的情况下,也能对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进行有效地降噪处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 包括隔声窗,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隔声窗上设置有有源隔声 通风装置, 所述有源隔声通风装置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通道和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 所述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包括次级声源、 传感器和自适应有源控制器, 所述次级声源设 置在通风通道的壁面,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与室内连通的进风口和与室外连通的出风口处, 所述次级声源和传感器与所述自适应有源控制器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隔声窗包括内外两层窗 框, 所述通风通道设置于内外两层窗框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通风通道由隔声板构成, 在所述通风通道内壁设置有吸声层。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设置于进风口处的传感 器为单指向性特性的麦克风。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通风 通道内、 与通风通道水平的设置有至少一块微孔板。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微孔板将通风通道分隔 为均匀的气流通道。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次级声源为扬声器。

说明书


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噪声控制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来实 现既满足通风要求, 又能有效隔声保证建筑室内静音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安装的窗, 无论是木窗、 钢窗、 铝合金窗、 塑钢窗等, 主要的功能就是采光 和通风。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 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之一, 街道上 的交通噪声、 工地的施工噪声、 邻里间的娱乐噪声等等, 令人们日夜不宁、 寝食难安。
     目前采用隔声窗治理建筑噪声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特别是针对交通噪声效果比较 明显。 但是, 人们开窗通风的习惯会导致隔声窗的隔声性能直接下降, 因此普通隔声窗存在 “开窗吵死, 关窗憋死” 的问题, 而且采用隔声结构或吸声材料等降噪措施虽然对中、 高频噪 声较为有效, 但是对低频噪声的控制效果不大。
     现在, 通风隔声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但通风隔声窗在处理 工地施工噪声、 铁路、 机场噪声等噪声级超过 80-90dB, 噪声能量集中在低频 250 以下的噪 声时存在很大的问题, 通常需要以牺牲通风量为代价, 通过增加通风通道弯折次数, 减小风 道面积等措施来解决低频噪声隔声问题, 从而使制作工艺难度大大增加, 制作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对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 均能有效隔声, 且具有良好地通风性能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本发明采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又称为噪声主动控制, 简称 ANC, 是应用计算机及 电子技术进行噪声控制的新方法, 其优势在于对低频噪声的控制。其主要思想是 : 在声场 控制区域人为地产生一个与待控噪声声波幅值相等、 相位相反的声波, 前后两者叠加后实 现相消干涉而达到消声目的。一般称噪声源为初级声源, 产生控制声波的声源称为次级声 源。 噪声有源控制的理论基础是声波的杨氏干涉理论, 即由声场的线性叠加原理可知, 当频 率相同, 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声波相遇时, 在空间产生相互干涉现象, 如图 1 所示, 当初级声 源和次级声源振幅相等, 相位相反时, 对于初级声源而言, 就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达到消声 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 包括隔声窗,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隔 声窗上设置有有源隔声通风装置, 所述有源隔声通风装置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通道和有 源噪声控制系统 ; 所述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包括次级声源、 传感器和自适应有源控制器, 所述次级声源设 置在通风通道的壁面,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与室内连通的进风口和与室外连通的出风口处, 所述次级声源和传感器与所述自适应有源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所述隔声窗包括内外两层窗框, 所述通风通道 设置于内外两层窗框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所述通风通道由隔声板构成, 在所述通风通道 内壁设置有吸声层。
     本发明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所述设置于进风口处的传感器为单指向性特性 的麦克风。
     本发明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在所述通风通道内、 与通风通道水平的设置有 至少一块微孔板。
     本发明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所述微孔板将通风通道分隔为均匀的气流通 道。
     本发明所述的有源通风隔声窗, 其所述次级声源为扬声器。
     本发明在现有通风隔声窗上设置有源隔声通风装置, 利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对低 频噪声进行抵消吸收, 同时采用在通风通道内壁敷设由吸声材料构成的吸声层以及通风通 道内部的吸声结构对中高频噪声进行吸收, 这样在保持良好通风性能的情况下, 也能对低 频噪声和高频噪声进行有效地降噪处理。 附图说明 图 1 是杨氏干涉原理。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 4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 5 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 6 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 7 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 : 1 为隔声窗, 2 为通风通道, 3 为次级声源, 4 为参考传感器, 5 为误差传 感器, 6 为进风口, 7 为出风口, 8 为吸声层, 9 为微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 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 除了互相排斥 的特征和 / 或步骤以外, 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 (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 摘要和附图) 中公开的任一特征, 除非特别叙 述, 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 除非特别叙述, 每个特征只 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一 : 如图 2、 3 和 4 所示, 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 包括隔声窗 1, 所述隔声窗 1 包括内外两层窗框, 在所述隔声窗 1 上设置有有源隔声通风装置, 所述有源隔声通风装置 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通道 2 和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所述通风通道 2 由隔声板构成, 也可 由隔声窗窗框直接构成, 在所述通风通道 2 内壁设置有由 2cm 吸声毛毯构成的吸声层 8。
     其中, 所述通风通道 2 设置于所述内外两层窗框之间, 所述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包 括次级声源 3、 传感器和自适应有源控制器, 所述次级声源 3 设置在通风通道 2 的侧壁面, 所 述次级声源 3 为扬声器, 如动圈式扬声器、 纸盆式扬声器、 压电式扬声器等 ; 所述传感器分 为参考传感器 4 和误差传感器 5, 所述参考传感器 4 设置在与室内连通的进风口 6 处, 所述误差传感器 5 设置在与室外连通的出风口 7 处, 所述参考传感器 4 和误差传感器 5 分别阵列 放置在进、 出风口壁面, 所述设置于进风口 6 处的参考传感器 4 为单指向性特性的麦克风, 使用具有单指向性特性的麦克风作为参考传感器, 可直接采集入射噪声信号作为自适应有 源控制系统的参考信号, 用参考信号拾取法解决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声反馈问题。所述次级 声源 3 和传感器与所述自适应有源控制器电连接。
     实施例二 : 如图 5、 6 和 7 所示, 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 包括隔声窗 1, 所述隔声窗 1 包括内外两层窗框, 在所述隔声窗 1 上设置有有源隔声通风装置, 所述有源隔声通风装置 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通道 2 和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其中, 所述通风通道 2 设置于所述内外两层窗框之间, 所述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包 括次级声源 3、 传感器和自适应有源控制器, 所述次级声源 3 设置在通风通道 2 的顶部和底 部, 所述次级声源 3 为扬声器, 如动圈式扬声器、 纸盆式扬声器、 压电式扬声器等 ; 所述传感 器分为参考传感器 4 和误差传感器 5, 所述参考传感器 4 设置在与室内连通的进风口 6 处, 所述误差传感器 5 设置在与室外连通的出风口 7 处, 所述参考传感器 4 和误差传感器 5 分 别阵列放置在进、 出风口壁面, 所述设置于进风口 6 处的参考传感器 4 为单指向性特性的麦 克风, 使用具有单指向性特性的麦克风作为参考传感器, 可直接采集入射噪声信号作为自 适应有源控制系统的参考信号, 用参考信号拾取法解决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声反馈问题。所 述次级声源 3 和传感器与所述自适应有源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通风通道 2 由隔声板构成, 在所述通风通道 2 内壁设置有由吸声材料构成的 吸声层, 在所述通风通道 2 内、 与通风通道 2 水平的设置有两块微孔板 9 进行消声, 同时微 孔板 9 将通风通道 2 隔离成均匀的三部分, 对气流进行整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 有源通风隔声窗的工作频率范围分为两个部分, 以 500Hz 为 界。500Hz 以上的中高频部分噪声主要由敷设在通风通道四壁的吸声材料和通风通道内部 的吸声结构进行吸收, 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交错设置, 使气流通道为转角式布局, 拐角结构对 中高频噪声能再次进行传播阻隔。 采用这种吸声材料、 吸声结构等降噪措施称为 “无源降噪 技术” , 一般说来, 无源噪声控制对中、 高频噪声较为有效, 而对低频噪声的控制效果不大。
     对 500Hz 以下的低频噪声, 则采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首先噪声由进风口进入通 风通道内, 由位于进风口处的参考传感器采集入射噪声信号, 由位于出风口处的误差传感 器采集透射的噪声信号, 并将噪声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然后将两组传感器模拟信号经过 带通滤波器处理后输入到自适应有源控制器的 A/D 采样模块, 经 A/D 采样模块将模拟信号 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入到自适应有源控制器的运算模块, 自适应有源控制器根据入射噪声 参考信号和透射噪声误差信号的值, 使用自适应算法得到一组激励信号, 并把激励信号输 入到自适应有源控制器的 D/A 模块, 将激励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 最后该模拟电压信 号通过重构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输送给次级声源, 次级声源发出与入射声信号相位相反、 幅值相等的反声信号, 在控制面对入射声进行叠加抵消, 最终使得位于出风口处的误差传 感器采集到的透射声达到最小 (理想状态下, 透射声为零) 。
     采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可以在 500Hz 以下的低频范围提高窗体隔声量约 10-15dB, 使得隔声窗在 500Hz 以下频段的隔声量由 20-25dB 提升到 35-40dB, 到达高隔声量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通风隔声窗,包括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声窗上设置有有源隔声通风装置,所述有源隔声通风装置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通道和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本发明在现有通风隔声窗上设置有源隔声通风装置,利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对低频噪声进行抵消吸收,同时采用在通风通道内壁敷设由吸声材料构成的吸声层以及通风通道内部的吸声结构对中高频噪声进行吸收,这样在保持良好通风性能的情况下,也能对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