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帽檐缝纫设备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帽檐缝纫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带有帽檐的帽子,通常需要对帽檐进行单独车缝后再与帽体连接,现有技术
中帽檐的缝制一般是通过人工完成,即由工人完成帽檐的上料、移料、缝纫以及下料等操
作,然而人工缝纫的方式生产效率低下,单件帽檐的加工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给企业带来
了极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人工缝纫的方式也难以保证帽檐的合格率与品质的一致性,这对
于高档产品的加工是不可接受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帽檐缝纫设备,可以实现帽檐
的自动上料、移料、定位、缝纫与下料,全过程自动进行,无需额外的人工操作,能够有效的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同时还可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与品质的一致性,适用
于高档产品的加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帽檐缝纫设备,包括
作为承载结构的机座,机座包括一水平的工作平台;
机头组件,其设于工作平台的上方,用于执行缝纫动作;
取料组件,取料组件为两处,分别设于工作平台的进料端与出料端,位于进料端的取料
组件用于持续提供待加工的帽檐,位于出料端的取料组件用于持续收纳已加工的帽檐;
移料组件,其设于工作平台上并位于取料组件之间,用于实现帽檐自进料端的取料组
件至机头组件,以及自机头组件至出料端的取料组件之间的移动;
夹具组件,夹具组件设于机头组件的下方,用于固定帽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取料组件包括包括料桶、真空吸盘与支承板,料
桶包括一上下贯通的腔体,该腔体用于容纳帽檐,真空吸盘置于腔体的顶部,并可在料桶与
工作平台之间移动,支承板设于腔体的底部,其用于支承腔体内的帽檐并可带动帽檐沿竖
直方向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位于进料端的取料组件中的支承板可逐步的沿
竖直向上的方向运动,且单次运动的距离等于帽檐的厚度值;
位于出料端的取料组件中的支承板可逐步的沿竖直向下的方向运动,且单次运动的距
离等于帽檐的厚度值。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移料组件包括压板,压板可相对工作平台往复
滑动,并可绕一水平轴上下旋转,其中
当压板向上翻转时,压板与工作平台之间形成可供帽檐放入的间隙;
当压板向下翻转时,压板可将帽檐压在工作平台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设于工作平台上且可相对其滑动的滑板,
压板为两处,包括沿滑板的滑动方向设置的进料压板与出料压板,其中
当移料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进料压板位于工作平台的进料端,出料压板位于机头组
件处;
当移料组件进行移料操作时,进料压板与出料压板同步滑动直至进料压板位于机头组
件处,出料压板位于工作平台的出料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设于工作平台上的沿滑板滑动方向延伸的
导向槽,以及固定于滑板底部的导向块,导向块插接在该导向槽内并可沿槽滑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夹具组件包括载板、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载板
设于工作平台上,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设于载板的上方,第一压板为两处,相对第二压板对
称分布,且第一压板的内侧边为弧形,以在第一压板之间形成一与帽檐的外形近似但小于
该帽檐的避让空间,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可分别绕一水平轴旋转。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载板在位于两侧第一压板中间的位置设有环状
的凹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一压板及第二压板上与帽檐接触的底面设有
若干凸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设于机座上的水平滑轨以及可沿滑轨滑动
的滑块,夹具组件与滑块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实现帽檐的自动上料、移料、定位、缝纫与下料,全过程自动进行,无需额外的人工
操作,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同时还可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与品
质的一致性,适用于高档产品的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取料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移料组件与工作平台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移料组件压板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夹具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夹具组件第一压板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夹具组件第二压板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
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
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
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
发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
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
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
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
组合。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包括机座1、机头组件2、取料组
件3、移料组件4、夹具组件5以及相应的控制、驱动装置。
机座1作为承载结构,其上设有水平的工作平台11。机头组件2、移料组件4与夹具
组件5设于工作平台的上方,取料组件3为两处,分别设于工作平台的进料端与出料端。其中
机头组件2用于执行缝纫动作,其可以采用公知的缝纫机头;取料组件3用于执行帽檐的上
料与下料,具体的,位于进料端的取料组件用于持续提供待加工的帽檐,位于出料端的取料
组件用于持续收纳已加工的帽檐;移料组件4用于实现帽檐自进料端的取料组件至机头组
件,以及自机头组件至出料端的取料组件之间的移动;夹具组件5设于机头组件的下方,用
于固定帽檐,如此,结合取料组件的上料与下料、移料组件的移料、夹具组件的固定与定位
以及机头组件的缝纫便可以自动完成整个帽檐的加工过程。
具体的,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取料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取料组件3包括料
桶31、真空吸盘32与支承板(未示出)。
料桶31作为容纳帽檐的器具,其包括一上下贯通的腔体,若干帽檐以上下层叠的
方式依次放置在腔体内。真空吸盘32置于腔体的顶部,其可在料桶与工作平台之间移动。
为简化结构,本发明中的真空吸盘仅能通过滑轨33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为了保
证腔体最顶部的帽檐被移走后后续的帽檐能够及时补入该位置,或者在腔体的顶部放入一
加工好的帽檐后能够及时避让出容纳下一个帽檐的空间,本发明设置有支承板,支承板位
于腔体的底部,其用于支承腔体内的帽檐并可带动帽檐沿竖直方向运动。
优选的,位于进料端的取料组件中的支承板可逐步的沿竖直向上的方向运动,且
单次运动的距离等于帽檐的厚度值;位于出料端的取料组件中的支承板可逐步的沿竖直向
下的方向运动,且单次运动的距离等于帽檐的厚度值,如此,每当吸盘移走最上层的帽檐后
或者在最上层放入帽檐后,支承板便会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一端距离,以保证上料与下料步
骤的持续进行。
优选的,支承板由固结在料桶31上的伺服电机34驱动,因为帽檐的厚度基本一致,
故通过伺服电机可以精确控制支承板单次移动的距离,避免上升位移过度或不足而影响后
续的取料。
真空吸盘32则由固结在滑轨上的气缸35驱动,具体的,真空吸盘32通过滑座连接
在滑轨33,气缸35水平放置,其驱动轴与滑座固结,随着驱动轴的伸缩滑座便可以带动真空
吸盘32沿水平方向移动。
此外,还包括设于腔体顶部的传感器(未示出),该传感器可以监测腔体顶部是否
存在帽檐,以上料过程为例,如果监测到帽檐的存在,支承板静止不动,如果没有监测到帽
檐,则控制支承板向上移动,实现帽檐的自动补充。
本发明的移料组件包括压板,压板可相对工作平台滑动,并可绕一水平轴上下旋
转,其中,当压板向上翻转时,压板与工作平台之间形成可供帽檐放入的间隙;当压板向下
翻转时,压板可将帽檐压接在工作平台上,并带动帽檐移动,移动过程为:首先将帽檐从工
作平台的进料端移动至机头组件处,然后再将帽檐从机头组件处移动至工作平台的出料端
进行下料,最后压板复位至进料端以等待下一次移料过程。
上述方案中缝纫过程无法连续进行,因为当压板将加工完成的帽檐从机头组件处
移动至出料端的过程中,机头组件因为没有新的帽檐补充,故这段时间内缝纫设备实际上
是处于无效工作的状态,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移料组
件的一个改进实施例,参照图3、图4,包括设于工作平台上且可相对其滑动的滑板41,滑板
41上设有压板42,压板42为两处,包括沿滑板41的滑动方向设置的进料压板421与出料压板
422,其中当移料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进料压板位于工作平台的进料端,出料压板位于机
头组件处;当移料组件进行移料操作时,进料压板与出料压板同步滑动直至进料压板位于
机头组件处,出料压板位于工作平台的出料端。
具体的,滑板4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伺服电机与丝杠组合驱动,从而能够精确
控制滑板的运动距离,便于帽檐的定位。压板42可在气缸43的驱动下分别绕一水平轴上下
旋转,优选的,气缸43的数量与压板42的数量对应相等,即每一压板都有一气缸单独进行驱
动。
作为压板旋转的优选实施方式,包括铰接座44,铰接座44固接于滑板41的上方,其
上铰接有压板42与气缸43,其中,气缸43的旋转轴与压板42的旋转轴平行,气缸43的驱动轴
与压板42铰接,如此,随着气缸驱动轴的伸缩,压板便可以发生往复转动。
还包括设于工作平台上的沿滑板滑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2,以及固定于滑板底部
的导向块(未示出),导向块优选为倒“T”型,导向块的竖直部分插接在该导向槽内并可沿槽
滑动,水平部分与滑板分列在工作平台的两侧,防止滑板从平台上脱离。
移料组件的工作流程为:
1、启动气缸驱动压板向上旋转,压板与工作平台之间形成间隙,待加工的帽檐放置在
进料压板与工作平台之间的间隙内。
2、启动气缸驱动进料压板向下旋转,直至将帽檐压在工作平台。
3、通过电机驱动滑板滑动,进而带动帽檐移动至机头组件处。
4、进料压板向上转动以解除对该处帽檐的压接,然后滑板带动两处压板反向移动
至初始位置,此时进料压板与出料压板均处于向上翻转的状态。
5、在进料压板之下再次置入一件新的帽檐,待机头组件处的帽檐结束缝纫后,进
料压板与出料压板同步向下旋转,分别压住对应的帽檐。
6、滑板再次正向移动,进料压板带动其下的帽檐移动至机头组件处,对应的,出料
压板带动加工好的帽檐移动至出料端。
7、重复上述步骤,便可以实现缝纫设备的连续工作。
参照图5至图8,示出了本发明夹具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相关示意图,夹具组件5包括
载板51、第一压板52与第二压板53。
载板51水平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第一压板52与第二压板53设于载板51的上方,其
中第一压板52为两处,相对第二压板53对称分布。第一压板52的内侧边为弧形,且该弧形侧
边与帽檐的外侧边一致,以在两块第一压板52之间形成一与帽檐外形近似但略小于该帽檐
的避让空间,此外,第一压板52与第二压板53可绕一水平轴旋转,也即可以相对载板51翻
转。使用时,第一压板52与第二压板53向上翻转,帽檐由移料组件移动至两侧第一压板52的
中间,然后第一压板52向下翻转复位,因为避让空间略小于帽檐,故其弧形的侧边刚好压在
帽檐对应侧边上,而帽檐的中间部分则完全露出以进行缝纫工作,同时第二压板53也同样
向下翻转压住帽檐,以实现帽檐的完全固定。
优选的,载板51在位于两侧第一压板52中间的位置设有环状的凹槽511,当帽檐被
第一压板52与第二压板53完全定位后,该环状凹槽511刚好位于帽檐的下方,起到避让针头
的作用。
更优选的,第一压板52与第二压板53的底面设有若干凸块501,该凸块可以增大第
一压板52、第二压板53与帽檐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固定的可靠性。
驱动第一压板52转动的动力装置包括气缸521与连接杆522,气缸521与机座铰接,
连接杆522的两端分别与机座以及第一压板52铰接,连接杆522上设有球头523,该球头523
与气缸521的驱动轴之间形成球副,随着驱动轴的伸缩,第一压板52便可以相对载板51翻
转。
两侧的连接杆522通过一横梁524连接,以保证两侧的第一压板52同步运动。
类似的,驱动第二压板53转动的动力装置同样包括气缸531,气缸531与机座铰接,
第二压板53上设有球头532,该球头532与气缸的驱动轴之间形成球副,随着驱动轴的伸缩,
第二压板53便可以相对载板51翻转。
此外,夹具组件还包括设于机座上方的水平滑轨54以及可沿滑轨滑动的滑块,夹
具组件与滑块连接,从而可以沿水平方向调整相对机头组件的位置。
本发明的使用流程为:首先进料端的取料组件工作,真空吸盘将料桶顶端的待加
工帽檐移动至工作平台上,支承板向上运动补入新的帽檐,然后移料组件开始工作,进料压
板压住该帽檐后带动其运动至夹具组件处,夹具组件的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下落,对帽檐
进行定位并固定,随后机头组件对帽檐进行缝纫,进料压板与出料压板随之复位。当帽檐完
成加工后,进料压板与出料压板下落,分别压着新的帽檐与已完成加工的帽檐后再次移动,
如此,已完成开工的帽檐被移动至出料端,新的帽檐移动至机头组件处开始缝纫,同时出料
端的取料组件开始工作,真空吸盘将已完成加工的帽檐从工作平台上移动至料桶的顶端,
支承板向下运动避让出容纳空间,至此便完成了整个缝纫步骤。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
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
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