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874009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331456.5

申请日:

2009.03.30

公开号:

CN105949874A

公开日:

2016.09.2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D 11/102申请日:20090330|||公开

IPC分类号:

C09D11/102(2014.01)I; C09D11/106(2014.01)I; C09D11/03(2014.01)I; C09D11/037(2014.01)I; B65D81/38

主分类号:

C09D11/102

申请人:

日清食品控股株式会社; 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崎学; 塚胁博; 平田光明; 杉浦伸弥; 川岛大幸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8.03.31 JP 2008-09223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钟晶;金鲜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一种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为用于在具有原纸、被覆所述原纸的一面的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和被覆所述原纸的另一面的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的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表面上形成印刷层的亮度油墨组合物,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具有比所述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低的熔点、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从而形成隔热层,所述油墨组合物包含亮度材料、二氧化硅、粘合剂树脂和溶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为用于在具有原纸、被覆所述原纸的一面的
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和被覆所述原纸的另一面的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的隔
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的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表面上形成印刷层的亮
度油墨组合物,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具有比所述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
低的熔点、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从而形成隔热层,
所述油墨组合物包含亮度材料、二氧化硅、粘合剂树脂和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亮度材料为选自
铝材料、珍珠颜料、玻璃材料的1种或2种以上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中,以所述亮度油墨
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亮度材料的固形物含量为2~30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铝材料具有
5~40μm的粒径,且为由脂肪酸进行表面处理后的非漂浮型的铝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二氧
化硅具有2~20μm的粒径,并且,以所述亮度油墨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
述二氧化硅的含量为0.2~5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粘合
剂树脂为含有聚氨酯树脂和乙烯系聚合物的成分,以固形物重量换算计,所述
成分中的所述聚氨酯树脂︰所述乙烯系聚合物的配合比为95︰5~5︰95。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进
一步含有着色剂。
8.一种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其包含原纸、被覆所述原纸的一面的
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被覆所述原纸的另一面的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印刷层,所述第2
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具有比所述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低的熔点、在加热处理的
作用下发泡从而形成隔热层,
所述印刷层包含由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形成的
至少一个印刷图案。
9.一种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其如下获得:
按照所述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形成内壁面,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
形成外壁面的方式,将由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形成的容
器主体部件与底板部件组合而成型为容器,加热处理所述容器,从而使所述第
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发泡。

说明书

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

本发明是申请号200980111748.6(国际申请号PCT/JP2009/056513)、申请
日为2009年3月30日、发明名称为“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
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凹版印刷而形成可赋予隔热性发泡容器的表面以外
观设计性和美观性的印刷层的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其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
性发泡纸制容器。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具有隔热层的热塑性合成树
脂膜的纸制容器材料的上述膜上形成印刷层的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其的纸制
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所述隔热层是通过在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制
造时的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而形成的,所述印刷层提供发泡追随性优异、凹
凸少、且抑制了油墨覆膜的裂缝的光滑的表面。具有由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
物形成的印刷层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由于具有平滑的平面,显示优异的隔
热性,因此可适合用作用于容纳包含高温或低温的液体的食品的容器。例如,
本发明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可适合用作汤、年糕小豆汤、酱汁以及面条等食
品用的杯或碗等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包装容器的多样化,对油墨和印刷界的期望也涉及非常多
的方面。例如,在容器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并在数分钟后可食用的如拉面类、乌
冬面和荞麦面这样的一般被称为“杯装面”的在食品用途中所使用的杯等容器
的领域中,从成本和隔热性的观点考虑,主要使用聚苯乙烯制杯。

但是,发泡聚苯乙烯制杯的情况,对杯的印刷不得不在杯的成型后单独实
施。因此,印刷方法限于使用曲面印刷机或模压印刷机(stamp printer)的方法,
有印刷速度和印刷质量差这样的课题。另外,出于聚苯乙烯价格伴随着最近的
石油的价格上涨而上升、以及进一步因容器包装再循环法的施行而导致食品厂
家必须负担再循环费用等理由,因此,近年来,从聚苯乙烯制杯向纸制杯的过
渡得到促进。

作为纸制容器的代表性的结构之一,已知有:具有通过用凹槽(flute)贴合
纸和纸而形成的隔热空气层的双层杯。但是,双层杯在高重量和高成本方面有
问题。因此,近年来,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受到关注。

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一般而言,使用具有由容器制造时的加热处理而进
行发泡从而形成隔热层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的纸制容器材料来制造。更详细而
言,纸制容器材料例如,具有分别在原纸的一面(容器的内侧)层压了具有约
130℃~135℃熔点的高熔点聚乙烯膜,以及在上述原纸的另一面(容器的外侧)
层压了具有约105℃~110℃熔点的低熔点聚乙烯膜(以下,称为“低Mp膜”)
的结构,在上述低Mp膜的表面形成有包括装饰花样、公司名、条形码等印刷
图案的印刷层。

在上述绝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将预先形成有印刷层的
纸制容器材料打造成规定的形状,将其作为杯的主体部件而成型杯,接着在上
述低Mp膜的熔点附近进行加热处理,从而使上述低Mp膜发泡。发泡是如下
产生的:在加热处理时原纸中的水分蒸发,而被挤出到变为软化状态的上述低
Mp膜侧,伴随于此上述低Mp膜朝向外侧膨胀而产生发泡。如此进行发泡的
低Mp膜作为隔热层而发挥功能,赋予纸制容器隔热性。这样的隔热性发泡纸
制容器公开于,例如,日本特开平9-95368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
7-232774号公报(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特开平11-189279号公报(专利文献3)。

关于向上述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用材料的上述低Mp膜表面形成印刷层,
通常通过采用凹版印刷的表面印刷方法来实施。凹版印刷的表面印刷领域中,
在各种原纸和塑料制包装容器等被印刷物的表面涂布油墨。因此,对于凹版印
刷用油墨而言,不仅要求对被印刷物的印刷适应性,还要求对上述原纸或塑料
材料的粘接性、为了在印刷后印刷物彼此不粘接的耐结块性,以及在容器成型
时所必需的耐摩擦性或耐热性这样的各种耐受性。

另外,就凹版印刷用油墨而言,为了谋求粘合剂树脂的溶解性和干燥性
两者的兼顾,通常含有甲苯等芳香族溶剂作为主要溶剂。但是,近年来,为了
提高印刷作业现场的环境,使用不含芳香族溶剂的印刷油墨的倾向变强。

进一步,如果考虑作为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商品价值,那么对于用于形
成容器的印刷层的凹版印刷用油墨而言,希望其提供油墨覆膜不妨碍而追随构
成绝热层的低Mp膜的发泡,从而凹凸少的容器表面,进而希望其提供油墨覆
膜中产生裂缝少、且光滑的印刷面。

作为用于形成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印刷层的上述凹版印刷用油墨,以
往以往已知有包含聚酰胺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作为粘合剂成分的油墨。但是,
在包含聚酰胺树脂作为粘合剂成分的主成分的油墨的情况下,如果油墨覆膜经
过长时间暴露于热、光中,那么聚酰胺树脂中包含的油脂等低分子量成分,由
于氧化分解为乙醛类,因此存在产生脂系臭味这样的课题。另外,由于有因所
产生的脂系臭味而导致容器中的内容物发生味觉变化的可能性,因此成为重大
的问题。

进一步,在通过将上述印刷用油墨调制成含有铝材料等亮度材料的亮度
油墨,使用其形成印刷层的情况下,存在油墨覆膜显著抑制低Mp膜的发泡的
倾向。因此,将由亮度油墨形成的印刷层直接设置于低Mp膜上的情况下,在
印刷部和非印刷部,产生明显的凹凸,难以获得平滑的印刷面。因此,使用亮
度油墨形成印刷层的情况下,通常在上述低Mp膜上设置有白油墨的底层。但
是,亮度油墨相比较于白油墨而言,对于低Mp膜的发泡的抑制力大。因此,
即使在以白油墨作为底层、在其上重叠印刷有亮度油墨的情况下,也难以使发
泡后的低Mp膜的厚度变为均匀。

另外,对于具有这样的印刷层的容器的表面而言,白油墨/亮度油墨重叠
印刷的印刷部与白油墨的印刷部相比,明显地凹陷,形成明显的高低差。因此,
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存在无法获得光滑的手触感、损害了商品性、或无法读
取条形码等课题。另外,由于低Mp膜的发泡被抑制因此无法获得充分的厚度
的隔热层,在容器中加入热水时容器变热等,在隔热性方面也存在课题。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6-218708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可适
用于凹版印刷、有闪耀感、高光亮性和外观设计性优异的着色油墨。所公开的
着色油墨含有珍珠颜料和二氧化硅作为亮度材料,主要用于形成适用于建筑材
料等内部装饰材料的光亮性化妆纸的底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953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327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892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18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中的印刷层的凹凸,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
有:通过在低Mp膜的表面上使用可不阻碍上述低Mp膜的发泡并协调一致的
油墨从而形成底层的技术。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底层上使用亮度油墨形成印刷
层的情况下,也依然产生凹凸,在手触感、外观设计性、以及隔热性这样的诸
特性方面不能令人满意,期望着更进一步的改善。另外,就专利文献4而言,
虽然公开有包含亮度材料的着色油墨,但是关于通过使用上述着色油墨而提供
具有凹凸少的印刷层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技术,没有给出任何记载也没有
启示。但是,如上述那样,包含亮度材料的油墨由于对于低Mp膜的发泡的抑
制力大,因此在由上述着色油墨形成的印刷层中,在印刷面上产生凹凸的可能
性高。因此,需要可很好地用在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这样的特定用途的、发泡
追随性优异的亮度油墨。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用于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印刷油墨领域中以往以
往的课题,列举以下的事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用于形成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印刷层的亮度油
墨,提供一种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不仅对于容器制造时的加热处理引起的上述
低Mp膜的发泡显示出优异的发泡追随性,而且油墨覆膜的裂缝产生少。需要
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发泡追随性优异”是指,在由加热处理而进行发泡
的低Mp膜的表面上所形成的印刷层的平滑的油墨覆膜,不会很大地阻碍上述
膜的发泡,并在由膜的均匀膨胀而形成的隔热层的表面上以极小的状态保持凹
凸。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亮度油墨组合物,就所述亮度油墨
组合物而言,在上述特性以外,还具有耐热性和耐光性,油墨覆膜即使在长时
间暴露于热、光的情况下也不产生臭味,耐摩擦性、耐结块性以及对成为基材
的低Mp膜的粘接性优异。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芳香族系溶剂的、上述诸特性优
异的亮度油墨组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而形成隔热层
的低Mp膜上、具有由上述诸特性优异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形成的印刷层的隔热
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就所述隔热
性发泡纸制容器而言,通过使用具有由上述诸特性优异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形成
的印刷层的上述容器材料,从而容器表面的凹凸少,印刷层表面光滑,即表面
平滑,且外观优异。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印刷层中的以往课题,对亮度
油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了,在使用含有铝材料等亮度材料和二氧化
硅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形成印刷层的情况下,油墨覆膜显示出对于低Mp膜的发
泡优异的追随性,且可抑制油墨覆膜中的油墨裂纹(裂缝)的产生。即发现了,
通过使用上述亮度油墨组合物,从而在通过加热处理而获得的隔热性发泡纸制
容器表面,可有效降低亮度油墨的印刷部分与其它印刷部分的高低差,由此,
可实现:平滑性、外观设计性和美观性这样的印刷品质优异、进而隔热性优异
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本发明,基于以上发现,涉及以下记载的事项。

本发明的第1方面涉及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为用于在具有原纸、被覆上述
原纸的一面的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和被覆上述原纸的另一面的第2热塑性合
成树脂膜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的上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表面上形
成印刷层的亮度油墨组合物,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具有比上述第1热塑
性合成树脂膜低的熔点、通过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从而形成隔热层,上述
油墨组合物包含亮度材料、二氧化硅、粘合剂树脂和溶剂。亮度油墨组合物,
优选根据需要包含着色剂。

此处,上述亮度材料,优选选自铝材料、珍珠颜料、玻璃材料的1种或2
种以上的材料。另外,上述亮度材料的固形物含量,以上述亮度油墨组合物的
总重量为基准,优选为2~30重量%。就上述铝材料而言,具有5~40μm的粒
径,且优选为由脂肪酸进行表面处理后的非漂浮(non-leafing)型的铝糊。

上述二氧化硅具有2~20μm的粒径,且以上述亮度油墨组合物的总重量为
基准,上述二氧化硅的含量优选为0.2~5重量%。

上述粘合剂树脂,优选为含有聚氨酯树脂和乙烯系聚合物的成分。另外,
在上述成分中,以固形物重量计,上述聚氨酯树脂︰上述乙烯系聚合物的配合
比优选为95︰5~5︰95。

本发明的第2方面涉及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其包含原纸、被覆上述
原纸的一面的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被覆上述原纸的另一面的第2热塑性合
成树脂膜以及设置于上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印刷层,
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具有比上述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低的熔点、通过
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从而形成隔热层,上述印刷层包含由本发明的第1
方面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形成的至少一个印刷图案。

本发明的第3方面涉及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其如下获得的:按照上述第
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形成内壁面、上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形成外壁面的方
式,使由作为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形成的容器主体部
件与底板部件组合而成型为容器,加热处理上述容器从而使上述第2热塑性合
成树脂膜发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基于由相同申请人在2008年3月31日申请的日本
特愿2008-092239号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其说明书,从而并入为本说明书的
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亮度油墨组合物,其改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
印刷层中的以往课题,实现平滑且外观优异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并且对于
油墨来说必需的诸耐受性和印刷品质优异。另外,可提供一种隔热性发泡纸制
容器,其即使在通过使用这样的油墨组合物而将印刷层制成在白油墨上重叠印
刷了亮度油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表面上凹凸也少,印刷面光滑,即具有平滑
的表面,且外观设计性、美观性和耐热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纸制容器材料的加热处理后的状态的示意性
截面图。

[图3]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
图。

[图4]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
图。

[图5]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
图。

[图6]图6为,将图5所示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VI部分放大而显示的
示意性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原纸

20 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高Mp树脂膜)

30 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低Mp树脂膜)

30’ 隔热层(发泡后的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

40 印刷层

42 印刷图案

42a 第1印刷部

42b 第2印刷部

44 底层

50 容器主体

50a 容器内壁面

50b 容器外壁面

60 容器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说明。

(亮度油墨组合物)

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为用于在具有原纸、被覆上述原
纸的一面的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和被覆上述原纸的另一面的第2热塑性合成
树脂膜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的上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表面上形成
基于凹版印刷的印刷层的亮度油墨组合物,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具有比
上述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低的熔点、通过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从而形成
隔热层,该亮度油墨组合物包含亮度材料、二氧化硅、粘合剂树脂、溶剂、以
及根据需要的着色剂。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后的记载中,分别将上述第1热塑
性合成树脂膜简略记为“高Mp树脂膜”,将上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简略记
为“低Mp树脂膜”。

就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中使用的亮度材料而言,只要为可赋予油墨覆
膜以例如金属式的亮度感、通过视觉而提高制品整体的外观设计性和美观性的
材料即可。一般而言,油墨覆膜的亮度感为:亮度材料固有的色调、油墨覆膜
中或油墨覆膜表面附近的上述亮度材料的排列和取向这样的结构因素以及源
于油墨覆膜表面的平滑性的表面因素等互起作用,通过视觉而赋予的色彩感觉
之一。

在本发明中,为了通过上述亮度材料的使用而赋予油墨覆膜以合适的亮度
感,需要优化上述亮度材料的性状,例如表面处理方法、粒径或使用浓度。另
外,如果考虑对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适用,那么包含上述亮度材料的油墨覆
膜不可以是在上述低Mp树脂膜的发泡时很大地阻碍膜的发泡的物质。

作为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亮度材料的一个实例,列举出:铝材料、珍珠颜
料以及玻璃材料。在本发明中,可组合这些亮度材料的1种或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上述铝材料的具体实例,列举出:铝粉、铝糊以及薄铝片。上述铝粉
为不含溶剂成分的金属颜料,也包括在铝粒子上涂布了丙烯酸系树脂等树脂的
类型的材料。另外,上述铝糊为将铝的鳞片状细微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利用有
机溶剂等而制成糊状的材料。进一步,作为上述薄铝片的一个实例,将有铝蒸
镀膜颜料化了的类型的材料。

作为上述珍珠颜料的一个实例,可以列举出:通过将云母微粉末化而实施
了表面处理的白珍珠。另外,作为上述玻璃材料的一个实例,可以列举出:鳞
片状玻璃薄片、或进一步用金属、金属氧化物涂覆该薄片的光亮性颜料类型的
材料。

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中使用的亮度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铝
材料。如果考虑亮度油墨组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那么最优选为铝糊。

上述铝糊,一般而言,通过球磨机或其它粉碎机,将铝材质一边弄碎为薄
片状(鳞片状),一边用脂肪酸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制造。根据制造时中使用的脂
肪酸的种类,大致分为漂浮(leafing)型和非漂浮型2种。

就该2种类型而言,由于表面处理剂的不同,在印刷时油墨涂膜层的铝粒
子的排列变得不同。

更具体而言,就漂浮型而言,使用了硬脂酸作为表面处理剂。就该硬脂酸
而言,由于作为疏油性覆膜而起作用,因此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具有铝粒子
从油墨涂膜层的中间层露出于表面的性质。

与此相对,就非漂浮型而言,使用了油酸作为表面处理剂。该油酸相比于
硬脂酸而言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小。因此,印刷后,由于铝粒子在油墨涂膜层
的主要中间处平行排列,因此油墨涂膜呈现闪耀状的金属式的外观。

使用漂浮型的铝糊调制亮度油墨的情况下,油墨覆膜显示优异的发泡追随
性。但是,关于耐摩擦性和粘接性,相比于使用了非漂浮型的铝糊的情况下而
言存在稍稍劣化的倾向。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亮度材料,
优选使用非漂浮型的铝糊。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非漂浮型的铝糊为,铝粒子表面用油酸处理后的铝糊,
优选处理后的粒径处于5~40μm的范围的铝糊。进一步优选为8~25μm的范围。
在粒径为5μm以下的情况下,存在所获得的亮度油墨的粘度变高,油墨状态
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在粒径为40μm以上的情况下,存在油墨涂膜的隐蔽
力变低的倾向。

就铝糊中的铝粒子而言,一般而言具有鳞片状的形状,该形状由粒径和厚
度表示。粒径为形成粒子大的一面那侧的平均粒径,通过利用了光散射的粒度
分布测定装置、或利用了电子显微镜的直接观察而测定。在本发明中,以通过
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径的D50值(累积重量50%粒径)作为平均粒径。

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中的铝糊的固形物含量,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总
重量为基准,优选为2~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5~20重量%的范围。在固形
物含量为2重量%以下的情况下,存在油墨覆膜的隐蔽力和亮度感降低的倾向,
另外存在发泡追随性也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固形物含量为30重量%以上
的情况下,存在亮度油墨的粘度变高,油墨流动性降低的倾向。

在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中,在上述的铝糊之外,也可使用其它的亮度
材料。但是,在使用了珍珠颜料的情况下,与使用了非漂浮型的铝糊的情况相
比,存在发泡追随性稍稍劣化的倾向。另外,使用了薄铝片、玻璃薄片的情况
下,虽然可获得优异的发泡追随性,但是由于它们非常昂贵,因此从成本方面
讲,在本发明中所意图的用途上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二氧化硅,例如可以为,通过已知的方法来制造的作
为“合成二氧化硅”而公知的化合物。合成二氧化硅的代表性的制造法有:通过
使以高纯度硅砂作为原料的硅酸钠与酸反应从而生成超微粉含水硅酸的湿式
法、或在气相中将四氯化硅燃烧水解的干式法。

本发明所使用的二氧化硅,不特别受限于合成法。例如也可以为,将硅蜡、
有机硅化合物作为处理剂而进行了表面改性的处理二氧化硅、或未处理的二氧
化硅(未处理二氧化硅)等的任一种。本发明所使用的二氧化硅的粒径优选为
2~20μm的范围。在使用了粒径为2μm以下的二氧化硅的情况下,存在所获得
的油墨组合物的粘度变高,降低油墨状态的倾向。另一方面,在使用了粒径为
20μm以上的二氧化硅的情况下,存在在容器制造时的加热处理时油墨覆膜对
于低熔点树脂膜的发泡的发泡追随性劣化的倾向。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使
用具有3~10μm的范围的粒径的二氧化硅。

需要说明的是,就二氧化硅的粒径而言,一般是通过利用了电阻变化的库
尔特粒度仪法(Coulter counter method),利用了光散射的激光法等方法而测定
的。在本发明中是指通过利用了激光法的测定而获得的平均粒径。

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以油墨组合物的全质量为
基准,优选为0.2~5重量%的范围。在二氧化硅的含量为0.2重量%以下的情
况下,存在无法获得充分改善油墨涂膜的发泡追随性的效果的倾向。另外,在
上述含量为5重量%以上的情况下,存在油墨的粘度变高,油墨状态降低的倾
向,进而存在耐摩擦性降低的倾向。从油墨的状态和发泡追随性的观点考虑,
上述含量进一步优选为0.5~3.5重量%的范围。

通常,在包含亮度材料或有色颜料的着色油墨的情况下,缺乏对于低Mp
树脂膜的发泡的追随性,发泡后的容器表面的印刷部相比于其它的印刷部而言
凹陷,产生高低差。特别在包含亮度材料的亮度油墨的情况下,印刷面上的高
低差便大,显著地损伤容器的外观。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同时使用用于赋
予亮度感的亮度材料和二氧化硅,从而油墨覆膜的发泡追随性得以改善,可有
效抑制包含亮度材料的印刷部的印刷面上的凹凸的形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合用上述亮度材料和二氧化硅,从而可在低Mp
树脂膜发泡时抑制印刷层的油墨覆膜的油墨裂纹(裂缝)的产生,因此不仅可改
善发泡追随性,而且能够提供光滑的印刷面。

通常,在油墨组合物中添加了二氧化硅的情况下,就油墨覆膜而言,光泽
变得消失,赋予无光泽感,亮度感降低。但是,根据本发明的亮度油墨,不同
于通常所预测的基于二氧化硅的效果,油墨覆膜可维持亮度感,提供优异的外
观设计性和美观性。并非拘束于理论,但是可解释为,在本发明中,通过添加
二氧化硅,抑制油墨覆膜中的裂缝的产生,同时提高对发泡的追随性,保持了
油墨覆膜的均匀性和各向同性。

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粘合剂树脂,可使用以往周知的树脂作为印刷油墨用
的粘合剂树脂。作为这样的树脂的一个实例,可以列举出:聚氨酯树脂、乙烯
系共聚物、硝化棉、氯化聚烯烃树脂、醇酸树脂、松香树脂、硝基纤维素。

虽然不是特别限定,但是在上述的树脂之中,如果考虑发泡时的油墨的发
泡追随性和感官臭味的观点,进而考虑油墨的耐光性、耐热性、耐摩擦性和耐
结块性等各种耐受性、对于成为基材的低Mp树脂膜的粘接性,那么优选至少
使用聚氨酯树脂。通过使用以聚氨酯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混合物
作为粘合剂树脂,从而即使在长期施加热、光的环境下保存的情况下,也可几
乎完全消除产生自实施在纸杯等纸制容器主体部上的印刷部的臭味。另外,可
在油墨覆膜的耐摩擦性、耐结块性、对于成为基材的低Mp树脂膜的粘接性这
样的各种特性方面,获得良好的结果。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用语“聚氨酯树脂”意指,包含以往本技术领域中所使用
的一般的聚氨酯树脂或聚氨酯脲树脂等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广义的聚氨酯树
脂。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氨酯树脂,根据其不同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
定,可以为:通过适用涉及聚氨酯树脂的公知或周知的方法而获得的各种聚氨
酯树脂。虽然不是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聚氨酯树脂的优选的一个
实施方式,可以列举出:通过使多元醇化合物和有机二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
聚氨酯树脂。另外,作为别的实施方式,可以列举出:通过胺化合物或酰胺化
合物将聚氨酯树脂的预聚物改性而获得的改性聚氨酯树脂。以下,对各种聚氨
酯树脂进行说明。

如果具体地例示出可在上述聚氨酯树脂的制造中使用的上述多元醇化合
物的一个实例,那么列举出如下所示那样的公知的各种多元醇。

(1)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四氢呋喃等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等聚醚多元醇类;

(2)通过使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
戊二醇、戊二醇、甲基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甲基壬二醇、二乙
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等饱和及不饱和的低分子二醇类、正丁基缩水甘油
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等烷基缩水甘油醚类、叔碳酸(versatic acid)缩水甘
油酯等单羧酸缩水甘油酯,与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
马来酸、富马酸、琥珀酸、草酸、丙二酸、戊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癸二酸、
二聚酸(dimer acid)等二元酸或它们的酸酐脱水缩合而获得的聚酯多元醇类;

(3)此外,聚碳酸酯二醇类、聚丁二烯二醇类、双酚A与氧化乙烯或氧化
丙烯加成而获得的二醇类;

(4)二聚醇(dimerdiol)类。

这些各种多元醇,可单独使用,也可合用2种以上。

在本发明中,使用作为前面(2)而例示的多元醇的情况下,可将最多5mol%
配合量的二醇类替换为其它的各种多元醇。即,例如,可用甘油、三羟甲基丙
烷、三羟甲基乙烷、1,2,6-己烷三醇、1,2,4-丁烷三醇、季戊四醇等多元醇来替
换。

就上述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而言,通过考虑作为反应生成物而获得的聚氨
酯树脂的溶解性、干燥性以及耐结块性等特性而适宜决定。没有特别限定,但
通常优选为500~10,000的范围,进一步更优选为500~6,000的范围。如果数均
分子量变为不足500,那么伴随着溶解性的降低,而存在印刷适应性降低的倾
向。另外,如果数均分子量超过10,000,那么存在干燥性和耐结块性降低的倾
向。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聚氨酯树脂的制造中可使用的有机二异氰酸酯化合
物可以为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族的各种公知的二异氰酸酯类。具体而言,例
如可以列举出:1,5-萘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
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苄基异氰酸酯、二烷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四烷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苯二异氰酸酯、1,4-苯二异氰酸酯、甲苯
二异氰酸酯、丁烷-1,4-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异丙基二异氰酸
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4-二异
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二环
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二异
氰酸酯、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间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将二聚酸的羧基
转化为异氰酸酯基而得到的二聚二异氰酸酯。

上述聚氨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可以为以往公知或周知的方法,没有特别限
制。例如,使多元醇化合物和有机二异氰酸酯反应的情况下,除了相对于上述
多元醇化合物而言过剩地使用上述有机二异氰酸酯之外,对其它的条件没有限
定。在本发明中的聚氨酯树脂制造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将异氰酸酯
基/羟基的摩尔当量比设为1.2/1~3/1的范围内。如果异氰酸酯基/羟基的摩尔当
量比为1.2/1以下,那么存在所获得的聚氨酯树脂是脆弱的倾向。如果将脆弱
的聚氨酯树脂用作印刷油墨用的粘合剂树脂,那么便易于产生结块。另一方面,
如果异氰酸酯基/羟基的摩尔当量比为3/1以上,那么在聚氨酯树脂制造时粘度
增加,在反应中易于引起凝胶化。聚氨酯树脂制造中的聚氨酯化反应,通常在
80℃~200℃的范围,优选在90℃~150℃的范围的反应温度实施。

上述聚氨酯化反应,可在溶剂中实施、或也可在无溶剂气氛下实施。在使
用溶剂的情况下,从控制反应温度和粘度、副反应的观点考虑,可适宜选择
后面例示的溶剂。另外,在无溶剂气氛下进行上述聚氨酯化反应的情况下,
为了获得均匀的聚氨酯树脂,优选通过在可充分搅拌的程度上提高温度而降
低粘度来实施。上述聚氨酯化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设为10分钟~5小时。就
反应的终点而言,可通过粘度测定、基于IR测定的NCO峰的确认、基于滴
定的NCO%测定等方法来判断。

作为在本发明中改性聚氨酯树脂的一个实例,可以列举出聚氨酯脲树脂。
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优选的聚氨酯脲树脂为如下得到的树脂:使前面例示的多
元醇化合物和有机二异氰酸酯反应而合成了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
树脂的预聚物之后,将胺化合物或酰胺化合物用作扩链剂和反应终止剂而在上
述聚氨酯树脂的预聚物中导入尿素键从而获得的树脂。在本发明中,在聚氨酯
树脂中,通过使用上述聚氨酯脲树脂,从而也可进一步提高油墨覆膜的各种特
性。

作为可用于导入尿素键的上述扩链剂的一个实例,可使用各种公知的胺
类。例如列举出:乙二胺、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三亚乙基四胺、二亚乙基
三胺、异佛尔酮二胺、二环己基甲烷-4,4’-二胺。作为其它的例,可以列举出:
2-羟乙基乙二胺、2-羟乙基丙二胺、二-2-羟乙基乙二胺、二-2-羟乙基丙二胺、
2-羟丙基乙二胺、二-2-羟丙基乙二胺等在分子内具有羟基的二胺类,以及将二
聚酸的羧基转化成了氨基的二聚二胺(dimer diamine)等。

另外,作为在本发明中可用作上述反应终止剂的化合物的一个实例,可以
列举出:具有C8以上C22以下的长链烷基的脂肪族胺化合物或脂肪酰胺化合
物。上述脂肪族胺化合物可以为辛胺、月桂胺、椰油胺、十四胺、硬脂胺、油
胺(oleyl amine)、棕榈胺、二丁基胺等,它们可单独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上述脂肪酰胺化合物可以为辛酰胺、癸酰胺、月桂酰胺、肉豆蔻酰胺、棕榈酰
胺、硬脂酰胺、二十二酰胺、油酰胺、芥酸酰胺、亚油酸酰胺、亚麻酸酰胺等,
它们可单独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通过将上述具有C8以上C22以下的长链烷基的脂肪族胺或脂肪族酰胺化
合物导入上述聚氨酯树脂的预聚物的末端,从而可提高油墨覆膜的耐结块性。
并非拘束于理论,但是可认为,就上述长链烷基而言,为了显示出表面活性的
性质,在涂膜形成过程中它们在涂膜表面上取向,从而改善聚氨酯树脂的耐结
块性。通过将这些脂肪酸胺或脂肪酰胺导入聚氨酯树脂,从而不引起涂膜表面
的光泽降低这样的不良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聚氨酯树脂的预聚物中导入尿素键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
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以异氰酸酯基变为过剩的比例使多元醇化合物和有机
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调制在多元醇的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接着,
在溶剂中使该预聚物与扩链剂和反应终止剂反应的二步法。该二步法,从更容
易获得均匀的聚合物溶液方面考虑,是优选的。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将上述预
聚物的两末端上存在的游离异氰酸酯基的数量设为1的情况下,优选所使用的
扩链剂和反应终止剂中的氨基的合计数为0.5~1.3的范围内。在上述氨基的合
计数不足0.5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获得干燥性、耐结块性以及涂膜强度的
提高效果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上述氨基的合计数比1.3多,那么存在扩链
剂和反应终止剂以未反应的状态残存,在印刷层容易残留臭味的倾向。

上述聚氨酯树脂和上述聚氨酯脲树脂的各制造中使用的溶剂通常可以为:
可用作印刷油墨用的溶剂的周知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出:甲醇、乙醇、异
丙醇、正丙醇、正丁醇等醇系溶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系溶剂;
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等非芳
香族烃系溶剂。可单独或以2种以上的混合物而使用这些溶剂。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制造时,使用了上述酮系溶剂的情况下,酮与用作扩链剂的胺之间产生
酮亚胺基,会阻碍反应顺利进行。因此,为了抑制酮亚胺基的产生,使反应顺
利进行,优选并用少量的水。

在本发明中,用作粘合剂树脂的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
5,000~100,000的范围内。使用数均分子量不足5,000的聚氨酯树脂调制印刷用
油墨组合物的情况下,存在油墨组合物的干燥性、耐结块性、覆膜强度以及耐
油性等特性容易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使用超过100,000的聚氨酯树脂的情
况下,存在印刷油墨的粘度变高,印刷油墨覆膜的光泽降低的倾向。

在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前面说明的聚氨酯树脂
的基础上,适宜组合乙烯系共聚物和硝基纤维素等其它的粘合剂树脂来使用。
将聚氨酯树脂和其它的树脂组合的情况下,除了各种特性的改善以外,还存在
可提高发泡外观性的倾向。并非拘束于理论,但是可以认为:通过加入与聚氨
酯树脂的伸长率不同的成分,从而聚氨酯成分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膨胀之后形
成发泡层时,这些成分作为一种结合剂而起作用。

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硝基纤维素,只要为以往印刷油墨中使用的周知的硝
基纤维素化合物即可。另一方面,作为乙烯系共聚物,可使用:通过使氯乙烯
单体、脂肪酸乙烯酯单体和各种乙烯基单体与在一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碳原子-
碳原子双键且根据需要而具有官能团的其它聚合性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而获
得的共聚物。从提高发泡外观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将聚氨酯树脂和乙烯系共聚
物组合而使用。以下,说明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乙烯系共聚物的具体实例。

作为可用作用于制造上述乙烯系共聚物的单体的脂肪酸乙烯酯单体的一
个实例,可以列举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一氯乙酸乙烯酯、叔碳酸乙
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以及苯甲酸乙烯酯。

另外,上述在一分子中具有碳原子-碳原子不饱和双键且根据需要而具有
官能团的其它的聚合性单体中的官能团的一个实例,列举出:羟基、羧基、异
氰基以及环氧基。

例如,作为具有羟基的上述单体的一个实例,可以列举出:乙烯醇、(甲
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1-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
基)丙烯酸4-羟丁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
羟基苯乙烯以及N-羟甲基丙烯酰胺。

作为具有羧基的上述单体的一个实例,可以列举出:(甲基)丙烯酸、衣康
酸、异戊酸、马来酸、富马酸及其衍生物。作为上述衍生物的一个实例,可以
列举出:(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
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
基)丙烯酸苄基酯。

作为具有异氰基的上述单体的一个实例,除了(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
酸酯、(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异氰酸酯等之外,还可以列举出:通过使(甲基)
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与甲苯
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多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反应物。

作为具有环氧基的上述单体的一个实例,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肉桂酸缩水甘油酯、缩水甘油基烯丙基醚、缩水甘油基乙烯基醚、乙烯基环己
烷单环氧化物、1,3-丁二烯单环氧化物。

在本发明中,根据对油墨组合物要求的各种性能,可从上述的单体化合物
之中适宜选择1种或2种以上而使用。作为在本发明中优选的粘合剂树脂的一
个实施方式,可以列举出: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与聚氨酯树脂的合用。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乙烯系共聚物的制造没有特别限定,可通过适用以往的
公知方法而实施。例如,可适用悬浮聚合法,即,在聚合器内水加入水、分散
剂和聚合引发剂,脱气之后,压入氯乙烯单体的一部分和脂肪酸乙烯酯单体而
开始反应,接着一边将剩余的氯乙烯单体压入反应中,一边实施聚合反应。如
此而获得的乙烯系共聚物,也可作为市售品而获得。例如,在本发明中,作为
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可使用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商品“日信乙烯
(Nissin vinyl)”。

乙烯系共聚物的制造中使用的上述聚合引发剂,可以为本技术领域中代表
性的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例如可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偶氮异丁基戊腈(azo
isobutyl valeronitrile)、偶氮二异丁腈、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苯甲酸叔丁酯、
过辛酸叔丁酯、异丙苯羟基过氧化物等。聚合温度为50~140℃,优选为
70~140℃。所获得的乙烯系共聚物的优选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

在上述聚合时,例如使用了非芳香族系溶剂。例如可以列举出:丙酮、甲
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四氢呋喃、二烷、乙二醇二甲基醚、
二乙二醇二甲基醚等醚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溶剂也可以作为2
种以上的混合物来使用。

在本发明中,在合用聚氨酯树脂和乙烯系共聚物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情况
下,聚氨酯树脂与乙烯系共聚物的含有比率(固形物重量比)优选为95︰5~5︰
95的范围。进一步,从对原纸的粘接性、耐结块性、油墨的分散性、耐摩擦
性、发泡时的油墨追随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50︰50~90︰10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中,粘合剂树脂的总含量,以油墨组合物的总
重量为基准,优选为3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5~25重量%的范围。通过使粘
合剂树脂的使用量落入上述范围内,从而容易获得适度的油墨粘度,可提高油
墨制造和印刷时的作业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中使用的溶剂的具体实例,主要可以列举出:甲
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丁醇等醇系有机溶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
基酮等酮系有机溶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有机
溶剂;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等脂肪族烃系有机溶剂;以及环己烷、甲基环
己烷、乙基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等脂环族烃系有机溶剂。如果考虑粘合剂
树脂的溶解性、干燥性等,那么优选将上述的各种溶剂混合而利用。作为这些
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在通常的油墨组合物中,以30重量%以上的比例来配合。
如此地,在本发明中,由于可使用非芳香族系的溶剂,因此可防止印刷时的环
境的恶化。

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根据需要也可含有着色剂。本发明所使用的着
色剂,可以为通常在印刷油墨、涂料中使用的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例如可以
列举出氧化钛和碳黑等无机颜料,可溶性偶氮颜料、不溶性偶氮颜料、偶氮螯
合物颜料、缩合偶氮颜料、铜酞菁颜料和缩合多环颜料等有机颜料。通过在前
面说明的包含各种成分的亮度油墨组合物中追加着色剂,从而可赋予各种亮度
感,还可进一步提高印刷的外观设计性和美观性。

另外,就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而言,根据需要,也可含有各种硬树脂。
作为硬树脂的一个实例,可以列举出:二聚酸系树脂、马来酸系树脂、石油树
脂、萜树脂、酮树脂、达玛树脂、珂巴(copal)树脂、氯化聚丙烯。通过在亮度
油墨组合物中添加硬树脂,可期待提高油墨覆膜对于基材的粘接性的效果。因
此,在没有进行表面处理的塑料膜上形成印刷层那样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

进一步,就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而言,以耐热性、耐油性、耐摩擦性
的提高为目的,根据需要,也可含有交联剂、蜡成分。

作为交联剂的一个实例,可以列举出:钛酸烷基酯系、异氰酸酯系等交联
剂。更具体而言,作为钛酸烷基酯系的交联剂的一个实例,可以列举出:四异
丙氧基钛、四-正丁氧基钛、四(2-乙基己氧基)钛、四硬脂氧基钛、三异丙氧基
钛单硬脂酸酯、三-正丁氧基钛单硬脂酸酯、二异丙氧基钛二硬脂酸酯、二-正
丁氧基钛二硬脂酸酯等。另外,作为异氰酸酯系的交联剂的一个实例,可以列
举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芳香脂肪族多异
氰酸酯化合物、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以及各种双缩脲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等。
其中,从耐热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烷氧基钛硬脂酸酯系化合物,从提高对于
膜的粘接性的观点考虑,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等也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蜡,可使用聚烯烃蜡、石蜡等已知的各种蜡。

进一步,在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添加颜料分散剂、流平
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等各种油墨用添加剂。

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可通过适用周知的技术,将上述的各种成分混
合来制造。更具体可以列举出:首先,将亮度材料、粘合剂树脂、有机溶剂、
以及根据需要的颜料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等搅拌混合,然后例如通过利用珠磨
机、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attritor)、辊磨机、珍珠磨机等各种研磨机来研
磨,进一步添加混合剩余的材料的方法。

(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

本发明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为用于制造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材
料,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前面说明的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而构成。更详
细而言,如图1所示,就本发明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以下,略记为“纸
制容器材料”)而言,其特征在于:包含原纸10,被覆上述原纸10的一面的第
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20,被覆上述原纸的另一面、具有比上述第1热塑性合成
树脂膜低的熔点、通过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从而形成隔热层的第2热塑性
合成树脂膜30,设置于上述膜3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印刷层40;上述印刷
层40包含由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形成的至少一个印刷图案42。

为了制造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而使用的原纸,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
容器重量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80g/m2~400g/m2的范围的定量(克重)的原
纸。另外,就该原纸而言,从容器制造时的发泡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约
5~10重量%的范围内的含水率。

层压于原纸的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高Mp树脂膜)和第2热塑性合成树
脂膜(低Mp树脂膜)可以为:由作为以往容器材料而周知的树脂材料形成的膜。
例如,可通过从由聚乙烯、聚丙烯等拉伸和非拉伸聚烯烃,聚酯,尼龙、玻璃
纸、维尼纶等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膜中适宜选择来使用。但是,由本发明的
上述容器材料制造容器的情况下,按照上述低Mp树脂膜构成容器主体部的外
壁面的方式,使用上述容器材料。因此,上述低Mp树脂膜的熔点必须低于形
成容器主体部的内壁面的上述高Mp树脂膜的熔点。例如,如前面的在现有技
术中说明的那样,可将具有约130℃~135℃的熔点的高熔点聚乙烯膜用作第1
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另外,可将具有约105℃~110℃的熔点的低熔点聚乙烯膜
用作上述低Mp树脂膜。

但是,能够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各种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不限于熔点不同的聚
乙烯膜的组合,可适宜选择由其它的树脂材料形成的膜来使用。在本发明中,
就高Mp树脂膜而言,在低Mp树脂膜通过加热处理而发泡时不熔融或软化即
可。即,高熔点和低熔点这样的记载是以相对的观点考虑而记载的,各种树脂
膜不受限于具体的熔点。但是,通常,为了在容纳杯装方便面等食品的隔热性
发泡纸制容器中注入热水,用作低Mp树脂膜的树脂膜的熔点必须为100℃以
上。

例如,分别由聚乙烯膜构成容器的主体部内壁面和主体部外壁面的情况
下,原纸的一面(容器的内壁面)必须层压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膜,另一表面
(容器的外壁面)必须层压低密度聚乙烯膜。层压于原纸的各膜的厚度,没有特
别限定。但是,构成容器主体部的外壁面的低Mp树脂膜的厚度,在将膜发泡
了的情况下,由于发泡后的膜层作为隔热层而起作用,因而优选适宜设定为充
分的厚度。

例如,由低密度聚乙烯膜构成容器主体部的外壁面的情况下,层压于原纸
的膜的厚度可以为25~80μm。另一方面,由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膜构成容器
主体部的内壁面的情况下,层压于原纸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制
成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情况下,优选适宜设定膜的厚度以确保内容物的耐浸
透性。就层压于原纸的膜的厚度而言,由于因所使用的膜的树脂材料不同而不
同,因此优选本领域技术人员考虑树脂材料的特性来恰当设定。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纸制容器材料中的印刷层,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亮度油墨
组合物,在构成容器的外壁面的低Mp树脂膜上实施表面印刷凹版印刷从而形
成。印刷层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只要适用周知的技术即可。图1为,表示纸
制容器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就印
刷层40而言,在低Mp树脂膜30上,包含由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形成的
装饰花样等印刷图案42。

以往,在低Mp树脂膜上使用着色油墨形成了图1所示那样的印刷层的情
况下,存在印刷层阻碍低Mp树脂膜的发泡,发泡后的膜的厚度不会变为均匀
而且印刷部凹陷,产生与非印刷部的显著高低差的倾向。但是,根据本发明,
可有效抑制在低Mp树脂膜发泡后的印刷面上产生凹陷。图2为表示通过将图
1所示的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加热处理而发泡后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如
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由于印刷层的发泡追随性优异,因此通过加热处理而
发泡后的低Mp树脂膜(隔热层30’)的厚度变为均匀。由此,就印刷层40的表
面而言,与非印刷部的膜的发泡面变得均匀,可抑制凹凸的形成。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的别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
所示的纸制容器材料的印刷层40由形成于低Mp树脂膜30上的底层44和形
成于该底层44上的印刷图案42构成。像这样的印刷层的形成可以通过首先在
上述膜30的整面印刷白油墨之后,将亮度油墨进行图案印刷来实施。就具有
这样的结构的纸制容器材料而言,在通过使用以往的亮度油墨形成印刷图案的
情况下,即使设置有白油墨的底层,亮度油墨的印刷部也依然凹陷,容易在印
刷面形成高低差。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特定的亮度油墨形成印刷层的
印刷图案,从而该油墨覆膜不会较大地阻碍上述低Mp树脂膜的发泡。因此,
通过上述低Mp树脂膜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而形成的隔热层变为均匀的
厚度,可容易获得凹凸少的印刷面。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的别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图
4所示的纸制容器材料的印刷层由形成于膜30上的底层44、以及包含形成于
该底层44上的第1印刷部42a和第2印刷部42b的图案42构成。这样的印刷
层的形成为,最初,作为底层44,在第1层在上述膜的整面印刷白油墨。接
着,通过将第2层的白油墨进行图案印刷而形成第1印刷部42a,进一步在第
2层的由白油墨形成的第1印刷部42a以外的非印刷区域印刷亮度油墨,从而
形成第2印刷部42b。如此地,可形成出在底层44上形成有包含第1印刷部
42a和第2印刷部42b的印刷图案42的2层结构(例如,白油墨/白油墨和白油
墨/亮度油墨)的印刷层。形成第2层的第1和第2印刷图案的白油墨和亮度油
墨的印刷顺序没有特别限定。

对于具有图4所示那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而言,与图3相关
联并如前面说明的那样,不仅容易获得凹凸少的印刷面,而且由于形成于低
Mp树脂膜上的印刷层的厚度变为相同,因此即使在上述低Mp树脂膜由加热
处理而发泡后也更容易获得凹凸少的印刷面,从这一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在本发明中,在形成图3和图4所示那样的重叠印刷的印刷层的情况下,
为了形成底层等而使用的白油墨,没有特别限定。但是,白油墨优选具有较大
地阻碍上述低Mp树脂膜的发泡的组成。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白油墨
包含粘合剂树脂、白色颜料和溶剂。从隐蔽性和耐光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
二氧化钛作为白色颜料。另外,就粘合剂树脂和溶剂而言,可选自前面作为本
发明的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结构成分而例示的粘合剂树脂和溶剂。在本发明的一
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白油墨中的粘合剂树脂,优选合用聚氨酯树脂和乙烯系共
聚物,聚氨酯树脂中更优选使用聚氨酯脲树脂。聚氨酯树脂/乙烯系共聚物的
混合比(固形物),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列举出90/10
的混合比。白油墨中的粘合剂树脂的含量(固形物),以油墨的总重量为基准,
优选为30重量%以下。

在本发明中用于形成印刷层的油墨组合物的印刷没有特别限定,只要适用
周知的技术即可。例如,为了形成底层而在上述膜的整面印刷白油墨等的情况
下,也可使用棒式涂布机(bar coater)、辊涂机、逆转辊涂机等涂布机。

(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

本发明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特征在于,由容器主体部件和底板部件构
成,容器主体部件由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形成。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
本发明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具有由本发明的纸制容器材料形成的容器主体
50,按照上述纸制容器材料中的高Mp树脂膜形成容器的内壁面50a、上述低
Mp树脂膜上的印刷层形成容器的外壁面50b的方式与底板60组合而成型为
容器,加热处理上述容器而使上述低Mp树脂膜发泡从而获得。

本发明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成型加工可适用众所周之的技术来实施。
例如,使用常用的容器制造装置,将首先按照模具将本发明的绝热性发泡纸制
容器材料打造成规定形状而得到的容器主体部件、与同样地将底板材料打造成
规定形状而得到的底板部件,装配成容器的形状,进行成型。由容器制造装置
进行的容器的装配成型,按照容器主体部件的上述高Mp树脂膜形成内壁面,
上述低Mp树脂膜形成外壁面,进一步底板部件的层压面成为内侧的方式来实
施。在如此地由容器制造装置装配成型容器后,通过进行加热处理,从而使低
Mp树脂膜发泡,形成隔热层,得到隔热性发泡纸容器。

用于形成隔热层的加热处理中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依赖于所使用的原
纸、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的特性而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适宜决定对所使用的
膜的最适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组合条件。不特别地限定,但一般而言,在
容器的成型工序中实施的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约100℃~约200℃,加热时间
为约20秒~约10分钟。使用低密度聚乙烯(厚度70μm)的情况下,优选加热
温度为100℃~130℃,加热时间约为5分钟~6分钟。作为加热手段,可使用热
风、电热、电子射线等任意的手段。如果在具备有由输送机的搬运手段的通道
内通过热风或电热等来加热,那么就可便宜地生产出大量的隔热性发泡纸杯。

图5为表示在容器的装配成型之后通过实施加热处理而得到的隔热性发
泡纸制容器构造的立体图。图中,参照符号50为容器主体,以及参照符号60
为底板。图6为将图5所示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参照符号VI
部分放大而显示的示意性截面图。容器主体从容器的外壁面50b顺次地,由印
刷层40、由低Mp树脂膜形成的隔热层30’、原纸10以及形成容器的内壁面
的高Mp树脂膜20构成。另外,图6所示的容器的容器主体部件的层构成对
应于使图3所示的纸制容器材料发泡的构造。

从图6可知,图5所示的形成容器表面的印刷层40,由设置于上述隔热
层30’整面的由白油墨形成的底层44、以及在其上形成的包含亮度油墨的印刷
图案42构成。如此,根据本发明,由于形成容器主体的外壁面的印刷层40
由发泡追随性优异的油墨组合物构成,因此,上述低Mp树脂膜(图3、参照
符号30)上的印刷层(图3、参照符号40)不阻碍膜的发泡,上述低Mp树
脂膜通过加热处理而形成均匀的隔热层30’。另外,在上述低Mp树脂膜的发
泡中,印刷层由于发泡追随性优异,因此可抑制在容器表面产生凹凸,且抑制
油墨覆膜上产生裂缝。如上所述,通过适用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而构成隔热性
发泡容器,从而可实现隔热性优异、光滑的容器表面。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地预先说明,那么在本实施例中“份”和“%”表示
“重量份”和“重量%”。

(调制例1:聚氨酯树脂清漆的调制)

通过向具备有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加
入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丙二醇313份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63份以及乙酸
乙酯60份,在氮气流下在90℃反应6小时,从而得到预聚物。接着,通过将
该预聚物滴加于异佛尔酮二胺21份、乙酸乙酯360份以及异丙醇180份的混
合物,进行链延长,从而得到聚氨酯树脂清漆(PU清漆)。该聚氨酯树脂清漆(PU
清漆)为:固形物40%、25℃时的粘度200mPaS、重均分子量9,000。分子量的
测定使用了具备有UV检测器、折射仪的(Shodex DS-4,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

(调制例2: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清漆的调制)

通过将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SOLBIN TA5R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制)25份混合溶解于乙酸乙酯75份中,从而得到试验用的氯乙烯-乙酸乙烯共
聚物清漆(PVC-PVAc清漆)。

(实施例1)

1.亮度油墨的调制

通过配合由调制例1获得的聚氨酯树脂清漆45份、由调制例2获得的氯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清漆(PVC-PVAc清漆)8份、非漂浮铝糊(东洋铝业株式会
社制铝糊1100TA,固形物65%,粒径12μm)15份、以及未处理二氧化硅(富
士Silysia化学株式会社(Fuji Silysia Chemical LTD.)制SYLYSIA 450粒径
5.2μm)2.5份、由甲基环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40︰40︰20(重量比)形成的
混合溶剂29.5份,然后利用均质机搅拌20分钟,从而得到亮度油墨。

2.白油墨的调制

通过配合由调制例1获得的聚氨酯树脂清漆12份、以及由调制例2获得
的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清漆(PVC-PVAc清漆)19.2份、氧化钛(TITANIX
JR800(TAYCA株式会社制)40份、以及由甲基环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40
︰40︰20(重量比)形成的混合溶剂28.8份,然后利用砂磨机来分散混炼,从而
得到基底用的白油墨。

3.印刷层的形成

分别使用前面所调制的白油墨和亮度油墨,利用凹版校正机,在预先在原
纸的一面层压有高熔点聚乙烯膜(熔点133℃)、在原纸的另一表面层压有低熔
点聚乙烯膜(熔点106℃)的纸制容器材料的上述低熔点膜上,形成了具有图3
所示那样的印刷层的结构的白油墨/亮度油墨的重叠印刷印刷层。

4.评价

首先,关于形成了如上述那样印刷层的纸制容器材料,通过下述评价方法
评价了印刷层的粘接性、耐热性以及耐摩擦性。结果示于表1。

(粘接性的评价)

在纸制容器材料的印刷面贴附Cellotape(注册商标),用手指压贴5次之后,
剥离了胶带。通过贴附有胶带的面积与油墨覆膜从原纸(层压层上)剥离了的面
积的比较,评价对于原纸的粘接性。

A:油墨覆膜完全没有剥离。

B:油墨覆膜从原纸或白油墨组合物剥离的面积为胶带粘接面积的
20~50%。

C:油墨覆膜从原纸或白油墨组合物剥离的面积超过胶带粘接面积的
50%。

(耐热性的评价)

将切成与印刷物相同的大小的铝箔与印刷面重叠,通过使用热封试验机而
以2kg/cm2的压力挤压铝箔1秒,由亮度油墨转移到铝箔的最低温度来评价耐
热性。

A:最低温度为160℃以上

B:最低温度为140℃以上,不足160℃。

C:最低温度不足140℃。

(耐摩擦性)

使用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机,在亮度油墨的印刷面上施加2.5N/cm2
的载荷,用印书纸擦,通过除去印刷面的整体的20%以上时的次数来评价。

A:100次以上

B:50次以上,不足100次

C:不足50次

接着,在120℃,将如上述那样形成有印刷层的纸制容器材料加热处理5
分钟,使上述低熔点膜发泡之后,按照下述方法实施印刷层的发泡追随性、发
泡外观的评价、以及感官臭味试验。结果示于表2。

(发泡追随性的评价)

对于低熔点膜发泡后的印刷表面,用手指接触白油墨印刷部与亮度油墨印
刷部的高低差,评价亮度油墨印刷部的凹陷程度。

A:几乎感觉不到与白油墨印刷部的高低差。

B:微小地感觉到与白油墨印刷部的高低差。

C:明显地感觉到与白油墨印刷部的高低差。

(发泡外观的评价)

通过目视观察低熔点膜发泡后的亮度油墨印刷面的外观状态,根据裂缝部
分占印刷面整体的面积比例来评价油墨裂纹(裂缝)的产生的程度。

A:没有产生油墨裂纹

B:产生油墨裂纹的整面积为印刷面的50%

C:产生油墨裂纹的整面积为印刷面的80%以上

(感官臭味试验)

将低熔点膜发泡后的亮度油墨印刷物0.2m2加入三角烧瓶500ml内,塞严,
制作出感官臭味样品。在日光暴露下静置10日之后,对烧瓶内的臭味进行了
感官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1。

A:没有感觉到烧瓶内的臭味。

B:微小地感觉到烧瓶内的臭味。

C:较强感觉到烧瓶内的臭味。

(实施例2~19,比较例1~4)

如表1~3所示那样,配合各成分,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搅拌方法和调制
工序调制了亮度油墨。接着,使用各种亮度油墨,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
在纸制容器材料的低熔点膜上形成印刷层。需要说明的是,底层的形成是通过
使用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白油墨相同的油墨而实施的。

关于表1~3,实施例2~19和比较例1~4中所使用的亮度材料的详细情况
如下。

漂浮铝糊:Altop(アルトップ)18TH(旭化成株式会社制,固形物80%,粒
径7μm)

非漂浮铝糊:(东洋铝业株式会社制,铝糊1100TA,固形物65%,粒径
12μm)

薄铝片:Metasheen KM100(东洋铝业株式会社制,粒径12μm)

珍珠颜料:Iriodin 120BS(默克日本株式会社制,粒径5~25μm)

处理二氧化硅:Sylophobic 200(富士Silysia化学株式会社,粒径3.9μm)

未处理二氧化硅:(富士Silysia化学株式会社制,SYLYSIA 450,粒径
5.2μm)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使用具有由实施例2~19和比较例1~4制
作的重叠印刷印刷层的纸制容器材料,评价各印刷层的粘接性、耐热性以及耐
摩擦性。进一步,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在120℃将具有上述印刷层的纸制
容器材料加热处理5分钟,使上述低熔点膜发泡之后,实施了印刷层的发泡追
随性、发泡外观的评价以及感官臭味试验。它们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3。

[表1]


[表2]


[表3]


从表1~3明显可知,包含铝等亮度材料和二氧化硅的本发明的亮度油墨组
合物,由于油墨覆膜不较大地阻碍低Mp树脂膜的发泡并追随,且不产生油墨
覆膜的裂纹(裂缝),因此很适合作为用于形成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的印刷层的
油墨。另外,由于在低Mp树脂膜发泡后的印刷面,亮度油墨印刷部分与其它
的印刷部分的高低差小,可获得大致平滑的印刷面,因此可提高容器的外观设
计性和美观性。进一步,由于亮度油墨印刷部分不较大地阻碍低Mp树脂膜的
发泡,因此可通过发泡形成均匀的隔热层,获得优异的耐热性。可知将本发明
的纸制容器材料用作容器主体部件,实际将容器成型加工后,可获得同样的结
果。另外,在比较例1~4中,在发泡外观的评价方面获得了优异的结果。但是,
在发泡追随性的评价方面,在印刷表面感觉到明显的高低差,结果是发泡追随
性差。即,比较例1~4中的优异的发泡外观的结果的原因应该解释为,油墨覆
膜更大地阻碍着低熔点膜的发泡。

根据以上的说明,显然,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构成广泛不
同的实施方式,本发明除了在权利要求书中限定以外,不受其特定实施方式的
制约。

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印刷用亮度油墨组合物、使用该亮度油墨组合物的纸制容器材料和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一种亮度油墨组合物,其为用于在具有原纸、被覆所述原纸的一面的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和被覆所述原纸的另一面的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的隔热性发泡纸制容器材料的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表面上形成印刷层的亮度油墨组合物,所述第2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具有比所述第1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低的熔点、在加热处理的作用下发泡从而形成隔热层,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