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顶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压铸成型模具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压
铸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生活水来的不断提高,
使得人们对物质消费品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的需求量都是十分巨大,从而为
物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加速了物质消费品生产企业
的发展步伐。
其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金属类的产品;由于金属类的产品
中的组成部件是由金属制成,故金属类的产品中的一些组成部件是通过压铸成
型模具进行成型的,因此,加速了压铸成型模具的应用。
目前,在应用于压铸成型模具中的二次顶出装置中,为了能实现对压铸件
的二次顶出的目的,故现有的二次顶出装置的结构设计得比较复杂,且其顶出
过程也是十分的麻烦的,从而使得二次顶出过程十分复杂,还存在顶出不顺畅
而产生卡位等缺陷。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顶出更平稳顺畅且结构简单的二次顶出机构及具有
该机的压铸成型模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出更平稳顺畅且结构简单的二次顶出机
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出更平稳顺畅且结构简单的压铸成型模
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压铸成型模具的二次顶
出机构,设于压铸成型模具的动模上。所述动模沿所述压铸成型模具的开模方
向依次包含动模底板、动模支撑块及动模型芯座,所述动模底板、动模支撑块
及动模型芯座共同围出一活动空间,所述动模支撑块具有与所述活动空间连通
的缺口,所述缺口使所述动模支撑块围出一阻挡部,所述压铸成型模具的定模
在合模时与所述动模型芯座共同围出一压铸成型腔。其中,本发明的二次顶出
机构包括一次顶针板、二次顶针板、顶推杆、旋转块及安装轴。所述一次顶针
板及二次顶针板相互叠设并沿开模方向依次地收容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安
装轴沿垂直于开模方向安装在所述一次顶针板上并穿置于所述旋转块上。所述
旋转块绕所述安装轴旋转并被该安装轴分隔出第一配合端及第二配合端,所述
第一配合端伸至所述缺口内并沿开模方向与所述阻挡部相正对,所述第二配合
端沿开模方向与所述二次顶针板的下方抵接。所述顶推杆组装于所述二次顶针
板上,且所述顶推杆沿开模方向伸至所述压铸成型腔内。在所述压铸成型模具
开模过程中,所述一次顶针板通过所述第二配合端带动所述二次顶针板沿开模
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配合端与所述阻挡部抵挡的位置以实现一次顶出,则所述
第二配合端在所述一次顶针板继续沿开模方向移动过程中因所述第一配合端与
所述阻挡部的抵挡而绕所述安装轴做沿开模方向旋转,由旋转的所述第二配合
端顶推所述二次顶针板相对所述一次顶针板移动以实现二次顶出。
较佳地,所述第一配合端沿开模方向延伸出供与所述阻挡部抵接用的第一
凸出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凸出部面对所述阻挡部的表面包含一平面部及分布于所
述平面部之两侧的弧面部。
较佳地,所述第二配合部沿开模方向凸伸出与所述二次针板抵接用的第二
凸出部。
较佳地,所述第二凸出部面对所述二次顶针板的表面包含一平面部及分布
于所述平面部之两侧的弧面部。
较佳地,所述旋转块为两个,两个所述旋转块沿所述安装轴的轴向相互平
行,且一个所述旋转块位于所述一次顶针板的一端处,另一个所述旋转块位于
所述一次顶针板的另一端处,每个所述旋转块对应有一个所述安装轴及一个所
述阻挡部。
较佳地,两所述旋转块沿所述安装轴的轴向相错开。
较佳地,所述顶推杆分别布置于所述二次顶针板的四周。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压铸成型模具包括二次顶出机构和相互配合
的定模及动模。所述动模沿所述压铸成型模具的开模方向依次包含动模底板、
动模支撑块及动模型芯座,所述动模底板、动模支撑块及动模型芯座共同围出
一活动空间,所述动模支撑块具有与所述活动空间连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使所
述动模支撑块围出一阻挡部,所述定模在合模时与所述动模型芯座共同围出一
压铸成型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一次顶针板、二次顶针
板、顶推杆、旋转块及安装轴,一次顶针板及二次顶针板相互叠设并沿开模方
向依次地收容于活动空间内,旋转块绕安装轴旋转并被该安装轴分隔出第一配
合端及第二配合端,且第一配合端伸至缺口内并沿开模方向与阻挡部相正对,
第二配合端沿开模方向与二次顶针板的下方抵接,故在压铸成型模具开模过程
中,一次顶针板通过第二配合端带动二次顶针板沿开模方向移动至第一配合端
与阻挡部抵挡的位置以实现一次顶出,则此时的第二配合端在一次顶针板继续
沿开模方向移动过程中会因第一配合端与阻挡部的抵挡而绕安装轴做沿开模方
向旋转,由旋转的第二配合端顶推二次顶针板相对一次顶针板移动,从而实现
二次顶出的目的,因而使得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的二次顶出动作更加顺畅,
过程十分的简单。同时,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仅靠一次顶针板、二次顶针板、
顶推杆、旋转块及安装轴的配合即可以实现二次顶出,故简化了本发明的二次
顶出机构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压铸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压铸成型模具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压铸成型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压铸成型模具100包括二次顶出机构40和相
互配合的定模10及动模20。动模20沿压铸成型模具100的开模方向(即箭头
A所指方向)依次包含动模底板21、动模支撑块22及动模型芯座23,动模底
板21、动模支撑块22及动模型芯座23共同围出一活动空间24,供下面描述到
的一次顶针板41及二次顶针板42的移动提供所需空间。动模支撑块22具有与
活动空间24连通的缺口221,该缺口221使动模支撑块22围出一阻挡部222,
用于与下面描述到的旋转块44的第一配合端44a抵挡。如图3所示,定模10
在合模时与动模型芯座23共同围出一压铸成型腔30,用于压铸成型出压铸件(图
中未示)。
如图2至图3所示,二次顶出机构40包括一次顶针板41、二次顶针板42、
顶推杆43、旋转块44及安装轴45。一次顶针板41及二次顶针板42相互叠设,
较优的是,一次顶针板41与二次顶针板42沿开模方向套设而构成层状结构,
且一次顶针板41及二次顶针板42沿开模方向依次地收容于活动空间24内,由
该活动空间24为一次顶针板41及二次顶针板42的移动提供空间。安装轴45
沿垂直于开模方向安装在一次顶针板41上,且安装轴45还穿置于旋转块44上,
使旋转块44绕安装轴45旋转,而旋转块44被该安装轴45分隔出第一配合端
44a及第二配合端44b。第一配合端44a伸至缺口221内,且第一配合端44a沿
开模方向与阻挡部222相正对,以使第一配合端44a在开模过程中能与阻挡部
222相抵挡。第二配合端44b沿开模方向与二次顶针板42的下方抵接,以在合
模过程中由第二顶针板42带动旋转块44复位。顶推杆43组装于二次顶针板42
上,且顶推杆43沿开模方向伸至压铸成型腔30内,较优的是,顶推杆43分别
布置于二次顶针板42的四周,以使得施加于压铸成型腔30内的压铸件上的力
更均匀。故在压铸成型模具100开模过程中,一次顶针板41通过第二配合端44b
带动二次顶针板42沿开模方向移动至第一配合端44a与阻挡部222抵挡的位置,
此时实现一次顶出;则此时的第二配合端44b在一次顶针板41继续沿开模方向
移动过程中因第一配合端44a与阻挡部222的抵挡而绕安装轴45做沿开模方向
旋转,由旋转的第二配合端44b顶推二次顶针板42相对一次顶针板41移动,
从而实现二次顶出的目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块44为两个,两个旋
转块44沿安装轴45的轴向(即图3中的安装轴45的前后方向)相互平行,且
一个旋转块44位于一次顶针板41的一端(即图3中一次顶针板41的前端)处,
另一个旋转块44位于一次顶针板41的另一端(即图3中一次顶针板41的后端)
处,每个旋转块44对应有一个安装轴45及一个阻挡部222,以使得本发明的二
次顶出机构40的顶出更平稳可靠;较优的是,两旋转块44沿安装轴45的轴向
相错开,以使得一次顶针板41通过旋转块44对二次顶针板42所施加的顶出力
更均匀,进一步地提高顶出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旋转块44的数量还
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五个不等,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更具体地,如
下:
结合图4,第一配合端44a沿开模方向延伸出供与阻挡部222抵接用的第一
凸出部441,较优的是,第一凸出部441面对阻挡部222的表面包含一平面部
4411及分布于平面部4411之两侧的弧面部4412,以使得第一凸出部441更平稳
可靠地与阻挡部222抵挡,有效地减少两者因碰撞所产生的冲击,故确保了顶
出的平稳可靠性。同样,第二配合部44b沿开模方向凸伸出与二次针板42抵接
用的第二凸出部442,较优的是,第二凸出部442面对二次顶针板42的表面包
含一平面部4421及分布于平面部4421之两侧的弧面部4422,以使得第二凸出
部442更平稳可靠地与二次顶针板42抵接,有效地减少两者因碰撞所产生的冲
击,故确保了顶出的平稳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40包括一次顶针板41、二次
顶针板42、顶推杆43、旋转块44及安装轴45,一次顶针板41及二次顶针板
42相互叠设并沿开模方向依次地收容于活动空间24内,旋转块44绕安装轴45
旋转并被该安装轴45分隔出第一配合端44a及第二配合端44b,且第一配合端
44a伸至缺口221内并沿开模方向与阻挡部222相正对,第二配合端44b沿开模
方向与二次顶针板42的下方抵接,故在压铸成型模具100开模过程中,一次顶
针板41通过第二配合端44b带动二次顶针板42沿开模方向移动至第一配合端
44a与阻挡部222抵挡的位置以实现一次顶出,则此时的第二配合端44b在一次
顶针板41继续沿开模方向移动过程中会因第一配合端44a与阻挡部222的抵挡
而绕安装轴45做沿开模方向旋转,由旋转的第二配合端44b顶推二次顶针板42
相对一次顶针板41移动,从而实现二次顶出的目的,因而使得本发明的二次顶
出机构40的二次顶出动作更加顺畅,过程十分的简单。同时,本发明的二次顶
出机构40仅靠一次顶针板41、二次顶针板42、顶推杆43、旋转块44及安装轴
45的配合即可以实现二次顶出,故简化了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40的结构。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
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