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873501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270739.8

申请日:

2003.08.14

公开号:

CN2642887Y

公开日:

2004.09.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9.22|||授权

IPC分类号:

E04B5/17

主分类号:

E04B5/17

申请人: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有邻; 程志军; 王晓锋

地址:

100013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该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的底部预制,上部现浇,以高效预应力预制底板为底模,利用底板板侧伸出钢筋的相互搭接实现横向传力,并通过二次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本实用新型采用中高强钢丝或三股钢绞线作为预制底板的预应力配筋,采用钢筋网片作为预制底板横向配筋及现浇层内的负弯矩配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预制底板制作、底板连接、现浇层构造等方面采取措施,使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具有很高承载能力、刚度和裂缝控制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保温、隔声功能。本实用新型楼盖可在大跨度条件下承受较大的荷载作用(9m跨度时可承受10kN/m2的荷载);楼板厚度小,可达到1/50倍跨度;楼盖中间可不设梁,在满足净空的条件下可降低层高。本实用新型楼盖为双向板,结构整体性好,兼有预制构件及现浇结构的双重优点,有效地减轻了结构自重,并可制作不同形状的高效预应力预制底板,以满足不同平面布置的要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楼盖底部预制,上部现浇,其特征在于在楼盖的一个方 向采用多块预应力预制底板并列拼接,另一个方向为预制底板长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预制底板横向拼接采用整 体式拼缝,预制底板侧边厚度适当减小,拼缝加宽,板侧伸出的钢筋在拼缝处搭接并弯折 后伸入对边现浇混凝土层中锚固,并在拼缝钢筋弯折处设置2根钢筋以加强锚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预制底板采用中高 强螺旋肋钢丝或三股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配筋,采用钢筋网片作为预制底板的横向配筋,并在 板侧伸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沿楼盖周边在现浇混凝土 层中配置负弯矩钢筋,并锚入支座中,形成四边嵌固的双向受力楼盖。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可 摆放轻质非承重材料以增强楼板的保温、隔声等使用性能。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在预制底板中多设吊钩, 并在安装后用细直径钢筋连接以加强整体性。

说明书


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合楼盖,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叠合楼盖均为单向受力,不能实现横向拼接,无法形成双向受力,且无法满足大跨、重载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和裂缝控制性能好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楼盖底部预制,上部现浇,其特征在于在楼盖的一个方向采用多块预应力预制底板并列拼接,另一个方向为预制底板长度。

    上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预制底板横向拼接采用整体式拼缝,预制底板侧边厚度适当减小,拼缝加宽,板侧伸出的钢筋在拼缝处搭接并弯折后伸入对边现浇混凝土层中锚固,并在拼缝钢筋弯折处设置2根钢筋以加强锚固。

    上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预制底板采用中高强螺旋肋钢丝或三股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配筋,采用钢筋网片作为预制底板的横向配筋,并在板侧伸出。

    上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沿楼盖周边在现浇混凝土层中配置负弯矩钢筋,并锚入支座中,形成四边嵌固的双向受力楼盖。

    上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可摆放轻质非承重材料以增强楼板的保温、隔声等使用性能。

    上述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在预制底板中多设吊钩,并在安装后用细直径钢筋连接以加强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通过二次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由叠合底板拼接而成的双向叠合楼盖,变简支为嵌固,变单向为双向,改善了楼盖的受力性能,可大幅度提高楼盖的承载能力、刚度和裂缝控制性能,而且支座形式灵活,可与框架梁或剪力墙连接,使其可应用于不同型式建筑结构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底板配筋示意图。

    图2底板断面图。

    图3拼缝示意图。

    图4支座节点示意图。

    图5双向叠合板楼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举例说明,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图1)轴线尺寸9000×12000mm,净跨尺寸8760×11760mm,由9块预应力预制底板(图2)拼接而成。预应力预制底板厚80mm,底板侧边厚度适当减小,长跨方向配置6根直径为10.8mm地三股钢绞线(1),间距200mm,横向配置直径8mm、间距150mm的HRB400级钢筋网片(2)(图3)。拼缝宽125mm,板侧钢筋伸出互相搭接后伸入对边锚固,弯折处配构造筋2根直径为10mm的HPB235级钢筋(3)(图4)。板端搁置宽度10mm。板端三股钢绞线反向散开后伸入支座内锚固(4)(图5)。沿板周边配置负弯矩钢筋网片,短跨方向为直径10mm、间距100mm的HRB400级钢筋(5),长跨方向为直径10mm、间距150mm的HRB400级钢筋(6)。楼盖后浇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厚100mm。支座墙体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到板底高度,搁置预应力预制底板后,第二次与叠合楼盖现浇层一起浇筑。

    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具有以下特点:

    在大跨度条件下可承受较大荷载作用,9m跨度时最大可承受10kN/m2的荷载作用;

    楼板厚度小,可达到1/50倍跨度,且楼盖中间可不设梁,可在满足净空的条件下降低层高;

    裂缝控制性能好,裂缝细而密;

    延性好,不会脆断,且恢复性能强,荷载退去后残余裂缝宽度小、残余挠度小;

    采用中高强螺旋肋钢丝或三股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配筋,生产预应力预制底板,使其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刚度和裂缝控制性能;

    采用钢筋网片作预制底板横向配筋及现浇层内的负弯矩配筋,可以简化施工,缩短工期,并有利于实现双向受力;

    预应力预制底板侧边厚度适当减小,采用宽拼缝,使板侧横向受力钢筋通过搭接传力实现双向受力,使裂缝及变形趋于均匀化,改善了楼盖的变形性能及裂缝分布状态;

    在预制底板中多设吊钩以加强叠合面抗剪能力,并在安装后用细直径钢筋连接以加强整体性;

    根据平面布置的不同,可制作不同形状的预应力预制底板,以适应楼盖平面形状多样化的要求,并可按要求穿孔、留洞、埋管、布线;

    边界条件灵活,可以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相连接。

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该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的底部预制,上部现浇,以高效预应力预制底板为底模,利用底板板侧伸出钢筋的相互搭接实现横向传力,并通过二次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本实用新型采用中高强钢丝或三股钢绞线作为预制底板的预应力配筋,采用钢筋网片作为预制底板横向配筋及现浇层内的负弯矩配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预制底板制作、底板连接、现浇层构造等方面采取措施,使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具有很高承载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