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用于汽车的电子钥匙 本发明的目标是如权利要求1前序所述类型的钥匙。这种钥匙不仅被设计成电子钥匙形状,而且它具有一个机械的备用钥匙。所述备用钥匙用于在电子钥匙失灵时通过机械方式打开锁。
在已知的这种钥匙中,电子钥匙的外壳具有用于备用钥匙的容槽。在使用状态下,备用钥匙可以抓住起钥匙头作用的扩宽部等类似部分。一个问题在于,备用钥匙在容槽内的插入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这种固定不变的位置应该在插入和拔出时不阻碍备用钥匙的操作。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研制一种易操作的钥匙,它在插入状态下可靠地保持在外壳中。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的措施完成了上述任务,这些措施获得了以下重要意义。
钥匙扩宽部适当地用作备用钥匙的把手并且一般由钥匙头构成。显然,这样的扩宽部不一定具有备用钥匙把手的作用。但为了简便起见,以下,该扩宽部总是被称为“钥匙头”。钥匙头相对外壳可以在两个转动错开地位置之间转换,即在一个固定其在外壳中位置的保持位置与一个可以从外壳中取出它的脱离位置之间。在保持位置上存在形状连接,在这里,扩宽部或钥匙头至少在局部区域内位于其中一个壳端的开口中。在保持位置上,不能把备用钥匙拔出外壳。但是,拔出备用钥匙可以快速并简单地进行,这是因为钥匙头在一个大致垂直于开口平面的方向上没有被外壳遮盖住并且可以移入相对转动错开的脱离位置。这种运动是以绕沿钥匙杆纵向的转轴的转动的方式实现的。随后,备用钥匙可以沿拔出方向平移。在脱离位置上从外壳中拔出备用钥匙也可以是在一个相对先前位于保持位置上的外壳与钥匙头之间位置转动错开的平面内实现的。
这种在联结和脱离时的部件运动可以被称为“复位运动”。钥匙或其起把手作用的钥匙头的扩宽部可以具有足够大的表面,而不会威胁到固定在保持位置上的固定功能。由此一来,在联结和脱离时以及在钥匙操作时的操作简化了。这尤其适用于人们将钥匙头和外壳设计成片状时,它们在保持位置上确保了所述部件的外表面平齐地过渡。不存在扰人的边缘或突起。因此,钥匙放在操作人员的裤兜内是让人感到特别舒适的。
由从属权利要求、后续的说明书和附图中得到了本发明的其它措施和优点。在附图中,以实施例的形式示出了本发明。
图1是备用钥匙插入其中的电子钥匙外壳的俯视图。
图2示意地表示图1的外壳的纵截面。
图3、4沿剖面线III-III或IV-IV地表示图1、2的外壳的横截面。
图5以对应于图4的视图表示在另一个转动错移位置上的图4部件的位置。
图6以对应于图2的视图表示随后从外壳中取出备用钥匙的情况。
图7以俯视图表示从外壳中取出的备用钥匙。
图8在透视插入位置上表示一个容纳电子元件的软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在折叠状态下被装在外壳中。
本发明的钥匙包括由真正的电子钥匙10和一个机械的备用钥匙30构成的组合体。电子钥匙10可以距离比较远地通过编码信号15作用于未详细画出的安装在汽车上的锁上。为此,可以由多个壳体部21至24组成的外壳20具有适当的电子元件11和操作位置13、14,它们产生所述信号15并在必要时以对话的形式将信号送往对应的互补型汽车收发装置。结果,当接收到信号15编码时,未示出的电子锁或电子机械锁被锁上。在操作位置11至14区域内,设置了微型开关17,它们具有图8所示的开关元件62。这些开关元件与元件11一起贴放在最好也具有导电轨的且如图8所示的薄膜60上。薄膜60可以局部地具有凹窝61,一些部件11或元件62深插在这些凹窝中。薄膜60可以折叠并且可以被装入外壳20内的或多或少成圆柱形的空间内。外壳20相对图1所示的纵向中心16是纵对称的。外壳20被设计成片状,如从图4的63所看到的那样,并且它确定了图4虚线所示的中心平面18。
图7画出了备用钥匙30的基本结构。它包括具有用于对应的锁中控制件的未详细画出的异型切口或轨道的钥匙杆31。一个扩宽部位于其外端上,该扩宽部可以相对钥匙杆31是一体的或分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它由塑料钥匙头32构成。钥匙杆31具有一个平面异型件50,它最好是金属的。钥匙头32确定出一个由图4的点划线38所示的中心平面38。如图4所示,钥匙杆31的平面异型件50相对最好是对称的钥匙头32的横截面倾斜,如虚线所示横截面50相对中心平面38倾斜一个角度39。外壳20的轮廓和钥匙头32的轮廓如图4所示地成片状63,64,但它们本身可以是异形的。通常,备用钥匙30处于图1至图4所示的静止位置上,所述静止位置以后可以简称为备用钥匙的“保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外壳20的中心平面18基本上与钥匙头32的中心平面38等高。
如图6清楚表示的那样,后壳端28具有一个成叉口形状的开口40。由此一来,出现了限制开口40的叉腿41、42。当存在如图1至图4所示的保持位置30时,向内限制开口40的端壁26设有用于备用钥匙30的所述钥匙杆31的容槽27。在这里,容槽27是通过一个与端壁26成一体的箭囊型套25的形式出现的,它构成了内壳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外壳20的所述纵向中心线16上。在图1至图4所示的保持位置上,备用钥匙先被固定在其位于容槽27内的插入位置上并且不可以毫无困难地沿图2的箭头47方向被拔出。为此,提出了以下特别措施。
开口40至少在局部43、44底切。在本实施例中,这是在两个叉腿41、42上通过多多少少会聚成两个叉腿41、42的连续内面43、44而实现的。由此一来,至少逐点地出现了产生图6所示底切45、46的叉腿41、42与钥匙头32之间的形状连接。在该保持位置上,钥匙头32处于尽可能对准外壳20的位置上,例如从图4的片体63、64的中心平面18、38如上所述地高度位置重合中推断出的。为了进一步固定图1至图4保持位置,可以在叉腿41、42的接触位置上和外周区内设置配合工作的锁定件51、52,例如突起51和凹槽52,如图3、5所示。需要一种复位连接结构,以便能够从外壳20中沿箭头47方向拔出备用钥匙30。这可以结合图5来详细描述。
外壳20内的空腔40向上或向下开放,因而,钥匙头可以沿图3至图5的箭头49方向转离保持位置。这种转动是绕转轴19进行的,该转轴在本实施例中与所述外壳纵向中心线16重合。因此,部件20、30’可以到达图5所示的另一个位置,该位置以下可以被称为备用钥匙的“脱离位置”。在脱离位置20,30’上,不再存在上述的形状连接。而备用钥匙30’可以沿多次提到的箭头47方向被拔出。不再发生部件30’碰撞。所述转动可以通过在容槽27内的端挡面53,54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相对外壳20的中心平面16来说,图4的倾斜角39约等于转角48的一半。
如图1所示,备用钥匙30配有一个非常大的钥匙头32,为清楚起见,用点划阴影线来表示该钥匙头。它不仅在上述取出47时容易操作,而且它随后在锁中转动操作备用钥匙30时也容易操作。钥匙头32可以通过一个残块59突出到在保持位置上的两个叉腿41、42端部的外壳10最外侧界面上。
在本发明中,通过轴向支承和必要时通过在钥匙头32区域内的径向转动止动面,形成了在空腔40与备用钥匙40之间的形状连接。代替钥匙头32地,也可以采用在钥匙杆31内的扩宽部等类似部分。在这里,这种结构对提供平面接触有利,因为,上述两个叉腿41、42的内面43、44具有对应于转角49的倒圆结构并且利用具有对应的相反截面形状的尽可能窄的足支承在钥匙头32的33、34处。在本实施例中,这两个对置的头侧面33、34沿图7的辅助线35、36方向地向着自由头端37大致线性缩小。因此通过33、43与34、44之间的平面接触产生了形状连接。由于转动49脱开并且如图所示地在联接时,在保持位置上的部件20、30也可以侧卡在其它位置上,例如卡在自由头端37上。由于良好地侧卡接,所以无法通过外轴向力沿拔出方向47取出位于保持位置上的备用钥匙30。备用钥匙在其保持位置30上可靠地相对其拔出力地定位于其开口40中,从而钥匙头32可以毫无困难地配设用于钥匙挂钩的吊孔等。
当人们要把已取出的备用钥匙沿图6的箭头58方向重新插入图6外壳20的空腔内时,所述复位运动可以反向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备用钥匙先位于外壳20外的脱离位置30’上,随后沿图6的箭头58方向被直插入容槽27中,直到通过轴向挡面获得最终位置。随后,备用钥匙与转向49相反地返回图3、4的保持位置30。
外壳20如上所述地由多个壳体部21至24构成,它们具有一个设置在中央区内的上套21和下套22以及两个侧部件23、24。侧部件被凸轮57或类似件等卡住,凸轮位于上套或下套21、22上并且用于把壳体部组成一体。开口40是通过使壳侧部23、24延长伸出上套21和下套22端部而实现的,由此一来形成了上述叉腿41、42。前壳端29由拼接的上套、下套21、22构成并在图2的65处具有钝角形状。在前壳端29上,两个侧部件23、24起始于距离钝角前端65有一个轴向距离66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