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8554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53314.0

申请日:

2003.08.08

公开号:

CN1580013A

公开日:

2005.02.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厂 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坨里镇京煤集团化工厂 邮编: 102471变更后:北京京煤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坨里镇京煤集团化工厂 邮编: 10247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6C5/00; C06B25/18

主分类号:

C06C5/00; C06B25/18

申请人:

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厂

发明人:

曹文俊

地址:

102471北京市房山区坨里镇京煤集团化工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孙皓晨;王家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序:钢带预冲:将钢带冲出定位孔并注出塑料条;钢带终冲:冲出塑料块及两根电极,在电极上焊接桥丝;混药:制成药头原料;沾药:包括蘸药和烘干,两者交替重复多次;套防护套;药头电阻值分选;终干燥。本发明大部分工序采用机械自动进行,消除了手工操作的影响,既提高了产品性能指标的一致性,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的沾药工序采用多次沾药、干燥交替进行,使每次的沾药量较少并基本相等,干燥透彻,明显提高了药头的质量。而药头外的防护套、药头电阻分选剔除工序也进一步提高了药头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药头具有发火一致性好,串联瞎火率低,抗静电,抗杂散电流,适用于高精度爆破作业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刚性引火药头的产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1)钢带预冲:将钢带冲出定位孔和电极隔离孔,电极隔离孔位于中部,并在电极隔离孔处注出沿长方向的塑料条;
(2)钢带终冲:在所述的钢带电极隔离孔的两端和两侧分别冲出分隔条孔,将塑料条分割成塑料块,使钢带成为一对一对的电极,电极的一端保留连接带,该连接带上有一排所述的定位孔,每对电极被一块塑料块包裹;然后在每对电极的另一端之间焊接桥丝;
(3)混药:制成药头原料;
(4)沾药:将桥丝伸入经混药而成的药头原料内沾药烘干,每沾药一次就烘干一次,重复多次,然后沾漆烘干;
(5)套防护套:在药头外套上防护套;
(6)药头电阻值分选;
(7)终干燥:对分选合格的产品进行最后的干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引火药头的产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带预冲工序在钢带预冲机组和注塑机上进行;所述的钢带宽度为21mm;每20个定位孔间距为118mm;所述的塑料为低密度聚乙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引火药头的产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带终冲工序中还包括用放大投影仪检查桥丝焊接位置和成型电极的外观、将终冲后的半成品盘绕在专用的磁盘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引火药头的产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药工序中的药头原料分为预沾药和普通药,其中的预沾药包括硝化棉、LDNP、和乙酸丁酯,其重量比为(2-4)∶(2-4)∶(1-2);所述的普通药包括二氧化铅、LDNP、锆粉、硝化棉,按重量比10~120∶40~60∶35~50∶65~85置入容器内,用气动搅拌器混合3~4小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引火药头的产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沾药工序沾药和烘干共交替进行七次,而后再沾漆和烘干交替进行二次;沾药时将所述的电极有桥丝的一端在所述的药头原料内蘸一下,随后烘干;前两次沾药的药头原料为所述的预沾药,后面的五次沾药采用所述的普通药;烘干在红外线隧道式干燥炉内进行,采用多级分段温度控制,并设有排风系统。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引火药头的产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头电阻值分选工序在电阻分选机上进行,全数测量药头的电阻值并剔除不合格药头,同时还检查药头上是否有防护套。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引火药头的产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终干燥工序在恒温烘箱内进行,温度为70℃±5℃,时间不少于48小时。

说明书

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引火药头用于电雷管的引爆。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雷管生产一直采用60年代弹性结构引火药头,该种引火药头通常采用在脚线上直接焊接桥丝,一次手工涂抹药头、一次干燥的生产工艺,该生产技术存在着难以弥补的药头发火一致性差,人为影响因素多、生产效率低、无法用于高精度爆破作业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以解决现有的生产工艺存在的产品性能指标一致性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工序:
1、钢带预冲:将钢带冲出定位孔和电极隔离孔,电极隔离孔位于中部,并在电极隔离孔处注出沿长方向的塑料条。
2、钢带终冲:在所述的钢带电极隔离孔的两端和两侧分别冲出分隔条孔,将塑料条分割成塑料块,使钢带成为一对一对的电极,电极的一端保留连接带,该连接带上有一排所述的定位孔,每对电极被一块塑料块包裹;然后在每对电极的另一端之间焊接桥丝。
3、混药:制成药头原料。
4、沾药:将桥丝伸入经混药而成的药头原料内沾药烘干,重复多次,然后沾漆烘干。
5、套防护套:在药头外套上防护套。
6、药头电阻值分选。
7、终干燥:对分选合格的产品进行最后的干燥。
所述的钢带预冲工序中在钢带预冲机组和注塑机上进行;所述的钢带宽度为21mm;每20个定位孔间距为118mm;所述的塑料为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的钢带终冲工序中还包括用放大投影仪检查桥丝焊接位置和成型电极的外观、将终冲后的半成品盘绕在专用的磁盘上。
所述的混药工序中的药头原料分为预沾药和普通药,其中的预沾药包括硝化棉、LDNP、和乙酸丁酯,其重量比为(2-4)∶(2-4)∶(1-2);所述的普通药包括二氧化铅、LDNP、锆粉、硝化棉,按重量比(10~120)∶(40~60)∶(35~50)∶(65~85)置入容器内,用气动搅拌器混合3~4小时。
所述的沾药工序沾药和烘干共交替进行七次,而后再沾漆和烘干交替进行二次;沾药时将所述的电极有桥丝的一端在所述的药头原料内蘸一下,随后烘干;前两次沾药的药头原料为所述的预沾药,后面的五次沾药采用所述的普通药;烘干在红外线隧道式干燥炉内进行,采用多级分段温度控制,并设有排风系统。
所述的药头电阻值分选工序在电阻分选机上进行,全数测量药头的电阻值并剔除不合格药头,同时还检查药头上是否有防护套。
所述的终干燥工序在恒温烘箱内进行,温度为70℃±5℃,时间不少于48小时。
本发明的沾药工序采用多次沾药、干燥交替进行,使每次的沾药量较少并基本相等,干燥透彻,性能稳定一致,明显提高了药头的质量。而药头外的防护套起到防冲击,防潮,防静电的作用;药头电阻值分选工序也进一步提高了药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药头具有发火一致性好,串联瞎火率低,抗静电,抗杂散电流,适用于高精度爆破作业的优点。本发明大部分工序采用机械自动进行,消除了手工操作的影响,既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是本发明的工序流程图;
图2是经本发明的每道工序加工后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包括以下工序:
(1)钢带预冲:在钢带预冲机组和注塑机上进行。钢带预冲主要是将钢带原料1(宽:21.0mm±0.075mm、硬度:110HV-130HV)经预冲线冲出两排定位孔2和电极隔离孔3,20个定位孔2的间距离为118mm±0.15mm,两排定位孔2靠近两边,电极隔离孔3位于中部,并在电极隔离孔3处注出沿长方向的塑料条4。塑料条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经钢带预冲工序加工后工件结构如图2a所示。
(2)钢带终冲:  在所述的钢带电极隔离孔3的两端和两侧分别冲出分隔条孔5,将塑料条4分割成塑料块,使钢带成为一对一对的电极6,电极6的一端保留连接带7,该连接带上有一排所述的定位孔2,每对电极6被一块塑料块4包裹;然后在每对电极6的另一端之间焊接桥丝8。先将每对电极6的端部对折压住桥丝8的两端,并将两者焊接在一起。这样可以保证电极6与桥丝8接触良好。然后经放大投影仪检查桥丝焊接位置和冲压后钢带的外观,然后将工件由人工盘绕在专用的磁盘上。该工序加工后的工件结构如图2b所示。
(3)混药:将药头原料配成预沾药和普通药,其中的预沾药包括硝化棉、LDNP、和乙酸丁酯,按重量比2∶2∶1;所述的普通药包括二氧化铅、LDNP、锆粉、硝化棉,按重量比110∶50∶42∶75置入容器内,用气动搅拌器混合3~4小时成为均匀的糊状体备用。
(4)沾药:将药头原料沾在桥丝上并烘干,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绕在磁盘上终冲好的钢带清洗除油后再沾药,将混合均匀的药头药放入沾药机的药盘内,将钢带终冲工序加工出的工件上的桥丝伸入到药盘内药头原料内蘸一下,使桥丝上沾上药,然后进行烘干。采用一次沾药、一次干燥的沾药工艺;沾药和烘干共交替进行七次。前两次沾药地药头原料为所述的预沾药,后面的五次沾药采用所述的普通药;而后再沾漆二次(蘸漆和烘干交替进行);烘干在红外线隧道式干燥炉内进行,采用多级分段温度控制,共分为六个温区,利用加热电流调节温度值。两端的温区加热电流为2.6A,其它温区的加热电流为3A。干燥炉设有排风系统。最后在桥丝8的外面形成药头9,检测合格后的引火药头结构如图2c所示。
(5)套防护套:在药头外用自动套套机套上防护套10,也可由人工完成。套防护套后的药头外形如图2d所示。
(6)药头电阻值分选;所述的药头电阻值分选工序在电阻分选机上进行,全数测量电阻值,电阻的上下限值可根据工艺要求调整,电阻不合格的引火药头由电阻分选机自动剔除,同时还可以检查药头上有无防护套,最后再送入下步工序进行终干燥。
(7)终干燥:所述的终干燥工序在恒温烘箱内进行,温度为70℃±5℃,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刚性引火药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序:钢带预冲:将钢带冲出定位孔并注出塑料条;钢带终冲:冲出塑料块及两根电极,在电极上焊接桥丝;混药:制成药头原料;沾药:包括蘸药和烘干,两者交替重复多次;套防护套;药头电阻值分选;终干燥。本发明大部分工序采用机械自动进行,消除了手工操作的影响,既提高了产品性能指标的一致性,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的沾药工序采用多次沾药、干燥交替进行,使每次的沾药量较少并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炸药;火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