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
(二)背景技术
自摩托车问世以来,给人们的交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小汽车相比显现出许多缺点,如刮风下雨以及在冬天使用,感觉极大的不便,同时,驾乘摩托车人体暴露在外界,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对人的伤亡危协极大,因此阻碍了摩托车的发展。故此开发设计一种既能充分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又能有驾乘小汽车一样感觉的二轮轿式摩托车是人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在《摩托车》杂志总第79期“经济小汽车”一文中公开了一种两轮全封闭轿式摩托车,该摩托车是在封闭车体两侧设有一对可根据行车速度自动控制其升降的两个支撑用小轮来实现的,但该车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太高,加之两个升降小轮的安装位置及升降方式使该摩托车的宽度增大许多,体积庞大、笨重,造成使用及存放上的不便,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另外还有一种较新的设计是在《世界发明》杂志2002年第8期封页上公开的,该摩托车是在两轮摩托车前部安装圆弧形透明挡风玻璃,并在车体顶部安装防雨防晒篷,但这种二轮摩托车不能达到全封闭的目的。在中国专利96210349.7、96248476.8、99217947.5、00268540.X、01205006.7、02275963.8中均公开了一种与两轮轿式摩托车有关的技术,这些技术提出了两轮摩托车全封闭后,如何解决车体地平衡及支撑问题的一些办法,如在车体的两侧加装小轮支撑装置,或在车门上设置侧翼活动门、铰链式翻转门、以及回转门等方式解决脚的着地问题,但这些办法在实际中存在着一些不便操作和使用之处,使方便性实用性受到影响,另外行车安全也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影响了这些方法的推广和使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现有技术设计制造的二轮轿式摩托车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太高,以及操作不便、不易实现实用化、安全化推广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方便结构轻巧、完全人性化设计的二轮轿式摩托车,让人们真正享受到驾乘两轮摩托车如同驾乘小汽车一样的感觉,并得到摩托车特有的感觉,同时可有效缓解现代都市由于小汽车占地面积大、行车不便,以及排污较大而造成的城市交通拥挤及废气污染严重等现象,真正起到为城市交通消肿的作用。
本发明由安装在车架上的踏板式摩托车整体发动机及变速箱系统、脚刹车踏板、电瓶电器系统、前转向轮、后驱动轮、油箱、载物箱、座椅、一对小轮构成的车体平衡支撑装置和安装在车架上的轿式壳体及壳体上安装的前挡风玻璃、车门及车门上安装的应急出脚门、刮雨器、通风窗、后视镜各种车灯等构成;踏板式摩托车整体发动机及变速箱系统安装固定在车架的后部,电瓶电器系统固定在驾驶者脚下部或驾驶座椅下部的车架上,转向前轮是通过前轮双臂悬挂与车架连接固定的,为了有效减少轿式壳体的宽度,降低车体迎风阻力、方便安全驾驶,转向车把采用双圆弧形构造,该转向车把立管与连接前轮双臂悬挂的方向柱连接固定,仪表盘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下面的面板上,驱动后轮是通过踏板式摩托车整体发动机及变速箱系统以及后减振器与车架连接的,油箱安装在车架后部后驱动轮的上部,载物箱安装在油箱上部,乘坐者座椅可安装在固定踏板式摩托车整体发动机的车架上部;为保证人员上下车时车体平稳,以及在车辆慢行或停放时保持对车体的平衡及支撑作用,在车架下部安装一对可沿着车体纵向升降的小轮构成的杠杆式车体平衡及支撑装置,该装置中的两个支撑小轮是通过弹性扁钢与连接转动轴相连接,该装置可利用手动或利用液压及电动方式对小轮上下升降进行控制;利用手动方式升降时,由手动控制手柄控制两个小轮的升降。
轿式壳体是用玻璃钢或高强塑料成型的流线圆弧型壳体,也可用金属材料加工成型,该壳体可方便的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在轿式壳体的左右侧各安装一个车门,该车门可采用推拉式、或向外打开式车门,在每个车门前半部下方各设有一个应急出脚门,在应急出脚门下部的车架上设有对人体下肢起保护作用的保险杠、保险杠可为固定式的和活动式的,应急出脚门是通过前部或上部安装的合叶转轴与车门连接在一起的,应急出脚门的开启方式可采用液压及电动方式通过按扭自动控制推杆开门装置或通过手柄及脚踏板控制方式控制推杆开门装置,推杆开门装置中的推杆可以是单推杆式、也可以是双推杆式,该装置中的推杆将应急出脚门自动推开后、会自动形成对人体下肢起保护作用的活动式保险杠,另外推杆开门装置中的推杆与应急出脚门是非连接式的接触,一旦推杆开门装置发生紧急故障时,应急出脚门还可以利用双脚向外踢开着地;在应急出脚门的转轴处安装有弹簧装置,以保证应急出脚门的自动关闭作用,为防止应急出脚门被车体振动时打开,在每个出脚门的下部镶嵌永久磁铁或磁铁密封条,并与镶嵌在车门及壳体上的磁铁或磁铁密封条进行吸合,以达到应急出脚门自动关门后的紧闭效果,为方便人体下肢从应急出脚门处出入、在轿式壳体内两个应急出脚门下部的置脚板上分别安装一个转杆、双脚经过该转杆出入应急出脚门时更加方便自如,安装在轿式壳体上两个车门可方便的从轿式壳体上取下、并可安装上两个开启方便的安全保护架;在轿式壳体上可设置后视镜、刮雨水器、前挡风玻璃、通风窗、车体保险杠、车灯等装置,在车内还可以设置音响、小型空调等装置。另外,本发明可根据不同需求制作成单人骑乘和双人骑乘两种方式,制作成单人骑乘时可在轿式壳体后部设置一个外露式车座,以备载人载物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对两个应急出脚门采用了推杆开门装置、以及在应急出脚门下部的车架上安装的位于置脚板上的转杆,当推杆将两个应急出脚门推开后、不但会方便双脚的出入着地而且推杆还会自动形成对人体下肢的安全保护杠作用,从而使双脚出入更为安全方便;一对由车体内控制的沿车体纵向升降的杠杆式平衡支撑小轮有效地减少了车体宽度,同时又能方便实现停车、起动以及慢速行驶时对车体的平衡及支撑作用,以达到行车过程中全封闭的目的;双圆弧形车把的采用使得驾驶更加舒适方便、同时车体重心降低、风阻减小;车壳采用玻璃钢或高强塑料使车体重量减轻、提高了行车中的平稳性及灵活性,车体上的保险杠以及应急出脚门处的保险杠使行车安全达到最大限度的保证;由于车门可方便的从轿式壳体上取下、并可安装上两个开启方便的安全保护架、这样既可方便夏季使用、又可保证冬季使用时车体的封闭保温性。本发明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产出豪华型标志产品、高档型核心产品,及实用型普及产品,以供消费者选择。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车架上安装的零部件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车架上安装的零部件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杠杆式平衡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杠杆式平衡支撑装置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轿式壳体上安装有车门及应急出脚门的两轮轿式摩托车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在轿式壳体上安装有安全保护架的两轮轿式摩托车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头部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尾部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应急出脚门手控双推杆式开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双圆弧形车把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中1是踏板式摩托车整体发动机及变速箱系统,2是脚刹车踏板,3是电瓶电器系统,4是前转向轮,5是后驱动轮,6是油箱,7是载物箱,8是座椅,9是双圆弧形车把,10是后减振器,11是手动控制手柄,12是连接转动轴,13是一对小轮,14是圆弧形导轨式棘轮牙板,15是卡舌固定削,16是开锁压键,17是固定轴座,18是导轨护架,19是弹性扁钢,20是卡舌,21是弹簧,22是卡舌连接杆,23是柄体连接架,24是车门,25是应急左出脚门,26是应急右出脚门,27是后视镜,28是刮雨水器,29是前挡风玻璃,30是通风窗,31是置于应急出脚门下部的固定式保险杠,32是车体保险杠,33是可安装在轿式壳体上的安全保护架、34是圆弧形右手柄、35是圆弧形左手柄、36是连接杆、37是控油压板、38是前刹车控制手柄、39是双圆弧形车把立管、40是推杆开门装置中的控制手柄、41是固定销、42是护板、43是推杆开门装置中的脚踏板、44是推杆、45是推杆护套、46是推杆控制卡销装置、47是变向轮、48是套管钢丝绳线、49是拉簧、50是连接板、51是下卡槽、52是上卡槽、53是推杆架、54是安装在置脚板上与车架连接的转杆。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首先在车架上安装踏板式摩托车整体发动机及变速箱系统1、脚刹车踏板2、电瓶电器系统3、前转向轮4、后驱动轮5、油箱6、载物箱7、座椅8、双圆弧形车把9、后减振器10、小轮平衡支撑装置中的手动控制手柄11、连接转动轴12、通过弹性扁钢19连接的小轮13以及推杆开门装置中的脚踏板43、安装在车架上位于置脚板上的转杆54、见图1、图2;踏板式摩托车整体发动机及变速箱系统1安装固定在车架的后部后驱动轮5的前部、电瓶电器系统3固定在驾驶者座椅8下部的车架上,转向前轮4是通过前轮双臂悬挂与车架连接固定的;双圆弧形车把9见图10所示、它是通过连接杆36将圆弧形右手柄34、圆弧形左手柄35连接在一起,控油压板37通过固定销41并以铰链方式固定在圆弧形右手柄34的下部,在控油压板37与圆弧形右手柄34的下部之间安装弹簧装置、以使控油压板37保持弹起状态,在控油压板37的外部安装一个与圆弧形右手柄34的下部固定的护板42并将油门控制拉线经过护板42与控油压板37连接、所以在双手控制双圆弧形车把的同时只要用右手轻轻向上提拉控油压板37便可控制供油量、从而控制车速,在连接杆36上还安装有前刹车控制手柄38、推杆开门装置控制手柄40以及电启动按扭、喇叭按扭、各种灯光按扭等,双圆弧形车把立管39与前轮双臂悬挂上部的方向柱连接固定;仪表盘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下面的面板上,驱动后轮5是通过踏板式摩托车整体发动机及变速箱系统1及后减振器10与车架连接的,油箱6安装在车架后部后驱动轮5的上部,载物箱7安装在油箱6上部,乘坐者座椅8安装在固定踏板式摩托车整体发动机的车架上部;为保证人员上下车时车体平稳,以及在车辆慢行或停放时保持对车体的平衡支撑作用,在车架下部安装一对可沿着车体纵向方向利用杠杆方式上下升降的小轮构成的车体平衡及支撑装置,该装置由手动控制手柄11、连接转动轴12、一对小轮13、圆弧形导轨式棘轮牙板14、卡舌固定削15,开锁压键16,固定轴座17,导轨护架18,弹性扁钢19,卡舌20,弹簧21,卡舌压杆22,柄体连接架23等组成详见图3、图4;在手动控制手柄11的中间空心处安装卡舌压杆22并与卡舌20铰链连接、卡舌固定削15将其卡舌20固定在导轨护架18中间、卡舌20可以在卡舌固定削15上转动、在手柄11中间空心处的卡舌压杆22上部安装弹簧21使其卡舌压杆22有一个向上的弹力,圆弧形导轨式棘轮牙板14置于导轨护架18中间并固定在车架及车坐架上、导轨护架18前部与控制手柄11固定、后部与柄体连接架23固定、柄体连接架23与连接转动轴12固定;一对小轮13通过弹性扁钢19分别固定在连接转动轴12的垂直方向两侧;在柄体连接架23与车底架上安装一个拉簧、以保证两个小轮向上的弹力,连接转动轴12通过固定轴座17固定在车架上;圆弧形导轨式棘轮牙板14是在其顶部同一圆弧线上开有数个可与卡舌20相配合的棘齿,在手动控制手柄11上部安装开锁压健16,该开锁压健的下部与卡舌压杆22上部连接,所以当需要将两个小轮锁死在支撑位置时、只要向上搬动控制手柄11直到两个小轮着地支撑位置,当需要恢复两个小轮水平位置时,只要压动手柄11上的开锁压健16、此时卡舌20在卡舌压杆22的作用下离开棘轮牙板、从而使两个小轮在弹簧拉力作用下恢复到收起位置。
轿式壳体是用玻璃钢或高强塑料成型的流线圆弧形壳体,这样可有效地减轻车体重量提高行车中的平稳性及灵活性、见图5、图6该壳体可方便的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在轿式壳体的左右侧各安装一个车门24,车门采用向外打开式,在每个车门前半部下方开一个底部开口的门孔、并在门孔上安装应急出脚门25、26,该门不但有应急出脚的作用而且更加方便了驾驶者出入驾驶仓;应急出脚门25、26是通过上部安装的合叶转轴及转轴处安装的弹簧与车门连接在一起的,应急出脚门25、26的开启方式采用手控双推杆式开门装置、各部件之间的安装位置详见图9所示,在该装置中控制手柄40安装在双圆弧形车把上、安装在车架左侧上的脚踏板43的构造与踏板式摩托车的脚刹车踏板构造相同、推杆44与推杆架53连为一体、推杆44可以在推杆护套45内平滑移动,在位于中间的推杆护套45上安装推杆控制卡销装置46、该卡销装置由卡舌弹簧及壳套组成,在该推杆护套45内的推杆44上设有下卡槽51及上卡槽52,固定在车架上的变向轮47是在同一个转轴上安装上下两个转轮、所以原来分别承受的与两个推杆架连接的两个方向的钢丝绳的力经过该变向轮后力都被改变了90度方向、并且都被汇集到同一方向、最后经过套管钢丝绳48与踏脚板43连接,套管钢丝绳线48与钢丝绳的接口处通过一个壳体与车体固定,拉簧49固定在推杆架53与连接板50之间,连接板50把三个推杆护套45连接在一起,该装置中的推杆将应急出脚门自动推开后、会自动形成对人体下肢起保护作用的活动式保险杠,另外推杆开门装置中的推杆与应急出脚门是非连接式的接触,一旦推杆开门装置发生紧急故障时,应急出脚门还可以利用双脚向外踢开着地,为保证双脚向外踢开着地时的安全、在左右应急出脚门下部的车架上还可设置固定式保险杠31,在应急出脚门25、26的合叶转轴处安装弹簧装置,以保证应急出脚门的自动关闭作用,为防止应急出脚门被车体振动时打开,在每个出脚门的下部镶嵌永久磁铁或磁铁密封条,并与镶嵌在车门及车壳体上的磁铁或磁铁密封条进行吸合,以达到应急出脚门自动关门后的紧闭效果,为方便人体下肢从应急出脚门处出入、在轿式壳体内两个应急出脚门下部的置脚板上分别安装一个与车架连接的转杆54、双脚经过该转杆出入应急出脚门时更加方便自如;所以在行车过程中当需要及时打开应急出脚门时只要搬动双圆弧形车把上的控制手柄40、推杆控制卡销装置46内的卡舌将从下卡槽51内抬起、推杆44在拉簧49作用下将应急出脚门快速推开,此时推杆44也伸出到车体外、在拉簧49的继续作用下推杆控制卡销装置46内的卡舌自动卡入上卡槽52内、此时推杆无法向回收缩从而起到了活动式保险杠的作用,当需要关闭两个应急出脚门时、首先搬动双圆弧形车把上的控制手柄40,然后向下踩动脚踏板43、这时与脚踏板连接的钢丝绳在拉力的作用下经过变向轮47将推杆向车体内收回、直到推杆控制卡销装置46内的卡舌卡入下卡槽51内、此时应急出脚门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也自动关闭;安装在轿式壳体上的两个车门24可方便的从轿式壳体上取下、并可安装上两个开启方便的安全保护架33以便夏季使用见图5、图6;在轿式壳体上还设置有后视镜27、刮雨水器28、前挡风玻璃29、通风窗30、固定式保险杠31、车体保险杠32、车灯等装置,在车内还可以设置音响小型空调等装置,设置暖风装置时可以将用于发动机强制式风冷排出的热量、经过带有开关装置的保温管引入到车体内便可实现。另外,本发明可根据不同需求制作成单人骑乘和双人骑乘两种方式,制作成单人骑乘时可在轿式壳体后部设置一个外露式车坐,以备载人载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