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电站扩散室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防电站扩散室结构。
背景技术
人防地下室是人防工事的一种,其包括外墙、缓冲墙、防爆门、封闭墙、防护隔墙等
部分组成,主要用于人民防空临时掩体、战时防空指挥中心、通讯中心、隐蔽所等,部分永备
防御工事还具有三防功能。
而人防地下室一般大于5000平方米便需要设置有人防电站,用于战时为整个人防
地下室提供电力能源,战争时武器爆炸后会产生空气冲击波,将人防工程进、排风口部位的
设备破坏,因此需要消波系统将空气冲击波进入工程的余压值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以避
免对进、排风口位置的设备进行破坏。
目前使用的消波系统一般通过扩散室,空气冲击波经过扩散室会降低冲击波压
力,就能够将空气冲击波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
而由于当前住宅小区越来越大,人防工程面积也随之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防电站结合人防救护站设置庞大的进排风系统,若干个扩散室连成一排
设置,这样占地较多,花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防电站扩散室结构,其具有占地面积小、经济性
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人防电站扩散室结构,包括战时进风井和集气室,所述战时进风井与集气室
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扩散室,相邻的扩散室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扩散室靠近战时进风井的一
侧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上固定有悬板活门,悬板活门包括与安装块固定的门板,门板上开设
有若干个开口,开口上对应铰接有若干个活动板。
如此设置,相对于目前的设计方式,将扩散室设置为上下叠加的方式可以充分利
用竖向的空间,节省多个扩散室所需要的占地,从而减小对平面空间的浪费,进而减小建造
人防电站扩散室所需要的花费,同时为了增强扩散室降低空气冲击波的能力,在安装块上
固定悬板活门,空气中冲击波先经过活门降低大部分冲击波压力;再经过扩散室再次降低
冲击波压力,就能够达到与扩散室连成一排的设置方式相同的效果,将空气冲击波降低到
允许的范围内。
进一步设置:两个所述扩散室之间通过分隔板隔离,分隔板的厚度与扩散室内其
他面的厚度相同。
如此设置,分隔板作为叠加在上层的扩散室的底板,其承载能力与其厚度呈正比,
将其厚度设置为与其他面的厚度相同可以保持较好的承载能力,使整个扩散室更加稳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战时进风井包括墙体,分隔板朝向墙体的一侧设有安装挑板,墙
体上对应分隔板的位置设有固定挑板。
如此设置,由于位于上层的扩散室高度较高,操作人员对于其上的悬板活门安装
较为不便,设置高度相同的安装挑板与固定挑板,操作人员可以在两块挑板上安装钢结构
铺板,方便操作人员对于上层悬板活门的安装。
进一步设置:所述墙体上设有镀锌铁爬梯。
如此设置,镀锌铁爬梯可以供操作人员向上攀爬。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爬梯进入上
层的扩散室内,然后对悬板活门进行安装,同时在铁爬梯的表面镀锌可以减缓空气对爬梯
的侵蚀,从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战时进风井上设有通风口,并通过铝合金百叶封闭。
如此设置,通风口可以供空气进入,根据战时进风井的通风量,设置通相应风口以
满足临战时的换气要求。
进一步设置:所述战时进风井一侧设有连通集气室的通道,通道口处设有防护栏
杆。
如此设置,操作人员进入集气室操作时,防护栏杆的设置可以增加其安全性,防止
操作人员失足从集气室中跌落,同时设置了防护栏杆,操作人员从爬梯向上攀爬是可以将
其攀扶,方便操作人员进入集气室。
进一步设置:所述位置较高处的扩散室的高度小于位置较低处的扩散室的高度。
如此设置,由于人防地下室的各个位置的高度不尽相同,其高度不足以同时叠加
两个扩散室,因此将上层的扩散室高度减小,下层扩散室局部下沉,可以使其适应人防地下
室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集气室与扩散室之间设有风道。
如此设置,风道的设置可以为集气室提供换气的通道,可以让整个人防地下室的
空气在平时保持良好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充分利用竖向的空间,节省多个扩散室所需要的占地,从而减小对平面空间
的浪费,进而减小建造人防电站扩散室所需要的花费,同时临战时可以将空气冲击波降低
到允许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集气室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战时进风井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悬板活门的示意图。
图中,1、战时进风井;11、墙体;12、固定挑板;13、安装挑板;14、通风口;15、铝合金
百叶;2、集气室;21、通道;22、防护栏杆;3、扩散室;31、安装块;32、悬板活门;321、门板;
322、开口;323、活动板;33、分隔板;4、镀锌铁爬梯;5、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人防电站扩散室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中间位置的战时进风井1,
战时进风井1整体呈矩形设置,其包括左右两侧的墙体11,战时进风井1的右下方设有两个
扩散室3,两个扩散室3处于同一垂线上,并且通过中间的隔板分开,隔板的厚度与墙体11以
及其他墙面的厚度均相同。
参见图1,隔板的左侧端点上设有安装挑板13,其左侧墙体11上的对应位置设有与
其相同的固定挑板12,操作人员可以在两块挑板之间设置钢结构铺板,操作人员在钢结构
铺板上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操作,从而方便操作人员的对其他部件的安装。
如图2所示,战时进风井1的左侧设有集气室2,集气室2与战时进风井1通过通道21
连通,通道21内设置有防护栏杆22,防护栏杆22底下的墙体11上设置有镀锌铁爬梯4,操作
人员在战时进风井1的底部可以通过镀锌铁爬梯4攀爬至通道21处并且进入集气室2内。
参见图2,分隔板33左侧的开口322位置设有两个安装块31,上层的扩散室3的顶部
对应位置以及下层扩散室3底部的对应位置上也设有安装块31,安装块31上固定有悬板活
门32,当空气冲击波冲战时进风井1进入时,先经过活门降低大部分冲击波压力;再经过扩
散室3再次降低冲击波压力,就能够达到与扩散室3连成一排的设置方式相同的效果,将空
气冲击波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
如图3所示,战时进风井1的顶部留有开口322,即为通风口14,通风口14由设置在
其上的铝合金百叶15封闭,通风口14可以使战时进风井1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从而保持
整个民防地下室中具有良好的空气状态,扩散室3的左侧还设有风道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保持空气的畅通。
如图4所示,悬板活门32包括门板321,门板321呈长方形形状设置并且铰接在安装
块31上,门板321上开设有三个开口322,开口322上铰接有三块活动板323,当空气冲击波进
入时能够被活动板323抵消绝大部分,从而达到减缓冲击的效果。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