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整
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在工厂里制作,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省资源和
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接缝的性能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现有的预制混
凝土结构接缝构造措施一般追求达到与现浇混凝土一样的效果,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一般
伸出连接钢筋,在制作时,连接钢筋处的模板需开槽,为避免漏浆需要设置小模具等,制作
复杂;在运输阶段,连接钢筋易被碰撞等;在吊装阶段,连接钢筋与已经安装的构件的钢筋
相互干扰;所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伸出的连接钢筋给构件制作、运输、吊装等环节带来很
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的工业化水平,解决传统预制构件间接缝连接
薄弱的不足,避免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伸出连接钢筋带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预制钢筋
混凝土结构节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保证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整
体性,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成整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凸起上设置
凹槽;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对设置,在横向凸起上设置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为箍
筋、钢筋环,在纵向孔洞内插入纵筋,所述纵筋与横向钢筋形成钢筋骨架;下部结构伸出纵
向钢筋,伸入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浇筑后浇混凝土将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下
层结构连成整体。该节点将同层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在一起,并将预制钢筋混凝土
构件与下层结构或基础(即已经施工完成的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横向凸起伸出预制混凝
土构件的长度根据受力、工艺等要求决定。为了满足受力等要求,所述凸起上开有两个以上
纵向孔洞。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距可选为不小于10mm,即相邻构件的凸起间的间距
不小于10mm,后浇混凝土填充在相邻构件间。横向凸起设置凹槽,方便后浇混凝土浇筑,并
且增加新旧混凝土结合性能。为了增加下部结构伸出纵向钢筋的锚固性能,所述凸起设置
的凹槽横截面为梯形。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的横向凸起,伸出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长度根据
受力、工艺等要求决定,优选为所述纵向凸起伸出混凝土边缘的长度为孔洞直径2倍。横向
凸起可增加预制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新老混凝土结合性能;同时,横向凸
起上可搁置横向钢筋,与穿过孔洞的纵向钢筋形成骨架。设置合理的纵向凸起伸出混凝土
边缘的长度即可达到上述技术效果,又可以方便制作、运输、吊装等。
所述设置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的横向凸起上的纵向孔洞用于设置纵
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穿过所述孔洞。所述孔洞直径与钢筋直径差值不小于2mm。所述孔洞
直径与钢筋直径差值可取为不大于10mm,或者取为10~50mm,或者取为大于50mm。合适的纵
向孔洞直径方便插入纵向钢筋。纵向孔洞直径优选为满足纵筋安装要求,避免过大的纵向
孔洞直径削弱预制混凝土构件,因为采用较大的纵向孔洞直径导致在纵向孔洞内填入后浇
混凝土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会使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难以完美的共同工作;因此,在
满足纵向钢筋安装的前提下,纵向孔洞直径优选为较小的直径;这样即使存在后浇混凝土
难以密实纵向孔洞的情况,但是由于纵向钢筋在横向凸起间埋于后浇混凝土内,其锚固性
可以保证,与后浇混凝土共同工作性可以保证。采取较小的纵向孔洞直径,可避免现有技术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开设大直径孔洞削弱预制混凝土;因为已有研究表明,预制混凝土构
件中设置大直径孔洞并在其内浇筑后浇混凝土形成的结构构件受力时,由于新老混凝土结
合性能不足,孔洞壁预制混凝土先破坏,导致结构构件性能的提前劣化。采取较小直径的纵
向孔洞,在后浇混凝土不密实孔洞时,穿过孔洞的纵向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状态是:横向凸
起间纵筋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在一起,纵向孔洞内纵筋与后浇混凝土粘结性较差,可忽略粘
结作用;这样形成了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技术,即形成钢筋与后浇混凝
土一段粘结、一段不粘结的间隔粘结状态。采用这样的技术,既满足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性,又避免纵向孔洞过多的削弱预制混凝土,提升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
纵向孔洞为截锥形。截锥形孔洞一侧孔洞截面积大,一侧孔洞截面积小,使后浇入孔洞内的
混凝土呈楔形,由于纵向钢筋插在纵向孔洞内,在钢筋受力时,楔形的后浇混凝土增加新老
结合性,提高钢筋的锚固性能。为了增加钢筋受往复荷载时的锚固性能,所述纵向孔洞为对
顶截锥,即孔洞上下两侧截面积大,中部截面积小。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
凸起埋置有钢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焊接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筋上,所述连接板上
开有孔洞,所述连接板孔洞与纵向孔洞重合。当纵向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时,同时穿过连接
钢板孔洞,增加了纵向钢筋与凸起的整体性。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
凸起内设置端部为半环状的连接筋,围束所述纵向孔洞。凸起内设置一个以上端部为半环
状的连接筋,围束纵向孔洞,增加了插入看孔洞内的纵向钢筋与凸起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种实施例
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
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
例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
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
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含义为:1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 2横向凸起 3 纵向孔洞 4 凸起上
的凹槽 5 横向钢筋 6 纵筋 7 下部结构伸出的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进行详细的描
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将两个预制钢
筋混凝土构件1相对布置,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上有横向凸起2,横向凸起2上纵向孔洞3和
凹槽4;在横向凸起2上设置横向钢筋5,横向钢筋5为箍筋、钢筋环等,在纵向孔洞3内插入纵
筋6,与横向钢筋5形成钢筋骨架;下部结构伸出纵向钢筋7,通过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
间,图1中纵向钢筋7伸入凹槽4;支护模板、浇筑后浇混凝土将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连
成整体(图中未示出后浇混凝土),横向钢筋5、纵筋6与后浇混凝土形成暗柱。在另一实施例
中,如图2或图4,部分横向凸起2上有凹槽4。下部结构伸出的纵向钢筋7伸入横向钢筋5围束
的范围内,如图1,或者下部结构伸出的纵向钢筋7伸入位置在横向钢筋5围束的范围外,如
图3。所述纵向钢筋7为一根粗钢筋,如图1;或者纵向钢筋7为2根以上,如图5。
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的一种实施例,如
图6,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上有横向凸起2,,横向凸起2上纵向孔洞3,横向凸起2上有凹槽
4。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的另一实施例,如图7、图8,部分横向凸起2上有凹槽4。
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的一种实施例,如
图9,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上有横向凸起2,,横向凸起2上纵向孔洞3,横向凸起2上有凹槽
4,凹槽4的截面为梯形,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1)方便后浇混凝土浇筑密实;(2)在形成
如图1所示的节点时,纵向钢筋7伸入凹槽内,锚固在凹槽4内的后浇混凝土内,凹槽4内的后
浇混凝土在凹槽内形成楔形形状,当纵向钢筋7受拉时,楔形的后浇混凝土被凸起处的预制
混凝土约束,增强了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性能,提高了纵向钢筋7的锚固性能。在另一实施例
中,横向凸起2上截面为梯形的凹槽4形状如图10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