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墙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领域,尤其涉及了组合墙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采用实木的板材来制成各种家具或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种方式
制成的装置,由于冷缩,其表面上容易发生开裂、变形等问题,而且采用较大的整体式木板
制作,需要消耗大量长树龄的大树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墙板容易由冷缩而引起开裂、变形的问题,提供了组
合墙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组合墙板,包括墙板,墙板厚度为3mm至200mm,墙板包括左端与右端,墙板的左端
用于与相邻的墙板的右端拼接,墙板的左端设有榫头体,墙板的右端设有榫槽体;榫头体与
榫槽体配合拼接;榫槽体包括上横条和下横条,上横条和下横条之间设有向内凹的榫槽,榫
头体包括向外凸出的榫头,榫头与榫槽配合;榫槽体的下横条向外延伸,延伸的尾端向上翘
起形成定位凸台,榫头体的下侧壁上设有向内凹的定位凹台,定位凸台和定位凹台配合定
位卡合,通过榫槽与榫头以及定位凸台与定位凹台的配合使的两块板连接更加紧密,避免
了因为冷缩而引起的变形。
榫槽体的下横条的中部位置上设有用于打入钉子的钩槽。
榫槽上边缘为直线形,下边缘为内凹的圆弧形,直线形和圆弧形的边缘圆滑过渡。
榫槽的内凹的圆弧形下边缘与榫头外凸的圆弧形下表面贴合,且减小了两块板在板插入连
接时的阻力。
榫槽下边缘内凹的圆弧的最低点低于与下边缘最接近的延伸部的上边缘。榫槽下
边缘内凹的圆弧的最低点低于伸长部上边缘,使得榫头卡在榫槽内,增加了板之间的紧密
性。
榫头的上表面为平面,侧面和下表面为外凸的圆弧形,上表面与侧面边缘圆弧过
渡。
榫槽体的上横条的末端设有向内斜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上横条的上表面交界
处形成第一顶尖;榫头体的上表面为平面,上表面末端设有向内斜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
榫头体的上表面的交界处形成第二顶尖,拼装时,第一顶尖和第二顶尖对齐。第一顶尖和第
二顶尖紧密配合,减小了两块板之间的接缝。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
单,只需从侧面插入,并打入钉子即可完成安装;带有圆弧边缘的榫头与榫槽减小了安装时
插入所受的阻力;两块板上的尖点紧密配合使得接缝更小;定位凸台与定位凹台配合卡位,
避免了由冷缩引起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榫槽、2—延伸部、3—榫头、4—定
位凸台、5—定位凹台、6—钩槽、7—上横条、8—下横条、9—上表面、10—下表面、11—侧面、
12—第一顶尖、13—第二顶尖、14—第一斜面、15—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组合墙板,如图1-图2所示,包括墙板,墙板的厚度为100mm,墙板包括左端与右端,
墙板的左端用于与相邻的墙板的右端拼接,其特征在于:墙板的左端设有榫头体,墙板的右
端设有榫槽体;榫头体与榫槽体配合拼接;榫槽体包括上横条7和下横条8,上横条7和下横
条8之间设有向内凹的榫槽1,榫头体包括向外凸出的榫头3,榫头3与榫槽1配合;榫槽体的
下横条8向外延伸,延伸的尾端向上翘起形成定位凸台4,榫头体的下侧壁上设有向内凹的
定位凹台5,定位凸台4和定位凹台5配合定位卡合,通过榫槽1与榫头3以及定位凸台4与定
位凹台5的配合使的两块板连接更加紧密,避免了因为冷缩而引起的变形。
榫槽体的下横条8的中部位置上设有用于打入钉子的钩槽6。
榫槽1上边缘为直线形,下边缘为内凹的圆弧形,直线形和圆弧形的边缘圆滑过
渡。榫槽1的内凹的圆弧形下边缘与榫头3外凸的圆弧形下表面贴合,且减小了两块板在板
插入连接时的阻力。
榫槽1下边缘内凹的圆弧的最低点低于与下边缘最接近的延伸部2的上边缘。榫槽
1下边缘内凹的圆弧的最低点低于伸长部2上边缘,使得榫头3卡在榫槽1内,增加了板之间
的紧密性。
榫头3的上表面9为平面,侧面11和下表面10为外凸的圆弧形,上表面9与侧面11边
缘圆弧过渡。
榫槽体的上横条7的末端设有向内斜的第一斜面14,第一斜面14与上横条7的上表
面交界处形成第一顶尖12;榫头体的上表面为平面,上表面末端设有向内斜的第二斜面15,
第二斜面15与榫头体的上表面的交界处形成第二顶尖13,拼装时,第一顶尖12和第二顶尖
13对齐。第一顶尖12和第二顶尖13紧密配合,减小了两块板之间的接缝。
具体安装步骤:榫头3对准榫槽1侧面插入,并在钉槽6中打入钉子,同时保证定位
凸台4卡在定位凹台5内,相邻两块支板之间首尾相接。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
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