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的固定拉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的
固定拉线。
背景技术
在建筑模板的安装定位或建筑预埋件的固定过程中,需要使用金
属拉线将相邻的模板或预埋件固定。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160692U
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的固定拉线,该拉线的两端弯有固定圈,该固定
圈通过焊点紧固。该专利文献中拉线两端的固定圈采用焊接的方式固
定,由于拉线为较细的金属线,其焊点较小,且在焊接过程中往往会
残留焊接缺陷,如焊坑等,因此在焊点处容易形成集中应力,这样的
拉线所能承受的拉力较小,在模板定位时或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该拉线
很容易在焊点处断裂,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模板变形;
且该类拉线在生产过程过需要耗费较多电能,成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承受较大拉
力,在施工过程过不会断裂,且制造成本较低、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和施工质量的用于建筑模板的固定拉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模板的固定拉线,其包括拉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拉线本
体两端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由所述拉线本体的自由端反向弯折后与
所述拉线本体螺旋式拧结而成,拧结处形成拧结段,拧结后的所述自
由端位于所述拉线本体的一侧形成尾端。
优选的,所述拉线本体的自由端反向弯折后与所述拉线本体周向
拧结的圈数为1.5-3圈。
优选的,所述尾端的长度为1-3厘米。
优选的,所述尾端设置在所述拉线本体的靠近建筑模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拉线本体的所述拧结段压制成扁平状。
优选的,所述拧结段压扁后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拉线本体直径
的2/3。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的固定拉线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拉线的固定圈采用螺旋式拧结的方式成型,相
比焊接而言,不会在拉线本体上残留焊接缺陷造成应力集中,且使用
时将拧结形成的尾端设置在贴靠建筑模板的一侧,当拉线本体承受的
拉力越大时,由于在拧结的位置相比拉线本体的直径较粗,在拧结的
位置会形成一个指向建筑模板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压迫尾端紧贴建筑
模板,拉力越大,则尾端贴靠建筑模板越紧,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拧结
处松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拉线具有更好的紧固效果,且不容易
断裂;由于无需使用焊接的方式,可节省电能,降低生产成本,并能
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模板的固定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拉线本体;2-固定圈;3-尾端;4-拧结段。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建筑模板的固定拉线,其包括拉线本体1和设置
在所述拉线本体1两端的固定圈2,所述拉线本体1的本体材料为铁
丝,为了防止铁丝锈蚀,在所述铁丝的表面镀锌处理;所述固定圈2
由所述拉线本体1的自由端反向弯折后与所述拉线本体1螺旋式拧结
而成,拧结处形成拧结段4,拧结后的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拉线本体
的一侧形成尾端3。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拉线的固定圈采用螺旋式拧结
的方式成型,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相比焊接而言,不会在拉线本体
上残留焊接缺陷造成应力集中,且使用时将拧结形成的尾端设置在贴
靠建筑模板的一侧,当拉线本体承受的拉力越大时,由于在拧结的位
置相比拉线本体的直径较粗,在拧结的位置会形成一个指向建筑模板
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压迫尾端紧贴建筑模板,拉力越大,则尾端贴靠
建筑模板越紧,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拧结处松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固
定拉线具有更好的紧固效果,且不容易断裂;由于无需使用焊接的方
式,可节省电能,降低生产成本,并能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保证拧结处的抗拉强度,本实施例的所述拉线本体1的自由
端反向弯折后与所述拉线本体1自身周向拧结的圈数为1.5-3圈,参
见图1,通过拧结1.5-3圈不仅能够保证拧结段4具有足够的抗拉强
度,防止固定圈2因拧结处松动而变大,同时也能够节省拧结工作量,
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拧结处松动,所述尾端3的长度预留为
1-3厘米。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拉线本体3的拧结段4压制成扁平状,可
以在生产时压制成扁平状,也可以在施工时将拧结段4砸扁呈扁平状,
拧结段4在安装后与建筑模板的贴合处为面接触,能够进一步提高本
固定拉线的抗拉强度。为了防止过度压扁影响拧结段4的强度,所述
拧结段4压扁后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拉线本体直径的2/3。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