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套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埋套管。
背景技术
预埋套管是为了在混凝土梁、混凝土楼板等构件上预留孔洞而在浇注前预先埋设
的管子。所留下的预留孔洞可容许穿板管子(雨水管、排污管、消防管、给水管等)穿过楼板
等构件。其使用步骤是:在混凝土楼板浇注前,将预埋套管定位在穿板管子的穿管位处,然
后进行混凝土浇注,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24h后,采用人工剔凿将预埋套管凿碎取出。
现有技术中的预埋套管存在埋设后脱模困难,难以实现多次周转使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埋套管存在埋设后脱模困难,难以实现多次
周转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埋套管,其有益效果是:预埋套管使用完后的脱模取出操作方
便快捷,能够多次周转重复使用;能即时在洞口上形成坡口,省去后续凿挖的操作,减少施
工时间;节约PVC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结构刚度和轻度高,不易受压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埋套管,包括上管段和下管段,上管段的外侧面为上大下小的圆台面,下管
段的外侧面为圆柱面,下管段的外侧面的上边沿与上管段的外侧面的下边沿连接在一起;
上管段的上边沿向外翻卷形成卷边。
本方案采用将预埋套管设计成上管段和下管段连接而成的结构,通过上管段和下
管段的不同形状设计,既能维持使用本方案设置的预留孔洞具有用于定位穿板管子的直线
段,又方便预埋套管的脱模和取出。
上管段的外侧面为上大下小的圆台面,能即时在预留孔洞上形成坡口,省去后续
凿挖出坡口的操作,减少施工时间。
下管段的外侧面为圆柱面,即下管段为直线段,能够保证与配合在预留孔洞中的
穿板管子具有一定的配合长度,保证所配合的穿板管子保持竖直。另外,下管段设置成直线
段能够保证预留孔洞下端开口处不形成小角度坡脚,以防止开口处的混凝土被碰坏,影响
洞口处外形及对管子的配合限位。
上管段的上边沿向外翻卷形成卷边,具有两个有益效果,一是取出本预埋套管时
便于手提,二是能够加强上管段的上边沿的抗变形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卷边的下端面上设有防滑护圈,防滑护圈的材质
为橡胶。
在卷边的下端面上设置防滑护圈,在用手在卷边处提出防滑护圈时,能够增加摩
擦力,防止打滑;还能够保护手不被卷边伤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下管段的高度为20~40cm。
下管段的高度为20~40cm,能够保证与配合在预留孔洞中的穿板管子具有合适的
配合长度,保证所配合的穿板管子保持竖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管段的内侧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凸台,凸台包
括下承台和设置在下承台上的锤击台,锤击台的上表面平行于该锤击台所在之处上管段内
侧面的法线方向;锤击台由弹性材料构成。
当本方案中的预埋套管被外围的混凝土粘得太紧,不易取出时,可通过锤击凸台
的方式来使预埋套管与其外侧的混凝土脱开,便于预埋套管的脱模和取出。锤击台的上表
面平行于该锤击台所在之处上管段内侧面的法线方向,使得锤击力与预埋套管的侧面平
行,能够更好地将锤击力传递到预埋套管和其外侧混凝土的接触面,有利于将预埋套管与
其外侧的混凝土脱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管段和下管段的材质为钢,且其外表面设有镀
锌层。
以钢为材质并在外表面上设置镀锌层,既能保持本机构的刚度、又能提高本实用
新型的抗锈耐腐蚀能力。应通过用金属材料替代传统的PVC材料,具有耐用、易于多次周转
的优点,能够减少PVC材料的使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预埋套管的外侧面上涂覆有脱模剂层。
脱模剂层的设置可以降低预埋套管和其外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有利于预埋
套管的脱模和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脱模剂层由水溶性混凝土脱模剂构成。
水溶性混凝土脱模剂具有环保无污染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预埋套管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加强架,加强架包括
支撑在上管段的内侧壁上的上加强架和支撑在下管段的内侧壁上的下加强架。
加强架的设置可加强预埋套管的整体刚度,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即可在其
外侧混凝土压力较大时保持形状,以获得确定形状的预留孔洞。上管段和下管段分别通过
上加强架和下加强架来支撑,可以分别保证上管段和下管段的结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加强架的形状为“十”字形,“十”字形的上加强
架的四端分别连接在上管段的内侧壁上;下加强架的形状为“十”字形,“十”字形的下加强
架的四端分别连接在下管段的内侧壁上。
上加强架和下加强架的形状均为“十”字形,结构制作简单,能够可靠地支撑预埋
套管的上管段和下管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加强架包括上支撑环和连接在上支撑环之内的
上加强筋,上支撑环配合在上管段的内侧壁上;上加强筋为“十”字形;下加强架包括下支撑
环和连接在下支撑环之内的下加强筋,下支撑环配合在下管段的内侧壁上;下加强筋为
“十”字形;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上支撑环相连接,
另一端与下支撑环相连接。
上加强架设置成上支撑环和上加强筋连接的结构、下加强架设置成下支撑环和下
加强筋连接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加强架对预埋套管的上管段和下管段的支撑,保证了预
埋套管的刚度,使其在较大压力下不变形。
用多个连接杆将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连接在一起,使上加强架和下加强架形成一
个整体,能够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并且上加强架和下加强架形成一个整体后,还具有安装设
置方便的优点。
现行施工单位普遍采用PVC管作穿楼板面预埋套管。其操作方法是:在模板铺设完
成后定位穿板管位(雨水管、排污管、消防管、给水管等),将PVC套管固定就位,楼层板混凝
土浇筑完成后24h,采用人工剔凿将PVC预埋套管凿碎取出。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PVC
预埋套管无法完整取出,PVC套管只能使用一次,无法多次周转利用,造成材料浪费,增加了
建筑垃圾,污染环境;PVC套管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不够高,容易受压破坏。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预埋套管使用完后的取出操作方便快捷,能够多次周转重复使用;能即时在洞口
上形成坡口,省去后续凿挖形成坡口的操作,减少施工时间;节约PVC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
产生;结构刚度和轻度高,不易受压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
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预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上加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下加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预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加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埋套管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预埋套管;
110.上管段,120.下管段;
130.卷边,140.防滑护圈;
150.脱模剂层,160.加强架;
161.上加强架,1611.上支撑环,1612.上加强筋;
162.下加强架,1621.下支撑环,1622.下加强筋;
163.连接杆;
170.凸台,171.下承台,172.锤击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
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2、图3,一种预埋套管100,括上管段110和下管段120。上管段110的
外侧面为上大下小的圆台面,下管段120的外侧面为圆柱面,下管段120的外侧面的上边沿
与上管段110的外侧面的下边沿连接在一起。上管段110和下管段120的材质为钢,且其外表
面设有镀锌层。上管段110的上边沿向外翻卷形成卷边130。
上管段110的外侧面为上大下小的圆台面,能即时在预留孔洞上形成坡口,省去后
续凿挖出坡口的操作,减少施工时间。
下管段120的外侧面为圆柱面,即下管段120为直线段,能够保证与配合在预留孔
洞中的穿板管子具有一定的配合长度,保证所配合的穿板管子保持竖直。另外,下管段120
设置成直线段能够保证预留孔洞下端开口处不形成小角度坡脚,以防止开口处的混凝土被
碰坏,影响洞口处外形及对管子的配合限位。
上管段110和下管段120可以分别采用2mm厚镀锌铁皮在卷圆机上卷圆,然后将接
缝焊合形成圆筒状;再将下管段120焊合在上管段110的下端。这样整个预埋套管100的外形
就类似一个大口朝上漏斗形。
卷边130具有两个有益效果,一是取出本预埋套管100时便于手提,二是能够加强
上管段110的上边沿的抗变形能力。
卷边130的下端面上设有防滑护圈140,防滑护圈140的材质可以是橡胶。
在卷边130的下端面上设置防滑护圈140,在用手在卷边130处提出防滑护圈140
时,能够增加摩擦力,防止打滑;还能够保护手不被卷边130伤到。
上管段110的内侧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凸台170,凸台170包括下承台171和设置在
下承台171上的锤击台172,锤击台172的上表面平行于该锤击台172所在之处上管段110的
内侧面的法线方向;锤击台172由弹性材料构成。
预埋套管100的外侧面上涂覆有脱模剂层150。脱模剂层150由水溶性混凝土脱模
剂构成。为了增加脱模剂层150的附着力,可将预埋套管100的外侧面设置成粗糙表面。由于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粗糙度和一定的腐蚀性,预埋套管100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上的脱模剂
层150容易被破坏,从而使其失去脱模的效果。这时,可通过重新涂覆的方式来恢复脱模剂
层150的功能。
预埋套管100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加强架160,加强架160包括支撑在上管段110的内
侧壁上的上加强架161和支撑在下管段120的内侧壁上的下加强架162。
加强架160的设置可加强预埋套管100的整体刚度,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即
可在其外侧混凝土压力较大时保持形状,以获得确定形状的预留孔洞。上管段110和下管段
120分别通过上加强架161和下加强架162来支撑,可以分别保证上管段110和下管段120的
结构刚度。
上加强架161的形状为“十”字形,“十”字形的上加强架161的四端分别连接在上管
段110的内侧壁上;下加强架162的形状为“十”字形,“十”字形的下加强架162的四端分别连
接在下管段120的内侧壁上。
上加强架161和下加强架162的形状均为“十”字形,结构制作简单,能够可靠地支
撑预埋套管100的上管段110和下管段120。
当所配合的穿板管子的直径≤200mm时,本实施例所述的预埋套管100可设计成如
下尺寸:
下管段120的内径为260mm.使得穿板管子外圆周面与预留孔洞侧壁之间的存在至
少30mm的间隙,给之后防水结构留下合适大小的空间;
上管段110外侧面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2°。此倾角可使所得的预留孔洞
上部具有一定角度的坡口,而不需要另外凿挖形成坡口;
下管段120的高度为20~40cm。优选地,下管段120的高度为30cm。30cm的下管段
120为直线段,能够保证穿板管子的竖直;
上加强架161和下加强架162分别设置在上管段110和下管段120的水平中面处。
本实施例所述的预埋套管100的使用状态,请参见图6。预埋套管100四周被浇注的
混凝土所包围。预埋套管100的下端面与楼板下端面对齐,预埋套管100的上边沿距离高出
楼板上端面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可以为50cm。
四周的混凝土施加给预埋套管100一定的压力,由于预埋套管100结构刚度及连接
在上管段110和下管段120内侧壁上的加强架160的支撑,预埋套管100能够保持其外形不
变,以保证形成的预留孔洞的形状。
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取出预埋套管100即可获得上部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孔
下部为圆柱孔的预留孔洞。不需要另外进行人工凿挖。
同时,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多次轻锤凸台170的方法来使混凝土和预埋套管100脱
开。当有多个凸台170时,可依次轻锤各个在不同位置处的凸台170,来敲松混凝土和预埋套
管100。这样的好处是,能够使锤击力均匀地作用在预埋套管100外侧面的各个方向,使预埋
套管100的外侧面的各处都于混凝土脱开,从而使预埋套管100能够轻松地从形成的预埋洞
口中取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埋套管100的有益效果是:
预埋套管100使用完后的取出操作方便快捷,能够多次周转重复使用;能即时在洞
口上形成坡口,省去后续凿挖的操作,减少施工时间;节约PVC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结构强度高,能够承受较大的侧向压力而不被破坏。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4、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
同之处在于加强架16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架160的结构如下:
加强架160包括上加强架161和下加强架162。上加强架161包括上支撑环1611和连
接在上支撑环1611之内的上加强筋1612,上支撑环1611配合在上管段110的内侧壁上;上加
强筋1612为“十”字形;下加强架162包括下支撑环1621和连接在下支撑环1621之内的下加
强筋1622,下支撑环1621配合在下管段120的内侧壁上;下加强筋1622为“十”字形。上支撑
环1611和下支撑环1621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63,连接杆163的一端与上支撑环1611相连
接,另一端与下支撑环1621相连接。
通过将上加强架161设置成上支撑环1611和上加强筋1612连接的结构、下加强架
162设置成下支撑环1621和下加强筋1622连接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加强架160对预埋套管
100的上管段110和下管段120的支撑,保证了预埋套管100的刚度,使其在较大压力下不变
形。
用多个连接杆163将上支撑环1611和下支撑环1621连接在一起,使上加强架161和
下加强架162形成一个整体,能够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并且上加强架161和下加强架162形成
一个整体后,还具有安装设置方便的优点。
请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的预埋套管100的脱
模和取出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预埋套管100使用完后的取出操作方便快捷,能够多次周转重复使用;能即时在洞
口上形成坡口,省去后续凿挖的操作,减少施工时间;节约PVC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预埋套管100的刚度高,能够承受较大的侧向压力;结构强度高,能够承受较大的侧向压力
而不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