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流通隔热砖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砖,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流通隔热砖。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砖是最基本的材料,实心黏土砖因其制作工艺简单和成本低廉等
优势而被广泛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实心粘土砖的缺点就浮现出来:保温隔音效果
差、重量大、防潮性能差,如果需要埋设电线或水管线,就要先破坏实心砖体结构,这样会对
墙体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流通隔热砖,包括
砖体,还包括凹槽和至少两个通风孔;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砖体的上顶面,所述凹槽连通至
所述砖体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通风孔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并且贯穿至所述砖体的下底
面;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凹槽连通。利用两个通风孔和凹槽形成的通风道达到散热目的。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方孔,其从所述砖体的上顶面连通至下底
面。所述安装孔可以方便电线和水管走线。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力孔,所述拉力孔自所述砖体的上顶面连通至下底面。利用浆
灰流入拉力孔干燥后的粘结特性增强墙体的拉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方孔,其从所述砖体的上顶面连通至下底
面;所述拉力孔对称布置在所述安装孔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相邻的两个边角设置有倒角。倒角可以配合下层砖块的安装
孔使用,让电线和水管更好地埋设。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相邻的四个边角设置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通隔热砖利用凹槽配合多个通风孔从而实现散热的效果,在
砌成墙后不同砖体的凹槽与通风孔形成网状散热通道,同时砖体中留有安装孔和倒角以方
便电线和水管的安装,成本低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四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五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六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一种空气流通隔热砖,包括砖体11,砖体11的六个面分别为上顶面、
下底面、左端面、右端面、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其中上顶面、下底面、左端面和右端面为砌墙
时砖与砖之间的连接面。在砌墙时与相邻的砖体11在竖直方向上连接的是上顶面和下底
面,在砌墙时与相邻的砖体11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的是左端面和右端面。
还包括凹槽12、通风孔13、安装孔14和拉力孔15。所述凹槽12设置在所述砖体11的
上顶面,所述凹槽12连通至所述砖体11相对的两个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2连通所述
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通风孔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通风孔13设置在所述凹槽12的底
部并且贯穿至所述砖体11的下底面,所述通风孔13与所述凹槽12连通。在用本实用新型的
空气流通隔热砖砌墙时,相邻的隔热砖的凹槽12对齐连通,凹槽12水平设置,而所述通风孔
13沿竖直方向设置,当多块空气流通隔热砖对齐凹槽12贴近后,通过空气流通隔热砖的凹
槽12和通风孔13形成网状的散热结构,空气可以在墙体内自由流通,快速散热。
所述安装孔14设置在所述砖体11中,所述安装孔14为方孔,所述安装孔14从所述
砖体11的上顶面连通至所述砖体11的下底面,所述安装孔14在砌墙之后供电线和水管走
线。所述安装孔14放置在砖体11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
所述拉力孔15为圆孔,所述拉力孔1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砖体11中,从砖体11
的上顶面连通至下底面。本实施例中的空气流通隔热砖设有两个拉力孔15,两个拉力孔15
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4的两旁。所述拉力孔15的作用是利用由不经意间落下至拉力孔15
中的浆灰干燥后形成的铆钉状干灰,干灰在上下两块砖之间干燥粘结,通过粘结上下砖体
11来提高砖墙的拉力,从而达到了提高抗震能力的目的。所述拉力孔为直径25毫米的圆孔。
所述砖体11相邻的两个边角设置有倒角。当利用本空气流通隔热砖砌墙后,位于
上层的两个相邻的砖块之间的倒角会留出一个凹陷位,两个相邻砖块的接触位置刚好又在
下层砖块的安装孔14上方,从而可以留出位置方便电线和水管的安装。
本空气流通隔热砖的功能主要有:隔热、隔音、方便水电安装、能提高砖与砖之间
的相互拉力提高墙的抗震能力、减少原材料的用量、减少环境的污染。
使用该空气流通隔热砖砌好的墙,因该砖具有横向和纵向通风的功能,故砖墙内
俱有上下左右相互连通的网状结构,空气可以在网状结构的通气孔中自由流通。又因冷热
空气的比重之差,当墙受热后热能使空气受热,受热的空气在墙的上方预置孔中排出,同时
带走墙上热能,冷空气又在墙的下方预置孔中补充,从而达到隔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通隔热砖利用凹槽配合多个通风孔从而实现散热的效果,在
砌成墙后不同砖体的凹槽与通风孔形成网状散热通道,同时砖体中留有安装孔和倒角以方
便电线和水管的安装,成本低廉。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拉力孔21为方孔。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空气流通隔热
砖未设置拉力孔。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空心隔热转未
设置拉力孔、安装孔和倒角,而仅在砖体41上设置了凹槽和通风孔42。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凹槽52设置在砖体51的上顶面的中
轴线上,凹槽52中设有两个通风孔53,凹槽5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54,安装孔54两侧
分别设有拉力孔55。所述空气流通隔热砖的的四个边角均设有倒角。进一步减轻砖体重量,
并且设有不同位置的多个安装孔以适应电线和水管的安装需求。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凹槽62的位置在所述砖体61上顶面
的中心轴线上,凹槽62的底部设有两个通风孔63,所述凹槽62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安装孔64,
并且凹槽62的两侧分别设有四个拉力孔65。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砖体重量,并且多个拉力
孔65的设置可以增强砖墙的拉力。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
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