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44233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64654.4

申请日:

2017.02.05

公开号:

CN106801420A

公开日:

2017.06.0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日:20170205|||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4; E02D7/06; E02D5/36

主分类号:

E02D17/04

申请人:

胡龙顺

发明人:

胡龙顺

地址:

276600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水利水产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预制桩与现浇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施工方法,筒状支撑体的制作过程为:根据设计圆筒的直径的大小,在圆筒所在圆上用柴油锤打桩机打入设计数量的预制桩,相邻的预制桩之间相间距一个现浇桩距离,然后用现浇桩成桩机在每两个相邻的预制桩之间制造一个现浇桩,使现浇桩的凹弧扣合于预制桩的圆弧,形成封闭的筒状支撑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所述施工机械包括打设预制桩用的柴油锤打桩
机和现浇桩用的成桩机;其特征在于:
现浇桩成桩机的结构包括:主臂(1)下端固定有一个横梁(2);横梁的左端下部固定于
第一纵撑(3)的上端,第一纵撑的下端固定于第一连臂(11)的中间,上部的第一连臂、左部
的第二连臂(12)以及右部的第三连臂(13)共同将第二环形体(6)和第六环形体(28)固定,
第二环形体的外圈套有第一环形体(5),第一环形体的内圈固定有第一环形齿条(33),第一
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第一凹弧刀(9);第六环形体的外圈套有第五环形体(27),第五环形
体的内圈固定有第三环形齿条(34),第五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第一凹弧刀;第二环形体
以及第六环形体的下部固定一个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内固定有第一驱动机(35),第一
驱动机前端第一固定轴(23)上固定第一主动轮(25),第一主动轮和第一环形齿条啮合,第
一驱动机后端第一固定轴上固定第三主动轮(31),第三主动轮和第三环形齿条啮合;第二
环形体的下半圆上以及第六环形体的下半圆上固定一个卷成半圆形的第一卷板(19),第一
卷板上设有第一铲斗(17);横梁的右端下部固定于第二纵撑(4)的上端,第二纵撑的下端固
定于第四连臂(14)的中间,上部的第四连臂、左部的第五连臂(15)以及右部的第六连臂
(16)共同将第四环形体(8)和第八环形体(30)固定,第四环形体的外圈套有第三环形体
(7),第三环形体的内圈固定有第二环形齿条(36),第三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第二凹弧刀
(10);第八环形体(30)的外圈套有第七环形体(29),第七环形体的内圈固定有第四环形齿
条(37),第七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第二凹弧刀(10);第四环形体以及第八环形体的下部
固定一个第二壳体(22),第二壳体内固定有第二驱动机(38),第二驱动机前端第二固定轴
(24)上固定第二主动轮(26),第二主动轮和第二环形齿条啮合,第二驱动机后端第二固定
轴上固定第四主动轮(32),第四主动轮和第四环形齿条啮合;第四环形体的下半圆上以及
第八环形体的下半圆上固定一个卷成半圆形的第二卷板(20),第二卷板上设有第二铲斗
(18);两个并排的第一凹弧刀组成一个凹弧结构,两个并排的第二凹弧刀组成一个凹弧结
构;
现浇桩成桩机工作过程为,主臂加压,第一驱动机驱动第一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顺时
针旋转,由此通过第一环形齿条、第三环形齿条驱动第一环形体与第五环形体顺时针旋转,
第一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一凹弧刀以及第五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一凹弧刀亦随之顺时针旋转;
第二驱动机驱动第二主动轮和第四主动轮逆时针旋转,由此通过第二环形齿条、第四环形
齿条驱动第三环形体与第七环形体逆时针旋转,第三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二凹弧刀以及第七
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二凹弧刀亦逆时针旋转;第一凹弧刀在顺时针旋转中挖掘的泥土经过其
上端的除土系统时,除土系统将第一凹弧刀上的泥土除掉,泥土落入第一铲斗中;第二凹弧
刀在反向转动中挖掘的泥土经过其上端的除土系统时,除土系统将第二凹弧刀上的泥土除
掉,泥土落入第二铲斗中;铲斗中的土放满后,将现浇桩成桩机提出孔外,将铲斗中的土倒
掉,完成后铲斗回到原位,现浇桩成桩机再次进入孔内,继续挖掘,到设计深度后,移出现浇
桩成桩机,移入水下混凝土浇注机,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两端带有凹弧的现浇桩;
筒状支撑体的制作过程为:根据设计圆筒的直径的大小,在圆筒所在圆上用柴油锤打
桩机打入设计数量的预制桩,相邻的预制桩之间相间距一个现浇桩距离,然后用现浇桩成
桩机在每两个相邻的预制桩之间制造一个现浇桩,使现浇桩的凹弧扣合于预制桩的圆弧,
形成封闭的筒状支撑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
成桩机的第三连臂与第五连臂之间通过一个第七连臂联接固定。

说明书

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特别是一种筒状基坑支撑体的施工机
械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筒状基坑支撑体的施工千差万别,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桩与现浇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
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所述施工机械包括打设预制桩用的柴油锤打桩机
和现浇桩用的成桩机。

现浇桩成桩机的结构包括:主臂下端固定有一个横梁;横梁的左端下部固定于第
一纵撑的上端,第一纵撑的下端固定于第一连臂的中间,上部的第一连臂、左部的第二连臂
以及右部的第三连臂共同将第二环形体和第六环形体固定,第二环形体的外圈套有第一环
形体,第一环形体的内圈固定有第一环形齿条,第一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第一凹弧刀;第
六环形体的外圈套有第五环形体,第五环形体的内圈固定有第三环形齿条,第五环形体的
外圈固定多个第一凹弧刀;第二环形体以及第六环形体的下部固定一个第一壳体,第一壳
体内固定有第一驱动机,第一驱动机前端第一固定轴上固定第一主动轮,第一主动轮和第
一环形齿条啮合,第一驱动机后端第一固定轴上固定第三主动轮,第三主动轮和第三环形
齿条啮合;第二环形体的下半圆上以及第六环形体的下半圆上固定一个卷成半圆形的第一
卷板,第一卷板上设有第一铲斗;横梁的右端下部固定于第二纵撑的上端,第二纵撑的下端
固定于第四连臂的中间,上部的第四连臂、左部的第五连臂以及右部的第六连臂共同将第
四环形体和第八环形体固定,第四环形体的外圈套有第三环形体,第三环形体的内圈固定
有第二环形齿条,第三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第二凹弧刀;第八环形体的外圈套有第七环
形体,第七环形体的内圈固定有第四环形齿条,第七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第二凹弧刀;第
四环形体以及第八环形体的下部固定一个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固定有第二驱动机,第二
驱动机前端第二固定轴上固定第二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二环形齿条啮合,第二驱动机
后端第二固定轴上固定第四主动轮,第四主动轮和第四环形齿条啮合;第四环形体的下半
圆上以及第八环形体的下半圆上固定一个卷成半圆形的第二卷板,第二卷板上设有第二铲
斗;两个并排的第一凹弧刀组成一个凹弧结构,两个并排的第二凹弧刀组成一个凹弧结构。

现浇桩成桩机工作过程为,主臂加压,第一驱动机驱动第一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
顺时针旋转,由此通过第一环形齿条、第三环形齿条驱动第一环形体与第五环形体顺时针
旋转,第一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一凹弧刀以及第五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一凹弧刀亦随之顺时针
旋转;第二驱动机驱动第二主动轮和第四主动轮逆时针旋转,由此通过第二环形齿条、第四
环形齿条驱动第三环形体与第七环形体逆时针旋转,第三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二凹弧刀以及
第七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二凹弧刀亦逆时针旋转;第一凹弧刀在顺时针旋转中挖掘的泥土经
过其上端的除土系统时,除土系统将第一凹弧刀上的泥土除掉,泥土落入第一铲斗中;第二
凹弧刀在反向转动中挖掘的泥土经过其上端的除土系统时,除土系统将第二凹弧刀上的泥
土除掉,泥土落入第二铲斗中;铲斗中的土放满后,将现浇桩成桩机提出孔外,将铲斗中的
土倒掉,完成后铲斗回到原位,现浇桩成桩机再次进入孔内,继续挖掘,到设计深度后,移出
现浇桩成桩机,移入水下混凝土浇注机,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两端带有凹弧的现浇桩。

筒状支撑体的制作过程为:根据设计圆筒的直径的大小,在圆筒所在圆上用柴油
锤打桩机打入设计数量的预制桩,相邻的预制桩之间相间距一个现浇桩距离,然后用现浇
桩成桩机在每两个相邻的预制桩之间制造一个现浇桩,使现浇桩的凹弧扣合于预制桩的圆
弧,形成封闭的筒状支撑体。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预制桩与现浇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筒状支撑体的施工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前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A—A视图;

图4为图1的B—B视图;

图5为图1的C—C视图;

图6为预制桩与现浇桩相互插合形成筒状支撑体的平面图。

图中:1、主臂,2、横梁,3、第一纵撑,4、第二纵撑,5、第一环形体,6、第二环形体,7、
第三环形体,8、第四环形体,9、第一凹弧刀,10、第二凹弧刀,11、第一连臂,12、第二连臂,
13、第三连臂,14、第四连臂,15、第五连臂,16、第六连臂,17、第一铲斗,18、第二铲斗,19、第
一卷板,20、第二卷板,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第一固定轴,24、第二固定轴,25、第
一主动轮,26、第二主动轮,27、第五环形体,28、第六环形体,29、第七环形体,30、第八环形
体,31、第三主动轮,32、第四主动轮,33、第一环形齿条,34、第三环形齿条,35、第一驱动机,
36、第二环形齿条,37、第四环形齿条,38、第二驱动机,39、第七连臂。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打设预制桩用的柴油锤打桩机和
现浇桩用的成桩机;

现浇桩成桩机的结构包括:主臂1下端固定有一个横梁2;横梁的左端下部固定于第一
纵撑3的上端,第一纵撑的下端固定于第一连臂11的中间,上部的第一连臂、左部的第二连
臂12以及右部的第三连臂13共同将第二环形体6和第六环形体28固定,第二环形体的外圈
套有第一环形体5,第一环形体的内圈固定有第一环形齿条33,第一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
第一凹弧刀9;第六环形体的外圈套有第五环形体27,第五环形体的内圈固定有第三环形齿
条34,第五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第一凹弧刀;第二环形体以及第六环形体的下部固定一
个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内固定有第一驱动机35,第一驱动机前端第一固定轴23上固定第
一主动轮25,第一主动轮和第一环形齿条啮合,第一驱动机后端第一固定轴上固定第三主
动轮31,第三主动轮和第三环形齿条啮合;第二环形体的下半圆上以及第六环形体的下半
圆上固定一个卷成半圆形的第一卷板19,第一卷板上设有第一铲斗17;横梁的右端下部固
定于第二纵撑4的上端,第二纵撑的下端固定于第四连臂14的中间,上部的第四连臂、左部
的第五连臂15以及右部的第六连臂16共同将第四环形体8和第八环形体30固定,第四环形
体的外圈套有第三环形体7,第三环形体的内圈固定有第二环形齿条36,第三环形体的外圈
固定多个第二凹弧刀10;第八环形体30的外圈套有第七环形体29,第七环形体的内圈固定
有第四环形齿条37,第七环形体的外圈固定多个第二凹弧刀10;第四环形体以及第八环形
体的下部固定一个第二壳体22,第二壳体内固定有第二驱动机38,第二驱动机前端第二固
定轴24上固定第二主动轮26,第二主动轮和第二环形齿条啮合,第二驱动机后端第二固定
轴上固定第四主动轮32,第四主动轮和第四环形齿条啮合;第四环形体的下半圆上以及第
八环形体的下半圆上固定一个卷成半圆形的第二卷板20,第二卷板上设有第二铲斗18;两
个并排的第一凹弧刀组成一个凹弧结构,两个并排的第二凹弧刀组成一个凹弧结构。

所述第三连臂与第五连臂之间通过一个第七连臂联接固定。

现浇桩成桩机工作过程为,主臂加压,第一驱动机驱动第一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
顺时针旋转,由此通过第一环形齿条、第三环形齿条驱动第一环形体与第五环形体顺时针
旋转,第一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一凹弧刀以及第五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一凹弧刀亦随之顺时针
旋转;第二驱动机驱动第二主动轮和第四主动轮逆时针旋转,由此通过第二环形齿条、第四
环形齿条驱动第三环形体与第七环形体逆时针旋转,第三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二凹弧刀以及
第七环形体上的多个第二凹弧刀亦逆时针旋转;第一凹弧刀在顺时针旋转中挖掘的泥土经
过其上端的除土系统时,除土系统将第一凹弧刀上的泥土除掉,泥土落入第一铲斗中;第二
凹弧刀在反向转动中挖掘的泥土经过其上端的除土系统时,除土系统将第二凹弧刀上的泥
土除掉,泥土落入第二铲斗中;铲斗中的土放满后,将现浇桩成桩机提出孔外,将铲斗中的
土倒掉,完成后铲斗回到原位,现浇桩成桩机再次进入孔内,继续挖掘,到设计深度后,移出
现浇桩成桩机,移入水下混凝土浇注机,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两端带有凹弧的现浇桩。

筒状支撑体的制作过程为:根据设计圆筒的直径的大小,在圆筒所在圆上用柴油
锤打桩机打入设计数量的预制桩,相邻的预制桩之间相间距一个现浇桩距离,然后用现浇
桩成桩机在每两个相邻的预制桩之间制造一个现浇桩,使现浇桩的凹弧扣合于预制桩的圆
弧,形成封闭的筒状支撑体。

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预制桩与现浇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筒状支撑体的施工机械及施工方法,筒状支撑体的制作过程为:根据设计圆筒的直径的大小,在圆筒所在圆上用柴油锤打桩机打入设计数量的预制桩,相邻的预制桩之间相间距一个现浇桩距离,然后用现浇桩成桩机在每两个相邻的预制桩之间制造一个现浇桩,使现浇桩的凹弧扣合于预制桩的圆弧,形成封闭的筒状支撑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